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4641U - 空调器及其应急开关组件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应急开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4641U
CN209744641U CN201920096435.9U CN201920096435U CN209744641U CN 209744641 U CN209744641 U CN 209744641U CN 201920096435 U CN201920096435 U CN 201920096435U CN 209744641 U CN209744641 U CN 209744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emergency switch
sealing
air conditioner
switch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964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永伟
赵继斌
于明基
于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964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4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4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4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应急开关组件。空调器包括待密封的壳体,应急开关组件包括按压构件以及应急开关,应急开关设置在壳体内,按压构件包括操作部分和密封部分,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操作部分贯穿通孔并且能够沿通孔的轴向往复移动以便应急开关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密封部分设置成能够使按压构件与壳体对应于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通过这样的设置,避免了壳体外的潮湿空气通过操作部分与通孔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内,解决了潮湿空气易通过应急开关盒上的安装孔与操作按键之间的间隙进入应急开关盒内使应急开关发生故障而影响空调器应急启动的问题,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应急开关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应急开关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用户通过遥控器开启空调使工作。在遥控器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下,为了使空调器能够应急启动,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设置有应急开关。具体而言,在空调面板覆盖的壳体上,形成有一个小的开孔,在开孔内部对应地设置有应急开关。在遥控器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借助牙签等细小的棒状工具插入开孔中按压应急开关将应急开关打开而使空调器启动,不便操纵,用户使用体验差。
鉴于此,专利(CN108870694A)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应急开关,包括:应急开关盒,应急开关盒的第一壁面设有安装孔;操作按键,操作按键贯穿安装孔,且操作按键的第一端朝外凸出于第一壁面;电路板,电路板具有触发部,触发部与操作按键的第二端相对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无需借助工具便即可方便地实现按压,操作方便。不过,操作按键与安装孔之间具有间隙,潮湿空气易通过操作按键与安装孔之间的间隙进入应急开关盒内,从而使应急开关发生故障而影响空调器的应急开启。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潮湿空气易通过应急开关盒上的安装孔与操作按键之间的间隙进入应急开关盒内使应急开关发生故障而影响空调器应急启动的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应急开关组件,所述空调器包括待密封的壳体,所述应急开关组件包括按压构件以及应急开关,所述应急开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按压构件包括操作部分和密封部分,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操作部分贯穿所述通孔并且能够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往复移动以便所述应急开关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密封部分设置成能够使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
在上述应急开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部分为柱状结构,所述密封部分包括设置于所述柱状结构上的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并且在所述按压构件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抵靠至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以便所述按压构件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
在上述应急开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柱状结构的第一端并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持续抵靠,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柱状结构的第二端。
在上述应急开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通孔的部分连接。
在上述应急开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为弹性材质,以便通过所述弹性材质的自身形变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持续抵靠。
在上述应急开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为围绕于所述柱状结构外的筒状结构,其中,所述筒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柱状结构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筒状结构的另一端抵靠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在上述应急开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为由所述柱状结构的第一端的外缘向靠近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加的锥形筒。
在上述应急开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为由所述柱状结构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方向延伸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的圆台结构。
