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0018U - 一体化冷风机及ct机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冷风机及ct机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0018U
CN209820018U CN201920610458.7U CN201920610458U CN209820018U CN 209820018 U CN209820018 U CN 209820018U CN 201920610458 U CN201920610458 U CN 201920610458U CN 209820018 U CN209820018 U CN 209820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fin
connecting plate
cold
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04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edical Technology Sta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Medical Technology Sta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Medical Technology Sta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Medical Technology Sta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104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0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0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0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一体化冷风机,它包括机壳,机壳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包括蒸发直管和导冷翅片,冷凝器包括冷凝直管和散热翅片,蒸发器和冷凝器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且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之间成上下间隔设置,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小于5mm且大于0.01mm。本申请可以使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依托重力流经冷凝器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同时避免导冷翅片上水滴在导冷翅片底端堆积成水层,阻断导冷翅片与散热翅片的热传递。本申请还涉及一种CT机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能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体化冷风机及CT机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冷风机及CT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领域中,常用CT机即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对人体扫描以进行疾病诊断。其中,CT机主要包括扫描床、扫描架、高压发生器、计算机系统、操作控制台、照相机、CT球管以及探测器组件。CT用冷风机是一种冷风机,安装于CT扫描机架室内,通过管道将冷气输送到CT机架内,进一步降低CT机架的环境温度,提高CT机架内球管的散热效率,延长球管寿命,降低CT机架内部件的故障率。
现有技术中,用于设备降温的冷风机,通常蒸发器与冷凝器是各自独立设置的,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水箱收集或者通过排水管排出,冷凝水被废弃,冷凝水的冷量被浪费,能耗较大。
现有技术中,用于设备降温的冷风机,也有蒸发器与冷凝器上下一体设置的,但其蒸发器与冷凝器换热翅片为一体翅片,蒸发器与冷凝器无间隔,蒸发器与冷凝器存在热传递,换热效率损耗较大,能耗较大。
当上述冷风机应用于CT机冷却装置时,会产生CT机散热效率不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冷风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能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一体化冷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直管和导冷翅片,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直管和散热翅片,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之间成上下间隔设置,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小于5mm且大于0.01mm。
本申请中,通过连接板将蒸发器和冷凝器连接在一起,同时控制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之间留有一个小间隔,使得当蒸发器上的导冷翅片凝结有水滴时,实时掉落到冷凝器中,避免导冷翅片上水滴堆积成水层,使得冷凝水冷可以及时有效的流经冷凝器,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制冷效果更好,且制冷速度快。故本申请上下一体的蒸发器与冷凝器翅片结构,即能阻断蒸发器与冷凝器翅片的相互热交换,又能使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掉容易掉落到冷凝器,避免在蒸发器底端形成水层堆积,从而降低了能耗。
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即水滴最大直径,本申请人经实验发现,该间距大于5mm时,由于大部分水滴直径在3-5mm之间,间距过大会造成蒸发器导冷翅片上下落到底端的水滴受翅片粘附力以及水滴表面张力的影响会有部分在蒸发器翅片底端附着形成水层,不能及时掉落到冷凝器,影响冷凝器处理效果;而该间距小于0.01mm时,不仅制作困难,且相当于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直接接触连通,造成冷热交换,影响制冷效果。故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小于5mm且大于0.01mm,最为合适,其间距小于大部分水滴重力方向直径,使得导冷翅片上凝结的水滴及时掉落到冷凝器中,且分布均匀,利用冷凝水的冷量来进一步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这样制冷效果更好,且制冷速度快。其中,本申请人经实验还发现,当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为2mm或者1mm时,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翅片的个数可以不等于导冷翅片的个数,蒸发直管的直径可以不等于冷凝直管的直径。本申请的一体化冷风机主要用于对设备进行降温。
作为优选,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的迎风面均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其中,同一竖直平面是指同一垂直于地面的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具有对应关系,且各个所述导冷翅片分别与一所述散热翅片对应并成同平面设置。
蒸发器中的导冷翅片,在冷凝器中均有唯一确定的散热翅片与之对应,使得当导冷翅片上凝结的水滴实时掉落时,均有一散热翅片接住,使得冷凝器可以更快更好的进行处理,加快制冷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包括成左右间隔设置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蒸发直管和所述冷凝直管穿过所述左连接板形成固定,所述蒸发直管和所述冷凝直管穿过所述右连接板形成固定。
