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9361U - 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 - Google Patents

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9361U
CN209879361U CN201920982344.5U CN201920982344U CN209879361U CN 209879361 U CN209879361 U CN 209879361U CN 201920982344 U CN201920982344 U CN 201920982344U CN 209879361 U CN209879361 U CN 209879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hollow cavity
outer ring
central fixed
fixe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8234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庆凯
周俯全
萧均强
欧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aoyang Electron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aoyang Electron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aoyang Electron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aoyang Electron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098234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9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9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9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包括齿轮旋钮和传动机构,齿轮旋钮包括中心固定轴件和外圈转动件,传动机构包括联动轴,中心固定轴件的第一中空腔的内壁凸设有卡块,卡块的第一侧向缺口连通卡块的第一卡槽,联动轴具有杆体部和一体连接杆体部一端的传动外齿轮;联动轴装设第一中空腔内,杆体部适配第一卡槽内,传动外齿轮对应让位孔处装设;外圈转动件的第二中空腔的内壁面形成有主动内齿轮,外圈转动件覆设让位孔,主动内齿轮与传动外齿轮相啮合;其通过齿轮旋钮和传动机构的设计,利用外圈转动件转动带动联动轴转动,达到不需要电机来实现联动性之目的,其空间要求小,不局限于空间大小,传动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旋钮调节精度。

Description

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旋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其主要是用于消费电子产品上,例如:耳机或播放器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应用于耳机或播放器等电子产品上的旋钮,一般需要辅助于外界的传动机构(如电机等)作为驱动力,其空间要求大,受限于安装应用空间大小,不利于安装应用;还有,由于定位受限单一,其传动稳定性较差,导致旋钮调节精度受影响。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其通过齿轮旋钮和传动机构的设计,利用外圈转动件转动带动联动轴转动,达到不需要电机来实现联动性之目的,其空间要求小,不局限于空间大小,传动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旋钮调节精度。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包括有齿轮旋钮和传动机构,所述齿轮旋钮包括有中心固定轴件以及套设于中心固定轴件外围的外圈转动件,所述外圈转动件和中心固定轴件为同心设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联动轴,其中:
所述中心固定轴件沿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中心固定轴件具有让位孔和沿中心固定轴件轴向两端开口的第一中空腔,所述第一中空腔的内壁凸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卡槽,所述卡块上开设有第一侧向缺口,所述第一侧向缺口连通第一卡槽,所述联动轴具有杆体部和一体连接杆体部一端的传动外齿轮;所述联动轴自第一中空腔的一端开口装设于第一中空腔内,所述联动轴的杆体部自第一侧向缺口适配于第一卡槽内,且,传动外齿轮对应让位孔处装设;
所述外圈转动件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中空腔,所述第二中空腔的内壁面形成有主动内齿轮,所述外圈转动件自中心固定轴件的一端套设且覆设于让位孔处,所述主动内齿轮与传动外齿轮相啮合,所述外圈转动件转动带动中心固定轴件转动;所述主动内齿轮和传动外齿轮为偏心设置,所述联动轴和中心固定轴件为偏心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心固定轴件的外周凸设有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位于让位孔和第一中空腔的另一端开口之间,所述传动外齿轮的一端受限于环形凸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三中空腔,所述中心固定轴件自第三中空腔的一端开口伸入第三中空腔内,所述传动外齿轮的另一端受限于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开口所在端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形成有限位台阶部,所述外圈转动件的一端受限于限位台阶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两端开口的第四中空腔,所述中心固定轴件自第四中空腔的一端开口伸入第四中空腔内,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开口所在端面受限于环形凸部上,所述外圈转动件的另一端受限于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开口所在端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卡槽,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第二侧向缺口,所述第一侧向缺口和第二侧向缺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侧向缺口连通第二卡槽;
