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4177U - 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44177U CN209844177U CN201920765226.9U CN201920765226U CN209844177U CN 209844177 U CN209844177 U CN 209844177U CN 201920765226 U CN201920765226 U CN 201920765226U CN 209844177 U CN209844177 U CN 2098441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
- wire
- moving
- pressing
-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415 tid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638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89 fast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00022029 GBLP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各部件;送线切断部,包括引导架、输送轮组、切断装置,将线缆由引导架引入经输送轮组输送至要求长度,切断装置切成要求长度;剥皮部,将移动夹送至的送线切断部切好线缆一端的外皮去除;移动夹,设置在送线切断部、剥皮部、芯线展平部的一端,将上一工序部完成的线缆夹送至下一工序部;芯线展平部,包括可旋转线缆夹、整线装置、后移机构;将移动夹移送的一端剥除外皮线缆的芯线展平;压端夹,将移动夹移送展平芯线的线缆夹送压端部;压端部,将展平芯线的线缆端压端;退料部,将一端压端完成的线缆放入退料位置。本实用新型可从切断线缆至完成压端的所有工序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芯线的端子压着机,特别涉及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
背景技术
多芯线广泛应用在电子设备中。为了方便装配和连接的可靠性,多芯线两端的每条芯线端分别压着有端子。现有的人工手动展开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端子压着操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高效率高的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送线切断部、剥皮部、移动夹、芯线展平部、压端夹、压端部、退料部;
送线切断部,包括引导架、输送轮组、切断装置,将线缆由引导架引入经输送轮组输送至要求长度,切断装置切成要求长度;
剥皮部,将移动夹送至的送线切断部切好线缆一端的外皮去除;
移动夹,设置在送线切断部、剥皮部、芯线展平部的一端,将上一工序部完成的线缆夹送至下一工序部;
芯线展平部,包括可旋转线缆夹、整线装置、后移机构;将移动夹移送的一端剥除外皮线缆的芯线展平;
压端夹,将移动夹移送展平芯线的线缆夹送压端部;
压端部,将展平芯线的线缆端压端;
退料部,将一端压端完成的线缆放入退料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送线切断部,包括引导架、输送轮组、切断装置;
引导架设置在多芯线的引入段,引导架上设有引导管,引导管的输出端正对输送轮组的输入端;
输送轮组设置在引导架与切断装置之间,输送轮组包括滚轮、滚轮安装块、安装块固定架、滚轮张开气缸、开夹臂、开夹连杆、开夹轴、传动齿轮、复位弹簧、输送马达,滚轮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第四滚轮,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配合形成第一滚组,第三滚轮与第四滚轮配合形成第二滚组,第一滚轮安装在第一滚轮安装块的正面上,第二滚轮、第三滚轮、第四滚轮对应地分别安装在第二滚轮安装块、第三滚轮安装块、第四滚轮安装块的正面上,第一滚轮安装块的一端与第三滚轮安装块的一端铰接在安装块固定架上,第二滚轮安装块的一端与第四滚轮安装块的一端铰接在安装块固定架上,在第一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和第二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分别设置复位弹簧座,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在复位弹簧座上,在第三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和第四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分别设置复位弹簧座,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在复位弹簧座上;第一齿轮与第一滚轮同轴安装在第一滚轮安装块背面上,同理,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分别对应地与第二滚轮、第三滚轮、第四滚轮同轴,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对应地分别安装在第二滚轮安装块、第三滚轮安装块、第四滚轮安装块的背面面上,输送电机的输出端安装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啮合,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齿轮、第四齿轮啮合;在第一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开夹臂,第一开夹臂通过开夹轴铰接在输送轮组基板上,第一开夹臂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之间,第一开夹臂的另一端铰接在开夹连杆上;同理,在第二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开夹臂,第二开夹臂通过开夹轴铰接在输送轮组基板上,第二开夹臂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之间,第二开夹臂的另一端铰接在开夹连杆上;开夹连杆连接在滚轮张开气缸上;滚轮张开气缸固定在输送轮组基板上;机架上设有导轨,输送轮组基板上设有导轨滑块;移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移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移动丝杆,移动丝杆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移动丝杆套套在移动丝杆上,移动丝杆套与输送轮组基板固定连接,机架上设有移动限位开关;
