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9440U - 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9440U
CN209879440U CN201920639338.XU CN201920639338U CN209879440U CN 209879440 U CN209879440 U CN 209879440U CN 201920639338 U CN201920639338 U CN 201920639338U CN 209879440 U CN209879440 U CN 209879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oling structure
heat exchanging
pipe
hea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393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建林
李红山
黄永结
张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SZ DJI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393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9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9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9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该冷却结构包括壳体和液冷组件,壳体内用于放置热源,液冷组件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驱动泵,第一换热部位于壳体内且用于与热源导热地连接,第二换热部位于壳体外,第一换热部管路连接第二换热部并形成循环管路,驱动泵设在循环管路,循环管路用于通入液体介质,驱动泵用于驱动液体介质在循环管路内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将设于壳体内的热源的热量全部通过液体介质带到壳体外,由第二换热部与外界交换热量来对热源进行冷却,可满足高温环境下热源的作业要求,降低了对风扇的需求,来改善噪音;壳体也可以尽可能密封,既隔绝了噪音也防止了恶劣环境对热源性能的影响。

Description

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超级计算机拥有较一般的计算机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应对多任务的处理能力需求。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自动驾驶系统需要有强大的控制器,在开发过程中一般使用超级计算机来替代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数据采集,系统调试等。超级计算机虽然能够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但超级计算机运行时的发热量也比一般的计算机多。
因此,在整车环境下,需要使用较多的风扇来对超级计算机散热,然而较多的风扇导致座舱噪音极大,对乘员影响较大。同时,如果是考虑更多的工况,比如车辆在室外暴晒或其他灰尘较多的恶劣环境,超级计算机的使用都会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冷却结构,其包括壳体和液冷组件,所述壳体内用于放置热源,所述液冷组件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驱动泵,所述第一换热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与所述热源导热地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一换热部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并形成循环管路,所述驱动泵设在所述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用于通入液体介质,所述驱动泵用于驱动所述液体介质在所述循环管路内循环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将设于壳体内的热源的热量全部通过液体介质带到壳体外,由第二换热部与外界交换热量来对热源进行冷却,可以满足高温环境下热源的作业要求,降低了对风扇的需求,来改善噪音;壳体也可以尽可能密封,既隔绝了噪音也防止了恶劣环境对热源性能的影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集流件和液冷件,所述集流件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和所述液冷件,所述液冷件用于导热地连接所述热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流件开设有隔开的分流腔体和集流腔体,所述液冷件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分流腔体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和所述进口端,所述集流腔体管路连接所述出口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在工作时使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循环流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风扇设在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开设有容置腔,所述第一散热器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容置腔构成所述循环管路的一部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源包括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所述冷却结构包括支架,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热源安装在电路板,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电路板共同形成分隔板,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三侧板形成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分隔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间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热源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热源位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风扇被配置成在工作时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循环流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管路连接的第二散热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换热装置和阀体,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隔断并导热地连接,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阀体连接所述第二管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压缩机和阀体,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隔断并导热地连接,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阀体、所述第二换热装置、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二管路依次通过管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其包括处理器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冷却结构,所述