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6960U - 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6960U
CN209666960U CN201920330226.6U CN201920330226U CN209666960U CN 209666960 U CN209666960 U CN 209666960U CN 201920330226 U CN201920330226 U CN 201920330226U CN 209666960 U CN209666960 U CN 209666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cabinet
support bar
foot plate
active 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302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佳先
潘焕
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302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6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6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6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包括:底盘车架;箱体,底盘车架;箱体,安装在底盘车架上;能够收拢的踏板组件,与箱体对应设置,踏板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杆以及由支撑杆支撑的活动踏板,其中,踏板组件展开后能够形成通向箱体的台阶,踏板组件收拢后能够形成箱体的侧向防护板。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踏板组件具有固定的安装位置,相对于临时搭建的爬梯而言,其稳定性更高,因此安全性也更高,作为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的踏板组件与其它部件之间的适配性也会更好,从而有利于减少器件取放过程中的干涉,踏板组件在收拢后形成挡板结构,在不需要额外占用空间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对箱体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抢修车、救援车及消防车等特种车辆,为了实现相应的用途,比如抢修或救援等,需要配备有大量的工具和器材。
相关技术中,因受车辆的通过性及车辆整体布局的限制,部分工具和器材需要布置在较高的区域,因此需要搭乘爬梯取放,如图1所示,工具器材箱20安装在底盘10上,取工具器材时,操作人员临时搭好爬梯60,通过搭乘爬梯60打开工具器材箱20的箱门,把工具器材取出,导致存在以下缺陷:
整个过程操作便捷性差,并且爬梯操作也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包括:底盘车架;箱体,安装在底盘车架上;能够收拢的踏板组件,与箱体对应设置,踏板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杆以及由支撑杆支撑的活动踏板,其中,踏板组件展开后能够形成通向箱体的台阶,踏板组件收拢后能够形成箱体的侧向防护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特种车辆所需的结构组件,在车辆的底盘车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各种工具和/或器材的箱体,而箱体的箱门位置较高,通过与箱体对应安装可收拢的踏板组件,以采用踏板组件代替独立的爬梯,并且踏板组件在收拢后可以形成对箱体的挡板结构,一方面,由于踏板组件具有固定的安装位置,相对于临时搭建的爬梯而言,其稳定性更高,因此安全性也更高,另一方面,作为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的踏板组件与其它部件之间的适配性也会更好,从而有利于减少器件取放过程中的干涉,再一方面,踏板组件在收拢后形成挡板结构,在不需要额外占用空间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对箱体的保护作用。
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特种车辆可以为抢险车、救援车或消防车等,针对不同的用途,箱体内放置的器材与工具也不相同,通向所述箱体的台阶,是指用于通过踏上台阶逐渐走向箱体,以方便取放箱体中的器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箱体的箱门设置于与行驶方向垂直的侧壁上,下述所描述的“长度方向”为行驶方向,“深度方向”为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高度方向”即为箱体的高度方向。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踏板组件为折叠式踏板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一种能够收拢的踏板组件的实现方式,踏板组件可以为折叠式踏板组件,折叠式踏板组件通过将踏板进行折叠的方式收拢,以在收拢完毕后形成挡板式的结构,采用折叠式结构构造踏板组件,展开与收拢的过程简便,使用方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支撑杆包括至少两个沿长度方向并排固定设置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底盘车架或箱体上;活动踏板包括能够绕第一支撑杆旋转的第一踏板,第一踏板靠近箱体的一侧安装在第一支撑杆的下端,第一踏板能够旋转至水平方向展开以形成台阶,或旋转至竖直方向收拢以形成侧向防护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折叠式踏板组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在展开状态下,折叠式踏板组件包括水平的第一踏板,第一踏板通过固定的多个竖直方向的第一支撑杆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在连接处设置第一限位转轴,第一限位转轴在第一踏板伸展至水平状态后对第一踏板进行限位,一方面,防止第一踏板继续转动,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用户踩踏时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支撑杆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踏板下方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