切断装置,包括切断气缸、切断刀具、切断基板,切断气缸安装在切断基板上,切断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切断刀具,切断基板固定在输送轮组基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剥皮部包括外皮夹、外皮夹马达、双向丝杆、上外皮刀架、下外皮刀架、外皮刀架导轨、外皮夹基板、外皮拔除马达、外皮拔除丝杆,外皮夹固定在支架上,外皮夹通过外皮夹气缸控制开合;外皮夹马达安装在外皮夹基板上,外皮夹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双向丝杆,双向丝杆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外皮夹基板上,上外皮刀架通过上丝杆套由双向丝杆的一向丝杆段驱动,下外皮刀架通过下丝杆套由双向丝杆的另一向丝杆段驱动;外皮刀架导轨平行于双向丝杆安装在外皮夹基板上,上外皮刀架和下外皮刀架分别设置滑座,滑座沿外皮刀架导轨移动;外皮夹基板设有外皮刀架移动限位开关;外皮夹基板可相对机架移动,沿线缆轴心线移动;拔除基板固定在机架上,外皮拔除马达固定在拔除基板上,外皮拔除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外皮拔除丝杆,外皮拔除丝杆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拔除基板上,拔除丝杆套安装在外皮拔除丝杆上,外皮拔除丝杆转动驱动拔除丝杆套移动,拔除丝杆套与外皮夹基板连接带动外皮夹基板移动。
进一步地,可旋转线缆夹包括旋转夹马达、传动齿轮、定位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夹气缸、旋转夹,传动齿轮安装在旋转夹马达的传动输出轴上,传动齿轮与旋转齿轮啮合,定位齿轮设置在传动齿轮的两侧并分别与旋转齿轮啮合,旋转齿轮上设有滑槽,滑柱插入滑槽内;旋转夹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旋转齿轮上,旋转夹气缸控制旋转夹的夹头开合;
整线装置包括整线夹、归拢块,整线夹包括上整线夹、下整线夹、上架板、下架板、驱动马达、双向丝杆、整线基板、架板导轨、基板导轨,驱动马达固定在整线基板上,驱动马达的传动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双向丝杆传动连接,双向丝杆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整线基板上,架板导轨铺设在整线基板上,上架板、下架板架设在架板导轨上,沿架板导轨导向往复移动,上架板通过双向丝杆的一向丝杆段驱动,下架板通过双向丝杆的另一向丝杆段驱动;
上整线导轨的滑块安装在上导轨固定块上,上导轨固定块与上架板固定连接,在上整线导轨的滑轨上端头设置上限位块;下整线导轨的滑块安装在下导轨固定块上,下导轨固定块与下架板固定连接,下整线导轨的滑轨下端头设置下限位块;
上弹簧压块安装在上导轨固定块上,上整线导轨的滑轨上安装上固定块,上螺丝穿过上弹簧压块与上固定块连接,在上弹簧压块与上固定块中间设置上弹簧,上整线夹安装在上固定块上;下弹簧压块固定在下导轨固定块,下整线导轨的滑轨上安装下固定块,下弹簧压块与下整线导轨的滑轨通过下螺丝相连接,在中间设置下弹簧,下整线夹安装在下整线导轨上;
归拢块包括上归拢块、下归拢块、上归拢气缸、下归拢气缸,上归拢块原始位置设置在上整线夹夹口的一侧,上归拢气缸固定在上整线夹上,上归拢气缸驱动上归拢块沿上整线夹夹口移动;下归拢块原始位置设置在下整线夹夹口的另一侧,下归拢气缸固定在下整线夹上,下归拢气缸驱动下归拢块沿下整线夹夹口移动;工作时,上归拢气缸驱动上归拢块沿上整线夹夹口向夹口中心移动,下归拢气缸驱动下归拢块沿上整线夹夹口向夹口中心移动,上归拢块与下归拢块形成向整线夹夹口中心靠拢使整线夹中的芯线紧密排列;
后移机构包括后移马达、后移丝杆、丝杆套,丝杆套套在后移丝杆上,后移丝杆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后移基板上,后移马达固定在后移基板上通过联轴器与后移丝杆的一端驱动连接,后移连杆的一端连接在丝杆套上,后移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整线基板上。
更进一步地,滑槽的弦长夹角为45°~100°。
进一步地,移动夹包括移夹马达、移夹支架、移夹导轨、从动同步轮、移夹同步带、移夹,移夹支架架设在机架上,移夹马达安装在移夹支架的一端,从动同步轮安装在移夹支架的另一端,移夹同步带安装在移夹马达的驱动同步轮与从动同步轮上;移夹导轨安装移夹支架上,移夹导轨上设置移夹滑座,移夹滑座与移夹同步带连接,移夹同步带带动移夹滑座移动,移夹固定在移夹滑座上,移夹包括第一移夹、第二移夹。移夹支架设有移夹限位柱、移夹限位开关。
进一步地,压端夹部,包括第一压端移动部、第二压端移动部、压端夹,第二压端移动部安装在第一压端移动部上,压端夹安装在第二压端移动部上;第一压端移动部包括第一移动导轨、第一驱动装置、第一移动平台,第一移动平台通过移动滑座安装在第一移动导轨上,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移动平台沿第一移动导轨移动;第二压端移动部包括第二移动导轨、第二驱动装置、第二移动平台,第二移动平台通过移动滑座安装在第二移动导轨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移动平台沿第二移动导轨移动;压端夹安装在第二移动平台上。
进一步地,压端部包括放端机构、压端机构、切废料机构;
放端机构包括放端马达、放端架、放端漏斗,放端架固定在机架上,放端马达安装在放端架上,放端马达的输出轴连接安放端子卷的端子盘,在端子盘的下方设有放端漏斗,在放端漏斗的输出端连接至压端模具的端子输入口;
压端机构包括压端驱动机构、压端模具、分线装置;压端驱动机构包括压端马达、减速机、偏心轴滑块、偏心轴滑座、偏心轴,压端驱动机构通过支架安装在底板上,压端马达驱动减速机,带动偏心轴转动,偏心轴驱动偏心轴滑块在偏心轴滑座中上下往复运动;
压端模具设置在偏心轴滑块下方,压端模具包括模具底板、送端摆臂、送端底板、送端爪、模具滑座与模具滑块,其中模具滑块通过螺杆与偏心轴滑块连接,模具滑块上安装有端子上铆刀,模具底板安装有端子下铆刀,模具滑块向下滑动,使得上铆刀和下铆刀合拢,完成端子铆接流程;同时模具滑块驱动送端摆臂并与之联动,送端摆臂下部安装有一可将端子往前移送的送端爪,模具滑块向上滑动时,则驱动送端摆臂及送端爪推动下一个端子进入铆刀位置;
分线装置,设置在压端模具的线缆输入侧,用于将已展平的线缆芯线分开;分线装置包括分线爪、顶线片,顶线片将分开的芯线顶平,分线爪、顶线片均由凸轮组件带动;该凸轮组件由压端马达通过同步轮及同步皮带驱动,使压端与分线动作同步;
切废料机构,用于将压接端子后的料带边切断;切废料机构设置于压端底座的输出端外,切废料机构包括有切刀和带动切刀张开合拢的气缸。
进一步地,退料部包括支架、退料导轨、退料夹、退料夹气缸、退料马达,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横向设置,退料导轨安装在支架上沿支架设置,支架的一端设置随动同步轮,支架的另一端设置退料马达,退料马达的输出轴安装驱动同步轮,设有同步带连接驱动同步轮、随动同步轮,设有退料滑座,同步带固定在退料滑座上,退料滑座沿退料导轨移动,退料移动气缸安装在退料滑座上,退料夹气缸安装在退料移动气缸的移动端座,退料夹气缸驱动退料夹开合。