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0531U - 一种装配式幕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幕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0531U
CN209760531U CN201821999340.XU CN201821999340U CN209760531U CN 209760531 U CN209760531 U CN 209760531U CN 201821999340 U CN201821999340 U CN 201821999340U CN 209760531 U CN209760531 U CN 209760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iser
panel
side plate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993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海潘
高云翔
饶晓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h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h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h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h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993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0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0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0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幕墙,包括支架组件与面板组件,支架组件包括立柱以及与立柱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与面板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立柱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以及连接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的连接板,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上下、水平错位且相互平行,第二立板上设有第二连接部,面板组件通过第一立板与立柱连接。在组装支架组件时,只需将第二连接部与立柱连接即可,无需刻意留出连接件与面板连接的空间,再将面板组件与第一立板连接,即可完成装配式幕墙的组装,操作方法简单,无需安装横梁,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幕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幕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外观造型追求越来越高,幕墙作为外墙装饰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传统的幕墙组装时,需要先将连接件安装在立柱上,通过连接件再将横梁固定在立柱上,最后通过面板连接件将面板安装在横梁上,该安装方法操作繁琐,不易操作,导致施工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幕墙,用以解决现有幕墙安装困难、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装配式幕墙,包括支架组件与面板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立柱以及与所述立柱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面板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立柱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上下、水平错位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立板上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面板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立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垂直所述第一立板及所述第二立板,所述连接板之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之靠近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对位设置的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分别抵接于所述立柱的两个相对侧面,两个所述夹板对位设有贯穿所述夹板的第一通孔,所述立柱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位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通过穿设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螺栓组件连接在所述立柱上。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板与所述立柱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夹板与所述立柱刚性接触的第一柔性垫块;且/或,
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立柱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立柱刚性接触的第二柔性垫块。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组件包括面板以及挂件,所述挂件的一端与所述面板固定连接,所述挂件的另一端挂勾于所述第一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组件还包括背栓,所述面板之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开设有盲孔,所述挂件通过所述背栓与所述盲孔的配合固定在所述面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挂件包括竖直部、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抵接部以及挂勾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挂勾部间隔设于所述竖直部的一侧,且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挂勾部的下方,所述第一倾斜部从所述竖直部的顶端向上倾斜延伸至所述挂勾部,所述第二倾斜部从所述竖直部的底端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抵接部,所述挂勾部挂勾于所述第一立板的顶端,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立板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挂勾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顶部的顶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对位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顶板围合形成一卡槽,所述挂件通过所述卡槽挂设在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卡槽中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挂勾部与所述第一立板刚性接触的第一胶条;且/或,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立板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立板刚性接触的第二胶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条包括两个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顶部的盖板,两个所述侧壁平行对位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内壁贴合,所述盖板与所述顶板贴合,两个所述侧壁的外侧凸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内壁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胶条通过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的卡扣配合安装在所述凹槽上;且/或,
