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3676U - 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3676U
CN209743676U CN201920203661.2U CN201920203661U CN209743676U CN 209743676 U CN209743676 U CN 209743676U CN 201920203661 U CN201920203661 U CN 201920203661U CN 209743676 U CN209743676 U CN 209743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air
valve body
iron cor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036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希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2036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3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3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36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于阀体上的抽气电磁组件、排气电磁组件、气囊接头、压力表接头、真空室接头、真空泵接头,阀体两端分别开设有抽气槽和排气槽并设置有抽气电磁组件和排气电磁组件,真空室接头和真空泵接头通过连通孔相互贯通,压力表接头与连通孔相连通,抽气槽的槽底贯穿有与连通孔相连通的抽气孔,气囊接头与抽气槽相连通,排气槽的槽底贯穿有与连通孔相连通的第一排气孔,阀体的一侧贯穿有与排气槽相连通的第二排气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阀体内部的孔道排布更加合理,最终使得气囊接头、真空表接头以及真空室接头和真空泵接头能够与阀体直接采用一体成型设置,以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
背景技术
真空包装机能够自动抽出包装袋内的空气,达到预定真空度后完成封口工序;亦可再充入氮气或其他混合气体,然后完成封口工序。真空电磁阀则是真空包装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
公告号为CN20697298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真空包装机常闭式组合电磁阀,该电磁阀包括阀体和设置在阀体上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动铁芯、第二动铁芯和分别驱动第一动铁芯和第二动铁芯运动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第一电磁阀为二位三通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为二位二通电磁阀,二位三通电磁阀的上部设有气囊进气口,阀体靠近二位三通电磁阀的一侧设有气囊接头,气囊接头的下方设有真空表接头,阀体靠近二位二通电磁阀的一侧设有三向管,三向管的上管设为真空室接头,三向管的下管设为真空泵接头,第二动铁芯的下方设有用于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进气口,常态下第二动铁芯挡住进气口,二位三通电磁阀设置为:通电状态,第一动铁芯向上吸合并抵靠在气囊进气口的下端,气囊接头、真空表接头、真空室接头和真空泵接头连通;断电状态,第一动铁芯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气囊进气口与气囊接头连通。
其中,参照上述专利的图纸可知,由于将两个电磁阀设置于阀体的上端,气囊接头、真空表接头以及三向管分别设置在阀体的两端,使得阀体内部的孔道较为错综复杂,导致三向管、气囊接头以及真空表接头均需要采用外接设置而无法与阀体一体成型,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于阀体上的抽气电磁组件、排气电磁组件、气囊接头、压力表接头、真空室接头、真空泵接头,所述抽气电磁组件和排气电磁组件分别设置于阀体的两侧端面,所述阀体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抽气电磁组件和排气电磁组件的抽气槽和排气槽,所述真空室接头和真空泵接头分别设置于阀体的上、下端面,所述真空室接头和真空泵接头通过连通孔相互贯通,所述压力表接头的连通孔相连通,所述抽气槽的槽底贯穿有与连通孔相连通的抽气孔,所述气囊接头与抽气槽相连通,所述排气槽的槽底贯穿有与连通孔相连通的第一排气孔,所述阀体的一侧贯穿有与排气槽相连通的第二排气孔,所述抽气电磁组件和排气电磁组件在未通电时均能够封闭相应的抽气孔和第二排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抽气电磁组件和排气电磁组件设置于阀体的两侧,使得阀体内部的孔道排布更加合理,最终使得气囊接头、真空表接头以及真空室接头和真空泵接头能够与阀体直接采用一体成型设置,以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气电磁组件包括抽气铁芯,供抽气铁芯滑移的抽气连接管,所述抽气连接管朝向阀体的一端连接有与阀体相固定的安装板,所述抽气铁芯的外侧套设有抽气弹簧,所述抽气铁芯的端部设置有轴卡,所述抽气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板抵触、另一端与轴卡相抵触,所述抽气铁芯在抽气弹簧的作用下封闭抽气孔,所述抽气连接管上套设有抽气线圈和罩盖,所述抽气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贯穿罩盖的抽气螺杆,所述抽气螺杆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抽气