支架上设有退料横向移动限位开关和退料纵向移动限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可从切断线缆至完成压端的所有工序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送线切断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送线切断部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送线切断部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送线切断部的输送轮传动齿轮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剥皮部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芯线展平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芯线展平部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芯线展平部的可旋转线缆夹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芯线展平部的可旋转线缆夹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芯线展平部的整线装置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芯线展平部的整线装置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芯线展平部的后移机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移动夹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压端夹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压端部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压端部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压端部的压端模块的部分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退料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送线切断部2、剥皮部3、芯线展平部4、移动夹5、压端夹6、压端部7、退料部8。其中,送线切断部2,包括引导架21、输送轮组22、切断装置23,将线缆由引导架21引入经输送轮组22输送至要求长度,切断装置23切成要求长度。剥皮部3,将移动夹5送至的送线切断部2切好线缆一端的外皮去除。芯线展平部4,包括可旋转线缆夹41、整线装置42、后移机构43;将移动夹移送的一端剥除外皮线缆的芯线展平。移动夹5,设置在送线切断部2、剥皮部3、芯线展平部4的一端,将上一工序部完成的线缆夹送至下一工序部。压端夹6,将移动夹移送展平芯线的线缆夹送压端部7。压端部7,将展平芯线的线缆端压端。退料部8,将一端压端完成的线缆放入退料位置。
如图4、图5所示,送线切断部2,包括引导架21、输送轮组22、切断装置23;引导架21设置在多芯线的引入段,引导架21上设有引导管211,引导管211的输出端正对输送轮组22的输入端。
如图5、图6、图7所示,输送轮组22设置在引导架21与切断装置23之间,输送轮组22包括滚轮221、滚轮安装块222、安装块固定架223、滚轮张开气缸224、开夹臂225、开夹连杆226、开夹轴227、传动齿轮228、复位弹簧229、输送马达220,滚轮包括第一滚轮2211、第二滚轮2212、第三滚轮2213、第四滚轮2214,第一滚轮2211与第二滚轮2212配合形成第一滚组,第三滚轮2213与第四滚轮2214配合形成第二滚组,第一滚轮2211安装在第一滚轮安装块2221的正面上,第二滚轮2212、第三滚轮2213、第四滚轮2214对应地分别安装在第二滚轮安装块2222、第三滚轮安装块2223、第四滚轮安装块2223的正面上,第一滚轮安装块2221的一端与第三滚轮安装块2223的一端铰接在安装块固定架223上,第二滚轮安装块2222的一端与第四滚轮安装块2224的一端铰接在安装块固定架223上,在第一滚轮安装块2221的自由端和第二滚轮安装块2222的自由端分别设置复位弹簧座,第一复位弹簧2291安装在复位弹簧座上,在第三滚轮安装块2223的自由端和第四滚轮安装块2224的自由端分别设置复位弹簧座,第二复位弹簧2292安装在复位弹簧座上;第一齿轮2281与第一滚轮2211同轴安装在第一滚轮安装块2221背面上,同理,第二齿轮2282、第三齿轮2283、第四齿轮2284分别对应地与第二滚轮2212、第三滚轮2213、第四滚轮2214同轴,第二齿轮2282、第三齿轮2283、第四齿轮2284对应地分别安装在第二滚轮安装块2222、第三滚轮安装块2223、第四滚轮安装块2224的背面上,输送马达220的输出端安装第一传动齿轮2285,第一传动齿轮2285与第一齿轮2281、第三齿轮2283啮合,第一传动齿轮2285与第二传动齿轮2286啮合,第二传动齿轮2286与第二齿轮2282、第四齿轮2284啮合;在第一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开夹臂2251,第一开夹臂2251通过开夹轴227铰接在输送轮组基板24上,第一开夹臂225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之间,第一开夹臂2251的另一端铰接在开夹连杆226上;同理,在第二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开夹臂2252,第二开夹臂2252通过开夹轴227铰接在输送轮组基板24上,第二开夹臂2252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之间,第二开夹臂2252的另一端铰接在开夹连杆226上;开夹连杆226连接在滚轮张开气缸224上;滚轮张开气缸224固定在输送轮组基板24上;机架1上设有导轨25,输送轮组基板24上设有导轨滑块251;移动电机261安装在机架1上,移动电机26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移动丝杆262,移动丝杆262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机架1上,移动丝杆套263套在移动丝杆262上,移动丝杆套263与输送轮组基板24固定连接,机架1上设有移动限位开关265。
如图5、图6所示,切断装置23,包括切断气缸231、切断刀具232、切断基板233,切断气缸231安装在切断基板233上,切断气缸231的输出端连接切断刀具232,切断基板233固定在输送轮组基板24上。
工作时,多芯线缆穿过引导管211,置于两组滚轮之间,第一滚轮组压住线材,第二滚轮组也压住线材。输送马达220驱动第一传动齿轮2285顺时针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285带动第一齿轮2281、第三齿轮2283、第二传动齿轮2286三个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二传动齿轮2286再驱动第二齿轮2282、第四齿轮2284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一滚轮2211与第二滚轮2212转动方向相反,第三滚轮2213与第四滚轮2214转动方向相反,四个滚轮同时驱动线材移动。
移动夹56夹住线材,滚轮打开(滚轮张开气缸224驱动开夹连杆226向前移动,使得开夹臂225摆动,带动开夹轴227转动,开夹轴227端头轴向安装一矩形块,矩形块两端各安装一个轴承,开夹轴227转动使得两个轴承向外运动,将第一滚轮安装块2221及第二滚轮安装块2222向两侧张开,从而使第一滚轮2211及第二滚轮2212打开),同理可使第三滚轮2213及第四滚轮2214打开。
移动电机261驱动移动丝杆262转动,使得整个输送轮组基板24移动,到设定的距离,使得线端头到线夹的到达设定距离,则切断气缸231驱动切断刀232合拢,将线材切断。
