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8339U - 一种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48339U CN209848339U CN201920288378.4U CN201920288378U CN209848339U CN 209848339 U CN209848339 U CN 209848339U CN 201920288378 U CN201920288378 U CN 201920288378U CN 209848339 U CN209848339 U CN 2098483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condenser
- outlet
- heater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且常常出现因人而异的操作流程不明确,导致控制不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压缩机出口与热力泵油分器进口经管道相连通构成热力泵系统,热力泵油分器出口经热源输送管道A、热源输送管道B分别连通加热器A、蒸发器,蒸发器左侧出口经管道与加热器A右侧进口相连通,蒸发器底部出口通过热源输送管道C与加热器A底部出口管道相连通,蒸发器右侧出口管道分支后与冷凝器A相连通,加热器A右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凝器C进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导致控制不稳的现象,是制药浓缩设备上的创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各大厂家都在提及制药行业的节能减排,建设现代型数字化智能装备,种类各式各样,经过对现有制药浓缩设备的数据统计,以及安全性能的综合考虑,虽然经过各种改进,但对环境还是有一定的污染,而且价格比较昂贵,气密性要好,对设备的制造工艺要求高,由于环境不同,表现的性能各有差异,且常常出现因人而异的操作流程不明确,导致控制不稳的现象,因此,发明一种新的制药浓缩设备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而且价格比较昂贵,且常常出现因人而异的操作流程不明确,导致控制不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热力泵油分器、压缩机、加热器和冷凝器,压缩机出口与热力泵油分器进口经管道相连通构成热力泵系统,热力泵油分器出口经热源输送管道A、热源输送管道B分别连通加热器A、蒸发器,蒸发器左侧出口经管道与加热器A右侧进口相连通,蒸发器底部出口通过热源输送管道C与加热器A底部出口管道相连通,蒸发器右侧出口管道分支后与冷凝器A相连通,加热器A右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凝器C进口相连通,构成加热系统氟路,冷凝器C出口与压缩机进口相连通,蒸发器顶部出口依次与冷凝器C、冷凝器A、冷凝器B、循环水冷凝器、冷凝物料溶媒储罐相连通,冷凝器B出口经料液回流管道B与加热器B进口相连,加热器B出口与物料储罐相连,冷凝器A经料液回流管道A与料液回流管道B相连通,物料储罐底部出口经料液输送管道分支管道与加热器A、冷凝器B相连接,冷凝物料溶媒储罐经真空管道与真空缓冲罐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能满足二次能源的充分利用,温度稳定可控,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不需要过多的专业知识,更不会出现因人而异的操作流程不明确,导致控制不稳的现象,是制药浓缩设备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a热力泵油分器,1b压缩机,2加热器A,3蒸发器,4冷凝器A,5冷凝器B,6循环水冷凝器,7冷凝物料溶媒储罐,8物料储罐,9真空缓冲罐,10冷凝器C,11加热器B,12热源输送管道A,13热源输送管道B,14热源输送管道C,15料液输送管道,16料液回流管道A、17料液回流管道B,18冷却循环水管道,19真空管道,20放空管道,21管道,F1-F12阀门, TE01温度传感器,TE02温度传感器,TE12温度传感器,TE22温度传感器,TE31温度传感器,TE32温度传感器,TE33温度传感器,PT01压力传感器,PT02真空压力传感器,安全减压阀PT31,LT01液位传感器,LT22液位传感器,M2循环物料出液泵,M3原料进液泵,M4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