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7840U - 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 - Google Patents

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7840U
CN209857840U CN201920882898.8U CN201920882898U CN209857840U CN 209857840 U CN209857840 U CN 209857840U CN 201920882898 U CN201920882898 U CN 201920882898U CN 209857840 U CN209857840 U CN 209857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lumn
vacuum furnace
carbon deposit
conductive
electrod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28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胡勇
谭国棠
苏亮
邓从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Triumphant Vacuu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Triumphant Vacuu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Triumphant Vacuu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Triumphant Vacuu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208828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7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7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7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真空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该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和电阻测量器,其中:支撑座能够设于真空炉的加热腔内,且支撑座具有能够沉积积炭层的沉积面;第一导电柱及第二导电柱中至少一部分相对沉积面凸出设置;电阻测量器设于加热腔外,且具有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正极接口与第一导电柱连接、负极接口与第二导电柱连接;电阻测量器、第一导电柱及第二导电柱能够与积炭层形成电流回路,电阻测量器能够测量出积炭层的电阻值。该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加热腔内的积炭情况,方便对积炭进行清理,并使真空炉避免出现因积炭而导致的故障。

Description

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真空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
背景技术
在变压器、互感器等电气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真空炉对电气件中的软磁材料(硅钢片)进行退火处理,但因为硅钢片的表面和用来固定硅钢片的夹具不可避免地附着有防锈油、润滑油等油类,所以在硅钢片的退火过程中,防锈油、润滑油等油类受热分解,并在真空炉的加热腔内及设于加热腔内的加热元件的表面形成积炭。随着积炭越来越多,会导致加热元件表面的电阻越来越小,最终形成导电状态,使得加热元件短路并烧坏。
目前,生产厂家只能被动地在真空炉出现故障后去更换加热元件,不但使得生产中断,而且维修成本也较高。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能够实时监测真空炉加热腔内的积炭情况,方便对积炭进行清理,并使真空炉避免出现因积炭而导致的故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包括:
支撑座,能够设于真空炉的加热腔内,且所述支撑座具有沉积面,所述沉积面上能够沉积积炭层;
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中至少一部分相对所述沉积面凸出设置;
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柱中至少一部分相对所述沉积面凸出设置;
电阻测量器,设于所述加热腔外,所述电阻测量器具有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所述正极接口与所述第一导电柱连接,所述负极接口与所述第二导电柱连接;
其中,所述电阻测量器、所述第一导电柱及所述第二导电柱能够与沉积在所述沉积面上的积炭层形成电流回路,所述电阻测量器能够测量出所述积炭层的电阻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沉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
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另一端相对所述沉积面凸出设置并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柱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另一端相对所述沉积面凸出设置并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为所述沉积面;所述支撑座具有贯穿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一导电柱安装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且所述第一导电柱的检测端相对所述顶面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导电柱的连接端相对所述底面凸出设置并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柱安装于所述第二贯通孔,且所述第二导电柱的检测端相对所述顶面凸出设置,所述第二导电柱的连接端相对所述底面凸出设置并与所述负极接口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柱与所述第一贯通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导电柱与所述第二贯通孔间隙配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的中轴线均垂直于所述沉积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正极接口之间、所述第二导电柱和所述负极接口之间均设有导电丝。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丝为镍铬合金丝。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安装凸沿,所述支撑座能够通过所述安装凸沿安装在所述加热腔内。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真空炉,包括:
炉体,具有加热腔;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其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电阻测量器设于所述加热腔外。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真空炉还包括:
提示器,设于所述加热腔外,并与所述电阻测量器相连接,所述提示器能够接收所述电阻测量器测量出的电阻值,并在所述电阻值达到阈值时发出提示信号。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其支撑座具有能够沉积积炭层的沉积面,而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中至少一部分相对沉积面凸出设置,且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分别与电阻测量器的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连接;当支撑座的沉积面上没有积炭层时,第一导电柱的凸出部和第二导电柱的凸出部并不连通,即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处于断开状态,电阻测量器没有读数;当沉积面上沉积有积炭层时,第一导电柱的凸出部和第二导电柱的凸出部与沉积面上的积炭层接触,使得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处于导通状态,也就是说,电阻测量器、第一导电柱及第二导电柱能够与积炭层形成电流回路,所以电阻测量器能够测量出积炭层的电阻值。此外,电阻测量器测量出的电阻值大小与积炭层的厚度值相关,因此,根据测量出的电阻值和预设的电阻值与积炭层厚度值之间的关系可得到积炭层的厚度值。本申请通过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可实时对真空炉加热腔内的积炭情况进行监测,方便后续对积炭进行清理,从而可避免真空炉中因积炭积累过多而发生故障的情况。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00、真空炉;1、支撑座;10、安装凸沿;11、顶面;12、底面;13、第一贯通孔;14、第二贯通孔;2、积炭层;3、第一导电柱;4、第二导电柱;5、电阻测量器;50、正极接口;51、负极接口;6、导电丝。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主要技术创意。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高”“低”“顶”“底”“左”“右”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
