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3720U - 多工器 - Google Patents

多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3720U
CN209823720U CN201790001476.4U CN201790001476U CN209823720U CN 209823720 U CN209823720 U CN 209823720U CN 201790001476 U CN201790001476 U CN 201790001476U CN 209823720 U CN209823720 U CN 209823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inductor
parallel arm
multiplexer
arm reso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900014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中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3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3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工器,能够提高在公共端子处与梯型滤波器连接的、与低频带对应的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多工器具备:第一滤波器,使高频信号通过;以及第二滤波器,使比第一滤波器高的频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由梯型滤波器构成,第二滤波器具有:至少一个串联臂谐振器,串联地连接在连接了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的公共端子和与公共端子相反侧的输入输出端子之间;以及多个并联臂谐振器,连接在连接了串联臂谐振器的节点与接地之间,在多个并联臂谐振器中的配置在距公共端子最远侧的第一并联臂谐振器和配置在最靠公共端子侧的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之中,在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连接有电感值大于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值的第一电感器。

Description

多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通信用高频模块的小型化以及多频段化,开发了在一个芯片上形成了多个滤波器电路的双工器、多工器等高频模块等。作为使用于这样的高频模块的滤波器,例如可使用组合了串联臂谐振器和并联臂谐振器的梯型滤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梯型滤波器中,通过使串联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和并联臂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一致,并在梯型滤波器的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连接电感器,从而实现了损耗特性良好且具有高的衰减特性的滤波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8338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多个滤波器连接于天线端侧的公共端子的多工器中,在作为与高的频带对应的滤波器而使用了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梯型滤波器的情况下,由于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器,存在与低的频带对应的滤波器的损耗特性劣化的情况。
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在公共端子处与对应于高的频带的梯型滤波器连接的、与低的频带对应的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多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多工器的一个方式具备:第一滤波器,使高频信号通过;以及第二滤波器,使比所述第一滤波器高的频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由梯型滤波器构成,所述第二滤波器具有:至少一个串联臂谐振器,串联地连接在连接了所述第一滤波器和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公共端子和与所述公共端子相反侧的输入输出端子之间;以及多个并联臂谐振器,连接在连接了所述串联臂谐振器的节点与接地之间,在所述多个并联臂谐振器中的配置在距所述公共端子最远侧的第一并联臂谐振器和配置在最靠所述公共端子侧的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之中,在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连接有电感值大于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值的第一电感器。
在作为梯型滤波器的第二滤波器中,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值和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值会影响第二滤波器的频带的形成。而且,靠近公共端子的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值比远离公共端子的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值对第一滤波器的通过特性造成的影响更大。因此,通过使连接在远离公共端子的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值大于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值,从而能够在不使第二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劣化的情况下提高与比第二滤波器低的频带对应的第一滤波器的通过特性。
此外,可以在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连接有电感值小于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值的第二电感器。