电磁组件通电时,抽气铁芯朝向抽气线圈滑动并开放抽气孔,使得气囊接头上产生负压,气囊中的气被抽空并收缩,通过固定螺母将罩盖、抽气线圈固定于安装板上,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气螺杆的直径小于抽气连接管,所述抽气螺杆轴向贯穿有与抽气连接管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抽气线圈通电时抽气铁芯向外滑移并封闭通气孔,所述抽气铁芯的侧壁开设有沿抽气铁芯长度方向设置的通气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气螺杆上贯穿通气孔,使得抽气电磁组件在断电时,空气能够从通气孔内进入至气囊接头内,使得气囊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而还原,从而在真空包装机内起到自身的挤压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气连接管内于通气孔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凸环,所述抽气槽的槽底于抽气孔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凸环,所述抽气铁芯的两端分别嵌设有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环与相应橡胶垫的配合设置,提高了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电磁组件包括排气铁芯,供排气铁芯滑移的排气连接管,所述排气连接管朝向阀体的一端连接有与阀体相固定的安装板,所述排气铁芯的外侧套设有排气弹簧,所述排气铁芯的端部设置有轴卡,所述排气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板抵触、另一端与轴卡相抵触,所述排气铁芯在排气弹簧的作用下封闭第一排气孔,所述排气连接管上套设有排气线圈和罩盖,所述排气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贯穿罩盖的排气螺杆,所述排气螺杆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气电磁组件和抽气电磁组件同时通电时,同时此时将真空泵断电,排气铁芯朝向排气线圈滑动,进而使得抽气接头和第二排气孔能够相通,真空包装机挤压气囊时,气囊中的气能够同时从排气螺杆和第二排气孔中排出,能够有效提高排气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排气孔的孔径大于抽气孔的孔径,所述排气铁芯的端部连接有用于封闭第一排气孔的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块的设置,能够保证密封性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第二铁芯的直径过大,进而避免排气电磁组件的空间占用率过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排气孔贯通阀体的两相对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气囊的排气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槽的槽底于第一排气孔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三凸环,所述挡块的端面嵌设第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挡块与第一排气孔之间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于抽气电磁组件和排气电磁组件所在的两侧均嵌设有密封环,两个所述密封环均位于相应抽气槽和排气槽的开口外侧,两个所述密封环挤压于阀体两端与相应安装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电磁阀工作过程中的整体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采用金属材质制备时可采用一体浇铸成型,所述阀体采用塑料材质制备时可采用分体设置,分体的所述阀体采用插接的方式相互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塑料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收缩量较大,采用分体设置更加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尺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通过将抽气电磁组件和排气电磁组件设置于阀体的两侧,使得阀体内部的孔道排布更加合理,最终使得气囊接头、真空表接头以及真空室接头和真空泵接头能够与阀体直接采用一体成型设置,以降低生产成本;
2.气密性能优良;
3.便于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抽气电磁组件部分的不爆炸视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阀体;11、抽气槽;12、排气槽;13、连通孔;14、抽气孔;15、第一排气孔;16、第二排气孔;101、左阀;102、中阀;103、右阀;2、抽气电磁组件;21、抽气铁芯;211、通气槽;22、抽气连接管;23、抽气弹簧;24、抽气线圈;25、抽气螺杆;251、通气孔;3、排气电磁组件;31、排气铁芯;32、排气连接管;33、排气弹簧;34、挡块;35、排气线圈;36、排气螺杆;4、真空室接头;5、真空泵接头;6、气囊接头;7、压力表接头;8、安装板;9、轴卡;40、罩盖;41、固定螺母;42、第一凸环;43、第二凸环;44、第一橡胶垫;45、第二橡胶垫;46、第三凸环;47、第三橡胶垫;48、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如图1、图2所示,包括阀体1,阀体1的两侧端面分别开设有抽气槽11和排气槽12,阀体1分别于抽气槽11和排气槽12内固定安装有抽气电磁组件2和排气电磁组件3。阀体1的上、下端面分别一体连接有真空室接头4和真空泵接头5,真空室接头4和真空泵接头5通过连通孔13相互贯通。其中,阀体1的一侧壁一体连接有空心的气囊接头6和压力表接头7,气囊接头6与抽气槽11相连通,压力表接头7与连通孔13相连通。
