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2117U - 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2117U
CN209872117U CN201920492054.2U CN201920492054U CN209872117U CN 209872117 U CN209872117 U CN 209872117U CN 201920492054 U CN201920492054 U CN 201920492054U CN 209872117 U CN209872117 U CN 209872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ing
pulley
auxiliary
steel wire
wire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920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超
徐厚庆
彭智佳
李成彬
温家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Highway Engineering Bureau of CCCC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 1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 1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 1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920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2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2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2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吊装装置包括主吊机构和副吊机构;主吊机构包括主吊滑轮和绕接于其上的主吊钢丝绳,主吊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待吊装物相连接;副吊机构包括副吊滑轮组、第一副吊钢丝绳、第二副吊钢丝绳和连接钢丝绳;副吊滑轮组包括第一副吊滑轮和通过连接钢丝绳连接于其下方的第二副吊滑轮;第一副吊钢丝绳绕过第一副吊滑轮与待吊装物相连接,第二副吊钢丝绳绕过第二副吊滑轮与待吊装物相连接。因此,通过一个主吊滑轮和一个副吊滑轮组能够增加与待吊装物长度方向上的吊装点,从而缩小任意相邻的两个吊装点之间的跨距,使待吊装物在吊装过程中受力更均匀,不易发生弯折变形。

Description

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进行吊装,但是由于连续墙钢筋笼的尺寸和重量都很大,起吊是极易发生整体弯折变形;当前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吊装系统多种多样,常用的是8点、10点和16点吊装法进行施工,即在主吊扁担和副吊扁担上均设置有多个且数量相同的滑轮,通过绕设在滑轮上的钢丝绳与钢筋笼上的起吊点相连接,然后通过主吊机和副吊机配合进行起吊;但是由于钢筋笼长度较长,相邻两个起吊点的之间的跨距较大,导致钢筋笼在起吊时极易发生弯折变形,从而影响后续的吊装施工和地下连续墙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连续墙钢筋笼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起吊点间的跨度较大而导致的起吊时钢筋笼弯折变形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包括沿待吊装物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主吊机构和副吊机构;所述主吊机构包括主吊滑轮和主吊钢丝绳,所述主吊钢丝绳绕过所述主吊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所述副吊机构包括副吊滑轮组、第一副吊钢丝绳、第二副吊钢丝绳和连接钢丝绳;所述副吊滑轮组包括第一副吊滑轮和位于所述第一副吊滑轮下方的第二副吊滑轮,且所述第一副吊滑轮和所述第二副吊滑轮通过所述连接钢丝绳绕设连接;所述第一副吊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一副吊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所述第二副吊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二副吊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副吊钢丝绳的吊装点位于所述第一副吊钢丝绳的吊装点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吊机构还包括主吊扁担,所述主吊滑轮与所述主吊扁担相连接;所述主吊滑轮和所述主吊钢丝绳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主吊滑轮沿所述主吊扁担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主吊滑轮和多个所述主吊钢丝绳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副吊机构还包括副吊扁担,所述副吊滑轮组与所述副吊扁担相连接;所述副吊滑轮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副吊滑轮组沿所述副吊扁担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