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6752U - 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6752U
CN209656752U CN201822181404.1U CN201822181404U CN209656752U CN 209656752 U CN209656752 U CN 209656752U CN 201822181404 U CN201822181404 U CN 201822181404U CN 209656752 U CN209656752 U CN 209656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sistance
current divider
connecting plat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814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宇
许百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gbu Zhongc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ngbu Zhongc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gbu Zhongc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ngbu Zhongc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814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6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6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67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包括两个共面设置的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在两个连接板(1)之间连接电阻板(2),在每个连接板(1)上均至少设有一个第二通孔(4),在每个连接板(1)上还至少设有一个第一通孔(3)或连接柱,在电阻板(2)的外侧设有散热壳(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方案连接板和电阻板采用真空电子焊接,同时本方案把现有技术中连接板所采用的黄铜换成紫铜,提高了阻值的稳定,修阻简单,加工工艺简单,用材少,质量小,成品率高,本装置在现有分流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散热壳,提高了散热效果,在长时间使用后,电阻板的阻值基本不会有波动,其提高了使用精度和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流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
背景技术
分流器实际是一个低值电阻,分流器是测量电流用的,根据直流电流通过电阻时在电阻两端产生电压的原理制成。当通过大电流时,产生压降,供系统读取,而分流器在通电过程中,电阻会发热,温度越高,阻值漂移越大,导致测试电流的数值不够精确。
现有的分流器因为其构造,即在两个连接板之间焊接多个平行的电阻板,由于采用常规的焊接,导致高温氧化致使其阻值偏差度较大,一旦阻值偏差大,在修阻时难度较大,同时由于采用多个电阻板,使其重量大,工艺复杂,且焊接时,由于其特有的结构使其,不能焊均匀,存在缝隙,这都影响产品的质量,成品率低。现有的分流器没有散热结构,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整体热量较大,温度升高后对阻值影响较大,同时由于长时间处在高温的环境中,对分流器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包括两个共面设置的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在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电阻板,在每个连接板上均至少设有一个第二通孔,在每个连接板上还至少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或连接柱,在电阻板的外侧设有散热壳。
优选地,在所述电阻板与散热壳之间设有绝缘套筒,绝缘套筒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底绝缘板和两个平行设置的侧绝缘板。
优选地,所述散热壳为方形筒状结构,它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板和下盖板。
优选地,在所述上盖板的至少一个侧边设有上折板,在下盖板的至少一个侧边设有下折板。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为平板结构,在下盖板的两侧对称设置侧板。
优选地,在上盖板的外侧设有上立板,在上立板之间设有上散热槽,在下盖板的外侧设有下立板,在下立板之间设有下散热槽。
优选地,a、所述连接板的宽度等于所述电阻板的宽度;
b、连接板的宽度大于电阻板的宽度,连接板的一侧与电阻板相应的一侧共面设置;
c、连接板的宽度大于电阻板的宽度,连接板和电阻板共纵向中心轴线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电阻板上至少设有一个调阻槽,调阻槽设置在电阻板的中部或至少一个侧壁上,且调阻槽为通槽或一侧开口的敞口槽。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电阻板连接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和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共线设置,第一通孔为螺孔,在每个第一通孔内均连接一个螺钉,在每个螺钉上均套接一个第一平垫和一个第一弹性垫片;
优选地,在每个所述第二通孔内均设有相互配合的螺栓和螺母,在每个螺栓上均套接一个第二平垫和一个第二弹性垫片,第二平垫和第二弹性垫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同侧。
优选地,所述电阻板采用锰铜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连接板和电阻板采用真空电子焊接,同时本方案把现有技术中连接板所采用的黄铜换成紫铜,提高了阻值的稳定,在电阻板上增设调阻槽方便分流器修阻,修阻简单,同时在第一通孔处设置两个第一平垫,或设置连接柱,保证了分流器在使用时,连线后接入电路阻值的稳定性,且其加工工艺简单,用材少,质量小,成品率高。