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2104U - 智能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82104U
CN209782104U CN201920281309.0U CN201920281309U CN209782104U CN 209782104 U CN209782104 U CN 209782104U CN 201920281309 U CN201920281309 U CN 201920281309U CN 209782104 U CN209782104 U CN 209782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display screen
plate
upper cover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813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813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82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82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82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及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容纳槽,底座上设有贯通第一容纳槽的第一连接件,显示屏上设有第二连接件,显示屏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该智能显示设备的显示屏与底座可快速实现拆卸与安装,便于对显示屏的维修及维护,同时便于智能显示设备的运输。

Description

智能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显示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显示设备,其上的透明显示屏与底座一般为固定连接,在运输过程中透明显示屏容易损坏,同时由于智能显示设备的整体体积较大,不利于智能显示设备的运输,且透明显示屏与底座的固定连接不便于对透明显示屏的维修及维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显示设备,该智能显示设备的显示屏与底座可快速实现拆卸与安装,便于对显示屏的维修及维护,同时便于智能显示设备的运输。
其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及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底座上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连接件,所述显示屏上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一座体位于所述第二座体上。
所述第一座体包括第一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
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第一底板,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斜下方延伸,位于所述第二侧板一侧的第一底板,向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斜下方延伸。
所述第二座体包括第二底板及上盖,所述上盖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座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腔内。
所述上盖包括上盖前壳及上盖后壳,所述上盖前壳与所述上盖后壳相连。
所述第一座体位于所述上盖前壳与所述上盖后壳之间。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间隙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用于对于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
前述“相连”指通过螺栓、螺钉、卡扣等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还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等间接相连。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显示屏通过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固定于底座的第一容纳槽内,第一容纳槽将显示屏固定于其内部,不会前后移动,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使显示屏在底座上固定牢固,显示屏与底座的固定方式,便于显示屏与底座的快速拆卸及安装,便于对显示屏的维修及维护,同时拆卸后的显示屏及底座便于运输,且不易损坏显示屏。
2、智能显示设备的显示屏在安装时,先将显示屏安装于第一座体上,然后将第一座体安装于第二座体上,便于显示屏的安装及拆卸,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同时对显示屏进行固定,安装后的显示屏固定的更加牢固,增加了显示屏的稳定性。
3、位于第一侧板一侧的第一底板,向远离第一侧板的斜下方延伸,位于第二侧板一侧的第一底板,向远离第二侧板的斜下方延伸,第一座体的此种设置使第一座体更加稳定,同时使位于第一座体上的显示屏更加稳定。
