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6151U - 安检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安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6151U
CN209746151U CN201920427137.3U CN201920427137U CN209746151U CN 209746151 U CN209746151 U CN 209746151U CN 201920427137 U CN201920427137 U CN 201920427137U CN 209746151 U CN209746151 U CN 209746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cquisition
acquisition equipment
security inspection
security
doo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271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国勋
宋扬
曹志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egvi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egvi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egvi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egvi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271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6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6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61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检系统,该系统包括:安检门,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门板和右门板;第一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安检门左门板/右门板内的第一预设高度处;第二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所在门板的第二预设高度处;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相邻设置;第二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采集设备相邻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以有效的采集不同高度目标人群的头部图像,满足实用需求。

Description

安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安检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检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安检设备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火车站进站口、汽车站进站口、高速收费站、停车场收费站等不同的场合环境下。常见的安检设备有可以进行头像采集的人证核验设备,例如人证核验安检系统,用于采集现场头像(人脸)并将采集到头像与身份证进行匹配,避免冒用身份证躲避查验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人流密集、人员行为以及背景变化对图像采集的影响,通常使待检测人员在安检系统内侧向站立以进行人脸采集。即,待检测人员在安检系统内背靠一侧向门站立,以方便安装在另一侧门上的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
但是,目前安检系统中安检门的两侧门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现有的安检系统无法完全覆盖不同身高的人群,对于不同身高的人群没有普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安检系统,能够解决安检系统无法覆盖不同身高的人群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安检系统,该系统包括:安检门,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门板和右门板;第一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安检门左门板/右门板内的第一预设高度处;第二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所在门板的第二预设高度处;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相邻设置;第二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设备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检门系统还包括:所述第一预设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检门系统还包括:所述左门板和所述右门板之间的距离是0.5~0.6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检门还包括:所述第一预设高度的取值范围是1.7~1.8米,所述第二预设高度的取值范围是1.45~1.55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检门还包括:所述第一预设高度是1.75米,所述第二预设高度是1.5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检系统还包括:第三图像采集设备和第三感应装置,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所在门板的第三预设高度处;所述第三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设备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检系统还包括:证件阅读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检系统还包括:显示器,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和第二图像采集设备连接;所述显示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所在门板的第四预设高度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设备包括可以上下移动的摄像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检系统还包括:方向调整器,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设备连接。