所述第二胶条之靠近所述抵接部的一侧凸设有第三卡扣部,所述抵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部卡扣配合的第四卡扣部,所述第二胶条通过所述第三卡扣部与所述第四卡扣部的卡扣配合安装在所述抵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设有用于调节所述面板上下位置的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贯穿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胶条后与所述第一立板顶部抵接,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一限位螺钉,所述挂件通过所述限位螺钉与所述第一立板连接;且/或,
所述竖直部与所述面板之间设有第三柔性垫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连接件设成与面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立柱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又包含与面板组件连接的第一立板、设有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立板以及连接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连接板,同时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上下、水平错位且相互平行,因此在组装支架组件时,只需将第二连接部与立柱连接即可,无需刻意留出连接件与面板连接的空间,再将面板组件与第一立板连接,即可完成装配式幕墙的组装,该操作方法简单,而且不需要安装横梁,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幕墙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幕墙的一个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幕墙的另一个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所示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所示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所示连接件、挂件、背栓、第一胶条、第二胶条、调节螺钉以及限位螺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所示挂件与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所示第一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装配式幕墙;10、支架组件;20、面板组件;11、立柱;12、连接件;13、第一柔性垫块;14、第二柔性垫块;15、第三柔性垫块;21、面板;22、挂件;23、背栓;111、第二通孔;121、第一立板;122、第二立板;123、连接板;124、夹板;125、第一通孔;221、竖直部;222、第一倾斜部;223、第二倾斜部;224、抵接部;225、挂勾部;226、第一胶条;227、第二胶条;2251、第一侧板;2252、第二侧板;2253、顶板;2254、卡槽;2255、调节螺钉;2256、限位螺钉;2257、凹陷;2261、侧壁;2262、盖板;2263、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幕墙100,包括支架组件10与面板组件20,支架组件10包括立柱11以及与立柱11连接的连接件12,连接件12包括与面板组件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立柱1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立板121、第二立板122以及连接第一立板121与第二立板122的连接板123,第一立板121与第二立板122上下、水平错位且相互平行,第二立板122上设有第二连接部,面板组件20通过第一立板121与立柱11连接。
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将连接件12设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还通过将第一连接部分为第一立板121、第二立板122和连接板123,第一立板121与第二立板122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水平错位、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上下错位,而且第一立板121与第二立板122相互平行,第一立板121与面板组件20连接,第二立板122设有第二连接部,这样,在组装支架组件10时,只需将第二连接部与立柱11连接即可,无需刻意留出连接件12与面板组件20连接的空间,再将面板组件20连接在第一立板121上,即可完成装配式幕墙100的组装,该操作方法简单,无需安装横梁,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优选地,连接板123垂直第一立板121及第二立板122,连接板123之远离立柱11的一端与第一立板121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板123之靠近立柱11的一端与第二立板122的顶部固定连接。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将连接板123远离立柱11的一端与第一立板121的底部固定连接,将连接板123靠近立柱11的一端与第二立板122的顶部固定连接,这样设计增大了连接件12的受力面积,加强了连接件12的承重能力。
如图6所示,优选地,第二连接部包括对位设置的两个夹板124,两个夹板124分别抵接于立柱11的两个相对侧面,两个夹板124对位设有贯穿夹板124的第一通孔125,立柱11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25对位的第二通孔111,连接件12通过穿设第一通孔125与第二通孔111的螺栓组件连接在立柱11上。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对位设置两个与立柱11两侧面外侧连接的夹板124,还通过在夹板124上设置第一通孔125,在立柱11上设置与第一通孔125对位的第二通孔111,还通过螺栓组件将夹板124与立柱11连接在一起,这样设计加强了连接件12与立柱11之间的稳固性,具体地,螺栓组件设有两个,两个螺栓组件分别穿设第一通孔125与第二通孔111将连接件12与立柱11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了连接件12与立柱11之间的稳固性,可以理解的,螺栓组件的数量不局限于设置两个,例如,设置一个或者多个也是可以的。
优选地,两个夹板124与立柱11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夹板124与立柱11刚性接触的第一柔性垫块13;且或,
第二立板122与立柱11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第二立板122与立柱11刚性接触的第二柔性垫块14。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在连接件12与立柱11需要接触的部位设置柔性垫块,可以防止连接件12与立柱11刚性接触,避免材料摩擦产生噪音。