由此,因为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值大于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所以能够在不使第二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劣化的情况下提高与比第二滤波器低的频带对应的第一滤波器的通过特性。
此外,也可以在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不连接电感器。
在该结构中,能够认为在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配置了电感值为0的电感器。因此,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值大于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值。由此,能够在不使第二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劣化的情况下提高与比第二滤波器低的频带对应的第一滤波器的通过特性。
此外,也可以还具备:至少一个其它滤波器,通过的高频信号的频带与所述第一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二滤波器不同。
由此,即使在多工器配置有多个滤波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多个滤波器中的与比第二滤波器低的频带对应的滤波器的通过特性。
此外,所述第二滤波器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多工器的多个滤波器中的使最高的频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滤波器。
由此,第二滤波器在多个滤波器之中与最高的频带对应,因此能够对与比第二滤波器低的频带对应的其它全部的滤波器提高滤波器的通过特性。
此外,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可以为1.8nH以下。
由此,能够使第二滤波器的损耗劣化量为0.03dB以下,因此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对其它滤波器的频带造成的影响,能够提高其它滤波器的通过特性。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在公共端子处与梯型滤波器连接的、与低的频带对应的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多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中的谐振器的结构的概略图,(a) 是俯视图,(b)是(a)所示的单点划线处的向视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中使连接在梯型滤波器的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器的电感值变化时的梯型滤波器的阻抗的变化的图。
图4A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中的第二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图。
图4B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中的第二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图。
图5A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中的第一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图。
图5B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中的其它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图。
图5C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中的其它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的损耗劣化量相对于电感值的关系的图。
图7是示出变形例涉及的多工器的结构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主旨并不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因而,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之中未记载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此外,各图是示意图,未必严谨地进行了图示。在各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
[1.多工器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例如是具备多个频段的发送滤波器以及接收滤波器的多工器。另外,多工器1也包含双工器。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 所示,多工器1具备频带不同的滤波器11、12、13以及14。滤波器11、 12、13以及14分别与连接于天线2的公共端子20连接。此外,滤波器 11、12、13以及14的与公共端子20侧相反的一侧分别与输入输出端子 21、22、23以及24连接。
滤波器11例如是将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标准的 Band3的发送频带(1710-1785MHz)作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
滤波器12例如是将Band3的接收频带(1805-1880MHz)作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
滤波器13例如是将Band1的发送频带(1920-1980MHz)作为通带的发送滤波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滤波器13是第一滤波器。
