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4516U - 活动模组、按键开关及键盘 - Google Patents

活动模组、按键开关及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4516U
CN209804516U CN201920305112.6U CN201920305112U CN209804516U CN 209804516 U CN209804516 U CN 209804516U CN 201920305112 U CN201920305112 U CN 201920305112U CN 209804516 U CN209804516 U CN 209804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activity
movable
key switch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051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Kus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Kus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Kus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Kus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051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4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4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45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按键开关的活动模组,包括活动套件及套筒,所述活动套件包括套筒及套设于所述套筒内的抵接体,所述套筒包括设于内侧表面的滑槽和凸块,所述凸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抵接体包括侧壁及卡勾,所述卡勾设于所述侧壁外侧表面,所述卡勾与所述凸块分别对应设置,所述卡勾收容于所述滑槽,且所述卡勾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凸块的一侧表面抵接设置。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采用所述活动模组的按键开关及键盘,所述按键开关结构简单、方便组装且提高可靠性。

Description

活动模组、按键开关及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输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开关中的活动套件及采用所述活动套件的按键开关及键盘。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各类电子产品,如电话机、手机、笔记本电脑、遥控器等伴随人们的日常生活。按键单元作为上述电子产品主要的输入装置,其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按键单元是否具有较佳的手感极大影响着电子产品的体验效果。
现有技术中一种按键开关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按键开关40 包括上盖41、下盖43、活动套件45、抵压体47及弹簧49。
所述上盖41与所述下盖43配合围成收容空间收容所述活动套件 45、抵压体47及弹簧49。
所述活动套件45包括套筒451,所述活动套件45贯穿所述上盖 41,一端裸露出所述上盖41,另一端收容于所述上盖41和下盖43 围成的收容空间。
请结合参阅图2,是图1所示活动套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抵压体47一端活动嵌套收容于所述套筒451的端部,并配合所述套筒451围成封闭收容空间,所述弹簧49收容于所述封闭的收容空间内,并弹性抵压所述抵压体47。所述抵压体47的端部外侧壁与所述套筒451的内侧壁通过凸台453活动卡合,使得所述抵压体47收容于所述套筒451端部的同时,且所述抵压体47可以相对所述套筒451 上下活动。
请参阅图3,当加工所述凸台453时,提供上模51、下模53及镶针模具50,所述镶针模具50包括依次相接设置的第一直径体501、第二直径体503及第三直径体505。其中所述第二直径体503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直径体501和所述第三直径体505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二直径体503对应与所述凸台453相抵接,所述凸台453自所述套筒451的侧壁内表面延伸形成。
当注塑完成时,需要将所述第一直径体501自所述套筒451取出时,因为所述第一直径体501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凸台453的中心直径尺寸,所以需要提供强力才能将所述镶针模具50自所述套筒451 内拔出,在该过程中,所述第一直径体501会挤压所述凸台453,导致所述凸台453的尺寸变化,甚至变形引起不良。
在上述按键开关40中,在所述套筒451内壁侧面设置凸台453 所述抵压体47有效收容于所述套筒451。但是在加工所述套筒451 的凸台453时,为了精确加工所述凸台453,需要通过强力拔模的方式来实现,导致活动套件45变形或者不良。
进一步的,诱发采用所述活动套件45的按键开关40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组装、按压精度高且寿命长的按键单元及采用所述按键单元的按键单元。
一种用于按键开关的活动模组,包括活动套件及套设于所述套筒内的抵接体,所述套筒包括设于内侧表面的滑槽和凸块,所述凸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抵接体包括侧壁及卡勾,所述卡勾设于所述侧壁外侧表面,所述卡勾与所述凸块分别对应设置,所述卡勾收容于所述滑槽,且所述卡勾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凸块的一侧表面抵接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动模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套件还包括本体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套筒分设于所述本体的二相对侧表面,所述本体包括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动模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块高于所述套筒内侧表面或者与所述套筒的内侧表面相平齐,且所述凸块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动模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卡勾的外轮廓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套筒的内侧表面轮廓径向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动模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套筒远离本体端部设置多个收缩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动模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块包括相对设置的斜面和直面,所述卡勾包括相对设置的直面和斜面,所述凸块的直面与所述卡勾的直面对应抵接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动模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模组还包括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夹设于所述活动套件与所述抵接体之间。
