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0186U - 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0186U
CN209740186U CN201920247625.6U CN201920247625U CN209740186U CN 209740186 U CN209740186 U CN 209740186U CN 201920247625 U CN201920247625 U CN 201920247625U CN 209740186 U CN209740186 U CN 209740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mesh
rolling
smt steel
discharging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76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顺德
马建立
王健
黄俊宾
王东
谢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yunda Photoelectr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yunda Photoelectr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yunda Photoelectr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yunda Photoelectr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476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0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0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0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包括机架、顶升装置、滚动组件、定位装置、上下料装置、导向组件和绕线装置;所述滚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导向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滚动组件之上;所述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滚动组件之上;所述顶升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下料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下料装置的用于夹持的部分可从所述机架的一侧移动至所述机架的另一侧,所述用于夹持的部分与线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绕线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绕线装置与所述线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滚动组件可使所述SMT钢网朝所述机架的第三侧移动。可靠地实现SMT钢网的自动上下料。

Description

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SMT钢网生产包装前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
背景技术
SMT钢网(SMT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缩写,是指表面贴装技术)也称作SMT模板,其为一种SMT专用模具,主要作用是辅助锡膏的沉积,目的是将准确数量的锡膏精准地转移到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上的准确位置。SMT钢网是经过切割之后得到的模具,而将SMT钢网放进切割设备和切割结束后从设备中取出来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这样就增大工作时间和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SMT钢网进行上料和下料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包括机架、顶升装置、滚动组件、定位装置、上下料装置、导向组件和绕线装置;
所述滚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导向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滚动组件之上;
所述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滚动组件之上,所述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可放置SMT钢网且两侧之间的宽度可调;
所述顶升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顶升装置的升降部分可上升至所述滚动组件之上并可下降至所述滚动组件之下;
所述上下料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下料装置的用于夹持的部分可从所述机架的一侧移动至所述机架的另一侧,所述用于夹持的部分与线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绕线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绕线装置与所述线管的另一端连接且可收回所述线管;
所述滚动组件可使所述SMT钢网朝所述机架的第三侧移动;
