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12494U - 配送终端 - Google Patents

配送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12494U
CN209712494U CN201821676773.1U CN201821676773U CN209712494U CN 209712494 U CN209712494 U CN 209712494U CN 201821676773 U CN201821676773 U CN 201821676773U CN 209712494 U CN209712494 U CN 209712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container
sack
frame
dispatching terminal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767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睿
杨玉蕊
徐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Zhens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767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12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12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12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配送终端,其包括连接板、袋口框架、容纳袋、盖体以及智能控制组件。连接板固定于一安装面。袋口框架连接于连接板。容纳袋连接于袋口框架底部,袋口框架限定容纳袋的袋口。盖体设于袋口框架,盖体被配置为可启闭地封闭袋口框架。智能控制组件设于盖体或连接板,智能控制组件被配置为采集、存储和验证配送信息,并根据配送信息控制盖体的启闭。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提供一种智能化的配送设备,使得快递员和顾客都可以通过该配送终端收取或寄送快递包裹,在提高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投递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快递包裹存放的安全性,大幅提升顾客在物流配送中的服务体验。

Description

配送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流配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送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网上购物和物流行业的兴起,快递单量逐年快速上升。人们在收、发快递时都需要在家等快递员上门,而目前快递员上门的时间无法精确控制,不可避免的会和顾客不在家的时间重合。
当顾客不在家时,快递员只能选择更换时间再次上门,导致人工浪费,工作效率低下。或者,快递员还能通过他人代收、直接放置在门口等方式投递,然而上述方式均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对顾客而言,很难保证快递员上门时家中有人。而顾客在需要外出时,要考虑快递员何会上门、快递员重新确定上门时间、快递放在寄存处是否会丢失这些问题,大幅降低物流配送的服务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物流配送投递效率较高且能够提高较高安全性的配送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配送终端。其中,所述配送终端包括连接板、袋口框架、容纳袋、盖体以及智能控制组件。所述连接板固定于一安装面。所述袋口框架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容纳袋连接于所述袋口框架底部,所述袋口框架限定所述容纳袋的袋口。所述盖体设于所述袋口框架,所述盖体被配置为可启闭地封闭所述袋口框架。所述智能控制组件设于所述盖体或所述连接板,所述智能控制组件被配置为采集、存储和验证配送信息,并根据所述配送信息控制所述盖体的启闭。
根据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智能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操作面板以及供电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盖体的启闭。所述操作面板设于所述盖体或所述连接板且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操作面板被配置为供用户手动输入配送信息。所述供电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操作面板。
根据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智能控制组件还包括身份验证模块。所述身份验证模块包括采集单元及识别单元。所述采集单元设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采集单元被配置为采集所述配送信息。所述识别单元电连接于所述采集单元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识别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和验证所述配送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识别单元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的图像信息,所述识别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和验证所述图像信息。和/或,所述识别单元包括话筒,所述话筒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的声音信息,所述识别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和验证所述声音信息。和/或,所述识别单元包括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所述识别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和验证所述指纹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智能控制组件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通讯模块被配置为远程连接控制设备,以供用户远程输入配送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配送终端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可调节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袋口框架之间,所述袋口框架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连接组件的调节而在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转换。其中,所述袋口框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袋口框架相对所述安装面成角度布置,所述袋口框架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袋口框架相对所述安装面平行布置。
