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91859U -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91859U
CN209691859U CN201920537915.4U CN201920537915U CN209691859U CN 209691859 U CN209691859 U CN 209691859U CN 201920537915 U CN201920537915 U CN 201920537915U CN 209691859 U CN209691859 U CN 209691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lectrolyte
coldplate
flow battery
thermostatic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379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大志
谢光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Zhongvanad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Zhongvanad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Zhongvanad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Zhongvanad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379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91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91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91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涉及全钒液流电池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壳体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第一管道的一端相连通。该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冷却板、冷却管、加热板和通孔,当壳体内电解液温度过高时,通过向冷却板通入冷却液,使得冷却板和冷却管的温度急速降低,在电解液经过冷却管时,能够降低电解液的温度,当壳体内电解液温度过低时,通过向加热板通入电流,使得加热板急速加热,在电解液经过通孔时,能够升高电解液的温度,从而保证电解液的温度恒温。

Description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钒液流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钒电池电能以化学能的方式存储在不同价态钒离子的硫酸电解液中,通过外接泵把电解液压入电池堆体内,在机械动力作用下,使其在不同的储液罐和半电池的闭合回路中循环流动,采用质子交换膜作为电池组的隔膜,电解质溶液平行流过电极表面并发生电化学反应,通过双电极板收集和传导电流,从而使得储存在溶液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现有的全钒液流电池在进行充电和放电时,会导致电解液温度发生变化,温度太高会使溶液蒸发增大,环境恶化和能耗升高;电解液温度过低时,其渗透力降低,电解液的内阻增大,扩散程序降低,电化反应缓,从而使电池的容量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全钒液流电池在进行充电和放电时,会导致电解液温度发生变化,温度太高会使溶液蒸发增大,环境恶化和能耗升高;电解液温度过低时,其渗透力降低,电解液的内阻增大,扩散程序降低,电化反应缓,从而使电池的容量减少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壳体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第一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电堆左侧面的下方相连通,所述电堆左侧面的上方与第二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壳体的上表面相连通。
所述壳体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内为空腔设计,所述冷却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冷却管,所述壳体左侧面对应冷却板的位置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右端与冷却板的空腔相连通,所述壳体右侧面对应冷却板的位置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左端与冷却板的空腔相连通。
所述壳体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壳体内壁的左侧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左侧面对应温度传感器的位置设置有中央处理器,所述壳体的左侧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中央处理器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直径为3厘米,且相邻两个冷却管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厘米,且若干个通孔均匀的分布在加热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壳体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面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的左侧面设置有开关,所述电源和开关均位于中央处理器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温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屏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水泵、电磁阀和加热板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冷却板、冷却管、加热板和通孔,当壳体内电解液温度过高时,通过向冷却板通入冷却液,使得冷却板和冷却管的温度急速降低,在电解液经过冷却管时,能够降低电解液的温度,当壳体内电解液温度过低时,通过向加热板通入电流,使得加热板急速加热,在电解液经过通孔时,能够升高电解液的温度,从而保证电解液的温度恒温。
2、该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通过设置水泵,在水泵动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壳体内的电解液通过第一管道流入电堆内,再通过第二管道流回壳体内,从而保证了电解液能够循环的流动,通过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方便人们向冷却板内通入冷却液,从而保证了冷却板能够起到冷却的效果。
3、该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屏,在温度传感器实时的监控下,能够测到壳体内电解液温度变化的信息,再把信息传递到中央处理器内,信息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后,当电解液温度过高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电磁阀打开,使得冷却板能够对电解液进行降温,当电解液温度过低时,中央处理器控制加热板通电,使得加热板能够对电解液进行升温,通过设置电磁阀,能够使得进水管灵活的开通或者闭合,方便了冷却板随时的通入冷却液,从而保证了冷却板能够正常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固定板、3水泵、4第一管道、5电堆、6第二管道、7冷却板、8冷却管、9进水管、10电磁阀、11出水管、12加热板、13通孔、14温度传感器、15中央处理器、16显示屏、17电源、18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水泵3,通过设置水泵3,在水泵3动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壳体1内的电解液通过第一管道4流入电堆5内,再通过第二管道6流回壳体1内,从而保证了电解液能够循环的流动,水泵3的输入端与壳体1的下表面相连通,水泵3的输出端与第一管道4的一端相连通,第一管道4的另一端与电堆5左侧面的下方相连通,电堆5左侧面的上方与第二管道6的一端相连通,第二管道6的另一端与壳体1的上表面相连通。
壳体1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冷却板7,冷却板7内为空腔设计,冷却板7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冷却管8,冷却管8的直径为3厘米,且相邻两个冷却管8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设置冷却管8,当壳体1内电解液温度过高时,通过向冷却板7通入冷却液,使得冷却板7和冷却管8的温度急速降低,在电解液经过冷却管8时,能够降低电解液的温度,壳体1左侧面对应冷却板7的位置设置有进水管9,进水管9的右端与冷却板7的空腔相连通,进水管9内设置有电磁阀10,电磁阀10位于壳体1的左侧,通过设置电磁阀10,能够使得进水管9灵活的开通或者闭合,方便了冷却板7随时的通入冷却液,从而保证了冷却板7能够正常的工作,壳体1右侧面对应冷却板7的位置设置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的左端与冷却板7的空腔相连通,通过设置进水管9和出水管11,方便人们向冷却板7内通入冷却液,从而保证了冷却板7能够起到冷却的效果。