吊扁担和所述副吊扁担的上方均设有用于与起吊装置相连接的挂钩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吊扁担和所述副吊扁担均为厚度45-55mm的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副吊滑轮为双门滑轮;所述第一副吊滑轮中的一个滑轮和所述第二副吊滑轮通过所述连接钢丝绳绕设连接;所述第一副吊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一副吊滑轮中的另一个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副吊滑轮为双门滑轮;所述第二副吊滑轮中的一个滑轮和所述第一副吊滑轮通过所述连接钢丝绳绕设连接;所述第二副吊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二副吊滑轮中的另一个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副吊滑轮包括上吊装滑轮和下吊装滑轮;所述下吊装滑轮吊设连接于所述上吊装滑轮的下方;所述上吊装滑轮和所述第一副吊滑轮通过所述连接钢丝绳绕设连接;所述第二副吊钢丝绳绕过所述下吊装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吊钢丝绳、所述第一副吊钢丝绳和所述第二副吊钢丝绳的两端均设置有卸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吊装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吊装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装装置包括主吊机构和副吊机构,主吊机构和副吊机构沿待吊装物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通过主吊机构将待吊装物与主吊机连接在一起,通过副吊机构将待吊装物与副吊机连接在一起,然后在主吊机构和副吊机构的配合下完成对具有较大长宽比的待吊装物的安全起吊。
主吊机构包括主吊滑轮和主吊钢丝绳,主吊钢丝绳绕接在主吊滑轮上,且主吊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待吊装物沿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
副吊机构包括副吊滑轮组、第一副吊钢丝绳、第二副吊钢丝绳和连接钢丝绳;其中,副吊滑轮组包括第一副吊滑轮和第二副吊滑轮,第二副吊滑轮位于第一副吊滑轮的下方,第一副吊滑轮和第二副吊滑轮通过连接钢丝绳绕设连接;第一副吊钢丝绳绕接在第一副吊滑轮上,且第一副吊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待吊装物沿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位于第一副吊滑轮下方的第二副吊滑轮上绕接有第二副吊钢丝绳,第二副吊钢丝绳的两端也分别与待吊装物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第二副吊钢丝绳与待吊装物相连接的两个吊装点位于第一副吊钢丝绳的两个吊装点之间。
因此,通过主吊机构的一个主吊滑轮能够与待吊装物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通过副吊机构的一组副吊滑轮组能够与待吊装物长度方向上的4个吊装点相连接;即通过一个主吊滑轮和一个副吊滑轮组能够与待吊装物沿其长度方向共形成六个吊装点,相较于现有的吊装方式,在不增加副吊机构数量的情况下,增加了吊装装置与待吊装物长度方向上的吊装点,从而使任意相邻的两个吊装点之间具有更小的间距,使具有较大长宽比的待吊装物在吊装过程中受力更均匀,不易发生弯折变形,从而提高后续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吊装系统,包括所述的吊装装置,因而所述吊装系统系统也具有使钢筋笼在起吊时不易发生弯折变形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装置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吊机构,11-主吊滑轮,12-主吊钢丝绳,13-主吊扁担,2-副吊机构,21-第一副吊滑轮,22-第二副吊滑轮,23-第一副吊钢丝绳, 24-第二副吊钢丝绳,25-连接钢丝绳,26-副吊扁担,3-待吊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沿待吊装物3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主吊机构1和副吊机构2;主吊机构1包括主吊滑轮11和主吊钢丝绳12,主吊钢丝绳12绕过主吊滑轮11与待吊装物3相连接;
副吊机构2包括副吊滑轮组、第一副吊钢丝绳23、第二副吊钢丝绳24和连接钢丝绳25;副吊滑轮组包括第一副吊滑轮21和位于第一副吊滑轮21下方的第二副吊滑轮22,且第一副吊滑轮21和第二副吊滑轮22通过连接钢丝绳25绕设连接;第一副吊钢丝绳23绕过第一副吊滑轮21与待吊装物3相连接,第二副吊钢丝绳24绕过第二副吊滑轮22与待吊装物3相连接,且第二副吊钢丝绳24的吊装点位于第一副吊钢丝绳23的吊装点之间。
本申请提供的吊装装置包括主吊机构1和副吊机构2,主吊机构 1和副吊机构2沿待吊装物3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通过主吊机构1 将待吊装物3与主吊机连接在一起,通过副吊机构2将待吊装物3 与副吊机连接在一起,然后在主吊机构1和副吊机构2的配合下完成对具有较大长宽比的待吊装物3的安全起吊。
主吊机构1包括主吊滑轮11和主吊钢丝绳12,主吊钢丝绳12 绕接在主吊滑轮11上,且主吊钢丝绳12的两端分别与待吊装物3沿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