在上述应急开关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柱状结构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引导结构,以便引导所述操作部分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往复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密封部分设置成能够使按压构件与壳体对应于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避免了壳体外的潮湿空气通过操作部分与通孔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内使应急开关发生故障,导致空调器在遥控器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下无法应急启动,甚至在用户以按压的方式操作按压构件时应急开关漏电危害用户人身安全的情况发生,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操作部分为柱状结构,密封部分包括设置于柱状结构上的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与壳体对应于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并且在按压构件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第二密封结构抵靠至壳体的内表面,以便按压构件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与壳体对应于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第一密封结构与壳体对应于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实现了按压构件与壳体之间的密封,能够避免壳体外的潮湿空气通过操作部分与通孔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内。通过第二密封构件与壳体的内表面抵靠,进一步起到了密封作用,优化了密封效果。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配置有上述空调器的应急开关组件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应急开关组件。需要说明的是,该空调器具有上述空调器的应急开关组件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壁挂式空调器的电器箱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电器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电器箱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电器箱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电器箱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7是图4中局部C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本体;111、凸起;12、盖体;121、凹槽;13、变压器盖;14、容纳腔;2、螺钉;3、应急开关;31、应急开关本体;32、弹簧;33、按钮;41、第一密封圈;42、第二密封圈;5、密封件;51、基体;52、过线孔;53、切口;54、第一限位构件;55、第二限位构件;56、凹槽结构;6、线缆;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按压构件;91、操作部分;92、密封部分;921、第一密封结构;922、第二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壁挂式空调器的电器箱来进行介绍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也可以是立柜式空调器、吊顶式空调器等。显然,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参照图1至图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电器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电器箱的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电器箱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器箱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6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图;图7是图4中局部C的放大图。
如图1至图7所示并参照图1所示的方位,壁挂式空调器(图中未示出,以下简称空调器)内设置有电器箱,电器箱包括待密封的壳体1,壳体1包括本体11以及位于本体11上方的盖体12,盖体12上具有4个安装孔,本体11上部的开口处对应地设有4个螺孔,4个螺钉2穿入安装孔和螺孔使本体11和盖体12紧固在一起,壳体1形成有容纳腔14。容纳腔14内设置有电子组件(图中未示出),电子组件包括变压器(图中未示出)和应急开关3,在本体11的左侧壁开设有维护口,在维护口处可拆卸地连接有变压器盖13,以便在变压器需要维修和养护时拆除变压器盖13使变压器暴露出来进行维修和养护。本体11的前侧壁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7,在盖体1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通孔8。
本体11上部与盖体12之间夹设有第一密封圈41,在本体11和盖体12装配好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密封圈41消除本体11和盖体12之间的装配间隙。维护口与变压器盖13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42,在维护口与变压器盖13装配好的状态下,通过第二密封圈42消除维护口与变压器盖13之间的装配间隙。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本体11上端形成有第一对接结构,如凸起111,在盖体12下表面与第一对接结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如凹槽121。在本体11和盖体12装配好的状态下,橡胶材质的第一密封圈41容纳于凹槽121内,凸起111伸入凹槽121内并抵靠至第一密封圈41,从而消除了本体11与盖体12之间的装配间隙,实现了本体11与盖体12装配位置的密封。如图6所示,本体11左侧壁的维护口处以及变压器盖13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如均为凹槽,在维护口与变压器盖13装配好的状态下,橡胶材质的第二密封圈42的一部分容纳于维护口处的凹槽内,第二密封圈42的另一部分容纳于变压器盖13上的凹槽内,从而消除了维护口与变压器盖13之间的装配间隙,实现了维护口与变压器盖13处的密封。
参照图1至图3,本体11的侧壁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内安装有密封件5,密封件5包括基体51,基体51上形成有限位结构,如形成于基体51两侧的第一限位构件54和第二限位构件56,第一限位构件54和第二限位构件56为片状结构,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凹槽结构56。在装配好的状态下,本体11对应于第一连通孔7的部分嵌入凹槽结构56从而使基体51固定至第一通孔7。基体51上具有两个过线孔52,从基体51的外侧向下延伸有一个切口53,切口53以串联的方式连通两个过线孔52,并且恰好止于最后一个过线孔52。基体51为橡胶材质,以便在外力的作用下切口53被打开,从而使与电子元器件连接的线缆6从切口53处安装至过线孔52。在装配好的状态下,线缆6恰好容纳于过线孔52,基体51固定至第一通孔7,从而实现线缆6与第一通孔7之间的密封。
为了在遥控器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下能够使空调器应急启动,空调器配置有应急开关组件。如图3、4和图7所示,应急开关组件包括应急开关3和按压构件9。应急开关3容纳于容纳腔14,应急开关3包括应急开关本体31以及装配至应急开关本体31的按钮33,应急开关本体31固定在本体11的侧部,在应急开关本体31和按钮33之间设置有弹簧32,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应急开关本体31和按钮33连接。在盖体12上形成有第二通孔8,按压构件9包括操作部分91和密封部分92,操作部分91贯穿第二通孔8并且能够沿第二通孔8的轴向往复移动以便应急开关3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密封部分92设置成能够使按压构件9与盖体12对应于第二通孔8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
在空调器的遥控器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下,用户通过开启应急开关3使空调器应急开启。具体而言,用户向下以按压的方式操作按压构件9使操作部分91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在此过程中操作部分91先与按钮33接触然后按压按钮33使按钮33向下移动相应的距离,弹簧32被压缩,按钮33被锁定,应急开关3打开,从而使空调器启动。当用户需要关闭空调器时,用户再次以按压的方式操作按压构件9,操作部分91按压按钮33,按钮33解除锁定,弹簧23伸长将按钮33向上移动,按钮33推动操作部分91向上移动。无论操作部分91处于何种状态,按压构件9均通过密封部分92与盖体12对应于第二通孔8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
