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58755U - 盘线布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线布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58755U
CN209758755U CN201920432163.5U CN201920432163U CN209758755U CN 209758755 U CN209758755 U CN 209758755U CN 201920432163 U CN201920432163 U CN 201920432163U CN 209758755 U CN209758755 U CN 209758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nding
chassis
pencil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21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志
于亚兰
马川
田新生
张永剑
吴晨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Quanzhou CRRC Tangche Rai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321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58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58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58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缆线束预制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盘线布线装置,包括底盘以及转盘,转盘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转盘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所述转盘具有用于放置线束的上端面,所述转盘设有用于分离和固定各线束第一端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分离和固定各线束第二端的第二定位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通过设置设有用于分离、固定各线束第一端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分离、固定各线束第二端的第二定位组件,避免堆垛的线束端部交叉缠绕到相邻下部或者上部的线束中,减少后续分开缠绕线束的操作,同时通过设置与底盘转动连接的转盘,轻松实现布线时的抻直操作,操作简便。

Description

盘线布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线束预制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盘线布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复兴号横空出世,一系列新车型陆续出现,例如350KM中国标准动车组、160公里集中动力动车组、3X可变编组动车组等,这些新车型已经逐渐的不再使用现车地板线的老技术,而是采用跟新的模块化地板布线,所谓的地板模块化布线是指:地板布线不需要等待现车到来以后布线工人上车,逐根的往地板线槽中布线,而是在现车还未达到布线工位时就已经提前将很多不同路径的线束提前预制好并做好防护,这种模块化布线技术既可以节省等待现车到达布线工位的时间以及车到来以后逐根布线的时间,又可以降低现车人工布线的随意性,规范布线方式,把很多线束当作一个整体商品来预置,布线质量能得到很大提高。
现有的线束在运输时,需要先把各预制线束罗列到托盘上,然后在用叉车将托盘运输车组车门附近。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各线束都是罗列堆垛在托盘上,这样线束的端部就可能会交叉缠绕到相邻下部或者上部的线束中,操作者在后续布线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抻线、分开互相缠绕的线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线布线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堆垛运输的线束组存在的因线束端部交叉缠绕到相邻线束中而导致后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分开互相缠绕的线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盘线布线装置,包括:
底盘;以及
转盘,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转盘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所述转盘具有用于放置线束的上端面,所述转盘设有用于分离和固定各线束第一端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分离和固定各线束第二端的第二定位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的若干脚轮,所述底盘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升降所述底盘的举升机构,所述底盘通过所述举升机构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框架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底盘上设有供所述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
进一步地,所述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盘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速和转向的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用于供线束第一端旋绕的第一绕柱以及若干环绕所述第一绕柱设置的分隔柱,所述第一绕柱和各所述分隔柱均设置在所述转盘的所述上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包括上盘、下盘以及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的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下盘上的并用于供线束第二端旋绕的第二绕柱。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板体结构并具有多个,各所述连接件将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之间空间分隔成多个容置腔,各所述第二绕柱分别设置在各所述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设有用于分离、固定各线束第一端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分离、固定各线束第二端的第二定位组件,避免堆垛的线束端部交叉缠绕到相邻下部或者上部的线束中,减少后续分开缠绕线束的操作,同时通过设置与底盘转动连接的转盘,轻松实现布线时的抻直操作,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在布线应用时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在布线应用时的示意图之二。
图中:1-底盘;2-转盘;201-上盘;202-下盘;203-连接件;3-车体;4-脚轮;5-举升机构;6-导向杆;7-第一定位组件;701-第一绕柱;702-分隔柱;8-第二定位组件;801-第二绕柱;9-工具盒;10-控制按钮;11-线束;1101-线束第一端;1102-线束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见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所述的盘线布线装置,底盘1以及转盘2。转盘2安装在底盘1上,转盘2能够在底盘1上转动,转盘2具有用于放置线束11的上端面,线束11可以堆垛放置在转盘2的上端面上。
