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6156U - 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6156U
CN209726156U CN201920323313.9U CN201920323313U CN209726156U CN 209726156 U CN209726156 U CN 209726156U CN 201920323313 U CN201920323313 U CN 201920323313U CN 209726156 U CN209726156 U CN 209726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r
waste
chamb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233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Chuy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huy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huy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huy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233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6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6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6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第三翅片结构和第二条形通孔;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开设有所述换热器腔室,且所述换热器腔室内端面横向中心偏上部位焊接有一块与其直径相一致的所述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分隔呈两处腔室,上侧腔室为升温腔,下侧腔室为余热回收腔。本设备安装于锅炉尾部烟道处,通过第一余热回收装置和第二余热回收装置通过热交换回收高温热烟中的余热,并对本设备内强制循环流动的软化水进行加热,使其从常温(20℃)升高至60℃‑90℃,然后通过管道输入至软化水水池内,软化水水池在通过锅炉给水多级泵将加热后的软化水输送至锅炉内,使锅炉热效率提高8℃‑13℃,达到降低燃烧消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
背景技术
余热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废弃的能源。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七种。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余热回收利用是提高经济性、节约燃料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余热回收的换热器使用过程中发现,烟气多为直上的换热方式,由于烟气在锅炉高温压力下流动速度相对较快,当烟气经过换热管时,停留时间较短,导致烟气中的大部分热量流失,浪费能源,为达到充分利用余热节能的目的,现有换热器仍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以解决现有的余热回收的换热器,烟气多为直上的换热方式,由于烟气在锅炉高温压力下流动速度相对较快,当烟气经过换热管时,停留时间较短,导致烟气中的大部分热量流失,浪费能源,为达到充分利用余热节能的目的,现有换热器仍有改进的空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腔室、热水出口端、冷水进口端、烟气进口端、隔板、圆形通孔、烟道壳体、烟气出口、第一余热回收装置、第一热管结构、第一翅片结构、第二余热回收装置、第二热管结构、第二翅片结构、第一条形通孔、第三翅片结构和第二条形通孔;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开设有所述换热器腔室,且所述换热器腔室内端面横向中心偏上部位焊接有一块与其直径相一致的所述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换热器腔室分隔呈两处腔室,上侧腔室为升温腔,下侧腔室为余热回收腔;所述换热器壳体底部设置有一处与余热回收腔相连通的所述烟气进口端;所述换热器壳体右侧外壁相对于所述隔板上方部位设置有一处与升温腔相连通的所述冷水进口端;所述换热器壳体顶部左侧外壁设置有一处与升温腔相连通的所述热水出口端;所述换热器壳体顶部中心部位焊接有一个贯穿所述换热器壳体顶部外壁且底端面与所述隔板顶端面相焊接的所述烟道壳体,且所述烟道壳体顶端面至底端面之间开设有一处相连通的所述烟气出口;所述隔板相对于所述烟气出口部位开设有一处与其同直径大小的所述圆形通孔,故所述烟气出口通过所述圆形通孔与余热回收腔相连通;所述隔板上呈环形阵列状共固定安装有二十组所述第一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第一余热回收装置经由所述第一热管结构和所述第一翅片结构共同组成;所述第一热管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隔板上,且所述第一热管结构的放热端位于升温腔内;所述第一热管结构的受热端位于余热回收腔内,且所述第一热管结构的受热端呈矩形阵列状镶嵌有若干块所述第一翅片结构;所述烟气出口内端相邻所述圆形通孔上方部位固定安装有一组所述第二余热回收装置,且所述第二余热回收装置经由所述第二热管结构、所述第二翅片结构和所述第三翅片结构共同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放热端贯穿所述烟道壳体位于