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6492U - 阀杆密封机构和多重密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杆密封机构和多重密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6492U
CN209856492U CN201920615012.3U CN201920615012U CN209856492U CN 209856492 U CN209856492 U CN 209856492U CN 201920615012 U CN201920615012 U CN 201920615012U CN 209856492 U CN209856492 U CN 209856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ing
annular groove
sealing
ring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50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柳进
黄广明
李厚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ST SE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ST SE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ST SE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ST SE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150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6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6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6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类密封机构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阀杆密封机构和多重密封装置,包括用于套设在阀杆上的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凸筋,第一密封圈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状凸筋,第一环状凸筋和第二环状凸筋分别沿第一密封圈周向方向延伸;第一密封圈的端面凹陷形成有环形槽,环形槽沿第一密封圈的延伸方向延伸,环形槽内设置有用于撑开环形槽以使外周面和内周面之间间距扩大的弹性件。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环状凸筋与阀杆之间接触更加紧密,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二环状凸筋与阀体之间接触更加紧密,增强了第一密封圈与阀杆和阀体之间的密封性;环形槽内的弹性件撑开环形槽,进一步增强了第一密封圈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阀杆密封机构和多重密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类密封机构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阀杆密封机构和多重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阀门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阀门包括阀体和阀杆,阀体和阀杆的配合能够便捷地控制液体或气体的流动。阀体与阀杆之间的密封至关重要,现有的阀杆上通常套设有密封圈,阀体与阀杆之间通过上述密封圈进行密封,密封效果依靠阀体与阀杆之间的相对挤压力,可是密封圈与阀体/阀杆之间经常出现接触不够紧密造成气体/液体渗透穿过密封圈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杆密封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密封圈与阀体/阀杆之间经常出现接触不够紧密造成气体/液体渗透穿过密封圈的情况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阀杆密封机构包括用于套设在阀杆上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凸筋,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状凸筋,所述第一环状凸筋和所述第二环状凸筋分别沿所述第一密封圈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端面凹陷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沿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用于撑开所述环形槽以使所述外周面和所述内周面之间间距扩大的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状凸筋的数量为的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环状凸筋相互平行设置;和/或所述第二环状凸筋的数量为的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环状凸筋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横截面呈V型的弹簧圈,所述弹簧圈的内边缘抵接在所述环形槽内靠近所述内周面的侧壁上,所述弹簧圈的外边缘抵接在所述环形槽内靠近所述外周面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圈的开口朝向所述环形槽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槽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轴向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为四氟乙烯一体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重密封装置,包括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密封圈同轴设置,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朝向分别相同。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用于套设在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各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圈和所述第二挡圈之间,所述第一挡圈位于任一所述第一密封圈上环形槽的开口朝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挡圈上设置有穿过相邻所述第一密封圈上所述环形槽的开口并抵接在该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弹性件上的第一抵接部。