转盘2上还设有用于分离和固定各线束第一端1101的第一定位组件7以及用于分离和固定各线束第二端1102的第二定位组件8。第一定位组件7的分离和固定作用是指操作者可以利用第一定位组件7将不同线束11的线束第一端1101进行人工分离(分隔)并保持分离(分隔);第二定位组件8的分离和固定作用是指操作者可以利用第二定位组件8将不同线束11的线束第二端1102进行人工分离(分隔)并保持分离(分隔)。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盘线时,操作者可以先将一条预制线束11的线束第一端1101固定在第一定位组件7上,然后将线束11盘绕在转盘2的上端面,最后将线束11的线束第二端1102固定在第二定位组件8上;随后操作者可以依照上述方法对第二条预制线束11进行盘线,第二线束11就堆垛在第一线束的上方,因为第一条线束和第二线束的线束第一端1101和线束第二端1102分别被第一定位组件7和第二定位组件8分隔和固定,这样相邻的线束端部就不会发生交叉缠绕。以此类推,操作者可以对多个线束11进行盘线和堆垛。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布线时,可先(利用叉车)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移动到车组车门附近,操作者将最上方的一条线束11的线束第二端1102从第二定位组件8取下,然后抻线(即抻着该线束11的线束第二端1102),同时转动转盘2,最后该线束11的线束第一端1101从第一定位组件7取下。这样该线束11就完成了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上的脱离,而且实现盘卷的线束11的抻直操作,可直接将预制线束11移动到车组处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设有用于分离、固定各线束第一端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分离、固定各线束第二端的第二定位组件,避免堆垛的线束端部交叉缠绕到相邻下部或者上部的线束中,减少后续分开缠绕线束的操作,同时通过设置与底盘转动连接的转盘,轻松实现布线时的抻直操作,操作简便。
可选地,为了更好的分隔开相邻的各组线束11,在盘线堆垛时,可在相邻的各组线束之间可以增垫一张分隔垫或者分隔纸。
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车体3以及设置在车体3底部的若干脚轮4,底盘1安装设置在车体3上。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就可以在不借助叉车等搬运设备的情况下实现移动。
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车体3为框架结构,结实牢固而不笨重。
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升降底盘1的举升机构5,底盘1通过举升机构5安装在车体3上。由于线束都是以堆垛形式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上,通过设置举升机构5可以调节线束组的重心,从而实现在操作便利的情况下避免线束组重心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举升机构5可以是气缸、液压缸、丝杠副等能够实现举升功能的机构或器件。
请参见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定位组件7包括用于供线束第一端1101旋绕的第一绕柱701以及若干环绕着第一绕柱701设置的分隔柱702,第一绕柱701和各分隔柱702均设置在转盘2的上端面上。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各分隔柱702环绕第一绕柱701的方式可以是圆形环绕、方形环绕,也可以是螺旋形环绕。
将最底层的(第一个)线束11的线束第一端1101旋绕在第一绕柱701上,从而实现线束第一端1101的固定,操作者可将线束第一端1101固定在第一绕柱701和各分隔柱702之间,线束11的其他部分则继续以各分隔柱702为中心进行盘绕。最底层的线束直接放置在转盘1的上端面上(一个平面上),操作者可以通过转动转盘1实现线束的快速盘线收卷,而且由于分隔柱702的盘绕引导作用,正在盘绕的线束11可以一圈紧挨一圈地实现在同一个平面上(水平面上)盘绕,即一组线束11上的每一圈线束紧挨着而且都在同一个平面上,一组线束11不会出现一圈高一圈低的状况。由于最底层的线束是在水平方向卷绕的,那么堆垛在最底层线束上的其他线束也可实现在水平方向卷绕,这样各组线束11不但端部不会缠绕,而且各组线束都“泾渭分明”的按层分隔开。
这样,布线抻线时,通过转动转盘2,一组线束11可以实现在同一平面上快速水平出线,利于布线。各组的线束11的线束第一端1101旋绕在第一绕柱701上的高度不同,以实现不同线束11的线束第一端1101的分离和分别固定。
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转盘2旋转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置在底盘1上,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转盘2相连。通过设置驱动电机,操作者可以在减少人手的情况下实现转盘2的转动,从而轻松实现线束的盘线和布线(抻线)操作。
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盘2包括上盘201、下盘202以及至少一个用于连接上盘201和下盘202的连接件203。转盘2的上端面也就是上盘201的上端面。
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盘201和下盘202均为圆形盘体。
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盘201上设有若干减重孔。
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件203为板体结构并具有多个。上盘201和下盘之间留有空间(即间隔设置),各连接件203设置在上盘201和下盘202之间并分别与上盘201和下盘202相连,各连接件203将上盘201和下盘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容置腔。这样,转盘2实际就是多层板体连接结构,结实可靠而不笨重。
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定位组件8包括若干设置在下盘202上的并用于供线束第二端1102旋绕的第二绕柱801。各线束的线束第二端1102通过分别旋绕在不同的第二绕柱801上以便于实现分离和固定。
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每个容置腔内设有一个第二绕柱801,以便于更好地分离各线束的线束第二端1102。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电机转速和转向的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是常见的控制电路、PLC或者单片机等控制器件或单元。利用控制器对驱动电机的控制,可以实现转盘2的转向变化,从而为盘线和布线操作的转换提供便利;而利用控制器对驱动电机的控制,可以实现转盘2的转速变化,从而控制布线时的出线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按钮10,以便于操作者与控制器的信息交互。
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线布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车体框架3上设有导向杆6,底盘1上设有与导向杆6滑动配合的导向孔,通过导向杆6与导向孔的互动配合,可以对转盘2和底盘1的升降提供导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盘线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以及
