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8509U - 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8509U
CN209688509U CN201920103762.2U CN201920103762U CN209688509U CN 209688509 U CN209688509 U CN 209688509U CN 201920103762 U CN201920103762 U CN 201920103762U CN 209688509 U CN209688509 U CN 209688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room
ammonia
water
storage box
air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037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
胡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shi Pipeline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ishi Pipeline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ishi Pipeline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ishi Pipeline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037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8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8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8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包括空压机、冷却水管、散热片、蓄水箱、氨气房和循环水泵,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空压机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散热片上,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氨气房中,还包括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蓄水箱上,所述回水管另一端与冷却水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循环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蓄水箱与空压机之间,所述氨气房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循环水泵以及空压机通信连接,该氨气房加热系统通过将空压机运行产生的热量,输送至氨气房,从而对氨气房进行环境加热,避免使用加热毯加热,降低了成本,节省了电能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光亮退火炉使用氢气和氮气作为炉腔的气氛保护气,采用瓶装液氨,汽化后将气态的氨气送入氨气分解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气态的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再输送人炉腔用以调节炉内气氛。
液态的氨在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如果热量不足,则得不到足够压力的气态氨,导致液氨进入氨气分解炉,损坏氨气分解炉。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较高,环境本身通常可以提供足够的热量供液氨汽化。冬季由于温度低,液氨汽化需要额外的热量来源。目前,很多厂家采用加热毯,即将防爆加热毯包裹在液氨钢瓶上,给钢瓶加热,通过这种方式为液氨汽化提供热量。
由于氨气是一种可以燃烧爆炸的气体,采用传统的加热毯加热,需要采购防爆型的加热毯,这样采购成本较高,而且长期来看,加热毯需要的电能也是一项成本支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节省电能,成本低的氨气房加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冷却水管、散热片、蓄水箱、氨气房和循环水泵,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空压机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散热片上,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氨气房中,还包括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蓄水箱上,所述回水管另一端与冷却水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循环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蓄水箱与空压机之间,所述氨气房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循环水泵以及空压机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上安装有补水管路,所述补水管路与市政水管连接,所述补水管路的启闭通过球阀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内安装有加热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空压机为两个且呈并联设置安装在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泵为两个且呈并联设置安装在所述蓄水箱与空压机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为两个且呈并联设置安装在所述冷却水管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空压机、蓄水箱和循环水泵均位于所述氨气房的外部。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该氨气房加热系统通过将空压机运行产生的热量,输送至氨气房,从而对氨气房进行环境加热,避免使用加热毯加热,降低了成本,节省了电能消耗。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氨气房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包括空压机1、冷却水管2、散热片3、蓄水箱4、氨气房5和循环水泵6,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空压机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散热片上,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氨气房中,还包括回水管7,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蓄水箱上,所述回水管另一端与冷却水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循环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蓄水箱与空压机之间,所述氨气房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8与所述循环水泵以及空压机通信连接。
所述蓄水箱上安装有补水管路9,所述补水管路与市政水管10连接,所述补水管路的启闭通过球阀11控制。
所述蓄水箱内安装有加热电阻12。
所述空压机为两个且呈并联设置安装在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
所述循环水泵为两个且呈并联设置安装在所述蓄水箱与空压机之间。
所述散热片为两个且呈并联设置安装在所述冷却水管的另一端。
所述空压机、蓄水箱和循环水泵均位于所述氨气房的外部。
该氨气房加热系统的原理是:在空压机上安装冷却水管,在空压机冷却的过程中,空压机运行产生的热能传递到冷却水管中,冷却水管中加热后的水输送至氨气房,氨气房内安装有散热片,热水流过散热片后,与氨气房的环境进行热交换,致使氨气房环境温度升高,热交换之后的水通过回水管回流至蓄水箱中,蓄水箱里温度较低的水通过循环水泵打回空压机,进行再次循环。空压机的开启由安装在氨气房内的温度传感器控制,氨气房内环境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温度传感器向循环水泵发送信号,然循环水泵停止工作,氨气房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传感器向循环水泵发送信号,启动循环水泵开始工作。
为了系统的可靠性,设置两台循环水泵,一用一备,考虑到冬季极端的低温温度以及空压机未打开的情形,在蓄水箱上还安装了额外的加热电阻,防止空压机运行产生的热量不足时,通过额外的加热电阻对蓄水箱里的水温进行补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冷却水管、散热片、蓄水箱、氨气房和循环水泵,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空压机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散热片上,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氨气房中,还包括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蓄水箱上,所述回水管另一端与冷却水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循环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蓄水箱与空压机之间,所述氨气房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循环水泵以及空压机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上安装有补水管路,所述补水管路与市政水管连接,所述补水管路的启闭通过球阀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内安装有加热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为两个且呈并联设置安装在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为两个且呈并联设置安装在所述蓄水箱与空压机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两个且呈并联设置安装在所述冷却水管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蓄水箱和循环水泵均位于所述氨气房的外部。
CN201920103762.2U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 Active CN209688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3762.2U CN209688509U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3762.2U CN209688509U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8509U true CN209688509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9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03762.2U Active CN209688509U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85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6335A (zh) 加氢站的蒸发气体管理
CN112815574A (zh) 一种lng动力集装箱船的蓄冷系统及方法
CN204099898U (zh) 液氮气化增压撬内燃机余热回收及液氮气化调压装置
CN206369340U (zh) 一种原油储油罐加热装置
CN209688509U (zh) 一种氨气房加热系统
CN102996194A (zh) 一种基于液化天然气汽车的能量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CN202883090U (zh) 液化天然气客车用冷能回收利用装置
CN104879948A (zh) 空压机热回收与溴化锂联合制冷制热系统
CN204664866U (zh) 车载液化气气瓶增压装置
CN105401985B (zh) 分布式能源站气化lng的系统及方法
CN207080326U (zh) 一种高寒柴驱液氮泵撬
CN205172659U (zh) 一种综合冷却的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CN108036397B (zh) 一种热水优化节能系统及太阳能耦合热源制热水节能方法
CN202684013U (zh) 高效节能环保的压铸机
CN206310233U (zh) 液态天然气储罐bog气体冷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06071749U (zh) 一种船舶发电机废热循环利用系统
CN204923304U (zh) 一种化学品船的机舱空气冷却装置
CN110375194B (zh) 一种液氢加氢站热管理系统
CN103196227B (zh) 防炉管内导热油结焦的导热油炉及使用方法
CN203822577U (zh) 一种l-cng站回收bog的专用节能压缩机组
CN203671581U (zh) 锅炉给水泵防汽蚀装置
CN112569619A (zh) 低环境温度下使用的低温真空蒸发器
CN102383968A (zh) 单循环水路热量回收的方法
CN201043793Y (zh) 螺杆式空压机热水器
CN204402902U (zh) 一种干式螺杆水冷机组余热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