所述升降部分的上部设有用于承载所述SMT钢网的第一滑轨单元。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绕线转轴和弹簧座,所述绕线转轴与所述弹簧座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弹簧座的弹簧张紧,所述线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绕线转轴上。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于夹持的部分为机械手夹持组件。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装置的两侧分别是第一推动单元和第二推动单元;所述第一推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推动单元均可沿所述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的方向做往复运动,以调节所述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的宽度。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推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推动单元均包括多块相互连接的推板。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动组件包括输送线第一安装部件、输送线第二安装部件、传动部件和多个滚动部件,所述滚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输送线第一安装部件连接,所述滚动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线第二安装部件连接,多个所述滚动部件之间通过所述传动部件传动。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动部件分为主动滚动部件和被动滚动部件,所述主动滚动部件通过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被动滚动部件连接。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部件的类型包括传动带和传动链;所述传动部件为多楔带。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以上。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设有用于承载所述SMT钢网的第二滑轨单元;一个所述导向组件对应一个所述滚动组件,从而使得所述导向组件可对所述SMT钢网位于所述滚动组件上的部分进行阻挡;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座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SMT钢网承载在顶升装置的升降部分上后,升降部分升至滚动组件之上,使SMT钢网与定位装置平齐。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的距离自动调整到SMT钢网的宽度以对SMT钢网进行引导。上下料装置用于夹持的部分夹持住SMT钢网的边缘,上下料装置从机架的一侧向机架的另一侧运动,推着SMT钢网在升降部分上滑动进入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实现上料。SMT钢网通过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后,被加工。加工完成后,SMT钢网进入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位于机架另一侧的上下料装置用于夹持的部分再次夹持住SMT钢网的边缘。上下料装置从机架的另一侧向机架的一侧运动,拉着SMT钢网逐渐离开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进入顶升装置的升降部分的表面,实现下料。待SMT钢网完全承载在升降部分的表面上之后,导向组件阻挡SMT钢网以使其停止运动,而升降部分则下降至滚动组件之下,使得SMT钢网平稳放置在滚动组件上。滚动组件工作,使SMT钢网朝机架的第三侧移动,进入另一个加工工序。在上下料装置从机架的一侧向机架的另一侧运动的过程中,线管是被放出的;在上下料装置从机架的另一侧向机架的一侧运动的过程中,也就是在上下料装置的返程中,放出的线管被绕线装置逐渐收回,使线管保持拉紧的状态或者使线管悬空,以防止线管阻碍上下料装置正常运行。如此,便可靠地实现SMT钢网的自动上下料,节省了上下料的时间以及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升装置的一个正投影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9,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包括机架1、顶升装置2、滚动组件3、定位装置4、上下料装置5、导向组件6和绕线装置7。
机架1为一个框架,用于支撑和固定其它部件。机架1由型材比如铝型材连接而成。
滚动组件3固定在机架1上,具体是固定在机架1的上部。滚动组件3用于对放置于其上的SMT钢网进行输送,使SMT钢网到达指定的位置,完成送料。
导向组件6固定在机架1的一侧,比如图1中的右侧。由于导向组件6需要对放置于滚动组件3上的SMT钢网进行阻挡,也即限位,使运动的SMT钢网停止在指定的位置,因此,导向组件6需要位于滚动组件3之上,也即导向组件6固定在机架1上高于滚动组件3的位置上,或者说导向组件6位于滚动组件3的一侧比如右侧。
