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8827U -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8827U
CN209688827U CN201822145654.XU CN201822145654U CN209688827U CN 209688827 U CN209688827 U CN 209688827U CN 201822145654 U CN201822145654 U CN 201822145654U CN 209688827 U CN209688827 U CN 209688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urner
inner ring
collet
distribu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456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峰
刘嘉龙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456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8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8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8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火环、隔气环、外火环,所述内火环设置有内环气道,所述内火环与隔气环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隔气环与外火环之间形成外环气道,所述外火环与隔气环之间还设置有与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具。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之间设置进风通道,在外火环与隔气环之间设置与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槽,有效的实现了侧进风和竖直进风的二次进风的作用,保证内环充足补充二次空气,确保内环稳定燃烧,多余的二次空气沿外火盖上端面补充外环,满足大负荷对二次空气供给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下进风燃烧器内环补充二次空气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1、燃烧器高出盛液盘或锅支架5-13mm,二次空气沿该通道补充内环及外环二次空气;采用此方式,存在着以下问题:a、由于二次空气通道,燃烧器的抬高导致锅支架高出面板80-100mm左右,影响用户烹饪体验;b、燃烧器与锅支架及面板等难协调,影响灶具美观性;c、该结构死角多,难清洁;2、分火器上开设有侧进风孔,采用此方式,虽解决了上述中的问题,但二次空气通道仅为侧引风孔,侧进风孔阻力大,影响了二次空气的吸入,导致燃烧效果较差,不适宜大负荷;3、通过在炉头上设置翅片式二次空气进风通道,但环形二次空气通道的设置使侧引风孔吸入二次空气的阻力变大,且对二次空气进行分流,从而导致内环二次空气补充不佳,易产生黄焰,没解决不适宜大负荷的根本问题,且由于分火器变的更加复杂,不易一体成型和清洁,汤汁等易残留在分火器中的死角及沿着炉头上的翅片式二次空气进风通道流入底壳内部,造成底壳腐蚀或导致电气短路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竖直进风孔阻力大,导致燃烧效果较差,不适宜大负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灶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火环、隔气环、外火环,所述内火环设置有内环气道,所述内火环与隔气环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隔气环与外火环之间形成外环气道,所述外火环与隔气环之间还设置有与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槽。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烧器,包括上述的分火器、盖设于分火器上部的稳焰火盖组件、设置在分火器下部的炉头,所述炉头上从里向外依次设置有与内环气道连接的内环燃气混合室、与外环气道连接的外环燃气混合室。
优选地,所述炉头上还设置有与内环燃气混合室连接的内环引射管、与外环燃气混合室连接的外环引射管。
优选地,所述外环燃气混合室和内环燃气混合室之间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竖直进风孔,所述竖直进风孔与进风通道相通。
优选地,所述两个竖直进风孔呈扇形,所述两个扇形竖直进风孔的上周边缘设置有防止液体流入溢水台阶。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上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地线连接组件和点火针固定件,所述分火器上设有与地线连接组件插接配合的地线针,所述地线连接组件一端与地线针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底壳连接;所述点火针固定件内固定设置有点火针。
优选地,所述稳焰火盖组件包括外稳焰环、外火盖、内稳焰环、内火盖,所述外稳焰环、内稳焰环分别套设在外火环、内火环上,所述外火盖连接在外稳焰环与隔气环之间,所述内火盖设置在内火环上。
优选地,所述外火盖包括外环底托、隔气环底托、外环上盖,所述内火盖包括内环底托、内环上盖,所述外环底托、隔气环底托、内环底托分别套设在外稳焰环、隔气环和内稳焰环上,所述外环上盖连接在外环底托与隔气环底托之间,所述内环上盖设置在内环底托上。
优选地,所述外稳焰环、内稳焰环的上端沿其一周均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外稳焰环上端的多个凹槽与外环底托的配合连接形成外环出火孔,所述内稳焰环上端的多个凹槽与内环底托的配合连接形成内环出火孔;所述内环气道与内环出火孔相通,所述外环气道与外环出火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气灶具,包括上述的燃烧器、面板、盛液盘、锅支架,所述燃烧器中的分火器、炉头分别位于面板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面板上设置有面板孔,所述盛液盘通过孔口胶圈固定在面板孔内,所述炉头通过盛液盘与分火器连接,所述锅支架位于分火器的上方且设置在面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之间设置进风通道,在外火环与隔气环之间设置与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槽,有效的实现了侧进风和竖直进风的二次进风的作用,保证内环充足补充二次空气,确保内环稳定燃烧,多余的二次空气沿外火盖上端面补充外环,满足大负荷对二次空气供给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燃烧器中炉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燃烧器中稳焰火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燃烧器中外稳焰环和内稳焰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具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具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具的侧面剖视图。
