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9684U - 一种杀菌罩及传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菌罩及传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9684U
CN209749684U CN201822208662.4U CN201822208662U CN209749684U CN 209749684 U CN209749684 U CN 209749684U CN 201822208662 U CN201822208662 U CN 201822208662U CN 209749684 U CN209749684 U CN 209749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rilization
cover
cover body
blue light
steril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086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晓清
吴佳欣
王小元
褚召娟
张秀娟
孙晓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22086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9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9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9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杀菌罩及传输机,属于消毒杀菌领域。此杀菌罩包括罩体、若干固定于罩体的罩体固定组件、若干通过杀菌光源支架固定于罩体内侧的杀菌光源以及电源;此杀菌罩通过将杀菌光源均匀设置在杀菌罩内侧,将杀菌罩固定在传输机上,使得传输机工作过程中杀菌罩的杀菌效率高,对工作台面光洁部分的杀菌效率高达99.9%以上,针对传输机上表面相对光滑的产品杀菌效率高达90%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杀菌罩及传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杀菌罩及传输机,属于消毒杀菌领域。
背景技术
传输机可以用于水平运输或倾斜运输,使用非常方便,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及食品原料(肉、禽蛋等)、医药及医药原料、化妆品的输送,是工业及农产品加工领域常见装置,也是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
例如,在冷鲜肉加工中,虽然环境温度较低,但传送带及工作台面长时间与肉摩擦,导致局部温度较好,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因此,传输装置成为交叉污染细菌的重要环节;卤制品加工中,各种卤制品产生的碎末在传送带缝隙处滋生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又通过接触传播到新鲜卤制品中,从而导致细菌扩散;此外,在蛋品初加工处理流程(括清洗、烘干、杀菌、涂膜、检测、称重、分级、包装)中,蛋壳中的微生物停留在传送带表面、吸嘴中。因此食品的传输及储存环节容易染菌,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运输机工作过程中需要与之配套的对运输的各个环节进行杀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有的杀菌装置都是比较固定的,只能对传输机的、传输机的传送带的部分区域进行杀菌,在传输机的运送过程中,难以对传送带每个部分都进行杀菌;此外,目前的杀菌方法较少,常使用紫外线杀菌,紫外线虽然会在环境中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和空气负离子,从而会氧化攻击微生物细胞导致其致死,但紫外线存在一定弊端,包括:1)臭氧具有非特异性,会氧化食品中的蛋白质和脂质,影响肉制品的质量;2)紫外辐射会产生不愉快气体,影响消费体验;3)长时间紫外线暴露会对人体产生致畸变作用。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新的杀菌设备以解决现有杀菌装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杀菌罩,此杀菌罩包括罩体、若干固定于罩体的罩体固定组件以及若干通过杀菌光源支架固定于罩体内侧的杀菌光源,可解决现有的紫外线杀菌装置存在的会在杀菌环境中产生非特性的物质,进而氧化环境中加工的产品,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的问题,可解决现有的紫外线杀菌装置存在的会产生异味气体,影响消费体验的问题,也可解决现有的紫外线杀菌装置长时间暴露会使人体产生致畸变、使得人体细胞致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杀菌罩,所述杀菌罩包括罩体、若干固定于罩体的罩体固定组件、若干通过杀菌光源支架固定于罩体的杀菌光源以及电源;所述罩体为U型或倒U型;所述U型或倒U型罩体的内壁包含顶面和两个侧面;所述杀菌光源均匀分布于罩体的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罩体固定组件包含挡片主体、通孔、通槽。