根据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连接组件为多级铰链调节机构、液压支撑器或者铰接连杆。
根据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配送终端还包括容纳袋骨架。所述容纳袋骨架可收折地连接于所述袋口框架底部,所述容纳袋包罩于所述容纳袋骨架之外,所述容纳袋被配置为利用所述容纳袋骨架的收折而在撑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中,所述容纳袋处于撑开状态时,所述容纳袋骨架将所述容纳袋撑开,所述容纳袋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容纳袋骨架带动所述容纳袋收折于所述袋口框架底部。
根据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容纳袋骨架为折叠连杆结构或者伸缩杆式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容纳袋骨架包括袋底框架,所述袋底框架可收折地连接于所述袋口框架下方。其中,所述袋底框架设有拉手,所述拉手被配置为供用户手动控制所述容纳袋骨架在撑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
根据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容纳袋骨架包括袋底框架,所述袋底框架可收折地连接于所述袋口框架下方。其中,所述袋底框架设有磁吸元件,所述磁吸元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容纳袋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吸附于所述袋口框架底部。
根据本公开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袋口框架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容纳袋的部分的外壁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装地相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容纳袋连接于袋口框架底部,盖体设于袋口框架,用于可启闭地封闭袋口框架。智能控制组件设于盖体或连接板,用以采集、存储和验证配送信息,并根据配送信息控制盖体的启闭。据此,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提供一种智能化的配送设备,使得快递员和顾客都可以通过该配送终端收取或寄送快递包裹,在提高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投递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快递包裹存放的安全性,大幅提升顾客在物流配送中的服务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配送终端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示出的配送终端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示出的配送终端的另一侧视图;
图4是图1示出的配送终端的容纳袋骨架的立体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连接板;
200.袋口框架;
300.容纳袋;
310.第二连接件;
400.盖体;
410.锁件;
510.操作面板;
600.连接组件;
700.容纳袋骨架;
710.第一连杆;
720.第二连杆;
730.第三连杆;
740.第四连杆;
750.袋底框架;
760.拉手;
770.磁吸元件;
S.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的立体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是以应用于物流配送,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的配送终端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公开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物流配送领域或其他领域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主要包括连接板100、袋口框架200、容纳袋300、盖体400以及智能控制组件。配合参阅图2至图4,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公开原理的配送终端的侧视图,其具体示出了袋口框架200处于收折状态且容纳袋30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状态;图3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公开原理的配送终端的另一侧视图,其具体示出了袋口框架200处于展开状态且容纳袋300处于撑开状态时的结构状态;图4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公开原理的配送终端的容纳袋骨架700的立体图示意图。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板100的一端固定于一安装面S,该安装面S可以为墙面或其他支撑结构的架体表面等。袋口框架200连接在连接板100的另一端,纳袋连接在袋口框架200的底部,袋口框架200限定出容纳袋300的袋口。盖体400设置在袋口框架200上,且能够可启闭地封闭袋口框架200,即封闭容纳袋300的袋口。智能控制组件设置在盖体400上,其能够用于采集、存储和验证配送信息,并根据配送信息控制盖体400的启闭。其中,上述配送信息至少包括与容纳袋300所存储的包裹匹配的收件人的身份信息,当然亦可包括例如包裹的物流信息的其他配送信息。通过上述设计,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配送设备,使得快递员和顾客都可以通过该配送终端收取或寄送快递包裹,在提高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投递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快递包裹存放的安全性,大幅提升顾客在物流配送中的服务体验。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400的一端与袋口框架200的内侧边框铰接,盖体400的另一端与袋口框架200的外侧边框之间设有锁件410。
