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3272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3272U
CN209863272U CN201822006920.0U CN201822006920U CN209863272U CN 209863272 U CN209863272 U CN 209863272U CN 201822006920 U CN201822006920 U CN 201822006920U CN 209863272 U CN209863272 U CN 209863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ing
coil
cooking appliance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coi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069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恩松
吕华
李泽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069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3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3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3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盖体和电磁加热组件。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电磁加热组件设置在煲体中并位于内锅的下方。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圈盘和感温组件。线圈盘具有第一通孔。感温组件延伸穿过第一通孔并用于抵靠内锅,感温组件具有覆盖在上部外侧的感温帽。其中,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件,隔热件设置在感温组件的周向外侧并位于线圈盘的上侧,以将线圈盘和感温组件间隔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隔热件,将线圈盘与感温组件间隔开,使得线圈盘与感温组件不直接接触,避免了线圈盘的靠近感温组件的区域温度过高,提高了线圈盘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组件的线圈盘一般为塑胶材料,其耐温不超过230℃。内锅的底部中心设置有用于测量内锅温度的感温组件。感温组件一般由感温帽、塑料主体和感温元件组成。感温帽一般由导热性能好的铝合金材料制成,塑料主体由耐高温(例如,300℃以上)的塑胶材料制成。在烹饪食物时内锅底部的局部温度可能会达到250℃的左右,当内锅温度传给感温组件的感温帽时,线圈盘的与感温帽接触区域的温度能够达到190℃以上,甚至达到250℃,这样此区域可能会出现高温熔胶的风险,使得线圈盘使用寿命降低,且具有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
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煲体中并位于所述内锅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
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具有第一通孔;以及
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用于抵靠所述内锅,所述感温组件具有覆盖在上部外侧的感温帽,
其中,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感温组件的周向外侧并位于所述线圈盘的上侧,以将所述线圈盘和所述感温组件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隔热件,将线圈盘与感温组件间隔开,使得线圈盘与感温组件不直接接触,避免了线圈盘的靠近感温组件的区域温度过高,提高了线圈盘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由不导磁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根据本方案,隔热件可以由多种非金属材料制成,隔热件的材料的可选择范围广,便于制造,易于实现。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由陶瓷材料制成。
根据本方案,通过使用陶瓷材料制造隔热件,制造工艺简单,且隔热件具有耐高温、导热系数低等优点。
可选地,构成所述隔热件的材料的耐热性优于构成所述线圈盘的材料的耐热性。
根据本方案,构成隔热件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较低,以能够降低线圈盘的靠近感温组件的区域的温度,使得该区域的温度不至于过高。
所述感温组件包括感温帽,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感温帽的周向外侧,构成所述隔热件的材料的导热系数低于构成所述感温帽的材料的导热系数。
根据本方案,构成隔热件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较低,以降低线圈盘的靠近感温帽的区域的温度,使得该区域的温度不至于过高。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粘接至所述线圈盘;或者
所述隔热件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所述线圈盘;或者
所述隔热件通过模内镶件注塑工艺与所述线圈盘结合在一起。
所述隔热件粘接至所述线圈盘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所述线圈盘。
根据本方案,隔热件可以通过多种工艺安装到线圈盘,以能够选择最优的装配工艺,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通过使用模内镶件注塑工艺,能够使得隔热件与线圈盘的连接更加牢固。
可选地,所述线圈盘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构造为从所述线圈盘的顶表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一通孔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凹槽,所述隔热件限位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根据本方案,隔热件限位在第一凹槽中,以便于对隔热件进行安装定位。
可选地,线圈盘还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构造为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表面沿周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胶,以将所述隔热件粘接至所述线圈盘。
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凹槽,方便将胶打进第二凹槽中,以便于固定隔热件。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的外径为40mm至60mm;并且/或者
所述隔热件的厚度为2mm至4mm。
根据本方案,这种尺寸规格的隔热件不至于偏大,尺寸刚好,便于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且能够对线圈盘的靠近感温组件的区域进行较好地保护。