4、第二座体的上盖活动设置于第二座底板上,通过拆卸第二座体的上盖即可拆卸第一座体及显示屏,便于显示屏的拆卸及维修。
5、第一座体位于上盖前壳与上盖后壳之间,上盖前壳及上盖后壳将显示屏固定于其之间,使显示屏固定牢固。
6、显示屏与底座之间设有间隙,在间隙内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触摸显示屏或运输显示屏过程中,弹性件对显示屏具有缓冲作用,可避免底座对显示屏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智能显示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智能显示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智能显示设备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智能显示设备的去掉上盖前壳后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智能显示设备的右视图的截面图;
图6是图5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显示屏与第一底座的分解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底座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底座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底座的仰视图;
图11是本实施例的显示屏与控制板之间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施例的控制板的分解图;
图13是本实施例的控制板支架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实施例的上盖后壳的分解图;
图15是本实施例的显示屏的分解图;
图16是本实施例的边框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屏;200、底座;110、第一显示面;120、第二显示面;210、前侧部;211、后侧部;220、第一座体;230、第二座体;221、第一底板;222、第一侧板;223、第二侧板;300、弹性件;224、第一连接件;225、第二连接件;231、上盖;232、第二底板;233、脚垫;2311、上盖前壳;2312、上盖后壳;400、扬声器;500、电源按钮;410、工作孔;234、第一控制板;235、第二控制板;236、第三控制板;237、第四控制板;238、第五控制板;239、控制板支架;2391、走线槽;2392、定位柱;2393、第一定位孔;2394、第二定位孔;2313、第一侧面;2314、第二侧面;2315、第三侧面;2316、第一端子支架;2317、第二端子支架;2318、DC座支架;2319、DC座;600、散热部;111、第三侧部;112、第四侧部;113、第一分框;114、第二分框;1131、第一预安装部;1132、第一边框体;1141、第二预安装部;1142、第二边框体;115、固定部;116、固定槽;1151、第一侧部;1152、第二侧部;1153、第三定位孔;1154、第四定位孔;1155、第五定位孔;1156、第六定位孔;130、第一液晶屏;140、第二液晶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下述实施例以智能显示设备为透明触摸显示设备为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智能显示设备为电视或电脑等,上述提及的显示设备均可借鉴本实施例。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100及底座200,底座200用于提供驱动显示屏100的驱动信号,并为显示屏100供电,显示屏100具有第一显示面110及第二显示面120,第一显示面110与第二显示面120相背,底座200具有前侧部210及后侧部211,前侧部210与后侧部211通过螺栓或螺钉等连接,显示屏100位于前侧部210与后侧部211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110指面向观众且可实现触摸功能的一侧,第二显示面120指与第一显示面110相反的另一侧,本实施例中前侧部210指第一显示面110一侧,后侧部211指第二显示面120一侧。
本实施例的底座200包括第一座体220及第二座体230,显示屏100位于
第一座体220上,第一座体220位于第二座体230上,其中,第一座体220包括第一底板221、第一侧板222及第二侧板223,第一侧板222与第二侧板223的底部均固定于第一底板22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22、第二侧板223及第一底板221可为一体式结构,第一侧板222、第二侧板223与第一底板221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当第一侧板222、第二侧板223与第一底板221为分体式结构时,第一侧板222、第二侧板223通过螺栓或螺钉等与第一底板221固定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22与第二侧板223相对设置,第一侧板222与第二侧板223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显示屏100底部位于第一容纳槽内,置于第一容纳槽后的显示屏100与第一侧板222之间设有间隙,置于第一容纳槽后的显示屏100与第二侧板223之间也设有间隙,显示屏100与第一座体220之间设有弹性件300,弹性件300设于间隙内,弹性件300与间隙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00可为泡棉,泡棉的两个相反侧边分别与显示屏100及第一底座200相接触;弹性件300还可为弹性片,弹性片的两个相反侧边分别与显示屏100及第一底座200相接触;为了增加第一座体220