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13483U - 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13483U
CN209713483U CN201821948069.7U CN201821948069U CN209713483U CN 209713483 U CN209713483 U CN 209713483U CN 201821948069 U CN201821948069 U CN 201821948069U CN 209713483 U CN209713483 U CN 209713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chassis
bed board
magnetic resonanc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480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利
柳明
何详萌
许玉军
李一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Runm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Runm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Runm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Runm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480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13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13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13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包括依次连接的底盘、升降机构和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床头或床侧的驱动组件和位于床身两侧的支撑组件;所述床板的最大高度大于磁共振扫描床或病床的高度;所述底盘为床尾方向开口的“凹”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底盘、支撑组件、的设置方式,使转运床下方留有容纳磁共振扫描床底座的,转运床可以顺向进入的方式,与磁共振扫描床搭接或重叠,既便于节省空间,更有利于患者的转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技术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学中,在对行动不方便的重症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时,经常需要用到转运床,用于将患者从病房转移到检查室或手术室,或从检查室或手术室移回病房。
目前磁共振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检查和治疗领域;而由于磁共振设备的特殊性,使磁共振所用的医疗器械均有特殊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多种转运床(或叫转移车、转运床、过床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05181675U的中国专利文献就公开了一种“医用便捷式过床装置”;采用的方案为:“医用便捷式过床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车轮、底架、底板和过床板,在底板和底架之间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底板通过升降组件相对底架做垂直运动;在底板与过床板之间设有滑移组件,所述过床板通过滑移组件相对底板的短边做水平运动;在底板上设有锁定组件当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过床板固定在底板上,当锁定组件解除锁定状态,过床板可相对底板滑移。”这种过床装置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但在应用于磁共振检查或手术过程中却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磁共振设备开启状态下,会在设备周围产生强大的静磁场;为了避免损坏或伤害的发生,通常在磁共振室的地面会画有磁性危险区域(即强磁区域)的标线,提醒在磁共振设备开机时不能进入。但在实践中,仍然多次发生过因人为或设备原因意外开机的例子,导致物品被吸附上磁共振设备,从而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因此,用于磁共振的医疗器械,需要具有无磁特性(不易被磁场吸引),才能更保证安全。
CN205181675U的过床装置在与磁共振扫描床和病床之间对接时,只能采用侧向对接,将两床平行放置后,对患者进行横向转移。但在实际操作中,某些情况(例如床侧空间受限)下,转运床与磁共振扫描床或病床之间需要采用顺向对接(床头对床头)。由于CN205181675U的过床装置床板所设的滑移组件仅能做横向移动,因此患者转移困难。同时,常见的磁共振扫描床下方有底座支撑; CN205181675U的过床装置,由于床板下方的支撑构件的阻挡,很难与扫描床形成搭接或重合状态。这样不但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在转移病人时操作不便、更加费力。
因此,设计一种更加适合磁共振用的转运床,改进上述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中的过床装置在使用中发现存在不能适用于顺向对接的情况,而且还存在不适用于磁共振设备要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通过改进的结构设计,使产品的功能得到扩展,使用效果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包括依次连接的底盘、升降机构和床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床头或床侧的驱动组件和位于床身两侧的支撑组件;
所述床板的最大高度大于磁共振扫描床和病床的高度;
所述底盘为床尾方向开口的“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盘“凹”形结构的开口宽度大于磁共振扫描床底座宽度;两侧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磁共振扫描床的床身宽度。
优选的,所述床板包括底板、过床板和设于底板与过床板之间的滑移组件;所述过床板通过滑移组件做沿底板长度和/或宽度方向的水平运动。
优选的,所述底盘的开口部位,设有可拆卸的底盘横撑;
两侧所述支撑组件之间,在床尾方向设有可拆卸的支撑横撑。