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用于对真空炉100的加热腔内的积炭情况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该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可包括支撑座1、第一导电柱3、第二导电柱4和电阻测量器5,其中:
支撑座1能够设于真空炉100的加热腔内,且支撑座1具有能够沉积积炭层2的沉积面;第一导电柱3及第二导电柱4中至少一部分相对沉积面凸出设置;具有正极接口50和负极接口51的阻测量器5设于加热腔外,且正极接口50与第一导电柱3连接、负极接口51与第二导电柱4连接。
当支撑座1的沉积面上没有积炭层2时,第一导电柱3的凸出部和第二导电柱4的凸出部并不连通,即第一导电柱3和第二导电柱4处于断开状态,电阻测量器5没有读数;当沉积面上沉积有积炭层2时,第一导电柱3的凸出部和第二导电柱4的凸出部与沉积面上的积炭层2接触,使得第一导电柱3和第二导电柱4之间导通状态,也就是说,电阻测量器5、第一导电柱3及第二导电柱4能够与积炭层2形成电流回路,所以电阻测量器5能够测量出积炭层2的电阻值。此外,电阻测量器5测量出的电阻值大小与积炭层2的厚度值相关,因此,根据测量出的电阻值和预设的电阻值与积炭层2厚度值之间的关系可得到积炭层2的厚度值。因此,该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可实时对真空炉100加热腔内的积炭情况进行监测,方便后续对积炭进行清理,从而可避免真空炉100中因积炭积累过多而发生故障的情况。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支撑座1能够设于真空炉100的加热腔内,用来沉积积炭层2,并能够固定第一导电柱3和第二导电柱4。
支撑座1的形状可以为立方体或圆柱体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支撑座1的材料可以为陶瓷等耐温绝缘材料,当然,也可以为合金钢等耐温金属材料,此处不作特殊限定。
支撑座1的外侧壁上可形成有安装凸沿10,该支撑座1能够通过安装凸沿10安装在加热腔内。
举例而言,真空炉100的加热腔的内壁上可设置有凹沿,该凹沿和安装凸沿10配合,以实现支撑座1在加热腔内的固定。
或者,真空炉100的加热腔内还可设置有支架,安装凸沿10搭接在支架上,以使得支撑座1能够安装在加热腔内。
支撑座1具有沉积面,该沉积面上能够沉积积炭层2,举例而言,该支撑座1可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11和底面12。本申请中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的作用是检测出加热腔内积炭层2的最大厚度,以指引用户在最大厚度达到预设目标值时对加热腔内的积炭层2进行清除。易于理解的是,在重力因素下加热腔底部的积炭层2会更厚,因此,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将顶面11设置为沉积面,通过检测顶面11上积炭层2的厚度,可以反映出加热腔底部积炭层2的厚度,这样可以更加精准地检测出加热腔内积炭层2的厚度是否达到需要清除的程度。
支撑座1上可设有用来固定第一导电柱3和第二导电柱4的安装孔或安装槽等结构,第一导电柱3和第二导电柱4设于安装孔或安装槽等结构中,以实现第一导电柱3及第二导电柱4与支撑座1的固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支撑座1可具有贯穿顶面11和底面12的第一贯通孔13和第二贯通孔14,第一贯通孔13和第二贯通孔14的中轴线均可垂直于沉积面,也就是说,第一贯通孔13和第二贯通孔14的中轴线互相平行,以避免因第一导电柱3和第二导电柱4的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情况。
此时,第一导电柱3可安装于第一贯通孔13内,且第一导电柱3的检测端可相对顶面11凸出设置(即第一导电柱3中至少一部分相对沉积面凸出设置),第一导电柱3的连接端可相对底面12凸出设置并与电阻测量器5连接,而第二导电柱4可安装于第二贯通孔14内,且第二导电柱4的检测端可相对顶面11凸出设置(即第二导电柱4中至少一部分相对沉积面凸出设置),第二导电柱4的连接端可相对底面12凸出设置并与电阻测量器5连接。
第一导电柱3与第一贯通孔13、第二导电柱4和第二贯通孔14的配合方式均可为间隙配合,也就是说,第一贯通孔13的直径可略大于第一导电柱3的直径、第二贯通孔14的直径可略大于第二导电柱4的直径,以方便第一导电柱3和第二导电柱4的安装。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支撑座1的沉积面上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此时,第一导电柱3的一端可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另一端可相对沉积面凸出设置并与电阻测量器5连接,而第二导电柱4的一端可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另一端可相对沉积面凸出设置并与电阻测量器5连接。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还可包括导电丝6,该导电丝6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导电丝6分别连接正极接口50与第一导电柱3、负极接口51与第二导电柱4,以减短第一导电柱3及第二导电柱4的长度,也能够方便第一导电柱3及第二导电柱4与电阻测量器5的连接。
该导电丝6可以采用耐温性较好、且导电性较好的材料制作而成,举例而言,该导电丝6可以为镍铬合金丝。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真空炉100,该真空炉100可包括具有加热腔的炉体和上述任意一项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且该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的支撑座1设于加热腔内,而电阻测量器5设于加热腔外。
举例而言,该真空炉100可以是用来进行退火处理的加热炉,该真空炉100加热腔的尺寸以能够安装本申请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为准,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同时,该真空炉100还可包括提示器,该提示器可设于加热腔外、并与电阻测量器5相连接,用于接收电阻测量器5测量出的积炭层2的电阻值,并在电阻值达到阈值时发出提示信号,以提醒用户对加热炉内的积炭进行清除。电阻值的阈值可根据真空炉100的使用场合而定,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举例而言,该提示器可以为语音提示器,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易于理解的是,在上述提示器发出提示信号后,即可对真空炉100内的积炭进行清除,具体而言,该过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给待清除积炭的真空炉100中充入空气,以使加热腔的腔内压强达到预设值;
步骤S120,加热真空炉100,以使加热腔内的积炭层2分解。
举例而言,腔内压强的预设值可以为0.2bar~0.5bar,以控制积炭层2在加热腔内的燃烧程度。真空炉100加热后,可使真空炉100的炉内温度为450℃~600℃,且保温时间可以为1h~3h,以使真空炉100内的积炭层2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并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最终完成积炭层2的清除。
需要注意的是,步骤S110和步骤S120可自动完成,此时,该真空炉100还需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与提示器连接,该处理器能够接收提示器发出的提示信号,并根据提示信号控制充气和加热过程,该处理器的具体控制过程此处不再详细描述。当然,步骤S110和步骤S120也可以是人工操作完成,此处不作特殊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公开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公开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公开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公开。

