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6925U - 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6925U
CN209666925U CN201920175520.4U CN201920175520U CN209666925U CN 209666925 U CN209666925 U CN 209666925U CN 201920175520 U CN201920175520 U CN 201920175520U CN 209666925 U CN209666925 U CN 209666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combustion engine
fuel oil
vehicle
oil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55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鸥
靳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Muhua
Original Assignee
To Yue Teng Wi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 Yue Teng Wi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To Yue Teng Wi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755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6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6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6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和移动充电车,该充电设备包括电器舱、燃机舱和燃油舱;电器舱紧邻燃机舱和燃油舱,放置各种电气部件;燃机舱位于燃油舱的上部,燃机舱放置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燃油舱放置燃料;电器舱、燃机舱和燃油舱通过绝缘、绝热、隔音材料进行物理隔离并形成为一整体。移动充电车上还包括驾驶舱。各个舱之间物理隔离,能达到隔热、绝缘、隔音、防火、防电磁干扰的效果。且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为抽屉式,可通过滑轨从移动充电车上抽出或装入,方便安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
背景技术
采用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的移动充电车包含多套复杂的子系统,各子系统安全需求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制约:燃油及燃油供给系统要求远离电火花及热源,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工作时要求良好的通风和散热,燃机辅机系统、直流分配单元(direct currentpower distribution unit,DCPDU)、储能电池等高压电器件要求绝缘及散热,CAN通讯网络及相关执行元件要求具备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现有中国公开专利CN107985168A公开了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发电移动充电车,包括货箱、供料系统、发电系统和充电系统,以通过移动式充电的方式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电难”的问题。然而该专利公开的是装载在大型卡车上的充电系统,体积大、重量重,维修检修以及更换零部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为了设计一款结构紧凑,体积小型化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将多套复杂的子系统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各系统之间的间距尽量小的同时保证各子系统的安全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包括电器舱、燃机舱和燃油舱;
所述电器舱紧邻燃机舱和燃油舱,放置各种电气部件;所述燃机舱位于燃油舱的上部,燃机舱放置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燃油舱放置燃料;
所述电器舱、燃机舱和燃油舱通过绝缘、绝热、隔音材料进行物理隔离并形成为一整体;
所述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为抽屉式,可通过滑轨从移动充电车上抽出或装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舱间安全隔离装置,位于所述燃机舱与所述电器舱和燃油舱之间,将所述燃机舱与所述电器舱和燃油舱隔开;
所述舱间安全隔离装置的边缘设置有多块可活动裙板,每块裙板通过铰链与所述舱间安全隔离装置相连。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舱间安全隔离装置包括燃机舱燃油舱隔离板、燃机舱电器舱隔离板和燃油舱电器舱隔离板。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燃机舱燃油舱隔离板和燃机舱电器舱隔离板采用铝箔板材;
所述燃油舱电器舱隔离板采用铝箔板材和胶木板材双层材料。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燃机舱包括微型燃气轮机支架,用于支撑微型燃气轮机;
所述微型燃气轮机支架下端设置有减震绝缘块。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绝缘块为绝缘橡胶块,设置有4块,位于所述燃机舱燃油舱隔离板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充电车,包括:驾驶舱和如前所述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
所述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通过滑轨安装至所述移动充电车;