所述罩体固定组件可参照公开号为CN202492146U的专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菌光源为蓝光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蓝光灯为能够发出波长为400~480nm的蓝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蓝光灯可为管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蓝光灯可为球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蓝光灯为管状时,位于罩体顶面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是两两平行的,分别位于罩体两个侧面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是两两平行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蓝光灯为球状时,位于罩体顶面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的两个相邻蓝光灯之间的连线是两两平行的,分别位于罩体两个侧面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的两个相邻蓝光灯之间的连线是两两平行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蓝光灯包含Led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杀菌光源支架是能够伸缩的支架,能够控制杀菌光源与待杀菌点的距离小于等于80c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菌光源支架可为记载于公开号为CN207896256U、CN207246924U、CN201251119Y、CN201204201Y、CN102052644B、CN201599742U、CN201599743U、CN201885182U、CN102214770B、CN202032509U、CN202048529U或CN202733824U的专利文本中的任一一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机,所述传输机包括传送带以及上述杀菌罩;所述杀菌罩通过罩体固定组件固定于传送带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菌罩罩体内侧的的顶面正对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的杀菌罩通过将杀菌光源均匀设置在杀菌罩内侧,将杀菌罩固定在传输机上,使得传输机工作过程中杀菌罩的杀菌效率高,对工作台面光洁部分的杀菌效率高达99.9%以上,针对传输机上表面相对光滑的产品杀菌效率高达90%以上;
(2)本实用新型杀菌罩的罩体通过罩体固定组件固定于传送带上方,使得杀菌罩与传输机形成一体化的结构,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操作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杀菌罩采用的杀菌光源为蓝光,蓝光能够激发细菌内游离态的卟啉类物质产生过氧化物,损伤细胞膜机构,导致细菌死亡,杀菌过程中不会影响产品固有的感官特性,并且不会产生不愉快的气体;
(4)本实用新型的杀菌罩采用的杀菌光源设置方式使得整个杀菌罩均匀的发出杀菌光,在传输机工作过程中,杀菌光均匀的照射传送带,传送带上每一点的杀菌效果都比较均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杀菌罩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杀菌罩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杀菌罩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罩体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杀菌光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中,1为罩体、2为罩体固定组件、3为杀菌光源、4为杀菌光源支架、5为电源、6为顶面、7为侧面、8为传送带、9为杀菌罩、10为挡片主体、11为通孔、12为通槽、13为安装板、14为安装架、15为固定环套、16为螺栓以及17为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6,本实用新型的杀菌罩包括罩体1、若干固定于罩体1的罩体固定组件2、若干通过杀菌光源支架4固定于罩体的杀菌光源3以及电源5;所述罩体1为U型或倒U型;所述U型或倒U型罩体1的内壁包含顶面6和两个侧面7;所述杀菌光源3均匀分布于罩体1的内壁。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罩体固定组件2包含挡片主体10、通孔11、通槽12。所述罩体固定组件可参照公开号为CN202492146U的专利。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杀菌光源3为蓝光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蓝光灯为能够发出波长为400~480nm光线的蓝光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蓝光灯可为管状。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蓝光灯可为球状。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蓝光灯为管状时,位于罩体顶面6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是两两平行的,分别位于罩体两个侧面7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是两两平行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蓝光灯为球状时,位于罩体顶面6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的两个相邻蓝光灯之间的连线是两两平行的,分别位于罩体两个侧面7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的两个相邻蓝光灯之间的连线是两两平行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蓝光灯包含Led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杀菌光源支架4是能够伸缩的支架,能够控制杀菌光源与待杀菌点的距离小于等于80cm。