升温腔内,且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受热端位于所述烟气出口内部,并与所述烟气出口处于同一轴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受热端呈矩形阵列状共镶嵌有六块所述第二翅片结构和五块所述第三翅片结构,且六块所述第二翅片结构和五块所述第三翅片结构之间呈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翅片结构中心偏上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一条形通孔,且所述第三翅片结构中心偏下部位开设有一处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尺寸相一致的所述第二条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翅片结构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条形通孔与所述第三翅片结构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二条形通孔呈相错状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翅片结构和所述第三翅片结构的直径均与所述烟气出口的直径相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受热端为直管结构,且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受热端与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放热端之间呈110°弯曲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设备安装于锅炉尾部烟道处,并通过管道与软化水水池相连接,锅炉所排放的高温热烟输入至本设备的余热回收腔内,通过第一余热回收装置和第二余热回收装置通过热交换回收高温热烟中的余热,并对本设备内强制循环流动的软化水进行加热,使其从常温(20℃)升高至60℃-90℃,然后通过管道输入至软化水水池内,软化水水池在通过锅炉给水多级泵将加热后的软化水输送至锅炉内,使锅炉热效率提高8℃-13℃,达到降低燃烧消耗的目的,进一步的,通过该第二余热回收装置和第一余热回收装置对高温热烟中的余热进行充分回收,使得经过热交换的锅炉排出的高温热烟温度将下降80-15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C-C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D-D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余热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换热器壳体;101、换热器腔室;102、热水出口端;103、冷水进口端; 104、烟气进口端;2、隔板;201、圆形通孔;3、烟道壳体;301、烟气出口; 4、第一余热回收装置;401、第一热管结构;402、第一翅片结构;5、第二余热回收装置;501、第二热管结构;502、第二翅片结构;50201、第一条形通孔; 503、第三翅片结构;50301、第二条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换热器腔室101、热水出口端102、冷水进口端103、烟气进口端104、隔板2、圆形通孔201、烟道壳体3、烟气出口301、第一余热回收装置4、第一热管结构401、第一翅片结构402、第二余热回收装置5、第二热管结构501、第二翅片结构502、第一条形通孔50201、第三翅片结构503和第二条形通孔50301;所述换热器壳体1内部开设有所述换热器腔室101,且所述换热器腔室101内端面横向中心偏上部位焊接有一块与其直径相一致的所述隔板2;所述隔板2将所述换热器腔室 101分隔呈两处腔室,上侧腔室为升温腔,下侧腔室为余热回收腔;所述换热器壳体1底部设置有一处与余热回收腔相连通的所述烟气进口端104;所述换热器壳体1右侧外壁相对于所述隔板2上方部位设置有一处与升温腔相连通的所述冷水进口端103;所述换热器壳体1顶部左侧外壁设置有一处与升温腔相连通的所述热水出口端102;所述换热器壳体1顶部中心部位焊接有一个贯穿所述换热器壳体1顶部外壁且底端面与所述隔板2顶端面相焊接的所述烟道壳体3,且所述烟道壳体3顶端面至底端面之间开设有一处相连通的所述烟气出口301;所述隔板2相对于所述烟气出口301部位开设有一处与其同直径大小的所述圆形通孔201,故所述烟气出口301通过所述圆形通孔201与余热回收腔相连通;所述隔板2上呈环形阵列状共固定安装有二十组所述第一余热回收装置4,所述第一余热回收装置4经由所述第一热管结构401和所述第一翅片结构402共同组成;所述第一热管结构401固定安装在所述隔板2上,且所述第一热管结构401的放热端位于升温腔内;所述第一热管结构401的受热端位于余热回收腔内,且所述第一热管结构401的受热端呈矩形阵列状镶嵌有若干块所述第一翅片结构 402;所述烟气出口301内端相邻所述圆形通孔201上方部位固定安装有一组所述第二余热回收装置5,且所述第二余热回收装置5经由所述第二热管结构501、所述第二翅片结构502和所述第三翅片结构503共同组成。
其中,所述第二热管结构501的放热端贯穿所述烟道壳体3位于升温腔内,且所述第二热管结构501的受热端位于所述烟气出口301内部,并与所述烟气出口301处于同一轴线。
其中,所述第二热管结构501的受热端呈矩形阵列状共镶嵌有六块所述第二翅片结构502和五块所述第三翅片结构503,且六块所述第二翅片结构502和五块所述第三翅片结构503之间呈间隔分布。
其中,所述第二翅片结构502中心偏上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一条形通孔 50201,且所述第三翅片结构503中心偏下部位开设有一处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 50201尺寸相一致的所述第二条形通孔50301。