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第一座体220的位于第一侧板222一侧的第一底板221,向远离第一侧板222的斜下方延伸,位于第二侧板223一侧的第一底板221,向远离第二侧板223的斜下方延伸,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通过增加第一底板221的底面的面积或增加第一底板221的重量等方式增加第一座体220的稳定性,为了固定显示屏100与第一座体220,同时便于显示屏100与第一座体220的快速安装及拆卸,本实施例在第一座体220上设有与第一容纳槽相通的第一连接件224,第一连接件224分别位于第一侧板222及第二侧板223上,显示屏100上设有第二连接件225,显示屏100通过第一连接件224及第二连接件225固定于第一容纳槽内,其中,第一连接件224为第一固定孔,第二连接件225为第二固定孔,显示屏100与第一座体220安装时,通过在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内钉入螺钉或螺栓等即可将显示屏100固定于第一座体220上,拆卸时取下螺钉或螺栓即可将显示屏100与第一座体220分离,为了使显示屏100在第一座体220上固定的更加牢固,本实施例的第一座体220为两个,两个第一座体220的结构相同,且两个第一座体220分别位于显示屏100的底部相对的两侧,在实际应用中,还可根据显示屏100的大小等增加或减少第一座体220的数量或调整显示屏100与第一座体220的相对位置等。
第二座体230包括第二底板232及上盖231,第二底板232底部设有脚垫233,上盖231活动设置于第二底板232上,上盖231通过螺钉或螺栓等固定于第二底板232上,上盖231与第二底板232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腔,第一座体220位于第一容置空腔内,第二座体230将第一座体220包裹于第一容置空腔内,显示屏100与第一座体220及第二座体230安装后,从智能显示设备的外观上看不到第一座体220,其中,上盖231包括上盖前壳2311及上盖后壳2312,上盖前壳2311位于前侧部210,上盖后壳2312位于后侧部211,上盖前壳2311与上盖后壳2312通过螺钉或螺栓等固定连接,第一座体220位于上盖前壳2311与上盖后壳2312之间,其中,第二座体230上设有扬声器400,扬声器400位于前侧部210,且扬声器400位于第一显示面11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扬声器400为两个,两个扬声器400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座体220之间,上盖前壳2311上设有工作孔410,工作孔410与扬声器400相对应,上盖前壳2311上还设有电源按钮500。
本实施例的第二座体230上设有第一控制板234、第二控制板235、第三控制板236、第四控制板237及第五控制板238,第一控制板234、第二控制板235、第三控制板236、第四控制板237及第五控制板238均位于上盖后壳2312与第二底板232之间,其中,各个控制板直接或间接相连,各个控制板同时与显示屏100直接或间接相连,本实施例的第一控制板234、第三控制板236与第二控制板235、第四控制板237及第五控制板238上下叠加设置,其中,第三控制板236和第一控制板234在高度方向上同层设置,第二控制板235、第四控制板237、第五控制板238和第一控制板234在高度方向上异层设置,且第一控制板234及第三控制板236位于第二控制板235的上方,第一控制板234、第三控制板236与第二控制板235上下平行设置,第一控制板234与第三控制板236并排排列,第一控制板234、第三控制板236与第二控制板235之间设有控制板支架239,控制板支架239用于提供第一控制板234及第三控制板236的固定区位,第一控制板234及第三控制板236位于控制板支架239的固定区位内,且第三控制板236位于第一控制板234一侧,第四控制板237与第五控制板238分别位于第二控制板235的相对的两侧,第四控制板237及第五控制板238也位于第一控制板234及第三控制板236的下方,第四控制板237、第五控制板238也与第一控制板234平行设置,且第二控制板235、第四控制板237、第五控制板238并排排列,控制板支架239上设有复数个定位柱2392,定位柱2392上设有第一定位孔2393,第一控制板234及第三控制板236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2393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394,第一控制板234及第三控制板236通过第一定位孔2393及第二定位孔2394固定于控制板支架239上,控制板支架239上设有走线槽2391,本实施例的第一控制板234为转接板,第二控制板235为图像数据控制板,第三控制板236为触控数据控制板,第四控制板237为主控制板,第五控制板238为电源板,本实施例的转接板相对显示屏100垂直设置,转接板与显示屏100之间的夹角为90度,在实际应用中,还可将转接板与显示屏100之间设置为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为0度至90度。
本实施例的第一控制板234、第二控制板235、第三控制板236、第四控制板237及第五控制板238是根据最佳的散热效果及最优的排线方式进行排列设置,在实际应用中,还可根据控制板所处空间大小或根据各个控制板的大小等进行排列设置,且上下叠加设置的各个控制板之间不限于平行设置,第四控制板237、第五控制板238还可设置于第二控制板235的下方。