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线圈盘底部的下磁条架,所述下磁条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感温组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电磁加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电磁加热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7为图4中的感温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烹饪器具 110:煲体
111:内锅 120:盖体
130:电磁加热组件 131:线圈盘
131a:第一通孔 131b:第一凹槽
131c:第二凹槽 132:感温组件
133:下磁条架 133a:第二通孔
134:隔热件 135:感温帽
136:塑料主体 137:感温元件
138:胶 141:盖板
142:线圈 143:侧磁条架
144/145:磁条 146:弹性件
112:控制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10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烹饪器具100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各种功能。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7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100主要包括煲体110、盖体120和电磁加热组件130。盖体120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110上。煲体11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例如圆筒形状的收纳部。煲体110中设置有内锅111和控制板组件112。内锅111可以由导磁材料制成。控制板组件112可以用于控制烹饪程序。电磁加热组件130设置在煲体110中并位于内锅111的下方,以对内锅111中的食材进行加热。内锅111可以构造为能够自由地放入收纳部或者从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11的清洗,也可构造为固定于煲体110。内锅111用于盛放待加热的食材,诸如米、汤等。当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时,盖体120与内锅111之间能够形成烹饪空间。
如图2至图4所示,电磁加热组件130主要包括线圈盘131和感温组件132。线圈盘131具有第一通孔131a。第一通孔131a可以位于线圈盘131的底部中心,且可以构造为圆形通孔。感温组件132延伸穿过第一通孔131a并用于抵靠内锅111。具体地,感温组件132的顶表面可以抵靠内锅111的底表面,以用于测量内锅111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线圈盘131的与感温组件132接触的区域的温度过高而可能出现熔胶的风险,电磁加热组件130还包括隔热件134。如图4和图6所示,隔热件134可以构造为圆环形片状结构。隔热件134的厚度可以为2mm至4mm,外径可以为40mm至60mm。隔热件134设置在感温组件132的周向外侧并位于线圈盘131的上侧,以将线圈盘131和感温组件132间隔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隔热件134的形状和尺寸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6和图7所示,感温组件132可以包括主体136、感温帽135和感温元件137。主体136可以由耐高温的树脂材料制成。主体136用于安装感温元件137。感温元件137可以为NTC感温元件,例如NTC温度传感器。感温帽135覆盖在主体136的上部外侧,以能够完全覆盖感温元件137,并且感温元件137可以抵靠感温帽135。感温帽135一般由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具体地,在本实施防止中,隔热件134设置在感温帽135的周向外侧,以将线圈盘131和感温帽135间隔开。
优选地,隔热件134由不导磁的非金属材料制成。构成隔热件134的材料的导热系数低于构成感温帽135的材料的导热系数。由此,降低了线圈盘131的靠近感温组件132(具体地指感温帽135)的区域的温度,使得该区域的温度不至于过高。更优选地,构成隔热件134的材料的耐热性优于构成线圈盘131的材料的耐热性。可选地,隔热件134由陶瓷材料制成。由此,通过使用陶瓷材料制造隔热件134,不仅便于加工,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导热系数低等优点。
如图6所示,线圈盘131可以包括第一凹槽131b。第一凹槽131b可以构造为从线圈盘131的顶表面向下延伸。第一凹槽131b可以为圆形凹槽。第一通孔131a延伸穿过第一凹槽131b。具体地,第一通孔131a可以延伸穿过第一凹槽131b的中心位置处。隔热件134的底部设置在第一凹槽131b中,以限位在第一凹槽131b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件134粘接至线圈盘131。具体地,线圈盘131还可以包括第二凹槽131c,第二凹槽131c构造为从第一凹槽131b的底表面沿周向向下延伸。第二凹槽131c中可以设置有胶,例如硅酮胶,以将隔热件134粘接至线圈盘131。此外,隔热件134还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连接至线圈盘131,或者隔热件134还可以通过模内镶件注塑工艺与线圈盘131结合在一起。
如图4和图6所示,电磁加热组件130还可以包括下磁条架133。下磁条架133设置在线圈盘131底部且具有第二通孔133a。第二通孔133a可以设置在下磁条架133的中心位置处。下磁条架133可以用于安装磁条144。图4和图6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下磁条架133上安装有四个磁条144。第二通孔133a可以和第一通孔131a的位置和形状相对应。感温组件132延伸穿过第二通孔133a。
如图3和图4所示,电磁加热组件13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线圈盘131底部的侧磁条架143。侧磁条架143设置在下磁条架133的外侧,且沿线圈盘131的径向方向延伸。图3和图4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四个侧磁条架143间隔等角度地设置在下磁条架133的外侧。每一个侧磁条架143中安装有一个磁条145。侧磁条架143可以通过紧固件安装在线圈盘131上。
电磁加热组件130还可以包括线圈142,线圈142沿周向设置在线圈盘131的底表面上。如图3和图5所示,在线圈盘13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卡扣147,以用于固定线圈142。线圈142通电后能够对内锅111中的食材进行加热。磁条144和磁条145可以由锰锌铁氧体材料制成,以起到聚集磁力线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漏磁,进而提高了线圈142的加热效率。
如图4和图6所示,电磁加热组件13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下磁条架133底部的盖板141。可以通过紧固件延伸穿过盖板141和下磁条架133并旋拧到线圈盘131上,以将盖板141、下磁条架133和隔热件134固定到线圈盘131上。盖板141用于限位感温组件132,以防止感温组件132从第一通孔131a和第二通孔133a退出。