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杀菌光源支架可为记载于公开号为CN207896256U、CN207246924U、CN201251119Y、CN201204201Y、CN102052644B、CN201599742U、CN201599743U、CN201885182U、CN102214770B、CN202032509U、CN202048529U或CN202733824U的专利文本中的任一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传输机包括传送带8以及上述杀菌罩9;所述杀菌罩9通过罩体固定组件2固定于传送带8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杀菌罩9罩体1内侧的的顶面正对传送带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蓝光灯为Led灯;所使用的罩体固定组件记载于公开号为CN202492146U的专利文本中,包含挡片主体10、通孔11、通槽12;所使用的杀菌光源支架记载于公开号为CN207896256U的专利文本中,包含安装板9、安装架10、固定环套11、螺栓12以及伸缩杆13。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针对的目标传输机的传送带宽0.8米,长9米,传输速度为0.2m/s,工作车间温度为4±2℃;一种与传输机配套使用的基于蓝光的杀菌罩,包括罩体、外罩固定组件、杀菌光源、杀菌光源支架;罩体包括顶面、左侧面、右侧面,其中,罩体顶面宽0.98m,长8.8m,厚度为0.48cm;罩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高为0.56m,长8.8m,厚度为0.48cm;所述的杀菌光源为Led蓝光灯管,共计224根。
所述罩体固定组件通过将传送带的托辊和通孔相连接将罩体固定组件固定在传输机上,所述的罩体由顶面、左侧面、右侧面构成一个形状类似U型槽的结构;罩体左壁和右壁卡在罩体固定组件的通槽内,通过罩体固定组件将整个罩体固定在传输机上;Led蓝光灯管设置在罩体内侧,罩体顶部通过杀菌光源支架设置了96根蓝光led灯管,排列为48行,任意两行平行排列,每行排列2根蓝光Led灯管,罩体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共计排列128根,每个侧面排列64根蓝光Led灯管,每个侧面排列4行,任意两行平行排列,每行排列16根蓝光Led灯管;电源线与罩体外测的电源接口连接。
使用以上设置有本实施例的杀菌罩的传输机传输食品,作为实验组。
设置对照组:无杀菌罩,传输机的传送带暴露于生产车间中。
对照组和实验组传输的食品都分别为卤制海带、藕片、鸭脖、鸡翅等熟食、以及冷鲜猪肉和冷鲜牛肉。
开启传输机,为杀菌罩上电5h、10h、15h、20h、25h后,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传送带上出口处取样,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以下分析:A.污染菌计数,参考国标GB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计算针对污染菌的杀菌率。B.感官评定,参照GB T22210-2008肉与肉制品感官评定规范,以上所得数据均为重复三次的平均值。C.每千克油脂中过氧化物氧的毫克当量数,即PV值测定。取样方法参照GB/T 5009.44-1996。
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安装了本实施例的杀菌罩的实验组中,污染菌群降低显著,针对多种熟食和冷鲜肉,菌落总数相比对照样品降低90%以上,这是因为传送带上污染菌落较多,很多食品在传送带上会交叉污染导致菌落总数剧增,而长时间的杀菌罩消毒,使传送带上带菌量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食品上被污染的群落数,这在20h尤其明显,菌落数降低达95%以上。
同时,对熟食和冷鲜肉的感官品质和脂质氧化进行取样分析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传输机安装蓝光灯杀菌罩后,肉的过氧化值PV和照射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不产生异味,感官特性、食品色泽无差别。
表1本实施例中的杀菌罩对传输机上不同食品和冷鲜肉污染菌菌落数的影响
实施例2
使用实施例1中的杀菌罩,并固定于食品传输机,传输食品为生鲜鸡蛋(用蛋托固定)。开启杀菌罩电源8h、16h后,在传送带上出口处取样,测试指标为:
A.鸡蛋外壳总菌落(GB 4789.2-2010)、大肠杆菌(GB 4789.3-2010)及沙门氏菌(GB 47894-2010)计数,取样为无菌操作,具体如下:在无菌工作台,采用无菌棉签(不含酒精)蘸取无菌水,擦拭鸡蛋外壳,收集擦拭液并定容到5ml;
B.蛋壳内容物中菌落总数测定,具体操作方法:在无菌工作台中将蛋轻轻敲碎,倒出蛋壳内物于灭菌均质袋中,注意不要污染蛋壳,使内容物中蛋清和蛋黄混合均匀,待用;
C.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参考(张立娟等。双缩脲法检测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8(7):241-242);
D.哈夫单位及蛋黄指数的测定,具体方法参照(肖然等,不同处理方法对鸡蛋表面消毒效果的比较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3,34(2):129-132)。
所得数据均为30次结果平均值。
