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7055U - 护坡结构及护坡组合体 - Google Patents

护坡结构及护坡组合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7055U
CN209837055U CN201920509499.7U CN201920509499U CN209837055U CN 209837055 U CN209837055 U CN 209837055U CN 201920509499 U CN201920509499 U CN 201920509499U CN 209837055 U CN209837055 U CN 209837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lope protection
bearing
slope
prot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94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秀斌
殷燕利
胡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yang Pihe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fic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Jianyang Pihe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fic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yang Pihe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fic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filed Critical Jianyang Pihe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fice
Priority to CN2019205094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7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7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70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坡结构及护坡组合体,涉及护坡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坡结构包括:承载构件、支撑构件和集水构件,承载构件通过支撑构件与集水构件连接;承载构件背离支撑构件的一侧设有承载端面;集水构件设有开口朝向支撑构件的水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坡结构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护坡施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能够收集流经坡面的水分,避免地表径流冲击造成坡体垮塌,无需砌筑砖块或浇筑施工,可以提高护坡施工的效率。

Description

护坡结构及护坡组合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护坡结构及护坡组合体。
背景技术
坡耕地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坡改梯是坡耕地治理最基本的水土保持措施。坡改梯是在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现有梯田修筑,主要采用机械推平,人工现浇或石砌筑埂的形式。在不适宜机械修筑的土石山区,采用人工修筑的形式。
采用预制构件建设梯田,可有效降低坡耕地建设成本,提高工程效率,提高梯田建设的标准化程度。为防止梯田水土流失,可利用水泥预制空心砖砌筑地坎,从而进行边坡加固,但是砌筑和浇筑等方法存在施工效率低和施工周期长缺点,并且坡底易积水,从而容易引起边坡垮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坡结构及护坡组合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护坡施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坡结构,包括:承载构件、支撑构件和集水构件,所述承载构件通过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集水构件连接;所述承载构件背离所述支撑构件的一侧设有承载端面;所述集水构件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支撑构件的水槽。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构件自连接所述承载构件的一端向连接所述集水构件的一端延伸,且所述支撑构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载端面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和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承载构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水构件;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种植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间距自连接所述承载构件的一端至连接所述集水构件的一端递增。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体靠近所述承载构件的一端连接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支撑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承载构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延伸部和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一角形区,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角形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体靠近所述集水构件的一端连接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横梁一体成型。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集水构件包括:板件和弯折板,所述板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构件背离所述承载构件的一端,所述弯折板连接在所述板件远离所述支撑构件的一端,且所述板件与所述弯折板之间形成所述水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坡组合体,包括多个第一方面提供的护坡结构,多个所述护坡结构依次连接,且相邻的所述水槽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支撑构件连接在承载构件和集水构件之间,承载构件背离支撑构件的一侧设有承载端面,集水构件设有开口朝向支撑构件的水槽的方式,通过支撑构件可以对坡体表面进行水土防护,承载端面可作为田间便道,水槽可收集流经坡面的水分,避免地表径流冲击造成坡体垮塌,无需砌筑砖块或浇筑施工,可以提高护坡施工的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的承载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的支撑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的集水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组合体的示意图。
