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8547U - 一种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灶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58547U CN220958547U CN202322429155.4U CN202322429155U CN220958547U CN 220958547 U CN220958547 U CN 220958547U CN 202322429155 U CN202322429155 U CN 202322429155U CN 220958547 U CN220958547 U CN 2209585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 side wall
- air
- fire holes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解决燃烧器的燃料燃烧不充分的问题。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具主体和平板燃烧器,灶具主体包括面板,面板中开设有灶眼。平板燃烧器设置于灶眼中,用于将燃气和空气进行混合并燃烧;平板燃烧器包括:分火器、火盖和空气补充通道。分火器设置于灶眼中;火盖包括多个火孔,设置于分火器上,且与分火器连接,形成空腔;空气补充通道位于空腔内,与火盖连接;其中,空气补充通道用于给多个火孔中的部分火孔补充助燃空气。本申请用于提高灶具的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申请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灶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灶具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灶具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
灶具包括平板燃烧器,目前灶具的平板燃烧器的表面积较大,其表面所设置的火孔排数较多,一般设计为固定式结构,燃烧效率无法调整。
而平板燃烧器使用过程中,平板燃烧器上的火孔热强度固定,燃烧的燃料量也固定,现有的平板燃烧器不会随灶具使用改变燃料量,导致燃烧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灶具,解决平板燃烧器上火孔热强度大小改变的问题,提升平板燃烧器的燃烧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解决灶具工作时平板燃烧器燃烧差的问题。这种灶具包括:灶具主体和平板燃烧器。灶具主体包括面板,面板中开设有灶眼。平板燃烧器设置于灶眼中,用于将燃气和空气进行混合并燃烧;平板燃烧器包括:分火器、火盖和空气补充通道。分火器设置于灶眼中;火盖包括多个火孔,设置于分火器上,且与分火器连接,形成空腔;空气补充通道位于空腔内,与火盖连接;其中,空气补充通道用于给多个火孔中的部分火孔补充助燃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灶具通过空气补充通道改变火孔热强度,空气补充通道可以向平板燃烧器的多个火孔中的部分火孔补充助燃空气,改变火孔热强度,提升燃烧效率,降低烟气,进一步提升平板燃烧器的燃烧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火盖包括:外侧壁、内侧壁和顶壁。外侧壁和内侧壁与分火器连接;顶壁连接内侧壁和外侧壁。顶壁包括:多个火孔;多个火孔包括:多个排气火孔。外侧壁包括:进气口;进气口与空气补充通道连通;其中,空气补充通道与顶壁连接,空气补充通道通过进气口补入助燃空气,并通过多个排气火孔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火孔包括:多圈火孔,由火盖内圈向外圈依次排布。多圈火孔包括:内圈火孔、外圈火孔和多圈中间圈火孔。内圈火孔设置于顶壁的靠近内侧壁的边缘处;外圈火孔设置于顶壁的靠近外侧壁的边缘处;多圈中间圈火孔,位于内圈火孔和外圈火孔之间;其中,多个排气火孔包括:第一排气火孔,多圈中间圈火孔中的至少一圈中间圈火孔所包括的部分火孔作为第一排气火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补充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进气口连通;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且第二通道在顶壁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排气火孔,第二通道与第一排气火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排气火孔还包括:第二排气火孔;外侧壁和第一排气火孔之间的部分火孔作为第二排气火孔,且第一通道在顶壁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排气火孔,第一通道与第二排气火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补充通道还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和压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与顶壁连接;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子侧壁和第二子侧壁,第一子侧壁与外侧壁连接;第二子侧壁与第一子侧壁连接。