CN209889766U - 一种试管传输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试管传输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89766U CN209889766U CN201920220967.9U CN201920220967U CN209889766U CN 209889766 U CN209889766 U CN 209889766U CN 201920220967 U CN201920220967 U CN 201920220967U CN 209889766 U CN209889766 U CN 2098897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tube
- pump
- belt
- waterwheel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管传输机构。该试管传输系统包括:试管转入机构、泵机构、水车机构以及试管转出机构;所述试管转入机构用于将试管水平移动,送入所述泵机构;所述泵机构连接所述试管转入机构和水车机构,用于实现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之间的转换;所述水车机构用于接收泵机构输出的试管,并带动试管沿垂直方向提升;所述试管转出机构设置在所述水车机构上,用于推出所述水车机构提升的试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管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升,现有的采血管理系统开始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以及研究所等场合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
试管传送装置或者传输机构是采血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其应用于采血管理系统中,对试管进行转运。但是现有的试管传输机构不具备大量存储试管的能力,当进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切换时,在垂直方向上的传送效率较低,难以满足使用上的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管转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试管从水平移动状态转移到垂直移动状态时,转运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试管传输系统。该试管传输系统包括:试管转入机构、泵机构、水车机构以及试管转出机构;
所述试管转入机构用于将试管水平移动,送入所述泵机构;所述泵机构连接所述试管转入机构和水车机构,用于实现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之间的转换;
所述水车机构用于接收泵机构输出的试管,并带动试管沿垂直方向提升;所述试管转出机构设置在所述水车机构上,用于推出所述水车机构提升的试管。
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中,所述泵机构包括壳体、泵芯、前支座、后支座和试管泵驱动装置;
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间隔一定距离相对设置,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前支座或后支座上设置作为试管入口的通孔;
所述泵芯的两端安装在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上,与试管泵驱动装置连接,绕轴线方向旋转;
所述泵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叶片,用于随所述泵芯的拨动进入试管泵中的试管。
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中,所述水车机构由驱动装置,驱动轮,皮带,从动轮,支座,张紧机构和试管运输机构组成;
所述驱动轮固定在底座上,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从动轮固定在张紧机构上;所述皮带为同步带,连接驱动轮与从动轮,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有若干个试管运输机构;
所述皮带在驱动轮驱动作用下带动从动轮运动,通过所述试管运输机构带动试管提升。
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中,所述水车机构还包括弧板;所述弧板设于皮带的最低点,以使试管运动到底部时,不会从试管运输机构中脱落;
所述弧板为半圆形的;所述弧板的轴线与所述驱动轮的轴线共线,两边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隔板。
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中,所述皮带上设置有具有螺纹孔的隔板;所述试管运输机构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过孔;
所述试管运输机构通过穿过所述过孔和所述螺纹孔的螺钉固定在所述皮带上。
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中,所述皮带、从动轮以及驱动轮成组设置;所述皮带、从动轮以及驱动轮设置两组或以上;所述从动轮和驱动轮同轴设置。
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中,所述试管转出机构由驱动装置,推管件组成;所述推管件在驱动装置作用下将试管运输机构中的试管推出试管运输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试管运输机构采用类似泵机构和水车机构结合的方式,由泵机构将试管转运到水车机构上,实现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的切换。通过水车机构上设置的多个试管运输机构,可以储存一定数量的试管,大大缩短了采血管理系统启动初期试管的供管时间。另外,水车机构的皮带也可以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运动,提高了试管的供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试管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试管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试管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试管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试管传输系统。如图1所示,该试管传输系统包括:试管转入机构11、泵机构12、水车机构13以及试管转出机构14。
