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9555U - 一种穿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09555U
CN209709555U CN201920525308.6U CN201920525308U CN209709555U CN 209709555 U CN209709555 U CN 209709555U CN 201920525308 U CN201920525308 U CN 201920525308U CN 209709555 U CN209709555 U CN 209709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shaft
driven shaft
gear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253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华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Yongju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ng Yongju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ng Yongju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kang Yongju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253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09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09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095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线机,包括机体和驱动器,机体内设有传动组件,驱动器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机体上端设有穿线导引组件,穿线导引组件包括左同步带、右同步带,机体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布置的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机体的上端左主动带轮后侧设有左从动带轮、右主动带轮后侧设有右从动带轮,左主动带轮与左从动带轮外设有左同步带,右主动带轮与右从动带轮外设有右同步带,左同步带与右同步带之间间隙作为穿线间隙。本申请牵引穿线引线的同步性好,通过左同步带、右同步带相互夹持,进行线缆的同步牵引,传动过程中,只需要输出动力至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即可,左从动带轮、右从动带轮以及增设的左中间带轮、右中间带轮由同步带带动。

Description

一种穿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引导穿线设备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线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8623240U,其公开了一种穿线机的穿线机构,包括盒体,盒体内部穿设有蜗杆,蜗杆的两侧分别啮合有左涡轮传动组件和右涡轮传动组件,所述右涡轮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盒体内的右涡轮,右涡轮上方设置有右牵引轮;所述左涡轮传动组件包括内盒,内盒转动设置在蜗杆上并可相对蜗杆相对转动,内盒内设置有左涡轮,左涡轮上方设置有左牵引轮,所述左涡轮传动组件侧边还设置有位置调节结构,位置调节机构驱动内盒相对蜗杆转动并使其保持在任意位置;左牵引轮和右牵引轮相互配合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穿线间隙。其有如下不足之处是:
1、需要同时驱动两两相对的左牵引轮、右牵引轮,其穿线引线过程中,需要左牵引轮、右牵引轮同步转动,而该专利产品受到其传动结构的影响,无法长期确保各牵引轮的同步性从而导致稳定性差,并且容易出现卡死现象,即由于蜗轮蜗杆本身传动的精度不高,导致各牵引轮同步性差;而由蜗杆带动各牵引轮同轴连接的蜗轮,由于蜗轮蜗杆传动发热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频率的提高,蜗轮蜗杆的磨损情况逐步严重直至传动结构损坏。
2、由于蜗轮蜗杆能够反向自锁,当线缆输送到位或者工人在使用过程停机并持机沿线缆往回拉,则容易引起蜗轮蜗杆自锁,长此久往,蜗轮蜗杆受损严重。
3、该专利产品的盒体可以绕着蜗杆转动,并且连接于盒体上的蜗轮同时转动角度与蜗杆啮合传动,即位置调节机构由于其结构特点,实际使用时,传动平稳性、协调性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频率的提高,传动噪音也越来越大。
4、两侧若干对牵引轮相互作用送线,其中牵引轮在长时间使用,磨损较大,造成后续的维修、维护成本大,即需要及时更换牵引轮,并且其更换操作复杂,后续问题也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穿线机,其具有传动平稳性高、双侧牵引穿线引线同步性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线机,包括机体和驱动器,机体内设有传动组件,驱动器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机体上端设有穿线导引组件,所述穿线导引组件包括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左从动带轮、右从动带轮、左同步带、右同步带,机体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布置的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机体的上端左主动带轮后侧设有左从动带轮、右主动带轮后侧设有右从动带轮,左主动带轮与左从动带轮外套设有左同步带,右主动带轮与右从动带轮外套设有右同步带,左同步带与右同步带之间间隙作为穿线间隙;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的轴向分别