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3593U - 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3593U
CN209853593U CN201920627309.1U CN201920627309U CN209853593U CN 209853593 U CN209853593 U CN 209853593U CN 201920627309 U CN201920627309 U CN 201920627309U CN 209853593 U CN209853593 U CN 209853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vertical rod
frame
vertical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73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树旺
郑雪峰
肖强
赵迎九
李庆建
赵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73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3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3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3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高效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改造传统岸桥大梁为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内侧轨道上行走有上小车,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外侧轨道上倒挂有下小车,且上小车起吊集装箱能够通过下小车;下小车包括凹形车架、移动小车、车轮,其中车轮设于凹形车架的顶部两侧,且车轮滚动设于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外侧轨道上,凹形车架的底部设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的下方连接有吊具。本实用新型新增在原岸桥大梁外侧,实现了原有上小车与新增下小车交叉运行,提高码头整体装卸效率,提高码头泊位通过能力。

Description

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高效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为传统单小车岸桥,采用单小车装卸集装箱的方式,单机装卸效率达到极限,仍不能满足码头对装卸效率的要求。在面对大型集装箱船时,多采用增加岸桥作业数量的方式提高船时装卸效率,受制于岸桥作业间距,简单增加岸桥作业数量已不能满足船运客户对船时效率的需求。若是直接将传统单小车岸桥废弃,新建更换更先进的岸桥系统,则面临着巨额投资成本以及现有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为了降低投资成本、提高传统岸桥装卸效率,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对传统岸桥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改造成上下小车结构,此时亟需设计一种与岸桥相匹配的下小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该下小车是在传统岸桥一部原有作业小车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新增在原岸桥大梁外侧,实现了原有上小车与新增下小车交叉运行,提高码头整体装卸效率,提高码头泊位通过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改造传统岸桥大梁为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内侧轨道上行走有上小车,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外侧轨道上倒挂有下小车,且上小车起吊集装箱能够通过下小车;所述下小车包括凹形车架、移动小车、车轮,其中车轮设于凹形车架的顶部两侧,且车轮滚动设于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外侧轨道上,所述凹形车架的底部设有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的下方连接有吊具。本实用新型用于传统岸桥的升级改造中,在两个原有箱型梁外侧各增加两块板,形成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外侧增加承轨梁并铺设外侧轨道,用于承载新增倒挂的下小车。两部小车上下布置,其中下小车设计了凹形车架,凹形车架在空间上形成凹形的半封闭空间,该空间足以使上小车吊集装箱通过而不干涉;相比新型岸桥下小车的U形车架,本结构无需改变双梯形四轨道大梁位置即可实现上小车在凹形下小车空间中的穿越,节省投资。通过巧妙设置下小车空间结构,改造后的岸桥上小车可与下小车在空间上交叉穿越,互不干扰,岸桥由一部小车作业变为两部小车作业,极大提高岸桥的作业效率。其中的移动小车用于承载吊具,移动小车可以在凹形车架上移动。
前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所述凹形车架包括横向车架、第一竖向车架组、第二竖向车架组,其中横向车架的一端与第一竖向车架组的端部连接,横向车架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车架组的端部连接,第一竖向车架组、第二竖向车架组的结构以横向车架中部为轴呈对称布置;第一竖向车架组包括第一竖向杆和第二竖向杆;第二竖向车架组也包括第一竖向杆和第二竖向杆;车轮设于第一竖向杆的顶端,第一竖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杆的端部连接,第二竖向杆远离第一竖向杆的一端与横向车架连接;其中第一竖向杆与外侧轨道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a,第一竖向杆与第二竖向杆之间的夹角为b,第二竖向杆与横向车架之间的夹角为c。
前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中夹角a为锐角,角度范围为30°~70°;夹角b为钝角,角度范围为120°~180°;夹角c为锐角,角度范围为60°~90°。
