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8190U - 一种溢流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溢流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8190U
CN209688190U CN201821953651.2U CN201821953651U CN209688190U CN 209688190 U CN209688190 U CN 209688190U CN 201821953651 U CN201821953651 U CN 201821953651U CN 209688190 U CN209688190 U CN 209688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pressure relief
valve
gas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536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国
张晓锋
张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RARE AUTOMOBILE PART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nlupu (bei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lupu (bei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lupu (bei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536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8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8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8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溢流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该溢流阀芯包括一芯轴和一橡胶弹簧,该芯轴包括纵向部和横向部,所述纵向部贯穿或者未贯穿于所述横向部;若所述纵向部贯穿于所述横向部,则所述橡胶弹簧套设于所述纵向部且弹性顶抵于所述横向部的表面;若所述纵向部未贯穿于所述横向部,则所述橡胶弹簧设于与所述纵向部相对的横向部的表面,或者,所述橡胶弹簧套设于所述纵向部且弹性顶抵于所述横向部的表面。本实用新型能够直接完全消除由于泄压过程中气体高频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不需要在另外增加消音棉、消音器等附加部件。

Description

一种溢流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袋充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溢流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气袋系统在汽车座椅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气袋的膨胀程度提升人体倚靠的舒适度,例如将气袋设置在座椅的相应部位以作为头枕、腰部支撑、肩部支撑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气袋的消涨频率实现对人体的按摩功能。
商用车自带气源,其气源压力范围为0.8MPa至1.0MPa;座椅的支撑、按摩气袋工作压力范围为0.04MPa至0.06MPa;可见商用车的车载气源压力远远大于支撑气袋和按摩气袋的承受能力,直接利用商用车的车载气源给气袋充气将会导致气袋爆破。因此,在利用商用车的车载气源给气袋充气时,需要通过泄压阀或者减压阀进行降压。
现有的泄压阀都是采用弹簧结构,通过调整弹簧的压缩力大小来达到泄压压力的大小设定;由于气流的高频振动引起的共振,泄压阀在泄压工作时都会发出刺耳的叫声,通过加装消音棉、消音器等附加设备,只能部分的消除减小噪音,不能完全消除噪音,而且由于增加了部件,不仅增大了泄压阀的体积,而且增加了泄压阀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溢流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溢流阀芯,该溢流阀芯包括一芯轴和一橡胶弹簧,该芯轴包括纵向部和横向部,所述纵向部贯穿或者未贯穿于所述横向部;
若所述纵向部贯穿于所述横向部,则所述橡胶弹簧套设于所述纵向部且弹性顶抵于所述横向部的表面;
若所述纵向部未贯穿于所述横向部,则所述橡胶弹簧设于与所述纵向部相对的横向部的表面,或者,所述橡胶弹簧套设于所述纵向部且弹性顶抵于所述横向部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溢流阀芯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于与所述橡胶弹簧对立的所述横向部的表面;
若所述纵向部贯穿于所述横向部,则所述密封垫套设于所述纵向部;
若所述纵向部未贯穿于所述横向部,则所述密封垫套设于所述纵向部,或者,所述密封垫设于与所述纵向部相对的所述横向部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密封垫包括橡胶垫、塑料垫、纤维垫和石棉垫。
可选地,所述橡胶弹簧的长度、直径和形状与所需的泄压压力大小相对应。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溢流泄压阀,该溢流泄压阀包括底座、上盖和上述的溢流阀芯;
所述底座与进气管路连通,该底座设有至少一个与进气管路连通的进气口;
所述上盖连接于底座,该上盖的外侧端设有至少一个与外部大气连通的出气孔;
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对应所述溢流阀芯纵向部延伸的第一导向滑槽,和/ 或,所述上盖上设有一对应所述溢流阀芯纵向部延伸的第二导向滑槽;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滑槽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所述溢流阀芯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溢流阀芯的芯轴的纵向部在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滑槽中滑动;
