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6222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06222U
CN209706222U CN201920436430.6U CN201920436430U CN209706222U CN 209706222 U CN209706222 U CN 209706222U CN 201920436430 U CN201920436430 U CN 201920436430U CN 209706222 U CN209706222 U CN 209706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wind wheel
air conditioner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64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志尧
程超
吴君
田俊
乔德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364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0622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0710 priority patent/WO202019961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06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06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混风腔和用于连通混风腔和进风口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混风腔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连通;第一风轮,第一风轮设于第一风道内;第二风轮,第二风轮设于第二风道内;换热器,换热器设于壳体内且位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上游侧,以使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与换热器换热后进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风道换热面积大,工作性能好,且送风效果好。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风道换热面积小,工作性能差,且送风方式单一,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风道换热面积大,工作性能好,且具有多种送风方式,用户体验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空调器设有彼此间隔开的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混风腔和用于连通所述混风腔和所述进风口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混风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连通;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以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混风腔流动;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以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混风腔流通;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上游侧,以使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混风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大大增大了风道换热面积,空调器制冷、制热效果好,空调器工作性能得到提升。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使得空调器可以通过两个出风口送风,送风效果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导风板组件,所述第一导风板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组件,所述第二导风板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为离心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风道沿竖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出风活动组件,所述出风活动组件可在隐藏至所述壳体内的隐藏状态和显露至所述壳体外的显露状态之间活动,所述出风活动组件包括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内限定出与所述混风腔连通的延伸风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罩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延伸风道与所述混风腔连通,在所述显露状态,所述第二出风口显露于所述壳体外侧。
可选地,在所述显露状态,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顶盖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出风活动组件沿上下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混风腔内,以使所述出风活动组件在所述隐藏状态和和所述显露状态之间活动。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出风活动组件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中的一个设于所述出风活动组件上,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中的另一个设于所述混风腔的侧壁上;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齿轮配合以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有风轮安装板,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彼此间隔开地安装于所述风轮安装板上。
可选地,第二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风轮安装板上设有蜗壳,所述蜗壳罩设在所述第二风轮上,所述蜗壳与所述风轮安装板配合以限定出所述第二风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轮为轴流风轮,所述风轮安装板上设有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围绕所述第一风轮的周向设置,所述导风圈限定出所述第一风道。