前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第一竖向杆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竖向杆的长度。该种布置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凹形车架的承载能力,且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
前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第一竖向杆与第二竖向杆之间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第二竖向杆与横向车架之间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型式则会使得凹形车架强度更高,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若是第一竖向杆与第二竖向杆之间固定连接,第二竖向杆与横向车架之间固定连接,具体的,其中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此类结构方式可根据不同的岸桥需要实时调整规格,实际的装配工作更简易,能够提高升级改造效率。
前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横向车架的长度大于两个双梯形四轨道大梁之间的间距。该种布置方式不必对传统岸桥的大梁间距进行改动,在升级改造成本较低的前提下便能实现上小车与下小车之间的交叉穿越运行,还能避免干涉状况的发生。
前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所述横向车架上铺设有移动小车轨道,移动小车包括车本体和行走轮,行走轮安装于车本体的底部两侧,行走轮滚动设于移动小车轨道上。
前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移动小车的两侧还安装有小车移动装置,所述小车移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电动推杆、支座,其中电机与减速器轴连接,减速器与电动推杆轴连接,电动推杆远离减速器的一端与移动小车的车本体相连,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经支座固定于横向车架上。小车移动装置具有多重功能,功能一为能够控制移动小车的准确移动;功能二为能够固定移动小车。具体的,电机提供动力实现电动推杆的伸缩,电动推杆与车本体连接进而控制移动小车的移动位置,另外减速器还可对速度进行调整。通过小车移动装置控制移动小车实现吊具的移位,进而完成对箱作业,微调过程快捷简便,提高了装卸效率。通过小车移动装置对移动小车在移动小车轨道上的位移进行了限制,并在电动推杆锁定时固定移动小车,避免移动小车因横风等外力作用发生晃动,产生安全隐患。
前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还包括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一端与第一竖向杆顶端相连,所述加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杆相连。加固杆能够进一步提高凹形车架的强度,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前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所述第一竖向杆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第二竖向杆的宽度也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且第一竖向杆底端宽度与第二竖向杆顶端宽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用于传统岸桥的升级改造中,在两个原有箱型梁外侧各增加两块板,形成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外侧增加承轨梁并铺设外侧轨道,用于承载新增倒挂的下小车。双小车相互穿越、作业灵活,可单小车作业,也可双小车同时作业。
2、两部小车上下布置,其中下小车设计了凹形车架,凹形车架在空间上形成凹形的半封闭空间,该空间足以使上小车吊集装箱通过而不干涉;相比新型岸桥下小车的U形车架,本结构无需改变双梯形四轨道大梁位置即可实现上小车在凹形下小车空间中的穿越,节省投资。通过巧妙设置下小车空间结构,改造后的岸桥上小车可与下小车在空间上交叉穿越,互不干扰,岸桥由一部小车作业变为两部小车作业,较传统单小车岸桥效率提升1.5倍以上。以较低的升级改造投入,就可完成相当于两台岸桥的装卸效率水平,降低港口投资。
3、移动小车用于承载吊具,移动小车可以在凹形车架上移动。小车移动装置具有多重功能,功能一为能够控制移动小车的准确移动;功能二为能够固定移动小车。具体的,电机提供动力实现电动推杆的伸缩,电动推杆与车本体连接进而控制移动小车的移动位置,另外减速器还可对速度进行调整。通过小车移动装置控制移动小车实现吊具的移位,进而完成对箱作业,微调过程快捷简便,提高了装卸效率。通过小车移动装置对移动小车在移动小车轨道上的位移进行了限制,并在电动推杆锁定时固定移动小车,避免移动小车因横风等外力作用发生晃动,产生安全隐患。
4、加固杆能够进一步提高凹形车架的强度,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改造岸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小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小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小车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双梯形四轨道大梁,2-上小车,3-下小车,4-横向车架,5-凹形车架,6-移动小车,7-小车移动装置,8-第一竖向车架组,9-第二竖向车架组,10-车本体,12-集装箱,13-车轮,14-吊具,15-外侧轨道,16-内侧轨道,17-行走轮,18-电机,19-第一竖向杆,20-第二竖向杆,21-减速器,22-电动推杆,23-支座,24-加固杆。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改造传统岸桥大梁为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内侧轨道16上行走有上小车2,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轨道15上倒挂有下小车3,且上小车2起吊集装箱12能够通过下小车3;所述下小车包括凹形车架5、移动小车6、车轮13,其中车轮13设于凹形车架5的顶部两侧,且车轮13滚动设于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轨道15上,所述凹形车架5的底部设有移动小车6,所述移动小车6的下方连接有吊具14。