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7415U - 翅片式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翅片式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7415U
CN209877415U CN201920266467.9U CN201920266467U CN209877415U CN 209877415 U CN209877415 U CN 209877415U CN 201920266467 U CN201920266467 U CN 201920266467U CN 209877415 U CN209877415 U CN 209877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s
fin
evaporator
bent
fr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664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丘创优
陆灿明
梁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engyou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engyou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engyou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engyou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664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7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7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7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翅片式蒸发器,包括弯管组、集液器、出口管及翅片组,翅片组括多个翅片,各翅片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00mm~4.50mm,能提高蒸发器翅片容霜能力,在冬季,把片距设置为2.50mm,翅片发生结霜时,即使单边的翅片的霜层的厚度超过0.6mm,翅片的理论流通宽度则缩小至1.3,气流受到边界层的影响减小,空气流通速度则能够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温度不会降低的太多,局部翅片间的霜层不会形成“霜桥”,能提高翅片式蒸发器的工作效率,能提高蒸发器翅片相对的容霜能力,翅片包括换热片体和多个空心凸起,各空心凸起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换热片体上,增大翅片的总体表面积,能增加翅片的热交换效率,能有效提高翅片组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翅片式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翅片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现有制冷设备,例如冷冻陈列柜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或同等功能的毛细管、蒸发器及制冷剂,其中蒸发器是进行制冷的主要部件,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效果。
现有的,蒸发器是冰箱的换热器之一,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是提高冰箱制冷系统效率,降低能耗的有效手段。常用的蒸发器中,有一种是翅片式蒸发器,翅片式蒸发器是气体与液体热交换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现有的翅片式蒸发器包括蛇形弯管、翅片及集液器构成。
然而,在较容易起霜的环境中,例如在冬季,翅片对霜层的适应能力较差,例如,在片距为1.6mm的翅片发生结霜时,单边的翅片只要霜层的厚度超过0.6mm,翅片的理论流通宽度就会缩小至0.4mm,但是在实际的气流流通时,由于气流边界层的影响,空气流量会急剧降低,较小的空气流通速度使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温度进一步降低,使局部翅片间的霜层会合形成“霜桥”,霜桥部分会彻底阻断局部空气的流通,使结霜的速度加快,翅片片距过小,造成翅片式蒸发器冬季工作能力降低。
与此同时,翅片片距小造成热泵持续供热时间较短,蒸发器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妨碍机组正常工作的霜层,使机组不得不频繁进入融霜程序,造成水温波动大,对霜层的承受能力降低,不利于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蒸发器翅片容霜能力,以及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效率的翅片式蒸发器。
一种翅片式蒸发器,包括:弯管组、集液器、出口管及翅片组,所述弯管组设置于所述翅片组上,所述弯管组的进口端与所述集液器连通,所述弯管组的出口端与所述出口管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组包括多个翅片,各所述翅片所在的平面分别与所述弯管组内液体的流通方向相垂直,各所述翅片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00mm~4.50mm;
所述弯管组包括多个蛇形弯管,各所述蛇形弯管相互间隔设置;
其中,在一个所述翅片中,所述翅片包括换热片体和多个空心凸起,各所述空心凸起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片体上,所述换热片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各所述蛇形弯管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通孔,各所述蛇形弯管的进口端分别与所述集液器连通,各所述蛇形弯管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出口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蛇形弯管的进口端的延伸方向及各所述蛇形弯管出口端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式蒸发器还包括弯管连接束,所述弯管连接束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弯管连接束的第二端设置有连通口,各所述蛇形弯管的进口端一一对应与各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集液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50mm~4.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距离为3.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空心凸起与所述换热片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蛇形弯管的数量为10根至15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翅片相互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凸起为空心的半球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空心凸起之间设置有一流通通道。
