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7813U - 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7813U
CN209657813U CN201920390387.4U CN201920390387U CN209657813U CN 209657813 U CN209657813 U CN 209657813U CN 201920390387 U CN201920390387 U CN 201920390387U CN 209657813 U CN209657813 U CN 209657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axis
stroke pipe
axis
pipe
transmission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903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静
张媛
朱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of Energ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UADU NUCLEAR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UADU NUCLEAR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UADU NUCLEAR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903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7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7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7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包括中心轴、行程管及驱动部件,所述行程管连接在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上,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行程管绕行程管的轴线转动;所述中心轴的轴线与行程管的轴线平行,中心轴的上端位于行程管内,中心轴的下端位于行程管的下侧;所述中心轴与行程管之间还设置有键,所述键在行程管转动时,通过受剪,驱动中心轴随行程管转动,且中心轴可相对于行程管在行程管的轴线上往复运动;所述中心轴的底部还固定有凸轮。本传动链结构简单,实现对安全棒的抓取和释放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背景技术
安全棒驱动机构(控制棒驱动机构)是反应堆中的重要部件或设备,其下端连接安全棒(控制棒),如用于在紧急工况下,释放安全棒以实现反应堆紧急停堆。反应堆正常运行时安全棒长期保持在最高处,一旦发生事故,安全棒驱动机构对其的约束变化,安全棒快速插入堆芯,使反应堆实现紧急停堆,从而保证反应堆的安全。
安全棒驱动机构在使用过程中会涉及到安全棒的换料问题,设计出一种性能可靠、适用于钠冷快中子反应堆密封环境的抓手传动链,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安全棒驱动机构在使用过程中会涉及到安全棒的换料问题,设计出一种性能可靠、适用于钠冷快中子反应堆密封环境的抓手传动链,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本传动链结构简单,实现对安全棒的抓取和释放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包括中心轴、行程管及驱动部件,所述行程管连接在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上,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行程管绕行程管的轴线转动;
所述中心轴的轴线与行程管的轴线平行,中心轴的上端位于行程管内,中心轴的下端位于行程管的下侧;