定位装置4固定在机架1的另一侧,比如图1中的左侧。由于需要使不同尺寸的SMT钢网沿指定的路线运动到滚动组件3上,进而完成后续的上料和下料,因此,定位装置4位于滚动组件3之上。也即,定位装置4固定在机架1的左侧高于滚动组件3的位置上,与导向组件6相对设置。定位装置4的两侧之间可放置SMT钢网,且定位装置4两侧之间的宽度可调,这样可以放置不同尺寸的SMT钢网,从而限定它们运动的方向。SMT钢网需要在定位装置4的两侧之间滑动,因此,定位装置4的两侧之间的表面是平坦和光滑的,参考图5,或者定位装置4的两侧之间设有用于承载SMT钢网的第二滑轨单元25。其中,第二滑轨单元25可以是带有滑块或者滑轮的导轨。示例的,第二滑轨单元25是流利条。
顶升装置2固定在机架1上,比如位于机架1的中间位置。顶升装置2的固定部分与机架1固定连接。顶升装置2的升降部分与其固定部分活动连接。由于SMT钢网最初是通过夹料设备投放到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的顶升装置2上的,为了实现上料和下料,顶升装置2的升降部分可上升至滚动组件3之上并可下降至滚动组件3之下,从而使SMT钢网上升离开滚动组件3,或者使SMT钢网下降到滚动组件3上。SMT钢网也需要在顶升装置2的升降部分的表面上滑动,因此,升降部分的表面是平坦和光滑的,参考图3,或者升降部分的上部设有用于承载SMT钢网的第一滑轨单元56。其中,第一滑轨单元56可以是带有滑块或者滑轮的导轨。示例的,第一滑轨单元56是流利条。
上下料装置5固定在机架1上,具体是机架1上部的中间位置。上下料装置5包括用于夹持SMT钢网的部分。示例的,参考图1,该用于夹持的部分为机械手夹持组件34,其可从机架1的一侧移动至机架1的另一侧,从而夹持住SMT钢网且和SMT钢网一起运动,比如从机架1的右侧移动至左侧,或者反之。用于夹持的部分需要动力,比如气动或者电动,因此,其与用于输送动力的线管的一端连接。
由于上下料装置5的用于夹持的部分需要与用于输送动力的线管的连接,而线管是随着用于夹持的部分一起运动的,处于松散状态的线管会阻碍用于夹持的部分运动,比如卡住用于夹持的部分,因此设置了可将线管收起或者放出的绕线装置7。绕线装置7固定在机架1上,示例的,绕线装置7安装在机架1的右侧且在上下料装置5的后方,绕线装置7与线管的另一端连接,如此,绕线装置7可在用于夹持的部分运动时收起或放出线管。
由于机架1的左侧安装有定位装置4,右侧安装有导向组件6,且用于夹持的部分是从机架1的右侧移动至机架1的左侧或者反之,而滚动组件3是使SMT钢网到达指定的位置以完成送料,为了让位和防止干涉,滚动组件3使SMT钢网朝机架1的第三侧移动。这里的第三侧是指不同于机架1的左侧和右侧的位置,如此,机架1的形状就是四方的。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夹料设备比如带有吸盘的机械爪将SMT钢网平稳放到滚动组件3上,位于机架1中间位置的顶升装置2的升降部分升起,从滚动组件3的中间穿过,使得SMT钢网承载在升降部分上;或者,升降部分初始时就是升起的,夹料设备直接将SMT钢网平稳放到升起的升降部分上。顶升装置2的升降部分升至与定位装置4平齐,定位装置4的两侧之间的距离自动调整到SMT钢网的宽度以对SMT钢网进行引导。随后,上下料装置5位于机架1的右侧,其用于夹持的部分夹持住SMT钢网的边缘,上下料装置5从机架1的右侧向机架1的左侧运动,这样就推着SMT钢网在升降部分上滑动进入定位装置4的两侧之间,此为上料过程。当然,顶升装置2的升降部分上留有供上下料装置5运动的空位。SMT钢网通过定位装置4的两侧之间后,进入到切割设备中。切割设备对SMT钢网进行切割。完成切割后,切割设备将切割完的SMT钢网推进定位装置4的两侧之间,此时位于机架1左侧的上下料装置5用于夹持的部分再次夹持住SMT钢网的边缘。上下料装置5从机架1的左侧向机架1的右侧运动,拉着SMT钢网逐渐离开定位装置4的两侧之间,进入顶升装置2的升降部分的表面,此为下料过程。待SMT钢网完全承载在升降部分的表面上之后,导向组件6阻挡SMT钢网以使其停止运动,而升降部分则下降,使得SMT钢网平稳放置在滚动组件3上。此时,滚动组件3工作,使SMT钢网朝机架1的第三侧移动,直至SMT钢网进入打磨设备中。打磨完成之后,SMT钢网穿过打磨设备进入下一个工序。然后,夹料设备将新的SMT钢网平稳放到滚动组件3上,以使新的SMT钢网进入切割和打磨工序。在上下料装置5从机架1的右侧向机架1的左侧运动的过程中,线管是被放出的;在上下料装置5从机架1的左侧向机架1的右侧运动的过程中,也就是在上下料装置5的返程中,放出的线管被绕线装置7逐渐收回,使线管保持拉紧的状态或者使线管悬空,以防止线管阻碍上下料装置5正常运行。如此,便可靠地实现SMT钢网的自动上下料,节省了上下料的时间以及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2和图3,顶升装置包括提升基板61、导向轴59、第一托板55、第二托板54、第三托板58、顶升电机60和第三滑轨单元56。其中,第三滑轨单元56为流利条。提升基板61上固定了四根导向轴59,导向轴59上固定了第三托板58,第三托板58上固定了十二张第二托板54,第二托板54上固定了三张第一托板55,第一托板55上固定了第三滑轨单元56。顶升电机60则安装在提升基板61下面,通过动力输出轴与第三托板58连接。顶升装置2的升降部分包括第一托板55、第二托板54、第三托板58和第三滑轨单元56。顶升装置2的固定部分包括导向轴59、提升基板61和顶升电机60。顶升装置2的功能在于利用顶升电机60带动第三托板58将SMT钢网顶起到与定位装置4平齐,下降到滚筒组件3的下方。
参考图4,滚动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设置在机架1的上部,其中,两个滚动组件3之间留有空位以供顶升装置2和上下料装置5运动;当然,根据SMT钢网的尺寸以及考虑让位,滚动组件3的数量还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五个以上。滚动组件3包括输送线第一安装部件12、输送线第二安装部件13、传动部件14和多个滚动部件11。传动部件14可以是传动带或者传动链;具体的,传动部件14为多楔带。滚动部件11分为主动滚动部件和被动滚动部件,也即主动滚筒和被动滚筒;主动滚动部件通过传动部件14与被动滚动部件连接,从而带动被动滚动部件转动。滚动部件11的一端与输送线第一安装部件12连接,滚动部件11的另一端与输送线第二安装部件13连接,也就是滚动部件11固定在输送线第一安装部件12和输送线第二安装部件13之间,具体是五根滚筒。多个滚动部件11之间通过传动部件14传动,比如:五根主动滚动部件之间用传动部件14固定传动,另外五根被动滚动部件之间也是用传动部件14固定传动。滚筒组件3的功能在于利用主动滚动部件带动被动滚动部件将切割好的被顶升装置2降下的SMT钢网送到打磨设备里。