所述溢流阀芯的橡胶弹簧套设于所述纵向部且弹性顶抵于所述横向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滑槽的端部之间,或者,所述溢流阀芯的橡胶弹簧弹性顶抵于所述横向部的表面与所述上盖的支撑部之间;
所述芯轴的纵向部、所述芯轴的横向部和所述底座构成气体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溢流阀芯的密封垫覆盖住所述底座的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外侧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安装防止进气管路中的气体在溢流泄压阀安装处溢出的密封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溢流泄压系统,该溢流泄压系统包括车载气源、上述的溢流泄压阀和至少一个开关阀和至少一个气袋;所述开关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车载气源,所述开关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气袋的进气口;所述溢流泄压阀并联安装于所述开关阀的出气口与所述气袋的进气口之间的气路上;
当所述开关阀打开时,所述车载气源气体首先进入到溢流泄压阀的空气容纳腔;如果所述车载气源的气压高于溢流泄压阀中橡胶弹簧对应的压力值,则所述溢流阀芯的芯轴向上移动,溢流泄压阀的溢流口打开,超出溢流压力的部分气体通过溢流泄压阀的出气孔溢出,剩余的气体进入所述气袋。
优选地,所述溢流泄压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阀和/或按摩阀;所述溢流泄压阀并联安装于所述开关阀的出气口与所述支撑阀和/或所述按摩阀的进气口之间的气路上;所述支撑阀的出气口和/或所述按摩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气袋的进气口;当所述开关阀打开时,所述车载气源气体首先进入到溢流泄压阀的空气容纳腔;如果所述车载气源的气压高于溢流泄压阀中橡胶弹簧对应的压力值,则所述溢流阀芯的芯轴向上移动,溢流泄压阀的溢流口打开,超出溢流压力的部分气体通过溢流泄压阀的出气孔溢出,剩余的气体通过所述支撑阀和/或所述按摩阀进入气袋。
优选地,所述溢流泄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管路和/或第二溢流管路;
所述溢流泄压阀溢流出的气体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或者几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在车内;通过所述第一溢流管路排出车外;通过所述第二溢流管路输送至座垫或者靠背的通风系统内。
优选地,所述溢流泄压系统还包括:所述中心处理器,用于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阀、所述支撑阀和/或所述按摩阀,控制所述开关阀、所述支撑阀和/或所述按摩阀打开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应用具有横向部、纵向部的芯轴和橡胶弹簧设计溢流阀芯的结构,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依托该溢流阀芯设计溢流泄压阀,实现在气路中的气体气压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时,气路中的气体推动芯轴溢流阀芯轴向上盖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的气体从上盖的出气孔溢出,能够直接完全消除由于泄压过程中气体高频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不需要在另外增加消音棉、消音器等附加部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必须借用加装消音棉、消音器等附加设备消除噪音,本实用新型不仅减小了溢流泄压阀的体积,而且减低了溢流泄压阀的生产成本。另外,弹性胶镦防水,不生锈,耐腐蚀,无需另作防锈处理,保证了溢流泄压阀的使用生命周期。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阀芯芯轴的结构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再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再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泄压阀的立体外观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泄压阀的立体外观分解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泄压阀的结构分解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阀芯封闭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阀芯开启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溢流阀芯封闭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溢流阀芯开启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再一种溢流阀芯封闭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再一种溢流阀芯开启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泄压系统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溢流泄压系统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再一种溢流泄压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盖;2、底座;3、凹槽;4、密封垫;5、芯轴;6、橡胶弹簧;7、空气容纳腔;8、密封圈;9、第一导向滑槽;10、第二导向滑槽;101、上盖支撑部;201、底座支撑部;501、纵向部;502、横向部; 100、溢流阀芯;200、溢流泄压阀;300、溢流泄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请求保护一种溢流阀芯,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如图1-2所示,该溢流阀芯100包括一芯轴5和一橡胶弹簧6,该芯轴5包括纵向部501和横向部502,纵向部 501和横向部502主要有以下两种设计结构:
(一)纵向部501贯穿横向部502
如图2所示,纵向部501贯穿横向部502时,纵向部501的上部501_1 和下部501_2既可以在同一轴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轴线上如图3所示。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当纵向部501的上部501_1和下部501_2在同一轴线上时,纵向部501垂直贯穿于横向部502。若纵向部501贯穿横向部502,则橡胶弹簧套3设于该纵向部501且弹性顶抵于该横向部502的表面。
(二)纵向部501未贯穿横向部502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再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再一种溢流阀芯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如图4-7所示,纵向部501未贯穿横向部502时,橡胶弹簧6 有两种设置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如图4-5所示,橡胶弹簧6设于与该纵向部501相对的横向部502的表面,例如,利用粘合剂黏合方式或者圆桩固定等方式将橡胶弹簧6固定在与纵向部501相对的横向部502的表面;第二种方式是:如图6-7所示,橡胶弹簧6套设于纵向部501且弹性顶抵于该横向部502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该橡胶弹簧6的长度、直径和形状与所需的泄压压力大小相对应,可根据泄压压力大小的需求调整橡胶弹簧6的长度、直径和形状,从而实现不同情况下不同泄压压力的需求。
优选地,为了增强溢流泄压阀的密闭性,仍如图1所示,该溢流阀芯100 还包括密封垫4,该密封垫4设于与橡胶弹簧6对立的横向部502的表面,也就是说,密封垫4和橡胶弹簧6设于横向部502的两侧。若纵向部501贯穿于横向部502,则橡胶弹簧6和密封垫4分别相对地套设于纵向部501;若纵向部501未贯穿于横向部502,则密封垫4有两种设置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如图4-5所示,密封垫4套设于纵向部501,这种方式下,橡胶弹簧6 设置于与纵向部501相对的横向部502的表面;第二种方式是:如图6-7所示,密封垫4设于与纵向部501相对的该横向部502的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垫4可以通过粘合剂黏合方式或者圆桩固定等方式固定在横向部502的表面,这种方式下,橡胶弹簧6套设于纵向部501。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上任意一种方式设置密封垫,本申请对密封垫的设置位置及方式不作进一步限定。
通过图1-7可知,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应用具有横向部、纵向部的芯轴和橡胶弹簧设计溢流阀芯的结构,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依托该溢流阀芯设计溢流泄压阀,实现在气路中的气体气压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时,气路中的气体推动芯轴溢流阀芯轴向上盖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的气体从上盖的出气孔溢出,能够直接完全消除由于泄压过程中气体高频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不需要在另外增加消音棉、消音器等附加部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必须借用加装消音棉、消音器等附加设备消除噪音,本实用新型不仅减小了溢流泄压阀的体积,而且减低了溢流泄压阀的生产成本。另外,弹性胶镦防水,不生锈,耐腐蚀,无需另作防锈处理,保证了溢流泄压阀的使用生命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密封垫4包括橡胶垫、塑料垫、纤维垫和石棉垫,防止气体压力在正常情况下从溢流阀芯溢出,以增强溢流泄压阀的密闭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橡胶弹簧6采用空心的圆柱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实心结构的圆柱结构。另外,橡胶弹簧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柱结构,亦可采用塔形、鼓形、锥形、螺旋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橡胶弹簧的形状不作进一步的限定。
实施例二: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泄压阀的立体外观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泄压阀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泄压阀的结构分解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阀芯封闭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阀芯开启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12所示,该溢流泄压阀200包括底座2、上盖1和如实施例一请求保护的的溢流阀芯100;底座2与进气管路连通,该底座2设有至少一个与进气管路连通的进气口;上盖1连接于底座2,例如,采用卡接、卡扣或者磁体吸附等方式将上盖1 与底座2连接在一起。该上盖1的外侧端设有至少一个与外部大气连通的出气孔;该溢流阀芯100设置在底座2与上盖1之间。该溢流阀芯100的芯轴 5的纵向部501、横向部502和底座2构成气体容纳腔7。该气体容纳腔7对气路中的气体起到缓流的作用,以便对气路中的气体进行充分的压力检测,从而提升溢流泄压阀的工作精度。
应当知道,对应不同结构的泄压溢流阀芯100,底座2和上盖1分别设有不同的结构,下面针对不同结构的溢流阀芯100对底座2和上盖1的结构进行解释说明:
第一种结构,如图11所示,当溢流阀芯100的纵向部501贯穿于横向部501时,底座2上设有一对应该溢流阀芯100纵向部501的上部延伸的第一导向滑槽9,底座2上还设有支撑部201,该支撑部201用以支撑溢流阀芯的横向部502,上盖2上设有一对应该溢流阀芯100纵向部501的下部延伸的第二导向滑槽10,第一导向滑槽9和第二导向滑槽1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溢流阀芯100的芯轴5的纵向部501在第一导向滑槽9和第二导向滑槽10中滑动,溢流阀芯100的芯轴5的横向部502在第一导向滑槽9和第二导向滑槽10中间移动。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当气路中的气体气压未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时,该溢流阀芯100的橡胶弹簧6套设于该纵向部501的下部且弹性顶抵于横向部502的表面与第二导向滑槽10的端部之间,密封垫4套设顶抵于该纵向部501的上部,且顶抵于底座2的支撑部。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垫4的大小可覆盖住该底座5的进气口,以增强溢流泄压阀的气密性,防止气体压力在正常情况下从溢流阀芯溢出。另外,当气路中的气体气压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时,如图12所示,气路中的气体推动芯轴5的纵向部在第一导向滑槽9和第二导向滑槽10中滑动,横向部502向上盖1方向移动并携带密封垫4脱离底座2的支撑部201,此时空气容纳腔7为通路状态,从而使得气路中的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的气体从上盖1的出气孔溢出。
第二种结构,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溢流阀芯封闭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溢流阀芯开启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3-14所示,当溢流阀芯轴5的纵向部501未贯穿于横向部502时,溢流阀芯100的结构为密封垫4套设于纵向部501,橡胶弹簧6设于与该纵向部501 相对的横向部502的表面。溢流泄压阀100的底座2上设有一对应该溢流阀芯轴5纵向部501延伸的第一导向滑槽9,该溢流阀芯轴5的纵向部501在该第一导向滑槽9中滑动,底座2上还设有支撑部201,用以支撑溢流阀芯轴5的横向部502。进一步地,仍如图13所示,当气路中的气体气压未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时,该溢流泄压阀200的密封垫4一侧顶抵于第一导向滑槽9的端部,另一侧顶抵于底座2的支撑部201,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垫4的大小可覆盖住该底座2的进气口,以增强溢流泄压阀的气密性,防止气体压力在正常情况下从溢流阀芯溢出。该溢流泄压阀200的上盖1上设有与橡胶弹簧6对应的支撑部101,橡胶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横向部502的表面,另一端顶抵于该支撑部101。另外,当气路中的气体气压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时,如图14所示,气路中的气体推动芯轴5的纵向部在第一导向滑槽9中向上盖1方向滑动,横向部502向上盖1方向移动并携带密封垫4脱离底座2的支撑部201,此时空气容纳腔7为通路状态,从而使得气路中的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的气体从上盖1的出气孔溢出。
第三种结构,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再一种溢流阀芯封闭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再一种溢流阀芯开启溢流泄压阀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5-16所示,当溢流阀芯轴5的纵向部501未贯穿于横向部502时,溢流阀芯100的结构为橡胶弹簧6套设于纵向部501,密封垫4设于与纵向部501 相对的横向部502的表面。溢流泄压阀200的底座2设有支撑部201,用以支撑溢流阀芯轴5的横向部502。上盖1上设有一对应该溢流阀芯纵向部501 延伸的第二导向滑槽10,该溢流阀芯轴5的纵向部501在该第二导向滑槽 10中滑动。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当气路中的气体气压未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时,密封垫4一侧顶抵于横向部502的表面,另一侧顶抵于该支撑部201,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垫4的大小可覆盖住该底座的进气口,以增强溢流泄压阀的气密性,防止气体压力在正常情况下从溢流阀芯溢出。橡胶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横向部502的表面,另一端顶抵于该第二导向滑槽 9的端部。另外,当气路中的气体气压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时,如图16所示,气路中的气体推动芯轴5的横向部502向上移动,横向部502 携带密封垫4脱离底座2的支撑部201,从而使得纵向部501在第二导向滑槽10中滑动,此时空气容纳腔7为通路状态,气路中的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的气体从上盖1的出气孔溢出。
通过图8-16可知,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应用具有横向部、纵向部的芯轴和橡胶弹簧设计溢流泄压阀的结构,实现了在气路中的气体气压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时,气路中的气体推动芯轴溢流阀芯轴向上盖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的气体从上盖的出气孔溢出,能够直接完全消除由于泄压过程中气体高频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不需要在另外增加消音棉、消音器等附加部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必须借用加装消音棉、消音器等附加设备消除噪音,本实用新型不仅减小了溢流泄压阀的体积,而且减低了溢流泄压阀的生产成本。另外,弹性胶镦防水,不生锈,耐腐蚀,无需另作防锈处理,保证了溢流泄压阀的使用生命周期。