Claims (10)

1.一种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能够设于真空炉的加热腔内,且所述支撑座具有沉积面,所述沉积面上能够沉积积炭层;
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中至少一部分相对所述沉积面凸出设置;
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柱中至少一部分相对所述沉积面凸出设置;
电阻测量器,设于所述加热腔外,所述电阻测量器具有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所述正极接口与所述第一导电柱连接,所述负极接口与所述第二导电柱连接;
其中,所述电阻测量器、所述第一导电柱及所述第二导电柱能够与沉积在所述沉积面上的积炭层形成电流回路,所述电阻测量器能够测量出所述积炭层的电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
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另一端相对所述沉积面凸出设置并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柱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另一端相对所述沉积面凸出设置并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为所述沉积面;所述支撑座具有贯穿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一导电柱安装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且所述第一导电柱的检测端相对所述顶面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导电柱的连接端相对所述底面凸出设置并与所述正极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柱安装于所述第二贯通孔,且所述第二导电柱的检测端相对所述顶面凸出设置,所述第二导电柱的连接端相对所述底面凸出设置并与所述负极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柱与所述第一贯通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导电柱与所述第二贯通孔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的中轴线均垂直于所述沉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正极接口之间、所述第二导电柱和所述负极接口之间均设有导电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为镍铬合金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安装凸沿,所述支撑座能够通过所述安装凸沿安装在所述加热腔内。
9.一种真空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具有加热腔;
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其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电阻测量器设于所述加热腔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炉还包括:
提示器,设于所述加热腔外,并与所述电阻测量器相连接,所述提示器能够接收所述电阻测量器测量出的电阻值,并在所述电阻值达到阈值时发出提示信号。
CN201920882898.8U 2019-06-11 2019-06-11 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 Active CN209857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2898.8U CN209857840U (zh) 2019-06-11 2019-06-11 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2898.8U CN209857840U (zh) 2019-06-11 2019-06-11 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7840U true CN209857840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42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2898.8U Active CN209857840U (zh) 2019-06-11 2019-06-11 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7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57840U (zh) 真空炉积炭检测装置及真空炉
CN109940080A (zh) 自阻电加热板材拉深成形装置和方法
CN211794311U (zh) 发热组件和电加热烟具
CN114324535B (zh) 一种可拆卸式金属熔体测氢传感器装置
CN205664953U (zh) 无线测温装置和烹饪电器
CN101408403A (zh) 弹性接触片的高度检测装置
JP5488289B2 (ja) 酸素センサ素子
CN215492946U (zh) 一种玻璃耐高温检测装置
EP4215307A1 (en) Welding apparatus for button-type secondary battery
JPH09105732A (ja) 接触燃焼式ガスセンサ
CN207964888U (zh) 一种自加热型气体传感器陶瓷芯片的测试夹具
CN210048846U (zh) 一种测温装置及其蒸镀坩埚
CN108309037A (zh)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检测系统和失效提示方法
JP2005321215A (ja) 接触燃焼式ガスセンサ
JP2006145369A (ja) ガスセンサ及びガス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CN209932407U (zh) 一种ih温控水壶
CN110320237A (zh) 一种基于ⅲ-ⅴ族半导体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14672246U (zh) 一种新型复合触点
CN113375192B (zh) 复合传感器及灶具
CN218721694U (zh) 一种商用炉头用点火针
CN216048408U (zh) 带漏水检测机构的热水器
CN211206357U (zh) 一种用于高压电缆铅封涡流检测的传感器小车
CN204834971U (zh) 一种插套结构
CN220853939U (zh) 一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耐还原能力检验工装
CN220104929U (zh) 一种可控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