一种按键开关,包括具开口收容空间的壳体、活动模组、第二弹性体及开关层,所述活动模组贯穿所述开口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弹性体夹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活动模组之间,所述活动模组包括活动套件及活动套设于所述套筒内的抵接体,所述套筒包括设于内侧表面的滑槽和凸块,所述凸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抵接体包括侧壁及卡勾,所述卡勾设于所述侧壁外侧表面,所述卡勾与所述凸块分别对应设置,所述卡勾收容于所述滑槽,且所述卡勾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凸块的一侧表面抵接设置,所述抵接体与所述开关层选择性抵接控制所述按键开关的导通与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卡合设置围成收容空间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包括开口,所述活动套件贯穿所述开口,所述第二弹性体夹设于所述活动套件与所述下盖之间。
一种键盘,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在外力作用下下行触发所述开关层导通实现输入,在取消外力作用所述按键开关上行与所述开关层分离,所述开关层关闭停止输入,所述按键开关包括具开口收容空间的壳体、活动模组、第二弹性体及开关层,所述活动模组贯穿所述开口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弹性体夹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活动模组之间,所述活动模组包括活动套件及活动套设于所述套筒内的抵接体,所述套筒包括设于内侧表面的滑槽和凸块,所述凸块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抵接体包括侧壁及卡勾,所述卡勾设于所述侧壁外侧表面,所述卡勾与所述凸块分别对应设置,所述卡勾收容于所述滑槽,且所述卡勾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凸块的一侧表面抵接设置,所述抵接体与所述开关层选择性抵接控制所述按键开关的到导通与关闭。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开关及键盘中,利用所述活动套件与所述抵接体之间的凸块与卡勾的相互配合固定组装成活动模组,简化结构,方便组装。所述滑槽收容所述卡勾,保证所述抵接体在所述套筒内沿设定的竖直方向上行或者下行,免于转动,提高产品可靠度。
另一方面,在所述本体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因为增加设置所述通孔,方便在注塑成型所述套筒时,模具的抽出,避免硬拔模自所述套筒的凸块侧抽出所述模具影响凸块的加工精度,提高产品可靠度和加工方便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按键开关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按键开关的活动套件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活动套件的加工模具的构造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按键开关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按键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按键开关的剖视图;
图7是图5所示活动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所述活动模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活动套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图9所示活动套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侧面剖视图及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7所示抵接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抵接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a及14b是活动套件与抵接体组装的装配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15是采用图4所示按键开关的键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4、图5及图6,其中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按键开关立体组装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按键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按键开关的剖视图。所述按键开关10是一实现物理按压输入信号转换为电输入信号的开关转换元件。当用户施加一定外力作用于所述按键开关10时,所述按键开关10对应触发开关层60,使所述按键开关10导通,开启输入信号;当用户取消按压所述按键开关10的外力时,则所述按键开关10关闭,所述开关层60对应停止产生输入信号。
所述按键开关10包括壳体11、活动模组20及第二弹性体19。所述壳体11围成收容空间收容所述活动模组20及第二弹性体19于其内。其中所述活动模组20在所述第二弹性体19的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壳体11上下在设定行程内往返活动。
所述壳体11包括上盖111及下盖113。所述上盖111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开口112。所述下盖113包括导程管114,所述导程管114 设于所述下盖113的中心位置。所述上盖111与所述下盖113通过设于侧壁的卡合结构组装在一起,并围成具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开口112与所述导程管114的中心在竖直方向相对应。所述活动模组20 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弹性体19夹设于所述活动模组 20与所述下盖113之间,并弹性支撑所述活动模组20。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11不局限于采用上盖111与下盖113相互组配的方式形成,其还可以是单一组件,所述上盖111与所述下盖113一体结构。
请结合参阅图7及图8,其中图7是图5所示活动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7所述活动模组的立体剖视图。所述活动模组 20相对所述壳体11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活动模组20包括活动套件23、抵接体25及第一弹性体27。所述活动套件23贯穿所述开口112,所述抵接体25一端对应活动收容于所述下盖113的导程管114内,另一端活动套设于所述活动套件23内,所述第二弹性体19夹设于所述活动套件23与所述下盖113之间,同时,所述第二弹性体19套设于所述抵接体25及所述导程管114的外侧。