参考图5和图6。定位装置4的两侧分别是第一推动单元和第二推动单元。第一推动单元和第二推动单元均包括多块相互连接的推板;具体的,第一推动单元和第二推动单元均包括第一推板21、第二推板19和第三推板18,第一推板21上固定了第二推板19,第二推板19上固定了第三推板18。其中,第三推板18上固定了推板垫片20。第一推动单元和第二推动单元均可沿所述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的方向做往复运动,以调节定位装置4的两侧之间的宽度。定位装置4还包括钣金安装座23、钣金托板24、定位模组22和前述的第二滑轨单元25。钣金安装座23固定于机架1上,钣金安装座23上固定了定位模组22和钣金托板24,钣金托板24固定在滚筒组件3上,定位模组22上安装了第一推板21。定位装置4的功能在于定位模组22根据不同SMT钢网的尺寸宽度来调整第一推动单元和第二推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当SMT钢网放在顶升装置2上后定位装置4的定位模组22启动,定位模组22通过由电机带动模组上的滑块,以使滑块能在模组上进行往返运动来调节第一推动单元和第二推动单元之间的距离,给SMT钢网做引导,使SMT钢网能平稳的进入切割设备。
参考图7,上下料装置5用于夹持的部分为机械手夹持组件34。机械手夹持组件34为电动的,因此,其连接有电线;当然,机械手夹持组件34还可以为气动的,则连接有气管。上下料装置5还包括模组安装板31、上下料模组35、第一连接板33、第二连接板37和肋板36。模组安装板31上固定了上下料模组35,上下料模组35上固定了第一连接板33,第一连接板33上固定了第二连接板37,第一连接板33和第二连接板37之间固定了肋板36,第二连接板37上安装了机械手夹持组件34。其中,上下料模组35通过丝杆和滑块使机械手夹持组件34从机架1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如此,上下料模组35带着机械手夹持组件34去夹持SMT钢网,从而实现上料和下料。当SMT钢网放在顶升装置2后上下料装置5的电机启动,带动上下料模组35使其上的滑块往返地滑动,从而使机械手夹持组件34往返地移动。
参考图1,导向组件6安装在滚筒组件3的一端。SMT钢网有不同的尺寸,一个导向组件6对应一个滚动组件3,从而使得导向组件6可对SMT钢网位于滚动组件3上的部分进行阻挡。参考图8,导向组件6包括导向座29和导向杆30,导向杆30与导向座29固定连接。导向杆30用于与SMT钢网接触以对其进行阻挡。导向杆30两端分别固定了一个安装在滚筒组件3上的导向座29。导向组件6的功能在于将上下料装置5下料拉出来的SMT钢网阻挡起来。
参考图9,绕线装置7包括绕线转轴69、弹簧座73、第一安装板70、第二安装板71、带座轴承75和挡轮72。绕线转轴69与弹簧座73转动连接,以使弹簧座73的弹簧张紧,线管的另一端固定在绕线转轴69上。第一安装板70与机架1连接,第二安装板71固定在第一安装板70上,带座轴承75固定在第二安装板71上,绕线转轴69穿过带座轴承75,挡轮72则套在绕线转轴69上。绕线装置7利用上下料装置5来带动绕线转轴69,使绕线转轴69转动弹簧座73,进而使弹簧座73的弹簧张紧。线管是上下料装置5上的夹持机械手组件34的电线,在上下料装置5向前运动时会将夹持机械手组件34后面的电线拉到模组安装板31上。当上下料装置5往回走时也即返程时机械手夹持组件34的电线无法离开模组安装板31,会导致上下料模组35无法运行,所以绕线装置7的作用是将上下料装置5上的夹持机械手组件34的电线收回,使电线能离开模组安装板31,防止影响上下料装置5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中,顶升装置2可以将SMT钢网顶起到指定位置,下降到指定位置。定位装置4可以根据不同SMT钢网的尺寸宽度来调整其两侧之间的距离,给SMT钢网做引导,使SMT钢网能平稳的进入切割设备中。利用上下料装置5的往返运动带着用于夹持的部分也即机械手夹持组件34去夹持SMT钢网,实现送料。导向组件6则使SMT钢网停止在指定的位置。绕线装置7可以将上下料装置5的线管收回来。如此,实现准确、可靠地自动上料和下料。将上料和下料融入到无人生产线上,从而实现无需人工操作就能自动上下料,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增加了生产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顶升装置、滚动组件、定位装置、上下料装置、导向组件和绕线装置;
所述滚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导向组件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滚动组件之上;
所述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滚动组件之上,所述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可放置SMT钢网且两侧之间的宽度可调;
所述顶升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顶升装置的升降部分可上升至所述滚动组件之上并可下降至所述滚动组件之下;
所述上下料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下料装置的用于夹持的部分可从所述机架的一侧移动至所述机架的另一侧,所述用于夹持的部分与线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绕线装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绕线装置与所述线管的另一端连接且可收回所述线管;
所述滚动组件可使所述SMT钢网朝所述机架的第三侧移动;