本装置在现有分流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散热壳,提高了散热效果,在长时间使用后,电阻板的阻值基本不会有波动,其提高了使用精度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板与电阻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第二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第三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第四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的第五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的第六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的第七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的第八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的第九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3的第十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散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散热壳的第二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散热壳的第三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散热壳的第四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散热壳的第五变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包括两个共面设置的连接板1,连接板1采用紫铜制成的方形板,在两个连接板1之间采用真空电子焊接工艺连接长方形的电阻板2,真空电子焊接工艺为现有技术。连接板1和电阻板2也共面设置,且连接板1和电阻板2共轴线设置,且连接板1和电阻板2的厚度和宽度均相等。
在每个连接板1上均设有一个第一通孔3和一个第二通孔4,其中第一通孔3为螺孔,且第二通孔4设置在外侧,第一通孔3的孔径小于第二通孔4的孔径,两个连接板1上的第一通孔3共线设置,两个连接板1上的第二通孔4也共线设置,本方案优选为连接板1上的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4均设置纵向中轴线上。其中第一通孔3用于把分流器连入电路,第二通孔4用于固定分流器。
结合图13所示,在电阻板2的外侧设有散热壳12。散热壳12为方形筒状结构,它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板13和下盖板14,在上盖板13的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上折板13.1,在下盖板14的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下折板14.2,上折板13.1和下折板14.2对应,上盖板13和下盖板14对接后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在电阻板2与散热壳12之间设有绝缘套筒,绝缘套筒采用云母片。绝缘套筒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底绝缘板15和两个平行设置的侧绝缘板16,两个底绝缘板15和两个侧绝缘板16组成方形的通管结构。
在使用时,在每个第一通孔3内均连接一个螺钉5,在每个螺钉5上均套接两个第一平垫6和一个第一弹性垫片7,第一弹性垫片7设置在两个第一平垫6的外侧。所有第一平垫6和第一弹性垫片7设置在分流器的同侧,外侧的第一平垫6和第一弹性垫片7用于压紧导线的接线头,内侧的第一平垫6用于固定位置,保证导线的接线头每次连接都在同一位置,保证分流器的阻值保持不变。
在每个所述第二通孔4内均设有相互配合的螺栓8和螺母9,在每个螺栓上均套接一个第二平垫10和一个第二弹性垫片11,第二平垫10和第二弹性垫片11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的同侧。螺栓8和螺母9的作用是将分流器固定在其使用的电路上。
实施例二、结合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每个连接板1上均设有一个第二通孔4和一个连接柱,连接柱焊接在连接板1上,连接柱为两级阶梯形圆柱结构。在使用时,连接柱用于连接电源线的接线头,保证每次连接电源线的位置不变。保证每次连接分流器的阻值不变。
实施例三,结合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连接板1和所述电阻板2共面设置,连接板1的宽度大于电阻板2的宽度,本方案中电阻板2设置在连接板1相应侧的中部,即连接板1和电阻板2共纵向的中心轴线设置。
实施例四,结合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连接板1和所述电阻板2共面设置,连接板1的宽度大于电阻板2的宽度,本方案中连接板1的一侧与电阻板2相对应的一侧共面设置。
实施例五,结合图7所示,在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示连接板1的厚度大于所述电阻板2的厚度。
实施例六,结合图8所示,在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示连接板1的厚度小于所述电阻板2的厚度。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每个所述连接板1上均设有一个第一通孔3和两个第二通孔4,其中第一通孔3设置在连接板1的纵向中轴线上,第二通孔4设置在连接板1的两个拐角处。该方案图中未画出。
实施例八、在上述所有实施例其中一种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需要对分流器进行修阻时,在电阻板2上设有调阻槽,调阻槽为圆形、多边形或腰型槽,且调阻槽为通孔、盲孔或一侧开口的开口槽结构。
实施例九、结合图9所示,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调阻槽为一侧开口的圆弧槽13,圆弧槽13设置在电阻板2的一侧或两侧,本方案优选为一侧,圆弧槽13的数量为1、2、3、4、5、6、7、8或9,本方案优选为一个。
实施例十、结合图10所示,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调阻槽为一侧开口的方形槽14,方形槽14设置在电阻板2的一侧或两侧,本方案优选为两侧,圆弧槽13的数量为1、2、3、4、5、6、7、8或9,本方案优选为3个。
实施例十一、结合图11所示,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调阻槽为圆形通孔15,圆形通孔15设置在电阻板2的中心位置。
实施例十二、结合图12所示,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调阻槽为腰型通孔16,腰型通孔16设置在电阻板2的纵向中轴线上。
实施例十三、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本方案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调阻槽为方形通孔,腰型通孔设置在电阻板2的纵向中轴线上,本方案所示结构,在图中未画出。
实施例十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散热壳12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只在所述上盖板13的一个侧边设有上折板13.1,同样,只在下盖板14的一个侧边设有下折板14.2。在配合时,上折板13.1和下折板14.2分别设置在散热壳12的两侧。
实施例十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15所示,散热壳12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上盖板13为平板结构,在下盖板14的两侧对称设置侧板14.2。
