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6638U -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06638U CN209706638U CN201920203494.1U CN201920203494U CN209706638U CN 209706638 U CN209706638 U CN 209706638U CN 201920203494 U CN201920203494 U CN 201920203494U CN 209706638 U CN209706638 U CN 2097066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tower
- water
- bearing block
- evaporation core
-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包括有壳体、蒸发芯、送风系统、支架、布水管、回水槽,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布水管、蒸发芯、回水槽,所述布水管和回水槽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蒸发芯的两侧;所述布水管管壁设置有间距均匀的喷水口;所述蒸发芯内部为蜂窝状结构;所述回水槽位于冷却塔的集水池上方;所述送风系统包含有电机、主动轮、皮带、从动轮、轴承座组件、轮毂、叶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蜂窝状结构的蒸发芯设置,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蒸发芯还可阻挡集水池飞溅的水珠,实现节水。通过送风系统的设置,补充冷却塔的风量,从而提高塔内空气流速,实现冷却塔的降温增效。经过蒸发芯分流的水,温度能够明显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水冷却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蒸发吸热,吸收的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影响蒸发传热的主要因素:水与空气的温差,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空气流速,流经空气的湿度。
冷却塔普遍存在夏季冷却不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环境气温升高,湿度增大;冷却塔长期运行,蒸发芯的散质系数下降,导致水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少;蒸发芯层存在损坏、堵塞现象,塔内阻力增大,风机效率下降,使空气流速降低;因环境温度升高,下游装置冷却负荷需求增大。专利CN206876009U提供了一种扩容增效型逆流式冷却塔,利用已建逆流式冷却塔主体进风口两侧的空间,将填料区外扩,增大填料面积,同样的水量分布在增大后的填料表面后,单位填料面积上淋水密度降低,填料区的风速减低,风阻减少,有利于换取更多的热量,提高冷却塔主体的性能。但是这种扩容增效方式,对冷却塔占据空间有较高的要求,不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冷却塔。
实用新型内容
(1)技术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塔夏季冷却不足,现有的扩容增效型冷却塔冷却塔占据空间有较高的要求,不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冷却塔的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2)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提供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可用于石化、天然气、电力、冶金、制冷等行业中的冷却塔,使之解决冷却塔夏季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包括有壳体、蒸发芯、送风系统、支架、布水管、回水槽。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布水管、蒸发芯、回水槽,所述壳体采用金属或玻璃钢材料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材料。
所述布水管和回水槽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蒸发芯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位于所述蒸发芯一侧与壳体之间的空隙中,所述回水槽位于所述蒸发芯另一侧。优选的,所述布水管位于所述蒸发芯上方与壳体之间的空隙中,所述回水槽位于所述蒸发芯下方。
所述布水管管壁设置有间距均匀的喷水口,由喷水口喷出的水为连续流水,流水垂直向下均匀散布于所述蒸发芯表面,进而流过所述蒸发芯,进入所述回水槽中。所述回水槽位于冷却塔的集水池上方。
所述蒸发芯内部为蜂窝状结构,所述蒸发芯材质选用高分子材料、金属、普通塑料中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材质。
所述送风系统包含有电机、轴承座组件、轮毂、叶片,为电机直连式。或,所述送风系统包含有电机、主动轮、皮带、从动轮、轴承座组件、轮毂、叶片,为皮带连接式。所述电机位于支架上,所述支架包含有支腿和托板,所述支腿至少设置一个。所述主动轮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所述皮带连接,所述从动轮连接于所述轴承座组件。所述轴承座组件包含有轴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的支腿上方,所述轴承座数量与所述支架支腿数量相同;所述轴贯穿于所述轴承座的中心,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从动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毂。所述叶片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轮毂上,所述叶片设置有若干个。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系统可安装于壳体内部,外型美观。所述送风系统也可安装于所述壳体外部,便于电机散热。
本冷却塔增效装置设置于冷却塔的进风口,所述蒸发芯面向冷却塔窗口,所述送风系统位于冷却塔窗口外侧。外部空气在送风系统作用下,首先流经所述蒸发芯后,再进入冷却塔。从冷却塔的上水管分流一部分水至所述布水管,分流的水经本冷却塔增效装置处理,及从上至下穿过蒸发芯,从回水槽流入冷却塔集水池。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蜂窝状结构的蒸发芯设置,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蒸发芯还可阻挡集水池飞溅的水珠,实现节水。通过送风系统的设置,补充冷却塔的风量,从而提高塔内空气流速,实现冷却塔的降温增效。经过蒸发芯分流的水,温度能够明显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不含支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壳体,2是蒸发芯,3是送风系统,31是电机,32是主动轮,33是皮带, 34是从动轮,35是轴承座组件,351是轴,352是轴承座,36是轮毂,37是叶片;4是支架,41是支腿,42是托板;5是布水管,6是回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包括有壳体1、蒸发芯2、送风系统3、支架4、布水管5、回水槽6。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布水管5、蒸发芯2、回水槽6,所述壳体采用金属或玻璃钢材料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材料。所述布水管5位于所述蒸发芯2上方与壳体1之间的空隙中,所述回水槽6位于所述蒸发芯2下方。所述布水管5 管壁设置有间距均匀的喷水口,由喷水口喷出的水为连续流水,流水垂直向下均匀散布于所述蒸发芯表面,进而流过所述蒸发芯,进入所述回水槽中。所述回水槽6位于冷却塔的集水池上方。
所述蒸发芯2内部为蜂窝状结构,所述蒸发芯2材质选用高分子材料、金属、普通塑料中的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材质。所述蒸发芯由于内部为蜂窝状结构,其比表面积大、散质系数高。