优选的,每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1个竖向的液压缸,液压缸的底座和活塞分别连接底盘和床板;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通所述液压缸的油泵。
优选的,每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2个平行的竖向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为两段式结构,之间为螺杆螺纹连接;上下两段分别连接床板和底盘;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手摇把、传动转轴、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杆同轴连接于传动转轴,所述蜗轮同轴连接于升降杆中的螺杆。
优选的,每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1组剪式杆和1个导向杆;
剪式杆长度相同且在中部铰接,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床板和底盘;
导向杆为竖向的两段式套筒结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床板和底盘;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手摇把、传动转轴。
优选的,所述滑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过床板底部的滑块或滑轮和设置在所述底板表面的滑轨;
所述滑轨包括沿底板长度方向的纵轨和/或沿底板宽度方向的横轨;
所述滑块或滑轮在滑轨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床板还包括限定底板与过床板之间位置的限位组件。
优选的,所述转运床的各部件,采用无磁性金属件或非金属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底盘为“凹”形结构,支撑组件位于床身两侧,床板的最大高度大于磁共振扫描床的高度;这样的设置方式使转运床下方留有容纳磁共振扫描床底座的,转运床可以顺向进入的方式,与磁共振扫描床搭接或重叠,既便于节省空间,更有利于患者的转移;
(2)通过滑移组件的设置方式,过床板可以在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上移动,应用范围更广,使患者的转移更便利。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滑移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底盘横撑结构示意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7 是图6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 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盘,2.底板,3. 过床板,4. 床板框架,5.底盘横撑,6.抱箍,7.液压缸,8. 支撑横撑,9.油泵,10.滑块,11.纵轨,12.横轨,13.旋转挡块,14.螺杆,15.螺纹套筒,16.手摇把,17.传动转轴,18.蜗杆,19.蜗轮,20.剪式杆,21.导向杆,22.扫描床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包括依次连接的底盘1、升降机构和床板;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床头的驱动组件和位于床身两侧的支撑组件;
所述底盘1为床尾方向开口的“凹”形结构。
所述床板的最大高度大于磁共振扫描床和病床的高度;所述底盘1“凹”形结构的开口宽度大于磁共振扫描床底座22宽度;两侧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磁共振扫描床的床身宽度。
所述床板包括底板2、过床板3和设于底板2与过床板3之间的滑移组件;所述过床板3通过滑移组件做沿底板2长度和宽度方向的水平运动。所述底板2下表面设有床板框架4,用于加强结构强度。因为这一部分不需要避开扫描床的干涉,所以所述床板框架4可以为封闭的矩形结构,无需开口。
所述底盘1的开口部位,为了结构更加稳固,可以增设有两端带抱箍6的底盘横撑5,便于拆装;所述抱箍6的开口向外,以螺栓夹紧;抱箍6内侧与底盘横撑5的中段铰接,或抱箍6的下半部分与底盘横撑5的中段焊接一体,抱箍6的上半部分以螺栓连接下半部分并夹紧底盘1的侧杆。
每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2个竖向的液压缸7,全床共计4个;液压缸7的底座和活塞分别固定在底盘1和床板上;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或焊接。
在床头方向的2个液压缸7底座之间,焊接有固定的支撑横撑8;为了结构更加稳固,在床尾方向的2个液压缸7底座之间,可以增设两端带抱箍6的可拆卸式支撑横撑8。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步连通4个所述液压缸7的脚踏式油泵9,用于同步提升4个活塞,以确保床板的平衡;焊接或螺栓连接在近床头处的底盘1框架或金属板上,以确保脚踏时的稳固。脚踏式油泵比常见的手摇把更便于操作,也更省力。
所述滑移组件包括设置在过床板3底部的4个滑块10和设置在所述底板2表面的滑轨;
所述滑轨包括沿底板2长度方向的纵轨11和沿底板2宽度方向的横轨12,均为燕尾槽,各为2条,分别只贯通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所述横轨12只分布在靠近床头的一半面积内。这种设施方式,可以使在过床板3在做纵向延伸时,依靠2个滑块10滑轨组合可以确保基本指向;在延伸长度不超过一半时,过床板3不露滑块10,更加安全和卫生。
所述底板2与过床板3之间的空隙较小,因此可不增加额外支撑件,相互滑动;也可以在过床板3下方,所述滑块10以外的表面上,增设高分子材料的球面凸起,以在满足辅助支撑的条件下减少摩擦;所述凸起点阵分布。
所述滑块10在滑轨内滑动,在纵横两个方向都属于燕尾块,与所述纵轨11和横轨12分别形成卡嵌配合。
如将本实施例中的滑块10变更为滑轮,则需要选择球形万向滑轮;所述滑轨仍可选择为燕尾槽,槽口宽度小于滑轮最大宽度。
燕尾槽的结构和与滑块10(或滑轮)之间的关系,限制了滑块10(或滑轮)在竖向的移动,使过床板3与底板2之间只能在水平面做相对运动。
所述床板还包括限定底板2与过床板3之间水平位置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是分别设在底板2长边和短边的旋转挡块13,本实施例中长边设2个,短边设1个。需要限制纵向的移动时,则将短边的旋转挡块13旋转竖起;如需进行纵向的移动时,则将短边的旋转挡块13旋转至水平,因为转轴偏心的原因,此时旋转挡块13边缘与底板2平齐或更低,不影响过床板3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床板3,可以采用CN205181675U的过床装置中的分体式设计,也可以采用整体式设计。