本实用新型用于传统岸桥的升级改造中,在两个原有箱型梁外侧各增加两块板,形成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增加承轨梁并铺设外侧轨道15,用于承载新增倒挂的下小车3。两部小车上下布置,其中下小车设计了凹形车架5,凹形车架5在空间上形成凹形的半封闭空间,该空间足以使上小车2吊集装箱12通过而不干涉;相比新型岸桥下小车的U形车架,本结构无需改变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位置即可实现上小车2在凹形下小车3空间中的穿越,节省投资。通过巧妙设置下小车空间结构,改造后的岸桥上小车2可与下小车3在空间上交叉穿越,互不干扰,岸桥由一部小车作业变为两部小车作业,极大提高岸桥的作业效率。其中的移动小车6用于承载吊具14,移动小车6可以在凹形车架5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凹形车架5包括横向车架4、第一竖向车架组8、第二竖向车架组9,其中横向车架4的一端与第一竖向车架组8的端部连接,横向车架4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车架组9的端部连接,第一竖向车架组8、第二竖向车架组9的结构以横向车架4中部为轴呈对称布置;第一竖向车架组8包括第一竖向杆19和第二竖向杆20;第二竖向车架组9也包括第一竖向杆19和第二竖向杆20;车轮13设于第一竖向杆19的顶端,第一竖向杆19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杆20的端部连接,第二竖向杆20远离第一竖向杆19的一端与横向车架4连接;其中第一竖向杆19与外侧轨道15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a,第一竖向杆19与第二竖向杆20之间的夹角为b,第二竖向杆20与横向车架4之间的夹角为c。第一竖向杆19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竖向杆20的长度。该种布置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凹形车架5的承载能力,且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所述第一竖向杆19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第二竖向杆20的宽度也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且第一竖向杆19底端宽度与第二竖向杆20顶端宽度相同。
实施例2:如图1-图5所示,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改造传统岸桥大梁为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内侧轨道16上行走有上小车2,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轨道15上倒挂有下小车3,且上小车2起吊集装箱12能够通过下小车3;所述下小车包括凹形车架5、移动小车6、车轮13,其中车轮13设于凹形车架5的顶部两侧,且车轮13滚动设于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轨道15上,所述凹形车架5的底部设有移动小车6,所述移动小车6的下方连接有吊具14。本实用新型用于传统岸桥的升级改造中,在两个原有箱型梁外侧各增加两块板,形成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增加承轨梁并铺设外侧轨道15,用于承载新增倒挂的下小车3。两部小车上下布置,其中下小车设计了凹形车架5,凹形车架5在空间上形成凹形的半封闭空间,该空间足以使上小车2吊集装箱12通过而不干涉;相比新型岸桥下小车的U形车架,本结构无需改变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位置即可实现上小车2在凹形下小车3空间中的穿越,节省投资。通过巧妙设置下小车空间结构,改造后的岸桥上小车2可与下小车3在空间上交叉穿越,互不干扰,岸桥由一部小车作业变为两部小车作业,极大提高岸桥的作业效率。其中的移动小车6用于承载吊具14,移动小车6可以在凹形车架5上移动。所述凹形车架5包括横向车架4、第一竖向车架组8、第二竖向车架组9,其中横向车架4的一端与第一竖向车架组8的端部连接,横向车架4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车架组9的端部连接,第一竖向车架组8、第二竖向车架组9的结构以横向车架4中部为轴呈对称布置;第一竖向车架组8包括第一竖向杆19和第二竖向杆20;第二竖向车架组9也包括第一竖向杆19和第二竖向杆20;车轮13设于第一竖向杆19的顶端,第一竖向杆19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杆20的端部连接,第二竖向杆20远离第一竖向杆19的一端与横向车架4连接;其中第一竖向杆19与外侧轨道15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a,第一竖向杆19与第二竖向杆20之间的夹角为b,第二竖向杆20与横向车架4之间的夹角为c。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车架4上铺设有移动小车轨道,移动小车6包括车本体10和行走轮17,行走轮17安装于车本体10的底部两侧,行走轮17滚动设于移动小车轨道上。移动小车6的两侧还安装有小车移动装置7,所述小车移动装置7包括电机18、减速器21、电动推杆22、支座23,其中电机18与减速器21轴连接,减速器21与电动推杆22轴连接,电动推杆22远离减速器21的一端与移动小车6的车本体10相连,所述电动推杆22的底部经支座23固定于横向车架4上。小车移动装置7具有多重功能,功能一为能够控制移动小车6的准确移动;功能二为能够固定移动小车6。具体的,电机18提供动力实现电动推杆22的伸缩,电动推杆22与车本体10连接进而控制移动小车6的移动位置,另外减速器21还可对速度进行调整。通过小车移动装置7控制移动小车6实现吊具12的移位,进而完成对箱作业,微调过程快捷简便,提高了装卸效率。通过小车移动装置7对移动小车6在移动小车轨道上的位移进行了限制,并在电动推杆22锁定时固定移动小车6,避免移动小车6因横风等外力作用发生晃动,产生安全隐患。