抽气槽11的槽底贯穿有与连通孔13相连通的抽气孔14,抽气电磁组件2通过控制抽气孔14的开合以实现对气囊接头6的负压控制。排气槽12的槽底贯穿有与连通孔13相连通的第一排气孔15,阀体1的两相对侧壁贯通有与排气槽12相连通的第二排气孔16,排气电磁组件3通过控制第一排气孔15的开合,以利于气囊的排气。
如图2、图3所示,抽气电磁组件2包括抽气铁芯21,供抽气铁芯21滑移的抽气连接管22,抽气连接管22朝向阀体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安装板8,该安装板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阀体1上。抽气铁芯21的外侧套设有抽气弹簧23,抽气铁芯21的端部卡接有轴卡9,抽气弹簧23的一端与安装板8相抵触、另一端与轴卡9相抵触。抽气电磁组件2在未通电时,抽气铁芯21在抽气弹簧23的作用下封闭抽气孔14。抽气连接管22上套设有抽气线圈24和罩盖40,抽气连接管22的端部一体连接有贯穿罩盖40的抽气螺杆25,抽气螺杆25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41。
抽气螺杆25的直径小于抽气连接管22的直径,抽气螺杆25轴向贯穿有与抽气连接管22相连通的通气孔251,抽气线圈24通电时抽气铁芯21向外滑移并封闭该通气孔251,抽气铁芯21的侧壁开设有两道沿抽气铁芯21长度方向设置的通气槽211。在抽气电磁组件2未通电的情况下,抽气螺杆25上的通气孔251能够直接与气囊接头6相连通,使得气囊能够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吸气鼓起。
如图2和图4所示,抽气连接管22内于通气孔251的开口处于一体连接有第一凸环42,抽气槽11的槽底于抽气孔14的开口处一体连接有第二凸环43,抽气铁芯21的两端分别固定嵌设有与相应第一凸环42和第二凸环43相配合的第一橡胶垫44和第二橡胶垫45。
如图2所示,排气电磁组件3包括排气铁芯31,供排气铁芯31滑移的排气连接管32,排气连接管32朝向阀体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安装板8,该安装板8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阀体1上。排气铁芯31的外侧套设有排气弹簧33,排气铁芯31的端部卡接有轴卡9,排气弹簧33的一端与安装板8相抵触、另一端与轴卡9相抵触。
其中,第一排气孔15的孔径大于抽气孔14的孔径,排气铁芯3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封闭第一排气孔15的挡块34。挡块34在排气弹簧33的作用下封闭第一排气孔15,排气连接管32上套设有排气线圈35和罩盖40,排气连接管32的端部一体连接有贯穿罩盖40的排气螺杆36,排气螺杆36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41。
其中,优选的是,排气槽12的槽底于第一排气孔15的开口处一体连接有第三凸环46,挡块34的端面固定嵌设有第三橡胶垫47。
如图2、图3所示,为进一步提高整体密封性能,阀体1于抽气电磁组件2和排气电磁组件3所在的两侧均嵌设有密封环48,两个密封环48均位于相应抽气槽11和排气槽12的开口外侧,两个密封环48挤压于阀体1两端与相应安装板8之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阀体1采用铝质等金属材料制成,采用模具一体浇铸成型。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阀体1采用尼龙等塑料材料制成,由于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存在收缩量大的问题,对阀体1采用分体设置,以提高产品制备的良品率。
其中,阀体1分别被分设为左阀101、中阀102和右阀103。且中阀102的两侧分别与左阀101和中阀102相互插接,并通过四枚贯穿的螺钉将三个部分互相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包括阀体(1)以及设置于阀体(1)上的抽气电磁组件(2)、排气电磁组件(3)、气囊接头(6)、压力表接头(7)、真空室接头(4)、真空泵接头(5),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电磁组件(2)和排气电磁组件(3)分别设置于阀体(1)的两侧端面,所述阀体(1)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抽气电磁组件(2)和排气电磁组件(3)的抽气槽(11)和排气槽(12),所述真空室接头(4)和真空泵接头(5)分别设置于阀体(1)的上、下端面,所述真空室接头(4)和真空泵接头(5)通过连通孔(13)相互贯通,所述压力表接头(7)与连通孔(13)相连通,所述抽气槽(11)的槽底贯穿有与连通孔(13)相连通的抽气孔(14),所述气囊接头(6)与抽气槽(11)相连通,所述排气槽(12)的槽底贯穿有与连通孔(13)相连通的第一排气孔(15),所述阀体(1)的一侧贯穿有与排气槽(12)相连通的第二排气孔(16),所述抽气电磁组件(2)和排气电磁组件(3)在未通电时均能够封闭相应的抽气孔(14)和第二排气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电磁组件(2)包括抽气铁芯(21),供抽气铁芯(21)滑移的抽气连接管(22),所述抽气连接管(22)朝向阀体(1)的一端连接有与阀体(1)相固定的安装板(8),所述抽气铁芯(21)的外侧套设有抽气弹簧(23),所述抽气铁芯(21)的端部设置有轴卡(9),所述抽气弹簧(23)的一端与安装板(8)抵触、另一端与轴卡(9)相抵触,所述抽气铁芯(21)在抽气弹簧(23)的作用下封闭抽气孔(14),所述抽气连接管(22)上套设有抽气线圈(24)和罩盖(40),所述抽气连接管(22)的端部设置有贯穿罩盖(40)的抽气螺杆(25),所述抽气螺杆(