需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400上设置的锁件410,可以为电子锁或由电子联动机构驱动的机械锁。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智能控制组件根据配送信息控制盖体400的启闭”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是指智能控制组件根据配送信息控制锁件410的锁扣与开启,从而供快递员或顾客关闭和打开盖体40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智能控制组件对盖体400的启闭的控制,亦可理解为智能控制组件根据配送信息,通过相关联动机构直接控制盖体400的开启和关闭动作,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袋口框架200底部优选地开设有凹槽,该凹槽能够在容纳袋300处于折叠状态时,供容纳袋300收纳于凹槽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智能控制组件主要包括控制器、操作面板510以及供电模块。具体而言,控制器连接于盖体400的锁件410或其他联动机构,用于控制锁件410的锁扣与开启,或通过联动机构直接控制盖体400的开启和关闭动作,即实现对盖体400的启闭的控制。操作面板510设置在盖体400上且电连接于控制器,操作面板510能够供快递员或顾客手动输入配送信息。供电模块电连接于控制器和操作面板510。其中,上述配送信息可以是由操作面板510直接输入的取件码、配送码等,亦可包括用户(快递员或顾客)的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智能控制组件可以优选地包括身份验证模块。其中,身份验证模块主要包括采集单元及识别单元。采集单元设置在操作面板510,用于采集配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识别单元电连接于采集单元与操作面板510,用于存储和验证身份信息。当上述采集到的身份信息与原存储的身份信息匹配时,识别单元会向控制器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盖体400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而言,基于智能控制组件包括身份验证模块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识别单元可以优选地包括摄像头,摄像头能够采集用户的图像信息,例如面部图像等,识别单元具有图像识别功能,能够存储和验证摄像头所采集到图像信息。当上述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与原存储的图像信息匹配时,识别单元会向控制器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盖体400的开启或关闭。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于智能控制组件包括身份验证模块的设计,身份验证模块亦可采用其他验证设计。例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识别单元可以优选地包括话筒,话筒能够采集用户的声音信息,识别单元具有音频识别功能,能够存储和验证话筒所采集到声音信息。当上述采集到的声音信息与原存储的声音信息匹配时,识别单元会向控制器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盖体400的开启或关闭。又如,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识别单元可以优选地包括指纹传感器,指纹传感器能够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识别单元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够存储和验证指纹传感器所采集到指纹信息。当上述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原存储的指纹信息匹配时,识别单元会向控制器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盖体400的开启或关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模块可以优选地包括电池模块和充电模块。其中,电池模块可以至少包括电池仓,电池仓用于安装电池,且电池仓分别与控制器、操作面板510和身份验证模块电连接。充电模块可以至少包括蓄电池和充电接口,蓄电池分别与控制器、操作面板510和身份验证模块电连接,充电接口用于对蓄电池充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供电模块亦可包括其他器件。例如,供电模块可以包括电源组件,电源组件分别与控制器、操作面板510和身份验证模块电连接,并可连接于外接电源,而使外接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组件对控制器、操作面板510和身份验证模块供电。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智能控制组件还可以优选地包括通讯模块。具体而言,通讯模块电连接于操作面板510,用于远程连接控制设备,以供用户远程输入配送信息。其中,通讯模块与控制设备之间的通讯方式可以为有线模式和无线模式。在有线模式下,通讯模块可以通过网线、数据线等与例如笔记本或台式电脑的控制设备连接,用户可以通过笔记本或台式电脑中的控制程序对配送终端进行远程控制。在无线模式下,通讯模块可以通过WIFI、蓝牙等连接方式与例如PAD或手机的控制设备连接,用户可以通过PAD或手机中的APP对配送终端进行远程控制。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送终端还可以优选地包括连接组件600。具体而言,连接组件600可调节地连接在连接板100与袋口框架200之间,利用连接组件600的调节,袋口框架200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当袋口框架200处于展开状态时,袋口框架200相对安装面S成角度布置。当袋口框架200处于收折状态时,袋口框架200相对安装面S平行布置。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面S是以竖直布置的墙面或其他支撑结构的架体表面为例示出,且连接板100是以水平布置为例示出。在此基础上,当袋口框架200处于展开状态时,袋口框架200相对安装面S优选地成直角布置,即袋口框架200为水平布置。当袋口框架200处于收折状态时,袋口框架200相对安装面S优选地呈平行布置,即袋口框架200为竖直布置。
承上,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600可以选用为铰接连杆。具体而言,铰接连杆的一端与袋口框架200内侧边框的外壁固接,且另一端为旋转轴,旋转轴滑置在连接板100内部的一滑孔中,旋转轴只能在滑孔中水平移动。据此,当旋转轴处于滑孔最外端时,袋口框架200可以旋转,当袋口框架200旋转至水平状态时,可将铰接连杆插入滑孔中,使连接板100支撑起袋口框架200而保持水平姿态。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采用其他连接结构作为连接在袋口框架200与连接板100之间的连接组件600,并不以上述设计为限。例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600可以选用多级铰链调节机构。此时,袋口框架200能够在水平姿态至竖直姿态之间多个角度上定位。又如,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600可以选用液压支撑器,可将液压支撑器的一端设置在袋口框架200两侧,并将另一端设置在安装面S上。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送终端还可以优选地包括容纳袋骨架700。具体而言,容纳袋骨架700可收折地连接在袋口框架200的底部,容纳袋300包罩于容纳袋骨架700之外,容纳袋300能够利用容纳袋骨架700的收折而在撑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当容纳袋300处于撑开状态时,容纳袋骨架700将容纳袋300撑开(如图1和图3所示)。当容纳袋300处于折叠状态时,容纳袋骨架700带动容纳袋300收折于袋口框架200的底部(如图2所示)。