能够相对第一踏板旋转;活动踏板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二踏板,第二踏板能够相对第二支撑杆旋转,在踏板组件的展开状态,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形成多级台阶,在踏板组件的收拢状态,通过将第二踏板、第二支撑杆与第一踏板折叠以收拢于第一支撑杆的侧方,并形成侧向防护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箱体箱门的位置较高时,为了方便取放工具,还可以进一步在第一踏板的下方增加设置第二踏板,以作为下侧的台阶结构,第二踏板通过两侧的第二支撑杆连接至第一踏板的外侧,以在展开状态下与第一踏板组合形成台阶形踏板,其中,第二踏板与第二支撑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限位转轴,第三限位转轴用于限制第二踏板展开水平状态后与第二支撑杆垂直,以及折叠后容置在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而第二支撑杆与第一踏板的连接处之间设置第二转轴,第二支撑杆在展开状态下能够转动270°,以与第二踏板一起叠加在第二踏板上,在将第一踏板翻转至箱体的侧部后,完成折叠式的收拢操作,一方面,在展开状态下,能够方便用户快速取放箱体内的物品,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踏板组件的快速收纳的同时,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踏板的内边缘处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的位置固定有相对的两个第一固定板,第一支撑杆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并通过第一限位转轴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支撑杆的下端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固定板,并且第一固定板固定在第一踏板上,以进一步通过第一限位转轴实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踏板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在第一踏板向外旋转指定角度达到水平位置时,多个第一支撑杆恰好处于第一踏板的上表面,以对第一踏板进一步旋转进行限位,从而保证了第一踏板展开后处于水平位置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踏板的外边缘处对应开设与第二支撑杆的上端适配的安装缺口,安装缺口在第二支撑杆展开至竖直方向后,对第二支撑杆进行转动限位,安装缺口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固定板,以通过第二转轴分别贯穿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支撑杆以使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踏板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转轴与第二踏板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踏板的外边缘开设安装缺口,结合安装缺口两侧的第二固定板,实现第二支撑杆在翻转270°展开至竖直状态后的限位,以保证对第二踏板踩踏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箱体靠近底盘车架的部分被构造为开口式柜体,以在踏板组件收拢后能够形成遮挡开口式柜体的柜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踏板靠近箱体的两个端部通过第三限位转轴直接连接至两端的第二支撑杆,第二踏板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踏板由水平向竖直方向旋转的限位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限位转轴实现第二踏板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直接连接,进一步地,通过第二踏板的内侧设置限位板,以限制第二踏板由水平状态向竖直状态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踏板上还开设有用于避让车轮的弧形缺口;第二踏板对应安装在第一踏板上与弧形缺口错开的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箱体下方还设置有车轮,为了防止踏板组件在收拢后处于竖直方向的第一踏板与车轮之间发生干涉,因此在第一踏板的对应区域开设弧形缺口,以对车轮进行避让,进一步,第二踏板在安装时与上述的弧形缺口错位安装,也能够防止用户踩踏第二踏板时与车轮发生干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踏板组件为翻转式踏板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另一种能够收拢的踏板组件的实现方式,踏板组件还可以为翻转式踏板组件,即将处于展开状态下的踏板组件整体向箱体的侧壁方向翻转实现收拢,展开与收拢的操作更便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翻转式踏板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杆构造形成翻转框;踏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踏板,沿竖直方向并排安装在翻转框内,第三踏板与翻转框通过安装轴连接,其中,翻转框在绕两侧的固定端翻转至指定倾斜方向后,第三踏板水平展开形成台阶。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一种翻转式踏板组件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翻转式踏板组件至少包括翻转框以及处于翻转框内的至少一个第三踏板,翻转框在展开后呈倾斜设置,以使至少一个第三踏板构造形成台阶形结构,翻转框至少包括两个平行的转动支撑杆,两个转动支撑杆能够绕各自的第四转轴同步转动,以实现翻转框的翻转,第三踏板沿水平方向分别与这两个转动支撑杆通过安装轴连接,以使第三踏板能够随翻转框翻转的同时,在翻转框内还能够绕安装轴转动,进而实现踏板的翻转式展开与收拢,操作便捷并且可靠性高。
