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3322U -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3322U
CN209833322U CN201920622511.5U CN201920622511U CN209833322U CN 209833322 U CN209833322 U CN 209833322U CN 201920622511 U CN201920622511 U CN 201920622511U CN 209833322 U CN209833322 U CN 209833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air duct
plate
generator
anion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25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ston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rston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ston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ston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25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3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3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3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风道部件上,包括连接装置和发生器主体,连接装置包括旋钮部和承载部,旋钮部与风道部件旋拧卡接,承载部与发生器主体连接;旋钮部包括旋钮压板、旋钮和旋钮卡扣,旋钮设于旋钮压板的一侧板面上,旋钮卡扣设于旋钮上,旋钮旋入风道部件后旋钮卡扣与风道部件卡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连接装置的负离子发生器,利用连接装置与风道部件进行旋拧卡接,可以降低负离子发生器的锁合结构成本,实现负离子发生器与风道部件的快速拆卸,拆装和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在汽车上安装空气净化设备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由于负离子发生器能够产生空气负离子,空气负离子能有效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而形成携氧负离子,使其更加活跃从而更易被人体所吸收,可以使人体吸收的氧气增加20%,排出的二氧化碳增加15%,有效改善人体肺部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精神焕发、充满活力。因此,负离子发生器作为一种优选的空气净化设备在汽车等封闭空间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在汽车等行业中,负离子发生器装置的安装普遍采用在负离子发生器上设计螺丝孔,利用锁螺丝的方式将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汽车的风道上,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空气负离子从风道进入车厢内。
由于负离子发生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拆卸,采用螺丝安装的方式使得其安装和拆卸十分不便,拆装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器,能降低负离子发生器的锁合成本,优化人工拆装成本,提高了负离子发生器维护和拆装的便利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风道部件上,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连接装置和发生器主体,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旋钮部和承载部所述旋钮部与所述风道部件旋拧卡接,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发生器主体连接;
所述旋钮部包括旋钮压板、旋钮和旋钮卡扣,所述旋钮设于所述旋钮压板的一侧板面上,所述旋钮卡扣设于所述旋钮上,所述旋钮旋入所述风道部件后所述旋钮卡扣与所述风道部件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道板,所述旋钮压板与所述风道板抵接,所述风道板上开设有旋钮孔和旋钮卡槽,所述旋钮卡设于所述旋钮孔中时所述旋钮卡扣通过所述旋钮卡槽并经旋拧后,所述旋钮卡扣的上表面与所述风道板的下表面相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旋钮部还包括锁合压指,所述锁合压指的一端与连接于所述旋钮压板,另一端倾斜向下指向所述风道板所在侧并抵接于所述风道板的上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于所述风道板上表面,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被配置为能够限制所述锁合压指的旋转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部设置于所述旋钮压板的另一侧板面上,所述承载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上均设有主体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发生器主体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主体卡槽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部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之间,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发生器主体抵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旋钮压板和所述风道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旋钮压板上设置有碳刷护套,所述碳刷护套与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旋钮压板的同一侧板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碳刷护套的长度被配置为能够使所述发生器主体的碳刷的释放尖端露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一端用于与风道部件连接,另一端用于安装发生器主体,通过连接装置将发生器主体安装于风道部件上。利用连接装置与风道部件进行旋拧卡接,可以将负离子发生器快速旋拧卡接在风道部件上,也可以将负离子发生器从风道部件上快速旋拧拆卸,使得该负离子发生器的维护、拆装方便,不仅降低了该负离子发生器的锁合结构成本,还降低了人工拆装成本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负离子发生器与风道部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负离子发生器与风道部件连接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负离子发生器与风道部件连接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负离子发生器与风道部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发生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风道部件;11、风道板;12、旋钮孔;13、旋钮卡槽;14、第一限位凸起;
