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6861U - 集成控制器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集成控制器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6861U
CN209666861U CN201920111639.5U CN201920111639U CN209666861U CN 209666861 U CN209666861 U CN 209666861U CN 201920111639 U CN201920111639 U CN 201920111639U CN 209666861 U CN209666861 U CN 209666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hell
integrated manipulator
side plate
he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116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大鹏
宋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mmoth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mmoth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mmoth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mmoth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116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6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6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6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控制器,包括:壳体,具有散热功能:电路板,设于壳体内;第一发热元件,设于电路板上;第二发热元件,设于电路板上,且第一发热元件的体积大于第二发热元件的体积;第一导热件,连接于第一发热元件与壳体之间,并用于将第一发热元件的热量传导至壳体上;第二导热件,用于将第二发热元件抵持于壳体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集成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通过第一导热件及第二导热件的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发热元件及第二发热元件散热效果好,且该集成控制器内部结构布局紧凑,占用体积小。

Description

集成控制器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集成控制器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通常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电动车的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器及车载充电器等,由于功能需求,往往会具有很多发热的元件,有的元件发热功率大,有的元件发热功率小,如MOS管,如果都采用卡簧来实现元件的散热,会导致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器或车载充电器内部空间布局紊乱,占用体积大,且安装太多的卡簧,浪费时间及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控制器内部发热元件体积不同导致控制器内部布局紊乱及浪费卡簧成本及人工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集成控制器,包括:
壳体,具有散热功能:
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第一发热元件,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第二发热元件,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的体积;
第一导热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并用于将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壳体上;
第二导热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发热元件抵持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具有电机控制器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及车载充电器模块中的至少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件为充设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导热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热元件为MOS管,所述第二导热件为卡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底壳上并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围合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发热元件、所述MOS管、所述导热胶及所述卡簧均设于所述安装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上并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上并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底板外侧设有第一散热条,所述第一侧板外侧设有第二散热条,所述第三侧板外侧设有第三散热条,所述第四侧板外侧设有第四散热条,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用于所述电路板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线座。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多条所述第一散热条,所述第一散热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各所述第一散热条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动车的行驶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热量和气体排出的泄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阀孔,所述泄压阀包括阀体及卡钩,所述卡钩包括自所述阀体垂直延伸的杆件,以及设于所述杆件端部的钩体,所述杆件穿设于所述阀孔中,所述钩体可在所述阀孔打开时抵持于所述阀孔一端,所述阀体可在所述阀孔密封时抵持于所述阀孔另一端,所述杆件的长度大于所述阀孔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集成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控制器通过第一导热件及第二导热件的设置,且第一导热件连接于第一发热元件与壳体之间,并用于将第一发热元件的热量传导至壳体上,第二导热件用于将第二发热元件抵持于壳体上,这样,针对第一发热元件,其体积较大、形变难,可通过在第一发热元件与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导热件以达到散热的目的,而针对第二发热元件,其体积较小,可适当发生形变,可通过第二导热件将第二发热元件抵靠于壳体上,以达到散热,从而不仅使得第一发热元件与第二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达到最佳化,且壳体内各结构布局合理整齐,内部结构占用空间小,从而使得整个集成控制器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此外,也可以对应减少第一导热件或第二导热件的数量,防止了因第一导热件或第二导热件加工难,而造成整个集成控制器加工成本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通过上述基础控制器的设置,从而使得其散热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局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打开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壳体;2-电路板;3-第一发热元件;4-第二发热元件;5-第二导热件;10-安装腔;11-底壳;12-上盖;13-第一密封圈;14-第一散热条;15-第二散热条;16-第三散热条;17-第四散热条;18-泄压阀;19-第二密封圈;20-线座;21-第一面;22-第二面;40-MOS管;50-卡簧;111-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第三侧板;114-第四侧板;115-底板;116-卡板;120-阀孔;181-阀体;182-卡钩;1821-杆件;1822-钩体;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进行说明。