上述翅片式蒸发器通过设置弯管组、集液器、出口管及翅片组,所述翅片组括多个翅片,各所述翅片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00mm~4.50mm,进而能够提高蒸发器翅片容霜能力,例如在冬季,即使翅片对霜层的适应能力较差,此时我们把片距设置为2.50mm,翅片发生结霜时,即使单边的翅片的霜层的厚度超过0.6mm,翅片的理论流通宽度则缩小至1.3,在实际的气流流通时,气流受到边界层的影响大大减小,此时的空气流通速度则能够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温度不会降低的太多,即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温度受到的影响较小,局部翅片间的霜层不会形成“霜桥”,不会阻断翅片与翅片之间的空气的流通,进而能够提高翅片式蒸发器的相对的工作效率,即,翅片式蒸发器的相对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在翅片的表面的相对温度有所提高,进而能够提高蒸发器翅片相对的容霜能力,在一所述翅片上,所述翅片包括换热片体和多个空心凸起,各所述空心凸起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片体上,如此,通过在所述换热片体上设置多个所述空心凸起,进一步增大所述翅片的总体表面积,如此,能够增加翅片的热交换效率,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所述翅片组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翅片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翅片式蒸发器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翅片310式蒸发器10的结构示意图,翅片310式蒸发器10包括:弯管组100、集液器(图未示)、出口管200及翅片组300,所述弯管组100设置于所述翅片组300上,所述弯管组100的进口端与所述集液器连通,所述弯管组100的出口端与所述出口管200连通,即,所述翅片组套置于所述弯管组外,所述集液器收集到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弯管组的进口端进入所述弯管组,制冷剂在所述弯管组内蒸发吸热制冷,冷源的冷度传递给到套置于所述弯管组上的翅片组,通过所述翅片组的扩散至外界空气环境中,于此同时制冷剂由气液混合态变成纯气态,通过所述弯管组的出口端进入所述出口管,进而使得所述翅片式蒸发器起到制冷的作用。
请参阅图1,所述翅片组300包括多个翅片310,各所述翅片310所在的平面分别与所述弯管组100内液体的流通方向相垂直,各所述翅片310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310之间的距离为2.00mm~4.50mm,需要说明的是,在较容易起霜的环境中,例如在冬季,翅片对霜层的适应能力较差,例如,在片距为1.6mm的翅片发生结霜时,单边的翅片只要霜层的厚度超过0.6mm,翅片的理论流通宽度就会缩小至0.4mm,但是在实际的气流流通时,由于气流边界层的影响,空气流量会急剧降低,较小的空气流通速度使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温度进一步降低,使局部翅片间的霜层会合形成“霜桥”,霜桥部分会彻底阻断局部空气的流通,使结霜的速度加快,翅片片距过小,造成翅片式蒸发器冬季工作能力降低,由此可见,增大翅片的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蒸发器翅片的容霜能力,然而,目前国内销售的翅片式蒸发器,蒸发器翅片的间距普遍不超过2.0mm,小片距的仅为1.4mm,因为空调系列产品中的蒸发器的容霜能力普遍较低,使得机组过于频繁的按不精确(实际上也不可能精确)的方式进行除霜,造成机组效率严重下降,化霜不完全,造成蒸发器被更加结实的冰包围和冻结,最终使机组彻底丧失制冷的能力,因此,通过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310之间的垂直距离在2.00mm~4.50mm之间,进而能够提高蒸发器翅片容霜能力,例如在冬季,即使翅片对霜层的适应能力较差,此时我们把片距设置为2.50mm,翅片发生结霜时,即使单边的翅片的霜层的厚度超过0.6mm,翅片的理论流通宽度则缩小至1.3,在实际的气流流通时,气流受到边界层的影响大大减小,此时的空气流通速度则能够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温度不会降低的太多,即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温度受到的影响较小,局部翅片间的霜层不会形成“霜桥”,不会阻断翅片与翅片之间的空气的流通,进而能够提高翅片式蒸发器的相对的工作效率,即,翅片式蒸发器的相对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在翅片的表面的相对温度有所提高,进而能够提高蒸发器翅片相对的容霜能力。
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50mm~4.00mm;例如,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距离为3.00mm,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际在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气流的流通量,进而减少霜层在翅片上的形成,又如,各所述翅片相互平行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述弯管组100包括多个蛇形弯管110,各所述蛇形弯管110相互间隔设置,其中,在一个所述翅片310中,所述翅片310包括换热片体311和多个空心凸起312,各所述空心凸起312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片体311上,所述换热片体31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111,各所述蛇形弯管110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通孔3111,各所述蛇形弯管110的进口端分别与所述集液器连通,各所述蛇形弯管110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出口管200连通,如此,通过在所述换热片体311上设置多个所述空心凸起,进一步增大所述翅片的总体表面积,如此,能够增加翅片的热交换效率,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所述翅片组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各所述空心凸起与所述换热片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所述空心凸起为空心的半球形结构,如此,进一步增大所述翅片的总体表面积,如此,能够增加翅片的热交换效率,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所述翅片组的换热效率;又如,请参阅图2,所述每相邻两个所述空心凸起312之间设置有一流通通道3121,这样,有助于提高流经所述流通通道的气体或者液体的流速,进而有助于提高翅片整体结构的换热的效率。
进一步地,各所述蛇形弯管的进口端的的延伸方向及各所述蛇形弯管的出口端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便于所述翅片式蒸发器的安装;例如,所述翅片式蒸发器还包括弯管连接束,所述弯管连接束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弯管连接束的第二端设置有连通口,各所述蛇形弯管的进口端一一对应与各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集液器连通。
再进一步地,所述蛇形弯管的数量范围为10根至15根;例如,每相邻两个所述蛇形弯管间隔设置,如此,有利于增加各所述蛇形弯管内的制冷剂的热交换效率。
