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0033U - 一种空调出风口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出风口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0033U
CN209870033U CN201920778950.5U CN201920778950U CN209870033U CN 209870033 U CN209870033 U CN 209870033U CN 201920778950 U CN201920778950 U CN 201920778950U CN 209870033 U CN209870033 U CN 209870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air
shell
blades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89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Human Horizon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789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0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0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0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出风口,所述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和多个叶片;所述壳体的中空腔包括第一区域;所述壳体的出风端形成与所述第一区域连通的开口;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垂直投影面从所述开口处向所述壳体的入风端为渐扩形;所述多个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叶片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叶片在所述壳体的内顶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之间转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使得叶片能够有效的引导并约束送风气流,更好地满足空调出风口上下送风调节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出风口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空调出风口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出风口的设计是否合理影响到车内空调的使用效果。传统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并不能有效地约束送风气流,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为了追求更美观的整车造型,采用了狭长型的空调出风口设计,很难满足整车的上下送风角度,降低了空调送风的舒适性,使得汽车用户体验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出风口,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口,所述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和多个叶片;所述壳体的中空腔包括第一区域;所述壳体的出风端形成与所述第一区域连通的开口;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垂直投影面从所述开口处向所述壳体的入风端为渐扩形;所述多个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叶片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叶片在所述壳体的内顶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之间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相比,通过增加所述壳体内所述叶片在所述壳体的内顶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之间转动的区域,使得叶片可转动的极限角度得到了增大,使得叶片能够有效的引导并约束送风气流,更好地满足空调出风口上下送风调节的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方面,所述多个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其中,所述第一叶片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顶面与所述开口的相交处;所述第二叶片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与所述开口的相交处;所述第一叶片的转动轴和所述第二叶片的转动轴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相比,通过形成一个可以让所述第一叶片向所述壳体的内顶面转动的区域,以及一个可以让所述第二叶片向所述壳体的内底面转动的区域,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空调出风口的开口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多出两片可转动的叶片。同时,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转动时,形成可以有效引导并约束送风气流的闭合的上下送风通道,几乎不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分散气流或受到分散气流影响,使得送风气流的实际上下调节角度变大,最终达到预期的上下极限位置的送风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方面,所述多个叶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叶片,所述第三叶片的转动轴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二叶片的转动轴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方面,所述第一叶片的转动轴、所述第二叶片的转动轴以及各所述第三叶片的转动轴等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方面,所述中空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叶片,所述第四叶片在所述第二区域内转动;所述第四叶片的转动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顶面,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方面,各所述第四叶片的转动轴相互平行,并且所述第四叶片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叶片的转动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方面,所述中空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壳体的入风端之间的第三区域;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三区域的垂直投影面从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入风端为渐缩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相比,面对叶片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对气流的阻挡问题,通过扩大所述中空腔内部的结构空间和容积,增加了气流的流通截面积,有效地降低了风阻和气流噪声,提高了送风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方面,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水平投影面从所述入风端向所述开口处为渐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方面,所述第四叶片在所述第二区域内转动的极限角度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扩口角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相比,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区域处向所述开口方向采用了扩口的设计,可以适应狭长型的空调出风口设计,同时保证达到预期的左右极限位置的送风方向,满足空调出风口左右送风调节的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如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如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能够满足车辆内上下送风调节的需求,从而给车辆的用户舒适的体验。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出风口,10、10’-壳体,11-第一叶片,12-第二叶片,13-第三叶片,14、14’、141~145-第四叶片,20-中空腔,21、21’-开口,22、22’-入风端,201、201’-第一区域,202、202’-第二区域,203-第三区域,a-第一角度,b-第二角度,c-第三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和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的纵向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出风口1,所述空调出风口1包括壳体10和多个叶片;所述壳体的中空腔20包括第一区域201;所述壳体10的出风端形成与所述第一区域201连通的开口21;所述壳体10在所述第一区域201的垂直投影面(即光从投向图1中的B面形成的投影)从所述开口21处向所述壳体10的入风端22为渐扩形;所述多个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201内,所述叶片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开口21处,所述叶片在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与所述壳体10的内底面之间转动。