承上,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袋骨架700可以选用为折叠连杆结构,容纳袋300外置并依附在折叠连杆结构上。具体而言,图中示出的折叠连杆结构包括多根第一连杆710、第二连杆720、第三连杆730以及第四连杆740。第一连杆710与第二连杆720两两一组且上下铰接,四组位于相同高度且位于不同水平位置的第一连杆710和第二连杆720分别构成了容纳袋骨架700的四条立边。第三连杆730设置在容纳袋骨架700的相对两侧,即容纳袋骨架700的另外相对两侧未设置第三连杆730,且第三连杆730的一端连接于一组第一连杆710与第二连杆720之间的铰接处,第三连杆730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组第一连杆710与第二连杆720之间的铰接处,处于同一高度的两根第三连杆730在折叠过程中的在水平方向上随第一连杆710与第二连杆720的折叠而相互靠近。第四连杆740连接于同侧的两根第一连杆710的下端直接,即位于同一高度的四根第四连杆740界定出容纳袋骨架700的水平面积,且第四连杆740在折叠过程中的水平位置不发生改变。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采用其他骨架结构作为实现收纳袋在撑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收纳袋骨架,并不以上述设计为限。例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收纳袋骨架可以选用伸缩杆式结构。此时,通过伸缩杆式结构的各具有伸缩功能的杆件的伸缩,能实现整个收纳袋的撑开与折叠。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袋骨架700包括袋底框架750,袋底框架750可收折地连接在袋口框架200下方。具体而言,基于收纳袋骨架选用折叠连杆结构的设计,袋底框架750即为由位于最下方的四根第四连杆740所围成的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袋底框架750设置有拉手760,用户能够通过提拉该拉手760,手动控制容纳袋骨架700在撑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袋骨架700包括袋底框架750,袋底框架750可收折地连接在袋口框架200下方。具体而言,基于收纳袋骨架选用折叠连杆结构的设计,袋底框架750即为由位于最下方的四根第四连杆740所围成的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袋底框架750(例如第四连杆740)设置有例如磁铁的磁吸元件770,当容纳袋骨架700处于折叠状态时,袋底框架750可以利用该磁吸元件770吸附在袋口框架200的底部,从而使容纳袋骨架700稳定地保持在折叠状态。
另外,配合参阅图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袋300在撑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转换亦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可在袋口框架200设置第一连接件,并在容纳袋300的部分的外壁上设置第二连接件310,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310可拆装地相连接。据此,容纳袋300的设有第二连接件310的该部分通过第二连接件310与袋口框架200的第一连接件连接后,能够形成一收纳空间,则可将容纳袋300的其余部分经折叠后置入该收纳空间中。具体而言,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310可以为相配合的拉链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将袋口框架200的长宽采用可调节的设计,即袋口框架200的边框采用长度可调节的结构,从而获得更大的开口,便于放入更大体积的包裹。具体而言,为实现上述功能,袋口框架200的边框可以优选地采用伸缩杆制成。相应地,盖体400也可以由一个可伸缩的外框和嵌入在外框中的多块可滑动板体组成,袋口框架200通过伸缩杆改变长度时,盖体400也随之同步变化,以保证对收纳袋袋口的封闭。
通过上述对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的示例性说明,以下对该配送终端的使用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包裹放置步骤:将袋口框架200由收折状态调整为展开状态,即抬起袋口框架200,使袋口框架200放平或旋转到一所需的角度上。用户操作智能控制组件对盖体400的锁件410进行解锁,打开盖体400,通过拉手760(或拉开拉链)将容纳袋300随容纳袋骨架700展开。在需要时,调节袋口框架200的长宽,放入包裹,关闭盖体400,并利用锁件410将盖体400与袋口框架200锁定。
包裹取出步骤,用户通过智能控制组件采用输入取件码、进行身份信息识别或远程控制的方式,控制锁件410进行解锁,打开盖体400,取出快递。将容纳袋300由撑开状态折叠为折叠状态,即通过拉手760提拉折叠容纳袋骨架700(或直接折叠部分容纳袋300并拉紧拉锁),将容纳袋300折叠收入袋口框架200底部,或收入袋口框架200底部的凹槽中。最后将袋口框架200调节为与安装面S平行的姿态,即将袋口框架200由展开状态调整为收折状态。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配送终端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公开原理的许多种配送终端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配送终端的任何细节或配送终端的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容纳袋连接于袋口框架底部,盖体设于袋口框架,用于可启闭地封闭袋口框架。智能控制组件设于盖体或连接板,用以采集、存储和验证配送信息,并根据配送信息控制盖体的启闭。据此,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提供一种智能化的配送设备,使得快递员和顾客都可以通过该配送终端收取或寄送快递包裹,在提高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投递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快递包裹存放的安全性,大幅提升顾客在物流配送中的服务体验。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公开提出的配送终端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公开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12)

1.一种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终端包括:
连接板,固定于一安装面;
袋口框架,连接于所述连接板;
容纳袋,连接于所述袋口框架底部,所述袋口框架限定所述容纳袋的袋口;
盖体,设于所述袋口框架,所述盖体被配置为可启闭地封闭所述袋口框架;以及
智能控制组件,设于所述盖体或所述连接板,所述智能控制组件被配置为采集、存储和验证配送信息,并根据所述配送信息控制所述盖体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盖体的启闭;
操作面板,设于所述盖体或所述连接板且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操作面板被配置为供用户手动输入配送信息;以及
供电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操作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组件还包括:
身份验证模块,所述身份验证模块包括:
采集单元,设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采集单元被配置为采集所述配送信息;及