其中,第三踏板的数量根据底面与箱体之间的高度确定,高度较高时,可以设置多个第三踏板,以方便用户攀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两个平行的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固定端分别安装在箱体的两侧,并处于翻转框的后侧上方;翻转框包括分别设置于箱体两侧的转动支撑杆,液压伸缩杆的活动端安装在相邻的转动支撑杆的指定位置,以在翻转框翻转时驱动液压伸缩杆伸缩并使液压伸缩杆绕液压伸缩杆的固定端转动,其中,翻转框翻转至指定倾斜方向后,液压伸缩杆处于伸长状态,翻转框翻转至竖直方向形成侧向防护板后,液压伸缩杆处于缩短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每个转动支撑杆的上方还分别对应设置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转动支撑杆的固定端的斜上方,液压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动支撑杆上,从而在翻转框翻转过程中带动液压伸缩杆的活动端转动的同时,液压伸缩杆的活动端绕第六转轴转动,液压伸缩杆的固定端也绕第五转轴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实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在向外翻转达到的液压伸缩杆的最大延伸行程时,踏板组件完成展开操作,在向内翻转使活塞返回套筒内后,整个翻转框也完成收拢操作,在完成展开操作后,液压伸缩杆支撑作用,使得到的台阶形踏板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更高,在完成收拢操作后,由于液压伸缩杆自带的阻尼效果,也不再需要额外设置固定件对翻转框进行固定。
其中,翻转框与液压伸缩杆能够直接固定在箱体的两侧,也可以通过在箱体的两侧设置固定支架,使翻转框与液压伸缩杆固定在固定支架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翻转式踏板组件还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箱体的两侧,固定支架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支撑杆与纵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能够固定在底盘车架上,并沿箱体的深度方向延伸,纵向支撑杆安装横向支撑杆的内端,其中,转动支撑杆的固定端通过第四转轴安装在横向支撑杆的外端,液压伸缩杆的固定端通过第五转轴安装在纵向支撑杆的上端,液压伸缩杆的活动端通过第六转轴安装在转动支撑杆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固定支架,以使转动支撑杆与液压伸缩杆分别与固定支架连接,其中,固定支架可以包括横向支撑杆以及安装在横向支撑杆上的纵向支撑杆,从而能够将液压伸缩杆的固定端固定在纵向支撑杆的上端,将转动支撑杆的固定端固定在横向支撑杆的外端,通过合理设置固定支架的结构,以保证翻转式踏板组件的顺畅展开与收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第三踏板具有多个时,在翻转框上相邻的两个第三踏板之间还设置有横向的加强筋。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翻转框的稳定性,还可以在翻转框上水平设置多条加强筋,加强筋具体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三踏板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固定插销,用于在第三踏板旋转至水平方向时,对第三踏板进行固定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特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踏板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折叠式踏板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B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折叠式踏板组件处于半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折叠式踏板组件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折叠式踏板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踏板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踏板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翻转式踏板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C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1中D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折叠式踏板组件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折叠式踏板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踏板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底盘车架,20箱体,30折叠式踏板组件,302第一支撑杆,304第一踏板,306第二支撑杆,308第二踏板,310锁紧插销,312第一固定板,314第一限位转轴,316第二固定板,318第二转轴,320第三限位转轴,322弧形缺口,40翻转式踏板组件,402翻转框,4022转动支撑杆,404第三踏板,406安装轴,408液压伸缩杆,410固定支架,412第四转轴,414第五转轴,416第六转轴,418固定插销,4024加强筋,50开口式柜体,60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与图1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包括:底盘车架10;箱体20,安装在底盘车架10上;能够收拢的踏板组件,与箱体20对应设置,踏板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杆以及由支撑杆支撑的活动踏板,其中,踏板组件展开后能够形成通向箱体20的台阶,踏板组件收拢后能够形成箱体20的侧向防护板。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特种车辆所需的结构组件,在车辆的底盘车架1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各种工具和/或器材的箱体20,而箱体20的箱门位置较高,通过与箱体20对应安装可收拢的踏板组件,以采用踏板组件代替独立的爬梯,并且踏板组件在收拢后可以形成对箱体20的挡板结构,一方面,由于踏板组件具有固定的安装位置,相对于临时搭建的爬梯而言,其稳定性更高,因此安全性也更高,另一方面,作为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的踏板组件与其它部件之间的适配性也会更好,从而有利于减少器件取放过程中的干涉,再一方面,踏板组件在收拢后形成挡板结构,在不需要额外占用空间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对箱体20的保护作用。