25)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螺杆(25)的直径小于抽气连接管(22),所述抽气螺杆(25)轴向贯穿有与抽气连接管(22)相连通的通气孔(251),所述抽气线圈(24)通电时抽气铁芯(21)向外滑移并封闭通气孔(251),所述抽气铁芯(21)的侧壁开设有沿抽气铁芯(21)长度方向设置的通气槽(2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连接管(22)内于通气孔(251)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凸环(42),所述抽气槽(11)的槽底于抽气孔(14)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凸环(43),所述抽气铁芯(21)的两端分别嵌设有第一橡胶垫(44)和第二橡胶垫(4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电磁组件(3)包括排气铁芯(31),供排气铁芯(31)滑移的排气连接管(32),所述排气连接管(32)朝向阀体(1)的一端连接有与阀体(1)相固定的安装板(8),所述排气铁芯(31)的外侧套设有排气弹簧(33),所述排气铁芯(31)的端部设置有轴卡(9),所述排气弹簧(33)的一端与安装板(8)抵触、另一端与轴卡(9)相抵触,所述排气铁芯(31)在排气弹簧(33)的作用下封闭第一排气孔(15),所述排气连接管(32)上套设有排气线圈(35)和罩盖(40),所述排气连接管(32)的端部设置有贯穿罩盖(40)的排气螺杆(36),所述排气螺杆(36)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15)的孔径大于抽气孔(14)的孔径,所述排气铁芯(31)的端部连接有用于封闭第一排气孔(15)的挡块(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孔(16)贯通阀体(1)的两相对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12)的槽底于第一排气孔(15)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三凸环(46),所述挡块(34)的端面嵌设第三橡胶垫(47)。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于抽气电磁组件(2)和排气电磁组件(3)所在的两侧均嵌设有密封环(48),两个所述密封环(48)均位于相应抽气槽(11)和排气槽(12)的开口外侧,两个所述密封环(48)挤压于阀体(1)两端与相应安装板(8)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采用金属材质制备时可采用一体浇铸成型,所述阀体(1)采用塑料材质制备时可采用分体设置,分体的所述阀体(1)采用插接的方式相互连接。
CN201920203661.2U 2019-02-16 2019-02-16 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43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3661.2U CN209743676U (zh) 2019-02-16 2019-02-16 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3661.2U CN209743676U (zh) 2019-02-16 2019-02-16 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3676U true CN209743676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0366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43676U (zh) 2019-02-16 2019-02-16 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3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43676U (zh) 一种组合式真空电磁阀
CN105317666B (zh) 气动隔膜泵
CN114165410A (zh) 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
CN107642680A (zh) 一种微型智能真空和增压气源模块
CN203286053U (zh) 直通式快速排气阀
CN101943276B (zh) 一种组合式气阀
CN201326590Y (zh) 气动往返式增压器
CN210531119U (zh) 一种无油静音空压机转换阀
CN114320848A (zh) 一种具有节气功能的隔膜泵
CN201053517Y (zh) 一种真空截止阀
CN206954147U (zh) 一种车用卫生间污物转运装置
CN208565747U (zh) 集成电磁阀
CN206175159U (zh) 电动汽车真空泵
CN209587213U (zh) 一种新型气泵阀
CN104368768A (zh) 一种液压系统、垂直分型造型机和控制方法
CN204784864U (zh) 一种高温蒸汽增压阀
CN215816320U (zh) 一种真空注液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制造设备
CN216666569U (zh) 陶瓷密封电磁阀
CN108613455A (zh) 抽气装置以及具有抽气装置的冰箱
CN208074243U (zh) 一种电磁式换向阀的换向卸压结构
CN104100734B (zh) 一种换气阀
CN216812049U (zh) 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
CN219364817U (zh) 一种排水阀的气动驱动装置
CN210919604U (zh) 气阀集成式气液增压缸
CN114413156B (zh) 一种油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