其中,所述试管转入机构11用于将试管水平移动,送入所述泵机构;所述泵机构12连接所述试管转入机构和水车机构,用于实现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之间的转换。
所述水车机构13用于接收泵机构输出的试管,并带动试管沿垂直方向提升;所述试管转出机构14设置在所述水车机构上,用于推出所述水车机构提升的试管。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泵机构12包括壳体121、泵芯122、前支座123、后支座124和试管泵驱动装置125。
其中,所述前支座123和后支座124间隔一定距离相对设置,安装于所述壳体11上。所述前支座或后支座上设置作为试管入口的通孔126。
具体的,所述壳体为圆弧形,圆弧型的两端向下延伸有相应的侧板作为支撑,形成M型结构。
所述泵芯122的两端安装在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上,与试管泵驱动装置连接,绕轴线方向旋转。所述泵芯1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叶片127,用于随所述泵芯的拨动进入试管泵中的试管,叶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而设置。
在较佳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斜坡板128。所述斜坡板128固定设置在前支座123和后支座124上,具有预设的倾斜角度以使试管自由滑落。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水车机构可以包括:支座131;驱动轮132,驱动装置133,从动轮134,皮带135,张紧机构136以及若干个试管运输机构137。
其中,所述支座131是试管传送装置的底座和支架基础,用于提供固定位。所述驱动轮13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座上,可绕轴线方向旋转。所述驱动装置133与所述驱动轮连接,驱动所述驱动轮132旋转。
所述从动轮134设置在所述驱动轮的高度方向上,两者之间间隔预定的距离,形成类似水车的在垂直方向上转运的结构。
所述皮带135作为同步带,连接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在所述驱动轮的驱动下,带动从动轮旋转。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张紧机构136上,通过所述张紧机构控制所述皮带的张紧力以保持同步皮带的稳定运行。
所述试管运输机构137间隔预定距离固定设置在所述同步皮带上,形成存储试管的凹槽从而实现试管的转运。
具体的,所述试管运输机构137具体可以使用任何合适形状的,能够形成容纳和存储试管的空间的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皮带上可以设置有具有螺纹孔的隔板138;所述试管运输机构137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过孔139。通过穿过所述过孔和所述螺纹孔的螺钉可以将试管运输装置固定在所述皮带上。
在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试管传送装置还可以包括弧板1320。所述弧板1320设置在所述皮带的最底部,用于阻止装载在所述试管运输装置内的试管掉落。
具体的,所述弧板为半圆形,所述弧板的轴线与所述驱动轮的轴线共线,两边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直边1321从而保证试管在移出弧板的半圆形区域后不会脱离试管传送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皮带135、从动轮134以及驱动轮132可以为成组设置。每一组形成一个同步皮带带动的传送单元。在一个试管传送装置中可以设置有两组或以上的传送单元,每组传送单元之间的从动轮和驱动轮均同轴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试管转出机构14由驱动装置141和推管件142组成。所述推管件142在驱动装置作用下将试管运输机构中的试管推出试管运输机构。
图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试管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试管传输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多种不同的配置,搭配合适数量的泵机构以及水车机构使用。
如图5所示,所述试管传输系统可以设置有一个泵机构和两个水车机构,试管从试管入口处被水平移入,然后通过叶片被带动到出口C的位置,在出口输出以后,。进入到水车机构,实现水平移动状态到垂直移动状态的改变。
水车机构通过驱动轮的正转和反转,带动同步皮带进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两个方向上的运动,从而使试管运输机构将试管从底部提升到顶部,实现垂直方向上的试管转运,并最终由试管输出机构将试管推出。
泵机构的一对试管出口和试管入口可以分别用于不同去向的试管的转运,将试管分别提供给两个不同的水车机构,实现试管的转运
如图6所示,所述试管传输机构可以设置有两个个泵机构和一个水车机构。两个泵机构沿垂直方向设置,向水车机构输出试管,实现两个水平移动通道与一个垂直移动通道的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试管传输机构还可以设置有两个泵机构和两个水车机构的形式,兼具图6和图5所示的试管传输机构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试管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试管转入机构、泵机构、水车机构以及试管转出机构;
所述试管转入机构用于将试管水平移动,送入所述泵机构;所述泵机构连接所述试管转入机构和水车机构,用于实现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之间的转换;