第二侧壁包括:第三子侧壁和第四子侧壁,第三子侧壁与外侧壁连接;第四子侧壁与第三子侧壁连接。第三侧壁与第二子侧壁和第四子侧壁相对设置。压板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连接。第四侧壁与第二子侧壁、第三侧壁、顶壁和压板连接;第五侧壁与第四子侧壁、第三侧壁、顶壁和压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在顶壁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无交叠;和/或,第二侧壁在顶壁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无交叠;和/或,第三侧壁在顶壁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无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设置有多个,空气补充通道设置有多个,一个空气补充通道与一个进气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火盖表面设置为纳米陶瓷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灶具包括:灶具主体和平板燃烧器。灶具主体包括面板,面板中开设有灶眼。平板燃烧器设置于灶眼中,用于将燃气和空气进行混合并燃烧;平板燃烧器包括:分火器、火盖和空气补充通道。分火器设置于灶眼中;火盖设置于分火器上,且与分火器连接,形成空腔;空气补充通道位于空腔内,与火盖连接;其中,空气补充通道用于平板燃烧器补充助燃空气。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灶具能实现的提升火孔热强度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灶具的面板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灶具的底壳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底壳组装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支架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灶具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灶具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燃烧器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火盖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火器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火器的一侧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火盖的背面的三维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火盖的背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火盖的正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火盖和空气补充通道剖面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补充通道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燃烧器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对管线进行描述时,本申请中所用“相连”、“连接”则具有进行导通的意义。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中出现的例如“11(1)”之类的附图标记表示该标号所知道的部件既是11,也是1,同时11属于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他类似的标号也参照此描述。
灶具是用于厨房烹饪加热的家电产品。灶具的使用功能完善,可以满足家庭成员的各种烹饪需求。另外,灶具利用燃气燃烧对食物进行加热,使用方便,火力适合炒菜等烹饪方式,使用灶具烹饪提高了用户烹饪效率。所以灶具就成了改变厨房烹饪工作、制作美食的一个必备的机器。
目前市场上的灶具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燃料无法充分燃烧,燃烧不均匀的情况,这样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现有灶具的平板燃烧器由于其表面积大,火孔排数多(目前为6排),在火孔喷出的燃气燃烧过程中需要不断消耗空气,使得火孔周围的空气被消耗减少。其最内圈和最外圈的火孔由于靠近平板燃烧器的内侧和外侧,平板燃烧器的内侧和外侧的空气能够不断对最内圈和最外圈的火孔燃烧进行补充,火孔喷出的燃气在燃烧过程中能够从补入充足的空气,具有较好的燃烧效果,但是中间圈火孔距离平板燃烧器的内侧和外侧位置较远,外部空气被外圈火孔和内圈火孔阻拦,助燃空气补充不足,因此会有燃烧不充分、效率低、烟气高等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在灶具的平板燃烧器中设置空气补充通道,解决火孔热强度大小改变的问题,提升灶具的燃烧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所示,灶具1000包括灶具主体1。灶具主体1包括面板11,面板11是用户操作平台,方便用户进行操作;面板11的外表面为平整平面,面板11中开设有灶眼111和旋钮孔112。
