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5407U - 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5407U
CN209885407U CN201821939621.6U CN201821939621U CN209885407U CN 209885407 U CN209885407 U CN 209885407U CN 201821939621 U CN201821939621 U CN 201821939621U CN 209885407 U CN209885407 U CN 209885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gas
condenser
gas inlet
activated carbon
recover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396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炜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shan Ro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shan Ro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shan Ro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shan Ro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396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85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5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5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包括废气进气管、过滤器、第一冷凝器、抽风风机、活性炭储罐、第二冷凝器、抽拉装置、第三冷凝器和分离槽;活性炭储罐具有废气进气口、再脱附排气口和废气排气口,废气进气口与废气进气管连通;废气进气管上从其进气口往废气进气口方向上依次设置过滤器、第一冷凝器和抽风风机;再脱附排气口经管道接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后依次经管道连接设置所述抽拉装置、第三冷凝器和分离槽。本实用新型把溶剂废气循环使用,并且采用真空系统和蒸汽双加热系统对溶剂废气进行脱出,节省能源;通过蒸汽的交替加热和利用真空系统的抽拉取代一部分蒸汽压力的作用,既可以节省能源也可以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布设备上的废气处理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采用真空系统和蒸汽双加热系统的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涂布作业因为其工艺特性,作业过程中包含了液体加热等工艺,因此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溶剂废气并需要进行废气处理。现有涂布生产中的废气处理,一般采用活性炭过滤,而传统回收设备都是直接利用蒸汽或采用真空系统直接抽拉,很少两方面结合起来。这样的做法大大浪费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包括废气进气管、过滤器、第一冷凝器、抽风风机、活性炭储罐、第二冷凝器、抽拉装置、第三冷凝器和分离槽;所述活性炭储罐具有废气进气口、再脱附排气口和废气排气口,所述废气进气口与所述废气进气管连通;所述废气进气管上从其进气口往所述废气进气口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过滤器、第一冷凝器和抽风风机,所述抽风风机的维持所述第一冷凝器出口端的负压状态和活性炭储罐废气进气口端的正压状态;所述再脱附排气口经管道接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后依次经管道连接设置所述抽拉装置、第三冷凝器和分离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冷凝器出口端废气气体温度为低于40℃。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器为板式冷凝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储罐内设有活性炭层,活性炭会对废气气体进行吸附作用,并且起到容器的作用,把废气气体中的溶剂气体留下来,待活性炭层吸收溶剂气体饱和后再进行溶剂废气脱附脱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层内分布有若干具有蒸汽孔的蒸汽直通管道,用于直接通入蒸汽,对活性炭层进行加热。
更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直通管道直接通入的蒸汽温度为90-100℃。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活性炭层的支架间的管道进行加热。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储罐包括承载所述活性炭层的支架,所述支架之间设有间接加热管道。这样对活性炭经过交替的蒸汽加热后溶剂废气会被蒸汽合热量带出,溶剂废气充满碳槽和管道,这时利用真空系统对碳槽进行抽拉,被抽拉的气体经过管道,进入冷凝器进行第一次冷却,经过降温后以部分的液体被留了下来。剩余的气体进入真空系统中直接排出。气体从真空系统中出来后气体变为正压,进入正压冷凝器冷却,让气体充分冷却变成液体,这时的液体是含有水和油的混合液,混合液进入分离槽进行油水分离,经过分离后的油利用气泵泵回储罐,水则泵到锅炉水处理,循环再用产生蒸汽。
更进一步地,所述抽拉装置为真空泵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冷凝器为正压冷凝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把溶剂废气循环使用,并且采用真空系统和蒸汽双加热系统对溶剂废气进行脱出,节省能源;通过蒸汽的交替加热和利用真空系统的抽拉取代一部分蒸汽压力的作用,既可以节省能源也可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活性炭储罐结构前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活性炭储罐结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废气进气管1、过滤器2、第一冷凝器3、抽风风机4、活性炭储罐5、蒸汽直通管道51、支架52、间接加热管道53、第二冷凝器6、真空泵装置7、第三冷凝器8、分离槽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3,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包括废气进气管1、过滤器2、第一冷凝器3、抽风风机4、活性炭储罐5、第二冷凝器6、真空泵装置7、第三冷凝器8和分离槽9;废气进气管1连接活性炭储罐5的废气进气口端,并在所述废气进气管1上设所述抽风风机4,所述抽风风机4往废气进气管1进气口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冷凝器3和过滤器2,并在所述抽风风机4的作用下维持其前端(即第一冷凝器3出口端)的负压作用和其后端(即活性炭储罐5进气口)的正压作用;所述活性炭储罐5具有废气进气口、再脱附排气口和废气排气口,废气进气口接废气进气管1,再脱附排气口经管道接所述第二冷凝器6;所述第二冷凝器6后依次设置真空泵装置7、第三冷凝器8和分离槽9,经管道连接。
本实施例的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首先经过过滤器2过滤过来的废气,把粉尘去除掉。过滤器2过滤后的废气经过第一冷凝器3冷却,把气体降低到一定的温度以便与活性炭对废气的吸收;抽风风机4是主要对气体的吸送功能;活性炭储罐5作用是吸收废气气体,并且对气体的过滤;真空系统的作用是再脱附时把废气用活性炭中抽拉。其原理是利用抽风风机4对溶剂废气进行抽送,经过过滤和冷却后把气体变回液体重复使用,脱附方式采用真空系统和蒸汽双加热系统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首先废气进气管1道将涂布生产过程中胶水经过加热后产生的废气收集,利用抽风风机4把生产线上产生的废气通过管道抽拉,首先经过过滤器2去除粉尘和水汽后得到干净的溶剂废气。然后利用板式冷凝器对溶剂废气进行冷却,废气经过板式冷凝器冷却后温度控制在低于40℃以下,以利于活性炭层的吸收。废气进气口与风机之间的空间为负压空间,即废气冷却过程都处于负压状态,防止生产过程中废气从设备流出。