副吊机构2包括副吊滑轮组、第一副吊钢丝绳23、第二副吊钢丝绳24和连接钢丝绳25;其中,副吊滑轮组包括第一副吊滑轮21 和第二副吊滑轮22,第二副吊滑轮22位于第一副吊滑轮21的下方,第一副吊滑轮21和第二副吊滑轮22通过连接钢丝绳25绕设连接;第一副吊钢丝绳23绕接在第一副吊滑轮21上,且第一副吊钢丝绳23的两端分别与待吊装物3沿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位于第一副吊滑轮21下方的第二副吊滑轮22上绕接有第二副吊钢丝绳 24,第二副吊钢丝绳24的两端也分别与待吊装物3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第二副吊钢丝绳24与待吊装物3相连接的两个吊装点位于第一副吊钢丝绳23的两个吊装点之间。
因此,通过主吊机构1的一个主吊滑轮11与待吊装物3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通过副吊机构2的一组副吊滑轮组与待吊装物3长度方向上的4个吊装点相连接;即通过一个主吊滑轮11和一个副吊滑轮组能够与待吊装物3沿其长度方向共形成六个吊装点;相较于现有的吊装方式,在不增加副吊机构数量的情况下,增加了吊装装置与待吊装物长度方向上的吊装点,从而使任意相邻的两个吊装点之间具有更小的间距,使具有较大长宽比的待吊装物3在吊装过程中受力更均匀,不易发生弯折变形,从而提高后续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在对具有较大长宽比的待吊装物3吊装转体,由整体水平转换为竖直吊装的过程中,通过拉动主吊钢丝绳12、第一副吊钢丝绳23和第二副吊钢丝绳24,带动主吊滑轮11、第一副吊滑轮21和第二副吊滑轮22转动,使每个吊点的受力都能够保持平衡,从而有效解决吊装过程中待吊装物3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使待吊装物3在吊装过程中不易发生弯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待吊装物3可以为连续墙钢筋笼,也可以为任何具有较大长宽比的物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主吊机构1 还包括主吊扁担13,主吊滑轮11与主吊扁担13相连接;主吊滑轮 11和主吊钢丝绳1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主吊滑轮11沿主吊扁担 1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主吊滑轮11和多个主吊钢丝绳12 一一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主吊机构1还包括主吊扁担13,主吊扁担13的长度方向与待吊装物3的宽度方向相同;主吊扁担13的上方与主吊机相连接,主吊扁担13的下方吊设有多个主吊滑轮11,多个主吊滑轮11沿主吊扁担13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主吊钢丝绳12的数量与主吊滑轮11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主吊滑轮11上均设置有一根主吊钢丝绳12,并通过该主吊钢丝绳12与待吊装物3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从而使主吊机构1与待吊装物3沿其宽度方向的具有多个吊装点,使待吊装物3在吊装过程中受力更均匀,不易发生弯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副吊机构2还包括副吊扁担26,副吊滑轮组与副吊扁担26相连接;副吊滑轮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副吊滑轮组沿副吊扁担2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副吊机构2包括与主吊扁担13并排设置的副吊扁担26,副吊扁担26的长度方向与待吊装物3的宽度方向相同;副吊扁担26的上方与副吊机相连接,副吊扁担26的下方吊设有多个副吊滑轮组,多个副吊滑轮组沿副吊扁担26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每个副吊滑轮组均与待吊装物3上的四个吊装点相连接;因此通过在副吊扁担26上设置多个副吊滑轮组,使待吊装物3在吊装过程中受力更均匀,不易发生弯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主吊扁担13和副吊扁担26的上方均设有用于与起吊装置相连接的挂钩连接部。
在该实施例中,主吊扁担13和副吊扁担26的上方均设置有挂钩连接部;主吊扁担13通过其上方的挂钩连接部与主吊机相连接,副吊扁担26通过其上方的挂钩连接部与副吊机相连接;然后通过主吊机和副吊机的配合工作完成待吊装物3的吊装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主吊扁担13和副吊扁担26均为厚度45-55mm的钢板。
在该实施例中,主吊扁担13和副吊扁担26均为厚度45-55mm 的钢板,使主吊扁担13和副吊扁担26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待吊装物3的整个吊装过程能够平稳进行并完成。