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7709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7709U
CN209877709U CN201920015766.5U CN201920015766U CN209877709U CN 209877709 U CN209877709 U CN 209877709U CN 201920015766 U CN201920015766 U CN 201920015766U CN 209877709 U CN209877709 U CN 209877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late
heat exchanger
tube plate
hole si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157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旭东
胡静
李艳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157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7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7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7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包括管板、换热管束以及隔板,所述管板开设有四组管束孔位,每组所述管束孔位连接对应一组换热管束,其中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间隔预定距离,任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的间隙位置分别能够安装所述隔板,所述隔板的数量少于所述间隙的数量,且所述隔板选择性地安装于部分所述间隙。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隔板安装于管板上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间隙位置的不同,实现该换热器在二流程换热器与三流程换热器之间的切换,以此有利于系统标准化的实施,具有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相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利于系统标准化实施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其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其中,管板为换热器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换热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管板,且用于热交换的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管板上,并与管板上管箱连通。
可以理解,二流程换热器具体指介质在换热器内的换热管束内流过两个流程,使得二流程换热器上的进出水管设置在该换热器内的同一侧;而三流程换热器具体指介质在换热器内的换热管束内流过三个流程,使得三流程换热器上的进出水管设置在该换热器的异侧。目前,现有二流程换热器和三流程换热器上为了实现介质在对应的换热管束上流过的流程数设计,使得二流程换热器和三流程换热器上对应的换热管束的数量,及管板结构不同,使得企业在生产二流程换热器和三流程换热器需要对管板的结构,以及两个管板之间的换热管束进行重新设置,从而增加了企业相应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换热器。
具体地,一种换热器,包括管板、换热管束以及隔板,所述管板开设有四组管束孔位,每组所述管束孔位连接对应一组换热管束,其中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间隔预定距离,任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的间隙位置分别能够安装所述隔板,所述隔板的数量少于所述间隙的数量,且所述隔板选择性地安装于部分所述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四组所述管束孔位中任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的间隙呈条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四组所述管束孔位设置在所述管板的中部,并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管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定义为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相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在对应的四组管束孔位外开设有法兰孔位,且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能够通过对应的所述法兰孔位连接一管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板选择性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的部分所述间隙上,用于对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上对应的管箱进行分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或所述第二管板上任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的间隙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上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的间隙位置,另一个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板上相邻两个管束孔位之间的间隙位置,且两个所述隔板沿竖向方向的高度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于所述管束孔位外围开设有多个吊装孔,用于对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进行起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吊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吊装孔相对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的重心线对称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该换热器可以通过隔板安装于管板上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间隙位置的不同,实现该换热器在二流程换热器与三流程换热器之间的切换,以此有利于系统标准化的实施,具有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换热器为二流程换热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换热器为三流程换热器。
图3为图1中的换热器的管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管板;11、管束孔位;12、法兰孔位;13、吊装孔;20、换热管束;30、隔板;40、管箱;101、第一管板;102、第二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包括管板10、换热管束20、隔板30和管箱40,其中,所述管板10开设有四组管束孔位11,每组所述管束孔位11连接对应一组换热管束20,其中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11之间间隔预定距离,任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11之间的间隙位置分别能够安装所述隔板3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板10上四组管束孔位11中任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11之间的间隙呈条状,以此便于隔板30在所述管板10上任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12之间间隙位置的设置。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管板10上四组管束孔位11设置在所述管板10的中部,并沿所述管板10的竖向方向间隔排列,优选地,四组所述管束孔位11相对于所述管板1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管板10上的四组管束孔位11上装配有的换热管束20的换热管数量能够尽可能得多,以此具有提高该换热器工作时换热效率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板10的数量为两个,为了便于后续的描述,两个管板10分别定义为第一管板101和第二管板102。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所述第二管板102相对设置,且所述的四组换热管束20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所述第二管板102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板10和所述第二管板20上的四组管束孔位11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在对应的四组管束孔位11外开设有法兰孔位12,且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能够通过对应的所述法兰孔位12连接一管箱40,具体通过法兰(图未示)将对应的管箱40装配在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上。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第一管板101和第二管板102分别通过法兰连接有一管箱40。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上装配管箱40不局限于上述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需求将管箱40以焊接的方式直接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上。