所述杆体部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自第二侧向缺口适配于第二卡槽内,所述限位件和卡块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让位孔沿中心固定轴件轴向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通过齿轮旋钮和传动机构的设计,利用外圈转动件转动带动联动轴转动,达到不需要电机来实现联动性之目的,其空间要求小,不局限于空间大小,传动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旋钮调节精度;
其次是,通过限位件,保证联动轴的转动稳定性,继而保证下一级联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者是,通过第一支撑件和环形凸部,使得外圈转动件夹设于第一支撑件和环形凸部之间,确保外圈转动件转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各零件之间组装方便和牢固,确保本实用新型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应用结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中心固定轴件 11、让位孔
12、第一中空腔 13、卡块
14、第一卡槽 15、第一侧向缺口
16、环形凸部
20、外圈转动件 21、第二中空腔
22、主动内齿轮
30、联动轴 31、杆体部
311、环形凹槽 32、传动外齿轮
40、第一支撑件 41、第三中空腔
42、限位台阶部
50、第二支撑件 51、第四中空腔
60、限位件 61、第二卡槽
62、第二侧向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有齿轮旋钮、传动机构、第一支撑件40、第二支撑件50和限位件60,所述齿轮旋钮包括有中心固定轴件10以及套设于中心固定轴件10外围的外圈转动件20,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用于传动外部附加零件的联动轴30,所述联动轴30和中心固定轴件10为偏心设置;所述外圈转动件20和中心固定轴件10为同心设置且,其中:
所述中心固定轴件10沿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中心固定轴件10具有让位孔11和沿中心固定轴件10轴向两端开口的第一中空腔12,优选地,所述让位孔11沿中心固定轴件10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中空腔12的内壁凸设有卡块13,所述卡块13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卡槽14,所述卡块13上开设有第一侧向缺口15,所述第一侧向缺口15连通第一卡槽14,联动轴30具有杆体部31和一体连接杆体部31一端的传动外齿轮32。
所述联动轴30自第一中空腔12的一端开口装设于第一中空腔12内,所述联动轴30的杆体部31自第一侧向缺口15适配于第一卡槽14内,且,传动外齿轮32对应让位孔11处装设,优选地,传动外齿轮32伸露于中心固定轴件10外,以及,杆体部31另一端自第一中空腔12的另一端开口伸露于中心固定轴件10外。
所述外圈转动件20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中空腔21,所述第二中空腔21的内壁面形成有主动内齿轮22,优选地,所述主动内齿轮22和传动外齿轮32为偏心设置。所述外圈转动件20自中心固定轴件10的一端套设且覆设于让位孔11处,所述主动内齿轮22与传动外齿轮32相啮合,所述外圈转动件20带动中心固定轴件10转动。当外圈转动件20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传动外齿轮32就会绕主动内齿轮22转动实现联动,所述联动轴30可以外接外部齿轮、皮带和偏心轮等,实现一体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固定轴件10的外周凸设有环形凸部16,所述环形凸部16位于让位孔11和第一中空腔12的另一端开口之间,所述传动外齿轮32的一端受限于环形凸部16上。
所述第一支撑件40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三中空腔41,所述中心固定轴件10自第三中空腔41的一端开口伸入第三中空腔41内,所述传动外齿轮32的另一端受限于第一支撑件40的一端开口所在端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40上形成有限位台阶部42,所述外圈转动件20的一端受限于限位台阶部42上。
所述第二支撑件50具有两端开口的第四中空腔51,所述中心固定轴件10自第四中空腔51的一端开口伸入第四中空腔51内,所述第二支撑件50的一端开口所在端面受限于环形凸部16上,所述外圈转动件20的另一端受限于第二支撑件50的一端开口所在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60为金属卡环。所述限位件60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卡槽61,所述限位件60上开设有第二侧向缺口62,所述第一侧向缺口15和第二侧向缺口62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侧向缺口62连通第二卡槽61;所述杆体部31上开设有环形凹槽311,所述环形凹槽311的内壁自第二侧向缺口62适配于第二卡槽61内,所述限位件60和卡块13连接。
接下来大致说明下组装步骤:
步骤1:将联动轴30装入中心固定轴件10的第一中空腔12内,并将联动轴30的杆体部31自第一侧向缺口15适配于第一卡槽14内,且,传动外齿轮32对应让位孔11处装设,传动外齿轮32伸露于中心固定轴件10外,以及,杆体部31另一端自第一中空腔12的另一端开口伸露于中心固定轴件10外;
步骤2:将限位件60适配于联动轴30的杆体部31的环形凹槽311内,并与卡块13固定连接;
步骤3:将外圈转动件20自中心固定轴件10的一端套设且覆设于让位孔11处,所述主动内齿轮22与传动外齿轮32相啮合,所述外圈转动件20转动带动中心固定轴件10转动;
步骤4:将中心固定轴件10的下端插入第一支撑件40内,且,第一支撑件40与外圈转动件20的下端连接,两者配合同心度间隙单边0.05mm;
步骤5:将中心固定轴件10的上端插入第二支撑件50内,且,第二支撑件50与外圈转动件20的上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消费电子上,例如耳机、播放器上,如图5所示,其用于耳机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 其主要是通过齿轮旋钮和传动机构的设计,利用外圈转动件转动带动联动轴转动,达到不需要电机来实现联动性之目的,其空间要求小,不局限于空间大小,传动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旋钮调节精度;
