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6144U - 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6144U
CN209816144U CN201920177524.6U CN201920177524U CN209816144U CN 209816144 U CN209816144 U CN 209816144U CN 201920177524 U CN201920177524 U CN 201920177524U CN 209816144 U CN209816144 U CN 209816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ulture
tube
detection
gas 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75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光春
单晓英
宋绚丽
姜慧玉
刘辉
李健
王丽珩
阮师漫
刘岚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DESEAS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ENTRE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DESEAS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ENT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DESEAS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ENTRE filed Critical JINAN DESEAS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ENTRE
Priority to CN2019201775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6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6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61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该培养检测管包括: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其中,所述主管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并与产气收集管相连接;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管盖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主管大于产气收集管长度,主管内径大于产气收集管内径。本公开的培养检测管采用外置的产气收集管,相比现有技术中倒置180度设置的内置小倒管,本公开中的产气收集管与主管之间角度可以灵活设置,大大降低了排气的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菌群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公开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水、食品、化妆品和公共场所等公共产品的卫生微生物指标中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及大肠埃希氏菌检测包括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滤膜法、平板计数法、酶底物法等。而其中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以其技术难度低、试剂成本低、检测范围宽等优点获得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小型实验室应用中优势突出。在我国《G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中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3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GB/T 18204.10-2000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和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等中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均为第一法;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粪大肠菌群检验,《GB 4789.3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GB/T 18204.4-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四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中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疗机构污水和污泥中粪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中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等中均为唯一方法。
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的基本实验流程包括初发酵、平板分离和复发酵,不同样本和不同检测项目具体流程会有一定差异。初发酵:以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生化特征为基础,利用内置小倒管(倒置杜汉氏管)的含乳糖类培养基(如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含中和剂)、煌绿乳糖胆盐肉汤、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乳糖肉汤、现隐肉汤等)培养受试样本,按预定温度,培养到预定时间后观察产酸产气现象。然后初发酵阳性管划线于伊红美蓝琼脂等平板进行平板分离。平板上大肠菌群产生带或不带金属光泽的深紫黑色、紫黑色、淡紫红色(中心较深)等的菌落。复发酵试验:以上阳性菌落再次进行发酵试验确认阳性结果。部分项目流程有一定调整,如水中耐热大肠菌群会涉及两步初发酵,但无复发酵;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等无平板分离过程;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检测复发酵在平板分离之前进行等。