进一步地,在任一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所述环形槽开口朝向方向上,下一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置有穿过上一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上所述环形槽的开口并抵接在该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弹性件上的第二抵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圈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开口朝向相邻的所述第一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杆密封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杆密封机构,第一密封圈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密封圈套设在阀杆上,第一密封圈夹持在阀体与阀杆之间以密封阀体和阀杆之间的间隙;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凸筋,第一环状凸筋沿第一密封圈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环状凸筋与阀杆之间接触更加紧密,增强了第一密封圈与阀杆之间的密封性;同理,第一密封圈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状凸筋,第二环状凸筋沿第一密封圈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二环状凸筋与阀体之间接触更加紧密,增强了第一密封圈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性;环形槽内的弹性件撑开环形槽,使得第一环状凸筋与阀杆之间接触更加紧密,且第二环状凸筋与阀体之间接触更加紧密,进一步增强了第一密封圈的密封性;从而气体/液体不容易渗透穿过第一密封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重密封装置的轴截面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阀杆密封机构;11-第一密封圈;111-内周面;112-外周面;12-第一环状凸筋;13-第二环状凸筋;14-环形槽;15-弹性件;21-第一挡圈;22-第二挡圈;31-第一抵接部;32-第二抵接部;4-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杆密封机构1进行说明。阀杆密封机构1包括用于套设在阀杆(未示出)上的第一密封圈11,第一密封圈11的内周面111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凸筋12,第一密封圈11的外周面112上设置有第二环状凸筋13,第一环状凸筋12和第二环状凸筋13分别沿第一密封圈11周向方向延伸;第一密封圈11的端面凹陷形成有环形槽14,环形槽14沿第一密封圈11的延伸方向延伸,环形槽14内设置有用于撑开环形槽14以使外周面112和内周面111之间间距扩大的弹性件15。
如此,第一密封圈11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密封圈11套设在阀杆上,第一密封圈11夹持在阀体与阀杆之间以密封阀体和阀杆之间的间隙;第一密封圈11的内周面111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凸筋12,第一环状凸筋12沿第一密封圈11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一密封圈11通过第一环状凸筋12与阀杆之间接触更加紧密,增强了第一密封圈11与阀杆之间的密封性;同理,第一密封圈11的外周面112上设置有第二环状凸筋13,第二环状凸筋13沿第一密封圈11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一密封圈11通过第二环状凸筋13与阀体之间接触更加紧密,增强了第一密封圈11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性;环形槽14内的弹性件15撑开环形槽14,使得第一环状凸筋12与阀杆之间接触更加紧密,且第二环状凸筋13与阀体之间接触更加紧密,进一步增强了第一密封圈11的密封性;从而气体/液体不容易渗透穿过第一密封圈11。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环状凸筋12和第二环状凸筋13的材料与第一密封圈11相同。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环状凸筋12和第二环状凸筋13由第一密封圈11的表面隆起形成。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杆密封机构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环状凸筋12的数量为的多个,多个第一环状凸筋12相互平行设置;和/或第二环状凸筋13的数量为的多个,多个第二环状凸筋13相互平行设置。如此,多个第一环状凸筋12增强了第一密封圈11与阀杆之间的密封性,多个第二环状凸筋13增强了第一密封圈11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杆密封机构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件15为横截面呈V型的弹簧圈,弹簧圈的内边缘抵接在环形槽14内靠近内周面111的侧壁上,弹簧圈的外边缘抵接在环形槽14内靠近外周面112的侧壁上。如此,V型的弹簧圈在自身撑开的过程中推动第一密封圈11的外周面112和内周面111相互背离,使得内周面111与阀杆之间接触更紧密,外周面112与阀体之间接触更紧密,即第一密封圈11的密封性更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杆密封机构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簧圈的开口朝向环形槽14的开口。如此,便于弹簧圈的安装和定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杆密封机构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环形槽14的开口朝向与第一密封圈11的轴向方向平行。如此,沿着第一密封圈11轴向施加的液体/气体压力容易通过环形槽14的开口到达环形槽14内以撑开环形槽14,被撑开的环形槽14能够扩大外周面112和内周面111之间的距离以提升第一密封圈11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杆密封机构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密封圈11为四氟乙烯一体件。如此,四氟乙烯制成的第一密封圈11的接触摩擦力比较小,大大降低阀杆的扭矩;且四氟乙烯在压力下不容易发生变形。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重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圈11;第一密封圈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密封圈11同轴设置,各第一密封圈11的朝向分别相同。如此,多个密封圈组合在一起密封性更强。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1的数量为两个。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1的朝向以环形槽14开口的朝向为基准。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槽14开口的朝向沿着第一密封圈11的轴向方向。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密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分别用于套设在阀杆上的第一挡圈21和第二挡圈22,各第一密封圈11分别位于第一挡圈21和第二挡圈22之间,第一挡圈21位于任一第一密封圈11上环形槽14的开口朝向方向上;第一挡圈21上设置有穿过相邻第一密封圈11上环形槽14的开口并抵接在该环形槽14内弹性件15上的第一抵接部31。如此,第一抵接部31抵接在与第一挡圈21相邻第一密封圈11上环形槽14内的弹性件15上,被第一抵接部31抵住的弹性件15在形变过程中不容易发生位移,提升了第一密封圈11密封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圈21和所述第二挡圈22的材料为PEEK(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制成。如此,PEEK耐腐蚀、抗老化、耐水解,以及高温高压下仍可保持优异特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密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任一第一密封圈11的环形槽14开口朝向方向上,下一个第一密封圈11上设置有穿过上一个第一密封圈11上环形槽14的开口并抵接在该环形槽14内弹性件15上的第二抵接部32。