通过左主动轴、右主动轴与机体内传动组件同步传动连接;左从动带轮、右从动带轮分别通过左从动轴、右从动轴与机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传动齿轮、左齿轮、右齿轮,左主动轴、右主动轴的下端穿过机体的上壳体,且伸入于机体内一端与机体的上壳体、下壳体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机体内左主动轴、右主动轴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左齿轮、右齿轮,机体内纵向布置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与机体上壳体、下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传动轴上套设有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与左齿轮或右齿轮啮合连接,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直接或通过中间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传动轴。
进一步地,中间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主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中间主轴,所述中间主轴设置于机体内,且中间主轴的上端、下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机体的上壳体、下壳体连接,传动轴上传动齿轮的下侧连接有传动大齿轮,中间主轴的下部连接有从动锥齿轮,其上部连接有与传动大齿轮啮合的传动小齿轮,机体前侧设有安装孔,所述传动主轴的中部通过轴承与安装孔连接,传动主轴位于机体内一端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于传动主轴位于机体外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左从动轴、右从动轴均为偏心轴,其分别包括下轴和上轴,下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体的上壳体、下壳体连接,下轴的上端贯穿机体的上壳体与上轴的下端偏心连接,左从动轴的上轴通过轴承与左从动带轮中心连接,右从动轴的上轴通过轴承与右从动带轮中心连接,左从动轴的下轴、右从动轴的下轴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机体内设有与其中一只从动齿轮啮合的调节齿轮,机体下壳体上设有调节轴孔,调节轴孔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调节轴,调节轴的上端与调节齿轮中心连接,通过调节轴同轴带动调节齿轮并传动至从动齿轮,进行左从动轴的上轴上左从动带轮与右从动轴的上轴上右从动带轮之间相离或相近。
进一步地,左主动带轮与左从动带轮之间设有与左同步带内啮合的左中间带轮,右主动带轮与右从动带轮之间设有与右同步带内啮合的右中间带轮,左中间带轮、右中间带轮分别通过左中间从动轴、右中间从动轴与机体连接;所述左中间从动轴、右中间从动轴也均为偏心轴,左中间从动轴的上轴通过轴承与左中间带轮中心连接,右中间从动轴的上轴通过轴承与右中间带轮中心连接,左中间从动轴的下轴、右中间从动轴的下轴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中间从动齿轮,所述调节齿轮与其中一只中间从动齿轮啮合,通过调节轴同轴带动调节齿轮并传动至中间从动齿轮,进行左中间从动轴的上轴上左中间带轮与右中间从动轴的上轴上右中间带轮之间相离或相近。
进一步地,左同步带、右同步带的轮辐径向均设有容线槽,穿线间隙两侧左同步带、右同步带的容线槽相互构成引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包括电机、蓄电池、手柄、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内设有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手柄置于电机壳体的下部,所述蓄电池连接于手柄的下端,手柄上设有开关,手柄内设有开关电路,电机通过导线经开关电路与蓄电池构成形成回路。
进一步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于传动轴。
进一步地,传动主轴位于机体外一端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机体的下侧设有支撑手柄,支撑手柄的上端与机体的下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牵引穿线引线的同步性好,通过左同步带、右同步带相互夹持,进行线缆的同步牵引,传动过程中,只需要输出动力至左主动带轮、右主动带轮即可,左从动带轮、右从动带轮以及增设的左中间带轮、右中间带轮由同步带带动;
2、左从动带轮、右从动带轮以及增设的左中间带轮、右中间带轮可以通过左从动轴、右从动轴以及左中间从动轴、右中间从动轴进行穿线间隙间距的调整,即由于左从动轴、右从动轴以及左中间从动轴、右中间从动轴均为偏心轴,通过调节轴同轴带动调节齿轮并传动至从动齿轮,进行左从动轴的上轴上左从动带轮与右从动轴的上轴上右从动带轮之间以及同步进行左中间从动轴的上轴上左中间带轮与右中间从动轴的上轴上右中间带轮之间相离或相近,即完成同步带后侧之间的穿线间隙的相离或相近,而不会使同步带的轮辐面出现倾斜,从而保证牵引稳定性。
3、穿线间隙两侧左同步带、右同步带的容线槽相互构成引线槽,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线缆始终在引线槽内进行有效牵引送线。
4、传动组件采用齿轮传动,传动主轴位于机体外一端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并依次经过锥齿轮及各级齿轮传动,且各齿轮连接的各个轴位于机体内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从而进一步提升传动的稳定性,并且其结构紧凑,传动精度、效率高,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5、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也通过联轴器可以直接传动连接于传动轴,从而省去其他传动部件,进一步简化机体内传动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穿线机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2是穿线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穿线机的局部具体标号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传动组件及中间中间传动组件的传动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是下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A-A剖视图。