目前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初发酵和复发酵过程均以装有含乳糖类培养基和内置小倒管的试管为发酵培养装置,本装置技术简单,成本较低。但发明人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实验人员自行配制液体培养基后分装于耐高压灭菌条件的玻璃试管或塑料试管中,经高压灭菌和去除小倒管中气体后使用。或者培养基生产商按上述步骤制造,或者配制液体培养基后高压灭菌后,分装于含有小倒管的试管(两者均为无菌状态,经过氧乙烷或射线灭菌)中制造,或者取适量的无菌干粉分装于含有小倒管的试管(两者均为无菌状态,经过氧乙烷或射线灭菌)中制造;但是上述制备的含液体培养基的即用型发酵管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使小倒管再次充入气体,每支发酵管实验人员使用前需要小心倒置数次使小倒管排出气体,小倒管口径较小且与发酵试管呈180夹角倒置状态,气体排出较难,需要依靠熟练的实验人员选取好合适的角度,缓慢充入液体,压出气体;含干粉培养基的即用型发酵管在加入样液时小倒管也易充入气体,除有上述问题外,还有干粉溶解困难的局限性,特别是小倒管中的培养基极难溶解,每支管需要反复摇匀和静置方可,因此每支管均需谨慎操作,要较长的时间。而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及大肠埃希氏菌属于水、食品、化妆品和公共场所等公共产品的卫生微生物指标,一般检测实验室检测量均较大,每一样本均需要1-30支发酵管,因此无论实验人员自己配制培养基或使用培养基生产商提供的即用型发酵管排小倒管气体均会耗用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而且对于液体型即用发酵管在储藏上要求也相对较高,保质期较短,增加使用成本;干粉型即用发酵管一旦小倒管中干粉充入较多,不利用培养基在样液中混匀,混匀时也易在小倒管中产生细小气泡,增加排气难度,存在降低检测质量和增加检测成本的影响。因此小倒管排气问题是影响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使用效率,人力和时间成本及即用型培养基便利性使用的一个瓶颈性技术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将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中发酵管内置的小倒管用产气收集管取代,不再置于发酵管内部,从而不再受内置管径限制和倒置位置限制;将此产气收集管与柔性主管连接,柔性主管可弯曲从而使产气收集管的内径和倒置角度选择自由度变大,使发酵用柔性主管与产气收集管的管道连接更为通畅,便于气体排出,从而解决原技术中小倒管排气环节的瓶颈问题。而且采用柔性管,方便在管外部挤压管体,使管体变形,从而使内壁上的培养基及管的上下不同部位的培养基易于溶解,溶液易于混匀,从而具有快速、高效、省时省力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公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培养检测管,该培养检测管包括: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其中,所述主管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并与产气收集管相连接;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管盖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主管大于产气收集管长度,主管内径大于产气收集管内径。
在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包括:所述培养检测管和培养基,所述培养基设于所述培养检测管中。
与本发明人知晓的相关技术相比,本公开其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的培养检测管采用外置的产气收集管,相比现有技术中倒置180度设置的内置小倒管,因采用了柔性主管,本公开中的产气收集管与主管之间角度可以灵活设置,可在加入液体样本后,使整个产气收集管与主管呈完全竖直相连,无弯曲角度,即管内通道完全竖直贯通,管内气体极易向上排出,大大降低了排气的难度。且在培养时,可将柔性主管弯折一定角度,使产气收集管末端向上,便于气体收集观察;同时可保持主管末端也向上倾斜一定角度,培养液不外溢,且外界空气无法进入管内。
(2)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硬质的培养管,本公开采用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柔性的主管,采用弯曲主管的技术手段来调节主管与产气收集管之间的角度,可以在加液时角度适合加液和排出空气,在培养时选择最适角度防止培养液进入空气,且便于收集内部产气。而且适宜的硬度,能够使主管弯曲达到需要的角度,但不牺牲管的圆柱管型形状,从而使检测加样液时方便加入,气体排出时方便排出,收集时方便到达顶端,从而能够解决现有多管发酵法技术中小倒管排气环节的瓶颈问题,具有快速、高效、省时省力等优点。
(3)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硬质的培养管,本公开采用的柔性管,方便在管外部挤压管体,使管体变形,从而使内壁上的培养基及管的上下不同部位的培养基易于溶解,溶液易于混匀,从而具有进一步快速、高效、省时省力等优点。
(4)针对该装置应用于菌群培养情况的设置条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发明人研究发现该装置参数与培养基的体积之间存在适配区间,当培养液与装置处于一定条件下时,能够获得良好的检测观察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实施例5中即用型培养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6中的即用型培养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8中的即用型培养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柔性主管,2、产气收集管,3、培养基,4、管帽,5、密封帽。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公开中,术语如“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用于MPN检测的倒置杜汉氏管存在排气困难、检测不便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公开的第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培养检测管,该培养检测管包括: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其中,所述主管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并与产气收集管相连接;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管盖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主管大于产气收集管长度,主管内径大于产气收集管内径。