如图8所示,剥皮部3,包括外皮夹31、外皮夹马达32、外皮夹双向丝杆33、上外皮刀架34、下外皮刀架35、外皮刀架导轨36、外皮夹基板37、外皮拔除马达381、外皮拔除丝杆382,外皮夹31固定在支架上,外皮夹31通过外皮夹气缸311控制开合;外皮夹马达32安装在外皮夹基板37上,外皮夹马达32通过联轴器连接外皮夹双向丝杆33,外皮夹双向丝杆33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外皮夹基板37上,上外皮刀架34通过上丝杆套341由外皮夹双向丝杆33的一向丝杆段驱动,下外皮刀架35通过下丝杆套351由外皮夹双向丝杆33的另一向丝杆段驱动;外皮刀架导轨36平行于外皮夹双向丝杆33安装在外皮夹基板37上,上外皮刀架34和下外皮刀架35分别设置滑座361,滑座361沿外皮刀架导轨36移动;外皮夹基板37设有外皮刀架移动限位开关371;外皮夹基板37可相对机架1移动,沿线缆轴心线移动;拔除基板385固定在机架1上,外皮拔除马达381固定在拔除基板385上,外皮拔除马达381通过联轴器连接外皮拔除丝杆382,外皮拔除丝杆382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拔除基板385上,拔除丝杆套383安装在外皮拔除丝杆382上,外皮拔除丝杆382转动驱动拔除丝杆套383移动,拔除丝杆套383与外皮夹基板37连接带动外皮夹基板37移动。拔除基板385设有拔除丝杆套移动限位开关386。
工作时,移夹56夹住已切断完成的线缆10,移夹马达转动,驱动同步带,将线缆10移动到剥外皮工位,外皮夹31夹住线缆10,外皮夹马达32转动,驱动外皮夹双向丝杆33转动,使得外皮上刀342及外皮下刀352合拢,将线材外皮切断。然后外皮拔除马达381驱动外皮拔除丝杆382转动,拉动外皮刀移动,将线材外皮拔除。
如图9、图10所示,芯线展平部4,包括可旋转线缆夹41、整线装置42、后移机构43。
如图11、图12所示,可旋转线缆夹41包括旋转夹马达411、传动齿轮412、定位齿轮413、旋转齿轮414、旋转夹气缸417、旋转夹418,传动齿轮412安装在旋转夹马达411的传动输出轴上,传动齿轮412与旋转齿轮414啮合,定位齿轮413设置在传动齿轮412的两侧并分别与旋转齿轮414啮合;旋转齿轮414上设有滑槽4141,滑柱415插入滑槽4141内;旋转夹418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旋转齿轮414上,旋转夹气缸417控制旋转夹418的夹头开合。
如图11、图12所示,滑柱415托住旋转齿轮414,传动齿轮412驱动旋转齿轮414旋转,滑柱415、传动齿轮412与定位齿轮413形成限位作用,保持旋转齿轮414的转动稳定性。滑槽4141的弦长夹角为45°~100°,本实施例中,夹角为90°。滑柱415上设有轴承,轴承设置减少旋转齿轮414的旋转阻力。
如图11、图12所示,设置安装块416,安装块416中间开有与旋转齿轮414等宽的槽,使得旋转齿轮414在安装块16中能绕轴心转动;定位齿轮413,滑柱415分别定位固定在安装块416的槽内,旋转夹马达411的安装板419固定在安装块416的外侧面,传动齿轮412安装在安装块416的槽内,安装块416的两侧面分别开设安装上述部件的安装开口。
如图13、图14所示,整线装置42包括整线夹、归拢块,整线夹包括上整线夹4211、下整线夹4212、上架板4221、下架板4222、整线马达423、双向丝杆424、整线基板425、架板导轨426、基板导轨427,整线马达423固定在整线基板425上,驱动马达的传动输出端通过联轴器4401与双向丝杆424传动连接,双向丝杆424通过轴承座402固定在整线基板425上,架板导轨426铺设在整线基板425上,上架板4221、下架板4222架设在架板导轨426上,沿架板导轨426导向往复移动,上架板4221通过双向丝杆424的一向丝杆段驱动,下架板4222通过双向丝杆424的另一向丝杆段驱动。整线夹的间隙为芯线外径尺寸的1.05~1.2倍。
如图13、图14所示,上整线导轨4205的滑块安装在上导轨固定块4223上,上导轨固定块4223与上架板4221固定连接,在上整线导轨4205的滑轨上端头设置上限位块4203,上限位块4203与上整线导轨4205限制上整线夹4211的移动位置;下整线导轨4206的滑块安装在下导轨固定块4224上,下导轨固定块4224与下架板4222固定连接,下整线导轨4206的滑轨下端头设置下限位块4204,下限位块4204与下整线导轨4206限制下整线夹4212的移动位置。上限位块4203可以如本实施例所示穿过上整线导轨4205的行程槽的方式来限位,也可以是在上整线导轨4205上设置两凸块,上限位块4203在两凸块间的方式来限位。
如图13、图14所示,上弹簧压块4225安装在上导轨固定块4223上,上整线导轨4205的滑轨上安装上固定块4227,上螺丝4207穿过上弹簧压块4225与上固定块4227连接,在上弹簧压块4225与上固定块4227中间设置上弹簧4209,上整线夹4211和上固定块4227同时安装在上整线导轨4205的滑轨之上;上整线导轨4205、上导轨固定块4223、上限位块4203、上弹簧压块4225、上弹簧4209、上固定块4227的组合设计保证上整线夹4211能随上架板4221一起移动,而在上整线夹4211限位停止移动后不影响上架板4221的移动,上架板4221继续移动完成后续的切齐、芯线剥皮。下弹簧压块4226固定在下导轨固定块4224,下整线导轨4206的滑轨上安装下固定块4228,下弹簧压块4226与下整线导轨4206的滑轨通过下螺丝4208相连接,在下弹簧压块4226与下固定块4228中间设置下弹簧4210,下整线夹4212和下固定块4228安装在下整线导轨4206的滑轨上;下整线导轨4206、下导轨固定块4224、下限位块4204、下弹簧压块4226、下弹簧4210的组合设计保证下整线夹4212能随下架板4222一起移动,而在下整线夹4212限位停止移动后不影响下架板4222的移动,下架板4222继续移动完成后续的切齐、芯线剥皮。
如图13、图14所示,整线基板425上设有整线限位开关4403,当上架板4221上升至限定位置时,触动整线限位开关4403发出关机信号,整线马达423停止运转,上架板4221和下架板4222停止移动。防止上架板4221和下架板4222移动过量造成设备的损坏。
如图13、图14所示,上螺丝4207上设有调节螺丝,通过调节螺丝调节上弹簧4209的压力。下弹簧4210的调节,同理。上整线夹4211和上固定块4227也可以制成一体,安装在上整线导轨4205上。下整线夹4212和下固定块4228,同理。
如图13、图14所示,整线装置42还包括芯线切齐机构、剥皮机构,芯线切齐机构包括上切断刀4291、下切断刀4292,上切断刀4291通过上刀架4295固定在上架板上,下切断刀4292通过下刀架4296固定在下架板上;切断时,上切断刀4291刀锋与下切断刀4292刀锋相错;剥皮机构包括上剥皮刀4293、下剥皮刀4294,上剥皮刀4293通过上刀架4295固定在上架板4221上,下剥皮刀4294通过下刀架4296固定在下架板4222上。
如图13、图14所示,上切断刀4291安装在上刀架4295的外侧面,上剥皮刀4293安装在上刀架4295的内侧面;下切断刀4292安装在下刀架4296的外侧面,下剥皮刀4294安装在下刀架296的内侧面;上剥皮刀4293设置在上切断刀4291与上整线夹4211之间,下剥皮刀4294设置在下切断刀4292与下整线夹4212之间;上剥皮刀4293与下剥皮刀4294之间的间距大于上切断刀4291与下切断刀4292之间的间距,同时上切断刀4291与下切断刀4292之间的间距大于上整线夹4211与下整线夹4212之间的间距。工作时,整线夹先接触线芯,然后才是切断刀接触线芯,最后才是剥皮刀。
如图13、图14所示,归拢块包括上归拢块4281、下归拢块4282、上归拢气缸4283、下归拢气缸4284,上归拢块4281的原始位置设置在上整线夹4211夹口的一侧,上归拢气缸4283固定在上整线夹4211上,上归拢气缸4283驱动上归拢块4281沿上整线夹4211夹口移动;下归拢块4282的原始位置设置在下整线夹4212夹口的另一侧,下归拢气缸4284固定在下整线夹4212上,下归拢气缸4284驱动下归拢块4282沿下整线夹4212夹口移动;工作时,上归拢气缸4283驱动上归拢块4281沿上整线夹4211夹口向夹口中心移动,下归拢气缸4284驱动下归拢块4282沿下整线夹4212夹口向夹口中心移动,上归拢块4281与下归拢块4282形成向整线夹夹口中心靠拢使整线夹中的芯线紧密排列。