所述转运床的各部件,采用无磁性金属件或非金属件;其中所述无磁性金属件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铜或无磁铝合金;所述非金属件材质为高分子材料,例如尼龙。例如,液压缸7和油泵9的材质可以为无磁性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以防止油对高分子材料的渗透和腐蚀;底盘1和床板框架的材质也可以用无磁性不锈钢;床板的材质可为高分子材料,便于使用。其余连接件等也采用类似的材质选择原则,以应对应用环境需求。
由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底盘1的凹形设计,使本实施例的床板可以与扫描床形成搭接或重叠;配合纵向移动的过床板3,本实施例在向扫描床上转移患者时,可以使患者完全处于扫描床的上方,同时还不暴露滑块10。此时只需固定患者位置,向后缓慢地撤掉过床板3和转运床,同时轻接,即可使患者缓慢地、逐渐落至扫描床。如患者因外伤等不宜与过床板3发生相对运动,也可以将过床板3与患者一体移动。此时因过床板3材质为高分子材料,因此可在磁共振机中使用。扫描床和扫描床底座22均较窄,即使扫描床顺向剩余空间不足以完全容纳转运床,转运床仍可以转弯的方式,斜向进入后摆正。
在实际中,为了便于使用,底盘1四角设有可锁止的万向脚轮,床板两侧设有可旋转180°或可向下移动至与床板平齐的栏杆。所述万向脚轮和两种栏杆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而且是否具有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基本功能的实现,因此不做详述。
本实施例在将患者在病床和转运床之间进行转移时,正常情况下仍可以进行侧向的对接;如遇病房空间紧张导致病床侧向空间不足以容下整张转运床时,也可以将病床床尾栏杆降下后,使转运床从病床床尾转向进入病床空间;此时底盘1的开口可容纳床腿,从而使转运床与病床最终形成部分重叠的状态,此时再将患者移至延伸状态的过床板3并退回转运床,即可完成转移。
底盘1所设万向脚轮,中间的金属部分可采用无磁铝合金等无磁性金属材料,外缘为橡胶或高分子层。
实施例2:
如图6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也为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其与实施例1区别主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中,每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2个平行的竖向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为两段;上段为螺杆14,通过一个旋转底座与床板连接,可在受驱动旋转时顶起或降下床板;下段为螺纹套筒15,焊接或螺纹连接在底盘1上。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手摇把16、传动转轴17、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杆18同轴连接于传动转轴17,所述蜗轮19同轴连接于升降杆中的螺杆14,可以采用焊接或键连接。所述手摇把16通过轴承固定在横向焊接在床头2个螺纹套筒15上的支架上,在内侧同轴连接一个主动齿轮或双槽皮带轮,连接方式可为焊接或键连接。
所述传动转轴17为设于两侧的2个长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焊接在螺纹套筒15上的支架上;床头的一端同轴连接一个从动齿轮或单槽皮带轮,连接方式可为焊接或键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和单槽皮带轮均受主动齿轮或双槽皮带轮的驱动。所述传动转轴17整体为蜗杆18或与蜗轮19接触的部分为蜗杆18。
本实施例工作时,转动手摇把16,通过主动齿轮或双槽皮带轮驱动2个从动齿轮或单槽皮带轮,从而驱动传动转轴17旋转,带动蜗轮19旋转,从而带动4个螺杆14同步旋转,共同上升或下降。
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蜗轮蜗杆机构具有自锁性,无需另行设置锁止构件,且可以双向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材料的原则与实施例1相同,以无磁为原则;受力较大的蜗轮19蜗杆18和螺杆14、螺纹套筒15可以采用尼龙或无磁不锈钢,目前尼龙蜗轮19蜗杆18已经是普遍应用,强度足以满足要求。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也为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其与实施例1区别主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中,每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1组2个剪式杆20和1个导向杆21;
剪式杆20长度相同且在中部铰接,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床板和底盘1;剪式杆20靠近床尾一端铰接固定,靠近床头一端设有滚轮,且分别在床板和底盘1上设有与该滚轮相应的滑槽,用于规范滚轮的路径。
导向杆21为竖向的两段式套筒结构,上下两段分别螺栓或焊接固定在底盘1和床板,上段在下段内上下滑动,用于辅助规范升降机构在竖向的方向;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手摇把16、传动转轴17。手摇把的外端以轴承固定在底板连接的支架上,内端带螺纹,穿过所述传动转轴17;所述传动转轴17中间带螺纹通孔,横向连接左右两侧滚轮的轴向,以轴承连接,不影响滚轮的转动。需要升床时,摇动手摇把,手摇把的内端在传动转轴17的螺纹通孔内转动,对传动转轴17产生推动力量,从而向床尾方向推动传动转轴17,使剪式杆20的夹角变小,从而支撑床板升高。所述驱动组件还可以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可以是铰接在床板下缘、可以旋转至卡住手摇把位置的叉形金属件;也可以是分别拉住同侧两剪式杆顶端的弹簧;或者是在本领域常见的内带弹簧的止动件,通过内置弹簧收缩产生摩擦力来防止传动转轴17的反转。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材料的原则与实施例1相同,以无磁为原则;受力较大的剪式杆20可以采用无磁不锈钢(或称奥氏体不锈钢,例如304不锈钢);传动转轴17可以采用尼龙,目前尼龙件已经是普遍应用,也可以采用无磁不锈钢。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未予以详细说明和局部放大呈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包括依次连接的底盘(1)、升降机构和床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床头或床侧的驱动组件和位于床身两侧的支撑组件;