如此,在环形槽14开口的朝向方向上,下一个密封圈上设置有第二抵接部32,该第二抵接部32抵接在上一个第一密封圈11上的弹性件15上,被第二抵接部32抵住的弹性件15在形变过程中不容易发生位移,提升了第一密封圈11密封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密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挡圈22与相邻的第一密封圈1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4的横截面呈V字形,第二密封圈4的开口朝向相邻的第一密封圈11。如此,第二密封圈4能够密封阀杆和阀门之间的间隙;由于第二密封圈4呈V字形,第一密封圈11和第二挡圈22在挤压第二密封圈4时,第二密封圈4会被撑开,增强了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阀杆密封机构,包括用于套设在阀杆上的第一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凸筋,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状凸筋,所述第一环状凸筋和所述第二环状凸筋分别沿所述第一密封圈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端面凹陷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沿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用于撑开所述环形槽以使所述外周面和所述内周面之间间距扩大的弹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凸筋的数量为的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环状凸筋相互平行设置;和/或所述第二环状凸筋的数量为的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环状凸筋相互平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横截面呈V型的弹簧圈,所述弹簧圈的内边缘抵接在所述环形槽内靠近所述内周面的侧壁上,所述弹簧圈的外边缘抵接在所述环形槽内靠近所述外周面的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杆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圈的开口朝向所述环形槽的开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轴向方向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为四氟乙烯一体件。
7.多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密封圈同轴设置,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朝向分别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用于套设在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各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圈和所述第二挡圈之间,所述第一挡圈位于任一所述第一密封圈上环形槽的开口朝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挡圈上设置有穿过相邻所述第一密封圈上所述环形槽的开口并抵接在该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弹性件上的第一抵接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任一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所述环形槽开口朝向方向上,下一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置有穿过上一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上所述环形槽的开口并抵接在该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弹性件上的第二抵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圈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开口朝向相邻的所述第一密封圈。
CN201920615012.3U 2019-04-29 2019-04-29 阀杆密封机构和多重密封装置 Active CN209856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5012.3U CN209856492U (zh) 2019-04-29 2019-04-29 阀杆密封机构和多重密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5012.3U CN209856492U (zh) 2019-04-29 2019-04-29 阀杆密封机构和多重密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6492U true CN209856492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9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5012.3U Active CN209856492U (zh) 2019-04-29 2019-04-29 阀杆密封机构和多重密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6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2660B2 (en) Gasket
US3931834A (en) Expansion tank diaphragm assembly
EP2615337B1 (en) Shaft sealing device
CN102361286A (zh) 用于电线引出孔的密封结构和电线引出孔的密封方法
JP2001349433A (ja) 滑らかな内壁を有した管スリーブと波形管の尖端端部との間の接続のためのパッキンリング
MXPA05001560A (es) Sello de tubo para bujia.
JP5144253B2 (ja) ポンプ密封装置
US20110169228A1 (en) Sealing gasket
US9759330B2 (en) Energy saving seal with rocking dust lip
JP2008298246A (ja) 平面用シールリング
CN209856492U (zh) 阀杆密封机构和多重密封装置
EP1739332A1 (en) Radial lip seal
EP1197686A1 (en) Superelastic seal for liquid natural gas processing plants
CN201246554Y (zh) 波纹管接头
CN202100866U (zh) 管道用快速接头
CN106640581B (zh) 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风囊泵
CN112096871B (zh) 自紧式密封件
EP2924324B1 (en) Rotation shaft seal
CN112303361A (zh) 换热机组管路用可靠性法兰密封结构
CN105673861B (zh) 自泄压密封装置
CN209856379U (zh) 密封圈和密封组件
US9759361B2 (en) Pipe seal
CN103953730B (zh) 一种组合式填料环
CN215568203U (zh) 密封性好的单向油管接头
CN213808568U (zh) 离合器助力器用控制活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 Xinyu North Road, Ningxi Street,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JST SEAL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530 block B, 718 Kaichuang Avenue, Gu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JST SEALS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