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导热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系统中的冷却结构,将设于冷却结构壳体内的处理器工作时候产生的热量全部通过液体介质带到壳体外,由第二换热部与外界交换热量来对处理器进行冷却,可以满足高温环境作业要求,降低了对风扇的需求,来改善噪音;壳体也可以尽可能密封,既隔绝了噪音也防止了恶劣环境对热源性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平台,其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平台中的冷却结构,将设于冷却结构壳体内的处理器工作时候产生的热量全部通过液体介质带到壳体外,由第二换热部与外界交换热量来对处理器进行冷却,可以满足高温环境作业要求,降低了对风扇的需求,来改善噪音;壳体也可以尽可能密封,既隔绝了噪音也防止了恶劣环境对热源性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却结构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冷却结构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却结构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却结构的壳体的又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却结构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却结构的又一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却结构的再一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附图元件说明:
冷却结构100、计算机系统101、可移动平台102、车辆1021、尾部1022、头部1023、壳体10、液冷组件11、第一换热部111、液冷件112、进口端1121、出口端1122、集流件113、分流腔体1131、集流腔体1132、第二换热部12、驱动泵13、管路14、热源15、第一热源151、第二热源152、主板154、第一风扇16、第一散热器17、容置腔171、支架18、第一侧板181、第一风口1811、第二侧板182、分隔板1821、第三侧板183、第二风口1831、第一腔室19、第二腔室20、箱体21、第二散热器22、第二风扇23、换热装置24、阀体25、第一换热装置26、第二换热装置27、压缩机28、第一管路29、第二管路30、电路板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冷却结构100,可以用于自动驾驶车辆,该冷却结构100包括壳体10和液冷组件11,壳体10内用于放置热源15,液冷组件11包括第一换热部111、第二换热部12和驱动泵13,第一换热部111位于壳体10内且用于与热源15导热地连接,第二换热部12位于壳体10外,第一换热部111管路连接第二换热部12并形成循环管路14,驱动泵13设在循环管路14,循环管路14用于通入液体介质,驱动泵13用于驱动液体介质在循环管路14内循环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100,将设于壳体10内的热源15的热量全部通过液体介质带到壳体10外,由第二换热部12与外界交换热量来对热源15进行冷却,可以满足高温环境下热源15的作业要求,降低了对风扇的需求,来改善噪音;壳体10也可以尽可能密封,既隔绝了噪音也防止了恶劣环境对热源15性能的影响。
通过采用液体介质对热源15进行冷却,更加环保,并且液体介质能够循环使用,能耗低,从而能够降低对热源15进行散热的能耗,有利于冷却结构100大规模的生产。
其中,液体介质可以包括水,水的流动性高,并且水吸热快,采用水作为液体介质能够快速将热源15上的热量带走,从而能够快速给热源15进行散热。可以理解的是,液体介质不仅仅可以为水,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其他常用的冷却液体。在此不对液体介质的种类做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壳体10可以采用铝合金制成,铝合金的成本低并且散热效果好,采用铝合金制成的壳体10能够提升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并且有利于散热系统的量产化。当然,壳体10不仅可以采用铝合金制成,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壳体10还可以采用不锈钢、不锈铁、铝等金属制成。又例如,壳体10还可以采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在此不对壳体10的具体材料做限定。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泵13设在壳体10外,这样可减少壳体10的体积,并且减少壳体10内的热量,有利于壳体10的小型化和热源15的散热。泵工作时能够使得的液体介质在循环管路14内循环流动。其中,泵可以为离心泵、轴流泵或者是混流泵中的一种。当然,水泵的种类不仅仅可以为上述三种。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其他类型的水泵。在此不对水泵的种类做限定。
请参阅图3、图4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部111包括集流件113和液冷件112,集流件113管路连接第二换热部12和液冷件112,液冷件112用于导热地连接热源15。
集流件113与第二换热部12管路连接,如此,管路14中的液体介质能够在集流件113和第二换热部12之间循环,集流件113和液冷件112管路连接以使液体介质也能够在集流件113和液冷件112之间循环。这样可使得液冷件112和集流件113中带有热量的液体介质通过管路14流向第二换热部12,通过第二换热部12对带有热量的液体介质进行冷却,然后通过管路14重新流向集流件113和液冷件112。如此实现液体介质的循环散热。
其中,集流件113可以为集流管,液冷件112可以为水冷板,集流管与水冷板连接,集流管中的液体介质流向水冷板,以使水冷板可以对热源15进行散热。当然,集流件113不仅仅可以为集流管,液冷件112也不仅仅可以为水冷板。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设置集流件113和液冷件112的种类。在此不对集流件113和液冷件112的具体种类做限定。
请进一步参阅图5至图6,具体地,集流件113开设有隔开的分流腔体1131和集流腔体1132,液冷件112包括进口端1121和出口端1122,分流腔体1131管路连接第二换热部12和进口端1121,集流腔体1132管路连接出口端1122和第二换热部12。
分流腔体1131能够将从第二换热部12进来的一路液体介质分为多路(两路或以上)并输出到液冷件112,集流腔体1132能够将从液冷件112输出的多路液体介质集中成一路并传回第二换热部12。分流腔体1131和集流腔体1132是隔开的,可防止从液冷件112的出口端1122流出至集流件113的液体介质与进入集流件113的液体介质进行混合。分流腔体1131内可开设有分流腔,集流腔体1132内可开设有集流腔。
具体地,液冷件112的数量是多个,热源15的数量是多个,多个液冷件112与多个热源15一一对应地导热连接。
通过多个液冷件112和多个热源15一一对应导热连接,能够使得一个液冷件112对一个热源15进行散热,如此,能够防止出现一个液冷件112对多个热源15进行散热导致多个热源15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从而提升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4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冷却结构100包括第一风扇16,第一风扇16位于壳体10内,第一风扇16用于在工作时使壳体10内的空气循环流动。
第一风扇16的设置能够使得壳体10内空气循环流动,从而防止出现壳体10内温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进而保护壳体10内的热源15不会出现损坏的情况。
其中,第一风扇1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第一风扇16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设置。在此不对第一风扇16的数量做限定。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风扇16可以轴流风扇,第一风扇16的数量是三个,三个第一风扇16呈直线排列,如此,可增强某个方向的风力,使空气流动更快。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冷却结构100包括第一散热器17,第一散热器17位于壳体10内,第一风扇16设在第一散热器17,第一散热器17开设有容置腔,第一散热器17管路连接第一换热部111和第二换热部12,容置腔构成循环管路14的一部分。