密封部分92设置成能够使按压构件9与盖体12对应于第二通孔8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避免了壳体1外部的潮湿空气通过按压构件9与第二通孔8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1内使应急开关3发生故障,导致空调器在遥控器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下无法应急启动,甚至在用户以按压的方式操作按压构件9时应急开关3漏电危害用户人身安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通孔8设置在盖体12上仅是一种是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第二通孔8可以设置在基体11的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等。此外,空调器可以是挂壁式空调器、立柜式空调器、窗式空调器或者吊顶式空调器等。显然,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继续参照图7,优选地,操作部分91为柱状结构,密封部分31包括设置于柱状结构上的第一密封结构921和第二密封结构922。第一密封结构921与盖体12对应于第二通孔8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并且在按压构件9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第二密封结构922抵靠至盖体12的内表面,以便按压构件9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与盖体12对应于第二通孔8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优选地,第一密封结构921设置于柱状结构的上端并与盖体12的外表面持续抵靠,第二密封结构922设置于柱状结构的下端。优选地,第一密封结构921为弹性材质,如第一密封结构921为橡胶材质,以便通过弹性材质的自身形变与盖体12的外表面持续抵靠。
具体而言,第一密封结构921为围绕于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外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为由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的上端的外缘向下延伸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加的锥形筒,锥形筒的下端与盖体12的外表面抵靠。第二密封结构922为由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的下端向下延伸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的圆台结构,并且圆台结构的下端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二通孔8。锥形筒(第一密封结构921)、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以及圆台结构(第二密封结构922)一体成型且为橡胶材质。在按压构件9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由于锥形筒(第一密封结构921)的自身弹性形变作用,锥形筒(第一密封结构921)的下端和圆台结构(第二密封结构922)的上端分别抵靠至盖体12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从而使按压构件9与盖体12对应于第二通孔8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
通过将第一密封结构921设置成筒状结构,能够增大操作部分91沿第二通孔8的轴向移动的距离,方便按压操作。第一密封结构921设置成锥形筒,相对于等厚度的等径筒,锥形筒的力臂较长,因此,以按压的方式操作按压构件9时较为轻松,优化了用户体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结构921为锥形筒仅是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密封结构921可以设置成圆形筒或者波纹管结构等,也可以设置成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的内圈与操作部分91连接或者环状结构与操作部分91一体成型,环状结构的外圈与第二通孔8的边缘部分连接。
第一密封结构921、操作部分91以及第二密封结构922一体成型,方便制造,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操作部分91可以仅与第一密封结构921和第二密封结构922中的一个一体成型,也可以是操作部分91、第一密封结构921以及第二密封结构922单独制造后连接在一起,第一密封结构921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如第一密封结构921一部分由橡胶制成,其余部分由柔性材料(如聚乙烯薄膜)制成。可以理解的是,弹性材料不局限于橡胶,如也可以是硅胶或者其他合适的弹性材料等。
此外,第一密封结构921由弹性材料制成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第一密封结构921由柔性材料(如塑料薄膜)制成,第一密封结构921分别与操作部分91和盖体12的外表面连接,在操作部分91与盖体12之间设置连接二者的弹簧,借助该弹簧使操作部分91沿第二通孔8的轴向向上移动以便在按压构件9无外力的作用下第二密封结构922与盖体12的内表面抵靠。应急开关3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的开关,如应急开关3可以是触感开关、接近开关等,在操作部分91沿第二通孔8的轴向向靠近触感开关的方向移动而触碰触感开关或者达到距离接近开关设定距离的位置,使触感开关或者接近开关打开,从而使空调器开启。
通过将第二密封结构922设置成圆台结构,并且圆台结构的下端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二通孔8,能够便于按压构件9从第二通孔8的上方安装至第二通孔8,即圆台结构的下端先进入第二通孔8,并随着按压构件9向下移动,圆台结构受挤压变形逐渐通过第二通孔8,在穿过第二通孔8之后圆台结构恢复形变。并且,第二密封结构922为橡胶材质,第二密封结构922抵靠至盖体12的内表面时,起到了缓冲作用,减小了冲击力,降低了噪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封结构922设置成圆台结构,仅是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第二密封结构922可以是在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的侧面设置的一个或者多个凸起,其中多个凸起在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的侧面沿周向均匀或者不均匀布设,第二密封结构922也可以是在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的侧面围绕其设置的环状结构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此外,操作部分91不局限于柱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操作部分91可以是球体、椭球体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等,此时,第一密封结构921可以是圆环结构等。
优选地,锥形筒(第一密封结构921)的下端与盖板12的外表面粘接在一起,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防止锥形筒的下端与盖板12的外表面脱开,进一步提高了锥形筒(第一密封结构921)与盖体12之间的密封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锥形筒(第一密封结构921)的下端与盖板12的外表面通过粘接方式连接仅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锥形筒(第一密封结构921)的下端与盖板12的外表面可以通过卡接、铆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与第二通孔8之间设置有引导结构以便引导操作部分91沿第二通孔8的轴向往复移动。具体而言,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设置成横截面与第二通孔8的尺寸和形状相匹配,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相对于第二通孔8滑动配合,从而引导操作部分91沿第二通孔8的轴向往复移动。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沿第二通孔8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过程中左右晃动,提高了操作部分91移动的稳定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柱状结构(操作部分91)也可以与第二通孔8的一部分滑动配合,同样能够起到引导操作部分91沿第二通孔8的轴向往复移动的作用。