壳体1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加热板12,加热板12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3,通孔13的直径为2厘米,且若干个通孔13均匀的分布在加热板12的上表面,通过设置通孔13,当壳体1内电解液温度过低时,通过向加热板12通入电流,使得加热板12急速加热,在电解液经过通孔13时,能够升高电解液的温度,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壳体1左侧面对应温度传感器14的位置设置有中央处理器15,壳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显示屏16,显示屏16位于中央处理器15的上方,壳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电源17,通过设置电源17,能够为水泵3、电磁阀10和加热板12提供电能,电源17的左侧面设置有开关18,电源17和开关18均位于中央处理器15的下方,电源1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18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1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温度传感器14、中央处理器15和显示屏16的输入端电连接,中央处理器1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水泵3、电磁阀10和加热板12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14、中央处理器15和显示屏16,在温度传感器14实时的监控下,能够测到壳体1内电解液温度变化的信息,再把信息传递到中央处理器15内,信息经过中央处理器15处理后,当电解液温度过高时,中央处理器15控制电磁阀10打开,使得冷却板7能够对电解液进行降温,当电解液温度过低时,中央处理器15控制加热板12通电,使得加热板12能够对电解液进行升温。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使用时,在温度传感器14实时的监控下,能够测到壳体1内电解液温度变化的信息,再把信息传递到中央处理器15内,信息经过中央处理器15处理后,当电解液温度过高时,中央处理器15控制电磁阀10打开,通过向冷却板7通入冷却液,使得冷却板7和冷却管8的温度急速降低,在电解液经过冷却管8时,能够降低电解液的温度;
S2、当电解液温度过低时,中央处理器15控制加热板12通电,当电解液温度过低时,中央处理器15控制加热板12通电,这样能够保证电解液的温度恒温;
S3、最后,在水泵3动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壳体1内的电解液通过第一管道4流入电堆5内,再通过第二管道6流回壳体1内,从而保证了电解液能够循环的流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水泵(3),所述水泵(3)的输入端与壳体(1)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水泵(3)的输出端与第一管道(4)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管道(4)的另一端与电堆(5)左侧面的下方相连通,所述电堆(5)左侧面的上方与第二管道(6)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6)的另一端与壳体(1)的上表面相连通;
所述壳体(1)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冷却板(7),所述冷却板(7)内为空腔设计,所述冷却板(7)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冷却管(8),所述壳体(1)左侧面对应冷却板(7)的位置设置有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的右端与冷却板(7)的空腔相连通,所述壳体(1)右侧面对应冷却板(7)的位置设置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的左端与冷却板(7)的空腔相连通;
所述壳体(1)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加热板(12),所述加热板(12)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3),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所述壳体(1)左侧面对应温度传感器(14)的位置设置有中央处理器(15),所述壳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显示屏(16),所述显示屏(16)位于中央处理器(15)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8)的直径为3厘米,且相邻两个冷却管(8)之间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的直径为2厘米,且若干个通孔(13)均匀的分布在加热板(12)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9)内设置有电磁阀(10),所述电磁阀(10)位于壳体(1)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电源(17),所述电源(17)的左侧面设置有开关(18),所述电源(17)和开关(18)均位于中央处理器(15)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1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18)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1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温度传感器(14)、中央处理器(15)和显示屏(1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1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水泵(3)、电磁阀(10)和加热板(12)的输入端电连接。
CN201920537915.4U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 Active CN209691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7915.4U CN209691859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7915.4U CN209691859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91859U true CN209691859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608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37915.4U Active CN209691859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918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5627A (zh) * 2020-04-23 2021-10-26 王益成 金属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散热方法
CN113809442A (zh) * 2021-09-22 2021-12-17 浙江大学 一种液流电池发电机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5627A (zh) * 2020-04-23 2021-10-26 王益成 金属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散热方法
CN113555627B (zh) * 2020-04-23 2022-10-04 王益成 金属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散热方法
CN113809442A (zh) * 2021-09-22 2021-12-17 浙江大学 一种液流电池发电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91859U (zh)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
CN102375122A (zh) 中小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系统
CN103943876B (zh) 一种液流电池配套用管路结构
CN106816610A (zh) 一种基于迷宫挡板结构流场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
CN108172950B (zh) 一种自动配制电解液的金属空气电池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2928313B (zh) 一种钒电池系统电解液联动调节方法及系统
WO2016184393A1 (zh) 一种可修复的电化学储能器件
CN105355835A (zh) 一种多级缓冲连续真空吸附式锂离子电池注液装置
CN112670661A (zh) 析气补液管理式大容量钛酸锂电池
CN108110295B (zh) 液流电池装置的能效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3339267U (zh) 富液式铅酸蓄电池内化成全自动酸循环设备
CN206292647U (zh) 一种可控制金属‑空气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气氛的装置
Yao et al. Three-dimensional transient model of zinc-nickel single flow battery considering side reactions
CN207426029U (zh) 一种提高电解液利用率的液流电池脉冲式充放电系统
CN109921080A (zh) 一种燃料电池或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极板的流场结构
CN110224157B (zh) 非循环流动的液流电池
CN108091914A (zh) 一种减缓全钒液流电池容量衰减的方法以及离子渗透率测试装置
CN211150716U (zh) 一种锂电池放电装置
CN206516704U (zh)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恒温控制装置
CN209917849U (zh) 一种温度可调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合成反应釜
CN114220997A (zh) 一种千瓦级锌铁液流电池性能测试系统
CN206368200U (zh) 一种电解脱铜槽
CN108134123A (zh) 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堆
CN207751926U (zh) 一种高温参比电极系统
CN205810987U (zh) 一种蓄电池内化成冷却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