根据本公开某些实施例提供的安检系统,通过在安检门的同一门板上的不同高度处设置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方便的采集不同高度目标的面部图像。另外通过在图像采集设备周围设置感应装置,可以检测感应装置所在高度的正前方有没有障碍物以判断目标物的高度范围,并根据目标物的高度确定开启合适的图像采集设备以进行图像采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检系统可以根据目标物的实际高度自适应的打开合适高度的图像采集设备以进行图像采集,可以满足不同高度目标物的图像采集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安检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安检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安检系统的部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安检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安检系统的部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安检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安检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安检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本说明书中,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安检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安检系统100可以包括安检门101、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第二图像采集设备103、第一感应装置104、第二感应装置105。安检门101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门板和右门板。
其中,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设置在所述安检门100左门板/右门板内的第一预设高度处。例如,第一图像设备可以设置在左门板内的第一预设高度处,也可以设置在右门板内的第一预设高度处,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在实施例中,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和第二图像采集设备103是可以进行图像采集的摄像头,摄像机,相机或其他带有拍照功能的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
假如安检系统中安检门的左门板和所述右门板之间的距离是0.5~0.6米时,当图像采集装备安装在左门板/右门板时,摄像头到人脸的距离有可能小于0.5米,由于一个图像采集设备视角有限,无法覆盖不同身高的人群进行面部图像采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在左门板/右门板的第一预设高度处,设置第二图像采集设备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所在门板的第二预设高度处,以采集不同高度人群的面部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例如,假设待检测人群高度普遍在1.4~2米范围内,可以设定第一预设高度范围为1.7~1.8米,所述第二预设高度的取值范围是1.45~1.55米。可选地,第一预设高度为1.75米,第二预设高度为1.5米。如图1所示,设置在第一预设高度处的第一采集设备102可以采集高身高的人群的面部图像,设置在第二预设高度处的第二图像采集设备103可以采集低身高人群的面部图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安检系统还提供了第一感应装置104和第二感应装置105。
在实施例中,第一感应装置104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相邻设置,第二感应装置105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设备103相邻设置。本实施例中,相邻设置代表感应装置可以设置在图像采集设备的前后左右任意位置。同时相邻设置也代表感应装置与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之间的距离足够小,以使得第一感应装置与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和第二感应装置与第二图像采集设备之间的基本在同一高度上。
在实施例中,第一感应装置102和第二感应装置105可以是距离检测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红外距离检测传感器。在实施例中,红外距离检测传感器发出红外光,根据反射光反射回来的时间获得障碍物距离红外距离检测传感器的距离。如果在探测距离内(该探测距离要小于安检门两侧门板的距离,例如0.5米)有遮挡物,就可以认为在红外距离检测传感器的正前方的探测距离内存在障碍物,该障碍物可能就是待检测人物。
在实施例中,第一感应装置104与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基本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感应装置105与第二图像采集设备103基本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在实施例中,当安检系统开始工作时,第一感应装置104和第二感应装置105会同时开始工作以检测各自前方的探测距离内是否存在障碍物。当第一感应装置104检测到前方探测距离内存在障碍物时,安检系统会控制打开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以采集待检测人物面部图像;当第一感应装置104在探测距离内没有检测到障碍物,而第二感应装置105在探测距离内检测到了障碍物,则安检系统会控制打开第二图像采集设备103以采集待检测人物面部图像;当第一感应装置104和第二感应装置105在探测距离内都没有检测到障碍物时,安检系统控制两个图像采集设备102、105处于待机状态,不进行图像采集。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安检系统,首先通过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可以检测到前方安检门内是否有待检测人员以及待检测人员的身高范围。安检系统根据感应装置检测到检测结果打开合适高度的图像采集装备以实现对不同身高人群的面部图像采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安检系统可以自适应、有效的采集不同身高待检测人群面部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检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图像采集设备和第三感应装置,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所在门板的第三预设高度处;所述第三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设备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检系统还可以包括多个图像采集设备,上述多个图像采集设备可以配置在第一图像采集设备所在门板的不同高度上,每个图像采集设备周围都会配置有感应装置,该感应装置基本和其对应的图像采集设备安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参考图1实施例中安检系统根据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的检测结果对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和第二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过程,在实施例中,安检系统会从高至低依次判断对应高度位置处的感应装置前方探测距离内是否存在障碍物,一旦安检系统判断某个高度的感应装置前方探测距离内存在障碍物,安检系统会控制其同一高度的图像采集设备进行图像采集。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安检系统的示意图。
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检系统还包括显示器106,该显示器106时与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和第二图像采集设备103连接。其中,显示器106是可以显示图像的设备,例如可以是平板、手机、计算机等等。
在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106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所在门板的第四预设高度处。其中,第四预设高度指的是实际应用中方便待检测人员观看的高度。例如,对于身高在1.4~2米的人群来说,第四预设高度可以是1.6米,将显示器设置在该高度处可以方便不同人群查看采集到的图像。