其次是,通过限位件,保证联动轴的转动稳定性,继而保证下一级联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者是,通过第一支撑件和环形凸部,使得外圈转动件夹设于第一支撑件和环形凸部之间,确保外圈转动件转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各零件之间组装方便和牢固,确保本实用新型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齿轮旋钮和传动机构,所述齿轮旋钮包括有中心固定轴件以及套设于中心固定轴件外围的外圈转动件,所述外圈转动件和中心固定轴件为同心设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联动轴,其中:
所述中心固定轴件沿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中心固定轴件具有让位孔和沿中心固定轴件轴向两端开口的第一中空腔,所述第一中空腔的内壁凸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卡槽,所述卡块上开设有第一侧向缺口,所述第一侧向缺口连通第一卡槽,所述联动轴具有杆体部和一体连接杆体部一端的传动外齿轮;所述联动轴自第一中空腔的一端开口装设于第一中空腔内,所述联动轴的杆体部自第一侧向缺口适配于第一卡槽内,且,传动外齿轮对应让位孔处装设;
所述外圈转动件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中空腔,所述第二中空腔的内壁面形成有主动内齿轮,所述外圈转动件自中心固定轴件的一端套设且覆设于让位孔处,所述主动内齿轮与传动外齿轮相啮合,所述外圈转动件转动带动中心固定轴件转动;所述主动内齿轮和传动外齿轮为偏心设置,所述联动轴和中心固定轴件为偏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固定轴件的外周凸设有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位于让位孔和第一中空腔的另一端开口之间,所述传动外齿轮的一端受限于环形凸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三中空腔,所述中心固定轴件自第三中空腔的一端开口伸入第三中空腔内,所述传动外齿轮的另一端受限于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开口所在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形成有限位台阶部,所述外圈转动件的一端受限于限位台阶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两端开口的第四中空腔,所述中心固定轴件自第四中空腔的一端开口伸入第四中空腔内,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开口所在端面受限于环形凸部上,所述外圈转动件的另一端受限于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开口所在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卡槽,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第二侧向缺口,所述第一侧向缺口和第二侧向缺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侧向缺口连通第二卡槽;
所述杆体部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自第二侧向缺口适配于第二卡槽内,所述限位件和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孔沿中心固定轴件轴向延伸设置。
CN201920982344.5U 2019-06-27 2019-06-27 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 Active CN209879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2344.5U CN209879361U (zh) 2019-06-27 2019-06-27 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2344.5U CN209879361U (zh) 2019-06-27 2019-06-27 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9361U true CN209879361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4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82344.5U Active CN209879361U (zh) 2019-06-27 2019-06-27 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93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2431B2 (en) Permanent magnet rotor
TWI634725B (zh) 馬達轉子
KR20160010553A (ko) 파동기어장치유닛에 피구동부재를 체결하는 체결구조 및 파동기어장치유닛
BR102016027344B1 (pt) Atuador para acionar um corpo de bomba, e, bomba
CN209879361U (zh) 齿轮旋钮传动的组合机构
KR101756484B1 (ko) 전기 자전거용 모터
WO2000060725A1 (fr) Moteur sans noyau
EP3489630A1 (en) Sensor device
JP2018068000A (ja) 軸受保持構造およびモータ
CN211599415U (zh) 一种谐波减速器组件
CN213064584U (zh) 双轴同步输出永磁直流电机
JPH0320141A (ja) 遊星歯車減速装置
CN213130651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按摩结构
CN211624141U (zh) 一种齿轮固定的精密机构
CN211166443U (zh) 一种电动高尔夫球包车用单向转动式单电机减速引擎
EP3713057A1 (en) Electric sander motor
CN220570413U (zh) 驱动机构及微电机总成
JP2551711Y2 (ja) ポンプ用マグネットカップリング
CN212726617U (zh) 微电机转子及医用微电机
JP3995566B2 (ja) ギヤードモータ
KR200344028Y1 (ko) 모터용 정면 커버 및 배면 커버의 결합구조
CN216185440U (zh) 转向器动力组件及动力系统
CN216185432U (zh) 转向器动力组件及动力系统
CN220067128U (zh) 传递大扭矩的轮毂电机
CN217240508U (zh) 可校正固定进角的有感无刷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