识别单元,电连接于所述采集单元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识别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和验证所述配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单元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的图像信息,所述识别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和验证所述图像信息;和/或,所述识别单元包括话筒,所述话筒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的声音信息,所述识别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和验证所述声音信息;和/或,所述识别单元包括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所述识别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和验证所述指纹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组件还包括:
通讯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通讯模块被配置为远程连接控制设备,以供用户远程输入配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终端还包括:
连接组件,可调节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袋口框架之间,所述袋口框架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连接组件的调节而在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转换;
其中,所述袋口框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袋口框架相对所述安装面成角度布置,所述袋口框架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袋口框架相对所述安装面平行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为多级铰链调节机构、液压支撑器或者铰接连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终端还包括:
容纳袋骨架,可收折地连接于所述袋口框架底部,所述容纳袋包罩于所述容纳袋骨架之外,所述容纳袋被配置为利用所述容纳袋骨架的收折而在撑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
其中,所述容纳袋处于撑开状态时,所述容纳袋骨架将所述容纳袋撑开,所述容纳袋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容纳袋骨架带动所述容纳袋收折于所述袋口框架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袋骨架为折叠连杆结构或者伸缩杆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袋骨架包括袋底框架,所述袋底框架可收折地连接于所述袋口框架下方;其中,所述袋底框架设有拉手,所述拉手被配置为供用户手动控制所述容纳袋骨架在撑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袋骨架包括袋底框架,所述袋底框架可收折地连接于所述袋口框架下方;其中,所述袋底框架设有磁吸元件,所述磁吸元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容纳袋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吸附于所述袋口框架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口框架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容纳袋的部分的外壁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装地相连接。
CN201821676773.1U 2018-10-16 2018-10-16 配送终端 Active CN209712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6773.1U CN209712494U (zh) 2018-10-16 2018-10-16 配送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6773.1U CN209712494U (zh) 2018-10-16 2018-10-16 配送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12494U true CN209712494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72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76773.1U Active CN209712494U (zh) 2018-10-16 2018-10-16 配送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124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7800A (zh) * 2018-10-16 2019-10-25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配送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7800A (zh) * 2018-10-16 2019-10-25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配送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7465B2 (en) Article storage and retrieval apparatus
US11751708B2 (en) Article storage and retrieval apparatus
CN209712494U (zh) 配送终端
CN108460924A (zh) 一种智能快递柜系统及其分配方法
CN108975100A (zh) 一种人脸识别电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5692230U (zh) 一种一体化门禁控制器
CN209863236U (zh) 物品存取装置
CN110367800A (zh) 配送终端
CN110685577A (zh) 一种具有收发件功能的安全型门体装置
CN209149471U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以及条形码识别的智能柜
CN105672850A (zh) 可接收快递包裹的安全门系统
CN209028627U (zh) 一种用于智能挂号平台的人脸识别装置
CN208371473U (zh) 一种折叠式智能快递箱
CN211342539U (zh) 一种具有人像识别功能的传递窗
CN210605942U (zh) 一种用于门体的自动收发件机构
CN205990132U (zh) 一种用于住户管理的智能化电梯
CN206773467U (zh) 一种用于公共交通场所的智能储物系统
CN209171937U (zh) 快递箱
CN210836370U (zh) 一种横置式共享购物袋智能柜
CN209518411U (zh) 一种箱体尺寸可调的旅行箱
CN113643483A (zh) 一种用于存取快递的门体结构及存取快递的方法
CN209315495U (zh) 配送终端
CN208207993U (zh) 扫码智能共享寄存柜
CN208569781U (zh) 一种动态密码租售盒系统
CN212181569U (zh) 一种用于存取快递的门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