如图3、图4所示,灶具主体1还包括:底壳12,底壳12设置于面板11下方,底壳12开口的边沿121与面板11连接,底壳12和面板11形成安装腔。
为了在平台上使用,通常在底壳12的底部设有炉脚122进行支撑。有时候也可能因为锅具重量过大,炉脚122无法支撑,从而导致底壳12发生倾倒,造成安全隐患,因为底壳12的外表面平整,此时可以不设置炉脚122,直接放置在灶台上使用,不会出现倾倒的情况,稳定可靠;同时,也可以直接嵌入到灶台面内部使用,实现台嵌两用的效果。
如图1和图7所示,灶具主体1还包括:锅支架13和旋钮14,锅支架13设置于灶眼111处,且在面板11上方,与面板11连接。如图5所示,锅支架13可以支撑锅具,将锅具平稳放置在灶具1000上方,方便用户操作。
参照图1和图2,旋钮14安装于旋钮孔112中,且在面板11上方,与面板11连接。如图6所示,旋钮14包括:旋钮主体141和旋钮固定套142,旋钮主体141的周壁上均匀分布有进气孔143。旋钮14安装于旋钮孔112中,为了防止锅具中意外溢出的液体通过旋钮孔112流入到灶具1000的底壳12内,用户可以通过旋钮14进行点火以及火量大小的控制。
如图3、图6、图7所示,灶具1000还包括平板燃烧器2,平板燃烧器2是灶具1000中的核心部件,平板燃烧器2设置于灶眼111中,用于将燃气和空气进行混合并燃烧。
如图1、图8、图9、图10所示,平板燃烧器2包括:分火器21、火盖22和空气补充通道23。分火器21设置于灶眼111中;火盖22包括多个火孔24,火盖22设置于分火器21上,且与分火器21连接,形成空腔。
如图10、图11和图17所示,分火器2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固定孔211;如图9和图12所示,火盖22上对应设置有第二螺纹固定孔221,螺母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固定孔211和第二螺纹固定孔221将火盖22和分火器21进行固定。螺纹固定孔的加工要求低,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能够降低安装难度,应用广泛;通过螺母固定,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同时方便进行拆卸清洁,避免使用太久油污污染火盖22,导致平板燃烧器2燃烧不充分,产生有害气体。
图12、图13所示,空气补充通道23位于火盖22和分火器21形成的空腔内,与火盖22连接;其中,空气补充通道23用于给多个火孔24中的部分火孔补充助燃空气。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补充通道23与火盖22连接,例如与一些火孔连通,空气能够进入空气补充通道23内部,并通过空气补充通道由连通的火孔24喷出,从而为周围的部分火孔补充助燃空气,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平板燃烧器2的燃烧效率提升。
平板燃烧器2的燃烧效率与燃料和燃烧条件有关,其中燃料为天然气、燃气等,燃烧条件包括助燃剂的含量,助燃剂例如为空气中的氧气,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火孔中排出的燃气的燃烧约充分,平板燃烧器2的燃烧效率越高。在平板燃烧器2的燃烧过程中,在平板燃烧器2内部,进气的过程分为两段进行的情况。一次风指空气在平板燃烧器2内部首先与燃料混合后的空气,而二次风则是在燃烧的过程中再度进入平板燃烧器2内部的空气。二次风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氧气浓度,改善燃烧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燃烧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空气补充通道23补充的助燃空气为二次风。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灶具1000通过空气补充通道23改变火孔热强度,空气补充通道23可以向平板燃烧器2的多个火孔24中的部分火孔补充助燃空气,提升空气含量,改变火孔热强度,提升燃烧效率,降低烟气,为烹饪提供稳定燃烧的火源,进一步提升平板燃烧器2的燃烧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2、图13、图15所示,火盖22包括:外侧壁222、内侧壁223和顶壁224。顶壁224连接内侧壁223和外侧壁222。
如图9和图10所示,外侧壁222和内侧壁223与分火器21连接,示例性地,分火器21包括内壁213和外壁212,火盖22的外侧壁222与分火器21的外壁212连接,火盖22的内侧壁223与分火器21的内壁213连接,火盖22和分火器21叩合,形成环形空腔。
如图14所示,顶壁224包括多个火孔24,多个火孔24包括多个排气火孔26。外侧壁222包括进气口25,进气口25与空气补充通道23连通;其中,空气补充通道23与顶壁224连接,空气补充通道23通过进气口25补入助燃空气,并通过多个排气火孔26排出。
多个火孔24设置在顶壁224上,增加了平板燃烧器2的火力值,增大了火焰与锅具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热强度,提高了热效率,使锅底受热均匀,有利于提高烹饪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内侧壁223上也设置有进气口25,进气口25与空气补充通道23连通;助燃空气通过进气口25进入空气补充通道23,如图14所示,助燃空气通过多个排气火孔26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火孔为图14中用虚线框圈起来的一些火孔24,排气火孔26中只排出助燃空气,将助燃空气提供给周围的火孔24,排气火孔26中不排出燃气。