其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特种车辆可以为抢险车、救援车或消防车等,针对不同的用途,箱体20内放置的器材与工具也不相同。
另外,箱体20的箱门设置于与行驶方向垂直的侧壁上,下述所描述的“长度方向”为行驶方向,“深度方向”为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高度方向”即为箱体20的高度方向。
下面参照图2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折叠式踏板组件30。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能够收拢的踏板组件的实现方式,踏板组件可以为折叠式踏板组件30,如图9所示,折叠式踏板组件30通过将踏板进行折叠的方式收拢,以在收拢完毕后形成挡板式的结构,采用折叠式结构构造踏板组件,展开与收拢的过程简便,使用方便。
实施例一
下面对折叠式踏板组件进行进一步描述,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支撑杆包括至少两个沿长度方向并排固定设置的第一支撑杆302,第一支撑杆302的上端固定在底盘车架10或箱体20上;活动踏板包括能够绕第一支撑杆302旋转的第一踏板304,第一踏板304靠近箱体20的一侧安装在第一支撑杆302的下端,第一踏板304能够旋转至水平方向展开以形成台阶,或旋转至竖直方向收拢以形成侧向防护板。
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杆302的下端与第一踏板304靠近箱体20的一侧通过第一限位转轴314相连接,第一踏板304能够绕第一限位转轴314向外旋转90°以展开或向内旋转90°以收拢。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折叠式踏板组件30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在展开状态下,折叠式踏板组件30包括水平的第一踏板304,第一踏板304通过固定的多个竖直方向的第一支撑杆302连接。其中,作为一种具体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在连接处设置第一限位转轴314,第一限位转轴314在第一踏板304伸展至水平状态后对第一踏板304进行限位,一方面,防止第一踏板304继续转动,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用户踩踏时的可靠性。
另外,作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杆302本身对第一踏板304进行限位,在第一踏板304伸展至水平状态后,第一踏板304与第一支撑杆302的端面接触,从而第第一支撑杆302在第一踏板304伸展至水平状态后通过其端面对第一踏板304进行限位,在第一踏板304收拢至竖直状态后,第一踏板304与第一支撑杆302的杆身接触,从而第第一支撑杆302在第一踏板304伸展至竖直状态后对通过其杆身对第一踏板304进行限位,一方面,防止第一踏板304继续转动,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用户踩踏时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支撑杆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踏板304下方的第二支撑杆306,第二支撑杆306能够相对第一踏板304旋转;活动踏板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支撑杆306上的第二踏板308,第二踏板308能够相对第二支撑杆306旋转,在踏板组件的展开状态,第一踏板304和第二踏板308形成多级台阶,在踏板组件的收拢状态,通过将第二踏板308、第二支撑杆306与第一踏板304折叠以收拢于第一支撑杆302的侧方,并形成侧向防护板。
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杆306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18连接至第一踏板304,如图5所示,第二支撑杆306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踏板308靠近第一踏板304的一侧,并通过第三限位转轴320连接,其中,如图3所示,第二踏板308与第二踏板308在展开后被构造为双层台阶,如图6所示,第二踏板308绕第三限位转轴320向内侧旋转指定角度后容置于两个第二支撑杆306之间,第二支撑杆306带动第二踏板308向上旋转270°后,叠加在第一踏板304上,如图7所示,在第一踏板304向内旋转指定角度后收拢形成挡板,如图8所示,并能够通过锁紧插销310锁紧。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箱体20箱门的位置较高时,为了方便取放工具,还可以进一步在第一踏板304的下方增加设置第二踏板308,以作为下侧的台阶结构,第二踏板308通过两侧的第二支撑杆306连接至第一踏板304的外侧,以在展开状态下与第一踏板304组合形成台阶形踏板,其中,第二踏板308与第二支撑杆306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限位转轴320,第三限位转轴320用于限制第二踏板308展开水平状态后与第二支撑杆306垂直,以及折叠后容置在两个第二支撑杆306之间,而第二支撑杆306与第一踏板304的连接处之间设置第二转轴318,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杆306可以通过第一踏板304进行限位,以在展开状态下能够转动270°,并与第二踏板308一起叠加在第二踏板308上,在将第一踏板304翻转至箱体20的侧部后,完成折叠式的收拢操作,一方面,在展开状态下,能够方便用户快速取放箱体20内的物品,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踏板组件的快速收纳的同时,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踏板304的内边缘处与第一支撑杆302连接的位置固定有相对的两个第一固定板312,第一支撑杆302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板312之间,并通过第一限位转轴314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支撑杆302的下端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固定板312,并且第一固定板312固定在第一踏板304上,以进一步通过第一限位转轴314实现第一支撑杆302与第一踏板304