如图9、图10所示,基板导轨427布设在机架1上,基板导轨427与线缆平行,整线基板425架设在基板导轨427上,沿基板导轨427导向往复移动。
上整线夹4211与下整线夹4212的夹口水平线与旋转夹418的夹头的中心线为同一水平,即与线缆同一水平。
如图11、图12所示,设有剥皮压端夹45,剥皮压端夹45设置在整线夹与旋转夹418之间。剥皮压端夹45将展平归拢后的芯线夹住,整线马达423继续驱动芯线切齐刀(上切齐刀4291、下切齐刀4292)合拢,将芯线后端切齐;芯线剥皮刀合拢,切入芯线胶皮后,后移马达431驱动后移丝杆432转动,进而带动整线装置42后移,将芯线胶皮拔除。在芯线胶皮拔除后,剥皮压端夹45打开,线缆10进入下一工序。
工作时,当上架板4221与下架板4222开始合拢时,上整线夹4211与下整线夹4212开始合拢,上剥皮刀4293与下剥皮刀4294开始合拢,上切断刀4291与下切断刀4292开始合拢;此时开始整线,当上整线导轨4205到达上限位块4203时,上整线夹4211停止下移;下整线导轨4206到达下限位块4204时,下整线夹4212停止上移。当上架板4221及下架板4222继续合拢进行切齐及剥皮时,上整线夹211及下整线夹212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设定好的固定值。
如图9、图15所示,后移机构43包括后移马达431、后移丝杆432、丝杆套433,丝杆套433套在后移丝杆432上,后移丝杆432通过轴承座4402固定在后移基板434上,后移马达431固定在后移基板434上通过联轴器4401与后移丝杆432的一端驱动连接,后移连杆435的一端连接在丝杆套433上,后移连杆435的一端连接在整线基板425上。
如图15所示,后移基板434上设置限位开关436。限位开关436可以是触碰开关、红外感应开关等。限位开关436通过丝杆套433的移动位置作为触动条件。丝杆套433后移到位时,触动后移限位上的限位开关436,限位开关436发出信号,控制系统停止后移马达431工作。丝杆套433复位到位时,触动复位限位上的限位开关436,限位开关436发出信号,控制系统停止后移马达431工作。
工作时,移动夹5将线缆10移动至旋转夹418处,旋转夹418将剥外皮完成的线缆10夹住;整线马达423驱动双向丝杆424转动,使上整线夹4211、下整线夹4212逐渐合拢,同时配合整线,旋转夹马达411转动,驱动旋转夹418两侧摆动,旋转夹418夹住线缆10旋转。配合同时,后移马达431驱动后移丝杆432带动丝杆套433向后移动,进而通过后移连杆435带动整线装置42后移,通过上整线夹4211、下整线夹4212将所有的芯线置于同一水平面。其中上限位块4203限制上整线夹4211下移的最大距离,下限位块4204限制下整线夹4212上移的最大距离,使得上整线夹4211和下整线夹4212合拢后之间的距离比芯线之间略高,保证单根芯线能两者中间滑动。两侧的归拢块向整线夹中心靠拢使芯线紧密排列,归拢块移动到芯线紧密排列点停止,芯线展平归拢完成。
剥皮压端夹45将展平后的芯线夹住,多芯线完成压平后,整线马达423继续驱动双向丝杆424转动,使得芯线切齐刀(上切齐刀4291、下切齐刀4292)合拢,将芯线后端切齐,芯线切齐完成。
后移马达431继续转动驱动后移丝杆432转动,进而带动整线装置42后移,使得切齐后的芯线在芯线剥皮刀(上剥皮刀4293、下剥皮刀4294)与切断刀(上切齐刀4291、下切齐刀4292)之间移动,以达到设定的芯线剥皮长度停止;整线马达423转动,驱动双向丝杆424转动,芯线剥皮刀合拢,切入芯线胶皮后,后移马达431驱动后移丝杆432转动,进而带动整线装置42后移,将芯线胶皮拔除。完成芯线胶皮拔除。
如图16所示,移动夹5包括移夹马达51、移夹支架52、移夹导轨53、从动同步轮54、移夹同步带55、移夹56,移夹支架52架设在机架1上,移夹马达51安装在移夹支架52的一端,从动同步轮54安装在移夹支架52的另一端,移夹同步带55安装在移夹马达的驱动同步轮511与从动同步轮54上;移夹导轨53安装移夹支架52上,移夹导轨53上设置移夹滑座531,移夹滑座531与移夹同步带55连接,移夹同步带55带动移夹滑座531移动,移夹56固定在移夹滑座531上,移夹56包括第一移夹561、第二移夹562。移夹支架52设有移夹限位柱57、移夹限位开关58。第一移夹561、第二移夹562安装在同一移夹导轨53上,移夹马达51驱动移夹同步带55移动,使得第一移夹561、第二移夹562同时平移。
如图17所示,压端夹部6,包括第一压端移动部61、第二压端移动部62、压端夹63,第二压端移动部62安装在第一压端移动部61上,压端夹63安装在第二压端移动部62上;第一压端移动部61包括第一移动导轨613、第一驱动装置612、第一移动平台611,第一移动平台611通过移动滑座安装在第一移动导轨613上,第一驱动装置612驱动第一移动平台611沿第一移动导轨613移动;第二压端移动部62包括第二移动导轨623、第二驱动装置622、第二移动平台621,第二移动平台621通过移动滑座624安装在第二移动导轨623上,第二驱动装置622驱动第二移动平台621沿第二移动导轨623移动;压端夹63安装在第二移动平台621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导轨613安装机架1上,第一驱动装置612包括第一驱动马达6121、第一驱动丝杆6122,第一驱动马达6121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驱动丝杆6122的一端,第一丝杆套套在第一驱动丝杆6122上,第一丝杆套与第一移动平台611连接,第一驱动丝杆6122转动驱动第一丝杆套带动第一移动平台611沿第一移动导轨613移动。第二移动导轨623安装第一移动平台611上,第二驱动装置622包括第二驱动马达6221、第二驱动丝杆6222,第一驱动马达6222通过同步轮6223、同步带6224连接第二驱动丝杆6222的一端,第二驱动丝杆6222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第一移动平台611上,第二丝杆套6225套在第二驱动丝杆6222上,第二丝杆套6225与第二移动平台621连接,第二驱动丝杆6222转动驱动第二丝杆套6225带动第二移动平台621沿第二移动导轨623移动。压端夹63由压端夹气缸631控制开合。
如图18、图19所示,压端部7包括放端机构72、压端机构71、切废料机构73。
如图18、图19所示,压端机构71包括压端驱动机构711、压端模具712、分线装置713;压端驱动机构711包括压端马达7111、减速机、偏心轴滑块7113、偏心轴滑座7114、偏心轴7115,压端驱动机构711通过支架安装在底板上,压端马达7111驱动减速机,带动偏心轴7115转动,偏心轴7115驱动偏心轴滑块7113在偏心轴滑座7114中上下往复运动,如图20所示,图20中为显示偏心轴7115将偏心轴滑块7113去除。
如图18、图21所示,压端模具712设置在偏心轴滑块下方,压端模具712包括模具底板7121、送端摆臂7122、送端底板7123、送端爪7124、模具滑座7125与模具滑块7126,其中模具滑块7126通过螺杆与偏心轴滑块7113连接,模具滑块7126上安装有端子上铆刀7151,模具底板7121安装有端子下铆刀7152,模具滑块7126向下滑动,使得上铆刀7151和下铆刀7152合拢,完成端子铆接流程;同时模具滑块7126驱动送端摆臂7122并与之联动,送端摆臂7122的下部安装有一可将端子往前移送的送端爪7124,模具滑块7126向上滑动时,则驱动送端摆臂7122及送端爪7124推动下一个端子进入铆刀位置;