图7是B-B剖视图。
图8是偏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传动组件及中间中间传动组件的传动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所述采用调整手柄以及调节块调整穿线间隙的穿线机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所述采用调整手柄以及调节块调整穿线间隙的穿线机俯视卸除上壳体后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所述穿线机传动组件及中间中间传动组件的传动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2所述同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2所述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2所述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照图1-15。本实用新型一种穿线机的较佳实施例,包括机体1和驱动器2,机体1内设有传动组件3,驱动器2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3,机体1上端设有穿线导引组件4,所述穿线导引组件4包括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机体1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布置的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机体1的上端左主动带轮41后侧设有左从动带轮43、右主动带轮42后侧设有右从动带轮44,左主动带轮41与左从动带轮43外套设有左同步带45,右主动带轮42与右从动带轮44外套设有右同步带46,左同步带45与右同步带46之间间隙作为穿线间隙40;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的轴向分别通过左主动轴411、右主动轴421与机体1内传动组件3同步传动连接;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分别通过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 与机体1连接。机体1的下侧设有支撑手柄8,支撑手柄8的上端与机体1的下壳体12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传动轴31、传动齿轮32、左齿轮33、右齿轮34,左主动轴411、右主动轴421的下端穿过机体1的上壳体11,且伸入于机体1内一端与机体1的上壳体11、下壳体12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机体1内左主动轴411、右主动轴 421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左齿轮33、右齿轮34,机体1内纵向布置有传动轴31,传动轴31的两端与机体1上壳体11、下壳体1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传动轴31上套设有传动齿轮32,该传动齿轮32与左齿轮33或右齿轮34啮合连接,驱动器2 的动力输出端直接或通过中间传动组件5传动连接于传动轴31。
中间传动组件5包括传动主轴51、主动锥齿轮52、从动锥齿轮53、中间主轴 54,所述中间主轴54设置于机体1内,且中间主轴54的上端、下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机体1的上壳体11、下壳体12连接,传动轴31上传动齿轮32的下侧连接有传动大齿轮35,中间主轴54的下部连接有从动锥齿轮53,其上部连接有与传动大齿轮35啮合的传动小齿轮36,机体1前侧设有安装孔122,所述传动主轴51的中部通过轴承与安装孔122连接,传动主轴51位于机体1内一端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 53啮合的主动锥齿轮52,驱动器2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于传动主轴51位于机体 1外一端。
参照实施例1的基础上,未设置左中间带轮47、右中间带轮48及其传动组件,其穿线间隙调整机构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均为偏心轴434,其分别包括下轴401和上轴402,下轴40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体1的上壳体11、下壳体12连接,下轴402的上端贯穿机体1的上壳体11与上轴401的下端偏心连接,左从动轴431的上轴401通过轴承与左从动带轮43中心连接,右从动轴 441的上轴通过轴承与右从动带轮44中心连接,左从动轴431的下轴401、右从动轴441的下轴401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403,机体1内设有与其中一只从动齿轮403啮合的调节齿轮404,机体1下壳体12上设有调节轴孔191,调节轴孔191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调节轴405,调节轴405的上端与调节齿轮404中心连接,调节轴405的下端贯穿至下壳体12外一端设有调节扳口或调节螺头455,通过工具扳动调节扳口或调节螺头455使调节轴405同轴转动从而带动调节齿轮404并传动至从动齿轮403,进行左从动轴431的上轴401上左从动带轮43与右从动轴441 的上轴401上右从动带轮44之间相离或相近。