如图14所示,通过将多个火孔24中的部分火孔设置为排气火孔26,空气补充通道23与排气火孔26连通,并在外侧壁222或内侧壁223上设置进气口25,进气口25与空气补充通道23连通,可以实现助燃空气由进气口25进入,由排气火孔26排出,为排气火孔26周围的其他火孔的燃气燃烧提供空气,改善燃烧效率。
火盖22可有效防止烹饪异物落入平板燃烧器2内部,保证平板燃烧器2的燃烧状态稳定。进气口25设置在外侧壁222和内侧壁223上,防止锅具的溢液油污进入进气口25,堵塞进气口25,结构设置更合理;进气口25和空气补充通道23的设置,不仅外形美观,同时能够实现安装空间的最小化、优化使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4、图15所示,顶壁224包括:多个火孔24;多个火孔24包括:多圈火孔,由火盖22内圈向外圈依次排布。多圈火孔包括:内圈火孔241、外圈火孔242和多圈中间圈火孔243。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多圈火孔包括由内向外依次排布的六圈火孔,每圈火孔包括围合呈环形的多个火孔24,其中,第一圈火孔为内圈火孔241,第二圈火孔、第三圈火孔、第四圈火孔和第五圈火孔都为中间圈火孔243,第六圈火孔为外圈火孔242。
内圈火孔243设置于顶壁224的靠近内侧壁223的边缘处;外圈火孔242设置于顶壁224的靠近外侧壁222的边缘处;多圈中间圈火孔243,位于内圈火孔241和外圈火孔242之间。其中,多个排气火孔26包括:第一排气火孔261,多圈中间圈火孔243中的至少一圈中间圈火孔243所包括的部分火孔作为第一排气火孔261。
示例性地,第一圈火孔设置于靠近内侧壁223的边缘处和第六圈火孔设置于靠近外侧壁222的边缘处,靠近火盖22外部的空气;在平板燃烧器2的燃烧过程中,火盖22外部的空气补入第一圈火孔和第六圈火孔中,空气补入较为充足,第一圈火孔和第六圈火孔能够充分燃烧。
第二圈火孔、第三圈火孔、第四圈火孔和第五圈火孔设置于第一圈火孔和第六圈火孔之间,距离火盖22外部的空气较远;在平板燃烧器2的燃烧过程中,火盖22外部的空气无法直接补入第二圈火孔、第三圈火孔、第四圈火孔和第五圈火孔中,空气补入不充足,第二圈火孔、第三圈火孔、第四圈火孔和第五圈火孔中的燃气无法充分燃烧。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第四圈火孔中的部分火孔为第一排气火孔261;助燃空气进入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3中,由第四圈火孔排出,从而向第三圈火孔和第五圈火孔补充助燃空气,增强燃烧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2、图13和图14,空气补充通道23包括:第一通道231和第二通道232。第一通道231与进气口25连通;第二通道232与第一通道231连通,且第二通道232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排气火孔261,第二通道232与第一排气火孔261连通。
第二通道232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排气火孔261,也就是说多个第一排气火孔261落入第二通道232的正投影范围内,第二通道232与第一排气火孔261连通,第二通道232中的助燃空气能够从第一排气火孔261中排出,为周围火孔提供空气辅助燃烧。
结合图12、图14,位于火盖22外侧部处的外部空气由进气口25进入第一通道231中,再进入第二通道232中,最终由第一排气火孔261中排出,从而提供了外界空气进入空气补充通道23内部并由第一排气火孔261排出的方案。
空气补充通道23能够实现燃气高效燃烧的效果。助燃空气通过第一通道231和第二通道232直接补充到第一排气火孔261,除进气口25和多个火孔24外,空气补充通道23的其他位置均封闭,进入第二通道232的助燃空气能够全部由第一排气火孔261排出,避免助燃空气逃逸,提升了燃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4所示,多个排气火孔26还包括:第二排气火孔262;外侧壁222和第一排气火孔261之间的部分火孔作为第二排气火孔262,且第一通道231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排气火孔262,第一通道231与第二排气火孔262连通。
结合图12、图13和图14,由于进气口25位于火盖22的外侧壁222,第一排气火孔261位于中间圈火孔中,因此第一通道231必然会经过由外侧壁222至第一排气火孔261之间的部分火孔,将这部分火孔作为第二排气火孔262,使得第一通道231与第二排气火孔262连通,这样第二排气火孔262也能排出助燃空气,起到助燃效果。
部分助燃空气通过第一通道231由第二排气火孔262排出,给第二排气火孔262周围的多个火孔24补充助燃空气,另一部分助燃空气通过第一通道231,进入第二通道232,由第一排气火孔261排出,给第一排气火孔261周围的多个火孔24补充助燃空气,二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空气补充通道23还包括:第一侧壁233、第二侧壁234、第三侧壁235、第四侧壁236、第五侧壁237和压板238。第一侧壁233、第二侧壁234、第三侧壁235与顶壁224连接。
第一侧壁233包括:第一子侧壁2331和第二子侧壁2332,第一子侧壁2331与外侧壁222连接;第二子侧壁2332与第一子侧壁2331连接。第二侧壁234包括:第三子侧壁2341和第四子侧壁2342,第三子侧壁2341与外侧壁222连接;第四子侧壁2342与第三子侧壁2341连接。
第三侧壁235与第二子侧壁2332和第四子侧壁2342相对设置。压板238与第一侧壁233、第二侧壁234和第三侧壁235连接,压板238与顶壁224相对设置。