本申请通过分立两侧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固定蒸发器和冷凝器,稳固性更好,且安装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左连接板、所述右连接板和所述导冷翅片成平行设置。
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和导冷翅片成平行设置,可以避免左连接板、右连接板与导冷翅片直接接触,造成冷热交换,影响本申请的制冷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蒸发直管和所述导冷翅片成垂直设置,且各个所述导冷翅片相互成平行设置;所述冷凝直管和所述散热翅片成垂直设置,且各个所述散热翅片相互成平行设置,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由于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水滴的掉落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使得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的设置方向与水滴的掉落方向相同,有利于翅片引导水滴滴落,并且加快制冷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的个数成相同设置。
作为优选,相邻的所述蒸发直管之间的端部通过蒸发U型管连接,相邻的所述冷凝直管之间的端部通过冷凝U型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上均设有一个槽孔,所述槽孔贯穿所述连接板且与所述连接板的端部相通,且所述槽孔与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隔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槽孔宽度小于5mm且大于0.01mm。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机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能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CT机冷却装置,包括一体化冷风机,所述一体化冷风机为上述的一体化冷风机。
该冷风机为上述的一体化冷风机。由于上述的一体化冷风机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使用该一体化冷风机的CT机冷却装置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基于此,本申请较之原有技术,具有可以使得当蒸发器上的导冷翅片凝结有水滴时,实时掉落到冷凝器中,进一步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同时阻断了蒸发器与冷凝器翅片间的热交换,具有制冷效果更好,且制冷速度快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本申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申请附图1的A部放大图;
附图4为本申请附图2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液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一体化冷风机的实施例一:
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一体化冷风机1,包括机壳2,机壳2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蒸发器3和冷凝器4,蒸发器3包括蒸发直管31和导冷翅片32,冷凝器4包括冷凝直管41和散热翅片42,蒸发器3和冷凝器4通过连接板5连接在一起,且导冷翅片32和散热翅片42之间成上下间隔设置,导冷翅片32和散热翅片42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小于5mm且大于0.01mm。
本申请中,通过连接板将蒸发器和冷凝器连接在一起,同时控制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之间留有一个小间隔,使得当蒸发器上的导冷翅片凝结有水滴时,实时掉落到冷凝器中,避免导冷翅片上水滴堆积成水层,使得冷凝器可以及时有效的处理蒸发器掉落的水滴,制冷效果更好,且制冷速度快。故本申请上下一体的蒸发器与冷凝器翅片结构,即能阻断蒸发器与冷凝器翅片的相互热交换,又能使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掉容易掉落到冷凝器,避免在蒸发器底端形成水层堆积,从而降低了能耗。
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即水滴重力方向的较大直径,本申请人经实验发现,该间距大于5mm时,由于间距过大,会造成蒸发器上的导冷翅片水滴附着在翅片底端不易及时掉落到冷凝器,影响冷凝器处理效果;而该间距小于0.01mm时,不仅制作困难,且相当于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直接连通,造成冷热交换,影响制冷效果。故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小于5mm且大于0.01mm,最为合适,使得导冷翅片上凝结的水滴实时掉落到冷凝器中,且分布均匀使得冷凝器可以及时有效的处理蒸发器掉落的水滴,制冷效果更好,且制冷速度快。其中,本申请人经实验还发现,当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为2mm或者1mm时,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翅片的个数可以不等于导冷翅片的个数,蒸发直管的直径可以不等于冷凝直管的直径。本申请的一体化冷风机主要用于对设备进行降温。
见图3、图4,蒸发器3和冷凝器4的迎风面均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其中,同一竖直平面是指同一垂直于地面的平面。
见图3、图4,导冷翅片32和散热翅片42具有对应关系,且各个导冷翅片32分别与一散热翅片42对应并成同平面设置。
蒸发器中的导冷翅片,在冷凝器中均有唯一确定的散热翅片与之对应,使得当导冷翅片上凝结的水滴实时掉落时,均有一散热翅片接住,使得冷凝器可以更快更好的进行处理,加快制冷效果。
见图2、图3,连接板5包括成左右间隔设置的左连接板51和右连接板52,蒸发直管31和冷凝直管41穿过左连接板51形成固定,蒸发直管31和冷凝直管41穿过右连接板52形成固定。
本申请通过分立两侧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固定蒸发器和冷凝器,稳固性更好,且安装方便。
见图2、图3,左连接板51、右连接板52和导冷翅片32成平行设置。
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和导冷翅片成平行设置,可以避免左连接板、右连接板与导冷翅片直接接触,造成冷热交换,影响本申请的制冷效果。
见图3、图4,蒸发直管31和导冷翅片32成垂直设置,且各个导冷翅片32相互成平行设置;冷凝直管41和散热翅片42成垂直设置,且各个散热翅片42相互成平行设置。导冷翅片32和散热翅片4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由于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水滴的掉落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使得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的设置方向与水滴的掉落方向相同,有利于翅片引导水滴滴落,并且加快制冷速度。
见图3、图4,导冷翅片32和散热翅片42的个数成相同设置。
导冷翅片和散热翅片的个数成相同设置,即相邻导冷翅片之间的间距和相邻散热翅片之间的间距成相同设置,这样可以简化工艺,且效果较佳。
见图1、图3,相邻的蒸发直管31之间的端部通过蒸发U型管33连接,相邻的冷凝直管41之间的端部通过冷凝U型管43连接。
一体化冷风机的实施例二:
见图2、图3,左连接板51和右连接板52上均设有一个槽孔53,槽孔53贯穿连接板5且与连接板5的端部相通,且槽孔53与导冷翅片32和散热翅片42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隔相对应,槽孔53宽度小于5mm且大于0.01mm。其余部分与一体化冷风机的实施例一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一体化冷风机包括上述一体化冷风机的实施例一的一体化冷风机,因而具上述一体化冷风机的实施例一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CT机冷却装置的实施例一:
一种CT机冷却装置,包括冷风机,冷风机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一体化冷风机1。
该冷风机为上述一体化冷风机。由于上述的一体化冷风机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使用该一体化冷风机的CT机冷却装置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一体化冷风机包括机壳,机壳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蒸发器、冷凝器和冷凝水蒸发装置,冷气风机设置在蒸发器的一侧,流经蒸发器形成的冷风经过冷气风机后由冷气出风口排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均流入冷凝水蒸发装置中,经过水蒸发装置的蒸发后,变成热气通过热气出风口排出一体化冷风机外,无需再提供排水装置,使得整个一体化冷风机结构简单。此外,冷风机本体整体设置在机壳内部也降低了一体化冷风机工作时候产生的噪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化冷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直管和导冷翅片,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直管和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之间成上下间隔设置,且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小于5mm且大于0.0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的迎风面均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具有对应关系,且各个所述导冷翅片分别与一所述散热翅片对应并成同平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成左右间隔设置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蒸发直管和所述冷凝直管穿过所述左连接板形成固定,所述蒸发直管和所述冷凝直管穿过所述右连接板形成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所述右连接板和所述导冷翅片成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直管和所述导冷翅片成垂直设置,且各个所述导冷翅片相互成平行设置;所述冷凝直管和所述散热翅片成垂直设置,且各个所述散热翅片相互成平行设置,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的个数成相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冷风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蒸发直管之间的端部通过蒸发U型管连接,相邻的所述冷凝直管之间的端部通过冷凝U型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上均设有一个槽孔,所述槽孔贯穿所述连接板且与所述连接板的端部相通,且所述槽孔与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散热翅片沿竖直方向之间的间隔相对应。
10.一种CT机冷却装置,包括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机为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冷风机。
CN201920610458.7U 2019-04-26 2019-04-26 一体化冷风机及ct机冷却装置 Active CN209820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0458.7U CN209820018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体化冷风机及ct机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0458.7U CN209820018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体化冷风机及ct机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0018U true CN209820018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8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0458.7U Active CN209820018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体化冷风机及ct机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00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3484A (zh) * 2022-09-13 2022-10-14 杭州医维之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置于室内的设备用二级冷却冷气机及电气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3484A (zh) * 2022-09-13 2022-10-14 杭州医维之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置于室内的设备用二级冷却冷气机及电气设备
CN115183484B (zh) * 2022-09-13 2022-11-18 杭州医维之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置于室内的设备用二级冷却冷气机及电气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1794B (zh) 涉及呼吸系统的改进
CN103517620B (zh) 用于电子构件的两相冷却系统
CN209820018U (zh) 一体化冷风机及ct机冷却装置
CN103925750A (zh) 一种新型蒸发式冷凝器
CN211120728U (zh) 一种节水型高效冷却塔
CN105546678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763553U (zh) 制冷设备的蒸发冷油路循环系统
CN213546405U (zh) 一种口琴管及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0094901B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RU116983U1 (ru) Многоходовой конденсатор паротурбин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с воздуш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и постоянной скоростью паровоздушной смеси abc gi
CN105928258A (zh) 换热器及空调
CN219494464U (zh) 单风道双系统全风量高效冷凝器及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CN21264475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063847U (zh) 一种可实现多级冷却的逆流密闭式冷却塔
CN216522075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20893106U (zh) 一种用于锻件生产的冷却塔折流板
KR100443725B1 (ko) 히트파이프를 구비한 밀폐식 증발형 냉각탑
CN215490279U (zh) 空调蒸发器冷凝水导流装置、空调蒸发器和空调
CN218495874U (zh) 一种用于抽真空系统的冷却装置
CN217763719U (zh) 一种工业用特种风冷式高效除湿型低温冷风机组
CN209230085U (zh) 一种蒸发式冷却系统
CN214148436U (zh) 一种风幕式翅片管蒸发器及太阳能热泵系统
CN214333030U (zh) 一种双向排水的接水盘及空气换热设备
CN216522506U (zh) 一种v型风冷散热装置
CN219200079U (zh) 一种地铁车站小型节能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