第一散热器17管路连接第一换热部111和第二换热部12,可使得通过第一散热器17的液体介质的一部分热量能够被带走,提升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第一风扇16安装在第一散热器17上,第一风扇16工作能够将第一散热器17的热量带走,如此能够加速第一散热器17的散热。提升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
另外,第一风扇16设在第一散热器17上,也能够防止第一风扇16和第一散热器17之间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提升冷却结构100的使用效率,例如,第一风扇16可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安装在第一散热器17。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器17管路连接集流件113,如此,从第二换热部12进入的液体介质先通过容置腔171后进入集流件113,通过第一风扇16对液体介质进一步冷却,提升了对热源15的冷却效果。在图5中,右侧的上面箭头表示液体介质流出壳体10的方向,液体介质流出时的温度较高,右侧的下面箭头表示液体介质流入壳体10的方向,液体介质流入时的温度较低。
请进一步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热源15包括第一热源151和第二热源152,冷却结构100包括支架18,第一散热器17和第一风扇16安装在支架18,支架18包括连接的第一侧板181和第二侧板182,第二热源152安装在电路板31,壳体10内设有第三侧板183,第三侧板183连接电路板31,第一侧板181与第三侧板183相对,第二侧板182与电路板31共同形成分隔板1821,第一侧板181形成有第一风口1811,第三侧板183形成有第二风口1831,第一侧板181、分隔板1821和第三侧板183将壳体10内的空间间隔成第一腔室19和第二腔室20,第一热源151位于第一腔室19,第二热源152位于第二腔室20,第一风扇16被配置成工作时使第一腔室19和第二腔室20的空气通过第一风口1811和第二风口1831循环流动。
支架18的设置能够固定住第一散热器17和第一风扇16,如此防止在冷却结构100使用过程中第一散热器17和第一风扇16出现松动导致冷却结构100损坏的情况,提升冷却结构100的使用年限。第一风扇16能够使得第一腔室19和第二腔室20的空气通过第一风口1811和第二风口1831循环流动,使得壳体10内的温度分布均匀,充分利用了壳体10内的空间进行散热,这样可防止出现第一腔室19和第二腔室20内中的其中一个腔室内温度过高导致冷却结构100的损坏,从而提升冷却结构100的使用年限。第一热源151位于第一腔室19,第二热源152位于第二腔室20,尽量减少第一热源151和第二热源152间的相互温度影响,提升了热源15工作的稳定性。
具体地,支架18可以采用铝合金制成。铝合金质量轻、易获取并且散热性能好。支架18采用铝合金制成有利于提升冷却结构100的量产化和提高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支架18不仅仅可以采用铝合金制成,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支架18还可以采用不锈钢、铁等金属材料制成。有例如,支架18还可以采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在此不对支架18的具体材料做限定。第三侧板183的材料也可与支架18的相同或不同,根据实际所需进行选择。
请参阅图2至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冷却结构100包括箱体21,箱体21用于存储液体介质,箱体21管路连接循环管路14。
箱体21能够用于存储液体介质,并且可以通过箱体21给冷却结构100添加或者更换液体介质,方便快捷易于实现。
其中,箱体21可以采用铁基合金制成,铁基合金的耐腐性好,采用铁剂合金制成的相同寿命更加长,用户不用经常更换箱体21,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还能提升冷却结构100的使用年限,并且更加经济实惠。可以理解的是,箱体21不仅仅可以采用铁基合金制成,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箱体21还可以采用镍基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又例如,箱体21可以采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在此不对箱体21的具体材料做限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箱体21管路连接第一换热部111与驱动泵13之间的管路14。
如此设置,可通过开关阀(图未示)的控制,使箱体21内的液体介质能够快速地流到位于第一换热部111与驱动泵13之间的管路14。工作时,开关阀可关闭,使得箱体21不参与进循环管路14内。
具体地,箱体21连接有第一管211和第二管212,第一管211可通过开关阀(如三通阀)连接管路14,第二管212也可通过开关阀(如三通阀)连接管路14。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换热部12包括与第一换热部111管路连接的第二散热器22。
第二散热器22的设置能够将液体介质的热量能够被第二散热器22带走,提升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
请进一步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换热部12包括第二风扇23,第二风扇23安装在第二散热器22。
如此设置,第二风扇23工作时候,能够加速第二散热器22的散热。提升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第二风扇2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风扇23工作能够进一步加速第二散热器22的散热,提升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风扇2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例如,第二风扇23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三个等。在此不对第二风扇23的数量做限定。
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换热部12包括换热装置24和阀体25,换热装置24包括第一管路29和第二管路30,第一管路29和第二管路30隔断并导热地连接,第一管路29连接第二散热器22,阀体25连接第二管路30。
通过换热装置2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液体介质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使得从换热装置(chiller)24流出的液体介质温度更低,以提高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例如,第二管路30可以管路连接汽车的空调系统,阀体25能够控制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在第二管路30所在的管路内循环流动。如此使得温度较低的第二管路30可与温度较高的第一管路29进行换热,从而降低第一管路29内的液体介质的温度,以使得流出换热装置24的液体介质的温度更加低,进而提高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并可将液体介质的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
进一步地,阀体25可以为膨胀阀(例如电子膨胀阀),膨胀阀能够控制进入换热装置24的制冷剂的数量并且能够使得进入换热装置24的制冷剂是低温低压的液体,如此能够使得换热效果更加好,从而提高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当然,阀体25不仅仅可以为膨胀阀,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阀体25。例如,阀体25还可以为节流阀。在此不对阀体25的具体类型做限定。
请参阅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换热部12包括第一换热装置26、第二换热装置27、压缩机28和阀体25,第一换热装置26包括第一管路29和第二管路30,第一管路29和第二管路30隔断并导热地连接,第一管路29连接第二散热器22,阀体25、第二热装置27、压缩机28和第二管路30依次通过管路连接。