其中,1.分火器,11.内火环,12.隔气环,13.外火环,14.内环气道,15. 进风通道,16.外环气道,17.侧进风通槽,18.地线针,2.稳焰火盖组件,21 外稳焰环,22.外火盖,221.外环底托,222.隔气环底托,223.外环上盖,23. 内稳焰环,24.内火盖,241.内环底托、242.内环上盖,25.凹槽,3.炉头,31. 内环燃气混合室,32.外环燃气混合室,33.内环引射管,34.外环引射管,35. 固定架,36.竖直进风孔,361.溢水台阶,37.地线连接组件,38.点火针固定件,39.点火针,4.面板,41.面板孔,面板5.盛液盘,6.锅支架,7.孔口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如图1-2所示,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火环11、隔气环12、外火环13,所述内火环11 设置有内环气道14,内火环11与隔气环12之间形成进风通道15,隔气环 12与外火环13之间形成外环气道16,外火环13与隔气环12之间设置有与进风通道15相通的侧进风通槽17;该结构中,通过在内环气道14和外环气道16之间设置进风通道15,在外火环13与隔气环12之间设置与进风通道 15相通的侧进风通槽17,有效的实现了侧进风和竖直进风的二次进风的作用,保证内环充足补充二次空气,确保内环稳定燃烧,多余的二次空气沿外火盖上端面补充外环,满足大负荷对二次空气供给的需求。
进一步地,侧进风通槽17设置个数为1-4个,优选为4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燃烧器,如图3-4所示,包括实施例1 中所述的分火器1、盖设于分火器1上部的稳焰火盖组件2、设置在分火器1 下部的炉头3,炉头3上从里向外依次设置有与内环气道14连接的内环燃气混合室31、与外环气道16连接的外环燃气混合室32。
进一步地,炉头3上还设置有与内环燃气混合室31连接的内环引射管 33、与外环燃气混合室32连接的外环引射管34。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外环燃气混合室32和内环燃气混合室31之间设置有固定架35,固定架35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竖直进风孔36,竖直进风孔 36与进风通道15相通。
进一步地,两个竖直进风孔36呈扇形,两个扇形竖直进风孔的上周边缘设置有防止液体流入溢水台阶361;通过在外环燃气混合室32和内环燃气混合室31之间的固定架35设有两个扇形竖直进风孔,以及在扇形竖直进风孔上周边设有溢水台阶361,有效的防止了汤汁流入炉头内部导致炉头腐蚀及电气短路等问题。
进一步地,固定架35上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地线连接组件37和点火针固定件38,分火器1上设有与地线连接组件37插接配合的地线针18,地线连接组件37一端与地线针18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底壳连接;所述点火针固定件38内固定设置有点火针39;其中,地线针18采用不锈钢等耐腐蚀又导电的金属材料;构成稳定可靠的地线回路,解决现有结构因分火器、炉头氧化绝缘引起的接地不可靠导致感应回路断开引起熄火的问题;且火焰感应回路方式由原来的“点火针-火焰离子电流-分火器-炉头-底壳-地”变成“点火针-火焰离子电流-分火器及地线针-地”。
进一步地,如图6-7所示,稳焰火盖组件2包括外稳焰环21、外火盖 22、内稳焰环23、内火盖24,外稳焰环21、内稳焰环23分别套设在外火环 13、内火环11上,外火盖22连接在外稳焰环21与隔气环12之间,所述内火盖24设置在内火环11上。
进一步地,外火盖22包括外环底托221、隔气环底托222、外环上盖223,内火盖24包括内环底托241、内环上盖242,外环底托221、隔气环底托222、内环底托241分别套设在外稳焰环21、隔气环12和内稳焰环23上,外环上盖223连接在外环底托221与隔气环底托222之间,内环上盖242设置在内环底托241上。
进一步地,外环上盖223和内环上盖242上端面所用材料为非金属,优选微晶玻璃、氧化铝;通过选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外环上盖223和内环上盖 243,有效的实现了抗氧化、耐腐蚀、易清洁的作用;同时也解决现有喷漆铜或喷漆不锈钢火盖因锅底氧化层及油污碳化物掉落在上端面引起的漆层氧化、脱落等问题,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燃烧器的易清洁性。
进一步地,外稳焰环21、内稳焰环23的上端沿其一周均设置有多个凹槽25,外稳焰环21上端的多个凹槽25与外环底托221的配合连接形成外环出火孔,内稳焰环23上端的多个凹槽25与内环底托241的配合连接形成内环出火孔;内环气道14与内环出火孔相通,外环气道16与外环出火孔相通。
进一步地,炉头3和分火器1的配合方式为径向+端面配合,保证了密封性,且便于装配和拆卸,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具,如图8-10所示,包括实施例2中所述的燃烧器、面板4、盛液盘5、锅支架6,燃烧器中的分火器1、炉头3分别位于面板4的上方和下方,面板4上设置有面板孔41,盛液盘5 通过孔口胶圈7固定在面板孔41内,炉头3通过盛液盘5与分火器1连接,锅支架6位于分火器1的上方且设置在面板4上。
进一步地,锅支架6的底座上端面与侧进风孔下端面的距离H为0-3mm,锅支架6的底座与分火器1的周向距离L为1-4mm;减少清洁死角面积,保证灶具的可清洁性和易清洁性。
采用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环气道14和外环气道16之间设置进风通道15,在外火环13与隔气环12之间设置与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槽17,有效的实现了侧进风和竖直进风的二次进风的作用,保证内环充足补充二次空气,确保内环稳定燃烧,多余的二次空气沿外火盖上端面补充外环,满足大负荷对二次空气供给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火环(11)、隔气环(12)、外火环(13),所述内火环(11)设置有内环气道(14),所述内火环(11)与隔气环(12)之间形成进风通道(15),所述隔气环(12)与外火环(13)之间形成外环气道(16),所述外火环(13)与隔气环(12)之间还设置有与进风通道(15)相通的侧进风通槽(17)。