由于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均为偏心轴434,其在调节齿轮404带动的时候,能够由于上轴401的偏心关系,实现相离或相近,具体装配时,需要整条好偏心位置,以便实现相离或相近,避免发生未相离或相近反而同步位移;实现相近或相离的目的在于对左从动轴431与右从动轴441、左从动带轮43与右从动带轮44进行相互间隙的调整,左主动带轮41与左从动带轮43以及右主动带轮42与右从动带轮44上套设的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后侧的穿线间隙40进行间隙调整。以便对不同型号大小的线缆按需调整至所需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增设左中间带轮47、右中间带轮48及其传动组件,具体方案如下:左主动带轮41与左从动带轮43之间设有与左同步带45内啮合的左中间带轮47,右主动带轮42与右从动带轮44之间设有与右同步带46内啮合的右中间带轮48,左中间带轮47、右中间带轮48分别通过左中间从动轴471、右中间从动轴481与机体1连接;所述左中间从动轴471、右中间从动轴481也均为偏心轴434,左中间从动轴471的上轴401通过轴承与左中间带轮47中心连接,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上轴401通过轴承与右中间带轮48中心连接,左中间从动轴471的下轴402、右中间从动轴472的下轴402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中间从动齿轮406,所述调节齿轮404与其中一只中间从动齿轮406啮合,通过调节轴405同轴带动调节齿轮404并传动至中间从动齿轮406,进行左中间从动轴471的上轴401上左中间带轮47与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上轴401上右中间带轮之间相离或相近。由于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左中间从动轴471、右中间从动轴481也均为偏心轴434,其在调节齿轮404带动的时候,能够由于上轴401的偏心关系,实现相离或相近,具体装配时,需要整条好偏心位置,以便实现相离或相近,避免发生未相离或相近反而同步位移;实现相近或相离的目的在于对左从动轴431与右从动轴441、左从动带轮43与右从动带轮44进行相互间隙的调整,左主动带轮41、左中间带轮47 与左从动带轮43以及右主动带轮42、右中间带轮48与右从动带轮44上套设的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后侧的穿线间隙40进行间隙调整。以便对不同型号大小的线缆按需调整至所需间隙。
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均采用橡胶等耐磨性能好的橡胶材质制成,其轮辐径向均设有容线槽456,穿线间隙40两侧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的容线槽456 相互构成引线槽400,线缆等穿线缆线经引线槽400向前送进。
所述驱动器2包括电机21、蓄电池22、手柄23、电机壳体24,电机壳体24 内设有电机21,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3,手柄23置于电机壳体24的下部,所述蓄电池22连接于手柄23的下端,手柄23上设有开关231,手柄23内设有开关电路232,电机21通过导线经开关电路232与蓄电池22构成形成回路。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211传动连接于传动轴31。蓄电池包括壳体,该壳体上端设有卡槽或卡头,卡槽或卡头内设有正负极触点,对应的手柄下端设有卡头或卡槽,卡头或卡槽上设有与开关电路连接的正负极接触点,蓄电池通过卡槽与手柄下端的卡头卡接,或蓄电池通过卡头与手柄下端的卡槽卡接,上述不管何种卡接方式,正负极触点均正负极接触点电连接,其在公开技术中有多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不作详述。
传动主轴51位于机体1外一端与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211传动连接。从而保证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输出动力平稳。
实施例2:参照图10-1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 44以及增设的左中间带轮47、右中间带轮48通过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以及左中间从动轴471、右中间从动轴481进行穿线间隙间距的调整,其中涉及到的调节机构替换成用调节块100、调节螺杆101及调节手柄103进行调节的结构完成,该方案相较于实施例1结构更加简单、实用,生产加工简单,制作成本更低,具体使用时,操作更简单,更符合实际使用及使用习惯的要求,该方案也是最优方案,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技术方案1:该方案为未设置左中间带轮47、右中间带轮48及其传动组件的穿线间隙调整机构,具体如下:所述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分别为同心轴50,同心轴50包括下半轴502和上半轴501,下半轴502的上端与上半轴501下端连接,左从动轴431的下半轴502通过轴承与上壳体11、下壳体12对应位置连接,其上半轴501上端贯穿上壳体11并通过轴承与左从动带轮43中心连接,右从动轴441 的下半轴502两端与上壳体11、下壳体12的对应位置上设有调节滑槽121,右从动轴441的下半轴502两端通过轴承滑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调节滑槽121内,该调节滑槽121呈左、右延展的容纳槽结构,右从动轴441的下半轴502的上端对应连接的上壳体11上设有导滑槽111,其上半轴501的上端贯穿导滑槽111后通过轴承与右从动带轮44中心连接,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还设有调节块100,调节块100 上设有通孔101,右从动轴441的下半轴502中部贯穿并滑动连接于通孔101内,调节块100上设有调节螺孔131,机体1内左右横向设有与调节螺孔螺纹旋接并驱动该调节块100向左或向右移动的调节螺杆102,调节螺杆102一端贯穿出机体1 一侧外连接有调节手柄103,调节手柄103与调节螺杆102连接一端轴向与机体1 限位连接。通过正转或反转调节手柄103,从而带动调节螺杆102转动,调节螺杆 102与调节螺孔131旋接,从而在调节螺杆102转动的同时使调节块100的沿着调节螺杆102的轴向移动,调节块100上通孔内左从动轴431或右从动轴441的下半轴502也同时左右位移,在位移时,即对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进行相互间隙的调整,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上套设的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 后侧的穿线间隙40进行间隙调整。以便对不同型号大小的线缆按需调整至所需间隙。