2、连接装置;21、旋钮部;211、旋钮压板;212、旋钮;213、碳刷护套;2131、碳刷孔;214、旋钮卡扣;215、锁合压指;22、承载部;221、第二限位凸起;222、主体卡槽;
3、发生器主体;31、卡扣;32、碳刷;33、线束;34、车规连接器;
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风道部件1上。该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连接装置2和发生器主体3,其中,连接装置2安装于风道部件1上,连接装置2与风道部件1旋拧卡接。发生器主体3安装在连接装置2上,实现与风道部件1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以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风道部件1的上方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连接装置2,该连接装置2一端用于与风道部件1连接,另一端用于安装发生器主体3,通过连接装置2将发生器主体3安装于风道部件1上。利用连接装置2与风道部件1进行旋拧卡接,可以将负离子发生器快速旋拧卡接在风道部件1上,也可以将负离子发生器从风道部件1上快速旋拧拆卸,使得该负离子发生器的维护、拆装方便,不仅降低了该负离子发生器的锁合结构成本,还降低了人工拆装成本和维护成本。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2包括旋钮部21和承载部22,旋钮部21与承载部2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并通过粘接、焊接等方法固定连接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旋钮部21与承载部2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旋钮部21与风道部件1旋拧卡接,承载部22与发生器主体3连接。优选地,连接装置2由ABS塑料(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注塑制成,ABS塑料具有高抗冲击的性能,使得该负离子发生器的防护性较好。
更进一步地,旋钮部21包括旋钮压板211、旋钮212、碳刷护套213、旋钮卡扣214和锁合压指215。旋钮压板211的上表面设有两条对称沟槽,能够防止连接装置2在注塑时发生缩水。旋钮212和碳刷护套213设置于旋钮压板211的下板面上,旋钮卡扣214设置于碳刷护套213上,碳刷护套213外侧面设置为与旋钮212的外侧面在同一圆周面上,以使旋钮212能够与风道部件1顺畅旋拧,旋钮卡扣214能够更好的与风道部件1配合卡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旋钮卡扣214还可设置于旋钮212上。旋钮212设于旋钮压板211的下板面的中心,旋钮212旋入风道部件1后旋钮卡扣214与风道部件1卡接。旋钮卡扣214至少设置为一个,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旋钮卡扣214设置为两个,两个旋钮卡扣214沿旋钮212的周向均布,能够以较低的结构成本实现旋钮卡扣214与风道部件1的平稳卡接。
锁合压指215的一端连接于旋钮压板211的边沿,另一端倾斜向下指向风道部件1所在侧并抵接于风道部件1的上表面,使锁合压指215压紧在风道部件1上,从而使旋钮卡扣214与风道部件1的卡接更稳固,保证旋钮部21与风道部件1卡接牢固。在本实施例中,锁合压指215设为两个且沿旋钮压板211的边沿周向均布。优选地,相邻的锁合压指215与旋钮卡扣214呈90°夹角布置,提高旋钮部21的空间利用率,便于锁合压指215和旋钮卡扣214的加工及旋钮部21上组件的布置。另外,在旋钮212旋入风道部件1时,锁合压指215也随连接装置2旋转,锁合压指215在旋转时能够被风道部件1卡挡,对旋钮212的旋转角度起到限定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旋钮压板211上设置有两个碳刷护套213,碳刷护套213上设有碳刷孔2131,碳刷孔2131用于容置发生器主体3的碳刷32,对碳刷32起保护作用。优选地,碳刷护套213的长度设置为能够使碳刷32的释放尖端露出,保证两个碳刷32间能够产生电子。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道部件1包括风道板11,风道板11上设有旋钮孔12、旋钮卡槽13和第一限位凸起14。优选地,旋钮孔12设置于风道板11的中心并与旋钮212位置相对应,使旋钮212能够顺利插入旋钮孔12,还有助于合理利用风道板11的空间,便于风道板11上各组件的布置。旋钮卡槽13设于旋钮孔12的边沿与旋钮孔12连通,旋钮卡槽13与旋钮卡扣214对应设置并设为两个。旋钮212从旋钮孔12、旋钮卡扣214从旋钮卡槽13分别插入风道板11后绕连接装置2的轴线旋转,旋钮卡扣214的上表面与风道板11的下表面相抵接,实现旋钮卡扣214与风道板11的牢固卡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14设于风道板11的上表面,以实现对锁合压指215的限位作用。可选地,第一限位凸起14设置为两个且第一限位凸起14的限位面与风道板11的上表面垂直,两个第一限位凸起14沿旋钮孔12的周向均布且分别位于旋钮卡槽13的外侧,使第一限位凸起14起更好的限位作用。
当连接装置2与风道部件1进行旋拧卡接时,旋钮212从旋钮孔12、旋钮卡扣214从旋钮卡槽13分别插入风道板11后,连接装置2绕自身轴线旋转,锁合压指215和旋钮卡扣214一同随连接装置2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在旋转过程中,旋钮卡扣214的上表面始终与风道板11的下表面相抵接。当锁合压指215旋转至被第一限位凸起14卡挡时,旋钮卡扣214与旋钮卡槽13错开一定距离,避免旋钮卡扣214在轻微的碰撞或震荡时从旋钮卡槽13中脱出。同时,由于锁合压指215压紧在风道板11的上表面上,旋钮卡扣214的上表面与风道板11的下表面之间能产生一定的抵接力,使得旋钮部21与风道部件1间的卡接牢固,两者不易发生相对转动。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2和风道部件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具体地,密封圈4设置于旋钮压板211和风道板11之间,能够增强旋钮压板211和风道板11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气。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22设置于旋钮压板211的上板面上,承载部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两个第一侧面上均设有主体卡槽222,主体卡槽222用于卡接发生器主体3。更进一步地,承载部22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两个第二侧面位于两个第一侧面之间,两个第二侧面上均设有至少一个上顶面平齐的第二限位凸起221,第二限位凸起221的顶面与发生器主体3的底面抵接,以在发生器主体3和旋钮压板211之间形成空隙,便于进行散热。优选地,每个第二侧面上均设有三个第二限位凸起221,使发生器主体3的安装更为稳定。