热力泵油分器、压缩机、加热器和冷凝器,压缩机1b出口与热力泵油分器1a进口经管道相连通构成热力泵系统1,热力泵油分器1a出口经热源输送管道A12、热源输送管道B13分别连通加热器A2、蒸发器3,蒸发器3左侧出口经管道与加热器A2右侧进口相连通,蒸发器3底部出口通过热源输送管道C14与加热器A2底部出口管道相连通,蒸发器3右侧出口管道分支后与冷凝器A4相连通,加热器A2右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凝器C10进口相连通,构成加热系统氟路,冷凝器C10出口与压缩机1b进口相连通,蒸发器3顶部出口依次与冷凝器C10、冷凝器A4、冷凝器B5、循环水冷凝器6、冷凝物料溶媒储罐7相连通,冷凝器B5出口经料液回流管道B17与加热器B11进口相连,加热器B11出口与物料储罐8相连,冷凝器A4经料液回流管道A16与料液回流管道B17相连通,物料储罐8底部出口经料液输送管道15分支管道与加热器A2、冷凝器B5相连接,冷凝物料溶媒储罐7经真空管道19与真空缓冲罐9相连通。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循环水冷凝器6与冷却循环水管道18相连。
所述的物料储罐8顶部分别装有放空管道20、管道21,放空管道20、管道21上分别装有阀门F10、阀门F9。
所述的压缩机1b进口管道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TE01,压缩机1b与热力泵油分器1a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PT01,热力泵油分器1a出口处在热源输送管道A12上装有温度传感器TE02。
所述的加热器A2上装有安全减压阀PT31,蒸发器3上装有液位传感器LT22、真空压力传感器PT02、温度传感器TE12,加热器A2右侧出口管道上装有阀门F3,阀门F3两侧的管道之间还装有阀门F2。
所述的蒸发器3与冷凝器A4之间的管道上装有阀门F4,加热器A2与冷凝器B5之间的管道上装有阀门F1、循环物料出液泵M2。
所述的料液回流管道A16上装有阀门F5,料液回流管道B17上装有温度传感器TE32、阀门F6,热源输送管道A12、热源输送管道B13上分别装有阀门F13、阀门F14。
所述的冷凝物料溶媒储罐7顶部装有阀门F7,物料储罐8底部输送管道15上装有阀门F8、过滤器、原料进液泵M3,真空管道19上装有阀门F11,真空缓冲罐9顶部装有阀门F12。
所述的冷凝器C10和冷凝器A4之间的管道上装有温度传感器TE22,加热器B11与物料储罐8之间的管道上装有温度传感器TE33,加热器B11右侧废汽管道上装有温度传感器TE31。
所述的冷凝器C10依次与冷凝器A4、冷凝器B5、循环水冷凝器6、冷凝物料溶媒储罐7按先后的顺序连接构成料液溶媒冷凝系统,物料储罐8与加热器B11、蒸发器3、加热器A2依次连接构成进料系统,真空缓冲罐9依次连接冷凝物料溶媒储罐7、循环水冷凝器6、冷凝器A4、冷凝器B5、冷凝器C10、蒸发器3、加热器A2,构成真空系统。
循环供热部分:热力泵系统1出口通过热源输送管道12、热源输送管道13分别连通加热器A2,蒸发器3,蒸发器3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加热器A2右侧进口管道,加热器A2出口管道加装电磁阀门F2和自动调节阀门F3,连通至蒸发器10进口,蒸发器10出口连通至压缩机1b进口,压缩机1b进口安装有温度传感器TE01,出口安装有温度传感器TE02、压力传感器PT01,2加热器侧壁装有安全减压阀PT31,蒸发器3侧壁装有液位计LT22,顶部装有真空压力传感器PT02,温度传感器TE12。
物料蒸发——冷凝部分:加热器A2内的沸腾物料和物料蒸汽通过真空进入蒸发器3,一部分继续升温汽化成蒸汽和加热器A2内的物料蒸汽进入冷凝器C10内冷凝成液态进入冷凝器A4内二次冷凝降温,然后进入冷凝器B5内冷凝降温,再进入循环水冷凝器6冷凝,最后进入冷凝物料溶媒储罐7收集,冷凝器C10出口管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TE22。
开机进料部分:物料储罐8的物料通过管道15经过过滤器电动阀门F8、输送泵M3、冷凝器B5到达加热器B11回到物料储罐8。当管道17电动阀门F6关闭,管道16阀门F5打开后进入冷凝器室4,冷凝器A4药液满灌后进入加热器3。
真空部分:真空缓冲罐9的真空通过真空管道19进入冷凝物料溶媒储罐7,一次进入循环水冷凝器6、料液冷凝器B5、料液冷凝器A4、冷凝器C10、蒸发器3、加热器A2。
循环冷却水部分:冷凝器6左右侧进出口为循环冷却水管道。
余热利用部分:加热器B11左下右上口为余热源进出口管道。