其中,所述第二翅片结构502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条形通孔50201与所述第三翅片结构503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二条形通孔50301呈相错状分布,使得高温热烟在通过所述第二翅片结构502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条形通孔50201和所述第三翅片结构503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二条形通孔50301流动排出时,影响其流动速度,使将要排出高温热烟充分接触所述第二热管结构501受热端所的镶嵌所述第二翅片结构502和所述第三翅片结构503。
其中,所述第二翅片结构502和所述第三翅片结构503的直径均与所述烟气出口301的直径相一致,使得高温热烟排出时,其只能通过所述第二翅片结构502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条形通孔50201和所述第三翅片结构503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二条形通孔50301流动排出。
其中,所述第二热管结构501的受热端为直管结构,且所述第二热管结构 501的受热端与所述第二热管结构501的放热端之间呈110°弯曲夹角,保证所述第二热管结构501的导热性能,因任何结构的热管,对折弯次数和弯曲角度都是非常敏感的,而每次弯曲都会造成热管导热性能的下降。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安装时,烟气进口端104与锅炉的热烟出口端相连接,烟道壳体3与烟筒相连接,热水出口端102和冷水进口端103分别通过管道与软化水水池相连接,且软化水水池通过管道与锅炉相连接;
使用时,软化水水池内的软化水通过水泵沿管道从冷水进口端103输入至换热器壳体1内的升温腔内,同时锅炉所排放的高温热烟从烟气进口端104输入至换热器壳体1内的余热回收腔内,高温热烟与第一余热回收装置4中第一热管结构401的受热端相接触,高温热烟的热量从第一热管结构401受热端输入,通过第一热管结构401传输将热量传输至第一热管结构401的放热端,以回收高温热烟中的余热,第一热管结构401的放热端对换热器壳体1的升温腔内强制循环流动的软化水进行加热,使其从常温(20℃)升高至60℃-90℃,然后通过管道输入至软化水水池内,软化水水池在通过锅炉给水多级泵将加热后的软化水输送至锅炉内,使锅炉热效率提高8℃-13℃,达到降低燃烧消耗的目的;
高温热烟在通过烟气出口301向烟筒排出过程中,高温热烟将接触第二余热回收装置5,因第二热管结构501的受热端呈矩形阵列状共镶嵌有六块第二翅片结构502和五块第三翅片结构503,且第二翅片结构502和第三翅片结构503 的直径均与烟气出口301的直径相一致,故高温热烟只能通过第二翅片结构502 上所开设的第一条形通孔50201和第三翅片结构503上所开设的第二条形通孔 50301流动排出,经由第二翅片结构502和第三翅片结构503使得高温热烟减缓排出,使将要排出高温热烟充分接触第二热管结构501受热端所的镶嵌第二翅片结构502和第三翅片结构503,进一步提升回收高温热烟中的余热,所回收的热量通过第二热管结构501传输将热量传输至第二热管结构501受热端的放热端,以对换热器壳体1的升温腔内强制循环流动的软化水进行加热;通过该第二余热回收装置5和第一余热回收装置4对高温热烟中的余热进行充分回收,使得经过热交换的锅炉排出的高温热烟温度将下降80-15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7)

1.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腔室、热水出口端、冷水进口端、烟气进口端、隔板、圆形通孔、烟道壳体、烟气出口、第一余热回收装置、第一热管结构、第一翅片结构、第二余热回收装置、第二热管结构、第二翅片结构、第一条形通孔、第三翅片结构和第二条形通孔;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开设有所述换热器腔室,且所述换热器腔室内端面横向中心偏上部位焊接有一块与其直径相一致的所述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换热器腔室分隔呈两处腔室,上侧腔室为升温腔,下侧腔室为余热回收腔;所述换热器壳体底部设置有一处与余热回收腔相连通的所述烟气进口端;所述换热器壳体右侧外壁相对于所述隔板上方部位设置有一处与升温腔相连通的所述冷水进口端;所述换热器壳体顶部左侧外壁设置有一处与升温腔相连通的所述热水出口端;所述换热器壳体顶部中心部位焊接有一个贯穿所述换热器壳体顶部外壁且底端面与所述隔板顶端面相焊接的所述烟道壳体,且所述烟道壳体顶端面至底端面之间开设有一处相连通的所述烟气出口;所述隔板相对于所述烟气出口部位开设有一处与其同直径大小的所述圆形通孔,故所述烟气出口通过所述圆形通孔与余热回收腔相连通;所述隔板上呈环形阵列状共固定安装有二十组所述第一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第一余热回收装置经由所述第一热管结构和所述第一翅片结构共同组成;所述第一热管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隔板上,且所述第一热管结构的放热端位于升温腔内;所述第一热管结构的受热端位于余热回收腔内,且所述第一热管结构的受热端呈矩形阵列状镶嵌有若干块所述第一翅片结构;所述烟气出口内端相邻所述圆形通孔上方部位固定安装有一组所述第二余热回收装置,且所述第二余热回收装置经由所述第二热管结构、所述第二翅片结构和所述第三翅片结构共同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放热端贯穿所述烟道壳体位于升温腔内,且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受热端位于所述烟气出口内部,并与所述烟气出口处于同一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受热端呈矩形阵列状共镶嵌有六块所述第二翅片结构和五块所述第三翅片结构,且六块所述第