当安检系统100控制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待检测人物的面部图像时,显示器会自动显示采集得到的待检测人物的面部图像。待检测人物可以根据显示器中显示的图像自动调节自己面部角度以使图像采集设备能够采集到足清晰、有效的图片。
在实施例中,待检测人员站在安检门内,朝向图像采集设备时看到的安检系统如图3所示。图3所示安检系统中包括的设备已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安检系统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设备103包括可以上下移动的摄像头。
在本实施例中,安检系统100不仅包括显示器106还包括方向调整器108,该方向调整器108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设备103连接,用以调节图像采集设备摄像头的方向。
在实施例中,方向调整器108可以通过上下左右等方向的移动实现对图像采集设备摄像头的移动,以采集足够清晰有效的图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方向调整器108的位置不做限制,以方便待检测人员触摸调节为准。例如,该方向调整器108可以设置在与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所在门板对立的另一门板上,高度可以设置为1.5米左右,以方便不同身高的人进行摄像头的方向调节。
在实施例中,待检测人员身高可能会超高2米或者低于1.4,对于这些非正常身高人群来说,使用目前高度的图像采集设备无法正常采集面部图像信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检系统提供方向调整器108。例如,当安检系统控制图像采集设备对待检测人员进行头像采集,待检测人员可以从显示器106中看到采集得到的头像。当待检测人员发现图像采集设备无法正常采集面部信息时,待检测人员可以通过方向调整器108调节图像采集设备的摄像头的方向,以实现正常的头像采集。
在实施例中,方向调整器108可以控制正在进行头像采集的图像采集设备,对于不进行头像采集工作的图像采集设备不进行控制。例如,当2.4米高度的待检测人员通过安检系统时,安检系统会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采集待检测人员的头像信息。但是由于角度原因,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无法正常采集待检测人员的头像信息。基于此,待检测人员可以通过方向调整器108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的摄像头的拍摄角度,以实现正常的图像采集。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安检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安检系统可以包括证件阅读器107以方便进行人证核验。例如,在高铁进站口通常需要进行人证核验以检查待通过人员的身份。
在实施例中,证件阅读器可以是身份证阅读器、护照阅读器、军官证阅读器,或者是可以实现以上所有功能的其它阅读器。
在实施例中,当证件贴近阅读器时或阅读器扫描到证件时,该阅读器会读取证件中包含的信息,包括但不限制于:头像、身份证号、性别、姓名等。
在实施例中,安检人员可以根据安检系统100控制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待检测人员的头像以及证件阅读器获得的待检测人员身份信息,进行人证核验。或者,安检系统100可以根据待检测人员的头像信息以及阅读器获得的证件中头像信息进行自动识别,以进行自动人证核验。具体的人证核验方式,本公开不做限制。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安检系统的部分示意图。
当待检测人员位于安检门中,面向图像采集设备所在门板时,会看到如图6所示设备。图6所示各个设备已在上述实施例中做过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安检系统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示出的安检系统中,包括了第一图像采集设备102、第二图像采集设备103、第一感应装置104、第二感应装置105、显示器106、证件阅读器107以及方向调整器108。
图7示出的安检系统可实现功能已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安检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参考图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检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同时检测装置前方探测距离内是否有障碍物。
在实施例中,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可以是距离检测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红外距离检测传感器。在实施例中,红外距离检测传感器发出红外光,根据反射光反射回来的时间获得障碍物距离红外距离检测传感器的距离。如果在探测距离内(该探测距离要小于安检门两侧门板的距离,例如0.5米)有遮挡物,就可以认为在红外距离检测传感器的正前方的探测距离内存在障碍物,该障碍物可能就是待检测人物。
步骤S802,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将检测结果上传给安检系统。
步骤S803,判断第一感应装置前方是否有障碍物。
在实施例中,安检系统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第一感应装置前方探测距离内是否存在障碍物。
步骤S804,第一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待检测人员面部图像。
在实施例中,当安检系统判断第一感应装置前方探测距离内存在障碍物时,安检系统会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待检测人员的面部图像。
步骤S805,判断第二感应装置前方是否有障碍物。
在实施例中,当安检系统判断第一感应装置前方探测距离内不存在障碍物时,安检系统会判断第二感应装置前方探测距离内是否存在障碍物。
步骤S806,第二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待检测人员面部头像。
在实施例中,当安检系统判断第二感应装置前方探测距离内存在障碍物时,安检系统会控制第二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待检测人员的面部图像。
步骤S807,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和第二图像采集设备处于待机状态。
在实施例中,当安检系统判断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二感应装置前方都不存在障碍物时,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和第二图像采集设备会处理待机状态,不进行图像采集。
在实施例中,安检系统还包括显示器和方向调整器。待检测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器看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得到的图像信息。当待检测人员发现采集的图像角度不对或信息不全时,可通过调整自己面部朝向或者通过方向调整器调整图像采集设备的摄像头以获取完整、清晰的图像。
在实施例中,安检系统中还包括证件阅读器,该证件阅读器可以获取待检测人员的证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证件照、姓名、性别等。安检人员或服务器可以将证件阅读器获得的证件信息与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图像信息做比对,以真确有效的进行人证核验。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安检控制方法,一方面,通过不同高度的感应装置获取待检测人员的身高范围,然后根据待检测人员的身高范围控制对应高度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待检测人员的面部图像;另一方面,当待检测人员身高过高或者过矮时,其可以通过方向调整器调整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的角度。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可以准确有效的获取不同身高人员的面部信息。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限于这里已经示出的详细结构、附图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0)