实施例3:如图1-图5所示,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改造传统岸桥大梁为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内侧轨道16上行走有上小车2,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轨道15上倒挂有下小车3,且上小车2起吊集装箱12能够通过下小车3;所述下小车包括凹形车架5、移动小车6、车轮13,其中车轮13设于凹形车架5的顶部两侧,且车轮13滚动设于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轨道15上,所述凹形车架5的底部设有移动小车6,所述移动小车6的下方连接有吊具14。本实用新型用于传统岸桥的升级改造中,在两个原有箱型梁外侧各增加两块板,形成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增加承轨梁并铺设外侧轨道15,用于承载新增倒挂的下小车3。两部小车上下布置,其中下小车设计了凹形车架5,凹形车架5在空间上形成凹形的半封闭空间,该空间足以使上小车2吊集装箱12通过而不干涉;相比新型岸桥下小车的U形车架,本结构无需改变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位置即可实现上小车2在凹形下小车3空间中的穿越,节省投资。通过巧妙设置下小车空间结构,改造后的岸桥上小车2可与下小车3在空间上交叉穿越,互不干扰,岸桥由一部小车作业变为两部小车作业,极大提高岸桥的作业效率。其中的移动小车6用于承载吊具14,移动小车6可以在凹形车架5上移动。所述凹形车架5包括横向车架4、第一竖向车架组8、第二竖向车架组9,其中横向车架4的一端与第一竖向车架组8的端部连接,横向车架4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车架组9的端部连接,第一竖向车架组8、第二竖向车架组9的结构以横向车架4中部为轴呈对称布置;第一竖向车架组8包括第一竖向杆19和第二竖向杆20;第二竖向车架组9也包括第一竖向杆19和第二竖向杆20;车轮13设于第一竖向杆19的顶端,第一竖向杆19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杆20的端部连接,第二竖向杆20远离第一竖向杆19的一端与横向车架4连接;其中第一竖向杆19与外侧轨道15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a,第一竖向杆19与第二竖向杆20之间的夹角为b,第二竖向杆20与横向车架4之间的夹角为c。
进一步的,其中夹角a为锐角,角度范围为30°~70°;夹角b为钝角,角度范围为120°~180°;夹角c为锐角,角度范围为60°~90°。当夹角a为45°,夹角b为150°,夹角c为75°时,下小车的运行稳定性更好。
或者,第一竖向杆19与第二竖向杆20之间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第二竖向杆20与横向车架4之间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型式则会使得凹形车架5强度更高,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若是第一竖向杆19与第二竖向杆20之间固定连接,第二竖向杆20与横向车架4之间固定连接,具体的,其中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此类结构方式可根据不同的岸桥需要实时调整规格,实际的装配工作更简易,能够提高升级改造效率。
或者,横向车架4的长度大于两个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之间的间距。该种布置方式不必对传统岸桥的大梁间距进行改动,在升级改造成本较低的前提下便能实现上小车2与下小车3之间的交叉穿越运行,还能避免干涉状况的发生。
或者,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还包括加固杆24,所述加固杆24的一端与第一竖向杆19顶端相连,所述加固杆24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杆20相连。加固杆24能够进一步提高凹形车架5的强度,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传统单小车的升级改造,以提高现有岸桥的装卸效率,无需新建岸桥。具体为:在改造后的新型岸桥的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的外侧轨道上倒挂一个凹形下小车3,与布置在传统岸桥大梁内侧的上小车2有效错开,上小车2可以从下小车3中交叉穿越,互不干涉。该下小车3由凹形车架5、移动小车6、小车移动装置7等组成。其中凹形车架5在空间上形成凹形的半封闭空间,该空间足以使上小车2吊集装箱12通过而不干涉在传统岸桥改造中,相比U形车架,无需改变大梁位置,即可实现上小车2在凹形的下小车3空间中的穿越,节省投资。移动小车6、小车移动装置7位于凹形车架5底部,用于吊具14的横向微调。下小车3可以沿着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轨道15运动,与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内侧轨道16上运动的上小车2空间上互相穿越,而不干涉,提高吊集装箱12效率。

Claims (10)

1.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改造传统岸桥大梁为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内侧轨道(16)上行走有上小车(2),其特征在于,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轨道(15)上倒挂有下小车(3),且上小车(2)起吊集装箱(12)能够通过下小车(3);所述下小车(3)包括凹形车架(5)、移动小车(6)、车轮(13),其中车轮(13)设于凹形车架(5)的顶部两侧,且车轮(13)滚动设于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轨道(15)上,所述凹形车架(5)的底部设有移动小车(6),所述移动小车(6)的下方连接有吊具(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车架(5)包括横向车架(4)、第一竖向车架组(8)、第二竖向车架组(9),其中横向车架(4)的一端与第一竖向车架组(8)的端部连接,横向车架(4)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车架组(9)的端部连接,第一竖向车架组(8)、第二竖向车架组(9)的结构以横向车架(4)中部为轴呈对称布置;