所述活动套件23与所述抵接体25嵌套组合在一起,所述抵接体 25的一端活动收容于所述活动套件23内,所述抵接体25的另一端活动套设于所述下盖113的导程管114内。所述第一弹性体27压缩收容于所述抵接体25与所述活动套件23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体27处于压缩状态或者自由状态,当所述活动套件23下行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体27时,其产生的弹力抵压所述抵接体25的一端。
当然,所述第一弹性体27不一定处于压缩状态,其还可以是处于自由状态。
请参阅图9、图10及图11,其中图9是图7所示活动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0图9所示活动套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11是图 10所示剖视图的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所述活动套件23包括支撑架 231、本体233、侧壁235及套筒237。所述支撑架231与所述套筒 237相对设于所述本体233的二相对侧,且所述支撑架231与所述套筒237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同一中心轴向,分别与所述开口112及所述导程管114相对应。
所述支撑架231设于所述本体233一侧,并自所述本体23一侧表面延伸形成,所述支撑架231与所述本体233一体结构。
所述本体233整体呈矩形平板结构,包括二通孔2330,所述通孔2330贯穿所述本体233,同时其位于所述支撑架231侧的开口裸露于外部空间,也就是说,所述通孔2330并未被所述支撑架231遮挡。
所述侧壁235垂直于所述本体233设置,其具体数量是二侧壁,所述二侧壁相对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本体233的二相对侧,且包围所述支撑架231与所述套筒237。所述侧壁235与所述本体233一体结构。所述侧壁235对应收容于所述上盖111的开口112处,其外部边缘靠近所述开口112的内侧边缘滑动设置。
所述套筒237是一空心圆柱结构,其一端固定至所述本体233远离所述支撑架231侧表面,另一端悬置。所述套筒237的侧壁内侧表面设置有滑槽2371、凸块2373及设于远离所述本体133端的收缩缺口2375。
所述滑槽2371自所述本体233的通孔2330朝向远离所述本体 233侧延伸。所述滑槽2371的起点自所述通孔2330的开口处开始,延伸至所述凸块237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2371的数量是两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滑槽2371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其还可以是多个,相互平行均匀或者不均匀分散设置于所述套筒237的内侧表面。
所述凸块2373临近所述套筒237的悬置端设置,其自所述套筒 237的内侧表面延伸形成,其形成所述滑槽2371延伸的终点,且所述凸块2373的外侧表面凸出所述套筒237的内侧表面。
当然,所述凸块2373还可以是沿径向与所述套筒237的内侧表面相平齐。
所述收缩缺口2375是形成于所述套筒237远离所述本体233端的开口处,其均匀分散于所述侧壁23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缩缺口2375的数量是多个,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收缩缺口 2375的存在使得所述套筒237收扩展压力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产生扩展内径径向尺寸的形变,方便抵接体25顺利装配至所述套筒237 内。
请参阅图12及图13,其中图12是图7所示抵接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抵接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所述抵接体25整体呈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包括侧壁251、底壁253及卡勾257。所述侧壁251环设围成空心柱状,所述卡勾257 设于所述侧壁251的外侧表面,所述底壁253设于所述侧壁251围成的圆柱结构一端,所述圆柱结构的另一端开口设置,如此,所述侧壁251配合所述底壁253围成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结构。所述卡勾257 自所述侧壁251的外侧表面径向延伸形成,所述卡勾257与所述滑槽 2371相对应。所述卡勾257的外侧轮廓径向尺寸稍大于所述套筒237 的内径尺寸,同时所述卡勾257的径向外径尺寸小于所述滑槽2371所在圆的径向尺寸。
所述第一弹性体27是一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体收容于所述抵接体25与所述活动套件23之间。
请再次结合参阅图7及图8,当组装所述活动模组20时,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1,提供活动套件23,所述活动套件23包括套筒237,所述套筒237包括滑槽2371、凸块2373和收缩缺口2375。
步骤S02,提供第一弹性体27,所述第一弹性体27收容于所述套筒237内;
步骤S03,提供抵接体25,所述抵接体25的一端对应按压入所述套筒237的端部,同时所述抵接体25挤压所述套筒237的侧壁使得所述收缩缺口2375存在的前提下,扩大其直径,通过外力将所述抵接体25的端部顺利压入所述套筒237内。
当所述抵接体25收容于所述套筒237内时,所述卡勾257收容于所述滑槽2371内,在所述抵接体25沿所述滑槽2371上下滑动时,直至其抵接所述凸块2373,所述抵接体25相对所述套筒237滑动至最大行程。
为方便所述抵接体25与所述活动套件23的组装,所述凸块2373 与所述卡勾257组装的装配结构如图14a、14b所示。当所述抵接体 25对应收容于所述套筒237时,所述凸块2373的两侧端面分别设置为直面2372和斜面2374,所述卡勾257同样设置为直面2572和斜面2574。在所述抵接体25安装入所述套筒237时,所述卡勾257的斜面2574与所述凸块2373的斜面2374相对滑动,导引所述抵接体 25方便滑入所述套筒237内;当所述抵接体25的端部收容于所述套筒237内后,所述卡勾257的直面2572与所述凸块2373的直面2372 对应抵接卡合,有效固定所述抵接体25于所述套筒237上,实现所述抵接体25与所述活动套件23之间的相对活动组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套件23的本体233端部设置的通孔 2330数量不局限于二个,其还可以是设置为多个,且所述通孔2330 不被所述支撑架231遮挡。
对应的,所述套筒237内侧表面的滑槽2371的数量与所述通孔 2330一一对应,所述滑槽2371的端部与所述通孔2330相互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2373的数量与所述滑槽2371一一对应,所述凸块2373设于所述滑槽2371的另一端,以阻挡所述抵接体25与所述活动套件23的分离。
再者,因为所述抵接体25与所述活动套件23是通过凸块2373 与卡勾257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抵接体25于所述滑槽2371内滑动的最大行程限制,所以所述卡勾257与所述凸块2373分别一一对应。