鸡蛋外壳杀菌结果如表2(三批次的平均值)所示,结果表明,安装本实施例中的杀菌罩后,传送带上鸡蛋上污染菌,相对未安装本实施例中的杀菌罩而言,菌落数减少比例均超过90%以上。以运行16h后为例,总菌落、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减少率分别达到96%,95%,95%,说本实施例中的杀菌罩杀菌效果显著。
表2本实施例的杀菌罩对传送带上鲜鸡蛋外壳菌落数的影响
此外,安装本实施例的杀菌罩后,传送带出口处样品鸡蛋清及鸡蛋黄的营养参数均未发生变化,包括哈夫单位,蛋黄指数,蛋清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自由巯基、荧光光谱均和处理前几乎无差别。显示本实施例的杀菌罩特异性好,对鸡蛋品质无影响。
实施例3
使用实施例1中的杀菌罩,并固定于传输机,传输产品分别为苏氨酸原料药和护肤品原料(水和甘油、油橄榄果油、透明质酸钠、蚕丝胶蛋白、人参提取物、芦荟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乙醇、防腐剂),这些产品均为非成品,是精制前原料。开启杀菌罩电源,运行5h、10h、15h后,在传送带上出口处取样,测试指标为:总菌落数分析参照SNT 2098-2008食品和化妆品中的菌落计数检测方法,E.coli菌落数分析参照实施例2。
表3为本实施例中的杀菌罩对传送带出口处氨基酸原料药、护肤品原料污染菌的影响
由表3可知,安装本实施例中的杀菌罩后,传送带上氨基酸原料药和护肤品原料中污染菌和E.coli显著降低,杀菌效率为91-95%,究其原因,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的蓝光杀菌光源对产品本身具有杀菌作用,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的蓝光照射对传送带上与产品接触部分进行了充分消毒,而且杀菌罩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空间,蓝光杀菌光源对环境中空气也进行了杀菌,因此大大降低了产品在传输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杀菌罩对氨基酸原料药和护肤品原料中的组分无影响,也不响应色泽、气味和形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传送带的大小不同,杀菌罩的大小不同,杀菌罩内侧蓝光Led灯管排列方式不同。
本实施例中针对的目标传输机的传送带宽0.76米,长20米,传输速度为0.35m/s;一种与传输机配套使用的杀菌罩,包括罩体、外罩固定组件、杀菌光源、杀菌光源支架;罩体包括顶面、左侧面、右侧面。罩体顶面宽1.02米。长20米,厚度为0.57cm;罩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高为0.34米,长20米,厚度为0.57cm;所述的杀菌光源为蓝色Led灯管,共计456根。
所述罩体固定组件通过将传送带的托辊和通孔相连接将罩体固定组件固定在传输机上,所述的罩体由顶面、左侧面、右侧面构成一个形状类似U型槽的结构;罩体左壁和右壁卡在罩体固定组件的通槽内,通过罩体固定组件将整个罩体固定在传输机上;罩体内侧的蓝光Led的排布方式分为四种:
排列方式A:罩体顶面通过杀菌光源支架设置了蓝光Led灯管200根,分为100行,每行两根,任意两行平行排列;两个侧面共计256根平行排列,每个侧面126根,分4行,每行排列32根,任意两行平行排列;
排列方式B:罩体顶面通过杀菌光源支架设置了蓝光Led灯管200根,分为100行,每行两根,任意两行平行排列;两个侧面通过杀菌光源设置了共计256根,杂乱排列50%;
排列方式C:罩体顶面通过杀菌光源支架设置了蓝光Led灯管200根杂乱排列,超过50%以上灯管两两不平行排列或不在一条直线上;两个侧面通过杀菌光源支架设置了共计256根,平行排列,每个侧面126根,分4行,每行排列32根,任意两行平行排列;
排列方式D:罩体顶面通过杀菌光源支架设置了蓝光灯管200根,杂乱排列,超过50%以上灯管两两不平行排列或不在一条直线上;两个侧面通过杀菌光源支架设置了共计256根,杂乱排列,超过50%以上灯管两两不平行排列或不在一条直线上。
使用上述的杀菌罩为传输机上的食品进行杀菌:
传输食品分别为样品1:卤土豆,样品2:卤鸭肠,样品3:卤豆腐皮,样品4:冷鲜猪肉。
开启杀菌罩电源6h、12h、18h后,在传送带上出口处取样,分别取样进行以下分析:
(1)污染菌计数,参考国标GB 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计算针对污染菌的杀菌率;
(2)同时对为安装的杀菌光源设置方式不同的杀菌罩的样品进行计数,计算杀菌罩下菌落数减少率,计数和分析方法同实施例2中的计数方法和分析方法;
(3)感官评定,参照GB T 22210-2008肉与肉制品感官评定规范,以上所得数据均为重复三次的平均值D.每千克油脂中过氧化物氧的毫克当量数,即PV值测定。取样方法参照GB/T 5009.44-1996。
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灯管排列A对蓝光灯杀菌罩的杀菌效率贡献最大,无论哪种食品中,污染菌菌落数减少比例均在90%以上,对于运行18h的传送带,其杀菌比例甚至高达95%以上,而对于其他方式,杀菌效率明显降低。此外,我们对上述4类样品的感官品质和脂质氧化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4种方式下样品的过氧化值PV和为安装杀菌罩相比几乎无差异(p≤0.05),无异味,感官特性、食品色泽无差别。因此,本研究说明最佳蓝光灯排列方式为:超过50%以上灯管连线满足两两平行排列或在一条直线排列。
表4蓝光Led灯管不同排列方式对传送带上食品杀菌效果对比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杀菌罩与实施例1中的杀菌罩大小相同,与实施例1中的杀菌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蓝光Led的排列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的蓝光Led的排列方式与实施例4中的排列方式A相同;蓝光Led灯管采用排列方式A,通过调整杀菌光源支架使蓝光Led灯到传送带上食品的垂直距离为不同数值,分别为20cm、50cm、80cm、110cm、140cm,比较上述5种距离下对传送带上食品杀菌效率,样品和分析方法同实施例3。