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副吊滑轮21为双门滑轮;第一副吊滑轮21中的一个滑轮和第二副吊滑轮22通过连接钢丝绳25绕设连接;第一副吊钢丝绳23绕过第一副吊滑轮21中的另一个滑轮与待吊装物3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副吊滑轮21为双门滑轮;第一副吊滑轮21 的一个滑轮上绕设有第一副吊钢丝绳23,且第一副吊钢丝绳23的两端分别与待吊装物3沿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连接钢丝绳 25绕过第一副吊滑轮21的另一个滑轮与第二副吊滑轮22,使第二副吊滑轮22吊设于第一副吊滑轮21的下方,第二副吊滑轮22上也绕设有第二副吊钢丝绳24,并通过第二副吊钢丝绳24与待吊装物3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从而使一个副吊滑轮组与待吊装物3在沿其长度方向上具有四个吊装点,使具有较大长宽比的待吊装物3在吊装过程中受力更均匀,待吊装物3不易发生弯折变形,从而提高后续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副吊滑轮22为双门滑轮;第二副吊滑轮22中的一个滑轮和第一副吊滑轮21通过连接钢丝绳25绕设连接;第二副吊钢丝绳24绕过第二副吊滑轮22中的另一个滑轮与待吊装物3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副吊滑轮22为双门滑轮;首先通过连接钢丝绳25绕过第二副吊滑轮22的一个滑轮和第一副吊滑轮21,将第二副吊滑轮22吊设于第一副吊滑轮21的下方;然后第二副吊滑轮22的另一个滑轮上绕设有第二副吊钢丝绳24,通过第二副吊钢丝绳24与待吊装物3沿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从而使一个副吊滑轮组与待吊装物3在沿其长度方向上具有四个吊装点,使具有较大长宽比的待吊装物3在吊装过程中受力更均匀,待吊装物3不易发生弯折变形,从而提高后续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副吊滑轮22包括上吊装滑轮和下吊装滑轮;下吊装滑轮吊设连接于上吊装滑轮的下方;上吊装滑轮和第一副吊滑轮21通过连接钢丝绳25 绕设连接;第二副吊钢丝绳24绕过下吊装滑轮与待吊装物3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副吊滑轮22也可以为两个单独的滑轮,一个滑轮吊设于另一个滑轮的下方;位于上方的滑轮为上吊装滑轮,通过连接钢丝绳25绕过上吊装滑轮和第一副吊滑轮21,将第二副吊滑轮22吊设安装于第一副吊滑轮21的下方;位于下方的滑轮为下吊装滑轮,第二副吊钢丝绳24绕过下吊装滑轮与待吊装物3沿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吊装点相连接,从而使一个副吊滑轮组与待吊装物3在沿其长度方向上具有四个吊装点,使具有较大长宽比的待吊装物3在吊装过程中受力更均匀,待吊装物3不易发生弯折变形,从而提高后续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主吊钢丝绳 12、第一副吊钢丝绳23和第二副吊钢丝绳24的两端均设置有卸扣。
在该实施例中,主吊钢丝绳12、第一副吊钢丝绳23和第二副吊钢丝绳24的两端均设置有卸扣,通过卸扣与待吊装物3上的吊装点相连接;通过卸扣能够在吊装过程中快速方便地完成吊装装置与待吊装物3的吊装点的连接与拆卸,提高工作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吊装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吊装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吊装系统包括吊装装置,因此吊装系统具有吊装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待吊装物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主吊机构和副吊机构;
所述主吊机构包括主吊滑轮和主吊钢丝绳,所述主吊钢丝绳绕过所述主吊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
所述副吊机构包括副吊滑轮组、第一副吊钢丝绳、第二副吊钢丝绳和连接钢丝绳;
所述副吊滑轮组包括第一副吊滑轮和位于所述第一副吊滑轮下方的第二副吊滑轮,且所述第一副吊滑轮和所述第二副吊滑轮通过所述连接钢丝绳绕设连接;
所述第一副吊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一副吊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所述第二副吊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二副吊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副吊钢丝绳的吊装点位于所述第一副吊钢丝绳的吊装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吊机构还包括主吊扁担,所述主吊滑轮与所述主吊扁担相连接;
所述主吊滑轮和所述主吊钢丝绳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主吊滑轮沿所述主吊扁担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主吊滑轮和多个所述主吊钢丝绳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吊机构还包括副吊扁担,所述副吊滑轮组与所述副吊扁担相连接;
所述副吊滑轮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副吊滑轮组沿所述副吊扁担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吊扁担和所述副吊扁担的上方均设有用于与起吊装置相连接的挂钩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吊扁担和所述副吊扁担均为厚度45-55mm的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吊滑轮为双门滑轮;
所述第一副吊滑轮中的一个滑轮和所述第二副吊滑轮通过所述连接钢丝绳绕设连接;所述第一副吊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一副吊滑轮中的另一个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吊滑轮为双门滑轮;