电磁加热组件13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146。弹性件146设置在盖板141和感温组件132之间。弹性件146可以为压缩弹簧,以能够对感温组件132施加向上的弹性力,以便于当将内锅111放置在煲体110内时,感温组件132能够抵靠内锅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隔热件,将线圈盘与感温组件间隔开,使得线圈盘与感温组件不直接接触,避免了线圈盘的靠近感温组件的区域温度过高,提高了线圈盘的使用寿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
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煲体中并位于所述内锅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
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具有第一通孔;以及
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用于抵靠所述内锅,
其中,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感温组件的周向外侧并位于所述线圈盘的上侧,以将所述线圈盘和所述感温组件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由不导磁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由陶瓷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隔热件的材料的耐热性优于构成所述线圈盘的材料的耐热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包括感温帽,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感温帽的周向外侧,构成所述隔热件的材料的导热系数低于构成所述感温帽的材料的导热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件粘接至所述线圈盘;或者
所述隔热件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所述线圈盘;或者
所述隔热件通过模内镶件注塑工艺与所述线圈盘结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构造为从所述线圈盘的顶表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一通孔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凹槽,所述隔热件限位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线圈盘还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构造为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表面沿周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胶,以将所述隔热件粘接至所述线圈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件的外径为40mm至60mm;并且/或者
所述隔热件的厚度为2mm至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线圈盘底部的下磁条架,所述下磁条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感温组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CN201822006920.0U 2018-11-30 2018-11-30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863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6920.0U CN209863272U (zh) 2018-11-30 2018-11-30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6920.0U CN209863272U (zh) 2018-11-30 2018-11-30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3272U true CN209863272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4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06920.0U Active CN209863272U (zh) 2018-11-30 2018-11-30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3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11854A1 (en) Device for induction heating
CN110811313A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9863272U (zh) 烹饪器具
CN211155093U (zh) 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CN209863271U (zh) 烹饪器具
CN104110708B (zh) 磁条设于支架上侧的电磁炉
CN209863298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299U (zh) 烹饪器具
CN211795961U (zh) 内衬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673690U (zh) 煲体组件和具有该煲体组件的烹饪器具
CN204105719U (zh) 电压力器具的煲盖和电压力器具
CN210433304U (zh) 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CN212307532U (zh) 烹饪器具
CN217039755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270U (zh) 烹饪器具
CN209846858U (zh) 烹饪器具
CN211985079U (zh) 电磁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124447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124446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024744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595470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595496U (zh) 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KR20140048510A (ko) 인덕션 레인지용 조리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2346189U (zh) 烹饪器具
CN212066450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