所述送风系统包含有电机、轴承座组件、轮毂、叶片,为电机直连式,如图2所示。或,所述送风系统3包含有电机31、主动轮32、皮带33、从动轮34、轴承座组件35、轮毂36、叶片37,为皮带连接式,见图1所示。本装置运行时使所述送风系统的风压大于蒸发芯的阻力。所述电机31位于支架4上,所述支架4包含有支腿41和托板42。所述主动轮32与电机31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32与从动轮34通过所述皮带33连接,所述从动轮34连接于所述轴承座组件35。所述轴承座组件35包含有轴351和轴承座352,所述轴承座35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的支腿41上方,所述轴承座352数量与所述支架支腿51数量相同;所述轴351贯穿于所述轴承座352的中心,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从动轮 34,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毂36。所述叶片37等间隔连接于所述轮毂36上。
所述送风系统3可安装于壳体1内部,外型美观。所述送风系统3也可安装于所述壳体1外部,便于电机散热。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送风系统采用电机直联式风机,即电机直接与轮毂、叶片相连,无皮带传动。在图2未示意出支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送风系统,可采用如图2所示的电机直连式,也可如图1所示的采用皮带连接式,但不限于上述这两种形式。还可以有减速机传动的、同步带传动的、链轮传动的,等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本冷却塔增效装置设置于冷却塔的进风口,所述蒸发芯面向冷却塔窗口,所述送风系统位于冷却塔窗口外侧。外部空气在送风系统作用下,首先流经所述蒸发芯后,再进入冷却塔。从冷却塔的上水管分流一部分水至所述布水管,分流的水经本冷却塔增效装置处理,及从上至下穿过蒸发芯,从回水槽流入冷却塔集水池。
通过蜂窝状结构的蒸发芯设置,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蒸发芯还可阻挡集水池飞溅的水珠,实现节水。通过送风系统的设置,补充冷却塔的风量,从而提高塔内空气流速,实现冷却塔的降温增效。经过蒸发芯分流的水,温度能够明显降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7)
1.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包括有壳体、蒸发芯、送风系统、支架、布水管、回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布水管、蒸发芯、回水槽,所述布水管和回水槽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蒸发芯的两侧;所述布水管管壁设置有间距均匀的喷水口;所述蒸发芯内部为蜂窝状结构;所述回水槽位于冷却塔的集水池上方;所述送风系统包含有电机、轴承座组件、轮毂、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位于所述蒸发芯一侧与壳体之间的空隙中,所述回水槽位于所述蒸发芯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位于所述蒸发芯上方与壳体之间的空隙中,所述回水槽位于所述蒸发芯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系统包含有电机、主动轮、皮带、从动轮、轴承座组件、轮毂、叶片;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包含有支腿和托板,所述支腿至少设置一个;所述主动轮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所述皮带连接,所述从动轮连接于所述轴承座组件;所述轴承座组件包含有轴和轴承座,所述轴贯穿于所述轴承座的中心,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从动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毂;所述叶片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轮毂上,所述叶片设置有若干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的支腿上方,所述轴承座数量与所述支架支腿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系统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系统安装于所述壳体外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03494.1U CN209706638U (zh) | 2019-02-14 | 2019-02-14 |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03494.1U CN209706638U (zh) | 2019-02-14 | 2019-02-14 |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06638U true CN209706638U (zh) | 2019-11-29 |
Family
ID=68643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03494.1U Active CN209706638U (zh) | 2019-02-14 | 2019-02-14 |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066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80924A (zh) * | 2019-02-14 | 2019-05-21 | 保定远恒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及冷却增效方法 |
-
2019
- 2019-02-14 CN CN201920203494.1U patent/CN20970663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80924A (zh) * | 2019-02-14 | 2019-05-21 | 保定远恒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及冷却增效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06247B1 (en) | Air-water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enhancing the operation thereof | |
CN109029010A (zh) | 一种高效节能除雾冷却塔及其除雾方法 | |
CN209706638U (zh) |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 | |
CN109099724A (zh) | 一种节能混合型冷却塔 | |
CN201277817Y (zh) | 一种板式蒸发冷却器 | |
CN101881491B (zh) | 一种叉流式空气处理装置 | |
CN201740135U (zh) | 管式间接蒸发式高温冷水机组 | |
CN109780924A (zh) | 一种冷却塔增效装置及冷却增效方法 | |
CN201748565U (zh) | 叉流式空气除湿与溶液再生装置 | |
CN206001941U (zh) | 一种新型节水除雾冷却塔 | |
CN208860162U (zh) | 一种高效节能除雾冷却塔 | |
CN201285232Y (zh) | 一种板式蒸发冷却器 | |
CN201392109Y (zh) | 一种闭式冷却塔 | |
CN201285231Y (zh) | 板式蒸发冷却器 | |
CN103759548A (zh) | 一种横流式冷却塔 | |
CN207501732U (zh) | 一种节能除雾干湿混合冷却塔 | |
CN202793060U (zh) | 方形横流开式冷却塔 | |
CN204064026U (zh) | 逆流旋转喷射冷却塔 | |
CN211476771U (zh) | 一种雾化式冷却塔 | |
CN205279789U (zh) | 一种无风机节能环保型喷雾式冷却塔 | |
CN207963538U (zh) | 一种高性能复合式冷却塔 | |
CN212479517U (zh) | 一种天然气压缩机散热装置 | |
CN219161096U (zh) | 一种冷却塔的喷水装置 | |
CN209926520U (zh) | 一种恒湿散热系统 | |
CN205607197U (zh) | 一种室外散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Cao Hongjun Inventor after: Pan Kai Inventor before: Cao Hongjun Inventor before: Yu Qun Inventor before: Pan Kai Inventor before: Ma Zhiyuan Inventor before: Hu Li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