因此,所述壳体10限定出供气流流动的风道,即中空腔20,和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即开口21。所述气流从所述壳体10的入风端22,由右向左流动并且从所述开口21吹出。所述壳体10在所述第一区域201的垂直投影面从所述开口21处向所述壳体10的入风端22为渐扩形,即所述壳体10实际增加了所述中空腔20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空间,也就增加了所述叶片在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与所述壳体10的内底面之间转动的区域。可以理解的,此处并不限定所述壳体10的侧面在所述第一区域201的形状,其可以是不规则形或其他形状。在上下调节所述空调出风口1的扫风范围时,多个所述叶片相互配合转动,通过多个所述叶片的导向作用,在气流从右向左直吹的过程中形成向上送风气流或向下送风气流。
与现有技术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1,通过增加所述壳体10内所述叶片在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与所述壳体10的内底面之间转动的区域,使得叶片可转动的极限角度得到了增大,使得叶片能够有效的引导并约束送风气流,更好地满足空调出风口上下送风调节的需求。
所述多个叶片包括第一叶片11和第二叶片12;其中,所述第一叶片11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与所述开口21的相交处;所述第二叶片12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底面与所述开口21的相交处;所述第一叶片11的转动轴和所述第二叶片12的转动轴平行。
在上下调节所述空调出风口1的扫风范围时,所述第一叶片11与所述第二叶片12相互配合转动,形成可以有效引导并约束气流的一条闭合的上下送风通道。
与现有技术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1,即使所述第一叶片11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与所述开口21的相交处,且所述第二叶片12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底面与所述开口21的相交处,通过一个可以让所述第一叶片11向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转动的区域,以及一个可以让所述第二叶片12向所述壳体10的内底面转动的区域,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空调出风口的开口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多出两片可转动的叶片。同时,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转动时,形成可以有效引导并约束送风气流的闭合的上下送风通道,几乎不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分散气流或受到分散气流影响,使得送风气流的实际上下调节角度变大,最终达到预期的上下极限位置的送风方向。
具体地,所述第一叶片1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叶片11一边的第一转动轴(图中未示意);所述壳体10的内侧面与所述开口21的相交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图中未示意);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
类似地,所述第二叶片1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叶片12一边的第二转动轴(图中未示意);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
因此,所述第一叶片11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叶片12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枢转地连接。在上下调节所述空调出风口1的扫风范围时,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分别以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为转动轴转动。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一叶片11和第二叶片12的枢转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所述第一叶片11的转动轴和所述第二叶片12的转动轴平行;即所述第一转动轴平行于所述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201内。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一叶片11和第二叶片12的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可以不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叶片11水平状态时与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形成第一角度a,从而形成了一个可以让所述第一叶片11向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转动的区域。所述第二叶片12水平状态时与所述壳体10的内底面形成第二角度b,从而形成了一个可以让所述第二叶片12向所述壳体10的内底面转动的区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11向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转动的极限角度为35度(即所述第一叶片11向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转动到极限时与其水平状态时呈现的角度);所述第二叶片12向所述壳体10的内底面转动的极限角度为35度。因此,所述第一角度a和所述第二角度b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均大于或等于35度。且在上下调节所述空调出风口1的扫风范围时,预期的上下极限位置的送风方向为上下各35度。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一叶片11和第二叶片12的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的转动角度还可以有其它设置。
所述空调出风口1还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图中未示意);所述第一叶片11还包括第一联动轴(图中未示意),所述第一联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二叶片12还包括第二联动轴(图中未示意),所述第二联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
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通过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实现同步联动。因此,在上下调节所述空调出风口1的扫风范围时,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通过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的驱动,可以同时向一个方向同步动作,例如要向上转动35度,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都向上转动35度。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一叶片11和第二叶片12的联动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也可以采用其他联动结构,或者不采用联动结构。
所述多个叶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叶片13,所述第三叶片13的转动轴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11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二叶片12的转动轴之间。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出风口1只包括一个所述第三叶片13。所述第三叶片13包括第三转动轴和第三联动轴(图中未示意);其中,所述第三转动轴设置于所述第三叶片13的一边;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三联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三联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
所述第一叶片11的转动轴、所述第二叶片12的转动轴以及各所述第三叶片13的转动轴等间隔设置。即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三转动轴等间隔设置。因此,所述第一叶片11、所述第二叶片12和所述第三叶片13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201内。