表5蓝光灯不同排列方式对传送带上食品杀菌效果对比
结果如表5所示,当蓝光Led灯管距离传送带不超过80cm时,蓝光杀菌效率显著,杀菌率超过90%,即有数量级的差别。而且距离越近,杀菌效率越高,如距离为20cm时,18h时针对4个样品杀菌效率分别为93%,96%,94%,98%。而距离超过80cm时,蓝光虽然有杀菌作用,但效率很低,最高不超过62%,菌落总数没有数量级的变化,这与蓝光照射剂量变弱有关.
另外,不同距离下食品品质均未发生变化,所以本实用新型中蓝光灯距离食品托盘表面距离不超过80cm。
实施例6
采用实施例3中杀菌光源排列方式为A的杀菌罩来对传送带不同部位的杀菌效率进行测试
通过杀菌光源支架调整杀菌光源到食品托盘的垂直距离为70cm;为了测试蓝光对传送带不同部位(包括台面、托盘、和杀菌罩侧面)污染细菌的杀菌效率,测试流程如下:
1)取样部位消毒
对不同取样部位用85%酒精充分擦拭、消毒;
2)菌液准备
利用LB培养基液体培养E.coli至OD600为1.5,离心、收集菌体、用去离子水洗涤、重悬沉淀,调整菌液浓度约为108CFU/mL,备用。
3)人工污染
取适量菌液,均匀涂布于一定面积的台面、托盘、和保鲜柜内侧面,控制菌液浓度约为105CFU/cm2
4)杀菌效率测定
为上述的杀菌罩上电,在0h,4h,8h,12h,16h,分别用无菌棉拭子擦拭台面、托盘、保鲜柜内侧侧面上固定面积的区域,无菌水洗涤棉拭子,制备菌悬液,然后计数(方法同实施例1)。同时以未配置蓝光灯的保鲜柜为对照,比较蓝光灯对保鲜柜台面、托盘、内侧面污染菌杀菌效果。
表6蓝光杀菌罩对传送带表面、机架边缘内侧污染菌的影响
结果如表6所示,蓝光灯对传送带表面、机架边缘内侧杀菌效率非常高,其原因在于平整的表面使蓝光对附着其上的细菌进行充分的照射,蓝光照射8h后,E.coli密度立即有数量级的减少,杀菌率接近90%,而当照射16h后,E.coli杀菌效率分别达到99.83%,99.14%。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杀菌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罩包括罩体、若干固定于罩体的罩体固定组件、若干通过杀菌光源支架固定于罩体的杀菌光源以及电源;所述罩体为U型或倒U型;所述U型或倒U型罩体的内壁包含顶面和两个侧面;所述杀菌光源均匀分布于罩体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光源为蓝光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杀菌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灯为能够发出波长为400~480nm的蓝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杀菌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灯为管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杀菌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灯为球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杀菌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灯为管状时,位于罩体顶面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是两两平行的,分别位于罩体两个侧面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是两两平行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杀菌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灯为球状时,位于罩体顶面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的两个相邻蓝光灯之间的连线是两两平行的,分别位于罩体两个侧面的蓝光灯中有50%及以上的两个相邻蓝光灯之间的连线是两两平行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光源支架是能够伸缩的支架,能够控制杀菌光源与待杀菌点的距离小于等于80cm。
9.一种传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包括传送带以及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罩;所述杀菌罩通过罩体固定组件固定于传送带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传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罩罩体内侧的顶面正对传送带。
CN201822208662.4U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杀菌罩及传输机 Active CN209749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08662.4U CN209749684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杀菌罩及传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08662.4U CN209749684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杀菌罩及传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9684U true CN209749684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47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08662.4U Active CN209749684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杀菌罩及传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96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128652A (ko) * 2020-04-17 2021-10-27 강병록 두부살균 및 두부물 살균기능을 갖는 두부 포장기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128652A (ko) * 2020-04-17 2021-10-27 강병록 두부살균 및 두부물 살균기능을 갖는 두부 포장기계
