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0291U - 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0291U
CN209840291U CN201920519825.2U CN201920519825U CN209840291U CN 209840291 U CN209840291 U CN 209840291U CN 201920519825 U CN201920519825 U CN 201920519825U CN 209840291 U CN209840291 U CN 209840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mpressor
inlet
outle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198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琦
李彬
赵京龙
夏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5198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0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0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0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室外机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用于与室内换热器的出口连通的第一进口,及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用于与压缩机的进口连通的第一出口;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用于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的第二进口,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用于与节流元件的进口连通的第二出口;其中,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按预设间距间隔设置,使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该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通过在室外机内设置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

Description

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
背景技术
汽液分离器通常用于将系统中未完全汽化的冷媒进行汽、液分离,储藏未汽化的冷媒,以防止液态冷媒被压缩机吸回造成液击损坏压缩机。当空调系统冷媒灌注量达到一定量时,为保护压缩机及储藏过负荷工况时的冷媒,目前有不少空调系统中额外配置了汽液分离器。
然而,额外配置的汽液分离器往往安装在压缩机的壳体内部,占用很大一部分空间,限制了管路的走管方向和加大了走管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传统机组中额外配置的汽液分离器往往安装在压缩机的壳体内部,占用很大一部分空间,限制了管路的走管方向和加大了走管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该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通过在室外机内设置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换热实现第一管道的冷媒吸热蒸发,变成气态冷媒,进而可以降低液态冷媒被压缩机吸回造成液击的风险;进一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设置于室外机内,不会占据压缩机的空间,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室外机,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用于与室内换热器的出口连通的第一进口,及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用于与压缩机的进口连通的第一出口;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用于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的第二进口,所述第二管道还包括用于与节流元件的进口连通的第二出口;其中,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按预设间距间隔设置,使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
上述室外机在使用时,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媒沿第一管道输送至压缩机,此时在第一管道中的冷媒是气液混合态,经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输送至第二管道,此时经过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由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按预设间距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因此,当第二管道中的冷媒释放大量的热量时,在热交换的过程中,第一管道的冷媒能够实现吸热蒸发,变成气态冷媒,进而可以降低液态冷媒被压缩机吸回造成液击的风险;进一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设置于室外机内,不会占据压缩机的空间,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交错设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室外机,还包括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及节流元件,所述室外机、所述节流元件、所述室内换热器及所述压缩机连通形成供冷媒流通的回路。
上述换热系统在使用时,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媒沿第一管道输送至压缩机,此时在第一管道中的冷媒是气液混合态,经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输送至第二管道,此时经过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由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按预设间距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因此,当第二管道中的冷媒释放大量的热量时,在热交换的过程中,第一管道的冷媒能够实现吸热蒸发,变成气态冷媒,进而可以降低液态冷媒被压缩机吸回造成液击的风险;进一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设置于室外机内,不会占据压缩机的空间,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五管道的进口均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五管道的出口与所述第四管道的出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能够按预设比例分别沿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五管道输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调节阀,所述第一单向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管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五管道连通,且所述第四管道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的进口和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一单向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五管道的进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调节阀,所述第二单向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换热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单向调节阀和第二单向调节阀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换热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缩机的吸气管的压力。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换热系统。