工作原理:低温低密度的料液经过加热器B11,利用外部废水废气余热进行加热,升温后的料液通过管道15进入过滤器电动阀门F8、输送泵M3、冷凝器B5,当管道17电动阀门F6关闭,管道16阀门F5打开后进入冷凝器室4,最终到达蒸发器3,由于存在高度差,自流进入加热器A2,通过蒸发器3液位控制进液高度,冷的热力泵氟利昂工质在加热器A2、蒸发器3内吸热,当料液到达一定液位后,在通过循环物料出液泵M2经过冷凝器B5、冷凝器A4加进入蒸发器3循环预热,温度稳定后,开启热力泵1系统循环供热,通过热力泵的作用,把回收的低温氟利昂工质加压推入到加热器A2、蒸发器3给冷的料液加热至沸腾,蒸发器3物料蒸汽通过真空经过冷凝器C10冷凝,此时从加热器A2出来的氟利昂工质经过阀门控制降压节流降低温度进入冷凝器C10吸热,升温后流入热力泵1进口,以此循环进行热量交换工作,料液余热被充分利用,冷凝器C10内被冷凝的物料依次进入冷凝器A4、冷凝器B5进行降温冷却,同时,物料储罐8内的冷物料被输送泵泵入冷凝器A4、冷凝器B5内的升温,当蒸发器3内的液位处于低位时,物料储罐8管道上的输送泵泵料液,冷凝器A4物料被挤出流入到蒸发器3,依次循环加料补液,真空的作用是控制料液沸点和料液溶媒收集,整个过程,料液被加热至蒸发,再被冷凝,低温的物料、热力泵氟利昂工质分别通过关联设备吸热,热力泵本身做功放热。三者共同作用,充分利用余热循环浓缩料液。
节能效果:加热水为例:蒸发器365度蒸发,查表可知:在真空-0.075MPA时,对应的饱和水蒸气潜热值为:2345.5KJ|kg.假设加热1000KG水,此时需要的热量为:Q水=CM(T1-T0)=4.2*1000*(65-20)=189000KJ Q65水汽=2345.5*1000=2345500KJ Q总=Q水+Q水汽=2534500KJ 1KW电能释放出的热量Q电=3600KJ故需704kw,当利用该设备时通过公式:
m1Cp1+m1r1=m2Cp2+m2r2
Q1=m1Cp1
Q2=m2Cp2
Wη1η2=Q1+Q2
TE32—入口水温20℃ TE33—出口水温50℃(11加热器物料出口温度)
TE01—入口r123温度45℃(1压缩机氟进口温度)
TE02—R123出口温度75℃(1压缩机氟出口温度)
F3和F2—节流器出口温度(10冷凝器进口温度)r2—r123氟汽化潜热2357.5KJ\kg℃ r1—水汽化潜热170KJ\kg℃m1—1h循环水量1000kg TE32—初始水温20℃ TE31—废水水温55℃η1—机械效率0.9 η2—绝热系数0.8
Cp1—水的比热容4.2KJ\kg℃
Cp2—r123热熔0.7KJ\kg℃
由上述公式算出压缩机功率120KW,因此利用此设备蒸发1000KG水比用电节能704\120,约为5.8倍。
经过测试:蒸发四小时的水结果如下:
次数 | 测试介质 | 时间 | 蒸发量(kg) | 耗电量(KW) |
1 | 水 | 1 | 980 | 128 |
2 | 水 | 1 | 1105 | 136 |
3 | 水 | 2 | 1980 | 252 |
4 | 水 | 3 | 3158 | 381 |
若换成电加热需要的能量经过计算如下:
Q=cmT T=65-20=45 1KW电=3600KJ
次数 | 测试介质 | 时间 | 蒸发量(kg) | 耗电量(KW) |
1 | 水 | 1 | 980 | 690 |
2 | 水 | 1 | 1105 | 778 |
3 | 水 | 2 | 1980 | 1394 |
4 | 水 | 3 | 3158 | 2223 |
经过对比发现,相同加热相同温度的水消耗的电能大于余热热力泵消耗的电能,而且无环境污染,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与PLC控制器或微机结合,只要将各阀门设为电动(电磁)阀门,各阀门、传感器与PLC控制器或微机相应接口相连即可,连接方式均为本领域的常见技术,可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实施得到,PLC控制器的控制程序可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编程得到,热力泵系统1不断压缩氟昂做功,其进气口温度传感器TE01使系统的过热效果最佳,TE02检测氟利昂系统的排气温度、PT01检测排气压力,系统压力过高自动报警,超出范围停机,进料过程依靠蒸发器3液位传感器LT22限位,实现自动启停输送物料,物料储罐8用于储存物料,液位传感器LT01控制物料储罐8进出物料的液位,根据液位上下限自动报警和保护输送泵,物料通过管道15上的阀门F8、过滤器、原料进液泵M3、冷凝器B5、阀门F5、冷凝器A4、阀门F4进入蒸发器3,冷凝器C10出口的TE22检测冷凝物料溶媒出口的温度,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当阀门F4关闭,物料从冷凝器A4顶部侧面分支管道进入蒸发器3,起到边预热边进料的作用,当物料储罐8进液完毕,阀门F4打开,放空冷凝器A4内的物料,冷凝物料溶