滤波器14例如是将Band1的接收频带(2110-2170MHz)作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滤波器14是使用于比滤波器11、12以及13高的频带的滤波器。也就是说,滤波器14是设置在多工器1的多个滤波器中的、使最高的频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滤波器。滤波器14由梯型滤波器构成,该梯型滤波器由五个串联臂谐振器和四个并联臂谐振器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滤波器14是第二滤波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滤波器11以及12是其它滤波器。滤波器 11以及12通过的高频信号的频带与滤波器13以及滤波器14不同。滤波器11、12以及13并不限于梯型滤波器,也可以是具备至少一个并联臂谐振器以及串联臂谐振器的其它结构的滤波器。
如图1所示,在滤波器14中,在公共端子20与输入输出端子24之间,从公共端子20侧起依次串联地连接有五个串联臂谐振器32a、32b、32c、32d以及32e。此外,在串联臂谐振器32a与32b之间的节点连接有并联臂谐振器34a的一端。进而,在并联臂谐振器34a的另一端与接地之间连接有电感器36a。在本实施方式中,并联臂谐振器34a是第二并联臂谐振器。此外,电感器36a是第二电感器。
同样地,分别在串联臂谐振器32b与32c之间的节点连接有并联臂谐振器34b的一端,在串联臂谐振器32c与32d之间的节点连接有并联臂谐振器34c的一端,在串联臂谐振器32d与32e之间的节点连接有并联臂谐振器34d的一端。在并联臂谐振器34b、34c、34d的另一端与接地之间分别连接有电感器36b、36c、36d。在本实施方式中,并联臂谐振器34d是第一并联臂谐振器。此外,电感器36d是第一电感器。
由以上那样的串联臂谐振器32a、32b、32c、32d以及32e、并联臂谐振器34a、34b、34c以及34d和电感器36a、36b、36c以及36d构成作为梯型滤波器的滤波器14。
在此,关于电感器36a、36b、36c以及36d的电感值L1、L2、L3以及L4,作为一个例子,分别为L1=2.00nH、L2=1.45nH、L3=1.64nH以及 L4=2.50nH。也就是说,电感器36a和电感器36d的电感值的关系成为L1 <L4。此外,在滤波器14中,由与配置在最靠公共端子20侧的并联臂谐振器34a连接的电感器36a和与配置在最靠输入输出端子24侧的并联臂谐振器34d连接的电感器36d形成滤波器14的频带,因此电感器36a 的电感值L1和电感器36d的电感值L4设定得大于电感器36b的电感值 L2以及电感器36c的电感值L3。另外,电感器36a、36b、36c以及36d 的电感值L1、L2、L3以及L4并不限于上述的值,也可以是其它值。
串联臂谐振器32a、32b、32c、32d以及32e、并联臂谐振器34a、34b、 34c以及34d例如是由声表面波滤波器构成的谐振器。图2是示出构成串联臂谐振器32a、32b、32c、32d以及32e、并联臂谐振器34a、34b、34c 以及34d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的结构的概略图。在图2中,(a)是俯视图,(b)是(a)所示的单点划线处的向视剖视图。另外,虽然串联臂谐振器32a、32b、32c、32d以及32e和并联臂谐振器34a、34b、34c以及 34d设为相同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2的(a)以及(b)所示,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由压电基板106 和具有梳形形状的IDT(InterDigital Transducer,叉指换能器)电极101a 以及101b构成。
压电基板106例如由以给定的切割角切断的LiNbO3的单晶构成。在压电基板106中,在给定的方向上传播声表面波。
如图2的(a)所示,在压电基板106上形成有对置的一对IDT电极101a以及101b。IDT电极101a由相互平行的多个电极指102a和将多个电极指102a连接的汇流条电极104a构成。此外,IDT电极101b由相互平行的多个电极指102b和将多个电极指102b连接的汇流条电极104b构成。IDT电极101a和IDT电极101b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在IDT电极 101a和IDT电极101b中的一方的IDT电极101a的多个电极指102a中的每一个之间,配置有另一方的IDT电极101b的多个电极指102b的每一个。
此外,如图2的(b)所示,IDT电极101a以及IDT电极101b成为层叠了密接层107和主电极层108的构造。
密接层107是用于使压电基板106和主电极层108的密接性提高的层,作为材料,例如使用NiCr。密接层17的膜厚例如为10nm。
作为主电极层108的材料,例如使用Pt。主电极层108是由一个层构成的单层构造,膜厚例如为83nm。另外,主电极层108也可以是层叠了多个层的层叠构造。
保护层109形成为覆盖IDT电极101a以及101b。保护层109是以保护主电极层108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调整频率温度特性、以及提高耐湿性等为目的的层,例如是以二氧化硅为主成分的膜。保护层109可以是单层构造,也可以是层叠构造。
另外,构成密接层107、主电极层108以及保护层109的材料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材料。进而,IDT电极101a以及101b也可以不是上述层叠构造。IDT电极101a以及101b例如可以由Ti、Al、Cu、Pt、Au、Ag、Pd 等金属或合金构成,此外,也可以由层叠了多个由上述的金属或合金构成的层的层叠构造构成。此外,也可以不形成保护层109。
此外,在图2中,λ表示构成IDT电极101a以及101b的多个电极指 102a以及102b的重复间距,D表示IDT电极101a以及101b的交叉宽度, W表示电极指102a以及102b的宽度,S表示电极指102a与电极指102b 之间的宽度,h表示IDT电极101a以及101b的高度。
另外,声表面波滤波器100的构造并不限定于在图2的(a)以及(b) 记载的构造。例如,IDT电极101a以及101b也可以不是金属膜的层叠构造,而是金属膜的单层。
滤波器11、12以及13并不限于梯型滤波器,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滤波器。
[2.多工器的高频特性]
以下,对多工器1的高频特性进行说明。
对使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中的每一个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器的电感值变化时的并联臂谐振器的阻抗特性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使连接在梯型滤波器的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器的电感值变化时的、该并联臂谐振器的阻抗的变化的图。