所述换热管束20的两端能够与第一管板101及第二管板102上管箱40俩通,使得管箱40内的介质能够在换热管束20内流通,以此实现该换热器工作时热交换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上的换热管束20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所述第二管板102上的四组管束孔位11,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换热器上包括四组换热管束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30的数量少于所述管板10上间隙的数量,所述隔板30能够选择性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的部分所述间隙上,用于对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上对应的管箱40进行分隔。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换热器能够通过隔板30安装于管板10上相邻两组管束孔位11之间间隙位置的不同,来实现该换热器不同流程之间的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隔板30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隔板30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101或所述第二管板102上任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11之间的间隙位置;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管板101或所述第二管板102设置有隔板30的一侧为该换热器的进出水侧,使得介质能够从位于所述隔板30下方的部分管束孔位11进入至对应的换热管束20,然后再反向通过位于所述隔板30上方部分的换热管束20回流。也就是说,当隔板30数量为一个时,对应的换热器为二流程换热器。其中,所述隔板30优选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101或所述第二管板102上位于中部的两组管束孔位11之间的间隙位置,使得对应的换热器工作时,介质流过的每个流程上对应的换热管束30的数量大致相同。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隔板3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隔板30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101上相邻两组管束孔位11之间的间隙位置,另一个隔板30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板102上相邻两个管束孔位11之间的间隙位置,且两个所述隔板30沿竖向方向的高度不同。可以理解,位于下方的隔板30所对应的第一管板101或第二管板102为该换热器的进水侧,而另一个则为出水侧,假使所述第一管板101上的隔板30位于所述第二管板102上的隔板30的下方,则介质先从位于所述第一管板101上的隔板30下方部分的换热管束20流向所述第二管板102处,介质再从所述第二管板102上位于所述第二管板102上的隔板30与所述第一管板101上的隔板30之间的部分的换热管束20反向流回所述第一管板101处,之后介质再从所述第一管板101上位于所述第二管板102上的隔板30上方的部分的换热管束20再次流向所述第二管板102,最后再从所述第二管板102上向外排出,也就是说,当隔板30数量为两个时,对应的换热器为三流程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管板101上的隔板30优选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101上位于下方的两组管束孔位11之间的间隙位置,而所述第二管板102上的隔板相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板102上位于上方的两组管束孔位11之间的间隙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于所述管束孔位11外围开设有多个吊装孔13,用于对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进行起吊,以便对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进行搬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所述第二管板102分别开设有多个吊装孔13,且多个所述吊装孔13设置在所述法兰孔位12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吊装孔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吊装孔13位相对于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的重心线对称设置,以此提高吊装对应的所述第一管板101和/或所述第二管板102时的稳定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该换热器可以通过隔板安装于管板上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间隙位置的不同,实现该换热器在二流程换热器与三流程换热器之间的切换,以此有利于系统标准化的实施,具有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板、换热管束以及隔板,所述管板开设有四组管束孔位,每组所述管束孔位连接对应一组换热管束,其中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间隔预定距离,任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的间隙位置分别能够安装所述隔板,所述隔板的数量少于所述间隙的数量,且所述隔板选择性地安装于部分所述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管束孔位中任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的间隙呈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管束孔位设置在所述管板的中部,并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定义为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在对应的四组管束孔位外开设有法兰孔位,且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能够通过对应的所述法兰孔位连接一管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选择性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的部分所述间隙上,用于对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上对应的管箱进行分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或所述第二管板上任意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的间隙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上相邻两组管束孔位之间的间隙位置,另一个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板上相邻两个管束孔位之间的间隙位置,且两个所述隔板沿竖向方向的高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于所述管束孔位外围开设有多个吊装孔,用于对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进行起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吊装孔相对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或所述第二管板的重心线对称设置。
CN201920015766.5U 2019-01-04 2019-01-04 换热器 Active CN209877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5766.5U CN209877709U (zh) 2019-01-04 2019-01-04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5766.5U CN209877709U (zh) 2019-01-04 2019-01-04 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7709U true CN209877709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0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15766.5U Active CN209877709U (zh) 2019-01-04 2019-01-04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77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6504A (zh) * 2019-06-26 2020-12-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低阻力的管板结构及空调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6504A (zh) * 2019-06-26 2020-12-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低阻力的管板结构及空调机组
CN112146504B (zh) * 2019-06-26 2022-0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低阻力的管板结构及空调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85572A1 (en) Brazed heat exchanger
CN103868394A (zh) 换热器的流通板、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及换热器
CN200993548Y (zh) 一种u型管式换热器
CN101932900B (zh) 热交换器
CN209877709U (zh) 换热器
CN101696862B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全焊接板束
CN212931106U (zh) 一种蒸汽冷凝用的板式热交换器的换热板片
WO2015055122A1 (zh) 一种板管式换热器
CN107101517A (zh) 一种换热组件、具有其的板翅式换热器及制造方法
CN216954186U (zh) 一种换热间隔板和用于换热管道中段位置的逆流换热器
CN111561831A (zh) 一种l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及其应用
CN201607144U (zh) 螺旋盘管式换热装置
CN205014871U (zh) 一种异型截面流道的交叉流板式换热器
WO2022007444A1 (zh) 板管式换热器
CN210180243U (zh) 一种可拆式烟气换热器
CN206269641U (zh) 一种高效无管箱板式空冷器及其组合
CN205878972U (zh) 一种紧凑式板式空冷器
CN206387293U (zh) 一种特殊结构的圆形波纹板容积式换热器
CN218155672U (zh) 一种多股流固定管板换热器
CN206399253U (zh) 紧凑型立式板式空冷系统
CN110822952A (zh) 一种倾斜设置的四管程换热器
CN206787117U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
CN210154381U (zh) 高效率换热器
CN216815133U (zh) 板式换热器
CN209672898U (zh) 一种具有油分离功能的油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