媒储罐7顶部的阀间F7的开闭控制真空度,防止系统真空过高不稳定,物料储罐8顶部的阀门F9为进料阀,依据LT01液位不通过管道21不断的补充物料,F10为放空阀门,便于系统均压,处于常开状态,当系统物料浓缩到一定浓度时,管道14的密度计自动响应,控制系统停机,真空储罐9顶部的阀门F12处于放空负压状态出料,TE31、TE32、TE33分别探测废汽水、物料进口温度、物料出口温度,及时反馈系统的运行状态,开机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调节,达到无人值守的目的,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高效节能,操作智能化,无需人员值守,是制药浓缩设备上的创新,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Claims (9)
1.一种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包括热力泵油分器、压缩机、加热器和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压缩机(1b)出口与热力泵油分器(1a)进口经管道相连通构成热力泵系统(1),热力泵油分器(1a)出口经热源输送管道A(12)、热源输送管道B(13)分别连通加热器A(2)、蒸发器(3),蒸发器(3)左侧出口经管道与加热器A(2)右侧进口相连通,蒸发器(3)底部出口通过热源输送管道C(14)与加热器A(2)底部出口管道相连通,蒸发器(3)右侧出口管道分支后与冷凝器A(4)相连通,加热器A(2)右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凝器C(10)进口相连通,构成加热系统氟路,冷凝器C(10)出口与压缩机(1b)进口相连通,蒸发器(3)顶部出口依次与冷凝器C(10)、冷凝器A(4)、冷凝器B(5)、循环水冷凝器(6)、冷凝物料溶媒储罐(7)相连通,冷凝器B(5)出口经料液回流管道B(17)与加热器B(11)进口相连,加热器B(11)出口与物料储罐(8)相连,冷凝器A(4)经料液回流管道A(16)与料液回流管道B(17)相连通,物料储罐(8)底部出口经料液输送管道(15)分支管道与加热器A(2)、冷凝器B(5)相连接,冷凝物料溶媒储罐(7)经真空管道(19)与真空缓冲罐(9)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水冷凝器(6)与冷却循环水管道(1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储罐(8)顶部分别装有放空管道(20)、管道(21),放空管道(20)、管道(21)上分别装有阀门F10、阀门F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1b)进口管道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TE01,压缩机(1b)与热力泵油分器(1a)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PT01,热力泵油分器(1a)出口处在热源输送管道A(12)上装有温度传感器TE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A(2)上装有安全减压阀PT31,蒸发器(3)上装有液位传感器LT22、真空压力传感器PT02、温度传感器TE12,加热器A(2)右侧出口管道上装有阀门F3,阀门F3两侧的管道之间还装有阀门F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3)与冷凝器A(4)之间的管道上装有阀门F4,加热器A(2)与冷凝器B(5)之间的管道上装有阀门F1、循环物料出液泵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液回流管道A(16)上装有阀门F5,料液回流管道B(17)上装有温度传感器TE32、阀门F6,热源输送管道A(12)、热源输送管道B(13)上分别装有阀门F13、阀门F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物料溶媒储罐(7)顶部装有阀门F7,物料储罐(8)底部输送管道(15)上装有阀门F8、过滤器、原料进液泵M3,真空管道(19)上装有阀门F11,真空缓冲罐(9)顶部装有阀门F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C(10)和冷凝器A(4)之间的管道上装有温度传感器TE22,加热器B(11)与物料储罐(8)之间的管道上装有温度传感器TE33,加热器B(11)右侧废汽管道上装有温度传感器TE3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88378.4U CN209848339U (zh) | 2019-03-07 | 2019-03-07 | 一种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88378.4U CN209848339U (zh) | 2019-03-07 | 2019-03-07 | 一种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48339U true CN209848339U (zh) | 2019-12-27 |