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管在使用前需要将小倒管中的气体完全排净,以便消除试验中的误差,由于培养管的构造细长,可供小倒管进行调节的角度非常有限,以至于排气的难度很大。本公开采用外置的产气收集管,产气收集管与主管的夹角可依据实际检测的需要进行调整,可在加入液体样本后,使整个产气收集管与主管呈完全竖直相连,无弯曲角度,即管内通道完全竖直贯通,管内气体极易向上排出,大大降低了培养前排气的难度;且在培养时,可将柔性主管弯折一定角度,使产气收集管末端向上,便于气体收集观察;同时可保持主管末端也向上倾斜一定角度,培养液不外溢,且外界空气无法进入管内。且本公开中的培养检测管从主管至产气收集管部分,为一个缩颈的构造,产气收集管的内径和长度小于主管内径和长度。培养基中的菌在产气的过程中,主管和产气收集管中液面高度相应的变化,主管空腔中气体及液面压强与产气收集管中气体及液面压力的总和保持平衡,采用这种缩颈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培养基中的气体快速进入产气收集管中,完成检测的目的。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管的内径为0.6~4cm,长度为3~25cm的两端未封闭的圆柱形管状结构;所述产气收集管的内径为0.5~3.5cm,长度为2~10cm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
为了使得软管能够保持合适的硬度、弹性和透明度,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管的材质为软质有机硅胶、软质塑料或软质合成树脂中的一种。采用软质的主管可以非常方便的调节主管与产气收集管之间的角度,降低了菌群培养前的排气困难;另外,由于是软质的主管,培养结束之后,实验人员可以更好地晃动,使得气泡向产气收集管运动,这样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硬质的培养管并不容易做到。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MPN检测时,由于待检测样品中的含菌量有的是很低的,培养一定时间后,生成的气体量是非常少,这就增加了检测难度;若是采用不合适的检测培养装置,很有可能使得检测结果为假阴性,从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举例来讲,目前直接检测水中的病原菌是比较困难的,常用测定大肠杆菌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超过此数,表示水源可能受粪便等污染严重,水中可能有病原菌存在。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的邵氏硬度为30~70,经过试验验证,该硬度的软管能够支撑起圆柱形管状结构,加10mL以上液体时,保持管状结构不变形;弹性为主管从180度可弯曲至90度以上,使在样液培养时主管两端均能保持向上倾斜,主管与产气收集管连接末端向上倾斜保持培养液体向下注满管道,避免空气进入;另一末端向上倾斜使产气收集管末端向上倾斜以收集所产生气体。
为有助于更好的观察培养检测管的培养情况,故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管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管状结构。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培养管,由于小倒管放置于培养基中,培养基在发酵后往往会变浑浊,即便采用完全透明的材料也会影响技术人员对小倒管中气体生成情况的观察。本公开改进后的培养检测管,可肉眼直接观察产气收集管中的状况,可依据培养基和菌群的要求选择具有一定透明度的材料,可适应具有避光培养要求的微生物。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气收集管为硬质材料制备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材料为有机硅胶、塑料或合成树脂中的一种。
采用硬质的产气收集管有利于加入菌群后对培养检测管进行固定,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进行多个培养检测管中的发酵,使用硬质材料制备的产气收集管可以保证各个发酵管固定于同一角度下进行发酵,保证发酵环境的统一。经过试验验证,发明人意外发现若是采用软质材料制备产气收集管,并不利于发酵后的气体向产气收集管移动,从而无法准确测定,这可能是由于软质管有一定的弹力,当气体达到产气收集管顶部时,由于较大的反向作用力,会将气泡反向推进培养液中,从而观察不到气泡,这样无法准确检测。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气收集管为一端开口的透明圆柱形直管,或者,所述产气收集管包括延伸部及密封部,所述延伸部为两端未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密封部为可拆卸的密封帽,用于密封延伸部的一端。
由于菌群为产气发酵,故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帽为透气管帽。
进一步的,所述管帽为可适配主管管径的隔水透气硅胶、橡胶、塑料或树脂帽。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管、产气收集管一体成型,构成一端封闭的一段连续空腔。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管和产气收集管,在检测样本量为5~20ml 时,选择内径为0.8-1.5cm、长度为3-15cm的主管,内径为0.5-1.2cm、长度为2-5cm的产气收集管。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管和产气收集管,在检测样本量为50-200ml 时,选择内径为2.5-4cm,长度为10-25cm的主管,内径为2-3.5cm、长度为3-10cm的产气收集管。
发明人研究发现只有当培养检测管尺寸与培养基体积处于合适比例时,液面达到适当的高度,形成一定的压力迫使培养基中的菌群生成的气体被挤压至产气收集管的顶部,从而形成一段肉眼可见的空腔。当培养基体积过大时,液面高度较高,菌群发酵状态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培养基体积相比较少时,液面高度低,菌群发酵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时会产生不连续的空腔,影响技术人员的判读。发明人研究发现,上述比例范围内的培养基与培养检测管处于较为合适的比例,在MPN法规定的培养时间内,能够形成有效的气柱,提供精确的检测结果。
进一步的,对于终使用量为10mL液体培养基相应装量,优选内径1.2cm,长度为17.0cm 的两端未封闭的圆柱形管状结构柔性管为主管,内径1.0cm,外径1.2cm,长度3.0cm的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为产气收集管,如此规格结构,适宜10mL液量,易于在加液前使整体管呈竖直角度,便于加液和排出液体内气体,且在培养时17.0cm的主管能够保证弯折呈合适的圆弧形角度,使两端均保持30-45度向上倾斜角度,从而避免外界空气进入样液的同时可以收集样液产生的气体,同时该尺度能够保证主管在上述倾斜度的弯曲状态时,管径变形小,不产气密闭型弯折,避免导致管内液体被隔绝,从而避免影响产气收集;经反复试验使用1.0cm内径产气收集管便于在培养前排出气体的便捷性和培养后收集气体效果之间的平衡的最适宜管径,因再细容易导致培养前排出气体不畅和困难,再粗又对于培养后收集气体效果有影响,粗管径对于微量气体的收集会容易弥散,影响肉眼观察。3cm长度保证收集气体所需的足够培养液的量,避免培养液过少导致菌含量少时收集气体不足,产生假阴性,且不影响主管弯折的便捷性,太长容易妨碍主管弯折,不利于形成平衡液面,不利于形成合适的无死角且倾斜度合适的弯曲。外径1.2cm适配1.2cm内径主管,使两者的密封性最佳,不产生漏液。