所述中心轴与行程管之间还设置有键,所述键在行程管转动时,通过受剪,驱动中心轴随行程管转动,且中心轴可相对于行程管在行程管的轴线上往复运动;
所述中心轴的底部还固定有凸轮。
安全棒驱动机构中,一般主轴上设置多个沿着主轴轴线方向排布的齿条,主轴的下端固定安全棒,通过勾爪、齿轮等部件与处于主轴上的齿条啮合,在主轴轴线方向不同位置的齿条被啮合时,达到改变主轴高度、调整安全棒所处反应堆位置的目的。同时,针对安全棒换料,待主轴与安全棒下降至底后,须移除主轴与安全棒的连接,现有技术中,针对主轴下端的结构设计,一般是通过人工向主轴施加沿着竖直方向的推力或拉力,完成主轴与安全棒的分离或连接。而如针对钠冷快中子反应堆密封环境,不宜通过上述的推或拉的形式完成主轴与安全棒的连接。
本方案中,设置为:所述中心轴的轴线与行程管的轴线平行,中心轴的上端位于行程管内,中心轴的下端位于行程管的下侧,同时设置为:所述中心轴与行程管之间还设置有键,所述键在行程管转动时,通过受剪,驱动中心轴随行程管转动,且中心轴可相对于行程管在行程管的轴线上往复运动,这样,在安全棒驱动机构的主轴传动链下,在对主轴进行升降以进行安全棒升降操作时,行程管相当于为中心轴上端的套管,在中心轴随主轴升降时,用于满足中心轴与行程管之间始终有配合关系,即在行程管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中心轴随主轴升降时仅有中心轴相对于行程管在行程管的轴线方向位置发生变化,而中心轴与行程管之间始终能够传递转矩,以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行程管转动时,可迫使中心轴随行程管转动且行程管不影响中心轴的升降。
在具体运用时,如主轴下端的卡爪设置为包括两片卡爪,各卡爪均通过不同铰接轴与主轴铰接连接,两铰接轴平行且铰接轴的轴线方向与主轴的轴线方向垂直,各卡爪的自由端朝下,两片卡爪的下端之间围成用于夹持安全棒的夹持间隙,这样,在中心轴随行程管转动时,由于中心轴的下端固定有凸轮且主轴本身仅在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在中心轴特定周向位置,在凸轮随中心轴转动时凸轮的边缘距中心轴轴线的距离发生变化,如凸轮为一个时,通过凸轮的边缘作用在至少一个卡爪上约束两卡爪之间间隙的张开角度,如配合设置于卡爪与主轴之间的弹性件,即可使得通过凸轮的转动,使得间隙先变大再变小,通过改变所述间隙的大小,达到改变抓手对安全棒夹持状态,达到换料的目的。
本方案中,设置为包括以上行程管,即:主轴在正常工作时本身的运动并不影响本抓手传动链的功能或本抓手传动链并不影响主轴的正常动作,同时通过行程管的转动即能实现控制本抓手传动链对安全棒的抓取和释放,同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行程管的转动通过相应转动驱动机构即可实现,如采用为伺服电机的驱动电机即可,避免面临传统人工操作主轴实现对安全棒的释放和抓取不适合于密闭空间的问题,同时实现行程管的转动对实现密封增加的难度小,故本传动链不仅实现对安全棒的抓取和释放易于实现,同时结构简单,特别适用于如为钠冷快中子反应堆的运用场合。
在具体运用时,设置为行程管与中心轴同轴,主轴为空心轴,中心轴内嵌于主轴中且主轴与中心轴同轴。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凸轮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凸轮为两个,且两个凸轮均为椭圆状凸轮,两凸轮安装在中心轴轴线上的不同位置,两凸轮均与中心轴同轴,且两凸轮各自的长轴之间的夹角为90°。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椭圆状凸轮即为完成在安全棒驱动机构上安装的凸轮的俯视图的边缘呈椭圆状,以上两个凸轮可采用同尺寸,亦可采用不同尺寸,该方案在具体运用时,如设置为:卡爪上用于实现卡爪与主轴铰接的铰接轴位于卡爪的两端之间,两卡爪相对于主轴的轴线呈轴对称,且其中一个凸轮位于铰接轴的上侧用于与铰接轴上侧的卡爪部分相互作用,另一个凸轮位于铰接轴的下侧用于与铰接轴下侧的卡爪部分相互作用,这样,针对各卡爪,两个凸轮的边缘分别对其施加约束,铰接轴为卡爪的转动中心,在中心轴转动时,两卡爪之间夹持间隙完成张、合动作:在凸轮随中心轴转动时,针对各卡爪,如铰接轴上侧的凸轮的长轴边缘压持在卡爪上时,铰接轴下侧的凸轮的短轴边缘与卡爪相作用,此时,卡爪的下端之间具有最小间隙用于夹持安全棒;铰接轴上侧的凸轮的短轴边缘压持在卡爪上时,铰接轴下侧的凸轮的长轴边缘与卡爪相作用,此时,卡爪的下端之间具有最大间隙用于释放安全棒或使得安全棒的上端嵌入卡爪之间以为夹持安全棒做好准备。采用本方案,通过以上两个凸轮同时约束两个卡爪,使得卡爪之间具有特定的相对运动状态,且以上相对运动为周期性相对运动,采用本方案,各卡爪与主轴通过铰接轴铰接即可,不需要如以上所述的包括弹性件的方案;同时采用本方案,由于凸轮相较于弹性体为刚形体,卡爪之间夹持间隙的改变仅依赖于凸轮的转动,故采用本方案,还可使得本抓手传动链具有性能更为可靠、相应安全棒驱动机构具有结构更为简单的特点。