如图19、图21所示,分线装置713设置在压端模具712的线缆输入侧,用于将已展平的线缆芯线分开;分线装置713包括分线爪、顶线片716,顶线片716将分开的芯线顶平,分线爪、顶线片716均由凸轮组件714带动;该凸轮组件714由压端马达7111通过同步轮及同步皮带驱动,使压端与分线动作同步。分线装置713还包括分线平移导轨7133、分线平移滑块7134,分线平移滑块7134上设置有一竖直方向的滑槽,滑槽中安装有可在滑槽内滑动的分线下移滑块7135,分线爪包括第一分线爪7131、第二分线爪7132,第一分线爪7131与第二分线爪子7132之间的间隙可调节;分线平移滑块7134在分线平移导轨7133上滑动。分线平移滑块7134、分线下移滑块7135、分线爪由凸轮组件714带动。
如图18、图19所示,凸轮组件714包括凸轮安装主轴7141、抓线平移凸轮7142、抓线下移凸轮7143、顶线凸轮7144和同步皮带轮7145,抓线平移凸轮7142、抓线下移凸轮7143、顶线凸轮7144和同步皮带轮7145依次安装在凸轮安装主轴7141上,通过同步皮带轮7145与同步皮带将压端马达7111的驱动输出,还设有平移连杆7147、下移连杆7148、顶线连杆7149,平移连杆7147、下移连杆7148、顶线连杆7149分别对应配合抓线平移凸轮7142、抓线下移凸轮7143、顶线凸轮7144,平移连杆7147、下移连杆7148、顶线连杆7149的作用端分别对应连接分线平移滑块7134、分线下移滑块7135、顶线片716。
如图18、图19所示,放端机构72包括放端马达721、放端架722、放端漏斗723,放端架722固定在机架1上,放端马达721安装在放端架722上,放端马达721的输出轴连接安放端子卷的端子盘724,在端子盘724的下方设有放端漏斗723,在放端漏斗723的输出端连接放端滑槽726,放端滑槽726的出口端与压端模具的端子输入口相对。在放端漏斗723的侧部设有端子检测装置727。
如图21所示,在送端底板7123上方设有用于推动端子前进的送端爪7124,送端爪7124设置于送端摆臂7123的下部,送端摆臂7123由模具滑块7126驱动并联动。
如图18、图19所示,切废料机构73,用于将压接端子后的料带边切断;切废料机构73设置于压端机构71的输出端外,切废料机构73包括有切刀和带动切刀张开合拢的气缸。
工作时,压端马达7111驱动压端组件工作,模具滑块7126连同上铆刀7151向下滑动,同时压端马达7111驱动分线装置713上的分线爪进行分线,在分线完成后,上铆刀7151与下铆刀7152将端子压在芯线的一端,压端子完成后,压端组件和分线装置复位,同时凸轮组件714驱动顶线片716将压好端子的芯线向上顶起,送端爪7124将下一个端子移送过来。
如图22所示,所述退料部8包括退料支架81、退料导轨82、退料夹83、退料夹气缸84、退料马达85,退料支架81固定在机架1上横向设置,退料导轨82安装在退料支架81上沿退料支架81设置,退料支架81的一端设置随动同步轮852,退料支架81的另一端设置退料马达85,退料马达85的输出轴安装驱动同步轮851,设有退料同步带853连接驱动同步轮851、随动同步轮852,设有退料滑座89,退料同步带853固定在退料滑座89上,退料滑座89沿退料导轨82移动,退料移动气缸86安装在退料滑座89上,退料夹气缸84安装在退料移动气缸86的移动端座上,退料夹气缸84驱动退料夹83开合。退料支架81上设有退料横向移动限位开关811和退料纵向移动限位开关812。
工作时,压端完成后,退料夹83夹住线材,将线材移至退料工位,将线材放下。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多芯线缆穿过引导管211,置于两组滚轮之间,第一滚轮组压住线材,第二滚轮组也压住线材。输送马达220驱动第一传动齿轮2285顺时针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285带动第一齿轮2281、第三齿轮2283、第二传动齿轮2286三个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二传动齿轮2286再驱动第二齿轮2282、第四齿轮2284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一滚轮2211与第二滚轮2212转动方向相反,第三滚轮2213与第四滚轮2214转动方向相反,四个滚轮同时驱动线材移动。
移动夹56夹住线材,滚轮打开(滚轮张开气缸224驱动开夹连杆226向前移动,使得开夹臂225摆动,带动开夹轴227转动,开夹轴227端头轴向安装一矩形块,矩形块两端各安装一个轴承,开夹轴227转动使得两个轴承向外运动,将第一滚轮安装块2221及第二滚轮安装块2222向两侧张开,从而使第一滚轮2211及第二滚轮2212打开),同理可使第三滚轮2213及第四滚轮2214打开。
移动电机261驱动移动丝杆262转动,使得整个输送轮组基板24移动,到设定的距离,使得线端头到线夹的到达设定距离,则切断气缸231驱动切断刀232合拢,将线材切断。
第一移夹561、第二移夹562安装在同一移夹导轨53上,移夹马达51驱动移夹同步带55移动,使得第一移夹561、第二移夹562同时平移。
剥外皮:第一移夹561夹住已切断完成的线材,移夹马达51转动,驱动移夹同步带55,将线材移动到剥外皮工位,外皮夹31夹住线缆10,外皮夹马达32转动,驱动外皮夹双向丝杆33转动,使得外皮上刀342及外皮下刀352合拢,将线材外皮切断。然后外皮拔除马达381驱动外皮拔除丝杆382转动,拉动外皮刀移动,将线材外皮拔除。
线材展平:移夹56移动,第二移夹562夹住线材,将线材从剥外皮工位转移到线材展平工位。
线材展平后,压端夹63移至线材展平工位,夹住线材平移至压端部7的工位,进行压端。
压端完成后,退料夹83夹住线材,将线材移至退料工位,将线材放下。
Claims (9)
1.一种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送线切断部、剥皮部、移动夹、芯线展平部、压端夹、压端部、退料部;
送线切断部,包括引导架、输送轮组、切断装置,将线缆由引导架引入经输送轮组输送至要求长度,切断装置切成要求长度;
剥皮部,将移动夹送至的送线切断部切好线缆一端的外皮去除;
移动夹,设置在送线切断部、剥皮部、芯线展平部的一端,将上一工序部完成的线缆夹送至下一工序部;
芯线展平部,包括可旋转线缆夹、整线装置、后移机构;将移动夹移送的一端剥除外皮线缆的芯线展平;
压端夹,将移动夹移送展平芯线的线缆夹送压端部;
压端部,将展平芯线的线缆端压端;
退料部,将一端压端完成的线缆放入退料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切断部,包括引导架、输送轮组、切断装置;
引导架设置在多芯线的引入段,引导架上设有引导管,引导管的输出端正对输送轮组的输入端;
输送轮组设置在引导架与切断装置之间,输送轮组包括滚轮、滚轮安装块、安装块固定架、滚轮张开气缸、开夹臂、开夹连杆、开夹轴、传动齿轮、复位弹簧、输送马达,滚轮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第四滚轮,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配合形成第一滚组,第三滚轮与第四滚轮配合形成第二滚组,第一滚轮安装在第一滚轮安装块的正面上,第二滚轮、第三滚轮、第四滚轮对应地分别安装在第二滚轮安装块、第三滚轮安装块、第四滚轮安装块的正面上,第一滚轮安装块的一端与第三滚轮安装块的一端铰接在安装块固定架上,第二滚轮安装块的一端与第四滚轮安装块的一端铰接在安装块固定架上,在第一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和第二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分别设置复位弹簧座,第一复位弹簧安装在复位弹簧座上,在第三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和第四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分别设置复位弹簧座,第二复位弹簧安装在复位弹簧座上;第一齿轮与第一滚轮同轴安装在第一滚轮安装块背面