Family
ID=68933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88378.4U Active CN209848339U (zh) | 2019-03-07 | 2019-03-07 | 一种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483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45719A (zh) * | 2019-03-07 | 2019-05-14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 |
-
2019
- 2019-03-07 CN CN201920288378.4U patent/CN2098483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45719A (zh) * | 2019-03-07 | 2019-05-14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46323U (zh) |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应急给水系统 | |
CN110455006B (zh) | 一种冶金制氧厂余热回收与能源梯级利用耦合系统 | |
CN206304378U (zh) | 一种蒸汽再压缩利用的节能mvr蒸发器 | |
CN201265955Y (zh) | 废热回收制取高温热水系统 | |
CN109099501A (zh) | 空气源热泵与汽-水换热机组协同工作的新型供暖装置 | |
CN209848339U (zh) | 一种余热热力泵浓缩设备 | |
CN212482137U (zh) | 一种机械高温炉的余热回收系统 | |
CN102961882B (zh) | 混合型蒸汽机械再压缩蒸发器 | |
CN205227917U (zh) | 一种蒸汽冷凝水及其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1628490U (zh) | 卷烟厂蒸汽凝结水热量的级次利用装置 | |
CN116857852A (zh) | 一种水源热泵系统 | |
CN217593859U (zh) | 一种双效蒸发浓缩系统 | |
CN101818925B (zh) | 一种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装置 | |
CN109939454A (zh) | 一种热泵真空浓缩系统 | |
CN106592048B (zh) | 采用导热油加热的加弹机热箱换热系统 | |
CN206681928U (zh) | 一种冷凝水水泵水压稳定控制系统 | |
CN212440104U (zh) | 一种精馏热能闭式循环节能系统 | |
CN208702473U (zh) | 闭式水回热加热系统 | |
CN109865302B (zh) | 间歇式mvr贮热供热蒸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0800708U (zh) | 一种液氯汽化系统 | |
CN102775589B (zh) | 一种聚酯工艺塔系统 | |
CN207113295U (zh) | 一种油田污水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 |
CN205878930U (zh) |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利用优化节能系统 | |
CN106582050A (zh) |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供液控制系统 | |
CN202730048U (zh) | 一种聚酯工艺塔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