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在第一踏板304向外旋转指定角度达到水平位置时,多个第一支撑杆302恰好处于第一踏板304的上表面,以对第一踏板304进一步旋转进行限位,从而保证了第一踏板304展开后处于水平位置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踏板304的外边缘处对应开设与第二支撑杆306的上端适配的安装缺口,安装缺口在第二支撑杆306展开至竖直方向后,对第二支撑杆306进行转动限位,安装缺口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固定板316,以通过第二转轴318分别贯穿第二固定板316与第二支撑杆306以使第二支撑杆306的一端与第一踏板304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306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转轴320与第二踏板308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踏板304的外边缘开设安装缺口,结合安装缺口两侧的第二固定板316,实现第二支撑杆306在翻转270°展开至竖直状态后的限位,以保证对第二踏板308踩踏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箱体20靠近底盘车架10的部分被构造为开口式柜体50,以在踏板组件收拢后能够形成遮挡开口式柜体50的柜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箱体20的下方设置容积较小并且不设柜门的开口式柜体50,一方面,踏板组件在收拢后形成的挡板能够对开口式柜体50进行遮挡,另一方面,在下方设置的开口式柜体50也方便用户取物。
如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踏板308靠近箱体20的两个端部通过第三限位转轴320直接连接至两端的第二支撑杆306,第二踏板308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踏板308由水平向竖直方向旋转的限位板。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三限位转轴320实现第二踏板308与第二支撑杆306之间的直接连接,进一步地,通过第二踏板308的内侧设置限位板,以限制第二踏板308由水平状态向竖直状态转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踏板304上还开设有用于避让车轮的弧形缺口322;第二踏板308对应安装在第一踏板304上与弧形缺口322错开的区域。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箱体20下方还设置有车轮,为了防止踏板组件在收拢后处于竖直方向的第一踏板304与车轮之间发生干涉,因此在第一踏板304的对应区域开设弧形缺口322,以对车轮进行避让,进一步,第二踏板308在安装时与上述的弧形缺口322错位安装,也能够防止用户踩踏第二踏板308时与车轮发生干涉。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翻转式踏板组件40。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能够收拢的踏板组件的实现方式,踏板组件还可以为翻转式踏板组件40,如图10所示,将处于展开状态下的踏板组件整体向箱体20的侧壁方向翻转实现收拢如图16所示的结构,展开与收拢的操作更便捷。
实施例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翻转式踏板组件40包括:多个支撑杆还能够构造形成翻转框402;踏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踏板404,沿竖直方向并排安装在翻转框402内,第三踏板404与翻转框402通过安装轴406连接,其中,翻转框402在绕两侧的固定端翻转至指定倾斜方向后,第三踏板404水平展开形成台阶。
如图11所示,翻转框402,包括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转动支撑杆4022。
如图12所示,转动支撑杆4022的固定端通过第四转轴412分别设置于箱体20两侧,以使翻转框402绕第四转轴412转动。
如图12所示,至少一个第三踏板404,通过两端水平设置的安装轴406分别与两条转动支撑杆4022连接,以安装在翻转框402的内侧,并能够绕安装轴406转动,其中,在翻转框402翻转指定角度后,至少一个第三踏板404在展开后被构造为台阶形踏板。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翻转式踏板组件40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翻转式踏板组件40至少包括翻转框402以及处于翻转框402内的至少一个第三踏板404,翻转框402在展开后呈倾斜设置,以使至少一个第三踏板404构造形成台阶形结构,翻转框402至少包括两个平行的转动支撑杆4022,两个转动支撑杆4022能够绕各自的第四转轴412同步转动,以实现翻转框402的翻转,第三踏板404沿水平方向分别与这两个转动支撑杆4022通过安装轴406连接,以使第三踏板404能够随翻转框402翻转的同时,在翻转框402内还能够绕安装轴406转动,进而实现踏板的翻转式展开与收拢,操作便捷并且可靠性高。
其中,第三踏板404的数量根据底面与箱体20之间的高度确定,高度较高时,可以设置多个第三踏板404,以方便用户攀爬。
实施例四
如图1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翻转式踏板组件40还包括:两个平行的液压伸缩杆408,液压伸缩杆408的固定端分别安装在箱体20的两侧,并处于翻转框402的后侧上方;翻转框402包括分别设置于箱体20两侧的转动支撑杆4022,液压伸缩杆408的活动端安装在相邻的转动支撑杆4022的指定位置,以在翻转框402翻转时驱动液压伸缩杆408伸缩并使液压伸缩杆408绕固定端转动,其中,翻转框402翻转至指定倾斜方向后,液压伸缩杆408处于伸长状态,翻转框402翻转至竖直方向形成侧向防护板后,液压伸缩杆408处于缩短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在每个转动支撑杆4022的上方还分别对应设置液压伸缩杆408,液压伸缩杆408的一端固定在转动支撑杆4022的固定端的斜上方,液压伸缩杆408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动支撑杆4022上,从而在翻转框402翻转过程中带动液压伸缩杆408的活动端转动的同时,液压伸缩杆408的活动端绕第六转轴416转动,液压伸缩杆408的固定端也绕第五转轴414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实现液压伸缩杆408的伸缩,如图11所示,在向外翻转达到的液压伸缩杆408的最大延伸行程时,踏板组件完成展开操作,在收拢过程中,如图14所示,先将第三踏板404旋转至翻转框402内,如图15所示,在向内翻转使活塞返回套筒内后,整个翻转框402也完成收拢操作,在完成展开操作后,液压伸缩杆408支撑作用,使得到的台阶形踏板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更高,在完成收拢操作后,由于液压伸缩杆408自带的阻尼效果,也不再需要额外设置固定件对翻转框402进行固定。