本实施例的第二座体230的上盖后壳2312包括两个第一侧面2313、一个第二侧面2314及一个第三侧面2315,两个第一侧面2313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面2313一端分别与第二侧面2314相固定,且两个第一侧面2313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侧面2315相连,第一侧面2313从第三侧面2315的一端内侧向第三侧面2315的另一端的斜后方延伸,第二侧面2314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第三侧面2315的左右两端之间,第二侧面2314相对第三侧面2315平行设置,第一侧面2313及第二侧面2314上设有端子外接接口,其中一个第一侧面2313上设有第一端子支架2316,第二侧面2314上设有第二端子支架2317,端子外接接口位于第一端子支架2316及第二端子支架2317上,另一个第一侧面2313上设有DC座支架2318,DC座支架2318上设有DC座2319,为了对第二座体230内部进行散热,本实施例的第二底座200上还设有散热部600,散热部600位于后侧部211,散热部600为散热孔,散热孔位于第二底板232及上盖后壳2312上。
本实施例的上盖后壳2312的第一侧面2313、第二侧面2314及第三侧面2315为一体式结构,为了减小上盖后壳2312的体积及方便运输,第一侧面2313、第二侧面2314及第三侧面2315还可设置为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散热部600为散热孔,在实际应用中,散热部600还可设置为散热风扇、散热鳍片或由多个散热风扇组成的散热风道等。
本实施例的显示屏100包括边框及显示面板,边框与显示面板之间设有粘结层(图中未示出),边框通过粘结层与显示面板相连,本实施例的边框包括第三侧部111及第四侧部112,第三侧部111与第四侧部112相连,第三侧部111的宽度等于显示面板的厚度,边框的第四侧部112位于第二显示面120的一侧,第四侧部112包括第一分框113及第二分框114,第一分框113包括第一预安装部1131及第一边框体1132,第二分框114包括第二预安装部1141及第二边框体1142,第一边框体1132通过第一预安装部1131及第二预安装部1141与第二边框体1142实现预定位安装,本实施例的第一预安装部1131为凸出部,第二预安装部1141为预安装槽,凸出部与预安装槽相对应,第一分框113与第二分框114安装时,凸出部首先插入预安装槽内完成第一分框113与第二分框114的预安装,边框还包括固定部115,边框上设有固定槽116,固定部115位于固定槽116内,固定部115包括第一侧部1151及第二侧部1152,第一侧部1151与第二侧部1152为一体式结构,第一侧部1151上设有第三定位孔1153,第一边框体1132上设有第四定位孔1154,第三定位孔1153与第四定位孔1154相对应,第一侧部1151通过在第三定位孔1153及第四定位孔1154内钉入螺栓或螺钉等与第一边框体1132相固定,第二侧部1152上设有第五定位孔1155,第二边框上设有第六定位孔1156,第五定位孔1155与第六定位孔1156相对应,第二侧部1152通过在第五定位孔1155及第六定位孔1156内钉入螺栓或螺钉等与第二边框体1142相固定。
本实施例的边框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不限于通过粘结层连接,边框与显示面板之间还可通过螺栓或螺钉等连接。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触控面板130及图像显示面板140,触控面板130的一侧面与图像显示面板140的一侧面相贴合,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20为电容触摸屏,触控显示面板130还可为电阻触控屏或其他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屏,图像显示面板140为OLED透明屏,图像显示面板140还可为LED显示屏等,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具有上侧边、下侧边、左侧边及右侧边,本实施例的第一分框113为两个,两个第一分框113分别固定于显示面板的上侧边及下侧边,第二分框114也为两个,两个第二分框114分别固定于显示面板的左侧边及右侧边。
本实施例的优点及原理如下:
1、本实施例的智能显示设备,其为一种新的产品形态的智能显示设置,其显示屏100位于底座200上,智能显示设备上的各种电子元器件设置于底座200中。
2、智能显示设备的显示屏100较薄,外观较为美观,显示屏100具有第一显示面110及第二显示面120,且第一显示面110与第二显示面120相背,显示屏100可通过两个显示面同时实现显示,实现显示屏100的双面透明显示。
3、扬声器400位于底座200上,节约了显示屏100的高度空间,扬声器400位于前侧部210,扬声器400所发出的声音直接向前传出,其扬声器400效果较好,
4、第一控制板234与第二控制板235位于底座200的后侧部211,减少了显示屏100的厚度,使显示屏100外观较为美观,第一控制板234与第二控制板235上下平行叠加设置,节约了底座200的空间,减少了智能显示设备的整体尺寸。
5、第一控制板234、第三控制板236与第二控制板235之间设有控制板支架239,控制板支架239阻隔了第一控制板234、第三控制板236及第二控制板235,使第一控制板234、第三控制板236及第二控制板235运行时不会相互影响,且第一控制板234、第三控制板236位于控制板支架239上利于第一控制板234、第三控制板236及第二控制板235的散热。
6、控制板支架239上的定位柱2392方便第一控制板234及第三控制板236的定位安装,第一控制板234及第三控制板236通过第一定位孔2393及第二定位孔2394固定于控制板支架239上,其结构简单,方便拆卸。
7、控制板支架239上的走线槽2391便于控制板之间的连接,各个控制板之间连接时线路不会过于杂乱,也使结构更加紧凑。
8、第三控制板236位于第一控制板234一侧,便于第三控制板236与第一控制板234之间的连接,第一控制板234、第二控制板235、第三控制板236、第四控制板237及第五控制板238之间的分布,便于散热,同时可合理利用底座200空间。
9、显示屏100与底座200之间设有间隙,在间隙内设有弹性件300,弹性件300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触摸显示屏100或运输显示屏100过程中,弹性件300对显示屏100具有缓冲作用,可避免底座200对显示屏100的损坏。