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第二侧面上也可设置其他数量的第二限位凸起221。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负离子发生器的发生器主体3包括卡扣31、碳刷32、线束33、车规连接器34和电流转换部35。电流转换部35与两个第一侧面相对应的两个外壁上均设有卡扣31,卡扣31与主体卡槽222卡接,以将发生器主体3卡接在连接装置2的承载部22上。优选地,发生器主体3位于承载部22的内部,承载部22能够对发生器主体3起到保护作用。线束33的一端与电流转换部35连接,另一端与车规连接器34连接,便于直接与汽车现有的电路连接,为该负离子发生器提供电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风道部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连接装置(2)和发生器主体(3),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旋钮部(21)和承载部(22),所述旋钮部(21)与所述风道部件(1)旋拧卡接,所述承载部(22)与所述发生器主体(3)连接;
所述旋钮部(21)包括旋钮压板(211)、旋钮(212)和旋钮卡扣(214),所述旋钮(212)设于所述旋钮压板(211)的一侧板面上,所述旋钮卡扣(214)设于所述旋钮(212)上,所述旋钮(212)旋入所述风道部件(1)后所述旋钮卡扣(214)与所述风道部件(1)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1)包括风道板(11),所述旋钮压板(211)与所述风道板(11)抵接,所述风道板(11)上开设有旋钮孔(12)和旋钮卡槽(13),所述旋钮(212)卡设于所述旋钮孔(12)中时所述旋钮卡扣(214)通过所述旋钮卡槽(13)并经旋拧后,所述旋钮卡扣(214)的上表面与所述风道板(11)的下表面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部(21)还包括锁合压指(215),所述锁合压指(2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钮压板(211),另一端倾斜向下指向所述风道板(11)所在侧并抵接于所述风道板(11)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1)还包括第一限位凸起(14),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4)设于所述风道板(11)上表面,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4)被配置为能够限制所述锁合压指(215)的旋转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2)设置于所述旋钮压板(211)的另一侧板面上,所述承载部(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上均设有主体卡槽(2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主体(3)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卡扣(31),所述卡扣(31)与所述主体卡槽(222)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2)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之间,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有第二限位凸起(221),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21)与所述发生器主体(3)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设置于所述旋钮压板(211)和所述风道板(1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压板(211)上设置有碳刷护套(213),所述碳刷护套(213)与所述旋钮(212)设置于所述旋钮压板(211)的同一侧板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护套(213)的长度被配置为能够使所述发生器主体(3)的碳刷(32)的释放尖端露出。
CN201920622511.5U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Active CN209833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2511.5U CN209833322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2511.5U CN209833322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3322U true CN209833322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15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2511.5U Active CN209833322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33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10060361A (ko) 압력 완화 장치
CN209833322U (zh)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
CN210127108U (zh)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水泵组件及净水机
WO2023160244A1 (zh) 耐用型车载充电器
CN216289280U (zh) 充电枪
WO2019134386A1 (zh) 电子器件的安装座和电子设备
CN212962100U (zh) 空气净化器
CN112821005B (zh) 泄压装置的安装座
CN210707376U (zh) 一种接地装置
JPH0878098A (ja) 機器直付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0611289B (zh) 一种接线器及波纹管卡接件
CN215869665U (zh) 线束组件及电池
CN216845048U (zh)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总成
CN101969106B (zh) 固定结构
CN219388204U (zh) 无叶风扇
CN220475347U (zh) 一种散热器风扇接头保护壳
US20190372484A1 (en) Quick assembly structure used for linear driver
CN212299353U (zh) 走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20139890U (zh) 面板组件和储能电源
CN215816239U (zh) 盖体组件及储能设备
CN211925914U (zh) 一种离子发生器及空调器
CN213744549U (zh) 一种安全型轴承总成
CN209843784U (zh) 电池包
CN21873286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扎带卡扣
JP4456195B2 (ja) イオン発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