因此,所述第三叶片13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三叶片13还通过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与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实现同步联动。即所述第三叶片13转动的极限角度也为35度。在上下调节所述空调出风口1的扫风范围时,所述第三叶片13以所述第三转动轴为转动轴转动,与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相互配合,形成有效引导并约束送风气流的上下送风通道。同时,在所述开口21的中间区域设置中间叶片,也可以防止异物进入出风口,且外观上更加美观。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三叶片13的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叶片13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或者不采用所述第三叶片。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仅以包含一个所述第三叶片13为例对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开口21的宽度,还可以设置多个所述第三叶片13。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1,采用一片外部可视的叶片所述第三叶片13,同时采用内嵌式隐藏的方式,设置了上下两片可联动调节的叶片所述第一叶片11和所述第二叶片12,在上下调节所述空调出风口1的扫风范围时,通过所述第一叶片11、所述第二叶片12和所述第三叶片13的导向作用,有效的引导并约束送风气流,实现大角度的上下扫风功能。
所述中空腔2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201相邻的第二区域202;所述第二区域202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叶片14,所述第四叶片14在所述第二区域202内转动;所述第四叶片14的转动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底面。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出风口1包括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即第四叶片141、第四叶片142、第四叶片143、第四叶片144和第四叶片145。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均包括第四转动轴(图中未示意);各所述第四转动轴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四叶片14的中部;所述壳体10的内顶面和所述壳体10的内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图中未示意);各所述第四转动轴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各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
各所述第四叶片14的转动轴相互平行,并且所述第四叶片14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叶片11的转动轴。
各所述第四叶片14的转动轴等间隔设置。即各所述第四转动轴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因此,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202内,且所述第一叶片11,所述第二叶片12和所述第三叶片13负责上下方向的送风调节,而所述第四叶片141、所述第四叶片142、所述第四叶片143、所述第四叶片144和所述第四叶片145负责左右方向的送风调节。
所述空调出风口1还包括第三联动杆和第四联动杆(图中未示意);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即第四叶片141、第四叶片142、第四叶片143、第四叶片144和第四叶片145,均还包括第四联动轴(图中未示意);各所述第四联动轴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三联动杆,各所述第四联动轴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第四联动杆。
因此,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分别通过各自的所述第四转动轴与所述第三固定杆和所述第四固定杆枢转地连接。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还通过所述第三联动杆和所述第四联动杆实现同步联动。在左右调节所述空调出风口1的扫风范围时,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分别以各自的所述第四转动轴为转动轴转动,相互配合,形成有效引导并约束送风气流的左右送风通道。从而,通过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的导向作用,在气流从右向左直吹的过程中形成向左送风气流或向右送风气流,且实现大角度的左右扫风功能,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期的极限送风方向为左右各40度。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四叶片14的结构和设置方式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叶片14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和设置方式。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仅以包含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为例对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空间大小、叶片大小和转动角度等条件,还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所述第四叶片14。
所述中空腔2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201相邻的第二区域20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202与所述壳体10的入风端22之间的第三区域203;所述壳体10在所述第三区域203的垂直投影面从所述第二区域202向所述入风端22为渐缩形。且所述壳体10在所述第一区域201的垂直投影面从所述开口21处向所述第二区域202为渐扩形。
所述第一区域201内的所述第一叶片11、所述第二叶片12和所述第三叶片13,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202内的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在转动时会对气流进行阻挡,尤其是叶片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1,与现有技术提供的空调出风口相比,面对叶片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对气流的阻挡问题,所述壳体10采用了中部大,两端小的荷包式设计,相对于现有技术提供的空调出风口,扩大了所述中空腔20的结构空间和容积。此时,在气流从右向左直吹的过程中,气流的流通截面积变大(宽度变大),从而使得气流所受的阻力减小。随着气流所受阻力的减小,气流噪声也就相应减小。
可以理解的,上述壳体10的大内腔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可以理解的,此处并不限定所述壳体10的侧面在所述第一区域201、所述第二区域202以及所述第三区域203的形状,其可以是不规则形或其他形状。
所述空调出风口1还包括至少两个驱动装置(图中未示意),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杆,从而调整所述第一叶片11、所述第二叶片12和所述第三叶片13的转动和联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三联动杆和所述第四联动杆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三联动杆和所述第四联动杆,从而调整所述第四叶片141、第四叶片142、第四叶片143、第四叶片144和第四叶片145的转动和联动。从而实现对叶片的电动式调整。
可以理解的,上述包含驱动装置的所述空调出风口1的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出风口1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对于叶片的驱动和调整。
所述空调出风口1还包括手动拨钮(图中未示意),所述手动拨钮包括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套设在所述第三叶片13上。通过上下调节所述手动拨钮,所述第一调节部可以驱动所述第一叶片11、所述第二叶片12和所述第三叶片13的转动和联动。所述第二调节部包括从所述第一调节部向所述第四叶片143延伸出的两个平行的连接部,所述两个平行的连接部分别连接所述第四叶片143的两侧面。通过左右调节所述手动拨钮,所述第二调节部可以驱动所述第四叶片141、第四叶片142、第四叶片143、第四叶片144和第四叶片145的转动和联动。从而实现对叶片的机械式调整。