二翅片结构和五块所述第三翅片结构之间呈间隔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结构中心偏上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一条形通孔,且所述第三翅片结构中心偏下部位开设有一处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尺寸相一致的所述第二条形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结构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一条形通孔与所述第三翅片结构上所开设的所述第二条形通孔呈相错状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结构和所述第三翅片结构的直径均与所述烟气出口的直径相一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受热端为直管结构,且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受热端与所述第二热管结构的放热端之间呈110°弯曲夹角。
CN201920323313.9U 2019-03-14 2019-03-14 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 Active CN209726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3313.9U CN209726156U (zh) 2019-03-14 2019-03-14 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3313.9U CN209726156U (zh) 2019-03-14 2019-03-14 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6156U true CN209726156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6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23313.9U Active CN209726156U (zh) 2019-03-14 2019-03-14 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61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044205A1 (zh) 一种强制螺旋翅片盘管及翅片蛇形管冷凝供热换热器
CN211853965U (zh) 一种蒸汽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09726156U (zh) 基于气、油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02648150U (zh)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104279754A (zh) 天然气导热油锅炉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101929670A (zh) 一种油田注汽锅炉
CN208671366U (zh) 一种渐进式导热油锅炉
CN207865428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节能装置
CN204678365U (zh) 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
CN203704352U (zh) 深度回收燃气锅炉排烟中冷凝水潜热的冷凝器
CN202339005U (zh) 一种用于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的冷凝换热器
CN205537156U (zh) 一种加热炉的余热回收系统
CN106979619A (zh) 一种模块化紧凑型三维肋管燃气锅炉及冷凝器
CN209639566U (zh) 一种燃气、燃油、生物质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07471548U (zh) 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1014753Y (zh) 冷凝式热交换器
CN207661975U (zh) 一种高效热水锅炉
CN102628612B (zh) 一种两胆式两温热水锅炉
CN207585087U (zh) 一种冷凝热交换器
CN200961869Y (zh) 冷凝式热交换器
CN2921698Y (zh) 一种整体式冷凝锅炉
CN206235022U (zh) 燃气冷凝锅炉及其换热装置
CN201093751Y (zh) 一种新型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冷凝热交换器
CN215412533U (zh) 环保型有机热载体锅炉
CN204268698U (zh) 热交换管以及包括该热交换管的冷凝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2300 north of national highway 342, 150m east of nursing home, Zhongzhi Town, Wulian County,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CHUY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8, Jiefang Road, Wulian County,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CHUY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