其中,翻转框402与液压伸缩杆408能够直接固定在箱体20的两侧,也可以通过在箱体20的两侧设置固定支架410,使翻转框402与液压伸缩杆408固定在固定支架410上。
实施例五
如图1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翻转式踏板组件40还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架410,分别固定安装在箱体20的两侧,固定支架410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支撑杆与纵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能够固定在底盘车架10上,并沿箱体20的深度方向延伸,纵向支撑杆安装横向支撑杆的内端,其中,转动支撑杆4022的固定端通过第四转轴412安装在横向支撑杆的外端,液压伸缩杆408的固定端通过第五转轴414安装在纵向支撑杆的上端,液压伸缩杆408的活动端通过第六转轴416安装在转动支撑杆4022上。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箱体20的两侧分别设置固定支架410,以使转动支撑杆4022与液压伸缩杆408分别与固定支架410连接,其中,固定支架410可以包括横向支撑杆以及安装在横向支撑杆上的纵向支撑杆,从而能够将液压伸缩杆408的固定端固定在纵向支撑杆的上端,将转动支撑杆4022的固定端固定在横向支撑杆的外端,通过合理设置固定支架410的结构,以保证翻转式踏板组件40的顺畅展开与收拢。
如图1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第三踏板404具有多个时,在翻转框402上相邻的两个第三踏板404之间还设置有横向的加强筋4024。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翻转框402的稳定性,还可以在翻转框402上水平设置多条加强筋4024,加强筋4024具体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三踏板404之间。
如图1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固定插销418,用于在第三踏板404旋转至水平方向时,对第三踏板404进行固定限位。
其中,特种车辆可以是抢险车、救援车或消防车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车架(10);
箱体(20),安装在所述底盘车架(10)上;
能够收拢的踏板组件,与所述箱体对应设置,所述踏板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杆以及由所述支撑杆支撑的活动踏板,
其中,所述踏板组件展开后能够形成通向所述箱体的台阶,所述踏板组件收拢后能够形成所述箱体(20)的侧向防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撑杆包括至少两个沿长度方向并排固定设置的第一支撑杆(302),所述第一支撑杆(302)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底盘车架(10)或所述箱体(20)上;
所述活动踏板包括能够绕所述第一支撑杆(302)旋转的第一踏板(304),所述第一踏板(304)靠近所述箱体(20)的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02)的下端,所述第一踏板(304)能够旋转至水平方向展开以形成台阶,或旋转至竖直方向收拢以形成所述侧向防护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撑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踏板(304)下方的第二支撑杆(306),所述第二支撑杆(306)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踏板(304)旋转;
所述活动踏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杆(306)上的第二踏板(308),所述第二踏板(308)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杆(306)旋转,在所述踏板组件的展开状态,所述第一踏板(304)和第二踏板(308)形成多级台阶,在所述踏板组件的收拢状态,通过将所述第二踏板(308)、所述第二支撑杆(306)与所述第一踏板(304)折叠以收拢于第一支撑杆(302)的侧方,并形成通过锁紧插销(310)锁紧的所述侧向防护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踏板的内边缘处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位置固定有相对的两个第一固定板(312),所述第一支撑杆安装在所述两个第一固定板(312)之间,并通过第一限位转轴(3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踏板(304)的外边缘处对应开设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06)的上端适配的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在所述第二支撑杆(306)展开至竖直方向后,对所述第二支撑杆(306)进行转动限位,所述安装缺口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固定板(316),以通过第二转轴(318)分别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316)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06)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杆(30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踏板(304)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306)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转轴(320)与所述第二踏板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20)靠近所述底盘车架(10)的部分被构造为开口式柜体,以在所述踏板组件收拢后能够形成遮挡所述开口式柜体(50)的柜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撑杆构造形成翻转框(402);