一般来说,若在梯型滤波器中使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器的电感值变化为0.5nH、1.0nH、2.0nH、4.0nH,则如图3所示,随着电感值变高,并联臂谐振器的谐振点向低频率侧移动,且阻抗Z劣化。另外,在图3中,Q值为Q=20,设为恒定。因此,在梯型滤波器中,连接在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器的电感值变得越高,梯型滤波器自身的通过特性越劣化。此外,信号向在公共端子处与梯型滤波器连接的频带低的其它滤波器的泄漏量变多,因此可认为其它滤波器的特性也劣化。
在此,与在梯型滤波器中配置在最靠近公共端子的位置的并联臂谐振器连接的电感器、和与配置在最靠近与公共端子相反侧的输入输出端子的位置的并联臂谐振器连接的电感器,是对决定梯型滤波器的频带影响大的电感器。即使交换这些电感器的电感器值,对梯型滤波器自身的通过特性也没有影响。但是,因为与配置在最靠近公共端子的位置的并联臂谐振器连接的电感器配置在靠近与梯型滤波器连接的其它滤波器的位置,所以可认为,若该电感器的电感值大,则会对其它滤波器的通过特性造成大的影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的滤波器14的结构中,通过将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与电感器36d的电感值L4的关系设为L1<L4,从而不会使滤波器14的通过特性劣化,且能够提高其它滤波器11、12 以及13的通过特性。
以下,示出在多工器1中将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与电感器36d的电感值L4的关系设为L4<L1时和设为L1<L4时的通过特性。图4A以及图4B是示出多工器1中的滤波器14的通过特性的图。图5A是示出多工器1中的滤波器13的通过特性的图。图5B是示出多工器1中的滤波器11的通过特性的图。图5C是示出多工器1中的滤波器12的通过特性的图。
另外,在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与电感器36d的电感值L4的关系为L4<L1的情况下,将电感器36a、36b、36c以及36d的电感值分别设为L1=2.50nH、L2=1.45nH、L3=1.64nH以及L4=2.00nH。此外,在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与电感器36d的电感值L4的关系为L1<L4的情况下,将电感器36a、36b、36c以及36d各自的电感值L1、L2、L3以及L4分别设为L1=2.00nH、L2=1.45nH、L3=1.64nH以及L4=2.50nH。此外,并联臂谐振器34a和34d通过对构成并联臂谐振器34a和34d的IDT电极的交叉宽度以及对数进行调整而设为相同的电容。
此外,在图4A~图5C中,用实线示出L4<L1的情况下的通过特性,用虚线示出L1<L4的情况下的通过特性。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可知在滤波器14中,即使将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与电感器36d的电感值L4的关系从L4<L1变更为L1<L4,滤波器14的通带(2110-2170MHz)中的通过特性也几乎不变化。
此外,如图5A所示,可知在滤波器13中,若将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与电感器36d的电感值L4的关系从L4<L1变更为L1<L4,则滤波器13的通带(1920-1980MHz)中的插入损耗变小,通过特性提高。
同样地,如图5B所示,在滤波器11中,若将电感器36a的电感值 L1与电感器36d的电感值L4的关系从L4<L1变更为L1<L4,则滤波器11的通带(1710-1785MHz)中的插入损耗变小,通过特性提高。此外,如图5C所示,在滤波器12中,若将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与电感器36d 的电感值L4的关系从L4<L1变更为L1<L4,则滤波器12的通带 (1805-1880MHz)中的插入损耗变小,通过特性提高。
像这样,通过将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与电感器36d的电感值L4 的关系设为L1<L4,从而能够在不使滤波器14的通过特性劣化的情况下提高滤波器11、12以及13的通过特性。
在此,对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高频时模块的损耗劣化量相对于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的关系的图。
在图6中,示出将Q值(谐振的锐度)设为无限大、40、20时的、相对于电感器36a的电感值的损耗劣化量。如图6所示,随着将电感器 36a的电感值L1从0起每次提高0.2nH,并联臂谐振器34a中的损耗劣化量增加。此外,可知Q值越低,损耗劣化量越增加。
在此,若考虑测定的偏差等,则损耗劣化量例如优选为0.03dB以下。这是因为,如果损耗劣化量为0.03dB以下,则能够减小滤波器14对其它滤波器11、12以及13的频带造成的影响。
根据图6,关于损耗劣化量成为0.03dB以下的电感器36a的电感值 L1,例如,在将Q设为20的情况下,成为L1≤1.8nH。电感器36a是在滤波器14中配置在最靠公共端子20侧的电感器,因此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对其它滤波器11、12以及13造成大的影响。因此,优选使对其它滤波器11、12以及13造成的影响最大的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为 L1≤1.8nH。由此,能够使滤波器14的损耗劣化量为对其它滤波器11、12以及13的频带造成的影响小的0.03dB以下。
另外,一般使用的电感器的Q值为20~40。根据图6,可知在Q值为 20~40的情况下,如果公共端子20侧的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为L1≤ 1.8nH,则损耗劣化量成为至少0.03dB以下。
此外,因为电感器36a与作为梯型滤波器的滤波器14的配置在最靠公共端子20侧的并联臂谐振器34a连接,所以只要是梯型滤波器,则滤波器14也可以是变更了串联臂谐振器以及并联臂谐振器的数量以及配置的滤波器。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与配置在最靠公共端子20侧的并联臂谐振器34a连接的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设为L1≤1.8nH,从而也能够减小滤波器14对滤波器11、12以及13的频带造成的影响。
[3.效果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通过将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与电感器36d的电感值L4的关系设为L1<L4,从而能够在不变更滤波器 14的通过特性的情况下,提高在公共端子20处与滤波器14连接的其它滤波器11、12以及13中的与比滤波器14低的频带对应的滤波器的通过特性。