所述电器舱紧邻所述驾驶舱,位于驾驶舱和燃机舱、燃油舱之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位于所述驾驶舱和电器舱之间,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移动充电车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包括骨架和覆盖件,所述覆盖件覆盖于所述骨架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骨架由多节管件通过多个三通接头和多个四通接头连接而成;所述覆盖件由铝箔制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和移动充电车,该充电设备包括电器舱、燃机舱和燃油舱;移动充电车上还包括驾驶舱。各个舱之间物理隔离,能达到隔热、绝缘、隔音、防火、防电磁干扰的效果。且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为抽屉式,可通过滑轨从移动充电车上抽出或装入,方便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提供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取多个独立舱室密封隔断的布局,布局合理,安全性高。整车采用了驾驶舱隔离,使驾驶舱乘员与车载充电系统相隔离。而车载充电系统模块采用油、电、热(动力舱)三舱布局,分别将强电系统、燃油系统、微型燃气轮机动力系统通过绝缘材料、绝热材料、隔音材料进行物理隔离,各舱室之间隔热、绝缘、隔音、防火、防电磁干扰。
2、本实用新型对抽屉式移动充电模块的舱室隔离密封采取了活动裙板的形式,有效对各舱室与移动充电车之间进行隔离密封。
3、本实用新型对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采取可拆卸的安装结构,方便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充电车的整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处于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舱间安全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充电车的整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台架进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进出机构的后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进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水冷却循环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舱内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机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器舱;2、燃机舱;3、燃油舱;4、驾驶舱;5、舱间安全隔离装置; 6、可活动裙板;7、铰链;8、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9、燃机舱燃油舱隔离板;10、燃机舱电器舱隔离板;11、燃油舱电器舱隔离板;12、微型燃气轮机支架;13、减震绝缘块;14、骨架;15、覆盖件;16、管件;17、三通接头;18、四通接头;
21、载体车;22、车载充电系统;22-1、台架;23、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24、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辅机系统;25、交流补电口;26、冷却模组;27、直流快充充电枪;28、控制屏;29、直流分配单元DCPDU;210、交流分配单元ACPDU;211、储能电池组;212、燃油箱;213、进出机构; 214、转运推车;215、滑轮组;216、限位条;217、固定限位块;A、固定锁止状态;B、充电系统进出状态;
318、制冷冷却箱体;319、320、电池组;321、DCPDU;322、ACPDU/DPC; 323、326、三通;324、补偿水壶;325、水阀;327、燃机舱风扇;328、电器舱风扇;329、同期百叶窗;330、高温尾气;331、燃机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如图1-4所示。
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电器舱1、燃机舱和2燃油舱3;电器舱1紧邻燃机舱2和燃油舱3,用于放置各种电气部件。燃机舱2位于燃油舱3的上部,燃机舱2用于放置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燃油舱3用于放置燃料。电器舱1、燃机舱2和燃油舱3通过绝缘、绝热、隔音材料进行物理隔离并形成为一整体。该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安装在移动充电车上,该移动充电车还包括驾驶舱4,如图1 所示。整车采取完全封闭的四个独立舱室的设计,采用了驾驶舱隔离,使驾驶舱乘员与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相隔离。而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采用油(燃油舱)、电(电器舱)、热(燃机舱)三舱布局,分别将强电系统、燃油系统、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通过绝缘材料、绝热材料、隔音材料进行物理隔离,各舱室之间隔热、绝缘、隔音、防火、防电磁干扰。
该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为抽屉式,可通过滑轨从移动充电车上抽出或装入。具体的,如图2所示,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可以从载体车内通过滑轨抽出,同样的,也可以将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从载体车外通过滑轨装入载体车上。由此实现了驾驶舱与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的隔离。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舱间安全隔离装置5,位于燃机舱2与电器舱1和燃油舱3之间,将燃机舱2与所述电器舱1和燃油舱3隔开。该舱间安全隔离装置5的边缘设置有多块可活动裙板6,每块裙板通过铰链7与舱间安全隔离装置5相连。