制冷剂被压缩机28吸入后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送入第二换热装置27,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第二换热装置27之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液体,高温高压的液体通过阀体25之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液体。由于第一管路29和第二管路30导热地连接,当第一管路29中的高温液体介质流经第二管路30时,由于第二管路30的温度低,液体介质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管路29传至第二管路30,从而降低液体介质的温度,以实现给液体介质降温的效果并可将液体介质的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此时制冷剂吸热气化形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在此被压缩机28吸入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继续上述步骤。
进一步地,阀体25可以为膨胀阀(例如电子膨胀阀),膨胀阀能够控制进入第一换热装置26的制冷剂的数量并且能够使得进入第一换热装置26的制冷剂是低温低压的液体,如此能够使得换热效果更加好,从而提高冷却结构100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阀体25不仅仅可以为膨胀阀,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阀体25。例如,阀体25还可以为节流阀。在此不对阀体25的具体类型做限定。
具体地,第二换热装置27可以作为冷凝器。冷凝器能够将从压缩机28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液化形成高温高压的液体,方便液体能够在第二管路30中循环流动。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101,其包括处理器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冷却结构100,处理器设置在壳体10内,并与第一换热部111导热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系统101中的冷却结构100,将设于冷却结构100壳体10内的处理器工作时候产生的热量全部通过液体介质带到壳体10外,由第二换热部12与外界交换热量来对处理器进行冷却,可以满足高温环境作业要求,降低了对风扇的需求,来改善噪音;壳体10也可以尽可能密封,既隔绝了噪音也防止了恶劣环境对热源15性能的影响。
由于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可作为冷却结构100冷却的热源。因此会造成处理器周边温度升高,当处理器持续放热时候,等温度到达一定高度可能会烧坏处理器。通过冷却结构100的设置,能够将处理器工作产生的热量全部带到壳体10外部,从而给处理器降温,进而防止出现处理器被烧坏的情况,提升计算机系统101的使用年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包括至少一个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和至少一个图形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图像处理器能够执行复杂的数学和几何计算。通过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的设置能够使得计算机系统101拥有更多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由于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采用上述冷却结构100给处理器散热能够更加快速和高效,防止计算机系统101出现由于内部温度过高而损坏的情况。
请参图4,图形处理器设置在显卡电路板153,液冷件112与图形处理器接触以快速带走图形处理器的热量。中央处理器设在主板154,液冷件112与中央处理器接触以快速带走中央处理器的热量。
进一步地,处理器不仅仅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图像处理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设置处理器的类型。例如,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在此不对处理器的具体类型做限定。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平台102,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系统101。
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平台102中的冷却结构100,将设于冷却结构100壳体10内的处理器工作时候产生的热量全部通过液体介质带到壳体10外,由第二换热部12与外界交换热量来对处理器进行冷却,可以满足高温环境作业要求,降低了对风扇的需求,来改善噪音;壳体10也可以尽可能密封,既隔绝了噪音也防止了恶劣环境对热源15性能的影响。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平台102包括车辆1021,处理器和壳体10设置在车辆1021的尾部1022,第二换热部12和驱动泵13设置在车辆1021的头部1023。
通过将处理器和壳体10设置在车辆1021的尾部1022,第二换热部12和驱动泵13设置在车辆1021的头部1023,如此设置,使得壳体10与第二换热部12之间有一定距离,从壳体10的管路14中流出的液体介质的热量能够被空气带走一部分,从而使得流向第二换热部12的液体介质的温度更低一点,从而使得第二换热部12换热效果更加好,提升冷却结构100的冷却效果。而且,处理器和壳体10设在车尾1022,对车内人员的温度影响较小。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移动平台102包括机器人。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却结构100不限于应用在上述计算机系统101和可移动平台102,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却结构100应用到其它设备或系统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冷却结构,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壳体和液冷组件,所述壳体内用于放置热源,所述液冷组件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驱动泵,所述第一换热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与所述热源导热地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一换热部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并形成循环管路,所述驱动泵设在所述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用于通入液体介质,所述驱动泵用于驱动所述液体介质在所述循环管路内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集流件和液冷件,所述集流件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和所述液冷件,所述液冷件用于导热地连接所述热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开设有隔开的分流腔体和集流腔体,所述液冷件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分流腔体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和所述进口端,所述集流腔体管路连接所述出口端和所述第二换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在工作时使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循环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风扇设在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开设有容置腔,所述第一散热器