上述空调在使用时,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媒沿第一管道输送至压缩机,此时在第一管道中的冷媒是气液混合态,经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输送至第二管道,此时经过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由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按预设间距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因此,当第二管道中的冷媒释放大量的热量时,在热交换的过程中,第一管道的冷媒能够实现吸热蒸发,变成气态冷媒,进而可以降低液态冷媒被压缩机吸回造成液击的风险;进一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设置于室外机内,不会占据压缩机的空间,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换热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室外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热系统,100、室外机,110、第一管道,120、第二管道,200、压缩机,210、压缩机的吸气管,300、节流元件,400、室内换热器,510、第三管道,520、第四管道,530、第五管道,610、第一单向调节阀,620、第二单向调节阀,700、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室外机100,包括:第一管道110,第一管道110包括用于与室内换热器400的出口连通的第一进口,及第一管道110包括用于与压缩机200的进口连通的第一出口;及第二管道120,第二管道120包括用于与压缩机200的出口连通的第二进口,第二管道120还包括用于与节流元件300的进口连通的第二出口;其中,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按预设间距间隔设置,使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
上述室外机100在使用时,室内换热器400换热后的冷媒沿第一管道110输送至压缩机200,此时在第一管道110中的冷媒是气液混合态,经压缩机200压缩后的冷媒输送至第二管道120,此时经过压缩机200压缩后的冷媒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由于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按预设间距间隔设置,且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因此,当第二管道120中的冷媒释放大量的热量时,在热交换的过程中,第一管道110的冷媒能够实现吸热蒸发,变成气态冷媒,进而可以降低液态冷媒被压缩机200吸回造成液击的风险;进一步,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设置于室外机100内,不会占据压缩机200的空间,同时可以降低成本。有必要指出的是,预设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可以互相接触,即间距为0,也可以存在一定的间距,只要能够使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之间能够实现热交换即可,且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热交换,或者第二管道120的热量可以通过中间介质传递至第一管道110进行间接热交换。有必要指出的是,第一进口与室内换热器可以直接连通也可以间接的通过其他管道连通,第一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可以直接连通也可以间接的通过其他管道连通,第二进口与压缩机的出口可以直接连通也可以间接的通过其他管道连通,第二出口与节流元件300的进口可以直接连通也可以间接的通过其他管道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交错设置。如此,当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交错设置时,此时,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纵向投影相交,如此可以提升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的换热效率。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换热系统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室外机100,还包括室内换热器400、压缩机200及节流元件300,室外机100、节流元件300、室内换热器400及压缩机200连通形成供冷媒流通的回路。
上述换热系统10在使用时,室内换热器400换热后的冷媒沿第一管道110输送至压缩机200,此时在第一管道110中的冷媒是气液混合态,经压缩机200压缩后的冷媒输送至第二管道120,此时经过压缩机200压缩后的冷媒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由于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按预设间距间隔设置,且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因此,当第二管道120中的冷媒释放大量的热量时,在热交换的过程中,第一管道110的冷媒能够实现吸热蒸发,变成气态冷媒,进而可以降低液态冷媒被压缩机200吸回造成液击的风险;进一步,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设置于室外机100内,不会占据压缩机200的空间,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三管道510、第四管道520和第五管道530,室内换热器400的出口通过第三管道510与第一进口连通,第三管道510的进口与第五管道530的进口均与室内换热器400的出口连通,第四管道520的进口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五管道530的出口与第四管道520的出口均与压缩机200的进口连通,室内换热器400的冷媒能够按预设比例分别沿第三管道510和第五管道530输送。如此,在使用时,室内换热器400的冷媒可以经过第三管道510输送至第一管道110,再由第一管道110输送至压缩机200;同时可以沿第五管道530直接输送至压缩机200,在使用时可以通过三通阀连接第三管道510和第五管道530,预设比例的比例控制可以通过控制三通阀来实现,具体的比例根据工况和使用环境设置。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换热系统10还包括第一单向调节阀610,第一单向调节阀610设置于第五管道530,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单向调节阀610单向导通第五管道530,使室内换热器400的冷媒只能沿室内换热器400至压缩机200的方向流动,防止冷媒回流至室内换热器400。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单向调节阀610设置于第五管道530的进口与压缩机200之间。第一单向调节阀610可以是单向节流阀。
如图1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第四管道520的出口与第五管道530连通,且第四管道520的出口设置于第五管道530的进口和压缩机200的进口之间,第一单向调节阀610设置于第四管道520的出口和第五管道530的进口之间。如此,通过第一单向调节阀610可以实现单向导通第五管道530,且第一单向调节阀610可以控制进入压缩机200的冷媒的量;第一单向调节阀610设置于第四管道520的出口和第五管道530的进口之间,此时第五管道530的冷媒和第四管道520的冷媒混合后进入压缩机200,如此,可以提升冷媒的过热度,进而提升压缩机200的压缩效率。在本次实施例中,第四管道520和第五管道530可以通过三通阀与压缩机200的吸气管道连接。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换热系统10还包括第二单向调节阀620,第二单向调节阀620设置于第三管道510。如此,通过设置第二单向调节阀620可以实现单向导通第三管道510,避免冷媒倒流至室内换热器400;进一步,第二单向调节阀620可以控制进入第一管道110的冷媒的量,进而,控制冷媒的蒸发量。第二单向调节阀620可以是单向节流阀。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换热系统1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单向调节阀610和第二单向调节阀620通信连接。如此,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单向调节阀610的开度,控制沿第五管道530进入压缩机200的冷媒的量,进而实现调整进入压缩机200的冷媒的过热度。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单向调节阀620的开度,控制进入第一管道110的冷媒的量,进而,调整第一管道110中冷媒的蒸发量,进而实现调整进入压缩机200的冷媒的过热度;当过热度不足时,加大第二单向调节阀620的开度,减小第一单向调节阀610的开度,使更多冷媒在第一管道110内吸热蒸发,提高过热度;当过热度过高时,减小第二单向调节阀620的开度,加大第一单向调节阀610的开度,减少甚至关闭第二单向调节阀620。具体地,控制器可以是PLC控制模块、单片机或者微控制单元。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换热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700,压力传感器700用于测量压缩机的吸气管210的压力。如此,通过测量压缩机的吸气管的压力计算进入压缩机200的冷媒的过热度;在本次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700设置于压缩机的吸气管210上,并靠近压缩机的吸气管210的吸气口设置。
