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7670U - 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37670U CN209837670U CN201920260147.2U CN201920260147U CN209837670U CN 209837670 U CN209837670 U CN 209837670U CN 201920260147 U CN201920260147 U CN 201920260147U CN 209837670 U CN209837670 U CN 2098376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 supporting plate
- support
- plate
- bottom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间隔设置;及模板机构,模板机构包括底模,底模的一端与第一支梁可拆卸连接,底模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梁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提供对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的支撑,而底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可拆卸连接,底模设置于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之间形成的拼缝底部,以进行后续的拼缝位置混凝土施工,不仅无需底模与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进行固定,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提高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预应力空心叠合楼板在安装过程中,楼板与楼板之间需预留一定的空隙,后续现场施工时,再在空隙中浇筑混凝土,达到叠合楼板与预制楼板使用过程中的共同结合作用。
楼板与楼板之间的空隙处通常设置底模,以便于后续施工时拼缝位置的混凝土浇筑。然而,底模通常与楼板通过钢筋或其他方式固定到一起,安装繁琐,且拖延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该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的底模与支撑机构可拆卸安装,省去了与预制楼板安装时的繁琐操作,提高了安装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间隔设置;及模板机构,模板机构包括底模,底模的一端与第一支梁可拆卸连接,底模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梁可拆卸连接。
上述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提供对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的支撑,而底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可拆卸连接,底模设置于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之间形成的拼缝底部,以进行后续的拼缝位置混凝土施工,不仅无需底模与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进行固定,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提高施工进度。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设于第一支梁,并与底模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座能够沿第一支梁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支撑座设于第二支梁,并与底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座能够沿第二支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第一支撑座设有与第一紧固螺栓配合的第一螺纹孔,第一紧固螺栓通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一支撑座螺接,使第一紧固螺栓的一端抵压第一支梁,以将第一支撑座固设于第一支梁;
或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紧固螺栓,第二支撑座设有与第二紧固螺栓配合的第二螺纹孔,第二紧固螺栓通过第二螺纹孔与第二支撑座螺接,使第二紧固螺栓的一端抵压第二支梁,以将第二支撑座固设于第二支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连接板,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底模,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一支撑板连接;
或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底模,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座和第二支撑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还设有用于对底模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凹槽,第一限位凹槽的深度大于底模的高度的1/10;
或第二支撑板还设有用于对底模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凹槽的深度大于底模的高度的1/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用于支撑第一支梁,第二支架用于支撑第二支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柱和设于第一支柱一端的第一托板,第一支柱和第一托板成套设置,并设有至少两套,第一支梁的一端设于一个第一托板,第一支梁的另一端设于另一个第一托板;
或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柱和设于第二支柱一端的第二托板,第二支柱和第二托板成套设置,并设有至少两套,第二支梁的一端设于一个第二托板,第二支梁的另一端设于另一个第二托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还包括第一辅助托板,第一辅助托板设有第一插杆,第一托板设有第一套筒,第一插杆插设于第一套筒内,使第一辅助托板和第一托板之间呈间距设置,第一支梁的一端支托于第一托板和第一辅助托板之间;
或第二支架包括第二辅助托板,第二辅助托板设有第二插杆,第二托板设有第二套筒,第二插杆插设于第二套筒,使第二辅助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间呈间距设置,第二支梁的一端支托于第二托板和第二辅助托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梁的两端还设有第一弧形开口,第一弧形开口的开设深度为第一弧形开口的直径的1/4-1/2,第一弧形开口用于与第一套筒的外壁对接配合;