在技术方案1的技术上,设置左中间带轮47、右中间带轮48及其传动组件,其穿线间隙调整机构的方案如下:左主动带轮41与左从动带轮43之间设有与左同步带45内啮合的左中间带轮47,右主动带轮42与右从动带轮44之间设有与右同步带46内啮合的右中间带轮48,左中间带轮47、右中间带轮48分别通过左中间从动轴471、右中间从动轴481与机体1连接;所述左中间从动轴471、右中间从动轴 481也均为同心轴50,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下半轴502两端与上壳体11、下壳体12 的对应位置上也设有调节滑槽121,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下半轴502两端通过轴承滑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调节滑槽121内,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下半轴502上端对应连接的上壳体11上设有导滑槽111,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上半轴501上端贯穿导滑槽111并通过轴承与右中间带轮48中心连接,左中间从动轴471的下半轴502通过轴承与上壳体11、下壳体12对应位置连接,其上半轴501上端贯穿上壳体11并通过轴承与左中间带轮47中心连接,所述调节块100上设有两个通孔101,右从动轴 441的下半轴502、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下半轴502中部分别贯穿并滑动连接于通孔 101内。
通过正转或反转调节手柄103,从而带动调节螺杆102转动,调节螺杆102与调节螺孔131旋接,从而在调节螺杆102转动的同时使调节块100的沿着调节螺杆 102的轴向移动,调节块100上通孔内左从动轴431或右从动轴441的下半轴502 也同时左右位移,在位移时,即对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进行相互间隙的调整,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上套设的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后侧的穿线间隙40进行间隙调整。以便对不同型号大小的线缆按需调整至所需间隙。
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1或2中涉及到多个轴端设置的轴承,机体的上壳体、下壳体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有轴承安装位111,通过轴承安装位固定轴承,所涉及到的轴承,本实施例不一一进行标注说明,在所示附图中各轴两端的矩形示意或轴承简化示意予以标号10指出。
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也可以不通过中间传动组件5而直接通过联轴器211传动连接于传动轴31,联轴器与传动轴直接可以对接也可以通过蜗轮蜗杆传动连接进行传动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将构成穿线导引组件4的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替代为左主动链轮、右主动链轮、左从动链轮、右从动链轮、左同步链、右同步链,其中在左同步链、右同步链的外侧一周设置有耐磨护胶,耐磨护胶上设有容线槽,左同步链、右同步链之间的引线槽相互构成引线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穿线机,包括机体(1)和驱动器(2),机体(1)内设有传动组件(3),驱动器(2)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3),机体(1)上端设有穿线导引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导引组件(4)包括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机体(1)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布置的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机体(1)的上端左主动带轮(41)后侧设有左从动带轮(43)、右主动带轮(42)后侧设有右从动带轮(44),左主动带轮(41)与左从动带轮(43)外套设有左同步带(45),右主动带轮(42)与右从动带轮(44)外套设有右同步带(46),左同步带(45)与右同步带(46)之间间隙作为穿线间隙(40);左主动带轮(41)、右主动带轮(42)的轴向分别通过左主动轴(411)、右主动轴(421)与机体(1)内传动组件(3)同步传动连接;左从动带轮(43)、右从动带轮(44)分别通过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与机体(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机,其特征是: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传动轴(31)、传动齿轮(32)、左齿轮(33)、右齿轮(34),左主动轴(411)、右主动轴(421)的下端穿过机体(1)的上壳体(11),且伸入于机体(1)内一端与机体(1)的上壳体(11)、下壳体(12)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机体(1)内左主动轴(411)、右主动轴(421)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左齿轮(33)、右齿轮(34),机体(1)内纵向布置有传动轴(31),传动轴(31)的两端与机体(1)上壳体(11)、下壳体(1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传动轴(31)上套设有传动齿轮(32),该传动