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3733U -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3733U
CN209853733U CN201920540569.5U CN201920540569U CN209853733U CN 209853733 U CN209853733 U CN 209853733U CN 201920540569 U CN201920540569 U CN 201920540569U CN 209853733 U CN209853733 U CN 209853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ipe
cooling chamber
outer tub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05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忠平
苏正福
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aicheng Womc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aicheng Wom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aicheng Womc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aicheng Wom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05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3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3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3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涉及石墨化炉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电极冷却结构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内部开设有圆柱状的冷却腔的电极本体,冷却腔开口处密封有端盖,端盖侧面中心设置有具有隔热功能的内管,端盖上设置有套在内管外的外管,外管末端面与冷却腔底部密封接触,内管末端靠近冷却腔底部,外管外侧与内侧分别为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外管靠近冷却腔底部处开设有若干通孔,端盖上设置有若干与出水通道连通的出水管以及若干与进水通道、内管分别连通的进水管。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化炉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石墨化炉是碳素制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设备,目前石墨化炉主要是通过炉头电极对炉内的电阻发热材料进行通电,在由发热的电阻材料对碳素原料进行加热。在此过程中,由于电极一端与发热的电阻材料保持接触通电,因而发热的电阻材料也会将热量传递给电极。并且电极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电阻,会在通电的情况下自身发热。所以在电极自身工作过程中,其自身温度会很高,因此必须进行降温。
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在电极一端内部开设冷却通道,向冷却通道通入冷却水实现降温。申请号为201821043974.8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电极冷却结构,即采用向电极冷却通道中通入冷却水的方式,实现电极的冷却降温。
但是该专利是将冷却水直接由冷却通道口处通入冷却通道中,冷却水通过伸入至冷却通道底部的管道排出。由此,冷却水在向冷却通道内部流动的过程中与电极进行热交换,冷却水带着热量先到达冷却通道底部(也就是电极内部中心位置)再由管道反向排出。这样的话,冷却水在到达冷却通道底部(也就是电极内部中心位置)时已经吸收了部分热量,对电极内部中心位置的冷却效果将大大降低,而电极内部中心位置是炉内热量传递至电极并集聚的位置,这样对电极的整体降温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由于冷却水是在向内流动过程中进行换热,到达冷却通道底部(也就是电极内部中心位置)时,温度基本到达最高,再反向排出,进而使冷却通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同样降低了冷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电极冷却结构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包括内部开设有圆柱状的冷却腔的电极本体,冷却腔开口处密封有端盖,端盖侧面中心设置有具有隔热功能的内管,端盖上设置有套在内管外的外管,外管末端面与冷却腔底部密封接触,内管末端靠近冷却腔底部,外管外侧与内侧分别为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外管靠近冷却腔底部处开设有若干通孔,端盖上设置有若干与出水通道连通的出水管以及若干与进水通道、内管分别连通的进水管。
进一步地,内管外套设有将出水通道由内而外分为内层与外层的中管,中管一端靠近端盖、另一端与内管外壁连接并使内层这一端封闭,外管在通孔处设置有径向穿过中管并连通内层的回水管。
进一步地,内管由两个套管以及两个套管之间的夹层填料组成,夹层填料采用隔热填料。
进一步地,冷却腔底部中心开设有圆柱状的凹槽,凹槽的内径与外管的外径相同,外管末端伸入凹槽中且其外壁与凹槽内壁紧密接触,内管末端靠近凹槽底部。
进一步地,外管末端伸入凹槽部分的长度小于凹槽深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将冷却水进水分为两股,一股冷却水按常规方式直接与冷却腔接触进行换热降温,另一股先直接通入冷却腔底部,对电极内部中心位置进行直接降温换热,利用两种冷却方式的结合,提高电极的整体冷却效果。
2、将出水通道分为两层分别出水,外层中的冷却水由于只与冷却腔底部进行短暂的热交换,进而其热交换后的温度远低于进水通道中热交换后的冷却水的温度,所以在其流出的过程中透过外管可以吸收一部分进水通道中的温度,提高进水通道中冷却水的冷却效果。
3、凹槽扩大了冷却水与冷却腔底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却水与冷却腔底部电极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增强了电极的冷却效果。
4、外管末端伸入凹槽部分的长度小于凹槽深度的一半,进而减少了外管与凹槽内壁的接触面积,进而防止了外管过多的阻挡冷却水与凹槽内壁的接触换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内管,2-中管,3-外管,4-冷却腔,5-端盖,6-进水管,7-出水管,8-进水通道,9-出水通道,9.1-内层,9.2-外层,10-回水管,11-凹槽,12-电极本体,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包括内部开设有圆柱状的冷却腔4的电极本体12,冷却腔4开口处密封有端盖5,端盖5侧面中心设置有具有隔热功能的内管1,端盖5上设置有套在内管1外的外管3,外管3末端面与冷却腔4底部密封接触,内管1末端靠近冷却腔4底部,外管3外侧与内侧分别为进水通道8与出水通道9,外管3靠近冷却腔4底部处开设有若干通孔13,端盖5上设置有若干与出水通道9连通的出水管7以及若干与进水通道8、内管1分别连通的进水管6。