具体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本身被隔离为三个舱室(电器舱、燃机舱、燃油舱)。为了解决舱间安全隔离装置5与车体之间的间隙问题,采用一种可活动的裙板结构。见图2所示,增加5块可活动裙板6,每块裙板由若干铰链7与舱间安全隔离装置5相连。当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处于滑动状态时(移入或移出载体车时),可活动裙板6处于折叠状态,使之便于滑进滑出,而不碰触车体。当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安装到位后,则可活动裙板6翻转到打开状态,保障与载体车内顶部和侧面的密封隔离。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舱间安全隔离装置5包括燃机舱燃油舱隔离板9、燃机舱电器舱隔离板10和燃油舱电器舱隔离板11,如图3所示。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燃机舱燃油舱隔离板9和燃机舱电器舱隔离板10 采用铝箔板材,燃油舱电器舱隔离板11采用铝箔板材和胶木板材双层材料。采用铝箔板材能有效防止微型燃气轮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器舱中;采用铝箔板材和胶木板材双层材料,起到防火绝缘隔热的多重功效。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燃机舱2包括微型燃气轮机支架12,用于支撑微型燃气轮机;该微型燃气轮机支架12下端设置有减震绝缘块13。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减震绝缘块13为绝缘橡胶块,位于所述燃机舱燃油舱隔离板9的下方,起到减震和绝缘的作用,使微型燃气轮机电磁环境独立于其它系统,防止通讯信号干扰。减震绝缘块13的数量可设置为4块(如图3所示),也可设置为任何合适的数量。
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充电车,如图1所示,包括驾驶舱4和如前所述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该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通过滑轨安装至移动充电车;电器舱1紧邻驾驶舱4,位于驾驶舱4和燃机舱2、燃油舱3之间。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该移动充电车还包括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8,如图2所示,位于驾驶舱4和电器舱1之间,可拆卸地安装在移动充电车上。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该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8包括骨架14和覆盖件 15,如图4所示,覆盖件15覆盖在骨架14上。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8采用可拆卸式结构,而不是焊接或铆接的结构,最大限度不改变载体车结构,并且便于拆卸维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8的骨架14由多节管件16 通过多个三通接头17和多个四通接头18连接而成,并固定在载体车上,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8的覆盖件15由隔热辐射材料铝箔制成,覆盖在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8的骨架14上,有效防止电器舱内的热空气进入驾驶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和移动充电车,该充电设备包括电器舱、燃机舱和燃油舱;电器舱紧邻燃机舱和燃油舱,放置各种电气部件;燃机舱位于燃油舱的上部,燃机舱放置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燃油舱放置燃料;电器舱、燃机舱和燃油舱通过绝缘、绝热、隔音材料进行物理隔离并形成为一整体。移动充电车上还包括驾驶舱。各个舱之间物理隔离,能达到隔热、绝缘、隔音、防火、防电磁干扰的效果。且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为抽屉式,可通过滑轨从移动充电车上抽出或装入,方便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如图5-9所示。
该移动充电车主要由载体车21和车载充电系统22组成,车载充电系统 22置于载体车的载货舱中,如图5所示。
车载充电系统22为整体模块化设计,车载充电系统22中的各部件/子系统在载体车21外完成安装,最终安装在一台架22-1见图6、图7上,作为一个整体模块。车载充电系统22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23、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辅机系统24、交流补电口25、冷却模组26、直流快充充电枪27、控制屏28、直流分配单元DCPDU29、交流分配单元ACPDU210、储能电池组211、燃油箱212,如图6所示。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23包括一微型燃气轮机及一同轴相连的高速同步电机。微型燃气轮机带动同轴相连的高速同步电机同步高速旋转,此时高速同步电机工作在发电机模式,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发电。所述高速同步电机也可工作在电动机模式,在启动阶段将微型燃气轮机拖转至点火转速。燃油箱212用于装载燃料,保证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23的燃油供给和充电续航。在本实用新型中,燃油箱212的总容量设置为70L。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辅机系统24包括DPC及微型燃气轮机运行所需的油路子系统、气路子系统、点火控制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未在图6中一一示出。所述子系统均包括有各自的控制器及执行器。所述DPC包括双向电能变换器,所述双向电能变换器可工作在整流模式,将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23输出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也可工作在逆变模式,将储能电池组211 提供的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以变频启动与微型燃气轮机同轴相连的高速同步电机。
燃机控制器DPC的一端与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电连接,另一端与直流分配单元DCPDU29(Direct Current Power Distribution Unit)的一端电连接; DCPDU29的另一端与储能电池组211和/或充电枪27电连接。
燃机控制器DPC,用于控制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具体地,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及相应的控制算法对与微型燃气轮机同轴相连的同步电机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同步电机的启动拖动控制和发电控制。在启动阶段,燃机控制器 DPC用于启动同步电机以拖转微型燃气轮机至点火速度。在发电阶段,燃机控制器DPC用于将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输出的交流电(也即同步电机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