为使得行程管在转动特定角度后,抓手传动链能够通过自锁,使得凸轮对卡爪施加约束以保持卡爪特定的状态,设置为:所述驱动部件与行程管通过驱动轴相连,所述驱动轴上还串联有具有自锁性能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中,蜗轮通过驱动轴与行程管相连,蜗杆通过驱动轴与驱动部件相连。即所述驱动轴为多段组合式结构,部分段落用于蜗杆与驱动部件之间的连接,部分段落用于蜗轮与行程管的连接。
为直观反映抓手传动链的工作状态,还包括用于检测行程管或中心轴转动状态的位置检测装置。
作为中心轴与行程管的具体形式,设置为:所述中心轴的上端呈花键轴状,所述行程管为管孔上设置有键槽的套管。
作为驱动部件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驱动部件为驱动电机。
作为一种可驱动凸轮旋转的冗余设计,以实现在断电情况下完成主轴对安全棒的释放,设置为:还包括与行程管相连的手动驱动装置,所述手动驱动装置用于通过人工手动施加转矩,驱动行程管旋转。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由于行程管在使用时需固定位置安装,故相应手动驱动装置可以是通过齿轮与行程管连接的转柄等,以上转柄可为杆状结构,其上本身具有拐点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直接施加转矩或设置有卡口、卡槽等,以上卡口和卡槽用于连接其他工具,以更为方便的施加转矩。针对设置有蜗轮蜗杆机构和驱动轴的方案,须设置为手动驱动装置连接在蜗杆上。
如上所述,本抓手传动链区别于传统抓手传动链,其通过中心轴旋转的方式带动凸轮改变对卡爪的约束状态而达到改变对安全棒约束状态的目的,由于本身中心轴在具体运用时需要竖直设置,且中心轴满足功能要求均需要其下部的凸轮能够与主轴上的卡爪相互作用即可,为避免因为在进行换料时,因为主轴的到位情况或安全棒的到位情况等,导致出现卡爪正常开合而并未夹持到安全棒的情况,设置为:还包括用于检测中心轴在主轴轴线上位置的检测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可在两卡爪上设置台阶用于约束中心轴相对于主轴,在主轴轴线上最下端的位置,即以上台阶用于为中心轴提供支撑,用于避免主轴进一步下落,同时在两卡爪的内侧均设置平直段,以上平直段用于实现:在所述卡爪上的夹持间隙处于夹持安全棒的状态时,所述凸轮的侧面与平直段配合,且凸轮可沿着平直段在主轴的轴线方向滑动。这样,在换料时,主轴下降到最低位之前安全棒的上端与中心轴的下端接触,这样,在安全棒的上端嵌入卡爪之间夹持间隙到位后,安全棒对中心轴产生顶升作用,这样,通过以上检测装置检测中心轴相对于主轴在主轴轴线上位置,判断是否出现了所述的顶升,达到判定是否出现虚假夹持安全棒的目的:夹持有安全棒时,中心轴被顶升,未夹持有安全棒时,中心轴下落至底端被台阶支撑,以上高度差通过平直段实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设置为:所述中心轴的轴线与行程管的轴线平行,中心轴的上端位于行程管内,中心轴的下端位于行程管的下侧,同时设置为:所述中心轴与行程管之间还设置有键,所述键在行程管转动时,通过受剪,驱动中心轴随行程管转动,且中心轴可相对于行程管在行程管的轴线上往复运动,这样,在安全棒驱动机构的主轴传动链下,在对主轴进行升降以进行安全棒升降操作时,行程管相当于为中心轴上端的套管,在中心轴随主轴升降时,用于满足中心轴与行程管之间始终有配合关系,即在行程管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中心轴随主轴升降时仅有中心轴相对于行程管在行程管的轴线方向位置发生变化,而中心轴与行程管之间始终能够传递转矩,以在驱动部件的作用下行程管转动时,可迫使中心轴随行程管转动且行程管不影响中心轴的升降。