优选地,底座的外侧端设有凹槽3,该凹槽3用于安装防止进气管路中的气体在溢流泄压阀200安装处溢出的密封圈8。该密封圈8包括橡胶圈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例如,准确度、稳定性、加工工艺或者成本考虑),应用上述任意一种结构的溢流泄压阀实现溢流泄压。本申请对溢流泄压阀的结构不作进一步的限定。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溢流阀芯100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请求保护的溢流阀芯100的结构和工作工程对应相同,相同内容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溢流泄压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溢流泄压系统包括车载气源810、如实施例二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溢流泄压阀200和至少一个开关阀820和至少一个气袋830;该开关阀820的进气口连接车载气源810,该开关阀820的出气口连接气袋830 的进气口;溢流泄压阀200并联安装于该开关阀820的出气口与气袋830的进气口之间的气路上;
当开关阀820打开时,车载气源810气体首先进入到溢流泄压阀200的空气容纳腔7;如果车载气源810的气压高于溢流泄压阀200中橡胶弹簧6 对应的压力值,则溢流阀芯100的芯轴5向上移动,溢流泄压阀200的溢流口打开,即,溢流泄压阀200的气体容纳腔7为通路,超出溢流压力的部分气体通过溢流泄压阀200的出气孔溢出,剩余的气体进入气袋830。需要说明的是,剩余气体包括恒定低压气体,防止气袋爆破,增强气袋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溢流泄压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溢流泄压系统300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阀和/ 或按摩阀,构成支撑阀组840和/或按摩阀组850;溢流泄压阀200并联安装于开关阀820的出气口与支撑阀组840和/或按摩阀组850的进气口之间的气路上;支撑阀组840的出气口和/或按摩阀组850的出气口连接气袋830的进气口;
当开关阀820打开时,车载气源810气体首先进入到溢流泄压阀200的空气容纳腔7;如果车载气源810的气压高于溢流泄压阀200中橡胶弹簧6 对应的压力值,则溢流阀芯100的芯轴5向上移动,溢流泄压阀200的溢流口打开,即,溢流泄压阀200的气体容纳腔7为通路,超出溢流压力的部分气体通过溢流泄压阀200的出气孔溢出,剩余的气体通过支撑阀组840和/ 或按摩阀组850进入气袋830。
优选地,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再一种溢流泄压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溢流泄压系统300还包括第一溢流管路860 和/或第二溢流管路870;所述溢流泄压阀200溢流出的气体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或者几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一)直接排放在车内; (二)通过第一溢流管路860排出车外;(三)通过第二溢流管路870输送至座垫或者靠背的通风系统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溢流管路860和第二溢流管路870可采用一偏向开关连接,在该开关偏向第一溢流管路860时,溢流出的气体从第一溢流管路860排出车外;在该开关偏向第二溢流管路870 时,溢流出的气体通过第二溢流管路870输送至座垫或者靠背的通风系统内。
优选地,溢流泄压系统300还包括:中心处理器880,用于发送控制信号至开关阀820、支撑阀组840和/或按摩阀组850,开关阀820、支撑阀组 840和/或按摩阀组850接收该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执行开关或者关闭的操作,从而控制开关阀820、支撑阀组840和/或按摩阀组850打开或关闭。
本实施例中,气袋830包括支撑气袋,用以作为头枕、肩部支撑、腰部支撑等,还包括对应身体后背位置的按摩气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既可以手动操作开关阀实现头枕、肩部支撑和/或腰部支撑,也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者app发送控制信号至中心处理器880,自动实现头枕、肩部支撑和/ 或腰部支撑。当然,也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者app发送控制信号至中心处理器880,再通过中心处理器880控制按摩阀组,从而控制按摩气袋以最适宜的频率进行消涨实现自动按摩,增强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在实现自动支撑或者按摩时,开关阀、支撑阀和按摩阀分别包括电磁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溢流泄压阀200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二请求保护的溢流泄压阀200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对应相同,相同内容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应用具有横向部、纵向部的芯轴和溢流阀芯设计橡胶弹簧和的结构,并依托该溢流阀芯设计溢流泄压阀,同时将溢流泄压阀应用到溢流泄压系统中,实现了在气路中的气体气压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时,气路中的气体推动芯轴溢流阀芯轴向上盖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大于橡胶弹簧所对应的压力值的气体从上盖的出气孔溢出,能够直接完全消除由于泄压过程中气体高频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不需要在另外增加消音棉、消音器等附加部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必须借用加装消音棉、消音器等附加设备消除噪音,本实用新型不仅减小了溢流泄压阀的体积,而且减低了溢流泄压阀的生产成本。另外,弹性胶镦防水,不生锈,耐腐蚀,无需另作防锈处理,保证了溢流泄压阀的使用生命周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溢流阀芯,其特征在于,该溢流阀芯包括一芯轴和一橡胶弹簧,该芯轴包括纵向部和横向部,所述纵向部贯穿或者未贯穿于所述横向部;
若所述纵向部贯穿于所述横向部,则所述橡胶弹簧套设于所述纵向部且弹性顶抵于所述横向部的表面;