此外,在滤波器14为配置在多工器1的多个滤波器11、12、13以及 14之中与最高的频带对应的滤波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与比滤波器14低的频带对应的其它全部的滤波器11、12以及13的通过特性。
此外,通过将电感器36a的电感值L1设为1.8nH以下,从而能够使滤波器14的损耗劣化量为0.03dB以下。由此,能够减小滤波器14对其它滤波器11、12以及13的频带造成的影响,能够提高滤波器11、12以及13的通过特性。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多工器1中的滤波器14设为了将 Band1的接收频带(2110-2170MHz)作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但是并不限于此。滤波器14只要不是构成多工器1的多个滤波器中的与最低的频带对应的滤波器即可,也可以是将其它频带作为接收频带的接收滤波器。此外,滤波器14并不限于接收滤波器,也可以是发送滤波器,还可以是收发中的任一者都能够进行的收发滤波器。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梯型滤波器的滤波器14设为了将五个串联臂谐振器32a、32b、32c、32以及32e和四个并联臂谐振器 34a、34b、34c以及34d连接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串联臂谐振器以及并联臂谐振器的个数可以适当地变更。滤波器14只要是具备至少一个串联臂谐振器、多个(两个以上)并联臂谐振器的结构即可。
此外,在滤波器14中,在最靠近公共端子20的位置,可以配置有串联臂谐振器,也可以配置有并联臂谐振器。此外,在最靠近与公共端子 20相反侧的输入输出端子24的位置,可以配置有串联臂谐振器,也可以配置有并联臂谐振器。
(变形例)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本变形例涉及的多工器1a与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1的不同点在于,在滤波器14a中配置在最靠公共端子20侧的并联臂谐振器34a与接地直接连接。
图7是示出本变形例涉及的多工器1a的结构的概念图。如图7所示,多工器1a具备滤波器11、12、13以及14a。滤波器11、12以及13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多工器1中的滤波器11、12以及13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滤波器14a是梯型滤波器,在配置在最靠输入输出端子24侧的并联臂谐振器34d与接地之间连接有电感器36d。此外,配置在最靠公共端子 20侧的并联臂谐振器34a与接地直接连接。也就是说,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多工器1相比较,成为在并联臂谐振器34a与接地之间未连接实施方式所示的电感器36a的结构。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认为在并联臂谐振器34a与接地之间配置有电感值为0的电感器36a。因此,连接在配置于最靠近输入输出端子24 的位置的并联臂谐振器34d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器36d的电感值L4为大于并联臂谐振器34a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值(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感值L1) 的值。因而,能够认为多工器1a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多工器1同样是满足L1<L4的结构。
像这样,多工器1a即使是并联臂谐振器34a和接地直接连接而在并联臂谐振器34a与接地之间不具备电感器的结构,也能够在不使滤波器 14a的通过特性劣化的情况下提高滤波器11、12以及13的通过特性。
(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记载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像以下所示的变形例那样适当地加以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多工器1中的滤波器14设为了将Band1 的接收频带(2110-2170MHz)作为通带的接收滤波器,但是并不限于此。滤波器14只要不是构成多工器1的多个滤波器中的与最低的频带对应的滤波器即可,也可以是将其它频带作为接收频带的接收滤波器。此外,滤波器14并不限于接收滤波器,也可以是发送滤波器,还可以是收发中的任一者都能够进行的收发滤波器。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梯型滤波器的滤波器14设为了将五个串联臂谐振器32a、32b、32c、32以及32e和四个并联臂谐振器 34a、34b、34c以及34d连接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串联臂谐振器以及并联臂谐振器的个数也可以适当地变更。滤波器14只要是具备至少一个串联臂谐振器、多个(两个以上)并联臂谐振器的结构即可。
此外,在滤波器14中,在最靠近公共端子20的位置,可以配置有串联臂谐振器,也可以配置有并联臂谐振器。此外,在最靠近与公共端子 20相反侧的输入输出端子24的位置,可以配置有串联臂谐振器,也可以配置有并联臂谐振器。
除此以外,对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方式、或者通过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任意地进行组合而实现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于具备多个滤波器的多工器(包含双工器)、多重滤波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等通信设备等。
附图标记说明
1、1a:多工器;
11、12:滤波器;
13:滤波器(第一滤波器);
14:滤波器(第二滤波器);
20:公共端子;
21、22、23、24:输入输出端子;
32a、32b、32c、32d、32e:串联臂谐振器;
34a:并联臂谐振器(第二并联臂谐振器);
34b、34c:并联臂谐振器;
34d:并联臂谐振器(第一并联臂谐振器);
36a:电感器(第二电感器);
36b、36c:电感器;
36d:电感器(第一电感器);
100:声表面波滤波器;
101a、101b:IDT电极;
102a、102b:电极指;
104a、104b:汇流条电极;
106:压电基板;
107:密接层;
108:主电极层;
109:保护层。

Claims (6)