或第二支梁的两端还设有第二弧形开口,第二弧形开口的开设深度为第二弧形开口的直径的1/4-1/2,第二弧形开口用于与第二套筒的外壁对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模为T型板,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均为工字型梁,底模的两端均开设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用于与第一支梁/第二支梁对接配合,使底模的上平面与第一支梁的上平面和第二支梁的上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A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B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10、第一支梁,111、第一弧形开口,120、第二支梁,131、第一支撑座,132、第一紧固螺栓,133、第一支撑板,1331、第一限位凹槽,134、第一连接板,141、第二支撑座,150、第一支架,151、第一支柱,152、第一托板,1521、第一套筒,153、第一辅助托板,160、第二支架,161、第二支柱,162、第二托板,163、第二辅助托板,200、底模,210、第一限位凸起,310、第一预制楼板,320、第二预制楼板,330、拼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称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间隔设置;及模板机构,模板机构包括底模200,底模200的一端与第一支梁110可拆卸连接,底模200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梁120可拆卸连接,底模200的宽度大于拼缝300的宽度。
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提供对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的支撑,而底模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可拆卸连接,底模200设置于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之间形成的拼缝300的底部,以进行后续的拼缝位置混凝土施工,不仅无需底模200与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进行固定,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提高施工进度。
预制楼板间进行拼缝施工时,通常将底模200固定在预制楼板之间,由于底模200与预制楼板间固定时操作繁琐,且底模200在固定后的稳定性差,不仅拖延工期,还无法保证拼缝位置浇筑混凝土后的平整度与楼板保持一致。
本实施例中,底模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可拆卸连接。拼缝施工时,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提供第一预制楼板310(如第一空心叠合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320(如第二空心叠合楼板)的支撑,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之间呈间距搭设于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从而使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之间形成拼缝300,而底模200直接可拆卸设置于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之间,从而更加便捷的安装底模200,无需考虑底模200如何更好更稳定地与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连接安装的问题,同时,由于底模200与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配合,进而能够通过控制底模200的安装位置精度来使底模200与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的位置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拼缝位置浇筑混凝土后与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的平整度保持一致,保证施工质量。
底模200的宽度大于拼缝300的宽度,以作为后续在拼缝位置浇筑混凝土时的底部支撑,底模200的两端可通过多种方式与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可拆卸配合,如可通过插接结构等,不再赘述。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座131和第二支撑座141,第一支撑座131设于第一支梁110,并与底模200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座131能够沿第一支梁110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支撑座141设于第二支梁120,并与底模20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座141能够沿第二支梁120的长度方向移动。
第一支撑座131和第二支撑座141起到支撑和安装底模200的作用,底模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131和第二支撑座141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对底模200的安装和支撑作用。
第一支撑座131能够沿第一支梁110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支撑座141能够沿第二支梁120的长度方向移动。使用时,首先,调整第一支撑座131在第一支梁110上的位置,调整第二支撑座141在第二支梁120上的位置;接着,将底模200的两端分别放置于对应的第一支撑座131和第二支撑座141,从而实现对底模200的支撑;最后,再进行后续的其他操作。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132,第一支撑座131设有与第一紧固螺栓132配合的第一螺纹孔,第一紧固螺栓132通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一支撑座131螺接,使第一紧固螺栓132的一端抵压第一支梁110,以将第一支撑座固设于第一支梁110。
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座呈C型开口结构设置,C型开口使第一支撑座能够沿第一支梁110移动,当移动到预设位置时,第一紧固螺栓132与第一支撑座131螺接,第一紧固螺栓132的一端紧紧顶压第一支梁110,从而将第一支撑座固定在第一支梁110上,如此,实现第一支撑座沿第一支梁11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固定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紧固螺栓132和第一螺纹孔可设置两个,以起到更加稳固的固定效果。
当然,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紧固螺栓,第二支撑座141设有与第二紧固螺栓配合的第二螺纹孔,第二紧固螺栓141通过第二螺纹孔与第二支撑座螺接,使第二紧固螺栓的一端抵压第二支梁120,以将第二支撑座固设于第二支梁120。
第二支撑座141与第一支撑座131的设置同理,不再赘述。
如图2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板133和第一连接板134,第一支撑板133用于支撑底模200,第一连接板1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131和第一支撑板133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133、第一连接板134和第一支撑座131呈一体设置;第一连接板134不仅起到连接的作用,还起到补偿底模200与支撑座之间的高度差,及起到更好支撑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当然,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底模,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座和第二支撑板连接,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板133还设有用于对所述底模200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凹槽1331,所述第一限位凹槽1331的深度大于所述底模200的高度的1/10;