若所述纵向部未贯穿于所述横向部,则所述橡胶弹簧设于与所述纵向部相对的横向部的表面,或者,所述橡胶弹簧套设于所述纵向部且弹性顶抵于所述横向部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芯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于与所述橡胶弹簧对立的所述横向部的表面;
若所述纵向部贯穿于所述横向部,则所述密封垫套设于所述纵向部;
若所述纵向部未贯穿于所述横向部,则所述密封垫套设于所述纵向部,或者,所述密封垫设于与所述纵向部相对的所述横向部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流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包括橡胶垫、塑料垫、纤维垫和石棉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弹簧的长度、直径和形状与所需的泄压压力大小相对应。
5.一种溢流泄压阀,其特征在于,该溢流泄压阀包括底座、上盖和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溢流阀芯;
所述底座与进气管路连通,该底座设有至少一个与进气管路连通的进气口;
所述上盖连接于底座,该上盖的外侧端设有至少一个与外部大气连通的出气孔;
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对应所述溢流阀芯纵向部延伸的第一导向滑槽,和/或,所述上盖上设有一对应所述溢流阀芯纵向部延伸的第二导向滑槽;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滑槽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
所述溢流阀芯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溢流阀芯的芯轴的纵向部在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滑槽中滑动;
所述溢流阀芯的橡胶弹簧套设于所述纵向部且弹性顶抵于所述横向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滑槽的端部之间,或者,所述溢流阀芯的橡胶弹簧弹性顶抵于所述横向部的表面与所述上盖的支撑部之间;
所述芯轴的纵向部、所述芯轴的横向部和所述底座构成气体容纳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溢流泄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芯的密封垫覆盖住所述底座的进气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溢流泄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侧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安装防止进气管路中的气体在溢流泄压阀安装处溢出的密封圈。
8.一种溢流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溢流泄压系统包括车载气源、如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溢流泄压阀和至少一个开关阀和至少一个气袋;所述开关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车载气源,所述开关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气袋的进气口;所述溢流泄压阀并联安装于所述开关阀的出气口与所述气袋的进气口之间的气路上;
当所述开关阀打开时,所述车载气源气体首先进入到溢流泄压阀的空气容纳腔;如果所述车载气源的气压高于溢流泄压阀中橡胶弹簧对应的压力值,则所述溢流阀芯的芯轴向上移动,溢流泄压阀的溢流口打开,超出溢流压力的部分气体通过溢流泄压阀的出气孔溢出,剩余的气体进入所述气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溢流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泄压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阀和/或按摩阀;所述溢流泄压阀并联安装于所述开关阀的出气口与所述支撑阀和/或所述按摩阀的进气口之间的气路上;所述支撑阀的出气口和/或所述按摩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气袋的进气口;
当所述开关阀打开时,所述车载气源气体首先进入到溢流泄压阀的空气容纳腔;如果所述车载气源的气压高于溢流泄压阀中橡胶弹簧对应的压力值,则所述溢流阀芯的芯轴向上移动,溢流泄压阀的溢流口打开,超出溢流压力的部分气体通过溢流泄压阀的出气孔溢出,剩余的气体通过所述支撑阀和/或所述按摩阀进入气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溢流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泄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管路和/或第二溢流管路;
所述溢流泄压阀溢流出的气体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或者几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
直接排放在车内;
通过所述第一溢流管路排出车外;
通过所述第二溢流管路输送至座垫或者靠背的通风系统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溢流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泄压系统还包括:
中心处理器,用于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阀、所述支撑阀和/或所述按摩阀,控制所述开关阀、所述支撑阀和/或所述按摩阀打开或关闭。