如图7所示,优选地,面板组件20包括面板21和挂件22,挂件22的一端与面板21固定连接,挂件22的另一端挂勾于第一立板121上。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将挂件22一端与面板21固定连接,另一端挂勾在第一立板121上,这样,只需将挂件22挂在第一立板121上,即可完成面板组件20与支架组件10的连接,该操作方法简单,便于安装,提高了施工效率。
如图8所示,优选地,面板组件20还包括背栓23,面板21之靠近连接件12的一侧开设有盲孔,挂件22通过背栓23与盲孔的配合固定在面板21上。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背栓23与盲孔,通过背栓23将挂件22固定在面板21上,该固定方式操作简单,方便施工。
如图9所示,优选地,挂件22包括竖直部221、第一倾斜部222、第二倾斜部223、抵接部224以及挂勾部225,抵接部224和挂勾部225间隔设于竖直部221的一侧,且抵接部224位于挂勾部225的下方,第一倾斜部222从竖直部221的顶端向上倾斜延伸至挂勾部225,第二倾斜部223从竖直部221的底端向下倾斜延伸至抵接部224,挂勾部225挂勾于第一立板121的顶端,抵接部224用于与第一立板121相抵接。
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将挂件22设成具有第一倾斜部222和第二倾斜部223,这样使得装配式幕墙100在水平方向上节约了很大的空间。
如图10所示,优选地,挂勾部225包括第一侧板2251、第二侧板2252以及连接第一侧板2251与第二侧板2252顶部的顶板2253,第一侧板2251与第二侧板2252平行对位设置,第一侧板2251与第一倾斜部222连接,第一侧板2251、第二侧板2252以及顶板2253围合形成一卡槽2254,挂件22通过卡槽2254挂设在第一立板121上,卡槽2254中设有用于防止挂勾部225与第一立板121刚性接触的第一胶条226;且/或,
抵接部224与第一立板121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抵接部224与第一立板121刚性接触的第二胶条227。以该设计方式,通过第一侧板2251、第二侧板2252与顶板2253围合形成一卡槽2254,卡槽2254能挂设在第一立板121上,还通过在卡槽2254中设置第一胶条226,在抵接部224与第一立板121之间设置第二胶条227,这样,可以通过卡槽2254直接将挂件22挂在第一立板121上,即可实现面板组件20与支架组件10的连接,操作简单,同时由于在挂件22与第一立板121之间设置有胶条,防止了挂件22与第一立板121的刚性接触,避免在组装过程中产生噪音。
如图11所示,优选地,第一胶条226包括两个侧壁2261和连接两个侧壁2261顶部的盖板2262,两个侧壁2261平行对位设置且分别与第一侧板2251和第二侧板2252内壁贴合,盖板2262与顶板2253贴合,两个侧壁2261的外侧凸设有第一卡扣部,第一侧板2251与第二侧板2252内壁上均设有与第一卡扣部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部,第一胶条226通过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的卡扣配合安装在凹槽2254上;且/或,
第二胶条227之靠近抵接部224的一侧凸设有第三卡扣部,抵接部224上设有与第三卡扣部卡扣配合的第四卡扣部,第二胶条227通过第三卡扣部与第四卡扣部的卡扣配合安装在抵接部224上。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在第一胶条226的两个侧壁2261上设置第一卡扣部,在第一侧板2251和第二侧板2252上设置与第一卡扣部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部,还通过在第二胶条227上设置第三卡扣部,在抵接部224上设置与第三卡扣部卡扣配合的第四卡扣部,这样,在将胶条安装到挂件22上时,只需利用相应卡扣部的卡扣配合,即可防止胶条的掉落。
具体地,第一卡扣部为两个向外凸出的凸块2263,两个凸块2263上均设有两个凹槽,第二卡扣部为第一侧板2251和第二侧板2252上的凹陷2257,两个凹陷2257上均设有两个凸条,第三卡扣部的结构与凸块2263结构相同,第四卡扣部结构与凹陷2257结构相同,这样,通过凸块2263上的凹槽与凹陷2257上的凸条的卡扣配合,可以很容易的将胶条安装在挂件22上,同时也可以防止胶条的掉落。
优选地,顶板2253设有用于调节面板21上下位置的调节螺钉2255,调节螺钉2255贯穿顶板2253和第一胶条226后与第一立板121顶部抵接,第二侧板2252上设有一限位螺钉2256,挂件22通过限位螺钉2256与第一立板121连接;且/或,
竖直部221与面板21之间设有第三柔性垫块15。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在顶板2253上设置调节螺钉2255,在第二侧板2252上设置限位螺钉2256,这样,在装配式幕墙100的组装过程中,只需转动调节螺钉2255就可以控制面板21的上下位置,操作简单,同时通过限位螺钉2256将连接件12与挂件22固定在一起,防止了面板组件20从连接件12的两端滑出,还通过在竖直部221与面板21之间设置第三柔性垫块15,有效的防止了挂件22与面板21之间的刚性接触,避免材料摩擦产生噪音。
优选地,限位螺钉2256为自攻螺钉,限位螺钉2256依次穿过第二侧板2251、与第二侧板2251贴合的侧壁2261、上立板121后与连接件12螺纹连接。
优选地,面板21为石材面板,这样,不仅可以让装配式幕墙100更美观,还能使装配式幕墙100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延迟装配式幕墙100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面板21的材质并不局限于石材,例如,玻璃面板或金属面板也是可以的。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
装配式幕墙100由多个支架组件10和面板组件20组成,在装配式幕墙100的组装过程中,首先将连接件12通过螺栓连接在立柱11上,在立柱11与连接件12接触部位之间设置柔性垫块,此时即完成了支架组件10的组装,再在面板21上开设盲孔,通过背栓23与盲孔的配合,将挂件22固定在面板21上,此时即完成了面板组件20的组装,该两部分的组装均能在工厂内完成,然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支架组件10与面板组件20进行现场装配式安装,通过挂件22上的挂勾部225,直接将面板21挂在连接件12的第一立板121上,同时在连接件12与挂件22的接触部位设置胶条,再通过调节螺钉2255将面板21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利用限位螺钉2256将挂勾部225与连接件12的第一立板121固定在一起,即将支架组件10与面板组件20固定在一起,最后在相邻的面板21之间打上防水胶,即可完成装配式幕墙100的安装。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幕墙,包括支架组件与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立柱以及与所述立柱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面板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立柱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上下、水平错位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立板上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面板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立柱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垂直所述第一立板及所述第二立板,所述连接板之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之靠近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对位设置的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分别抵接于所述立柱的两个相对侧面,两个所述夹板对位设有贯穿所述夹板的第一通孔,所述立柱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位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通过穿设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螺栓组件连接在所述立柱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幕墙,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板与所述立柱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夹板与所述立柱刚性接触的第一柔性垫块;且/或,