所述第二支撑板还设有用于对所述底模200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底模的高度的1/10。
底模200可以是T型板,T型板的底部与第一限位凹槽1331和第二限位凹槽配合,以实现限位的技术效果。
如图1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架150和第二支架160,第一支架150用于支撑第一支梁110,第二支架160用于支撑第二支梁120。
如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支架150包括第一支柱151和设于第一支柱151一端的第一托板152,第一支柱151和第一托板152成套设置,并设有至少两套,第一支梁110的一端设于一个第一托板152,第一支梁110的另一端设于另一个第一托板152。
第一托板152起到支托底模200的作用,支托能够增大支托面,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当然,第二支架160包括第二支柱161和设于第二支柱161一端的第二托板162,第二支柱161和第二托板162成套设置,并设有至少两套,第二支梁120的一端设于一个第二托板162,第二支梁120的另一端设于另一个第二托板162。第二支架160与第一支架150同理设置,不再赘述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支架150还包括第一辅助托板153,第一辅助托板153设有第一插杆,第一托板152设有第一套筒1521,第一插杆插设于第一套筒1521内,使第一辅助托板153和第一托板152之间呈间距设置,第一支梁110的一端支托于第一托板152和第一辅助托板153之间。
第一辅助托板153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提供对第一预制楼板310的边角位置或第二预制楼板320的边角位置的支撑,起到更加稳固支撑的技术效果;另外,第一套筒1521和第一插杆的设置,便于进行第一辅助托板153和第一托板152之间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同时,也便于后续拆卸再次利用。
当然,第二支架160包括第二辅助托板163,第二辅助托板163设有第二插杆,第二托板162设有第二套筒,第二插杆插设于第二套筒,使第二辅助托板163和第二托板162之间呈间距设置,第二支梁120的一端支托于第二托板162和第二辅助托板163之间。第二支架160与第一支架150设置同理,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支梁的两端还设有第一弧形开口111,第一弧形开口111的开设深度为第一弧形开口111的直径的1/4-1/2(1/3时最佳),第一弧形开口111用于与第一套筒1521的外壁对接配合。
由于第一套筒1521的设置,第一支梁110的端部设置第一弧形开口111,第一弧形开口111与第一套筒1521的外壁对应开设,从而可以使第一支梁110的一端通过第一弧形开口111卡接于第一套筒1521的外壁,不仅装配更加简单方便,而且还进一步保证了第一支梁110的位置稳定性,提高了安装定位精度,起到更好的支撑技术效果。
当然,第二支梁120的两端还第二弧形开口的开设深度为第二弧形开口的直径的1/4-1/2,第二弧形开口用于与第二套筒的外壁对接配合
如图5所示,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在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上间隔设置,形成拼缝300,底模200设于拼缝300下端的对应位置(图中被第一支梁110遮挡,可以看到第一支撑座)。
如图1至图3、图5所示的实施例,底模200为T型板,第一支梁110和第二支梁120均为工字型梁,底模200的两端均开设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用于与第一支梁110/第二支梁120对接配合,使底模200的上平面与第一支梁110的上平面和第二支梁120的上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底模200为T型板,T型板的翼板作为底模200的上平面,T型板的下部恰好形成与第一限位凹槽1331配合的部位,而第一支撑板133设置第一限位凹槽1331,以进行配合限位,起到更加稳固的支撑底模200及对底模200进行定位的效果。
第一限位凹槽1331的深度可以根据T型板的高度决定,如可以设置第一限位凹槽1331的深度大于T型板高度的1/10。
第一支梁110为工字型梁,工字型梁的下翼板恰好与第一支撑座的C型口配合,使第一支撑座可以沿第一支梁110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到预设位置后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32将其固定在第一支梁110上,实现可调节及可固定的双重技术效果。
第二支梁120的设置与第一支梁110的设置同理,不再赘述。
工字型钢梁获得更好的支撑刚度,提高支撑性能,并能够支撑大体重的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
底模200为木板时,需要通过铁丝和短钢筋将底模200固定在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上,木板的刚度小,受力后容易变形,导致混凝土的表面观感差;且经过铁丝穿孔后,木板很容易损坏,材料浪费大,无法再次利用;同时,拉结固定点多,人为因素影响大,各点紧固程度很难一致。而底模200为钢板时,由于钢板的刚度和强度均较木板高,则避免了易变形、无法再次利用等问题,安装底模200时,保证T型板的上平面与第一支梁110的上平面平齐,即可保证浇筑混凝土后拼缝位置的底部与第一预制楼板310和第二预制楼板320的底部相平,保证施工质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一、搭设过程简单,加快施工进度;
二、支撑机构和模板机构均可拆卸再利用,提高设备周转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提高了拼缝位置浇筑混凝土后的观感,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二支梁间隔设置;及
模板机构,所述模板机构包括底模,所述底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梁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梁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于所述第一支梁,并与所述底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能够沿所述第一支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撑座设于所述第二支梁,并与所述底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能够沿所述第二支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一支撑座设有与所述第一紧固螺栓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螺接,使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的一端抵压所述第一支梁,以将所述第一支撑座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梁;
或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支撑座设有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栓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螺接,使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的一端抵压所述第二支梁,以将所述第二支撑座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底模,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