在具体运用时,如主轴下端的卡爪设置为包括两片卡爪,各卡爪均通过不同铰接轴与主轴铰接连接,两铰接轴平行且铰接轴的轴线方向与主轴的轴线方向垂直,各卡爪的自由端朝下,两片卡爪的下端之间围成用于夹持安全棒的夹持间隙,这样,在中心轴随行程管转动时,由于中心轴的下端固定有凸轮且主轴本身仅在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在中心轴特定周向位置,在凸轮随中心轴转动时凸轮的边缘距中心轴轴线的距离发生变化,如凸轮为一个时,通过凸轮的边缘作用在至少一个卡爪上约束两卡爪之间间隙的张开角度,如配合设置于卡爪与主轴之间的弹性件,即可使得通过凸轮的转动,使得间隙先变大再变小,通过改变所述间隙的大小,达到改变抓手对安全棒夹持状态,达到换料的目的。
本方案中,设置为包括以上行程管,即:主轴在正常工作时本身的运动并不影响本抓手传动链的功能或本抓手传动链并不影响主轴的正常动作,同时通过行程管的转动即能实现控制本抓手传动链对安全棒的抓取和释放,同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行程管的转动通过相应转动驱动机构即可实现,如采用为伺服电机的驱动电机即可,避免面临传统人工操作主轴实现对安全棒的释放和抓取不适合于密闭空间的问题,同时实现行程管的转动对实现密封增加的难度小,故本传动链不仅实现对安全棒的抓取和释放易于实现,同时结构简单,特别适用于如为钠冷快中子反应堆的运用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传动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该示意图为剖视图,反映中心轴下端的具体结构、中心轴与主轴的配合关系、卡爪与凸轮的相互约束关系、卡爪夹持安全棒的状态等;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且该示意图的剖面与图2的剖面垂直。
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卡爪,2、中心轴,3、主轴,4、凸轮,5、行程管,6、驱动部件,7、手动驱动装置,8、位置检测装置,9、蜗轮蜗杆机构,10、铰接轴,11、安全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包括中心轴2、行程管5及驱动部件6,所述行程管5连接在驱动部件6的输出端上,所述驱动部件6用于驱动行程管5绕行程管5的轴线转动;
所述中心轴2的轴线与行程管5的轴线平行,中心轴2的上端位于行程管5内,中心轴2的下端位于行程管5的下侧;
所述中心轴2与行程管5之间还设置有键,所述键在行程管5转动时,通过受剪,驱动中心轴2随行程管5转动,且中心轴2可相对于行程管5在行程管5的轴线上往复运动;
所述中心轴2的底部还固定有凸轮4。
安全棒11驱动机构中,一般主轴3上设置多个沿着主轴3轴线方向排布的齿条,主轴3的下端固定安全棒11,通过勾爪、齿轮等部件与处于主轴3上的齿条啮合,在主轴3轴线方向不同位置的齿条被啮合时,达到改变主轴3高度、调整安全棒11所处反应堆位置的目的。同时,针对安全棒11换料,待主轴3与安全棒11下降至底后,须移除主轴3与安全棒11的连接,现有技术中,针对主轴3下端的结构设计,一般是通过人工向主轴3施加沿着竖直方向的推力或拉力,完成主轴3与安全棒11的分离或连接。而如针对钠冷快中子反应堆密封环境,不宜通过上述的推或拉的形式完成主轴3与安全棒11的连接。
本方案中,设置为:所述中心轴2的轴线与行程管5的轴线平行,中心轴2的上端位于行程管5内,中心轴2的下端位于行程管5的下侧,同时设置为:所述中心轴2与行程管5之间还设置有键,所述键在行程管5转动时,通过受剪,驱动中心轴2随行程管5转动,且中心轴2可相对于行程管5在行程管5的轴线上往复运动,这样,在安全棒11驱动机构的主轴3传动链下,在对主轴3进行升降以进行安全棒11升降操作时,行程管5相当于为中心轴2上端的套管,在中心轴2随主轴3升降时,用于满足中心轴2与行程管5之间始终有配合关系,即在行程管5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中心轴2随主轴3升降时仅有中心轴2相对于行程管5在行程管5的轴线方向位置发生变化,而中心轴2与行程管5之间始终能够传递转矩,以在驱动部件6的作用下行程管5转动时,可迫使中心轴2随行程管5转动且行程管5不影响中心轴2的升降。
在具体运用时,如主轴3下端的卡爪1设置为包括两片卡爪1,各卡爪1均通过不同铰接轴10与主轴3铰接连接,两铰接轴10平行且铰接轴10的轴线方向与主轴3的轴线方向垂直,各卡爪1的自由端朝下,两片卡爪1的下端之间围成用于夹持安全棒11的夹持间隙,这样,在中心轴2随行程管5转动时,由于中心轴2的下端固定有凸轮4且主轴3本身仅在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在中心轴2特定周向位置,在凸轮4随中心轴2转动时凸轮4的边缘距中心轴2轴线的距离发生变化,如凸轮4为一个时,通过凸轮4的边缘作用在至少一个卡爪1上约束两卡爪1之间间隙的张开角度,如配合设置于卡爪1与主轴3之间的弹性件,即可使得通过凸轮4的转动,使得间隙先变大再变小,通过改变所述间隙的大小,达到改变抓手对安全棒11夹持状态,达到换料的目的。