如此,当所述抵接体25收容于所述活动套件23内时,在竖直方向,所述抵接体25沿所述套筒237延伸方向上下滑动,最大行程介于所述本体233至所述凸块2373之间;在截面方向上,所述抵接体 25的卡勾257对应收容于所述滑槽2371内,避免所述抵接体25在所述套筒237内旋转,使得所述抵接体25免于晃动带来的产品可靠性降低。另一方面,所述卡勾257与所述凸块2373组合,方便组装,单一元件的加工方便。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按键单元10中,设置凸块2373与卡勾 257配合的方式将所述抵接体25与活动套件23组装在一起,方便组装,提高产品可靠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按键开关的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键盘 60,所述键盘60的立体结构如图15所示。所述键盘60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按键开关10,所述按键开关10是如图4所示按键开关,所述多个按键开关10城阵列设置形成开关阵列,用户根据实际输入需要,对应施加物理压力至对应的按键开关10,驱动对应的按键开关 10导通,实现选择性输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按键开关的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模组包括:
活动套件,包括:
套筒,所述套筒包括设于内侧表面的滑槽和凸块,所述凸块设于所述滑槽内;
活动套设于所述套筒内的抵接体,包括:
侧壁;及
卡勾,所述卡勾设于所述侧壁外侧表面,所述卡勾与所述凸块分别对应设置,所述卡勾收容于所述滑槽,且所述卡勾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凸块的一侧表面抵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件还包括本体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套筒分设于所述本体的二相对侧表面,所述本体包括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高于所述套筒内侧表面或者与所述套筒内侧表面相平齐,且所述凸块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的外轮廓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套筒的内侧表面轮廓径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远离本体端部设置多个收缩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包括相对设置的斜面和直面,所述卡勾包括相对设置的直面和斜面,所述凸块的直面与所述卡勾的直面对应抵接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模组还包括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夹设于所述活动套件与所述抵接体之间。
8.一种按键开关,包括具开口收容空间的壳体、活动模组、第二弹性体及开关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模组贯穿所述开口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弹性体夹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活动模组之间,所述活动模组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种活动模组,所述抵接体与所述开关层选择性抵接控制所述按键开关的导通与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卡合设置围成收容空间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包括开口,所述活动套件贯穿所述开口,所述第二弹性体夹设于所述活动套件与所述下盖之间。
10.一种键盘,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开关是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在外力作用下下行触发所述开关层导通实现输入,在取消外力作用所述按键开关上行与所述开关层分离,所述开关层关闭停止输入。
CN201920305112.6U 2019-03-11 2019-03-11 活动模组、按键开关及键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04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5112.6U CN209804516U (zh) 2019-03-11 2019-03-11 活动模组、按键开关及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5112.6U CN209804516U (zh) 2019-03-11 2019-03-11 活动模组、按键开关及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4516U true CN209804516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4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0511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04516U (zh) 2019-03-11 2019-03-11 活动模组、按键开关及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45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59277B1 (en) Key structure with scissors-type connecting member
EP1884971B1 (en) Lateral pushing type push switch
EP2835809B1 (en) Switch and keyboard provided therewith
US20030173203A1 (en) Pushbutton switch
US20140085781A1 (en) Butt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1430166B (zh) 按键组件、按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273305B (zh) 按键及具有该按键的电子装置
US9959993B2 (en) Key connecting module
US11056293B1 (en) Key structure
KR100807613B1 (ko) 다방향 입력 장치
CN209804516U (zh) 活动模组、按键开关及键盘
CN208127072U (zh) 按键单元
CN204927131U (zh)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键盘
CN216052977U (zh) 一种用于鼠标的整体移动式可切换有声无声装置
EP3828911B1 (en) Push button
CN208753199U (zh) 按键开关
CN219107982U (zh) 电子设备
CN210123704U (zh) 回弹按键及电子设备
CN218183404U (zh) 一种手机侧按键安装结构
CN216698161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5104408U (zh) 一种按键模块装配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0778352U (zh) 一种防水按键
CN218826744U (zh) 一种双向导向的按钮开关
KR930009235B1 (ko) 푸시 버튼 스위치
EP4350728A1 (en) Key structure, key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