图标:100-承载构件;101-承载端面;200-支撑构件;210-支撑体;211-第一支撑部;212-第二支撑部;220-第一横梁;221-第一延伸部;222-第二延伸部;230-第二横梁;300-集水构件;301-水槽;310-板件;320-弯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结构,包括:承载构件100、支撑构件200和集水构件300,承载构件100通过支撑构件200与集水构件300连接,支撑构件200位于承载构件100和集水构件300之间;承载构件100背离支撑构件200的一侧设有承载端面101;集水构件300设有开口朝向支撑构件200的水槽301。
具体地,支撑构件200自连接承载构件100的一端延伸至连接集水构件300的一端,用于贴附于坡体表面,从而对坡体表面的土层起到加固和防护的作用。使用时,支撑构件200的倾斜角度与坡体的倾斜角度相等,以坡体表面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为例,则支撑构件200的底面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承载构件100的底面和支撑构件200的底面均用于抵接坡体,承载构件100自连接支撑构件200的一端至背离支撑构件200的一端向背离支撑构件200顶面的方向倾斜,以使承载构件100的底面与支撑构件200的底面夹角小于180度,当支撑构件200沿坡体表面倾斜设置时,承载构件100朝向坡体的一侧端面趋近于水平,承载构件100抵接坡体从而可以承载较多铅锤方向的作用力,进而能够防止护坡结构沿坡体表面向下滑动。以坡体表面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为例,承载端面101与支撑构件200的底面夹角为135度,当支撑构件200铺设在坡体表面时,位于支撑构件200上方的承载构件100抵接坡体,且承载端面101水平,从而承载端面101可作为田间便道使用,解决梯田路面泥泞的技术问题。集水构件300连接在支撑构件200背离承载构件100的一端,雨水或者灌溉水沿坡体向下流动,并汇集在水槽301中,从而可以避免地表径流汇集冲刷坡体,水槽301中的水分可以通过自然蒸发或者引流至排水沟中,进而避免坡体被水流冲击垮塌。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构件100、支撑构件200和集水构件300均可采用预置成型的混凝土构件,使用时铺设在坡体上,承载构件100与支撑构件200通过水泥砌筑连接,支撑构件200和集水构件300通过水泥砌筑连接,相较于采用混凝土浇筑和空心砖砌筑的方式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构件200自连接承载构件100的一端向连接集水构件300的一端延伸,且支撑构件200的延伸方向与承载端面101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当支撑构件200铺设在坡体表面时,坡体表面的泥土埋设支撑构件200的底部,从而使支撑构件200能够避免破体表面土层流失,泥土亦可以防止支撑构件200沿坡体向下滑动。承载构件100背离支撑构件200的一侧端面能够供人踩踏,支撑构件200的延伸方向与承载端面101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从而可以使承载端面101的顶面趋近于水平,以便形成平坦的田间便道。
如图3所示,支撑构件200包括支撑体210,支撑体210包括: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第一支撑部211的一端和第二支撑部212的一端分别连接承载构件100,第一支撑部211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部2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集水构件300;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形成种植区。其中,当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铺设在坡体表面时,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的种植区内可栽植灌木等固土护坡植物,固土护坡植物对种植区内部土壤起到加固作用,并且可以防止承载构件100在重力作用下沿坡体下滑。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的间距自连接承载构件100的一端至连接集水构件300的一端递增。其中,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内部的种植区的截面为三角形或者梯形,在重力作用下,支撑构件200沿坡体少量下滑,从而种植区内的土壤被夹持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由此防止支撑构件200继续下滑。此外,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镂空形成种植区,从而可以减少浇筑支撑构件200是的材料用量,并且有利于减轻支撑构件200的质量,从而便于搬运和铺设施工。
如图3所示,支撑体210靠近承载构件100的一端连接第一横梁220,第一横梁220与支撑体210一体成型,第一横梁220连接承载构件100。其中,支撑体210和第一横梁220通过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并且支撑体210和第一横梁220内部设有钢筋以增加结构强度。当支撑体210铺设于坡体表面时,第一横梁220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连接承载构件100,通过第一横梁220支撑承载构件100,从而避免承载构件100产生倾斜。其中,第一横梁220与承载构件100可采用水泥砌筑的方式连接;或者,在第一横梁220与承载构件100上均开设通孔,并使用金属线穿过第一横梁220与承载构件100上的通孔,从而可以将第一横梁220和承载构件100通过捆扎连接。
进一步的,承载构件100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抵接坡面的一侧为下底边,且下底边长为60cm;梯形的背离坡面的一侧边长为上底边,且上底边长为20cm;承载构件100长1.5m~2.5m,适当增大承载构件100的长度可以减少一定长度坡体防护所使用的承载构件100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但承载构件100长度过大易产生弯曲或断裂,因此承载构件100可选长度尺寸为2m,集水构件300的长度与承载构件100的长度相等,从而确保多个护坡结构能够拼接使用。
进一步的,第一横梁220包括:第一延伸部221和连接第一延伸部221的第二延伸部222;第一延伸部221与第一支撑部211之间形成第一角形区,第二延伸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12之间形成第二角形区。其中,第一横梁220与承载构件100长度相等,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种植区,并且第一支撑部211的顶端和第二支撑部212的顶端均连接在第一横梁220的中部,第一延伸部221的长度等于第二延伸部222的长度,第一角形区和第二角形区均可用于栽植固土护坡植物,故土护坡植物的根茎位于承载构件100的下方,从而可以阻挡承载构件100沿坡体下滑。
如图3所示,支撑体210靠近集水构件300的一端连接第二横梁230,第二横梁230位于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其中,第二横梁230横置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通过第二横梁230可以阻挡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种植区内部的土壤流失。此外,支撑体210和第二横梁230可采用粘接连接,第二横梁230的与集水构件300通过水泥砌筑连接,从而使种植区内外溢的水分能够流动至水槽301中。
进一步的,支撑体210与第二横梁230一体成型。其中,支撑体210、第一横梁220和第二横梁230采用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体结构,并在支撑体210、第一横梁220和第二横梁230内部增设钢筋,以此确保结构稳固。
进一步的,支撑构件200的厚度尺寸为20cm,从而确保支撑构件200的底部埋设于坡体的土层,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之间的种植区的顶面依然高于土层表面,进而种植区内可积存水分和土壤。