第四侧壁236与第二子侧壁2332、第三侧壁235、顶壁224和压板238连接;第五侧壁237与第四子侧壁2342、第三侧壁235、顶壁224和压板238连接。
空气补充通道23留有进气口25和出气口的封闭结构,出气口与第一排气火孔261和第二排气火孔262连接,防止助燃空气向别处泄露,降低燃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补充通道23为一个整体,可以通过热锻压工艺一体成型,上述描述的空气补充通道23包括第一侧壁233、第二侧壁234、第三侧壁235、第四侧壁236、第五侧壁237和压板238仅是为了说明空气补充通道23的形状和结构。
如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补充通道23的外侧设置有螺孔27,螺孔与空气补充通道23的侧壁连接,通过螺钉穿过螺孔27使得空气补充通道23与火盖22连接。螺孔27可采用线切割或者钻孔方式成型。
结合图12、图15和图16,空气补充通道2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孔271、第二螺孔272、第三螺孔273和第四螺孔274,第一螺孔271和第三子侧壁2341连接,第二螺孔272与第一子侧壁2331连接,第三螺孔273、第四螺孔274均与第三侧壁235连接,通过四个螺钉分别穿过该四个螺孔27,与火盖22紧固,可实现空气补充通道23与火盖22的顶壁224的紧密连接,避免气体泄漏,保证其气密性。
如图12和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233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24无交叠;和/或,第二侧壁234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24无交叠;和/或,第三侧壁235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24无交叠。多个火孔24包括排出燃气的普通火孔和排出助燃空气的排气火孔26。
示例性地,第一侧壁233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24交叠时,若第一侧壁233与位于其一侧的多个火孔24(普通火孔)交叠,第一侧壁233阻挡燃气通过,燃气补充不充足,燃烧效果不足。若第一侧壁233与位于其另一侧的多个排气火孔26交叠,空气补充通道23到达多个排气火孔26的助燃空气无法通过,或助燃空气只有部分可以通过,助燃空气燃烧不充分,燃烧效果不足。
第一侧壁233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24无交叠时,燃气的排出不被遮挡,能够补充足够的平板燃烧器2所需要的燃气,空气补充通道23到达多个排气火孔26助燃空气可全部通过,能够补充足够的平板燃烧器2所需要的助燃空气,燃烧充分,燃烧效果好。
第二侧壁234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24交叠时,若第二侧壁234与位于其一侧的多个火孔24(普通火孔)交叠,第二侧壁234阻挡燃气通过,燃气补充不充足,燃烧效果不足。若第二侧壁234与位于其另一侧的多个排气火孔26交叠,空气补充通道23到达多个排气火孔26的助燃空气无法通过,或助燃空气只有部分可以通过,助燃空气燃烧不充分,燃烧效果不足。
第二侧壁234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24无交叠时,燃气的排出不被遮挡,能够补充足够的平板燃烧器2所需要的燃气,空气补充通道23到达多个排气火孔26助燃空气可全部通过,能够补充足够的平板燃烧器2所需要的助燃空气,燃烧充分,燃烧效果好。
第三侧壁235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24交叠时,若第三侧壁235与位于其一侧的多个火孔24(普通火孔)交叠,第三侧壁235阻挡燃气通过,燃气补充不充足,燃烧效果不足。若第三侧壁235与位于其另一侧的多个排气火孔26交叠,空气补充通道23到达多个排气火孔26的助燃空气无法通过,或助燃空气只有部分可以通过,助燃空气燃烧不充分,燃烧效果不足。
第三侧壁235在顶壁224上的正投影与多个火孔24无交叠时,燃气的排出不被遮挡,能够补充足够的平板燃烧器2所需要的燃气,空气补充通道23到达多个排气火孔26助燃空气可全部通过,能够补充足够的平板燃烧器2所需要的助燃空气,燃烧充分,燃烧效果好。
由此,第一侧壁233、第二侧壁234和第三侧壁235均设置在对应的相邻两排多个火孔24之间的间隙中,且不遮挡多个火孔24,避免影响助燃空气的排出。空气补充通道23的第一通道231和第二通道23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多个火孔24的直径,避免影响助燃空气的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25设置有多个,空气补充通道23设置有多个,一个空气补充通道23与一个进气口25连通。
结合图12、图14和图16,进气口25设置有三个,空气补充通道23对应设置有三个,第一排气火孔261和第二排气火孔262也有相对应的三组,灶具进行工作时,助燃空气能够通过进气口25进入到平板燃烧器2的空气补充通道23中,助燃空气通过空气补充通道23从第一排气火孔261和第二排气火孔262排出。
助燃空气从三个空气补充通道23流动至平板燃烧器2中,加快火盖22的温度升高,空气补充通道23的助燃空气被加热,空气补充通道23内部空气密度降低,助燃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平板燃烧器2处于高温状态,可以实现较好的为排气火孔周围的多个火孔24补充助燃空气,提高周围多个火孔24中燃气的燃烧效率,充分补充平板燃烧器2所需要的助燃空气,实现更加良好的助燃空气补充效果。