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换热系统。
上述空调在使用时,室内换热器400换热后的冷媒沿第一管道110输送至压缩机200,此时在第一管道110中的冷媒是气液混合态,经压缩机200压缩后的冷媒输送至第二管道120,此时经过压缩机200压缩后的冷媒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由于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按预设间距间隔设置,且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因此,当第二管道120中的冷媒释放大量的热量时,在热交换的过程中,第一管道110的冷媒能够实现吸热蒸发,变成气态冷媒,进而可以降低液态冷媒被压缩机200吸回造成液击的风险;进一步,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设置于室外机100内,不会占据压缩机200的空间,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用于与室内换热器的出口连通的第一进口,及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用于与压缩机的进口连通的第一出口;及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用于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的第二进口,所述第二管道还包括用于与节流元件的进口连通的第二出口;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按预设间距间隔设置,使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交错设置。
3.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还包括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及节流元件,所述室外机、所述节流元件、所述室内换热器及所述压缩机连通形成供冷媒流通的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五管道的进口均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五管道的出口与所述第四管道的出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能够按预设比例分别沿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五管道输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单向调节阀,所述第一单向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五管道连通,且所述第四管道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的进口和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一单向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五管道的进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至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单向调节阀,所述第二单向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单向调节阀和第二单向调节阀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缩机的吸气管的压力。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至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
CN201920519825.2U 2019-04-16 2019-04-16 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 Active CN209840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9825.2U CN209840291U (zh) 2019-04-16 2019-04-16 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9825.2U CN209840291U (zh) 2019-04-16 2019-04-16 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0291U true CN209840291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11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19825.2U Active CN209840291U (zh) 2019-04-16 2019-04-16 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02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5326A (zh) * 2019-04-16 2019-06-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外机、换热系统、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5326A (zh) * 2019-04-16 2019-06-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外机、换热系统、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39467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7796146B (zh) 冷凝系统、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832604U (zh) 空调器
CN108679747A (zh)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系统
CN103615836A (zh) 一种螺杆式全热回收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CN204006307U (zh) 具有卸荷功能的空调器
CN104101125A (zh) 空调器
CN202757346U (zh) 中央空调和热水一体机
CN205939465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4176983U (zh) 空调的储液罐和空调
CN209840291U (zh) 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
CN207379106U (zh) 一种喷气增焓的多联机系统
CN213300204U (zh) 无水地板采暖机组
CN211650477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32608U (zh) 一种基于温湿度控制和热水加热的集成供应装置
CN210832213U (zh) 空调器
KR20150061814A (ko) 이원사이클 히트펌프의 축열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축열 냉난방장치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CN201034394Y (zh) 一种空调热泵热水机组
CN206001761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0154138U (zh) 一种膨胀阀组件、双向节流系统及空调器
CN210772861U (zh) 一种基于温湿度控制和热水加热的集成供应系统
KR101425043B1 (ko) 실외 열교환기
CN106288028A (zh) 喷气增焓空调系统
CN208012172U (zh) 一种空调制冷剂平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