工作原理:冷却水通过进水管6分别通入进水通道8与内管1,进入进水通道8的冷却水直接与冷却腔4的内壁接触并进行换热。当冷却水流动至进水通道8底部时,由于进水通道8底部封闭,所以冷却水通过通孔13进入出水通道9中,并反向流动至端盖5处,并由出水管7排出。进入内管1的冷却水沿内管1直接流动至靠近冷却腔4底部处,冷却水直接进入冷却腔4底部对冷却腔4底部,也就是电极本体12内部中心进行换热降温。随后,冷却水反向流入至出水通道9与由进水通道8流入的冷却水混合,最后沿出水通道9流出。
本实用新型将冷却水进水分为两股,一股冷却水按常规方式直接与冷却腔接触进行换热降温,另一股先直接通入冷却腔底部,对电极内部中心位置进行直接降温换热,利用两种冷却方式的结合,提高电极的整体冷却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内管1外套设有将出水通道9由内而外分为内层9.1与外层9.2的中管2,中管2一端靠近端盖5、另一端与内管1外壁连接并使内层9.1这一端封闭,外管3在通孔13处设置有径向穿过中管2并连通内层9.1的回水管10。
工作原理:冷却水通过进水管6分别通入进水通道8与内管1,进入进水通道8的冷却水直接与冷却腔4的内壁接触并进行换热。当冷却水流动至进水通道8底部时,由于进水通道8底部封闭,冷却水转而通过回水管10进入出水通道9的内层9.1,并沿内层9.1方向流动至冷却腔4开口处的端盖5处,并由出水管7排出。进入内管1的冷却水沿内管1直接流动至靠近冷却腔4底部处。而后,冷却水反向流入至出水通道9的外层9.2,沿外层9.2流动至冷却腔4开口处的端盖5处,而后与内层9.1中的冷却水混合并由出水管7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中管2可以采用隔热管。
以上改进优点在于:将出水通道分为两层分别出水,外层中的冷却水由于只与冷却腔底部进行短暂的热交换,进而其热交换后的温度远低于进水通道中热交换后的冷却水的温度,所以在其流出的过程中透过外管可以吸收一部分进水通道中的温度,提高进水通道中冷却水的冷却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内管1由两个套管以及两个套管之间的夹层填料组成,夹层填料采用隔热填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冷却腔4底部中心开设有圆柱状的凹槽11,凹槽11的内径与外管3的外径相同,外管3末端伸入凹槽11中且其外壁与凹槽11内壁紧密接触,内管1末端靠近凹槽11底部。
以上改进优点在于:凹槽扩大了冷却水与冷却腔底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却水与冷却腔底部电极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增强了电极的冷却效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外管3末端伸入凹槽11部分的长度小于凹槽11深度的一半。
以上改进优点在于:外管末端伸入凹槽部分的长度小于凹槽深度的一半,进而减少了外管与凹槽内壁的接触面积,进而防止了外管过多的阻挡冷却水与凹槽内壁的接触换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包括内部开设有圆柱状的冷却腔(4)的电极本体(12),冷却腔(4)开口处密封有端盖(5),其特征在于:端盖(5)侧面中心设置有具有隔热功能的内管(1),端盖(5)上设置有套在内管(1)外的外管(3),外管(3)末端面与冷却腔(4)底部密封接触,内管(1)末端靠近冷却腔(4)底部,外管(3)外侧与内侧分别为进水通道(8)与出水通道(9),外管(3)靠近冷却腔(4)底部处开设有若干通孔(13),端盖(5)上设置有若干与出水通道(9)连通的出水管(7)以及若干与进水通道(8)、内管(1)分别连通的进水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内管(1)外套设有将出水通道(9)由内而外分为内层(9.1)与外层(9.2)的中管(2),中管(2)一端靠近端盖(5)、另一端与内管(1)外壁连接并使内层(9.1)这一端封闭,外管(3)在通孔(13)处设置有径向穿过中管(2)并连通内层(9.1)的回水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内管(1)由两个套管以及两个套管之间的夹层填料组成,夹层填料采用隔热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腔(4)底部中心开设有圆柱状的凹槽(11),凹槽(11)的内径与外管(3)的外径相同,外管(3)末端伸入凹槽(11)中且其外壁与凹槽(11)内壁紧密接触,内管(1)末端靠近凹槽(11)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外管(3)末端伸入凹槽(11)部分的长度小于凹槽(11)深度的一半。
CN201920540569.5U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 Active CN209853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0569.5U CN209853733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0569.5U CN209853733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3733U true CN209853733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8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0569.5U Active CN209853733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37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3266A (zh) 一种防爆电加热器
CN209853733U (zh)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冷却结构
CN209282444U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
CN106839407B (zh) 一种多段加热型电加热器
CN201273716Y (zh) 用于电热水器的发热管
CN105554927B (zh) 远红外碳纤维电发热管
CN218755395U (zh) 一种玄武岩电熔窑电极冷却水套可更换装置
CN204669631U (zh) 一种ptc电热管及电动汽车水暖加热器
CN103090535A (zh) 一种用于加热气体的电加热装置
CN106382742A (zh) 高效气体加热器
CN211041374U (zh) 一种热水器的电磁加热装置
CN202393011U (zh) 一种裸露式发热体
CN210937043U (zh) 一种铜铁复合结晶器
CN205227765U (zh) 一种ptc即热式热水装置
CN204350333U (zh) 有机工质高温高压管道式电加热器
CN208871216U (zh) 一种城市燃气pe管道用双层电熔三通管件
CN206145951U (zh) 一种即热式热水器内胆
CN201508024U (zh) 回流式电热管加热器
CN206201445U (zh) 一种拥有双循环通道的挤出机机筒
CN207022274U (zh) 一种大功率等离子喷枪
CN213882881U (zh) 一种双晶体加热管及应用有该加热管的加热系统
CN211880651U (zh) 一种即热式发热管
CN205425402U (zh) 循环加热管
CN211234077U (zh) 一种热交换铝管
CN212108962U (zh) 即热式电热管及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