或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底模,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还设有用于对所述底模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底模的高度的1/10;
或所述第二支撑板还设有用于对所述底模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底模的高度的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梁,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支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柱和设于所述第一支柱一端的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一托板成套设置,并设有至少两套,所述第一支梁的一端设于一个所述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支梁的另一端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一托板;
或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柱和设于所述第二支柱一端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支柱和所述第二托板成套设置,并设有至少两套,所述第二支梁的一端设于一个所述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支梁的另一端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托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第一辅助托板,所述第一辅助托板设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托板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插杆插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使所述第一辅助托板和所述第一托板之间呈间距设置,所述第一支梁的一端支托于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一辅助托板之间;
或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辅助托板,所述第二辅助托板设有第二插杆,所述第二托板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插杆插设于所述第二套筒,使所述第二辅助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之间呈间距设置,所述第二支梁的一端支托于所述第二托板和所述第二辅助托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梁的两端还设有第一弧形开口,所述第一弧形开口的开设深度为所述第一弧形开口的直径的1/4-1/2,所述第一弧形开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对接配合;或所述第二支梁的两端还设有第二弧形开口,所述第二弧形开口的开设深度为所述第二弧形开口的直径的1/4-1/2,所述第二弧形开口用于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对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为T型板,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二支梁均为工字型梁,所述底模的两端均开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梁/所述第二支梁对接配合,使所述底模的上平面与所述第一支梁的上平面和所述第二支梁的上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60147.2U CN209837670U (zh) | 2019-02-28 | 2019-02-28 | 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60147.2U CN209837670U (zh) | 2019-02-28 | 2019-02-28 | 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37670U true CN209837670U (zh) | 2019-12-24 |
Family
ID=68904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60147.2U Active CN209837670U (zh) | 2019-02-28 | 2019-02-28 | 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37670U (zh) |
-
2019
- 2019-02-28 CN CN201920260147.2U patent/CN2098376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49212B (zh) | 楼板可拆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KR20180045140A (ko) | 고정작업이 필요없는 무해체 보 거푸집과 데크 플레이트의 결합구조 | |
JP2020183678A (ja) | 箱桁の施工方法および施工システム | |
KR20200081732A (ko) | 데크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보 거푸집 시스템 및 보 거푸집 제작설치방법 | |
JP2011157720A (ja) | 鉄道rcラーメン構造高架橋の構築方法 | |
CN211499799U (zh) | 一种剪力墙加固件 | |
JP2010037725A (ja) | Pc橋における柱頭部施工方法 | |
KR101639009B1 (ko) | 트러스거더형 데크패널을 이용한 천장거푸집 시공에서의 콘크리트 타설액 흘러내림 방지용 필러 및 이를 이용한 천장거푸집 시공구조 | |
CN209837670U (zh) | 预制楼板拼接支撑装置 | |
KR100891347B1 (ko) | 슬래브 거푸집의 지지구조 | |
KR20170022733A (ko) | 구조체 연결유닛 | |
KR20100123231A (ko) | 조립 및 해체가 용이한 슬라이드형 보시공용 판넬 | |
KR101880813B1 (ko) | 샌드위치 피씨 패널 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조물 시공방법 | |
CN210396103U (zh) | 一种用于剪力墙模板体系的连接件、外墙板及剪力墙模板体系 | |
KR200151563Y1 (ko) | 슬라브용 패널 지지장치 | |
CN217557419U (zh) | 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转换层u型筋定位模具 | |
CN214364419U (zh) | 房建承重梁结构 | |
CN219280900U (zh) | 装配式梁柱结构 | |
KR0145358B1 (ko) | 건축구조물의 슬라브 시공방법 | |
JP7380042B2 (ja) | 建物の柱梁接合方法 | |
CN110616829B (zh) | 一种基于钢结构叠合墙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KR200405440Y1 (ko) | 콘크리트 천장공사용 패널 받침대 | |
KR0176019B1 (ko) | 슬라이드폼 활동용 요우크장치 | |
JP2022175380A (ja) | 鉄骨構造物の施工方法、柱、鉄骨構造物 | |
JPH11131421A (ja) | Pc片持架設橋の柱頭部の構築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