如图4所示,集水构件300包括:板件310和弯折板320,板件310连接在支撑构件200背离承载构件100的一端,弯折板320连接在板件310远离支撑构件200的一端,且板件310与弯折板320之间形成水槽301。其中,集水构件300采用混凝土浇筑形成,板件310与弯折板320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当支撑构件200铺设在坡体上时,板件310与弯折板320之间的水槽301开口朝上,沿坡体流下的水可以汇集在水槽301中,水槽301中的水可以通过蒸发或者引流至沟渠,从而避免汇集后的水流冲击土层造成水土流失。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组合体,包括多个实施例一提供的护坡结构,多个护坡结构依次连接,且相邻的水槽301流体连通。具体地,相邻的承载构件100之间采用水泥砌筑连接,相邻的集水构件300之间也可以采用水泥砌筑连接,从而通过多个护坡结构拼接,多个承载构件100形成连续的田间便道,多个水槽301连通以便将水导流至坡体边侧的沟渠中,从而避免坡体造成水流冲击,达到稳定坡体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构件(100)、支撑构件(200)和集水构件(300),所述承载构件(100)通过所述支撑构件(200)与所述集水构件(300)连接;
所述承载构件(100)背离所述支撑构件(200)的一侧设有承载端面(101);
所述集水构件(300)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支撑构件(200)的水槽(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200)自连接所述承载构件(100)的一端向连接所述集水构件(300)的一端延伸,且所述支撑构件(20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载端面(101)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200)包括支撑体(210),所述支撑体(210)包括: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一端和第二支撑部(21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承载构件(100),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部(2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水构件(300);
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12)之间形成种植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12)之间的间距自连接所述承载构件(100)的一端至连接所述集水构件(300)的一端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10)靠近所述承载构件(100)的一端连接第一横梁(220),所述第一横梁(220)与所述支撑体(210)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横梁(220)连接所述承载构件(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20)包括:第一延伸部(221)和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221)的第二延伸部(222);
所述第一延伸部(22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之间形成第一角形区,所述第二延伸部(22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12)之间形成第二角形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10)靠近所述集水构件(300)的一端连接第二横梁(230),所述第二横梁(23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210)与所述第二横梁(230)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构件(300)包括:板件(310)和弯折板(320),所述板件(310)连接在所述支撑构件(200)背离所述承载构件(100)的一端,所述弯折板(320)连接在所述板件(310)远离所述支撑构件(200)的一端,且所述板件(310)与所述弯折板(320)之间形成所述水槽(301)。
10.一种护坡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护坡结构,多个所述护坡结构依次连接,且相邻的所述水槽(301)流体连通。
CN201920509499.7U 2019-04-15 2019-04-15 护坡结构及护坡组合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37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9499.7U CN209837055U (zh) 2019-04-15 2019-04-15 护坡结构及护坡组合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9499.7U CN209837055U (zh) 2019-04-15 2019-04-15 护坡结构及护坡组合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7055U true CN209837055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1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949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37055U (zh) 2019-04-15 2019-04-15 护坡结构及护坡组合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7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95607U (zh) 边坡暗埋式排水结构
CN109083096A (zh) 一种库区消落带台阶状生态护坡结构及其实施方法
CN203361233U (zh) 一种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集过滤储存设施
CN108018828B (zh) 一种护坡结构
CN102373675B (zh) 装配式涵洞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209837055U (zh) 护坡结构及护坡组合体
CN210151748U (zh) 一种基坑集水明排降水体系
CN210031903U (zh) 一种基于浆砌片石的挡土墙结构
CN217174608U (zh) 一种槽型护坡结构单元
CN214832389U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
CN211547603U (zh) 一种水利工程建设混凝土护坡墙
CN209703550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挡墙结构
CN210066645U (zh) 一种护坡用水泥预制板
CN114319426A (zh) 一种考虑绿化种植墙面的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墙
CN208056099U (zh) 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
CN220035493U (zh) 一种适用于边坡的预制生态景观挡土墙结构
CN212427187U (zh)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挡土墙
CN217678893U (zh) 一种斜撑式金属材质急流槽及其排水系统
CN212052836U (zh) 一种边坡建筑结构
CN220013546U (zh) 土石坝下游坝坡混凝土框格护坡
CN220535619U (zh) 一种适用于狭小施工场地的深基坑车辆冲洗平台
CN219045136U (zh) 一种河堤生态护坡结构
CN215714312U (zh) 一种公路跨越泥石流沟的布置结构
CN215105403U (zh) 一种建筑市政土木工程用边坡强固装置
CN217078799U (zh) 一种高速公路生态植被混凝土绿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