1.一种多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滤波器,使高频信号通过;以及
第二滤波器,使比所述第一滤波器高的频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由梯型滤波器构成,
所述第二滤波器具有:
至少一个串联臂谐振器,串联地连接在连接了所述第一滤波器和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公共端子和与所述公共端子相反侧的输入输出端子之间;以及
多个并联臂谐振器,连接在连接了所述串联臂谐振器的节点与接地之间,
在所述多个并联臂谐振器中的配置在距所述公共端子最远侧的第一并联臂谐振器和配置在最靠所述公共端子侧的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之中,在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连接有电感值大于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值的第一电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连接有电感值小于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值的第二电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未连接电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工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至少一个其它滤波器,通过的高频信号的频带与所述第一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二滤波器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滤波器是设置在所述多工器的多个滤波器中的使最高的频带的高频信号通过的滤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为1.8nH以下。
CN201790001476.4U 2016-12-28 2017-12-11 多工器 Active CN2098237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6200 2016-12-28
JP2016256200 2016-12-28
PCT/JP2017/044421 WO2018123545A1 (ja) 2016-12-28 2017-12-11 マルチプレク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3720U true CN209823720U (zh) 2019-12-20

Family

ID=62710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90001476.4U Active CN209823720U (zh) 2016-12-28 2017-12-11 多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3720U (zh)
WO (1) WO20181235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05018B2 (en) * 2019-07-22 2022-08-0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ter and multiplex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2648B2 (ja) * 2009-02-16 2013-06-19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分波器
JP5708828B2 (ja) * 2012-09-19 2015-04-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ィルタ装置
DE102014110905A1 (de) * 2014-07-31 2016-02-04 Epcos Ag Duplexer mit verbesserter Reflektivitä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3545A1 (ja)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00125B (zh) 滤波器
CN107124152B (zh) 多工器、发送装置以及接收装置
CN111448759B (zh) 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
US11025227B2 (en) Multiplexer, high-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958241B2 (en) Extractor
CN111527699B (zh) 弹性波滤波器
WO2019111902A1 (ja) 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3206653B (zh) 弹性波滤波器
KR20180093795A (ko) 멀티플렉서, 송신 장치 및 수신 장치
US11394366B2 (en) Acoustic wave filter and multiplexer
CN107483027B (zh) 多工器以及高频前端模块
CN209823720U (zh) 多工器
CN112688662A (zh)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CN111164891B (zh) 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CN109217837B (zh) 多工器
CN110771040B (zh)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复合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CN219592382U (zh) 弹性波滤波器以及多工器
CN116868506A (zh) 弹性波滤波器以及多工器
US11258428B2 (en) Filter device and multiplexer
CN114208035A (zh) 弹性波滤波器
CN112567630A (zh) 弹性波滤波器
CN110809858A (zh) 多工器
KR102546482B1 (ko) 탄성파 필터
WO2022091582A1 (ja) 弾性波フィルタ
CN116918255A (zh) 弹性波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