上述翅片式蒸发器通过设置弯管组100、集液器(图未示)、出口管200及翅片组300,所述翅片组300包括多个翅片310,各所述翅片310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310之间的距离为2.00mm~4.50mm,进而能够提高蒸发器翅片容霜能力,例如在冬季,即使翅片对霜层的适应能力较差,此时我们把片距设置为2.50mm,翅片发生结霜时,即使单边的翅片的霜层的厚度超过0.6mm,翅片的理论流通宽度则缩小至1.3,在实际的气流流通时,气流受到边界层的影响大大减小,此时的空气流通速度则能够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温度不会降低的太多,即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温度受到的影响较小,局部翅片间的霜层不会形成“霜桥”,不会阻断翅片与翅片之间的空气的流通,进而能够提高翅片式蒸发器的相对的工作效率,即,翅片式蒸发器的相对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在翅片的表面的相对温度有所提高,进而能够提高蒸发器翅片相对的容霜能力,在一所述翅片310上,所述翅片包括换热片体和多个空心凸起,各所述空心凸起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片体上,如此,通过在所述换热片体上设置多个所述空心凸起,进一步增大所述翅片的总体表面积,如此,能够增加翅片的热交换效率,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所述翅片组的换热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翅片式蒸发器,包括:弯管组、集液器、出口管及翅片组,所述弯管组设置于所述翅片组上,所述弯管组的进口端与所述集液器连通,所述弯管组的出口端与所述出口管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组包括多个翅片,各所述翅片所在的平面分别与所述弯管组内液体的流通方向相垂直,各所述翅片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00mm~4.50mm;
所述弯管组包括多个蛇形弯管,各所述蛇形弯管相互间隔设置;
其中,在一个所述翅片中,所述翅片包括换热片体和多个空心凸起,各所述空心凸起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片体上,所述换热片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各所述蛇形弯管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通孔,各所述蛇形弯管的进口端分别与所述集液器连通,各所述蛇形弯管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出口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蛇形弯管的进口端的延伸方向及各所述蛇形弯管出口端的延伸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弯管连接束,所述弯管连接束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弯管连接束的第二端设置有连通口,各所述蛇形弯管的进口端一一对应与各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集液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50mm~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翅片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的距离为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空心凸起与所述换热片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弯管的数量为10根至15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翅片相互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凸起为空心的半球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空心凸起之间设置有一流通通道。
CN201920266467.9U 2019-03-01 2019-03-01 翅片式蒸发器 Active CN209877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6467.9U CN209877415U (zh) 2019-03-01 2019-03-01 翅片式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6467.9U CN209877415U (zh) 2019-03-01 2019-03-01 翅片式蒸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7415U true CN209877415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3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66467.9U Active CN209877415U (zh) 2019-03-01 2019-03-01 翅片式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7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3418B (zh) 用于空调热泵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16694082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EP3156752B1 (en) Heat exchanger
US20100012305A1 (en)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condensate drainage
CN105157281A (zh) 具有翅片的套管蒸发式冷凝器
EP2980516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ir conditioner using same
CN100404979C (zh) 冰箱的冷凝器
JP562763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3595244U (zh) 一体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RU2693946C2 (ru) Стойкий к образованию инея микроканаль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209877415U (zh) 翅片式蒸发器
CN1675507A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蒸发器
CN108826479A (zh) 翅片扁管一体结构的冷风机
WO2012003703A1 (zh) 换热装置和制冷系统
CN212179051U (zh) 空调器
CN209744822U (zh) 冷柜制冷系统
CN205174937U (zh) 具有翅片的套管蒸发式冷凝器
CN211552123U (zh) 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
CN208735753U (zh) 翅片扁管一体结构的冷风机
CN213931555U (zh) 换热器及冰箱
EP1771690B1 (en) Condenser of refrigerator
CN105066521B (zh) 换热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热泵机组
WO2008079121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blow-off condensate collecting screen
CN218296215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2842325U (zh) 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