上,同理,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分别对应地与第二滚轮、第三滚轮、第四滚轮同轴,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对应地分别安装在第二滚轮安装块、第三滚轮安装块、第四滚轮安装块的背面面上,输送电机的输出端安装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啮合,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齿轮、第四齿轮啮合;在第一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开夹臂,第一开夹臂通过开夹轴铰接在输送轮组基板上,第一开夹臂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之间,第一开夹臂的另一端铰接在开夹连杆上;同理,在第二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开夹臂,第二开夹臂通过开夹轴铰接在输送轮组基板上,第二开夹臂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滚组的滚轮安装块的自由端之间,第二开夹臂的另一端铰接在开夹连杆上;开夹连杆连接在滚轮张开气缸上;滚轮张开气缸固定在输送轮组基板上;机架上设有导轨,输送轮组基板上设有导轨滑块;移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移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移动丝杆,移动丝杆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移动丝杆套套在移动丝杆上,移动丝杆套与输送轮组基板固定连接,机架上设有移动限位开关;
切断装置,包括切断气缸、切断刀具、切断基板,切断气缸安装在切断基板上,切断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切断刀具,切断基板固定在输送轮组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皮部包括外皮夹、外皮夹马达、双向丝杆、上外皮刀架、下外皮刀架、外皮刀架导轨、外皮夹基板、外皮拔除马达、外皮拔除丝杆,外皮夹固定在支架上,外皮夹通过外皮夹气缸控制开合;外皮夹马达安装在外皮夹基板上,外皮夹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双向丝杆,双向丝杆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外皮夹基板上,上外皮刀架通过上丝杆套由双向丝杆的一向丝杆段驱动,下外皮刀架通过下丝杆套由双向丝杆的另一向丝杆段驱动;外皮刀架导轨平行于双向丝杆安装在外皮夹基板上,上外皮刀架和下外皮刀架分别设置滑座,滑座沿外皮刀架导轨移动;外皮夹基板设有外皮刀架移动限位开关;外皮夹基板可相对机架移动,沿线缆轴心线移动;拔除基板固定在机架上,外皮拔除马达固定在拔除基板上,外皮拔除马达通过联轴器连接外皮拔除丝杆,外皮拔除丝杆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拔除基板上,拔除丝杆套安装在外皮拔除丝杆上,外皮拔除丝杆转动驱动拔除丝杆套移动,拔除丝杆套与外皮夹基板连接带动外皮夹基板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可旋转线缆夹包括旋转夹马达、传动齿轮、定位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夹气缸、旋转夹,传动齿轮安装在旋转夹马达的传动输出轴上,传动齿轮与旋转齿轮啮合,定位齿轮设置在传动齿轮的两侧并分别与旋转齿轮啮合,旋转齿轮上设有滑槽,滑柱插入滑槽内;旋转夹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旋转齿轮上,旋转夹气缸控制旋转夹的夹头开合;
整线装置包括整线夹、归拢块,整线夹包括上整线夹、下整线夹、上架板、下架板、驱动马达、双向丝杆、整线基板、架板导轨、基板导轨,驱动马达固定在整线基板上,驱动马达的传动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双向丝杆传动连接,双向丝杆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整线基板上,架板导轨铺设在整线基板上,上架板、下架板架设在架板导轨上,沿架板导轨导向往复移动,上架板通过双向丝杆的一向丝杆段驱动,下架板通过双向丝杆的另一向丝杆段驱动;
上整线导轨的滑块安装在上导轨固定块上,上导轨固定块与上架板固定连接,在上整线导轨的滑轨上端头设置上限位块;下整线导轨的滑块安装在下导轨固定块上,下导轨固定块与下架板固定连接,下整线导轨的滑轨下端头设置下限位块;
上弹簧压块安装在上导轨固定块上,上整线导轨的滑轨上安装上固定块,上螺丝穿过上弹簧压块与上固定块连接,在上弹簧压块与上固定块中间设置上弹簧,上整线夹安装在上固定块上;下弹簧压块固定在下导轨固定块,下整线导轨的滑轨上安装下固定块,下弹簧压块与下整线导轨的滑轨通过下螺丝相连接,在中间设置下弹簧,下整线夹安装在下整线导轨上;
归拢块包括上归拢块、下归拢块、上归拢气缸、下归拢气缸,上归拢块原始位置设置在上整线夹夹口的一侧,上归拢气缸固定在上整线夹上,上归拢气缸驱动上归拢块沿上整线夹夹口移动;下归拢块原始位置设置在下整线夹夹口的另一侧,下归拢气缸固定在下整线夹上,下归拢气缸驱动下归拢块沿下整线夹夹口移动;工作时,上归拢气缸驱动上归拢块沿上整线夹夹口向夹口中心移动,下归拢气缸驱动下归拢块沿上整线夹夹口向夹口中心移动,上归拢块与下归拢块形成向整线夹夹口中心靠拢使整线夹中的芯线紧密排列;
后移机构包括后移马达、后移丝杆、丝杆套,丝杆套套在后移丝杆上,后移丝杆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后移基板上,后移马达固定在后移基板上通过联轴器与后移丝杆的一端驱动连接,后移连杆的一端连接在丝杆套上,后移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整线基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滑槽的弦长夹角为45°~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移动夹包括移夹马达、移夹支架、移夹导轨、从动同步轮、移夹同步带、移夹,移夹支架架设在机架上,移夹马达安装在移夹支架的一端,从动同步轮安装在移夹支架的另一端,移夹同步带安装在移夹马达的驱动同步轮与从动同步轮上;移夹导轨安装移夹支架上,移夹导轨上设置移夹滑座,移夹滑座与移夹同步带连接,移夹同步带带动移夹滑座移动,移夹固定在移夹滑座上,移夹包括第一移夹、第二移夹,移夹支架设有移夹限位柱、移夹限位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压端夹部,包括第一压端移动部、第二压端移动部、压端夹,第二压端移动部安装在第一压端移动部上,压端夹安装在第二压端移动部上;第一压端移动部包括第一移动导轨、第一驱动装置、第一移动平台,第一移动平台通过移动滑座安装在第一移动导轨上,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移动平台沿第一移动导轨移动;第二压端移动部包括第二移动导轨、第二驱动装置、第二移动平台,第二移动平台通过移动滑座安装在第二移动导轨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移动平台沿第二移动导轨移动;压端夹安装在第二移动平台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压端部包括放端机构、压端机构、切废料机构;