多个进气口25和多个空气补充通道23对应设置,使得燃烧更加充分,避免平板燃烧器2燃烧不充分,产生有害气体;同时,多个进气口25和多个空气补充通道23对应设置,且均匀分布在平板燃烧器2中,与助燃空气接触面积更大,助燃空气流动,燃烧更均匀,避免平板燃烧器2的部分区域因燃烧太过,热量太高,导致平板燃烧器2损坏,从而降低平板燃烧器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火盖22表面设置为纳米陶瓷涂层。火盖22是平板燃烧器2中温度最高的部分,火盖22表面采用纳米陶瓷涂层,表面不易氧化,更加结实耐用,提高安全性,增加平板燃烧器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灶具1000安装在独立、通风的环境中,安装灶具1000的厨房应带有窗户,能够做到良好的通风;厨房应设置门并与卧室、起居室等隔开。灶具1000与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0厘米,这是保证灶具1000火苗不会烤到墙面,同时也保证了锅具能正常放下。灶具1000的灶面边缘距木质门、窗、家具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20cm,这是保证木质门、窗、家具不会被火苗所影响。
灶具1000边缘与电插座水平间距须保持在30cm以上,这样的要求是为了保证火苗不会将插座烤溶化,做到使用上的安全。灶具1000设置在灶台上,距离地面70cm处,这样在做饭时人体处于最佳状态,炒菜不累。
目前,大多数家庭的灶具1000与吸油烟机搭配使用,吸油烟机安装在厨房灶具1000上方,与灶台垂直间距70cm到75cm处,提供给灶具1000最佳的吸力。在烹饪时灶具1000燃烧会伴随的燃烧废物的出现,吸油烟机能将灶具1000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防止燃烧的废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油烟在室内扩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灶具主体;
所述灶具主体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中开设有灶眼;
平板燃烧器,设置于所述灶眼中,用于将燃气和空气进行混合并燃烧;
所述平板燃烧器包括:
分火器,设置于所述灶眼中;
火盖,包括多个火孔,设置于所述分火器上,且与所述分火器连接,形成空腔;
空气补充通道,位于所述空腔内,与所述火盖连接;
其中,所述空气补充通道用于给所述多个火孔中的部分火孔补充助燃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
外侧壁,与所述分火器连接;
内侧壁,与所述分火器连接;
顶壁,连接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
所述顶壁包括:
多个火孔;
所述多个火孔包括:
多个排气火孔;
所述外侧壁包括:
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空气补充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空气补充通道与所述顶壁连接,所述空气补充通道通过所述进气口补入助燃空气,并通过所述多个排气火孔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火孔包括:
多圈火孔,由所述火盖内圈向外圈依次排布;
所述多圈火孔包括:
内圈火孔,设置于所述顶壁的靠近所述内侧壁的边缘处;
外圈火孔,设置于所述顶壁的靠近所述外侧壁的边缘处;
多圈中间圈火孔,位于所述内圈火孔和所述外圈火孔之间;
其中,所述多个排气火孔包括:
第一排气火孔,所述多圈中间圈火孔中的至少一圈中间圈火孔所包括的部分火孔作为所述第一排气火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补充通道包括:
第一通道,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顶壁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排气火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火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气火孔还包括:
第二排气火孔,所述外侧壁和所述第一排气火孔之间的部分火孔作为所述第二排气火孔,且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顶壁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排气火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排气火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补充通道还包括:
第一侧壁,与所述顶壁连接;
所述第一侧壁包括:
第一子侧壁;与所述外侧壁连接;
第二子侧壁,与所述第一子侧壁连接;
第二侧壁,与所述顶壁连接;
所述第二侧壁包括:
第三子侧壁;与所述外侧壁连接;
第四子侧壁,与所述第三子侧壁连接;
第三侧壁,与所述顶壁连接;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子侧壁和所述第四子侧壁相对设置;
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连接;
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二子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压板连接;
