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0446U - 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0446U
CN209760446U CN201920357141.7U CN201920357141U CN209760446U CN 209760446 U CN209760446 U CN 209760446U CN 201920357141 U CN201920357141 U CN 201920357141U CN 209760446 U CN209760446 U CN 209760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isting steel
fixed angle
material layer
angle frame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71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军康
尹全海
董保涛
冯春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Yuanb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Yuanb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Yuanb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Yuanb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71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0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0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04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既有钢柱、既有钢梁、第一固定角架、第二固定角架、第一加固材料层、第二加固材料层、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一回填层和第二回填层。该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通过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的设置,能够对既有钢柱和既有钢梁的连接节点处进行加固,通过第一加固材料层和第二加固材料层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进行加固,通过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设置,能够加固第一加固材料层和第二加固材料层与既有钢柱的稳定,显著提高该加固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近代大部分旧建筑物多采用钢结构框架加混凝土楼板的形式修筑,对于年代久远且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需要通过改造加固对建筑物进行维护,经过长时间的沉降变形,原建筑物的钢结构框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通常,通过加固维修之后能满足建筑物承载要求,但大部分工程中由于材料或施工的问题而不时出现加固效果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包括既有钢柱、既有钢梁、第一固定角架、第二固定角架、第一加固材料层、第二加固材料层、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一回填层和第二回填层,所述既有钢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既有钢梁,所述既有钢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角架,所述既有钢柱远离第一固定角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角架,所述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的一侧均与既有钢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既有钢梁下表面位于既有钢柱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材料层和第二加固材料层,所述第一固定角架设置于第一加固材料层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角架设置于第二加固材料层的内部,所述第一加固材料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固材料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既有钢柱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加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回填层,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回填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以既有钢柱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靠近既有钢柱的一侧插接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均通过第一紧固螺栓与既有钢柱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靠近既有钢梁的一侧插接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均通过第二紧固螺栓与既有钢梁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靠近既有钢柱的一侧设置第一锯齿,所述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靠近既有钢梁的一侧设置第二锯齿。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角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二固定角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均呈45度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通过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的设置,能够对既有钢柱和既有钢梁的连接节点处进行加固,通过第一加固材料层和第二加固材料层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进行加固,通过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设置,能够加固第一加固材料层和第二加固材料层与既有钢柱的稳定,显著提高该加固结构的稳定性。
2、该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通过第一锯齿的设置,能够增大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与既有钢柱的摩擦力,第一锯齿可压入既有钢柱的表面,使得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与既有钢柱的接触更加紧密,通过第二锯齿的设置,能够增大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与既有钢梁的摩擦力,第二锯齿可压入既有钢梁的表面,使得第一固定角架和第二固定角架与既有钢梁的接触更加紧密,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既有钢柱;2、既有钢梁;3、第一固定角架;4、第二固定角架;5、第一加固材料层;6、第二加固材料层;7、第一加强板;8、第二加强板;9、第一回填层;10、第二回填层;11、第一紧固螺栓;12、第二紧固螺栓;13、第一锯齿;14、第二锯齿;15、第一加强杆;16、第二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包括既有钢柱1、既有钢梁2、第一固定角架3、第二固定角架4、第一加固材料层5、第二加固材料层6、第一加强板7、第二加强板8、第一回填层9和第二回填层10,既有钢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既有钢梁2,既有钢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角架3,既有钢柱1远离第一固定角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角架4,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以既有钢柱1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通过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的设置,能够对既有钢柱1和既有钢梁2的连接节点处进行加固,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靠近既有钢柱1的一侧插接有第一紧固螺栓11,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均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1与既有钢柱1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1的设置,能够将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与既有钢柱1进行固定,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的一侧均与既有钢梁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靠近既有钢梁2的一侧插接有第二紧固螺栓12,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均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2与既有钢梁2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2的设置,能够将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与既有钢梁2进行固定,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靠近既有钢柱1的一侧设置第一锯齿13,通过第一锯齿13的设置,能够增大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与既有钢柱1的摩擦力,第一锯齿13可压入既有钢柱1的表面,使得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与既有钢柱1的接触更加紧密,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靠近既有钢梁2的一侧设置第二锯齿14,通过第二锯齿14的设置,能够增大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与既有钢梁2的摩擦力,第二锯齿14可压入既有钢梁2的表面,使得