10、弹性件300为泡棉或弹性片,泡棉或弹性片的两个相反侧分别与显示屏100及底座200相接触,泡棉及弹性件300除具有缓冲作用外,还可阻挡灰尘等通过间隙进入底座200内,采用泡棉时可以有效降低其材料成本,并且加工工艺简单。
11、智能显示设备的显示屏100在安装时,先将显示屏100安装于第一座体220上,然后将第一座体220安装于第二座体230上,便于显示屏100的安装及拆卸,第一座体220、第二座体230同时对显示屏100进行固定,安装后的显示屏100固定的更加牢固,增加了显示屏100的稳定性。
12、第二座体230将第一座体220包裹于其内部,既达到了对显示屏100的固定作用,同时减少了底座200的体积,避免对产品的外形美观造成影响,也使智能显示设备的底座200不至于过于臃肿。
13、显示屏100底部位于第一座体220的第一容纳槽内,第一容纳槽对显示屏100底座200具有限位及固定作用,使显示屏100在底座200上不会因晃动而随意移动。
14、位于第一侧板222一侧的第一底板221,向远离第一侧板222的斜下方延伸,位于第二侧板223一侧的第一底板221,向远离第二侧板223的斜下方延伸,第一座体220的此种设置使第一座体220更加稳定,同时使位于第一座体220上的显示屏100更加稳定。
15、第二座体230的上盖231活动设置于第二座底板上,通过拆卸第二座体230的上盖231即可拆卸第一座体220及显示屏100,便于显示屏100的拆卸及维修。
16、第一座体220位于上盖前壳2311与上盖后壳2312之间,上盖前壳2311及上盖后壳2312将显示屏100固定于其之间,使显示屏100固定牢固。
17、显示屏100通过第一连接件224及第二连接件225固定于底座200的第一容纳槽内,第一容纳槽将显示屏100固定于其内部,不会前后移动,第一连接件224及第二连接件225使显示屏100在底座200上固定牢固,显示屏100与底座200的固定方式,便于显示屏100与底座200的快速拆卸及安装,便于对显示屏100的维修及维护,同时拆卸后的显示屏100及底座200便于运输,且不易损坏显示屏100。
18、智能显示设备的转接板相对显示屏100垂直或倾斜设置,便于转接板与底座200中的第三控制板236的连接,减少了整个产品在竖直方向的尺寸,增加了智能显示设备的美观性。
19、底座200的端子外接接口位于底座200的不同侧面上,便于数据传输线及电源线等的连接,且底座200体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放置多个端子外接接口,端子外接接口的分布排列充分利用了底座200的空间。
20、第一侧面2313从第三侧面2315的一端内侧向第三侧面2315的另一端的斜后方延伸,且第二侧面2314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第三侧面2315的左右两端之间,第一侧面2313及第二侧面2314的设置使底座200的体积较小,且从第一显示面110一侧看不到第一侧面2313及第二侧面2314,使智能显示设备的外观美观。
21、边框110上的第一预安装部1131及第二预安装部1141便于第一分113与第二分框114的连接安装,使第一分113及第二分框114可准确连接及安装,不会出现安装错位等情况。
22、第一预安装部1131的凸出部与第二预安装部1141的预安装槽相对应,第一分框113与第二分框114安装时,第一预安装部1131的凸出部插入第二预安装部1141的安装槽,实现第一预安装部1131与第二预安装部1141的预安装,实现第一分框113与第二分框114的准确安装。
23、固定部115分别固定于第一分框113及第二分框114上,固定部115用于固定预安装后的第一分框113及第二分框114,使第一分框113与第二分框114连接牢固,固定部115固定于固定槽116内,安装后的固定部115不会凸出于边框110,从而影响边框110的美观性。
24、固定部115的第一侧部1151通过第一定位孔1153及第二定位孔1154与第一边框体1132相连,固定部115的第二侧部1152通过第三固定孔及第四固定孔与第二边框体1142相连,固定部115与第一边框体1132及第二边框体1142的连接结构简单,且不会增加边框110的厚度。
25、边框的第三侧部11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显示面板的厚度,边框既达到对显示面板的固定作用,同时边框又可以做的很窄,使显示屏100的厚度较薄,增加显示屏100外观的美观性。
26、边框通过粘结层与显示面板相连,粘结层较薄,不会过多增加显示屏100的厚度,同时粘结层可使边框与显示面板达到较好的连接效果。
27、底座200上的散热部600用于对底座200内的电子元器件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散热部600位于底座200的不同位置,可从不同位置对底座200进行散热,能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上述实施例示例性的展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但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控制板的位置可以根据设计者期望实现的目标进行相异的排布和定制。示例性的:控制板支架239用于提供异层的多个固定区位,第一控制板234、第二控制板235、第三控制板236、第四控制板237、第五控制板238可根据需要在排布在各个区位上,当然部分控制板也可以不借助控制板支架239固定,具体的控制板排布方式皆取决于设计者的实际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板235和第一控制板234在高度方向上异层设置”,其中的高度方向是指将底座平放后的高度方向,异层则是指第一控制板234和第二控制板235实质具有不同的设置高度,例如:两者可以具有在高度方向上层叠的至少部分区域;而不是指两者设置高度稍有差异,即为异层。