本方案中,设置为包括以上行程管5,即:主轴3在正常工作时本身的运动并不影响本抓手传动链的功能或本抓手传动链并不影响主轴3的正常动作,同时通过行程管5的转动即能实现控制本抓手传动链对安全棒11的抓取和释放,同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行程管5的转动通过相应转动驱动机构即可实现,如采用为伺服电机的驱动电机即可,避免面临传统人工操作主轴3实现对安全棒11的释放和抓取不适合于密闭空间的问题,同时实现行程管5的转动对实现密封增加的难度小,故本传动链不仅实现对安全棒11的抓取和释放易于实现,同时结构简单,特别适用于如为钠冷快中子反应堆的运用场合。
在具体运用时,设置为行程管5与中心轴2同轴,主轴3为空心轴,中心轴2内嵌于主轴3中且主轴3与中心轴2同轴。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凸轮4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凸轮4为两个,且两个凸轮4均为椭圆状凸轮4,两凸轮4安装在中心轴2轴线上的不同位置,两凸轮4均与中心轴2同轴,且两凸轮4各自的长轴之间的夹角为90°。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椭圆状凸轮4即为完成在安全棒11驱动机构上安装的凸轮4的俯视图的边缘呈椭圆状,以上两个凸轮4可采用同尺寸,亦可采用不同尺寸,该方案在具体运用时,如设置为:卡爪1上用于实现卡爪1与主轴3铰接的铰接轴10位于卡爪1的两端之间,两卡爪1相对于主轴3的轴线呈轴对称,且其中一个凸轮4位于铰接轴10的上侧用于与铰接轴10上侧的卡爪1部分相互作用,另一个凸轮4位于铰接轴10的下侧用于与铰接轴10下侧的卡爪1部分相互作用,这样,针对各卡爪1,两个凸轮4的边缘分别对其施加约束,铰接轴10为卡爪1的转动中心,在中心轴2转动时,两卡爪1之间夹持间隙完成张、合动作:在凸轮4随中心轴2转动时,针对各卡爪1,如铰接轴10上侧的凸轮4的长轴边缘压持在卡爪1上时,铰接轴10下侧的凸轮4的短轴边缘与卡爪1相作用,此时,卡爪1的下端之间具有最小间隙用于夹持安全棒11;铰接轴10上侧的凸轮4的短轴边缘压持在卡爪1上时,铰接轴10下侧的凸轮4的长轴边缘与卡爪1相作用,此时,卡爪1的下端之间具有最大间隙用于释放安全棒11或使得安全棒11的上端嵌入卡爪1之间以为夹持安全棒11做好准备。采用本方案,通过以上两个凸轮4同时约束两个卡爪1,使得卡爪1之间具有特定的相对运动状态,且以上相对运动为周期性相对运动,采用本方案,各卡爪1与主轴3通过铰接轴10铰接即可,不需要如以上所述的包括弹性件的方案;同时采用本方案,由于凸轮4相较于弹性体为刚形体,卡爪1之间夹持间隙的改变仅依赖于凸轮4的转动,故采用本方案,还可使得本抓手传动链具有性能更为可靠、相应安全棒11驱动机构具有结构更为简单的特点。
为使得行程管5在转动特定角度后,抓手传动链能够通过自锁,使得凸轮4对卡爪1施加约束以保持卡爪1特定的状态,设置为:所述驱动部件6与行程管5通过驱动轴相连,所述驱动轴上还串联有具有自锁性能的蜗轮蜗杆机构9,所述蜗轮蜗杆机构9中,蜗轮通过驱动轴与行程管5相连,蜗杆通过驱动轴与驱动部件6相连。即所述驱动轴为多段组合式结构,部分段落用于蜗杆与驱动部件6之间的连接,部分段落用于蜗轮与行程管5的连接。
为直观反映抓手传动链的工作状态,还包括用于检测行程管5或中心轴2转动状态的位置检测装置8。
作为中心轴2与行程管5的具体形式,设置为:所述中心轴2的上端呈花键轴状,所述行程管5为管孔上设置有键槽的套管。
作为驱动部件6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驱动部件6为驱动电机。
作为一种可驱动凸轮4旋转的冗余设计,以实现在断电情况下完成主轴3对安全棒11的释放,设置为:还包括与行程管5相连的手动驱动装置7,所述手动驱动装置7用于通过人工手动施加转矩,驱动行程管5旋转。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由于行程管5在使用时需固定位置安装,故相应手动驱动装置7可以是通过齿轮与行程管5连接的转柄等,以上转柄可为杆状结构,其上本身具有拐点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直接施加转矩或设置有卡口、卡槽等,以上卡口和卡槽用于连接其他工具,以更为方便的施加转矩。针对设置有蜗轮蜗杆机构9和驱动轴的方案,须设置为手动驱动装置7连接在蜗杆上。