第五侧壁,与所述第四子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压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顶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多个火孔无交叠;和/或,
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顶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多个火孔无交叠;和/或,
所述第三侧壁在所述顶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多个火孔无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置有多个,所述空气补充通道设置有多个,一个所述空气补充通道与一个所述进气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表面设置为纳米陶瓷涂层。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灶具主体;
所述灶具主体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中开设有灶眼;
平板燃烧器,设置于所述灶眼中,用于将燃气和空气进行混合并燃烧;
所述平板燃烧器包括:
分火器,设置于所述灶眼中;
火盖,设置于所述分火器上,且与所述分火器连接,形成空腔;
空气补充通道,位于所述空腔内,与所述火盖连接;
其中,所述空气补充通道用于给所述平板燃烧器补充助燃空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29155.4U CN220958547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一种灶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29155.4U CN220958547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一种灶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58547U true CN220958547U (zh) | 2024-05-14 |
Family
ID=91012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29155.4U Active CN220958547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一种灶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58547U (zh) |
-
2023
- 2023-09-07 CN CN202322429155.4U patent/CN22095854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20051U (zh) | 一种防干烧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06540132U (zh) | 一种防干烧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103512055A (zh) | 旋风灶具 | |
CN110887072A (zh) |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 |
CN220958547U (zh) | 一种灶具 | |
CN206572512U (zh) | 一种高身炉头 | |
CN101556058A (zh) | 通风塔式下进风燃气灶 | |
CN103148522A (zh) | 节能环保进风隔烟隔热灶具 | |
CN110094727B (zh) | 一种燃烧器 | |
CN212132433U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 |
CN104930554A (zh) | 一种嵌入式燃气灶 | |
CN212227022U (zh) |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及灶具 | |
CN110440254B (zh) | 多孔直射高速加热燃烧器 | |
CN212377969U (zh) |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 |
CN111102571B (zh) | 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 |
CN204786405U (zh) |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 |
CN209782718U (zh) | 一种便于清洁的集成灶 | |
EP3666139A1 (en) | Assembly comprising a gas oven and an oven for cooking steaks | |
CN2615509Y (zh) | 家用燃气灶燃烧器 | |
CN202973088U (zh) | 一种高效节能安全燃气灶 | |
CN221204980U (zh) | 一种烹饪装置及集成灶 | |
CN217503748U (zh) | 一种定向补氧的节能型猛火灶 | |
CN217978936U (zh) | 电气两用的组合灶具 | |
CN222210308U (zh) | 一种低噪音燃具炉头 | |
CN212227106U (zh) | 一种新型柴火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