该集成控制器用于电动车上。集成控制器包括壳体1、电路板2、第一发热元件3、第二发热元件4、第一导热件(图中未示出)及第二导热件5。壳体1具有散热功能,电路板2、第一发热元件3、第二发热元件4、第一导热件及第二导热件5均设于壳体1内。第一发热元件3设于电路板2上,第二发热元件4设于电路板2上,且第一发热元件3的体积大于第二发热元件4的体积,即在该集成控制器工作时,第一发热元件3产生的热量大于第二发热元件4产生的热量。第一导热件连接于第一发热元件3与壳体1之间,第一大热件用于将第一发热元件3的热量传导至壳体1上,并通过壳体1将热量散热出去,第二导热件5用于将第二发热元件4抵持于壳体1上,并通过壳体1将热量散热出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控制器通过第一导热件及第二导热件5的设置,且第一导热件连接于第一发热元件3与壳体1之间,并用于将第一发热元件3的热量传导至壳体1上,第二导热件5用于将第二发热元件4抵持于壳体1上,这样,针对第一发热元件3,其体积较大、形变难,可通过在第一发热元件3与壳体1之间设置第一导热件以达到散热的目的,而针对第二发热元件4,其体积较小,可适当发生形变,可通过第二导热件5将第二发热元件4抵靠于壳体1上,以达到散热,从而不仅使得第一发热元件3与第二发热元件4的散热效果达到最佳化,且壳体1内各结构布局合理整齐,内部结构占用空间小,从而使得整个集成控制器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此外,也可以对应减少第一导热件或第二导热件5的数量,防止了因第一导热件或第二导热件5加工难,而造成整个集成控制器加工成本高。
优选地,上述电路板上具有电机控制器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及车载充电器模块中的至少两各,即集成控制器可以是电机控制器模块与电池管理模块两者的集合,可以是电机控制器模块与车载充电器模块两者的集合,可以是电池管理模块与车载充电器模块两者的集合,也可以是电机控制器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及车载充电器模块三者的集合,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导热件为充设于第一发热元件3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导热胶。导热胶即为导热硅胶,是以有机硅胶为主体、添加填充料、导热材料等高分子材料,混炼而成的硅胶,具有较好的导电绝缘性,且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本实施例通过导热胶抵持于第一发热元件3的表面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从而将第一发热元件3的热量传导至壳体1上,因壳体1具有散热功能,从而将第一发热元件3的热量散热至空气中。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上述第一导热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导热效果且具有绝缘性的结构,如在导热石墨外面包一层绝缘布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优选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二发热元件4为MOS管40,MOS管40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用于把输入电压转成输出电流,电池管理模块中以MOS管40最为常见,MOS管40也是发热较为突出的元件,第二导热件5为卡簧50,上述壳体1内壁延伸有卡板116,通过卡簧50将第二发热元件4与卡板116抵靠在一起,从而第二发热元件4的热量可以直接传导至壳体1上,并通过壳体1散热出去。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卡簧50后,第二发热元件4可与壳体1直接接触,其散热更快,散热效果更好。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壳体1采用铝材料制成,铝材料散热效果很好,从而使得壳体1的散热效果好,进而能够将第一发热元件3及第二发热元件4的热量及时散热出去,以保证整个集合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上述壳体1也可以采用其他散热效果较好的材料制成,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壳体1包括底壳11及上盖12,上盖12盖设于底壳11上并通过紧固件连接,上盖12与底壳1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13抵接,上盖12与底壳11围合形成有安装腔10,电路板2、第一发热元件3、MOS管40、导热胶及卡簧50均设于安装腔10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3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底壳11包括底板115及设于底板115上的侧板,第一发热元件3及MOS管40均设于电路板2边缘,导热胶充设于第一发热元件3与侧板之间,侧板内壁延伸有卡板116,卡簧50卡设于MOS管40与卡板116上。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上述电路板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第一面21与上盖12相对设置,第二面22与底板115相对设置,第二面22与底板115之间设有间隙,第一发热元件3及MOS管40从第一面21插设于电路板2上并第二面22伸出,间隙用于容纳第一发热元件3及第二发热元件4伸出第二面22的部分。具体的,底板115上设有螺丝柱,电路板2的第二面22抵持于螺丝柱上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底板115,螺丝柱凸出底板115的高度即为间隙的高度,本实施例通过将电路板2上的元件均设于第一面21上,从而使得整个电路板2及各元件占用体积小,使得整个集成控制器布局整齐、紧凑,占用体积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侧板呈方形,侧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及第四侧板114,第一侧板111与第二侧板112相对设置,第三侧板113与第四侧板114相对设置。底板115外侧设有第一散热条14,第一侧板111外侧设有第二散热条15,第三侧板113外侧设有第三散热条16,第四侧板114外侧设有第四散热条17,第二侧板112上设有用于电路板2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线座20。本实施例通过在底板115、第一侧板111、第三侧板113及第四侧板114上均设有散热条,从而使得壳体1的散热效果更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线座20也可以设于第一侧板111、第三侧板113及第四侧板114,或者将上述线座20设于上盖12上,然后在第二侧板112上设有第五散热条,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底板115外侧上设有多条第一散热条14,第一散热条14凸设于底板115上并沿第一方向X延伸,各第一散热条14沿第二方向Y并列设置,其中,第一方向X为电动车的行驶方向,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设置。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散热条14沿电动车的行驶方向延伸,从而可以通过电动车形成的风道来带走壳体1的热量,从而大幅度提高壳体1表面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上述第二散热条15也沿第二方向Y分布,第二散热条15的延伸方向也顺应风道,且第二散热条15与第一散热条14一一相接,从而使得第一侧板111上的散热效果好,同时,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第一发热元件3靠近第一侧板111设置,导热胶抵持于第一侧板111与第一发热元件3之间,从而使得第一发热元件3的散热快,散热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图2及图5,上述第三散热条16及第四散热条17均沿第一方向X分布,且第三散热条16与第四散热条17均与第一散热条14垂直设置,即第三散热条16从第三侧板113的底部向上延伸,从而可以将底板115上的热量引导向上排出,同样的,第四散热条17从第四侧板114的底部向上延伸,从而可以将底板115上的热量引导向上排出,进而使得整个壳体1的散热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控制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壳体1上还设有泄压阀18,泄压阀18用于在壳体1内部发热过高或者气压增大时,将壳体1内的热量及气体排出,从而保持壳体1内部热量及气压平衡,防止壳体1爆炸,提高该集成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请参阅图4,上述壳体1上开设有阀孔120,泄压阀18包括阀体181及四个卡钩182,阀体181呈圆柱状,四个卡钩182沿周向分布于阀体181一侧。卡钩182包括杆件1821及钩体1822,杆件1821自阀体181一侧垂直延伸,钩体1822设于杆件1821的端部,且杆件1821沿阀孔120轴向的长度大于阀孔120沿轴向的深度。安装时,将杆件1821穿设于阀孔120中,将钩体1822穿过阀孔120一端并与阀孔120一端具有一端第一距离,然后使得阀体181抵持于阀孔120的另一端,从而密封阀孔120。当壳体1内部气压或热量过高时,内部气体或热量挤压阀体181,推动阀体181与阀孔120另一端分开第二距离,直至第二距离与第一距离相等时,也即是钩体1822抵持于阀孔120一端上,从而打开阀孔120,气体和热量可通过阀孔120排出,待壳体1内部平衡后,阀体181在重量作用下重新抵持于阀孔120另一端,以封闭阀孔120。本实施例的泄压阀18,通过气压可打开阀孔120,且利用阀体181重力可密封阀孔120,从而不需要人动手就可以自动工作,进而保证了该集成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请参阅图4,上述阀孔120为锥形孔,上述钩体1822朝向锥形孔的内侧壁,通过锥形孔与钩体1822的配合,从而很容易将卡钩182安装入阀孔120中。