如上所述,本抓手传动链区别于传统抓手传动链,其通过中心轴2旋转的方式带动凸轮4改变对卡爪1的约束状态而达到改变对安全棒11约束状态的目的,由于本身中心轴2在具体运用时需要竖直设置,且中心轴2满足功能要求均需要其下部的凸轮4能够与主轴3上的卡爪1相互作用即可,为避免因为在进行换料时,因为主轴3的到位情况或安全棒11的到位情况等,导致出现卡爪1正常开合而并未夹持到安全棒11的情况,设置为:还包括用于检测中心轴2在主轴3轴线上位置的检测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可在两卡爪1上设置台阶用于约束中心轴2相对于主轴3,在主轴3轴线上最下端的位置,即以上台阶用于为中心轴2提供支撑,用于避免主轴3进一步下落,同时在两卡爪1的内侧均设置平直段,以上平直段用于实现:在换料时,主轴3下降到最低位之前安全棒11的上端与中心轴2的下端接触,这样,在安全棒11的上端嵌入卡爪1之间夹持间隙到位后,安全棒11对中心轴2产生顶升作用,以上平直段允许中心轴2相对于卡爪1向上运动,这样,通过以上检测装置检测中心轴2相对于主轴3在主轴3轴线上位置,判断是否出现了所述的顶升,达到判定是否出现虚假夹持安全棒11的目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2)、行程管(5)及驱动部件(6),所述行程管(5)连接在驱动部件(6)的输出端上,所述驱动部件(6)用于驱动行程管(5)绕行程管(5)的轴线转动;
所述中心轴(2)的轴线与行程管(5)的轴线平行,中心轴(2)的上端位于行程管(5)内,中心轴(2)的下端位于行程管(5)的下侧;
所述中心轴(2)与行程管(5)之间还设置有键,所述键在行程管(5)转动时,通过受剪,驱动中心轴(2)随行程管(5)转动,且中心轴(2)可相对于行程管(5)在行程管(5)的轴线上往复运动;
所述中心轴(2)的底部还固定有凸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4)为两个,且两个凸轮(4)均为椭圆状凸轮,两凸轮(4)安装在中心轴(2)轴线上的不同位置,两凸轮(4)均与中心轴(2)同轴,且两凸轮(4)各自的长轴之间的夹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6)与行程管(5)通过驱动轴相连,所述驱动轴上还串联有具有自锁性能的蜗轮蜗杆机构(9),所述蜗轮蜗杆机构(9)中,蜗轮通过驱动轴与行程管(5)相连,蜗杆通过驱动轴与驱动部件(6)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行程管(5)或中心轴(2)转动状态的位置检测装置(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2)的上端呈花键轴状,所述行程管(5)为管孔上设置有键槽的套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6)为驱动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行程管(5)相连的手动驱动装置(7),所述手动驱动装置(7)用于通过人工手动施加转矩,驱动行程管(5)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中心轴(2)在主轴(3)轴线上位置的检测装置。
CN201920390387.4U 2019-03-26 2019-03-26 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Active CN209657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0387.4U CN209657813U (zh) 2019-03-26 2019-03-26 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0387.4U CN209657813U (zh) 2019-03-26 2019-03-26 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7813U true CN209657813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90387.4U Active CN209657813U (zh) 2019-03-26 