所述踏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踏板(404),沿纵向并排安装在所述翻转框(402)内,所述第三踏板(404)与所述翻转框(402)通过安装轴(406)连接,
其中,所述翻转框(402)翻转至指定倾斜方向后,所述第三踏板(404)水平展开形成所述台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平行的液压伸缩杆(408),所述液压伸缩杆(408)的固定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20)的两侧,并处于所述翻转框(402)的后侧上方;
所述翻转框(402)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20)两侧的转动支撑杆(4022),所述液压伸缩杆(408)的活动端安装在相邻的所述转动支撑杆(4022)上的指定位置,以在所述翻转框(402)翻转时驱动所述液压伸缩杆(408)伸缩并使所述液压伸缩杆(408)绕所述液压伸缩杆(408)的固定端转动,
其中,所述翻转框(402)翻转至指定倾斜方向后,所述液压伸缩杆(408)处于伸长状态,所述翻转框(402)翻转至纵向形成所述侧向防护板后,所述液压伸缩杆(408)处于缩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架(41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20)的两侧,所述固定支架(410)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支撑杆与纵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能够固定在所述底盘车架上,并沿所述箱体(20)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纵向支撑杆安装在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内端,
其中,所述转动支撑杆(4022)的固定端通过第四转轴(412)安装在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外端,所述液压伸缩杆(408)的固定端通过第五转轴(414)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液压伸缩杆(408)的活动端通过第六转轴(416)安装在所述转动支撑杆(402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插销(418),用于在所述第三踏板(404)旋转至水平方向时,对所述第三踏板(404)进行固定限位。
CN201920330226.6U 2019-03-15 2019-03-15 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Active CN209666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0226.6U CN209666960U (zh) 2019-03-15 2019-03-15 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0226.6U CN209666960U (zh) 2019-03-15 2019-03-15 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6960U true CN209666960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71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30226.6U Active CN209666960U (zh) 2019-03-15 2019-03-15 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6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33571A (en) Expandable camper body
US8678472B2 (en) Hitch mounted camping assembly
US6244651B1 (en) Pickup truck bed cap
CN109823272A (zh) 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CN209666960U (zh) 具有活动踏板组件的特种车辆
CN207594798U (zh) 一种自主升降系统
DK3165402T3 (en) Foldable superstructure for vehicles
JP6109256B2 (ja) 拡幅車両における車体拡幅構造
US3514148A (en) Camping trailer
CN104999954A (zh) 客车、货车或挂车上使用的多功能扩展回缩车厢
CN105946530B (zh) 汽车罩
CN212098665U (zh) 舱门下翻平台
CN106080367B (zh) 折叠式空间可扩展装置
CN216185261U (zh) 一种可折叠推车
CN103085704B (zh) 多功能伸展式房车
CN212958425U (zh) 折叠梯和机械作业车辆
CN205871846U (zh) 折叠式空间可扩展装置
CN209634355U (zh) 一种变容展示车
KR200496460Y1 (ko) 절첩식 왜건
CN205417325U (zh) 一种活动箱体及车辆
CN212563056U (zh) 一种车用折叠梯
US3456979A (en) Camping vehicle with retractable console
CN219773815U (zh) 移动折叠式会议室
CN217124654U (zh) 一种升降平台和具有升降平台的房车
CN215622116U (zh) 一种可升降的折叠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2

Address after: 413062 Floor 3, No. 1 Factory Building, Sany Zhongyang Industrial Park, East New District, Yuxiangshan Street, Yi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101, Shiba Village, Henglongqiao Town)

Patentee after: Hunan Province Ground Unmanned Equip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31 industrial city,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atentee befor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