所述床板的最大高度大于磁共振扫描床和病床的高度;
所述底盘(1)为床尾方向开口的“凹”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开口宽度大于磁共振扫描床底座(22)宽度;两侧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磁共振扫描床的床身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包括底板(2)、过床板(3)和设于底板(2)与过床板(3)之间的滑移组件;所述过床板(3)通过滑移组件做沿底板(2)长度和/或宽度方向的水平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开口部位,设有可拆卸的底盘横撑(5);
两侧所述支撑组件之间,在床尾方向设有可拆卸的支撑横撑(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每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1个竖向的液压缸(7),液压缸(7)的底座和活塞分别连接底盘(1)和床板;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通所述液压缸(7)的油泵(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每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2个平行的竖向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为两段式结构,之间为螺杆(14)螺纹连接;上下两段分别连接底盘(1)和床板;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手摇把(16)、传动转轴(17)、蜗轮(19)蜗杆(18)机构;所述蜗杆(18)同轴连接于传动转轴(17),所述蜗轮(19)同轴连接于升降杆中的螺杆(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每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1组剪式杆(20)和1个导向杆(21);
剪式杆(20)长度相同且在中部铰接,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床板和底盘(1);
导向杆(21)为竖向的两段式套筒结构,上下两段分别连接床板和底盘(1);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手摇把(16)、传动转轴(17)。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过床板(3)底部的滑块(10)或滑轮和设置在所述底板(2)表面的滑轨;
所述滑轨包括沿底板(2)长度方向的纵轨(11)和/或沿底板(2)宽度方向的横轨(12);
所述滑块(10)或滑轮在滑轨内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还包括限定底板(2)与过床板(3)之间位置的限位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床的各部件,采用无磁性金属件或非金属件。
CN201821948069.7U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 Active CN209713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48069.7U CN209713483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48069.7U CN209713483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13483U true CN209713483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58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48069.7U Active CN209713483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134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3587A (zh) * 2020-10-24 2021-02-12 张荣琴 一种肿瘤内科护理的康复辅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3587A (zh) * 2020-10-24 2021-02-12 张荣琴 一种肿瘤内科护理的康复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0875B1 (ko) 환자 이송용 기능성 테이블
EP1370178B1 (de) Medizinische untersuchungs- und/oder behandlungseinrichtung mit einem transportwagen für eine patientenliege und transportwagen
CN107440847A (zh) 一种医疗用转运病床
CN209713483U (zh) 一种磁共振用转运床
CN101496721B (zh) 一种检查床
DE102014205757A1 (de) Patientenlagerungstisch
CN111419432A (zh)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支撑装置
CN104688443B (zh) 一种电动担架车
CN104771839B (zh) 放射治疗仪
CN109998797A (zh) 一种医用转运床
CN116919762A (zh) 一种多功能手术床
CN2892041Y (zh) 内镜检查床
CN220001755U (zh) 一种核磁共振用移动床
CN211022667U (zh) 一种易于躺卧的核磁共振设备
DE102004010955A1 (de) Bildgebendes Tomografiegerät
CN207401025U (zh) 一种机械臂治疗床
CN212546935U (zh)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护理装置
CN208134470U (zh) 一种石油机器人底座装置
CN211594820U (zh) 一种门式起重吊装设备
CN211104570U (zh) 折叠式自行走建筑成型机
CN106667486A (zh) 负载移动装置及对线圈进行移动的方法
CN220860316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术床
CN206344117U (zh) 一种压力容器制造用爬梯装置
CN206597025U (zh) 诊断床及医疗诊断系统
CN220175424U (zh) 一种多功能治疗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