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弹性件的目的旨在于消除显示屏100和底座200之间的间隙,因此弹性件除泡棉以外还可以选用与泡棉硬度相仿的弹性体,一般来说硬度值处于10-30的弹性体皆满足条件,例如是硅胶材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透明基板制成的OLED屏能够呈现趋于透明的效果,提升产品的科技感,但上述实施例的智能显示设备仍适用于LCD显示屏、LED显示屏、或者是量子点作为背光源的显示屏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及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底座上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连接件,所述显示屏上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一座体位于所述第二座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包括第一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第一底板,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斜下方延伸,位于所述第二侧板一侧的第一底板,向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斜下方延伸。
7.如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体包括第二底板及上盖,所述上盖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座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上盖前壳及上盖后壳,所述上盖前壳与所述上盖后壳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位于所述上盖前壳与所述上盖后壳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智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间隙相对应。
CN201920281309.0U 2019-03-05 2019-03-05 智能显示设备 Active CN209782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1309.0U CN209782104U (zh) 2019-03-05 2019-03-05 智能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1309.0U CN209782104U (zh) 2019-03-05 2019-03-05 智能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82104U true CN209782104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6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81309.0U Active CN209782104U (zh) 2019-03-05 2019-03-05 智能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821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52931B2 (en) Display unit having a curved display panel
CN210130022U (zh) 智能显示设备底座及智能显示设备
CN203192327U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
US20090225252A1 (en) Display device
US9509938B2 (en) Display unit
US20110110046A1 (en) Reinforcement frame, component unit, and display
JP5928111B2 (ja) 表示装置
CN10275982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9220174B2 (en) Pedestal for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1034551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14010808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9782060U (zh) 智能显示设备底座及智能显示设备
US8432686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JP2009053399A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209782104U (zh) 智能显示设备
US11540400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050099621A (ko) 평판형 화상 표시 장치
CN209943898U (zh) 智能显示设备
CN209674750U (zh) 智能显示设备
JP6557869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背面板
CN109945032A (zh) 智能显示设备底座及智能显示设备
CN109949698A (zh) 智能显示设备
CN209674749U (zh) 智能显示设备的底座及智能显示设备
CN209674276U (zh) 智能显示设备
WO2020177454A1 (zh) 边框、显示屏及智能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