第一竖向车架组(8)包括第一竖向杆(19)和第二竖向杆(20);第二竖向车架组(9)也包括第一竖向杆(19)和第二竖向杆(20);车轮(13)设于第一竖向杆(19)的顶端,第一竖向杆(19)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杆(20)的端部连接,第二竖向杆(20)远离第一竖向杆(19)的一端与横向车架(4)连接;其中第一竖向杆(19)与外侧轨道(15)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a,第一竖向杆(19)与第二竖向杆(20)之间的夹角为b,第二竖向杆(20)与横向车架(4)之间的夹角为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其中夹角a为锐角,角度范围为30°~70°;夹角b为钝角,角度范围为120°~180°;夹角c为锐角,角度范围为60°~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第一竖向杆(19)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竖向杆(20)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第一竖向杆(19)与第二竖向杆(20)之间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第二竖向杆(20)与横向车架(4)之间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横向车架(4)的长度大于两个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车架(4)上铺设有移动小车轨道,移动小车(6)包括车本体(10)和行走轮(17),行走轮(17)安装于车本体(10)的底部两侧,行走轮(17)滚动设于移动小车轨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移动小车(6)的两侧还安装有小车移动装置(7),所述小车移动装置(7)包括电机(18)、减速器(21)、电动推杆(22)、支座(23),其中电机(18)与减速器(21)轴连接,减速器(21)与电动推杆(22)轴连接,电动推杆(22)远离减速器(21)的一端与移动小车(6)的车本体(10)相连,所述电动推杆(22)的底部经支座(23)固定于横向车架(4)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杆(24),所述加固杆(24)的一端与第一竖向杆(19)顶端相连,所述加固杆(24)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杆(20)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杆(19)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第二竖向杆(20)的宽度也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且第一竖向杆(19)底端宽度与第二竖向杆(20)顶端宽度相同。
CN201920627309.1U 2019-05-04 2019-05-04 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 Active CN209853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7309.1U CN209853593U (zh) 2019-05-04 2019-05-04 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7309.1U CN209853593U (zh) 2019-05-04 2019-05-04 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3593U true CN209853593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40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7309.1U Active CN209853593U (zh) 2019-05-04 2019-05-04 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35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5773B (zh) 施工小曲线桥的节段拼装架桥机
CN201058789Y (zh) 轮轨式提梁机
KR102257222B1 (ko) Sts 다중-트롤리 포털 갠트리 컨테이너 크레인
CN201825671U (zh) 轨道板吊装小车
CN105540179B (zh) 一种箱梁侧模转运机具
CN109653105A (zh) 箱梁桥悬臂施工挂篮主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1284462Y (zh) 公铁两用架桥机
CN202625655U (zh) 塔筒搬运机
CN207877135U (zh) 一种轮轨式提梁机
CN209652772U (zh) 箱梁桥悬臂施工挂篮主桁系统
CN210068193U (zh) 一种隧道水沟电缆槽的门吊式双模板交替台车
CN209853593U (zh) 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
CN209853575U (zh) 一种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
CN216836858U (zh) 一种多轨联合式龙门吊移动结构
CN207877131U (zh) 葫芦双梁桥式起重机
CN209853595U (zh) 一种新型的下小车系统
CN203048439U (zh) 一种双梁门式起重机
KR101162346B1 (ko) 엘형 박스구조물과 대차를 이용한 런칭박스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시공방법
CN211871214U (zh) 一种三伸缩杆双梁桥式起重机及防跑偏装置
CN103498418B (zh) 挂篮组装件移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9618693U (zh) 一种环抱式单梁运行起重小车
CN113152309A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施工自承式同步吊架系统和施工方法
CN207877136U (zh) 一种轮轨式提梁搬运机
CN207293955U (zh) 具备新型起吊机构的铁路轨道施工用便梁横移吊
CN201334310Y (zh) 超高大跨轻型门式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30

Address after: 100160 8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6, East Road, Automobile Museum,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1 11 / F, block B, building 1, yard 6, Automobile Museum Ea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