2.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火器(1)、盖设于分火器(1)上部的稳焰火盖组件(2)、设置在分火器(1)下部的炉头(3),所述炉头(3)上从里向外依次设置有与内环气道(14)连接的内环燃气混合室(31)、与外环气道(16)连接的外环燃气混合室(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3)上还设置有与内环燃气混合室(31)连接的内环引射管(33)、与外环燃气混合室(32)连接的外环引射管(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燃气混合室(32)和内环燃气混合室(31)之间设置有固定架(35),所述固定架(35)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竖直进风孔(36),所述竖直进风孔(36)与进风通道(15)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竖直进风孔(36)呈扇形,所述两个扇形竖直进风孔的上周边缘设置有防止液体流入溢水台阶(36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5)上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地线连接组件(37)和点火针固定件(38),所述分火器(1)上设有与地线连接组件(37)插接配合的地线针(18),所述地线连接组件(37)一端与地线针(18)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底壳连接;所述点火针固定件(38)内固定设置有点火针(3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火盖组件(2)包括外稳焰环(21)、外火盖(22)、内稳焰环(23)、内火盖(24),所述外稳焰环(21)、内稳焰环(23)分别套设在外火环(13)、内火环(11)上,所述外火盖(22)连接在外稳焰环(21)与隔气环(12)之间,所述内火盖(24)设置在内火环(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22)包括外环底托(221)、隔气环底托(222)、外环上盖(223),所述内火盖(24)包括内环底托(241)、内环上盖(242),所述外环底托(221)、隔气环底托(222)、内环底托(241)分别套设在外稳焰环(21)、隔气环(12)和内稳焰环(23)上,所述外环上盖(223)连接在外环底托(221)与隔气环底托(222)之间,所述内环上盖(242)设置在内环底托(24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稳焰环(21)、内稳焰环(23)的上端沿其一周均设置有多个凹槽(25),所述外稳焰环(21)上端的多个凹槽(25)与外环底托(221)的配合连接形成外环出火孔,所述内稳焰环(23)上端的多个凹槽(25)与内环底托(241)的配合连接形成内环出火孔;所述内环气道(14)与内环出火孔相通,所述外环气道(16)与外环出火孔相通。
10.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9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面板(4)、盛液盘(5)、锅支架(6),所述燃烧器中的分火器(1)、炉头(3)分别位于面板(4)的上方和下方,所述面板(4)上设置有面板孔(41),所述盛液盘(5)通过孔口胶圈(7)固定在面板孔(41)内,所述炉头(3)通过盛液盘(5)与分火器(1)连接,所述锅支架(6)位于分火器(1)的上方且设置在面板(4)上。
CN201822145654.XU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Active CN209688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5654.XU CN209688827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5654.XU CN209688827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8827U true CN209688827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6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45654.XU Active CN209688827U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88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7111A (zh) * 2018-12-20 2019-09-06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7111A (zh) * 2018-12-20 2019-09-06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31955U (zh) 一种灶用集热节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集热节能罩的灶具
CN204962874U (zh) 一种燃烧器嵌入结构的灶具
CN110207111A (zh) 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09688827U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分火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1372503U (zh) 一种具有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CN102913956A (zh) 燃气灶
CN206001471U (zh) 一种燃气灶具燃烧器的内环火盖
CN101556058B (zh) 通风塔式下进风燃气灶
CN108006619B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10887072A (zh)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CN107830521B (zh) 一种多层供氧的高效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3464276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具的内喷式燃烧器
CN205316318U (zh) 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
CN204063037U (zh) 内焰火燃烧器
CN109114555B (zh) 一种燃烧器炉头
CN208475324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9295112U (zh) 一种八爪燃烧管
CN207316996U (zh) 一种全自动节能环保商用双头炉灶
CN206291209U (zh) 一种大功率易清洁灶具燃烧器炉头
CN205579654U (zh) 一种上进风内旋火燃气灶
CN111853783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7503748U (zh) 一种定向补氧的节能型猛火灶
CN210638037U (zh) 引流防水燃烧器
CN220958547U (zh) 一种灶具
CN215723371U (zh) 一种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