可选的,燃机控制器DPC包含一双向AC/DC变换器,该双向AC/DC 变换器可工作在整流模式,将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输出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也可工作在逆变模式,将储能电池组211提供的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以变频启动与微型燃气轮机同轴相连的同步电机。燃机控制器DPC还包含控制芯片、采样电路和通讯模块。控制芯片用于基于采样电路采集的电压、电流、温度等信号产生PWM信号以控制变换器中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进而实现对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控制。燃机控制器DPC通过通讯模块与上层控制器(如主控制器)进行实时通讯。例如,接收主控制器的功率需求指令以实现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转速的控制,从而实现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可调;或者向主控制器反馈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工作运行状态。
DCPDU29用于与储能电池组211配合工作以稳定直流母排电压,实现对待充电车辆的充电。
可选的,DCPDU29包括至少一个双向DC/DC变换器,用于实现对储能电池组211的充电或放电。该双向DC/DC变换器可将直流母排的直流电进行DC/DC变换后输出至储能电池组211存储(即对储能电池组211充电),也可以将储能电池组211提供的直流电进行DC/DC变换后输出至直流母排 (即对储能电池组211放电)。
可选的,DCPDU29包括至少一个单向DC/DC变换器。单向DC/DC变换器将直流母排的直流电(该直流电由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和/或储能电池组211提供)进行DC/DC变换后通过充电枪27输出至待充电车辆对其进行充电,单向DC/DC变换器的数量与充电枪7的数量相匹配。
储能电池组211可工作在充电或放电两种模式。负责储能(电能来自系统外接电源如连接交流补电口25的外接交流充电桩,或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23)、向负载输出电能,以及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储能电池组211还可以为机组23提供启动电能。储能电池组211可以包括至少一块储能电池。储能电池的数量与车载充电系统22设计的额定功率相关。所述储能电池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可充电电池,包括但不仅限于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氢化物- 镍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优选地,考虑到安全性及高充放电倍率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选择充放电倍率为3C的磷酸锂电池作为储能电池。
交流补电口25用于对储能电池组211进行补电。在移动充电车没有外出提供充电服务时,可将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枪接至所述交流补电口25,外接交流电先经由ACPDU210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经过DCPDU29进行电能分配,对储能电池组211进行充电。
冷却模组26用于对储能电池组211、DCPDU29、ACPDU210进行冷却。冷却模组26为串并联复合式水循环系统,当储能电池组211、DCP DU29、 ACPDU210其一达到指定温度时,冷却模组26的制冷压缩机会自动开启。
控制屏28可对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23的启动过程、整个车载充电系统的发电运行过程、停机过程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排除,便于维修人员对系统的维护与检修。
图6中并未示出车载充电系统22的控制器件如车载充电系统22主控制器及其余各部件的子控制器等。主控制器等控制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布置在不同位置,例如可以将主控制器作为单独的模块,布置在电器舱的合适位置如DPC箱体上方。图6中示出的ACDPU可以从系统22中省略,此时 ACDPU将外接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的功能由DPC的双向AC/DC变换器执行。
为了将车载充电系统22方便地安装到载体车内,或者从载体车内取出,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套进出机构213。此进出机构由两条平行的滑轮组215、两条限位条216、四个固定限位块217组成,详见图8和9。同时配备一台转运推车214,转运推车214配备相同的一套进出机构213,如图7所示。
车载充电系统22放置在载体车21内或转运推车214的进出机构213上,并通过四个固定限位块217进行固定锁死。如图9所示,当需要将车载充电系统22移出或移入载体车21内时,可将对应端头的两个固定限位块217从锁止状态A旋转至进出状态B。此时可将车载充电系统22通过两条平行的滑轮组215移进或移出。平行的滑轮组215由多个金属轴承滑轮组成,保证了足够的承载能力。两条限位条216保证了车载充电系统22进出载体车21过程中,左右位置不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系统22的进出机构213可以采用齿轮齿条电动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丝杠滑轨的形式,或者采用两条V型滑轨进行替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和移动充电车,该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辅机系统、交流补电口、冷却模组、直流快充充电枪、控制屏、直流配电单元DCPDU、交流配电单元ACPDU、储能电池组和燃油箱等各部件;上述各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一台架上。该移动充电车包括进出机构,通过进出机构将该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安装或移出该移动充电车,该设置不仅方便维修和检查,该车载充电系统还可以随时从载体车中整体取出,以移植到其他平台如其他载体车,或实验测试台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充电车的热管理系统及移动充电车,如图10-12所示。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模组6包括串并联复合式的水冷却循环,如图10 所示。从制冷冷却箱体318的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水通过并联方式进入多组电池组的进水口,图中示例性的示出电池组319、电池组320,实际的电池组的组数可以为任意组,根据实际所需功率确定。冷却水对各组电池组进行冷却后,从电池组的出水口流出,然后通过进水口进入到DCPDU321和 ACPDU/DPC322,对DCPDU321和ACPDU/DPC322进行冷却。然后通过出水口流经一个三通323,一路经补偿水壶324流入另一三通326,另一路经水阀325流入另一三通326,然后汇合后流回制冷冷却箱体318。该制冷冷却箱体318包括水泵和制冷压缩机。