在本公开的第二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用于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包括:所述培养检测管和培养基,所述培养基设于所述培养检测管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培养基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含中和剂)、煌绿乳糖胆盐肉汤、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乳糖肉汤、现隐肉汤、EC肉汤、EC-MUG培养基、LST-MUG中的一种。上述培养基可为干粉培养基或加相应比例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配制的液体培养基。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管和产气收集管,在培养基液体量为5~20ml 时,选择内径为0.8-1.5cm、长度为3-15cm的主管,内径为0.5-1.2cm、长度为2-5cm的产气收集管。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管和产气收集管,在培养基液体量为50-200ml时,选择内径为2.5-4cm,长度为10-25cm的主管,内径为2-3.5cm、长度为3-10cm的产气收集管。
检测样品时,将样品按照相应标准或方法制备为适宜稀释度的液体,然后直接加入到所述的即用型培养装置中,混匀;然后使主管弯曲一定角度,使主管非与产气收集管接口处末端和产气收集管非与主管接口处末端均向上倾斜一定角度,放置该即用型培养装置于相适配的支架上,主管非与产气收集管连接末端向上倾斜保持发酵液体向下注满管道,避免空气进入;且培养中所产生气体能够上升至产气收集管末端,置于培养箱按预定培养条件培养后观察产酸产气状况。
在本公开的第三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所述培养检测管或即用型培养装置在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及大肠埃希氏菌最可能数(MPN)检测中的应用。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培养检测管,如图1所示,包括柔性主管1、产气收集管2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4;其中,所述柔性主管1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产气收集管2为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柔性主管1与产气收集管2嵌套连接;柔性主管1、产气收集管2和管帽4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
所述柔性主管1为:内径为1.1cm、长度为15cm两端开口有机硅胶直管,邵氏硬度60度,弹性能弯曲45度以上。
所述产气收集管2为:内径为0.8cm、长度为3cm一端开口、一端圆底密封的透明PP塑料直管。
所述管帽4为:选取适配1.1cm内径管的塑料试管帽。
实施例2
一种培养检测管,如图2所示,包括柔性主管1、产气收集管2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4;其中,所述柔性主管1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产气收集管2为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柔性主管1与产气收集管2嵌套连接;柔性主管1、产气收集管2和管帽4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
所述柔性主管1为:内径为1.2cm、长度为25cm两端开口透明有机硅胶直管,邵氏硬度60度,弹性能弯曲45度以上。
所述产气收集管2为:内径为1.0cm、长度为3cm一端开口、一端圆底密封的透明PP塑料直管。
所述管帽4为:选取适配1.2cm内径管的透气有机硅胶试管帽。
实施例3
一种培养检测管,如图1所示,包括柔性主管1、产气收集管2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4;其中,所述柔性主管1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产气收集管2为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柔性主管1与产气收集管2嵌套连接;柔性主管1、产气收集管2和管帽4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
所述柔性主管1为:内径为3.2cm、长度为20cm两端开口有机硅胶直管,邵氏硬度60度,弹性能弯曲45度以上。
所述产气收集管2为:内径为3.0cm、长度为3cm一端开口、一端圆底密封的透明PP塑料直管。
所述管帽4为:选取适配3.2cm内径管的透气有机硅胶试管帽。
实施例4
一种培养检测管,如图3所示,包括柔性主管1、产气收集管2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4;其中,所述柔性主管1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产气收集管2为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柔性主管1与产气收集管2嵌套连接;柔性主管1、产气收集管2和管帽4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
所述柔性主管1为:内径为1.5cm、长度为20cm两端开口透明有机硅胶直管,邵氏硬度60度,弹性能弯曲45度以上。
所述产气收集管2为:内径为1.0cm、长度为5cm一端开口、一端圆底密封的透明PP塑料直管。
所述管帽4为:选取适配1.5cm内径管的透气有机硅胶试管帽。
产气收集管2为:一端采用密封帽5进行封闭。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如图1所示,该培养装置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培养检测管和培养基3,所述培养基3位于所述培养检测管中。
所述培养基3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使用干粉型。
使用方法:检测样本时,将样本按照相应标准或方法制备为适宜稀释度的液体,然后直接加入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用于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中,混匀;然后使柔性主管1弯曲一定角度,使柔性主管1与产气收集管2接口处末端和产气收集管2非与柔性主管1接口处末端均向上倾斜一定角度,放置该即用型培养装置于相适配的支架上,柔性主管1与产气收集管2连接末端向上倾斜保持发酵液体向下注满管道,避免空气进入;且培养中所产生气体能够上升至产气收集管2末端,置于培养箱按预定培养条件培养后观察产酸产气状况。
实施例6
一种用于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如图2所示,该培养装置包括:实施例2中所述的培养检测管和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位于所述培养检测管中。
所述培养基为: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
使用方法同实施例5。
实施例7
一种用于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如图1所示,该培养装置包括:实施例3中所述的培养检测管和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位于所述培养检测管中。