可以理解的,上述包含手动拨钮的所述空调出风口1的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出风口1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对于叶片的驱动和调整。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11,第二叶片12和所述第三叶片13负责上下方向的送风调节,以及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负责左右方向的送风调节,是相对于所述空调出风口1水平布置而言的。如果将所述空调出风口1纵向布置,则五个所述第四叶片14负责上下方向的送风调节,所述第一叶片11,第二叶片12和所述第三叶片13负责左右方向的送风调节。同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涉及的上下左右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4,其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的水平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除了包括上述特征,还包括特征:所述壳体10’在所述第一区域201’的水平投影面(即光沿图1中的A面,图4中的A’面形成的投影)从所述入风端22’向所述开口21’处为渐扩形。
所述第四叶片14’在所述第二区域202’内转动的极限角度与所述壳体10’在所述第一区域201’的扩口角度相同。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在所述第一区域201’,从所述第二区域202’向所述开口21’渐扩,形成扩口。所述扩口角度为所述第一区域201’的壳体10’侧面与所述第二区域202’的壳体10’侧面延伸线的夹角,即第三角度c,所述第四叶片14’在所述第二区域202'内转动的极限角度为40度,因此所述第三角度c为40度。
由此可见,所述壳体10’在所述第一区域201’处向所述开口21’方向采用了扩口的设计,可以适应狭长型的空调出风口设计,同时,在向右调节所述空调出风口1’的扫风范围时,当第四叶片14’旋转到极限角度,第四叶片14’会与第一区域201’的壳体10’右侧面平行,从而更好的利用扩口设计的第一区域201’处的壳体侧面,形成向右送风通道,保证达到预期的左右极限位置的送风方向,满足空调出风口左右送风调节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上述壳体10’在所述第一区域201’处的扩口结构只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可以理解的,此处并不限定所述壳体10’的顶面和底面在所述第一区域201’的形状,其可以是不规则形或其他形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口,能够满足车辆内上下送风调节的需求,从而给车辆的用户舒适的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和多个叶片;所述壳体的中空腔包括第一区域;所述壳体的出风端形成与所述第一区域连通的开口;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垂直投影面从所述开口处向所述壳体的入风端为渐扩形;所述多个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叶片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叶片在所述壳体的内顶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之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其中,所述第一叶片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顶面与所述开口的相交处;所述第二叶片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底面与所述开口的相交处;所述第一叶片的转动轴和所述第二叶片的转动轴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叶片,所述第三叶片的转动轴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二叶片的转动轴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的转动轴、所述第二叶片的转动轴以及各所述第三叶片的转动轴等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叶片,所述第四叶片在所述第二区域内转动;所述第四叶片的转动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顶面,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四叶片的转动轴相互平行,并且所述第四叶片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叶片的转动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壳体的入风端之间的第三区域;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三区域的垂直投影面从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入风端为渐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水平投影面从所述入风端向所述开口处为渐扩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水平投影面从所述入风端向所述开口处为渐扩形;所述第四叶片在所述第二区域内转动的极限角度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扩口角度相同。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
CN201920778950.5U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空调出风口和车辆 Active CN209870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8950.5U CN209870033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空调出风口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8950.5U CN209870033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空调出风口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0033U true CN209870033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4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8950.5U Active CN209870033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空调出风口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00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388A (zh) * 2019-05-27 2019-07-19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口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388A (zh) * 2019-05-27 2019-07-19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口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95036B1 (ko) 서큘레이터
CN110762614B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752513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588190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696732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477671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JP2019098878A (ja) レジスタ
CN106152442B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WO2022252645A1 (zh) 立式空调
ES2807904T3 (es) Unidad interior de aire acondicionado
CN104456893A (zh) 空调出风结构
CN209870033U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和车辆
CN106123268B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2618721U (zh) 扫风机构及空气调节装置
JP3918866B1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9016982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642359A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百叶片、百叶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13028508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779089B (zh) 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与空调器
CN210197624U (zh) 用于空调器的扰流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76329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028294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944510U (zh) 空调柜机
CN213747016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480547U (zh) 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