1.一种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检门,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门板和右门板;
第一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安检门左门板/右门板内的第一预设高度处;
第二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所在门板的第二预设高度处;
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相邻设置;
第二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设备相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门板和所述右门板之间的距离是0.5~0.6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的取值范围是1.7~1.8米,所述第二预设高度的取值范围是1.45~1.55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是1.75米,所述第二预设高度是1.5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检系统还包括:第三图像采集设备和第三感应装置,
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所在门板的第三预设高度处;
所述第三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设备相邻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证件阅读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器,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设备连接;
所述显示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所在门板的第四预设高度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设备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摄像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向调整器,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设备连接。
CN201920427137.3U 2019-03-29 2019-03-29 安检系统 Active CN209746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7137.3U CN209746151U (zh) 2019-03-29 2019-03-29 安检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7137.3U CN209746151U (zh) 2019-03-29 2019-03-29 安检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6151U true CN209746151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19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27137.3U Active CN209746151U (zh) 2019-03-29 2019-03-29 安检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61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5505A (zh) * 2020-03-16 2021-09-17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传感器的距离与身高的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5505A (zh) * 2020-03-16 2021-09-17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传感器的距离与身高的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WO2021185031A1 (zh) * 2020-03-16 2021-09-2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传感器的距离与身高的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06685A1 (en) Decreasing lighting-induced false facial recognition
CN109389719B (zh) 一种小区单元门门禁系统及开门方法
KR101968101B1 (ko) 딥러닝을 이용한 객체 인식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한 객체 인식 시스템
CN102004906A (zh) 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US2014007129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hintication of live human faces using infra red images
WO2018192448A1 (zh) 一种人证比对的认证方法、系统及相机
WO2019216091A1 (ja) 顔認証装置、顔認証方法および顔認証システム
WO2020230340A1 (ja) 顔認識システム、顔認識方法及び顔認識プログラム
CN111833504B (zh) 门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113744439A (zh) 一种智慧安检闸机系统
CN101131727A (zh) 一种图像采集的方法及其应用
CN211979734U (zh) 一种智慧安检闸机系统
CN209746151U (zh) 安检系统
KR101596363B1 (ko) 얼굴 인식에 의한 출입관리장치 및 방법
CN111882728A (zh) 闸机系统以及闸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US11048915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etecting fraud by examination using two different focal lengths during automatic face recognition
KR20190072323A (ko) 영상 감시 시스템 및 영상 감시방법
JPH0460880A (ja) 動体識別解析管理システム
CN111179489A (zh) 一种动态人像识别控制门禁和动态人像识别控制方法
JP2001056859A (ja) 顔画像認識装置および通行制御装置
Minar et al. Intruder detection for automated access control systems with Kinect device
KR101926510B1 (ko) 광각카메라를 이용한 안면인식 기반의 광역 감시 시스템
CN208636897U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功能的安检装置
US20220028197A1 (en) Access control solution for a passage device
KR101040791B1 (ko) 부정승하차 단속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