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容置腔构成所述循环管路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包括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所述冷却结构包括支架,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热源安装在电路板,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电路板共同形成分隔板,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三侧板形成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分隔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间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热源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热源位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风扇被配置成在工作时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循环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管路连接的第二散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换热装置和阀体,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隔断并导热地连接,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阀体连接所述第二管路。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压缩机和阀体,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隔断并导热地连接,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阀体、所述第二换热装置、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二管路依次通过管路连接。
11.一种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所述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导热地连接。
12.一种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
CN201920639338.XU 2019-05-05 2019-05-05 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 Active CN209879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9338.XU CN209879440U (zh) 2019-05-05 2019-05-05 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9338.XU CN209879440U (zh) 2019-05-05 2019-05-05 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9440U true CN209879440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64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39338.XU Active CN209879440U (zh) 2019-05-05 2019-05-05 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944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2580A1 (en) * 2020-03-31 2021-10-07 Gm Cruise Holdings Llc Two-phase cooling systems for autonomous driving super computers
CN114153297A (zh) * 2021-12-08 2022-03-08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计算机节能循环散热设备
CN114554779A (zh) * 2020-11-24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和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2580A1 (en) * 2020-03-31 2021-10-07 Gm Cruise Holdings Llc Two-phase cooling systems for autonomous driving super computers
US11191190B2 (en) 2020-03-31 2021-11-30 GM Cruise Holdings, LLC Two-phase cooling systems for autonomous driving super computers
CN114554779A (zh) * 2020-11-24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和车辆
CN114153297A (zh) * 2021-12-08 2022-03-08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计算机节能循环散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6534B2 (en) In-vehicle computing apparatus in intelligent vehicle and intelligent vehicle
CN209879440U (zh) 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
KR101798144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팩 열관리 장치 및 열교환 모듈
US8437129B2 (en) Server cabinet
EP2677848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cabinet
CN210320359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0779130B (zh) 水力装置和热水空调器
US20180269131A1 (en) Component cooling system
CN210720996U (zh) 散热模块与投影装置
CN113453507B (zh) 一种模块化微型液冷系统
JP2005343221A (ja) 車両の冷却装置構造
CN208239965U (zh) 一种电脑机箱散热装置
CN113703550A (zh) 一种混合式液冷装置
US7312995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computer electronics
CN107466193B (zh) 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桩的导热油散热系统
CN111684390A (zh) 冷却结构、计算机系统及可移动平台
CN115377564A (zh) 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电池箱及储能设备
CN114739214A (zh) 功率主机及功率供应系统
CN112060865A (zh) 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216960622U (zh) 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车载计算设备及车辆
CN220020236U (zh) 刀片服务器散热结构和刀片服务器
CN205450900U (zh) 水冷一体机内部结构布局
CN216085038U (zh) 热管理装置及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
CN219574762U (zh) 一种cpu水冷散热组件
CN218244250U (zh) 一种混合液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