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与既有钢梁2的接触更加紧密,第一固定角架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15,第二固定角架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杆16,第一加强杆15和第二加强杆16均呈45度倾斜设置,通过第一加强杆15和第二加强杆16的设置,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能够增强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的抗应变能力,提高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的稳定性,既有钢梁2下表面位于既有钢柱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材料层5和第二加固材料层6,第一固定角架3设置于第一加固材料层5的内部,第二固定角架4设置于第二加固材料层6的内部,通过第一加固材料层5和第二加固材料层6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进行加固,第一加固材料层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7,第二加固材料层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8,第一加强板7和第二加强板8的形状均为三角形,第一加强板7和第二加强板8分别固定连接于既有钢柱1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加强板7和第二加强板8的设置,能够加固第一加固材料层5和第二加固材料层6与既有钢柱1的稳定,第一加强板7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回填层9,第二加强板8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回填层10。
综上所述,该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通过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的设置,能够对既有钢柱1和既有钢梁2的连接节点处进行加固,通过第一加固材料层5和第二加固材料层6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进行加固,通过第一加强板7和第二加强板8的设置,能够加固第一加固材料层5和第二加固材料层6与既有钢柱1的稳定,显著提高该加固结构的稳定性,通过第一锯齿13的设置,能够增大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与既有钢柱1的摩擦力,第一锯齿13可压入既有钢柱1的表面,使得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与既有钢柱1的接触更加紧密,通过第二锯齿14的设置,能够增大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与既有钢梁2的摩擦力,第二锯齿14可压入既有钢梁2的表面,使得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与既有钢梁2的接触更加紧密,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加固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包括既有钢柱(1)、既有钢梁(2)、第一固定角架(3)、第二固定角架(4)、第一加固材料层(5)、第二加固材料层(6)、第一加强板(7)、第二加强板(8)、第一回填层(9)和第二回填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钢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既有钢梁(2),所述既有钢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角架(3),所述既有钢柱(1)远离第一固定角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角架(4),所述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的一侧均与既有钢梁(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既有钢梁(2)下表面位于既有钢柱(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材料层(5)和第二加固材料层(6),所述第一固定角架(3)设置于第一加固材料层(5)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角架(4)设置于第二加固材料层(6)的内部,所述第一加固材料层(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7),所述第二加固材料层(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8),所述第一加强板(7)和第二加强板(8)分别固定连接于既有钢柱(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加强板(7)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回填层(9),所述第二加强板(8)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回填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以既有钢柱(1)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靠近既有钢柱(1)的一侧插接有第一紧固螺栓(11),所述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均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1)与既有钢柱(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靠近既有钢梁(2)的一侧插接有第二紧固螺栓(12),所述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均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2)与既有钢梁(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靠近既有钢柱(1)的一侧设置第一锯齿(13),所述第一固定角架(3)和第二固定角架(4)靠近既有钢梁(2)的一侧设置第二锯齿(1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角架(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15),所述第二固定角架(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杆(16),所述第一加强杆(15)和第二加强杆(16)均呈45度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7)和第二加强板(8)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CN201920357141.7U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60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7141.7U CN209760446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7141.7U CN209760446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0446U true CN209760446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5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714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60446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04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4539A (zh) * 2022-11-10 2022-12-06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建筑新增清水混凝土悬挑结构及连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4539A (zh) * 2022-11-10 2022-12-06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既有建筑新增清水混凝土悬挑结构及连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60446U (zh) 一种钢结构框架旧建筑物柱梁节点加固结构
KR100909882B1 (ko) 바닥높이 절감형 데크플레이트 슬래브 구조
KR101358878B1 (ko) 거더의 상부 보강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거더
CN209891754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三角加固结构
KR100585855B1 (ko) 철근콘크리트 기둥 및 철골 보의 접합부
CN215907492U (zh) 一种具有加固结构的砖土混合墙体
JP3208530B2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型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構造体
CN109610647A (zh) 木柱与混凝土梁板构件的摇摆限位装配节点与施工方法
CN213773970U (zh) 一种钢模壳混凝土剪力墙墙板
US20230037589A1 (en) Steel plate built-up beam for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CN210712904U (zh) 一种塔吊基础结构
KR20190126530A (ko) 앵글형 선조립 기둥
JP5157433B2 (ja) 橋梁の柱頭部または桁端部の複合中空構造
KR101591808B1 (ko) 합성pc보, 이와 합성pc기둥과의 연결구조
JPH11280178A (ja) 壁梁用の補強筋構造及び壁梁構造及び建物の耐力壁構造
CN208717939U (zh) 一种高效成型的施工升降机基础结构
CN218814538U (zh) 剪力墙组件及建筑结构
KR200446592Y1 (ko) 단면 강성이 보강된 장지간보
CN218263432U (zh) 一种土木工程中具有抗震结构的桥梁垫石
CN213710099U (zh) 一种u形型钢梁结构
CN214272642U (zh) 一种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承重构件
CN216664466U (zh) 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
CN212427797U (zh) 一种大跨度梁的加固结构
CN217353789U (zh) 一种屈曲约束支撑与混凝土框架连接构造
CN211548377U (zh) 一种一字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