还包括制冷控制单元,当电池组和/或直流分配单元DCPDU、交流分配单元ACPDU/DPC的出水口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制冷压缩机工作。具体的,电池组的工作环境最佳温度为35℃,而ACPDU和DCPDU 的工作环境温度为低于55℃,将热环境要求相同的部件水循环并联起来,并且基于功耗最小原则,将工作环境要求较高的电池组置于冷却箱体的出口前端,再将整个水循环系统串联起来。经过计算每组并联部件的散热量和冷却液的温升,整个水循环系统需满足于以下条件:1.电池组出水温度不高于 35℃;2.ACPDU及DCPDU的出水温度不高于55℃。当检测到这两个条件其一不满足时,制冷压缩机开启,通过制冷系统将水温降低到需要的环境温度。计算每组并联部件散热量和冷却液温升的方法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
此方案可以使用一套制冷水循环系统冷却对热环境要求不同的多组零部件。
图10仅为示例,例如,可能有多于两个的电池组进行并联冷却。再例如, DPC也可以采用水冷方式,由于DPC的冷却要求与ACPDU、DCPDU相似,因而可以与ACPDU及DCPDU并联冷却。又例如,ACDPU可以从系统中省略,此时ACDPU将外接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的功能由DPC的双向AC/DC 变换器执行。
该移动充电车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舱内通风系统,如图11所示。载体车左右后侧窗处各设置一个通气百叶窗329,车体左侧的通气百叶窗设置两个通气风扇,分别为燃机舱风扇327和电器舱风扇328。系统工作时,右侧车门打开取出充电枪接至待充车辆。冷空气从左侧百叶窗由燃机舱风扇327和电器舱风扇328吸入,从车体右侧的通气百叶窗329和车门处排出,用于冷却燃机舱温度和电器舱温度。微型燃气轮机运行所产生的高温尾气330则通过燃机排气管331从载体车的车顶处直接排出,如图12所示。
车载充电系统的各部件(例如DPC)也设置有散热风扇,(未在图11中示出),以便冷空气的吸入及流出,从而带走相应部件产生的热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充电车的热管理系统及包括该热管理系统的移动充电车,该热管理系统包括串并联复合式的水冷却循环装置和通风散热装置;水冷却循环装置包括制冷冷却箱体、补偿水壶和若干冷却管道,冷却管道以串联的方式穿过正常工作温度从低到高排列的零部件、以并联的方式穿过正常工作温度相同的零部件;通风散热装置包括通气百叶窗和通气风扇。该方案采用一套水循环和冷却系统将所有需要冷却的部件串在一起,并对热环境要求相同的零部件采取并联冷却的方式,可以使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降低。
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融合,如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充电车都可以包括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热管理系统,等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器舱、燃机舱和燃油舱;
所述电器舱紧邻燃机舱和燃油舱,放置各种电气部件;所述燃机舱位于燃油舱的上部,燃机舱放置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燃油舱放置燃料;
所述电器舱、燃机舱和燃油舱通过绝缘、绝热、隔音材料进行物理隔离并形成为一整体;
所述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为抽屉式,可通过滑轨从移动充电车上抽出或装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舱间安全隔离装置,位于所述燃机舱、电器舱和燃油舱之间,将所述燃机舱、电器舱和燃油舱隔开;
所述舱间安全隔离装置的边缘设置有多块可活动裙板,每块裙板通过铰链与所述舱间安全隔离装置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间安全隔离装置包括燃机舱燃油舱隔离板、燃机舱电器舱隔离板和燃油舱电器舱隔离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机舱燃油舱隔离板和燃机舱电器舱隔离板采用铝箔板材;
所述燃油舱电器舱隔离板采用铝箔板材和胶木板材双层材料。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机舱包括微型燃气轮机支架,用于支撑微型燃气轮机;
所述微型燃气轮机支架下端设置有减震绝缘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绝缘块为绝缘橡胶块,设置有4块,位于所述燃机舱燃油舱隔离板下方。
7.一种移动充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舱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
所述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通过滑轨安装至所述移动充电车;
所述电器舱紧邻所述驾驶舱,位于驾驶舱和燃机舱、燃油舱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充电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位于所述驾驶舱和电器舱之间,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移动充电车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充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安全隔离装置包括骨架和覆盖件,所述覆盖件覆盖于所述骨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充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由多节管件通过多个三通接头和多个四通接头连接而成;所述覆盖件由铝箔制成。