所述水车机构用于接收泵机构输出的试管,并带动试管沿垂直方向提升;所述试管转出机构设置在所述水车机构上,用于推出所述水车机构提升的试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机构包括壳体、泵芯、前支座、后支座和试管泵驱动装置;
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间隔一定距离相对设置,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前支座或后支座上设置作为试管入口的通孔;
所述泵芯的两端安装在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上,与试管泵驱动装置连接,绕轴线方向旋转;
所述泵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叶片,用于随所述泵芯的拨动进入试管泵中的试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车机构由驱动装置,驱动轮,皮带,从动轮,支座,张紧机构和试管运输机构组成;
所述驱动轮固定在底座上,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从动轮固定在张紧机构上;所述皮带为同步带,连接驱动轮与从动轮,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有若干个试管运输机构;
所述皮带在驱动轮驱动作用下带动从动轮运动,通过所述试管运输机构带动试管提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车机构还包括弧板;所述弧板设于皮带的最低点,以使试管运动到底部时,不会从试管运输机构中脱落;
所述弧板为半圆形的;所述弧板的轴线与所述驱动轮的轴线共线,两边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上设置有具有螺纹孔的隔板;所述试管运输机构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过孔;
所述试管运输机构通过穿过所述过孔和所述螺纹孔的螺钉固定在所述皮带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从动轮以及驱动轮成组设置;所述皮带、从动轮以及驱动轮设置两组或以上;所述从动轮和驱动轮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转出机构由驱动装置,推管件组成;
所述推管件在驱动装置作用下将试管运输机构中的试管推出试管运输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20967.9U CN209889766U (zh) | 2019-02-21 | 2019-02-21 | 一种试管传输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20967.9U CN209889766U (zh) | 2019-02-21 | 2019-02-21 | 一种试管传输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89766U true CN209889766U (zh) | 2020-01-03 |
Family
ID=68996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20967.9U Active CN209889766U (zh) | 2019-02-21 | 2019-02-21 | 一种试管传输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897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24782A (zh) * | 2020-09-11 | 2021-01-15 | 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蓄电池加工用输送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
-
2019
- 2019-02-21 CN CN201920220967.9U patent/CN20988976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24782A (zh) * | 2020-09-11 | 2021-01-15 | 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蓄电池加工用输送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71191U (zh) | 自动装微量移液器枪头系统 | |
CN209889766U (zh) | 一种试管传输机构 | |
CN217806711U (zh) | 一种快速取药的灵活伸缩机构 | |
CN104986490B (zh) | 轨道系统 | |
CN209536176U (zh) | 一种试管传送装置 | |
CN108545435A (zh) | 极片分拣输送装置 | |
CN101801815A (zh) | 基板输送系统 | |
CN208470999U (zh) | 冻存架搬运装置 | |
CN208616955U (zh) | 一种履带式玻璃管上料机 | |
CN208111414U (zh) | 一种缓存升降装置 | |
CN203568513U (zh) | 一种真空管储管装置 | |
CN207209299U (zh) | 一种钢筋自定位收料装置 | |
CN209153534U (zh) | 一种餐具翻转装置及餐具清洗线 | |
CN213949684U (zh) | 一种整理瓶子装置 | |
CN213355737U (zh) | 一种双向抽拉式金属货架 | |
CN115261185A (zh) | 样本存取结构及其液氮生物容器 | |
CN115251043A (zh) | 样本存储结构及其液氮生物容器 | |
CN205294128U (zh) | 一种卷材输送机 | |
CN211392754U (zh) | 碗具传送装置以及碗具存取机器人 | |
CN209536323U (zh) | 一种试管转运装置 | |
CN209038145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模板支撑装置 | |
CN202898221U (zh) | 全自动有序安管装置 | |
CN209613048U (zh) | 一种双出口采血管理系统 | |
CN211268330U (zh) | 一种冻存管支架 | |
CN218617862U (zh) | 一种低温样本储放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