CN201821953651.2U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溢流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Active CN209688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3651.2U CN209688190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溢流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3651.2U CN209688190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溢流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8190U true CN209688190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53651.2U Active CN209688190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溢流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81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5881A (zh) * 2018-11-26 2019-04-02 安路普(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溢流泄压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CN111505201A (zh) * 2020-04-24 2020-08-07 李莉 一种能自动清洗排废的电位滴定仪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5881A (zh) * 2018-11-26 2019-04-02 安路普(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溢流泄压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CN111505201A (zh) * 2020-04-24 2020-08-07 李莉 一种能自动清洗排废的电位滴定仪结构
CN111505201B (zh) * 2020-04-24 2022-12-16 士业电子科技徐州有限公司 一种能自动清洗排废的电位滴定仪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88190U (zh) 一种溢流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CN109318770B (zh) 一种集成腰部支撑和多点按摩的座椅多气囊舒适系统
US20120055943A1 (en) Ventilation Arrangement For A Fuel Tank
RU2007108943A (ru) Клапан для создания газового импульса
JP6176215B2 (ja) 二段切替弁
US8578914B2 (en) Fuel tank valve structure controlling emission gas in hybrid vehicle
CN205478213U (zh) 具备多功能控制阀组的气泵
CN105626768A (zh) 一种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及其控制系统
WO2016031239A1 (ja) 燃料供給装置
US20150151629A1 (en) Fuel storage device
CN102410171B (zh) 具有流出结构的活塞泵和具有这种活塞泵的汽车制动系统
JP2017517686A (ja) バイパス一方向バルブならびにそれを備えたベンチュリデバイス
CN112576417A (zh) 一种电控阀、电控阀总成、电控燃油系统及加注控制方法
KR20130092593A (ko) 자동차용 연료 탱크
CN109555881A (zh) 一种溢流泄压阀芯、溢流泄压阀和溢流泄压系统
CN205615378U (zh) 一种汽车座椅气动腰托按摩控制器及汽车座椅
CN111284378A (zh) 一种控制部分和气泵集成的腰托控制系统
CN205446833U (zh) 一种滑动变压阀
CN112959929A (zh) 一种电磁阀泵阀模组及汽车座椅用气动调节系统
CN209454035U (zh) 一种模具及压力控制系统
CN109466267B (zh) 车辆气囊高度调节装置
CN107456340A (zh) 软体空气加氧压力舱
KR101813599B1 (ko) 차량용 에어 서스펜션 장치
KR20110139837A (ko) 연료 압력 조절장치
CN209159416U (zh) 用于汽车油箱上的可以精确调节关闭高度的内置式组合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3

Address after: No. 5157, louqian street, Zhangying community, Qingchi street,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workshop of Weifang Guangsheng new ener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Weifang Guanghua Rongcha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room 1321, building 68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5 South Main Street,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hongguancun

Patentee before: AIRLOP (BEI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Room b213, No. 10, Zhongxi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99

Patentee after: BEIJING GOLDRARE AUTOMOBILE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205 No. 5157, louqian street, Zhangying community, Qingchi street,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lant of Weifang Guangsheng new ener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Weifang Guanghua Rongcha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