气体通过抽风风机4排出后送入活性炭储罐5,同时该空间气压变为正压,过滤冷却后的废气被抽风风机4送到活性炭储罐5中。活性炭储罐5内设有活性炭层,活性炭会对废气气体进行吸附作用,并且起到容器的作用,把废气气体中的溶剂气体留下来,待活性炭层吸收溶剂气体饱和后再进行溶剂废气脱附脱离。
本实施例的脱附过程中使用的活性炭储罐5,在活性炭储罐5里的活性碳经过通入蒸汽加热,采用直接通蒸汽和间接式加热两种方式,一方面直接通蒸汽是在活性炭层下分别分布一定数量的蒸汽直通管道51,直接通入4KG的蒸汽,对活性炭层进行加热,其温度控制在90-100℃内。另一方面是利用承载活性炭层的支架52之间的间接加热管道53通入蒸汽进行加热,其压力控制在3-4KG内。这样对活性炭经过交替的蒸汽加热后溶剂废气会被蒸汽合热量带出,溶剂废气充满活性炭储罐5和管道,这时利用真空泵装置7对活性炭储罐5进行抽拉,被抽拉的气体经过管道,进入第二冷凝器6进行第一次冷却,经过降温后以部分的液体被留了下来。剩余的气体进入真空泵装置7中直接排出。气体从真空泵装置7中出来后气体变为正压,进入第三冷凝器8冷却,让气体充分冷却变成液体,这时的液体是含有水和油的混合液,混合液进入分离槽9进行油水分离,经过分离后的油利用气泵泵回储罐,水则泵到锅炉水处理,循环再用产生蒸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进气管、过滤器、第一冷凝器、抽风风机、活性炭储罐、第二冷凝器、抽拉装置、第三冷凝器和分离槽;所述活性炭储罐具有废气进气口、再脱附排气口和废气排气口,所述废气进气口与所述废气进气管连通;所述废气进气管上从其进气口往所述废气进气口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过滤器、第一冷凝器和抽风风机,所述抽风风机的维持所述第一冷凝器出口端的负压状态和活性炭储罐废气进气口端的正压状态;所述再脱附排气口经管道接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后依次经管道连接设置所述抽拉装置、第三冷凝器和分离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出口端废气气体温度为低于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为板式冷凝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储罐内设有活性炭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层内分布若干具有蒸汽孔的蒸汽直通管道,用于直接通入蒸汽,对所述活性炭层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直通管道直接通入的蒸汽温度为90-10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储罐包括承载所述活性炭层的支架,所述支架之间设有间接加热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加热管道通入蒸汽的压力为3-4KG。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装置为真空泵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凝器为正压冷凝器。
CN201821939621.6U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Active CN209885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9621.6U CN209885407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9621.6U CN209885407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5407U true CN209885407U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90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39621.6U Active CN209885407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54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7603A (zh) * 2018-11-23 2019-09-17 鹤山荣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7603A (zh) * 2018-11-23 2019-09-17 鹤山荣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60412U (zh) 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102029148B (zh) 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的干法脱附装置
CN103463932B (zh) 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08261885A (zh)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及溶剂回收工艺
CN102557868B (zh) 回收水松纸印刷有机废气中乙醇的方法
CN107670454B (zh) 一种甲苯废气真空深冷的回收系统及其回收工艺
CN107875846A (zh) 一种复合机有机废气组合式净化系统
CN109731436A (zh) 一种二氯甲烷废气治理方法
CN209885407U (zh) 一种新型溶剂废气回收系统
CN207413079U (zh) 一种甲苯废气真空深冷的回收系统
CN211537120U (zh) 一种采用热氮脱附的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CN102029100A (zh) 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的干法脱附工艺
CN201889143U (zh) 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的干法脱附装置
CN207413090U (zh) 一种甲苯废气蒸汽脱附的回收系统
CN207430015U (zh) 基于光催化及膜分离技术的一体化voc废气处理系统
CN206295767U (zh) 一种三氯蔗糖生产用溶剂回收系统
CN212680540U (zh) 一种蓄电池加工用酸雾收集装置
CN204134441U (zh) 废油净化设备的蒸汽冷凝过滤装置
CN212166958U (zh) 二氯甲烷废气回收的预处理装置
CN205084581U (zh) 一种多范围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
CN211612146U (zh) 一种有机废气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0953540U (zh) 一种管道有机废气采样装置
CN210934326U (zh) 一种制氧机用吸附装置
CN210186754U (zh) 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器
CN208082136U (zh) 一种高温废气用活性炭吸附氮气吹脱冷凝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new solvent waste gas recovery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Heshan sub branch

Pledgor: HESHAN RONG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1944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