齿轮(32)与左齿轮(33)或右齿轮(34)啮合连接,驱动器(2)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中间传动组件(5)传动连接于传动轴(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线机,其特征是:所述中间传动组件(5)包括传动主轴(51)、主动锥齿轮(52)、从动锥齿轮(53)、中间主轴(54),所述中间主轴(54)设置于机体(1)内,且中间主轴(54)的上端、下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机体(1)的上壳体(11)、下壳体(12)连接,传动轴(31)上传动齿轮(32)的下侧连接有传动大齿轮(35),中间主轴(54)的下部连接有从动锥齿轮(53),其上部连接有与传动大齿轮(35)啮合的传动小齿轮(36),机体(1)前侧设有安装孔(122),所述传动主轴(51)的中部通过轴承与安装孔(122)连接,传动主轴(51)位于机体(1)内一端连接有与从动锥齿轮(53)啮合的主动锥齿轮(52),驱动器(2)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于传动主轴(51)位于机体(1)外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机,其特征是: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的轮辐径向均设有容线槽(456),穿线间隙(40)两侧左同步带(45)、右同步带(46)的容线槽(456)相互构成引线槽(40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线机,其特征是:所述驱动器(2)包括电机(21)、蓄电池(22)、手柄(23)、电机壳体(24),电机壳体(24)内设有电机(21),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于传动组件(3),手柄(23)置于电机壳体(24)的下部,所述蓄电池(22)连接于手柄(23)的下端,手柄(23)上设有开关(231),手柄(23)内设有开关电路(232),电机(21)通过导线经开关电路(232)与蓄电池(22)构成形成回路;传动主轴(51)位于机体(1)外一端与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211)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机,其特征是:所述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均为偏心轴(434),其分别包括下轴(402)和上轴(401),下轴(40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体(1)的上壳体(11)、下壳体(12)连接,下轴(402)的上端贯穿机体(1)的上壳体(11)与上轴(401)的下端偏心连接,左从动轴(431)的上轴(401)通过轴承与左从动带轮(43)中心连接,右从动轴(441)的上轴通过轴承与右从动带轮(44)中心连接,左从动轴(431)的下轴(402)、右从动轴(441)的下轴(402)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403),机体(1)内设有与其中一只从动齿轮(403)啮合的调节齿轮(404),机体(1)下壳体(12)上设有调节轴孔(191),调节轴孔(191)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调节轴(405),调节轴(405)的上端与调节齿轮(404)中心连接,调节轴(405)的下端贯穿至下壳体(12)外一端设有调节扳口或调节螺头(455),通过调节轴(405)同轴带动调节齿轮(404)并传动至从动齿轮(403),进行左从动轴(431)的上轴(401)上左从动带轮(43)与右从动轴(441)的上轴(401)上右从动带轮(44)之间相离或相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线机,其特征是:左主动带轮(41)与左从动带轮(43)之间设有与左同步带(45)内啮合的左中间带轮(47),右主动带轮(42)与右从动带轮(44)之间设有与右同步带(46)内啮合的右中间带轮(48),左中间带轮(47)、右中间带轮(48)分别通过左中间从动轴(471)、右中间从动轴(481)与机体(1)连接;所述左中间从动轴(471)、右中间从动轴(481)也均为偏心轴(40),左中间从动轴(471)的上轴(401)通过轴承与左中间带轮(47)中心连接,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上轴(401)通过轴承与右中间带轮(48)中心连接,左中间从动轴(471)的下轴(402)、右中间从动轴(472)的下轴(402)上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中间从动齿轮(406),所述调节齿轮(404)与其中一只中间从动齿轮(406)啮合,通过调节轴(405)同轴带动调节齿轮(404)并传动至中间从动齿轮(406),进行左中间从动轴(471)的上轴(401)上左中间带轮(47)与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上轴(401)上右中间带轮之间相离或相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线机,其特征是:机体(1)的下壳体(12)外侧设有与下壳体(12)连接的把持手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机,其特征是:所述左从动轴(431)、右从动轴(441)分别为同心轴(50),同心轴(50)包括下半轴(502)和上半轴(501),下半轴(502)的上端与上半轴(501)下端连接,左从动轴(431)的下半轴(502)通过轴承与上壳体(11)、下壳体(12)对应位置连接,其上半轴(501)上端贯穿上壳体(11)并通过轴承与左从动带轮(43)中心连接,右从动轴(441)的下半轴(502)两端与上壳体(11)、下壳体(12)的对应位置上设有调节滑槽(121),右从动轴(441)的下半轴(502)两端通过轴承滑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调节滑槽(121)内,该调节滑槽(121)呈左、右延展的容纳槽结构,右从动轴(441)的下半轴(502)的上端对应连接的上壳体(11)上设有导滑槽(111),其上半轴(501)的上端贯穿导滑槽(111)后通过轴承与右从动带轮(44)中心连接,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