可选地,所述风轮安装板上设有混风罩,所述混风罩罩设在所述导风圈外侧,所述混风罩与所述风轮安装板之间限定出混风腔,所述导风圈的进风端形成于所述混风腔的侧壁上,所述导风圈的出风端与所述混风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混风腔连通,所述混风罩设有结合口、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结合口与所述混风腔连通,所述混风腔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混风腔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风轮安装板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辅热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为立式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图,其中出风活动组件处于隐藏状态;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空调器沿A-A线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器处于仅第一出风口出风状态;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图,其中出风活动组件处于显露状态;
图5是图4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图4中所示的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空调器沿B-B线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器处于仅第二出风口出风状态;
图8是图6中所示的空调器沿B-B线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器处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出风状态;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第二出风口103;
壳体1;混风腔11;第一风道12;第二风道13;穿出孔14;箱体15;底座16;顶盖17;前面板18;
第一风轮2;第一电机21;
第二风轮3;第二电机31;
换热器4;电辅热管41;接水盘42;
第一导风板组件5;第一导风百叶51;
第二导风板组件6;第二导风百叶61;驱动电机62;
出风活动组件7;出风罩71;延伸风道711;敞开口712;
驱动机构8;齿轮81;齿条82;电机83;电机座84;
风轮安装板9;蜗壳91;
导风圈92;导风圈92的进风端921;导风圈92的出风端922;间隙923;
混风罩93;结合口931;第一连通口932;第二连通口9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参考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第一风轮2、第二风轮3和换热器4。空调器100设有彼此间隔开的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 和第二出风口103。
如图3、图7和图8中所示,壳体1内形成有混风腔11和用于连通混风腔11和进风口101的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混风腔11与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 均连通,即壳体1内形成有混风腔11、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第一风道12用于连通混风腔11和进风口101,第二风道13也用于连通混风腔11和进风口101,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01进入第一风道12内进而进入混风腔11内,空气还可以通过进风口101 进入第二风道13内进而进入混风腔11内,进入混风腔11内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02流出空调器100,进入混风腔11内的空气还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103流出空调器 100。
第一风轮2可转动地设于第一风道12内以驱动空气由进风口101朝向混风腔11流动,即在第一风轮2的驱动下,空气被驱动通过进风口101进入第一风道12内,并通过第一风道12流向混风腔11。
第二风轮3可转动地设于第二风道13内以驱动空气由进风口101朝向混风腔11流通,即在第二风轮3的驱动下,空气被驱动通过进风口101进入第二风道13内,并通过第二风道13流向混风腔11。
换热器4设于壳体1内且位于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的上游侧,以使由进风口101进入的空气与换热器4换热后进入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内。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上游侧”是基于壳体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而言的。如图3、图7和图8中所示,换热器4可以设于进风口101与第一风道12的进风端和第二风道13的进风端之间。由此可以保证进入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内的空气均与换热器4发生换热,避免空气通过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内后未与换热器4换热而直接进入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
在空调器100工作时,若第一风轮2和第二风轮3均工作,第一风轮2驱动一部分空气通过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内与换热器4换热,换热后的空气进入第一风道12内,并通过第一风道12流向混风腔11,第二风轮3驱动一部分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内与换热器4换热,换热后的空气进入第二风道13内,并通过第二风道13流向混风腔11,流入混风腔11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出风。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器100工作时,本申请的第一风轮2和第二风轮3可以均工作,当然第一风轮2和第二风轮3中可以仅有一个工作,例如可以仅第一风轮2工作而第二风轮3不工作,此时空气均由第一风轮2驱动而通过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内与换热器4换热,换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一风道12内流入混风腔11,流入混风腔11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出风;
或者仅第二风轮3工作而第一风轮2不工作,此时空气均由第二风轮3驱动而通过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内与换热器4换热,换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二风道13内流入混风腔11,流入混风腔11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出风。
可以理解地,优选地,第一风轮2和第二风轮3均工作,由此使得空调器100的风道换热面积更大,空调器100制冷、制热效果好,空调器100工作性能得到提升。
另外,进风口101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定,例如图1-图8中所示,进风口101设于壳体1的后侧壁上,当本申请并不限于此,进风口101还可以设于壳体1的顶壁、前壁、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等。
同样地,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的位置的选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定,例如图1-图8中所示,第一出风口102设于壳体1的前壁上,第二出风口103设于壳体1的顶壁的上方,当本申请并不限于此,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还可以设于壳体1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等。