转盘,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转盘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所述转盘具有用于放置线束的上端面,所述转盘设有用于分离和固定各线束第一端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分离和固定各线束第二端的第二定位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线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的若干脚轮,所述底盘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线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升降所述底盘的举升机构,所述底盘通过所述举升机构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线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框架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底盘上设有供所述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线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盘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线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线布线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速和转向的控制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线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用于供线束第一端旋绕的第一绕柱以及若干环绕所述第一绕柱设置的分隔柱,所述第一绕柱和各所述分隔柱均设置在所述转盘的所述上端面上。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盘线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包括上盘、下盘以及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的连接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线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下盘上的并用于供线束第二端旋绕的第二绕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线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板体结构并具有多个,各所述连接件将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之间空间分隔成多个容置腔,各所述第二绕柱分别设置在各所述容置腔内。
CN201920432163.5U 2019-04-01 2019-04-01 盘线布线装置 Active CN209758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2163.5U CN209758755U (zh) 2019-04-01 2019-04-01 盘线布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2163.5U CN209758755U (zh) 2019-04-01 2019-04-01 盘线布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58755U true CN209758755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7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2163.5U Active CN209758755U (zh) 2019-04-01 2019-04-01 盘线布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5875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8490A (zh) * 2021-04-13 2021-06-18 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胎圈钢丝废丝捆绕装置
CN113753661A (zh) * 2020-06-02 2021-12-07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自动盘线装置
CN114940415A (zh) * 2022-07-22 2022-08-26 常州市金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线条形氟塑料制品的收卷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3661A (zh) * 2020-06-02 2021-12-07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自动盘线装置
CN112978490A (zh) * 2021-04-13 2021-06-18 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胎圈钢丝废丝捆绕装置
CN114940415A (zh) * 2022-07-22 2022-08-26 常州市金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线条形氟塑料制品的收卷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58755U (zh) 盘线布线装置
EP3546278A1 (de) Laderobote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CN101272045B (zh) 车载桅杆用自动线缆收放装置
CN110127452B (zh) 绕线轴的换轴装置及全自动收卷机
CN102398796B (zh) 一种多联体托盘收、放、排线装置
JP2011069180A (ja) 電気自動車の充電装置を備えた駐車塔
CN107237527B (zh) 一种带有快捷充电式二层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
JP5457209B2 (ja) 駐車装置
JP2012233366A (ja) 駐車装置
JP2014227657A (ja) パレットと駐車空間
CN102122866B (zh) 定子组装方法和定子组装装置
CN211846732U (zh) 一种用于收放海缆的大直径地转盘
CN210193073U (zh) 全自动轴装收卷设备
CN211691698U (zh) 一种单升降多横移立体车库
CN111703793A (zh) 一种智能存取系统
CN113753661A (zh) 一种线束自动盘线装置
CN210430210U (zh) 一种充电连接器循环系统
CN112061877B (zh) 风力发电机组动力电缆绕线、下线装置及绕线、下线方法
CN211556683U (zh) 一种线缆铺置贮存装置
CN208994848U (zh) 一种送线联动盘线装置
CN210393166U (zh) 一种放线装置
CN208948782U (zh) 一种夹盘吊运装置
CN103128543B (zh) 一种线束装配单边流水线
CN109585159B (zh) 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一体化机构
CN106006197A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接地线绕线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2

Address after: No.1030 Xingxiu Road, Yuban village, Dongyuan Town,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UANZHOU CRRC TANGCHE RAI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CRRC TANGS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063035 No. 3, front road, Fengrun District, Hebei, Tangshan City

Patentee before: CRRC TANGSH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