还设有调节块(100),调节块(100)上设有通孔(101),右从动轴(441)的下半轴(502)中部贯穿并滑动连接于通孔(101)内,调节块(100)上设有调节螺孔(131),机体(1)内左右横向设有与调节螺孔螺纹旋接并驱动该调节块(100)向左或向右移动的调节螺杆(102),调节螺杆(102)一端贯穿出机体(1)一侧外连接有调节手柄(103),调节手柄(103)与调节螺杆(102)连接一端轴向与机体(1)限位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线机,其特征是:左主动带轮(41)与左从动带轮(43)之间设有与左同步带(45)内啮合的左中间带轮(47),右主动带轮(42)与右从动带轮(44)之间设有与右同步带(46)内啮合的右中间带轮(48),左中间带轮(47)、右中间带轮(48)分别通过左中间从动轴(471)、右中间从动轴(481)与机体(1)连接;所述左中间从动轴(471)、右中间从动轴(481)也均为同心轴(50),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下半轴(502)两端与上壳体(11)、下壳体(12)的对应位置上也设有调节滑槽(121),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下半轴(502)两端通过轴承滑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调节滑槽(121)内,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下半轴(502)上端对应连接的上壳体(11)上设有导滑槽(111),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上半轴(501)上端贯穿导滑槽(111)并通过轴承与右中间带轮(48)中心连接,左中间从动轴(471)的下半轴(502)通过轴承与上壳体(11)、下壳体(12)对应位置连接,其上半轴(501)上端贯穿上壳体(11)并通过轴承与左中间带轮(47)中心连接,所述调节块(100)上设有两个通孔(101),右从动轴(441)的下半轴(502)、右中间从动轴(481)的下半轴(502)中部分别贯穿并滑动连接于通孔(101)内。
CN201920525308.6U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穿线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09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5308.6U CN209709555U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穿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5308.6U CN209709555U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穿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09555U true CN209709555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48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2530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09555U (zh) 2019-04-17 2019-04-17 一种穿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095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1895A (zh) * 2019-05-23 2019-07-16 吕华武 穿线机
CN111425160A (zh) * 2020-04-16 2020-07-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牵引器、管具通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1895A (zh) * 2019-05-23 2019-07-16 吕华武 穿线机
CN111425160A (zh) * 2020-04-16 2020-07-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牵引器、管具通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1895A (zh) 穿线机
CN209709555U (zh) 一种穿线机
CN209786652U (zh) 一种改进后穿线机
CN201383616Y (zh) 全自动单头端子压着机的送线机构
CN201146198Y (zh) 微型穿丝机
CN211829964U (zh) 一种线盘内置的穿线机
CN218236060U (zh) 一种具有调节档位机构的减速机
CN218756273U (zh) 雪尼尔纺织机的三电机式回转头组件
CN212509383U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同步轮的同步带松紧度调整机构
CN215923626U (zh) 一种高精度螺旋传动轴加工用下料装置
CN2110481U (zh) 搓夹式胶襄脱模机
CN103527735B (zh) 行星间歇同步机构
CN206928883U (zh) 一种卷帘门用驱动装置
CN105947771A (zh) 一种编织袋数控裁切机
CN200992606Y (zh) 粗纱机车头同步带传动机构
CN220563021U (zh) 一种新型送线轮毂与送线马达装置
CN216172712U (zh) 一种兰炭生产用原料粉碎装置
CN216301650U (zh) 一种纸箱包装机上料导向机构
CN204849204U (zh) 一种织机传动机构
CN216404624U (zh) 一种细纱机
CN219918197U (zh) 一种用于建筑的综合布线装置
CN207376246U (zh) 偏心距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直线导轨与电脑绣花机
CN208353145U (zh) 一种包带机的驱动机构
CN212865212U (zh) 一种刺绣机at齿形传动机构
CN217637077U (zh) 齿轮啮合检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