另外,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的出风方向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定,第一出风口102可以朝向空调器100的前侧、左侧、右侧或顶部等方向出风,第二出风口 103也可以朝向空调器100的前侧、左侧、右侧或顶部等方向出风,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的出风方向可以相同,例如图8中所示,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 103均朝向空调器100的前侧出风,当然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的出风方向还可以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混风腔11、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大大增大了风道换热面积,空调器100制冷、制热效果好,空调器100工作性能得到提升。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空调器100可以通过两个出风口送风,送风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导风板组件5和第二导风板组件 6,第一导风板组件5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2,第二导风板组件6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出风口103。当第一导风板组件5将第一出风口102关闭,且第二导风板组件6 将第二出风口103关闭时,此时空调器100不出风,即此时空调器100处于关机状态;当第一导风板组件5将第一出风口102打开,且第二导风板组件6将第二出风口103关闭时,此时空调器100仅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02出风(如图3中所示);当第一导风板组件5将第一出风口102关闭,且第二导风板组件6将第二出风口103打开时,此时空调器100仅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103出风(如图7中所示);当第一导风板组件5将第一出风口102打开,且第二导风板组件6将第二出风口103打开时,此时空调器100 不仅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02出风,还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103出风(如图8中所示)。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组件5和第二导风板组件6,使得空调器100具有多种送风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风轮2为轴流风轮(如图3、图7-图8中所示)或斜流风轮,第二风轮3为离心风轮(如图3、图7-图8中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轮2并不限于上述的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一风轮2还可以为离心风轮或贯流风轮等。第二风轮3并不限于上述的离心风轮,第二风轮3还可以为轴流风轮、贯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7-图8中所示,第一风道12沿水平方向延伸(如图中所示的前后方向),第二风道13沿竖向延伸(如图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由此不仅使得空调器100内部结构紧凑,且风道换热面积更大。优选地,第二风道13 设于第一风道12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7-图8中所示,换热器4竖直设于壳体 1内。由此不仅使得空调器100内部结构紧凑,且风道换热面积更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8中所示,第一出风口102设于壳体1的前面板18上,第二出风口103位于第一出风口102的上方。通过将第一出风口102设于壳体1的前面板18上,第一出风口102朝向空调器100的正前方出风,送风距离近,制冷或制热效果好。
第二出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2设置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选定,优选地,第一出风口102的高度与人体的高度相适宜,由第一出风口102送出的风可以直接吹向人体所在区域,第二出风口103的高度高于人体的高度,由第二出风口103送出的风吹至人体的上方,然后气流自然下沉至人体所在区域,此时人体将不会感受到风感或感受到的风感较弱,提升用户的舒适感。优选地,如图7-图8中所示,第二出风口103也朝向空调器100的正前方出风。
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组件5和第二导风板组件6,空调器100可以实现多种送风方式,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控制方法来控制空调器100的送风方式:
方法一:
第一导风板组件5将第一出风口102打开且第二导风板组件6将第二出风口103打开,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均出风;
当检测到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导风板组件5将第一出风口102关闭,此时仅第二出风口103出风,由此实现无风感和衡温。
方法二:
第一导风板组件5将第一出风口102打开且第二导风板组件6将第二出风口103关闭;此时仅第一出风口102出风,此时送风距离近和除湿效果较好;
当检测到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导风板组件5将第一出风口102关闭且控制第二导风板组件6将第二出风口103打开;此时仅第二出风口103出风,空调器100由人体上方送风,冷气自然下沉,此时人体感觉不到风感或感受的风感较弱,人体感受非常舒适。
方法三:
第一导风板组件5将第一出风口102打开且第二导风板组件6将第二出风口103关闭;此时仅第一出风口102出风,此时送风距离和除湿效果较好;
当检测到用户位于第一出风口102处时,控制第一导风板组件5将第一出风口102关闭且第二导风板组件6将第二出风口103打开;此时仅第二出风口103出风,由此可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而造成用户体感不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出风活动组件7,出风活动组件7可在隐藏至壳体1内的隐藏状态(如图1-图3中所示)和显露至壳体1外的显露状态(如图4-图8中所示)之间活动,出风活动组件7包括出风罩71,出风罩71内限定出与混风腔11连通的延伸风道711,第二出风口103形成于出风罩71的侧壁(如图4-图8中所示的前侧壁)上,第二出风口103通过延伸风道711与混风腔11连通,即混风腔11 内的风先流入延伸风道711,进而再通过第二出风口103送出。如图3、图7和图8中所示,出风罩71的底壁上设有敞开口712,混风腔11通过敞开口712与延伸风道711 连通。第二导风板组件6可开合地设于第二出风口103处,在显露状态,如图4-图8中所示,第二出风口103和第二导风板组件6显露于壳体1外侧。
具体地,在不需要通过第二出风口103出风时,例如在空调器100处于关机状态或处于仅第一出风口102出风状态时(如图3中所示),此时出风活动组件7处于隐藏状态且第二导风板组件6将第二出风口103关闭。此时可以减小空调器100的整体体积。
在需要通过第二出风口103出风时,例如在空调器100处于仅第二出风口103出风状态(如图7中所示),或空调器100处于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均出风状态(如图8中所示),此时出风活动组件7处于显露状态且第二导风板组件6将第二出风口103打开,以保证第二出风口103可以正常出风。