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立柱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立柱刚性接触的第二柔性垫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包括面板以及挂件,所述挂件的一端与所述面板固定连接,所述挂件的另一端挂勾于所述第一立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还包括背栓,所述面板之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开设有盲孔,所述挂件通过所述背栓与所述盲孔的配合固定在所述面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件包括竖直部、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抵接部以及挂勾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挂勾部间隔设于所述竖直部的一侧,且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挂勾部的下方,所述第一倾斜部从所述竖直部的顶端向上倾斜延伸至所述挂勾部,所述第二倾斜部从所述竖直部的底端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抵接部,所述挂勾部挂勾于所述第一立板的顶端,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立板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勾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顶部的顶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对位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顶板围合形成一卡槽,所述挂件通过所述卡槽挂设在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卡槽中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挂勾部与所述第一立板刚性接触的第一胶条;且/或,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立板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立板刚性接触的第二胶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条包括两个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顶部的盖板,两个所述侧壁平行对位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内壁贴合,所述盖板与所述顶板贴合,两个所述侧壁的外侧凸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内壁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胶条通过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的卡扣配合安装在所述凹槽上;且/或,
所述第二胶条之靠近所述抵接部的一侧凸设有第三卡扣部,所述抵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部卡扣配合的第四卡扣部,所述第二胶条通过所述第三卡扣部与所述第四卡扣部的卡扣配合安装在所述抵接部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设有用于调节所述面板上下位置的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贯穿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胶条后与所述第一立板顶部抵接,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一限位螺钉,所述挂件通过所述限位螺钉与所述第一立板连接;且/或,
所述竖直部与所述面板之间设有第三柔性垫块。
CN201821999340.XU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装配式幕墙 Active CN209760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9340.XU CN209760531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装配式幕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9340.XU CN209760531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装配式幕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0531U true CN209760531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45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99340.XU Active CN209760531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装配式幕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0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85580Y (zh) 面板横插式吊顶
CN203617636U (zh) 一种电缆梯架的立面连接件
CN209760531U (zh) 一种装配式幕墙
CN202658773U (zh) 一种竹木板幕墙系统
CN111851807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幕墙组件连接构造
CN202530605U (zh) 干挂式光伏幕墙
CN213174379U (zh) 一种四边挂接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
CN113914570A (zh) 一种木饰面装配式安装结构
CN114592638A (zh) 一种分体式装配式吊顶的挂接结构
CN214738784U (zh) 便于安装的拼接式阳光房框架
CN209726555U (zh) 一种彩钢瓦屋顶安装架
CN217353159U (zh) 一种分体式装配式吊顶的挂接结构
CN220133229U (zh) 一种装配式跌级吊顶结构
CN219343827U (zh) 一种装配式内装顶墙
CN110469150A (zh) 活动板房
CN217631008U (zh) 一种墙砖安装结构
CN214615153U (zh) 一种拼装式墙体柱
CN219528087U (zh) 一种建筑幕墙安装扣件
CN210562873U (zh) 一种幕墙
CN215888906U (zh) 一种装配式铝蜂窝吊顶的卡插结构
CN209874220U (zh) 一种吸顶式c型钢吊挂结构
CN210421560U (zh) 小缝式室内陶瓷板幕墙结构
CN215888907U (zh) 一种装配式铝蜂窝板吊顶的自带拼缝龙骨结构
CN215829762U (zh) 一种装配式吊顶的灯槽结构
CN217998730U (zh) 一种专用于硅酸钙装饰板材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