KR102431057B1 (ko) * 2020-04-17 2022-08-10 강춘식 두부살균 및 두부물 살균기능을 갖는 두부 포장기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97389B1 (en) A method for desinfection and/or sterilization of articles of food, such as meats or vegetable products, of foodstuffs and animal feeds, as well as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for food production or other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the processing plant used for the method
CN1185015C (zh) 使用紫外光和超声波的表面和空气消毒的方法和设备
Coufal et al. Evaluation of a method of ultraviolet light sanitation of broiler hatching eggs
Wells et al. Disinfection of eggshells using ultraviolet light and hydrogen peroxide independently and in combination
CN104170791B (zh) Spf鸡的生产工艺
CN209802930U (zh) 粉尘暴露下的动物饲养试验装置
CN209749684U (zh) 一种杀菌罩及传输机
McSharry et al. Inactiva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 beef broth and on diced beef using an ultraviolet light emitting diode (UV-LED) system
Ha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ombined disinfecting treatments using sanitizers and UV to reduce levels of Bacillus cereus in oyster mushroom
CN209965160U (zh) 一种杀菌保鲜柜
Wang et al. Long-term survival phase cells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TCC 14028 have significantly greater resistance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0.85% saline and apple Juice
Sharma et al. UV-C inactiva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droplets on food contact surfaces using UV-C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s
Ortega-Rivas et al. Pulsed light technology
CN113170801A (zh) 一种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44274A (zh) 凝结芽孢杆菌在缓解微塑料毒性中的应用
CN111990453A (zh) 一种乳酸减菌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hillips et al. Rearing of germfree and monocontaminated chicks in rigid plastic isolators
Djayanti et al. Quick sterilization of Spirulina powder through dry ozonization for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RU2806168C2 (ru) Применение растворов фотосенсибилизаторов в бактерицидных целях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тушек птиц
BR102020017859A2 (pt) Equipamento para descontaminação de alimentos in natura
JP2001252650A (ja) 水の光殺菌方法
CN220192113U (zh) 一种颗粒物料的辐照处理系统
CN212994216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高效的食品杀菌机
CN211468267U (zh) 一种带有消毒系统的散装饲料运输车
Tîrziu et al. Ozone effect on some Salmonella strai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