优选地,请参阅图4,上述阀体181与阀孔12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9,从而使得壳体1内部防水、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集成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通过上述基础控制器的设置,从而使得其散热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集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散热功能:
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第一发热元件,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第二发热元件,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的体积;
第一导热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并用于将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壳体上;
第二导热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发热元件抵持于所述壳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具有电机控制器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及车载充电器模块中的至少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为充设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导热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为MOS管,所述第二导热件为卡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底壳上并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围合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发热元件、所述MOS管、所述导热胶及所述卡簧均设于所述安装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上并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上并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底板外侧设有第一散热条,所述第一侧板外侧设有第二散热条,所述第三侧板外侧设有第三散热条,所述第四侧板外侧设有第四散热条,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用于所述电路板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线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多条所述第一散热条,所述第一散热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各所述第一散热条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电动车的行驶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热量和气体排出的泄压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阀孔,所述泄压阀包括阀体及卡钩,所述卡钩包括自所述阀体垂直延伸的杆件,以及设于所述杆件端部的钩体,所述杆件穿设于所述阀孔中,所述钩体可在所述阀孔打开时抵持于所述阀孔一端,所述阀体可在所述阀孔密封时抵持于所述阀孔另一端,所述杆件的长度大于所述阀孔的深度。
10.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控制器。
CN201920111639.5U 2019-01-22 2019-01-22 集成控制器及电动车 Active CN209666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1639.5U CN209666861U (zh) 2019-01-22 2019-01-22 集成控制器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1639.5U CN209666861U (zh) 2019-01-22 2019-01-22 集成控制器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6861U true CN209666861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66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11639.5U Active CN209666861U (zh) 2019-01-22 2019-01-22 集成控制器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68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5812A (zh) * 2021-08-19 2021-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5812A (zh) * 2021-08-19 2021-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3645812B (zh) * 2021-08-19 2024-03-1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3348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及其散热、加热系统
CN210000163U (zh) 一种移动充电桩散热风道结构
WO2015158155A1 (zh) 电源箱体及使用该电源箱体的电源箱和车辆
CN209666861U (zh) 集成控制器及电动车
CN103414219B (zh) 电动车充电器
CN106602437A (zh) 一种独立分区散热式配电装置
CN206210889U (zh) 一种货车用蓄电池放置箱
CN209088802U (zh) 变频器机箱及变频器
CN207926613U (zh) 一种网络适配器
CN20959225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206287844U (zh) 直流充电机箱体
CN203637544U (zh) 一种电动客车的电池箱
CN105509305B (zh) 一种汽车空调加热用的ptc水加热器
CN209208518U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
CN207150192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充电器
CN104051814A (zh) 纯电动大巴车镍氢电池组箱体散热结构
CN206163661U (zh) 一种集散热加热一体的圆柱动力电池模组
CN205694032U (zh) 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
CN203562811U (zh) 电动车充电器
CN211543287U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
CN208741888U (zh) 一种新型电动滑板
CN203644843U (zh) 电动客车的电池箱
CN110212269A (zh) 一种机车用风冷动力电池包
CN215269272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车载逆变器
CN206180050U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组散热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