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0760U - 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防碰撞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防碰撞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0760U
CN209880760U CN201920733070.6U CN201920733070U CN209880760U CN 209880760 U CN209880760 U CN 209880760U CN 201920733070 U CN201920733070 U CN 201920733070U CN 209880760 U CN209880760 U CN 209880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radiating
collision
shell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30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中应
姜文新
谭弘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i Jing Cho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i Jing Cho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i Jing Cho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i Jing Cho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07330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80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0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07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防碰撞散热结构。该防碰撞散热结构应用于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壳体,包括设于相对两侧的封板,所述散热壳体内用于放置多个电池;以及散热片组,设于散热壳体一侧并与散热壳体一体成型,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其中,散热片组在散热壳体的两侧边上分别还设有保护结构,散热鳍片均匀设置于两保护结构之间;所述保护结构从散热壳体延伸而出,且向散热片组的内侧方向进行弯曲。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保护结构来直接抵御来自散热片组两侧以及顶部的应力作用,可以有效避免散热片组中的散热鳍片受到外部应力作用而造成的变形情况,保障了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防碰撞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蓄电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防碰撞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设备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电能设备,其污染排放量低的特点成为后续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现有的电能设备会采用动力电池模组作为蓄电装置,并为电能设备中的用电器进行供电。动力电池模组因其对散热需求较高,需要安装相应的散热结构。
现有的散热方案为了增强散热效果,可以增加散热鳍片作为辅助散热。但是一般的散热鳍片会直接裸露在外,在用户对动力电池模组进行拆装时,容易产生磕碰造成散热鳍片变形,从而可能会影响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防碰撞散热结构,可以降低散热结构受到磕碰后产生散热鳍片变形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的防碰撞散热结构,应用于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所述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所述防碰撞散热结构包括:
散热壳体,包括设于相对两侧的封板,所述散热壳体内用于放置多个电池;以及
散热片组,设于所述散热壳体一侧并与所述散热壳体一体成型,包括多个散热鳍片;
其中,所述散热片组在所述散热壳体的两侧边上分别还设有保护结构,所述散热鳍片均匀设置于所述两保护结构之间;所述保护结构从所述散热壳体延伸而出,且向所述散热片组的内侧方向进行弯曲。
可选的,所述保护结构在与所述散热壳体连接的一端的横剖面宽度大于远离所述散热壳体的另一端的横剖面宽度。
可选的,所述保护结构在与所述散热壳体连接处、靠近散热鳍片的内侧,还设有向外凸起并呈弧形的结构强化部。
可选的,所述保护结构在远离所述散热壳体的一侧设为弧面结构。
可选的,所述散热壳体内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肋,所述散热壳体内通过所述散热肋分隔设置形成多个形状与电池匹配、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的容纳腔,所述封板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两侧开口处以实现对所述容纳腔进行封闭。
可选的,所述散热壳体包括相配合连接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
所述散热肋包括相配合连接的第一散热肋以及第二散热肋;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肋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散热肋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第一散热肋与所述第二散热肋之间通过插接实现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包括:
防碰撞散热结构;
容置于所述防碰撞散热结构内的多个电池;以及
设于所述防碰撞散热结构一侧的若干充放电接口,所述充放电接口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防碰撞散热结构为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碰撞散热结构。
可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防碰撞散热结构的一侧的手提把手。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动力电池模组的防碰撞散热结构,通过保护结构来直接抵御来自散热片组两侧以及顶部的应力作用,可以有效避免散热片组中的散热鳍片受到外部应力作用而造成的变形情况,保障了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的防碰撞散热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的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的防碰撞散热结构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申请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2,图1-2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的防碰撞散热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的防碰撞散热结构,应用于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所述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所述防碰撞散热结构包括:
散热壳体1,包括设于相对两侧的封板,该散热壳体1内用于放置多个电池;以及
散热片组2,设于散热壳体1一侧并与散热壳体1一体成型,包括多个散热鳍片21;
其中,该散热片组2在散热壳体1的两侧边上分别还设有保护结构3,该散热鳍片21均匀设置于两保护结构3之间;该保护结构3从散热壳体1延伸而出,且向散热片组2的内侧方向进行弯曲。
其中,该散热壳体1可以是铝、铁或其他合金材质制成的壳体,用于导出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并进行散热。
该保护结构3与散热壳体1之间可以一体成型,不仅可以用于保护来自两侧对散热鳍片21的撞击,还可以利用该保护结构3进行散热。通过将保护结构3向散热片组2的内侧方向进行弯曲,可以在动力电池模组的搬运过程中避免因顶端方向的直接碰撞而变形,强化保护结构3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结构3在与散热壳体1连接的一端的横剖面宽度大于远离散热壳体1的另一端的横剖面宽度。该保护结构3设置成类梯形,可以加强该保护结构3的稳固性。进一步的,该保护结构3的横剖面宽度可以大于散热鳍片21的横剖面宽度,使得该保护结构3在撞击过程中更加不易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保护结构3在与散热壳体1连接处、靠近散热鳍片21的内侧,还设有向外凸起并呈弧形的结构强化部31,以使保护结构3在受到外部朝向散热壳体1内部方向的挤压时,提高保护结构3在靠近散热鳍片21的内侧的结构强度,从而避免弯曲部分变形。其中,弧形的结构可以分散受力,有助于降低保护结构3变形的风险。
进一步的,该保护结构3在远离散热壳体1的一侧设为弧面结构,使得用户不易受到保护结构3的划伤,且减少锐角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保护结构3受损的概率。
因此,防碰撞散热结构在散热片组的两侧分别设置保护结构,通过保护结构来直接抵御来自散热片组两侧以及顶部的应力作用,可以有效避免散热片组中的散热鳍片受到外部应力作用而造成的变形情况,保障了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散热壳体10内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肋110,该散热壳体10内通过散热肋110分隔设置形成多个形状与电池20匹配、用于容纳电池20的容纳腔,该封板13位于容纳腔的两侧开口处以实现对容纳腔进行封闭。
该散热肋110可以是板状结构,并在与电池20组装时贴合于电池20的表面。该电池20设置在每两个散热肋110之间,可以同时通过两侧的散热肋110将热量进行导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散热肋110的相对两侧边均与散热壳体10的内表面接触或连接,实现热量传导。进一步的,散热肋110还可以与散热壳体10为一体成型,从而提高散热肋110与散热壳体10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请结合图3,该封板13不仅将容纳腔进行封闭,使得不同电池20之间处于相互独立放置的状态,避免两电池20之间的热量造成相互影响,而且还可以贴合电池20表面,并与散热壳体10的其他部分配合使得与电池20贴合的面积更大,提高电池20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封板13可以通过紧固件131与各个散热肋110之间进行固定,以通过封板13加强散热肋110的强度,使得散热肋110不易变形。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对该容纳腔的形状不进行限定,只需与电池20匹配、使得散热肋110可与电池20尽可能贴合即可。
为了提高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的组装或者维修效率,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散热壳体10包括相配合连接的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该散热肋110包括相配合连接的第一散热肋111以及第二散热肋121;其中,该第一散热肋111与第一壳体11的内表面连接,该第二散热肋121与第二壳体12的内表面连接。
当需要组装或者拆卸时,可以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进行接合或拆开,并对内部的电池20进行安装或者拿取。在安装过程中,该电池20可以通过第一散热肋111或者第二散热肋121实现安装定位,以准确放置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组成的散热模组内,提高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第一散热肋111与第二散热肋121之间通过插接实现连接。通过插接实现连接,该插接的部位可以起到安装定位、防呆的效果,从而提高组装或拆卸时的效率。
上述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的防碰撞散热结构,通过散热壳体10的散热肋110将电池20进行分隔并进行导热,并与散热片组2进行配合实现一体散热,可以将电池20所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大幅提高动力电池模组的散热水平,进而间接减小模组体积,以实现动力电池模组的便携可拆。
请参考图3,图中的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除了电池20以及防碰撞散热结构,还包括设于防碰撞散热结构一侧的若干充放电接口30,该充放电接口30与电池20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充放电接口30可以包括凹槽以及设于该凹槽内的金属触点,该用电器可以设置凸出的导电结构与该金属触点进行触接,以实现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除了金属触点,该处还可以采用金属弹片、顶针等结构实现接口30效果。
结合图4,为了进一步提高便携性,该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还包括设于防碰撞散热结构的一侧的手提把手40。该手提把手40可以便于用户提拉该电池模组,从而方便电池模组的携带。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相对于现有的动力电池模组,因本申请中的防碰撞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较高,并在防碰撞散热结构上设计有充放电接口,因此该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的体积相对于现有的动力电池模组大幅减小,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从电能设备上将耗尽电量的该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进行拆除,并将另一已充满电的模组进行替换,从而实现动力电池模组的便携可拆。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防碰撞散热结构,应用于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所述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撞散热结构包括:
散热壳体,包括设于相对两侧的封板,所述散热壳体内用于放置多个电池;以及
散热片组,设于所述散热壳体一侧并与所述散热壳体一体成型,包括多个散热鳍片;
其中,所述散热片组在所述散热壳体的两侧边上分别还设有保护结构,所述散热鳍片均匀设置于所述两保护结构之间;所述保护结构从所述散热壳体延伸而出,且向所述散热片组的内侧方向进行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碰撞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在与所述散热壳体连接的一端的横剖面宽度大于远离所述散热壳体的另一端的横剖面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碰撞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在与所述散热壳体连接处、靠近散热鳍片的内侧,还设有向外凸起并呈弧形的结构强化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碰撞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在远离所述散热壳体的一侧设为弧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碰撞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壳体内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肋,所述散热壳体内通过所述散热肋分隔设置形成多个形状与电池匹配、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的容纳腔,所述封板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两侧开口处以实现对所述容纳腔进行封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碰撞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壳体包括相配合连接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
所述散热肋包括相配合连接的第一散热肋以及第二散热肋;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肋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散热肋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碰撞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第一散热肋与所述第二散热肋之间通过插接实现连接。
8.一种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碰撞散热结构;
容置于所述防碰撞散热结构内的多个电池;以及
设于所述防碰撞散热结构一侧的若干充放电接口,所述充放电接口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防碰撞散热结构为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碰撞散热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防碰撞散热结构的一侧的手提把手。
CN201920733070.6U 2019-05-21 2019-05-21 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防碰撞散热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80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3070.6U CN209880760U (zh) 2019-05-21 2019-05-21 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防碰撞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3070.6U CN209880760U (zh) 2019-05-21 2019-05-21 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防碰撞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0760U true CN209880760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47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307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80760U (zh) 2019-05-21 2019-05-21 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防碰撞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07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1445A (zh) * 2022-09-23 2022-11-29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1445A (zh) * 2022-09-23 2022-11-29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CN115411445B (zh) * 2022-09-23 2023-08-08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52845A1 (en) Power battery top cover and power battery
CN209747613U (zh) 电池模组
CN209880760U (zh) 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防碰撞散热结构
CN114069126B (zh) 电池包、电池包系统及用电设备
KR102243578B1 (ko) 이차전지 팩
CN211981935U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的散热保护壳
CN209880761U (zh) 便携式动力电池模组及其散热结构
CN210309967U (zh) 端子冷却机构和充电枪
CN215816156U (zh) 电池包组件及储能设备
KR101537000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TW201044669A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15051095A (zh) 电化学装置、充电系统以及用电设备
CN207558906U (zh) 动力电池组
CN111969154A (zh) 电化学装置及无人机
CN216720127U (zh) 电池箱和用电设备
CN111682139A (zh) 一种高强度动力储能电池
CN220914368U (zh) 电池的壳体结构、电池和心肺复苏设备
CN218274769U (zh) 散热型灯具用锂电池
CN219981268U (zh) 一种变换器和储能系统
CN213693168U (zh) 充电桩
CN212137321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CN220606407U (zh) 一种插座快充接口
CN212725507U (zh) 电化学装置及无人机
CN214706036U (zh) 一种锂电池散热结构
CN212163180U (zh) 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