放端机构包括放端马达、放端架、放端漏斗,放端架固定在机架上,放端马达安装在放端架上,放端马达的输出轴连接安放端子卷的端子盘,在端子盘的下方设有放端漏斗,在放端漏斗的输出端连接至压端模具的端子输入口;
压端机构包括压端驱动机构、压端模具、分线装置;压端驱动机构包括压端马达、减速机、偏心轴滑块、偏心轴滑座、偏心轴,压端驱动机构通过支架安装在底板上,压端马达驱动减速机,带动偏心轴转动,偏心轴驱动偏心轴滑块在偏心轴滑座中上下往复运动;
压端模具设置在偏心轴滑块下方,压端模具包括模具底板、送端摆臂、送端底板、送端爪、模具滑座与模具滑块,其中模具滑块通过螺杆与偏心轴滑块连接,模具滑块上安装有端子上铆刀,模具底板安装有端子下铆刀,模具滑块向下滑动,使得上铆刀和下铆刀合拢,完成端子铆接流程;同时模具滑块驱动送端摆臂并与之联动,送端摆臂下部安装有一可将端子往前移送的送端爪,模具滑块向上滑动时,则驱动送端摆臂及送端爪推动下一个端子进入铆刀位置;
分线装置,设置在压端模具的线缆输入侧,用于将已展平的线缆芯线分开;分线装置包括分线爪、顶线片,顶线片将分开的芯线顶平,分线爪、顶线片均由凸轮组件带动;该凸轮组件由压端马达通过同步轮及同步皮带驱动,使压端与分线动作同步;
切废料机构,用于将压接端子后的料带边切断;切废料机构设置于压端底座的输出端外,切废料机构包括有切刀和带动切刀张开合拢的气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其特征在于:退料部包括支架、退料导轨、退料夹、退料夹气缸、退料马达,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横向设置,退料导轨安装在支架上沿支架设置,支架的一端设置随动同步轮,支架的另一端设置退料马达,退料马达的输出轴安装驱动同步轮,设有同步带连接驱动同步轮、随动同步轮,设有退料滑座,同步带固定在退料滑座上,退料滑座沿退料导轨移动,退料移动气缸安装在退料滑座上,退料夹气缸安装在退料移动气缸的移动端座,退料夹气缸驱动退料夹开合,支架上设有退料横向移动限位开关和退料纵向移动限位开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65226.9U CN209844177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65226.9U CN209844177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44177U true CN209844177U (zh) | 2019-12-24 |
Family
ID=68897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65226.9U Active CN209844177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4417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70961A (zh) * | 2020-03-19 | 2020-07-03 | 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两芯传感器线自动加工方法及装置 |
CN111509519A (zh) * | 2020-04-14 | 2020-08-07 | 上海威克鲍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多芯细导线的自动去皮穿入压接装置 |
-
2019
- 2019-05-24 CN CN201920765226.9U patent/CN2098441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70961A (zh) * | 2020-03-19 | 2020-07-03 | 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两芯传感器线自动加工方法及装置 |
CN111370961B (zh) * | 2020-03-19 | 2021-11-09 | 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两芯传感器线自动加工方法及装置 |
CN111509519A (zh) * | 2020-04-14 | 2020-08-07 | 上海威克鲍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多芯细导线的自动去皮穿入压接装置 |
CN111509519B (zh) * | 2020-04-14 | 2021-12-28 | 上海威克鲍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多芯细导线的自动去皮穿入压接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19592B (zh) | 一种全自动穿热缩管压着机 | |
CN209844177U (zh) | 全自动多芯线单端的端子压着机 | |
CN104701707A (zh) | 一种全自动两端压着插入机 | |
CN209766831U (zh) | 全自动多芯线端子压着机 | |
US10056728B2 (en) | Cabl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trimming, stripping insulation from and fitting crimp contacts to a cable | |
GB1335085A (en) | Wire cutting stripping and terminal applying machine | |
CN203398503U (zh) | 一种光伏线双头自动压端机 | |
CN106887784A (zh) | 一种双头端子自动组装设备 | |
CN110265934B (zh) | 同轴电缆剥皮一体机及其剥皮方法 | |
CN110718824B (zh) | 带有电路板的组合型线束生产线 | |
US5842266A (en) |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wire harnesses | |
CN109560441B (zh) | 配电导线自动端子压接装置及方法 | |
US3231961A (en) | Wire cutting and terminal attaching machine | |
CN209896427U (zh) | 一种dc端子电导线的线处理机构 | |
CN112186654B (zh) | 剥线弯线一体化装置 | |
CN210040843U (zh) | 一种led焊接端子压着机 | |
EP0801826B1 (en) |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wire harnesses | |
CN215645400U (zh) | 一种双芯线的分线扭线装置 | |
CN110854646A (zh) | 一种全自动排线机 | |
CN113381261B (zh) | 一种线束的双头压端子机 | |
CN113224615A (zh) | 一种双头端子插壳机 | |
CN110838661B (zh) | 一种可以自动测试信号的端子机 | |
CN212751367U (zh) | 一种三芯尾部切长短的打端机 | |
JPH06290848A (ja) | 端子供給機構 | |
JPH06290845A (ja) | 電線の切断および端子圧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