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第二导风板组件6包括多个第二导风百叶61,多个第二导风百叶61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多个第二导风百叶61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罩71上,第二导风板组件6还包括多个驱动电机62,多个驱动电机62连接于出风罩71上,且多个驱动电机62与多个第二导风百叶61一一对应相连,以驱动第二导风百叶61转动,通过第二导风百叶61转动进而打开(如图7和图8中所示)或关闭第二出风口103(如图3和图11中所示)以及调节第二出风口103的出风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中所示,在显露状态,第二出风口103位于壳体1顶盖17的上方。由此使得第二出风口103的送风高度较高,第二出风口103可以由人体上方送风,即由第二出风口103流出的风不会直吹人体。如图3中所示,壳体1顶盖17上设有穿出孔14,出风活动组件7通过穿出孔14活动至显露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3、图7-图8中所示,出风活动组件7沿上下方向滑动设于混风腔11内,以使出风活动组件7在隐藏状态和和显露状态之间活动,具体地,出风活动组件 7在混风腔11内向下滑动,出风活动组件7可运动至如图3中所示的隐藏状态,出风活动组件7在混风腔11内向上滑动,出风活动组件7可运动至如图7和图8中所示的显露状态。
更进一步地,空调器100还包括用于驱动出风活动组件7滑动的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包括电机83和相互啮合的齿轮81和齿条82,齿轮81和齿条82中的一个设于出风活动组件7上,齿轮81和齿条82中的另一个设于混风腔11的侧壁上,如图3、图 7-图8以及图11和图12中所示,齿条82设于出风罩71的后侧壁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齿轮81设于混风腔11的后侧壁上,电机83与齿轮81配合以驱动齿轮81转动,通过齿轮81转动进而驱动出风活动组件7在混风腔11内上下滑动。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驱动机构8还包括电机座84,电机83通过电机座84安装于混风腔11的后侧壁(如下文中所述的混风罩93的后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7-图12中所示,壳体1内设有风轮安装板9,第一风轮2和第二风轮3彼此间隔开地安装于风轮安装板9上,通过设置风轮安装板9,由此方便第一风轮2和第二风轮3的安装。如图3、图7-图12中所示,风轮安装板9沿竖向延伸,第一风轮2和第二风轮3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于风轮安装板9上。
如图3、图7-图8以及图11-图12中所示,第二风轮3为离心风轮,风轮安装板9 上设有蜗壳91,蜗壳91罩设在第二风轮3上,蜗壳91与风轮安装板9配合以限定出第二风道13。如图11-图12中所示,空调器100包括用于驱动第二风轮3转动的第二电机31,第二电机31安装于蜗壳91上,第二风轮3与第二电机31的驱动轴相连。
如图3、图7-图8以及图11-图12中所示,第一风轮2为轴流风轮,风轮安装板9 上设有导风圈92,导风圈92围绕第一风轮2的周向设置,导风圈92限定出第一风道 12。空调器100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风轮2转动的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21安装于风轮安装板9上,第一风轮2与第一电机21的驱动轴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3、图7-图12中所示,风轮安装板9上设有混风罩93,混风罩93 罩设在导风圈92外侧,混风罩93与风轮安装板9之间限定出混风腔11,导风圈92的进风端921形成于混风腔11的侧壁(如图3、图7-图12中所示的混风腔11的后侧壁) 上,导风圈92的出风端922与混风腔1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923,第一风道12通过间隙923与混风腔11连通,混风罩93设有结合口931、第一连通口932和第二连通口933,结合口931设于混风罩93的底壁上,第一连通口932设于混风罩93的前侧壁上,第二连通口933设于混风罩93的顶壁上,第二风道13通过结合口931与混风腔11连通,混风腔11通过第一连通口932与第一出风口102连通,混风腔11通过第二连通口933 与第二出风口103连通,第一导风板组件5可开合地设于第一连通口932处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2。如图7-图8以及图9-图12中所示,第一导风板组件5包括多个第一导风百叶51,多个第一导风百叶51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多个第一导风百叶51转动连接于混风罩93上,通过第一导风百叶51转动进而打开或关闭第一连通口932,进而关闭第一出风口10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7-图8以及图9和图10中所示,壳体1 内还设有电辅热管41,电辅热管41可以设于换热器4和风轮安装板9之间,当空调器 100处于制热模式时,电辅热管41可以辅助换热器4换热,制热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8中所示,空调器100为立式空调器100。如图9-图10中所示,空调器100的壳体1包括箱体15、底座16、顶盖17和前面板18,底座16设于箱体15的底部,顶盖17设于箱体15的顶部,前面板18设于箱体15的前侧,换热器4设于箱体15内,换热器4的底部设有接水盘42以收集换热器4上的冷凝水。进风口101设于箱体15的后侧壁上,第一出风口102形成于前面板18上。当然本申请并不限于此,空调器100还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器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设有彼此间隔开的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混风腔和用于连通所述混风腔和所述进风口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混风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连通;
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以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混风腔流动;
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以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混风腔流通;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上游侧,以使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导风板组件,所述第一导风板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第二导风板组件,所述第二导风板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为离心风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风道沿竖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出风活动组件,所述出风活动组件可在隐藏至所述壳体内的隐藏状态和显露至所述壳体外的显露状态之间活动,所述出风活动组件包括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内限定出与所述混风腔