所述培养基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使用干粉型。
使用方法同实施例4。
实施例8
一种用于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如图3所示,该培养装置包括:实施例4中所述的培养检测管和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位于所述培养检测管中。
所述培养基为:乳糖肉汤。
使用方法同实施例5。
上述实施例为本公开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该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检测管和培养基;
培养检测管包括: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其中,所述主管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并与产气收集管相连接;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管盖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主管大于产气收集管长度,主管内径大于产气收集管内径;
所述培养基设于所述培养检测管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培养检测管的主管是内径为0.6~4cm,长度为3~25cm的两端未封闭的圆柱形管状结构;培养检测管的产气收集管是内径为0.5~3.5cm,长度为2~10cm的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管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培养检测管的主管的材质为软质有机硅胶、软质塑料或软质合成树脂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培养检测管的主管的邵氏硬度为30~7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培养检测管的主管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管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培养检测管的产气收集管由硬质材料制备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培养检测管的产气收集管由软质材料制备而成,与所述主管同样材质,一体化制造形成连续的一端密封的空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培养基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煌绿乳糖胆盐肉汤、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乳糖肉汤、现隐肉汤、EC肉汤、EC-MUG培养基、LST-MUG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在培养基液体量为5~20ml时,选择内径为0.8-1.5cm、长度为3-15cm的主管,内径为0.5-1.2cm、长度为2-5cm的产气收集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在培养基液体量为50-200ml时,选择内径为2.5-4cm,长度为10-25cm的主管,内径为2-3.5cm、长度为3-10cm的产气收集管。
CN201920177524.6U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16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7524.6U CN209816144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7524.6U CN209816144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6144U true CN209816144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2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752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16144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6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28536U (zh) 一种大肠菌群检测装置
CN209816144U (zh) 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CN209178401U (zh) 一种适用于医疗器械无菌快检的培养瓶
CN212955180U (zh) 共培养装置
CN211870333U (zh) 一种生物研究用废液收集罐
CN218951379U (zh) 一种雨生红球藻室内增殖培养系统
CN109628294A (zh) 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CN203537922U (zh) 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罐
CN209636226U (zh) 一种用于最可能数法检测菌群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CN211871975U (zh) 一种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
CN209854151U (zh) 一种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现场菌群检测的培养装置
CN109385381A (zh) 一种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双相培养基
CN101182454A (zh) 一种内外双循环的生物反应器
CN211570650U (zh) 用于测量单细胞微生物呼吸速率的通气装置
CN109679835A (zh) 一种用于最可能数法检测菌群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CN211170693U (zh) 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一体化设备
CN107460117A (zh) 一种用于抗性基因水平基因转移研究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03820790U (zh) 用于产气微生物计数的检验管
CN201400687Y (zh) 病毒培养瓶
CN109652294B (zh) 一种即用型培养装置的制备及灭菌方法
CN207727075U (zh) 一种乳糖胆盐发酵管
CN201634678U (zh) 模拟肠道环境的小型发酵装置
CN202688332U (zh) 一种细胞和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
CN211051257U (zh) 一种无菌检查薄膜过滤装置
CN101029334A (zh) 大肠菌群测试液及简易测试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