所述第二副吊滑轮中的一个滑轮和所述第一副吊滑轮通过所述连接钢丝绳绕设连接;所述第二副吊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二副吊滑轮中的另一个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吊滑轮包括上吊装滑轮和下吊装滑轮;
所述下吊装滑轮吊设连接于所述上吊装滑轮的下方;所述上吊装滑轮和所述第一副吊滑轮通过所述连接钢丝绳绕设连接;所述第二副吊钢丝绳绕过所述下吊装滑轮与所述待吊装物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吊钢丝绳、所述第一副吊钢丝绳和所述第二副吊钢丝绳的两端均设置有卸扣。
10.一种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吊装装置。
CN201920492054.2U 2019-04-12 2019-04-12 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 Active CN209872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2054.2U CN209872117U (zh) 2019-04-12 2019-04-12 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92054.2U CN209872117U (zh) 2019-04-12 2019-04-12 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2117U true CN209872117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9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92054.2U Active CN209872117U (zh) 2019-04-12 2019-04-12 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21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0137A (zh) * 2021-08-23 2021-12-31 西北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0137A (zh) * 2021-08-23 2021-12-31 西北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变电站钢构架防变形滑动吊装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72117U (zh) 吊装装置及吊装系统
CN20998894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吊装工具
CN108946475B (zh) 一种用于卧式设备的翻转吊装系统及吊装方法
CN110172919A (zh) 一种矮塔斜拉桥穿索方法及系统
CN210340060U (zh) 行车用等距离吊钩扁担
CN208684226U (zh) 一种叠合板自动平衡起吊装置
CN215101417U (zh) 一种应用于隔离栅的吊装组件
CN216889678U (zh) 矩形钢筋笼起吊系统
CN201686458U (zh) 用于快速处理钢箱梁下口焊缝的活动操作平台
CN216665064U (zh) 一种预埋吊装构件及含有该构件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CN114108479B (zh) 一种多机协同吊装大吨位悬索桥加劲梁的施工工法
CN221165580U (zh) 一种适用于板梁和箱梁的吊具
CN216141120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叠合梁板的吊装装置
CN216072701U (zh) 一种平衡起吊装置
CN217708511U (zh) 发电机定子吊装系统
CN212609016U (zh) 预制箱梁吊具
CN107476208B (zh) 一种边跨猫道改吊绳拆除装置及方法
CN212076157U (zh) 法兰连接的单桩吊具
CN214573403U (zh) 一种悬索桥主缆索股吊装吊具装置
CN215562845U (zh) Ptc管桩反预压静载试验装置
CN205953321U (zh) 用于弧形屋面板吊装的吊架
CN217921007U (zh) 一种深基坑钢筋笼穿绳吊装结构
CN216471715U (zh) 一种150ton多用途吊杠
CN218620047U (zh) 大型钢筋笼连续下放装置
CN108821090A (zh) 一种叠合板自动平衡起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03

Address after: 100024 Beijing, Guanzhuang, Chaoyang District, Zhou

Co-patentee after: THE THIRD ENGINEERING Co.,Ltd.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BUREAU OF CCCC

Patentee after: CHINA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100, Beijing, Zhongguancun Tongzhou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ongzhou Park Jinqiao technology industry base, 10 North San Sheng Road

Patentee before: THE THIRD ENGINEERING Co.,Ltd.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BUREAU OF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