CN201920175520.4U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 Active CN209666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5520.4U CN209666925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5520.4U CN209666925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6925U true CN209666925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68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5520.4U Active CN209666925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6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270149B2 (en) High temperature battery system for hybrid locomotive and offhighway vehicles
CN104025335B (zh) 电池壳体和车辆
JP626661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システムを動作させ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99604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multi-battery systems
CN111355281A (zh) 一种车载移动式储能系统
CN107757392A (zh) 用于电力电子模块和电池的组合冷却回路的操作
CN110936836B (zh) 一种可移动的汽车充电集装箱
CN209552964U (zh) 增程式移动电源车
CN105015559B (zh) 一种机车无火回送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
CN105172787A (zh) 具有用于车辆到电网电能集成的交流转直流逆变器系统的车辆
WO2021129875A1 (zh) 充电单元温度调节系统、充电箱、换电站及储能站
CN108528735B (zh) 串联式混合动力飞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9505560U (zh) 一种移动充电车的热管理系统及移动充电车
CN209329760U (zh) 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
CN207257414U (zh) 一种移动充电车
WO2021129876A1 (zh) 电池包温度调节方法及系统、充电箱、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10167772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加热和冷却系统
CN212277963U (zh) 移动闪光焊轨机的供电装置
CN110431027A (zh) 运输制冷单元(tru)直流(dc)架构
CN203261050U (zh) 一种整体自装卸式储能方舱充电站
CN204915320U (zh) 一种混合动力机车的辅助变流系统
CN209666925U (zh) 一种车载式移动充电设备及移动充电车
CN110829200A (zh) 一种内燃机车用高压电气柜
KR20200104645A (ko) 전기자동차의 냉각 시스템
KR20130131297A (ko) 자동차의 구동 모터에 전원을 공급하기 위한 배터리의 충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29 room 104, No.101, building 3, yard a 29, North Third Ring Middle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Zhiyue Tengfe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room 104, 101, building 3, yard a 29, Middle North Third Ring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TECHNOLOGIES' XANADU OF RESONATORY-SOLAR-SYSTEME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9

Address after: 100029 room 104, No.101, building 3, yard a 29, North Third Ring Middle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Zhiyue Tengfe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Jin Pu

Address before: 100029 room 104, No.101, building 3, yard a 29, North Third Ring Middle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Zhiyue Tengfe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9

Address after: 100176 room 1202a, 12 / F, block B, building 1, yard 19, Ronghua Middle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Jin Pu

Address before: 100029 room 104, No.101, building 3, yard a 29, North Third Ring Middle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Zhiyue Tengfe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n P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7

Address after: 518063 10 Nanshan District Road, Gaoxin south,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Liu Muhua

Address before: 100176 room 1202a, 12 / F, block B, building 1, yard 19, Ronghua Middle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Jin 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