2019-03-26 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78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5981A (zh) * 2019-03-26 2019-05-21 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5981A (zh) * 2019-03-26 2019-05-21 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1863B (zh) 一种实现空间机械臂自爬行与载荷操作的末端执行器
CN209657813U (zh) 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CN210566567U (zh) 一种断电自锁的阀门电动执行装置
CN105225862A (zh) 一种弹簧操动机构及其手动储能装置
CN110993463B (zh) 一种高压熔断器绝缘拆装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9785981A (zh) 用于安全棒驱动机构的抓手传动链
CN101108270B (zh) 电力高空作业安全挂杆
CN209717745U (zh) 具有抓取指示功能的抓手部件
CN109859863A (zh) 一种安全棒驱动机构
CN104455272B (zh) 一种单电机驱动的双自由度顺序运动装置及传动方法
CN209625810U (zh) 一种安全棒驱动机构
CN116448578A (zh) 一种塑料齿轮生产检测装置
CN201771328U (zh) 平开门机的离合装置
CN214943377U (zh) 一种棘轮式盖板锁紧装置
CN108427047A (zh) 一种自动化的电子设备接口寿命检测装置
GB1182239A (en) Drive and Coupling Mechanisms for Nuclear Reactor Control Elements.
CN108166849B (zh) 一种客机舱门闩锁联合驱动视觉指示装置
CN216559458U (zh) 一种拉力检测仪器的拉力检测装置
CN216803287U (zh) 一种闸阀阀座在线强拆装置
CN103321672B (zh) 救援提升舱及脱开装置
CN211633427U (zh) 一种电动吻合器的单向锁止及分离复位装置
CN106363578A (zh) 泵出式岩性密度测井仪装卸源工具及方法
CN205294251U (zh) 凸轮旋转上料装置
CN201915749U (zh) 平开门机
CN216556023U (zh) 一种环保型化工用安防监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n Fenglei

Inventor after: Xia Fan

Inventor after: Zheng Fulei

Inventor after: Chen Shuming

Inventor after: Wang Mingzheng

Inventor after: Yang Kongli

Inventor after: Wei J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Yuan

Inventor after: Zhu Qing

Inventor before: Wei J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an

Inventor before: Zhu Q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30

Address after: 100000 Beifang, Xinzhe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of Energy

Address before: 610000 Sichuan Chengdu Dujiangyan Sichuan Dujiangy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o. 5 Longxiang Road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Huadu Nuclear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