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密封部分设置成能够使按压构件与壳体对应于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避免了壳体外的潮湿空气通过操作部分与通孔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内使应急开关发生故障,导致空调器在遥控器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下无法应急启动,甚至在用户以按压的方式操作按压构件时应急开关漏电危害用户人身安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操作部分为柱状结构,密封部分包括设置于柱状结构上的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与壳体对应于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并且在按压构件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第二密封结构抵靠至壳体的内表面,以便按压构件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与壳体对应于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第一密封结构与壳体对应于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实现了按压构件与壳体之间的密封,能够避免壳体外的潮湿空气通过操作部分与通孔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内。通过第二密封构件与壳体的内表面抵靠,进一步起到了密封作用,优化了密封效果。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应急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待密封的壳体,所述应急开关组件包括按压构件以及应急开关,所述应急开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按压构件包括操作部分和密封部分,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操作部分贯穿所述通孔并且能够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往复移动以便所述应急开关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密封部分设置成能够使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分为柱状结构,所述密封部分包括设置于所述柱状结构上的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并且
在所述按压构件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抵靠至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以便所述按压构件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通孔的部分持续处于密封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柱状结构的第一端并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持续抵靠,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柱状结构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通孔的部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急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为弹性材质,以便通过所述弹性材质的自身形变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持续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急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为围绕于所述柱状结构外的筒状结构,
其中,所述筒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柱状结构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筒状结构的另一端抵靠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急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为由所述柱状结构的第一端的外缘向靠近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加的锥形筒。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应急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为由所述柱状结构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方向延伸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减小的圆台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应急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结构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引导结构,以便引导所述操作部分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往复移动。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配置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应急开关组件。
CN201920096435.9U 2019-01-21 2019-01-21 空调器及其应急开关组件 Active CN209744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6435.9U CN209744641U (zh) 2019-01-21 2019-01-21 空调器及其应急开关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6435.9U CN209744641U (zh) 2019-01-21 2019-01-21 空调器及其应急开关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4641U true CN209744641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6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96435.9U Active CN209744641U (zh) 2019-01-21 2019-01-21 空调器及其应急开关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46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4264B (zh) 防水壳体
CN108335933B (zh) 一种按键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US9560782B2 (en) Waterproof lockable door and pressure adjusted plug thereof
CN209744641U (zh) 空调器及其应急开关组件
US20200194194A1 (en) Retrofit switch
US5760356A (en) Device assembly with sealed switch actuator interface
CN113496836A (zh) 电子设备
EP3090201B1 (en) Battery life extender for portable lighting
WO2013044586A1 (zh) 电子设备的按钮
CN114630167B (zh)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N113422992B (zh)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N209744653U (zh) 空调器及其密封组件
CN105333404B (zh) 照明装置的端盖和照明装置
CN215344727U (zh) 外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成像摄像机
CN217690879U (zh) 硅胶过盈式防水防尘按压开关
CN214505311U (zh) 一种静音且防水的汽车用电动后背门关闭开关
CN219322764U (zh) 自发电遥控器及坐便器
CN218525781U (zh) 一种具有新型按键结构的电源接头
CN219778744U (zh) 防水按钮开关
CN218788339U (zh) 按键组件以及音箱
CN219534356U (zh) 按键组件以及控制器
CN214012788U (zh) 一种防水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9642706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182039U (zh) 供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3426606U (zh) 壳体组件与电子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