连通的延伸风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罩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延伸风道与所述混风腔连通,在所述显露状态,所述第二出风口显露于所述壳体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露状态,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顶盖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活动组件沿上下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混风腔内,以使所述出风活动组件在所述隐藏状态和和所述显露状态之间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出风活动组件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中的一个设于所述出风活动组件上,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中的另一个设于所述混风腔的侧壁上;
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齿轮配合以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风轮安装板,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彼此间隔开地安装于所述风轮安装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风轮安装板上设有蜗壳,所述蜗壳罩设在所述第二风轮上,所述蜗壳与所述风轮安装板配合以限定出所述第二风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为轴流风轮,所述风轮安装板上设有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围绕所述第一风轮的周向设置,所述导风圈限定出所述第一风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安装板上设有混风罩,所述混风罩罩设在所述导风圈外侧,所述混风罩与所述风轮安装板之间限定出混风腔,所述导风圈的进风端形成于所述混风腔的侧壁上,所述导风圈的出风端与所述混风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混风腔连通,所述混风罩设有结合口、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结合口与所述混风腔连通,所述混风腔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混风腔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安装板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辅热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立式空调器。
CN201920436430.6U 2019-03-29 2019-03-29 空调器 Active CN209706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6430.6U CN209706222U (zh) 2019-03-29 2019-03-29 空调器
PCT/CN2019/120710 WO2020199614A1 (zh) 2019-03-29 2019-11-25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6430.6U CN209706222U (zh) 2019-03-29 2019-03-29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06222U true CN209706222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48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6430.6U Active CN209706222U (zh) 2019-03-29 2019-03-2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062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9074A (zh) * 2019-03-29 2019-07-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WO2020258716A1 (zh) * 2019-06-26 2020-12-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9074A (zh) * 2019-03-29 2019-07-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9959074B (zh) * 2019-03-29 2024-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WO2020258716A1 (zh) * 2019-06-26 2020-12-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9074A (zh) 空调器
CN206018823U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CN209325928U (zh) 空调器
CN21669375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318434B (zh) 空调室内机
KR20080101477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0921588U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WO2019024821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9706222U (zh) 空调器
CN10838690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6642364A (zh) 空调内机及其导风板结构和空调内机导风控制方法
CN115143526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5747401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1598414B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6705212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018825U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CN21614384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14381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5717521U (zh) 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43108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319903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082203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9147255U (zh) 双贯流空调器
CN113483400A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