所述升降部分的上部设有用于承载所述SMT钢网的第一滑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绕线转轴和弹簧座,所述绕线转轴与所述弹簧座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弹簧座的弹簧张紧,所述线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绕线转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夹持的部分为机械手夹持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两侧分别是第一推动单元和第二推动单元;所述第一推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推动单元均可沿所述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的方向做往复运动,以调节所述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单元和所述第二推动单元均包括多块相互连接的推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组件包括输送线第一安装部件、输送线第二安装部件、传动部件和多个滚动部件,所述滚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输送线第一安装部件连接,所述滚动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线第二安装部件连接,多个所述滚动部件之间通过所述传动部件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件分为主动滚动部件和被动滚动部件,所述主动滚动部件通过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被动滚动部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的类型包括传动带和传动链;所述传动带为多楔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两侧之间设有用于承载所述SMT钢网的第二滑轨单元;一个所述导向组件对应一个所述滚动组件,从而使得所述导向组件可对所述SMT钢网位于所述滚动组件上的部分进行阻挡;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座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座固定连接。
CN201920247625.6U 2019-02-26 2019-02-26 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 Active CN209740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7625.6U CN209740186U (zh) 2019-02-26 2019-02-26 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7625.6U CN209740186U (zh) 2019-02-26 2019-02-26 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0186U true CN209740186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8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7625.6U Active CN209740186U (zh) 2019-02-26 2019-02-26 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0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1765B (zh) 一种多用途的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
CN109941766B (zh) 一种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
KR20140057585A (ko) 펀칭 로봇
CN113083619B (zh) 点胶设备
CN211151775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绕线生产线
CN114633324B (zh) 一种重组竹帘板的自动筛选、进料、上料系统
CN115241518B (zh) 一种电芯模组堆叠装置
JP3515387B2 (ja) 板材の搬入出装置
CN209740186U (zh) 实现smt钢网自动上料和下料的设备
CN211331581U (zh) 板材切割机
CN116779327B (zh) 一种全自动线圈折弯焊接设备
EP2098344A1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machining wood components or the like
CN109451669B (zh) 一种自动打靶装置及电路板加工系统
CN109704068B (zh) Smt钢网自动上下料设备
CN215297451U (zh) 一种电路板的装箱系统、电路板生产线
CN212323953U (zh)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
CN114726168A (zh) 一种电机转子铁芯自动插磁钢设备
CN209792456U (zh) 一种冲床片料自动送料机
CN112974984A (zh) 一种四边锯工作台及四边锯
CN218638418U (zh) 一种自动清理式冲床
CN217866716U (zh) Pcb板加工输送装置
CN218641826U (zh) 一种排线自动上料机
CN217495533U (zh) 平板玻璃的丝印装置
CN219146058U (zh) 电路板端子上料定位机构
CN210139456U (zh) 一种pcba板自动分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