实施例十六、在实施例十五的基础上,散热壳12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上盖板14为平板结构,在下盖板13的两侧对称设置侧板。
实施例十七、在实施例十五的基础上,如图16所示,散热壳12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上盖板13的外侧设有一组平行设置上立板13.2,在上立板13.2之间设有上散热槽13.3。在下盖板14的底板的外侧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下立板14.3,在下盖板14的侧板外侧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侧立板14.5,侧立板14.5倾斜设置。在下立板14.3之间以及侧立板14.5之间均设有下散热槽14.4。
实施例十八、在实施例十六的基础上,如图17所示,散热壳12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侧立板14.5与下盖板14的侧板垂直设置,且在下盖板14的每个侧板上还均设有一个挡板14.6,每个挡板14.6均与对应的侧板平行设置,且挡板14.6的厚度小于侧板的厚度。
本申请所提供的分流器的阻值为1μΩ-1Ω,分流器能够应用于一下技术领域: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电动汽车、BMS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系统、蓄能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充电包系统、通讯电源系统、焊接机电源系统等作为新能源分流器,充电桩分流器,电池包分流器,BMS分流器,电源分流器,电动汽车分流器,环保分流器,直流分流器,轨道分流器,精密分流器,储能分流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包括两个共面设置的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在两个连接板(1)之间连接电阻板(2),在每个连接板(1)上均至少设有一个第二通孔(4),在每个连接板(1)上还至少设有一个第一通孔(3)或连接柱,在电阻板(2)的外侧设有散热壳(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阻板(2)与散热壳(12)之间设有绝缘套筒,绝缘套筒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底绝缘板(15)和两个平行设置的侧绝缘板(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12)为方形筒状结构,它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板(13)和下盖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板(13)的至少一个侧边设有上折板(13.1),在下盖板(14)的至少一个侧边设有下折板(14.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3)为平板结构,在下盖板(14)的两侧对称设置侧板(14.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在上盖板(13)的外侧设有上立板(13.2),在上立板(13.2)之间设有上散热槽(13.3),在下盖板(14)的外侧设有下立板(14.3),在下立板(14.3)之间设有下散热槽(14.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a、所述连接板(1)的宽度等于所述电阻板(2)的宽度;
b、连接板(1)的宽度大于电阻板(2)的宽度,连接板(1)的一侧与电阻板(2)相应的一侧共面设置;
c、连接板(1)的宽度大于电阻板(2)的宽度,连接板(1)和电阻板(2)共纵向中心轴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阻板(2)上至少设有一个调阻槽,调阻槽设置在电阻板(2)的中部或至少一个侧壁上,且调阻槽为通槽或一侧开口的敞口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1)和所述电阻板(2)连接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3)和两个所述第二通孔(4)共线设置,第一通孔(3)为螺孔,在每个第一通孔(3)内均连接一个螺钉(5),在每个螺钉(5)上均套接一个第一平垫(6)和一个第一弹性垫片(7);
在每个所述第二通孔(4)内均设有相互配合的螺栓(8)和螺母(9),在每个螺栓上均套接一个第二平垫(10)和一个第二弹性垫片(11),第二平垫(10)和第二弹性垫片(11)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的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采用锰铜制成。
CN201822181404.1U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56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1404.1U CN209656752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1404.1U CN209656752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6752U true CN209656752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18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8140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56752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67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1590A (zh) * 2020-07-06 2020-10-09 深圳市开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散热齿的分流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1590A (zh) * 2020-07-06 2020-10-09 深圳市开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散热齿的分流器
CN111751590B (zh) * 2020-07-06 2021-06-22 深圳市开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散热齿的分流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9333U (zh) 软包电池模组
CN104979503B (zh) 电池组和电池操作系统
US10003107B2 (en) Power source device
WO2012133592A1 (ja)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車両
CN103698580B (zh) 电池电压、温度采集系统
JP6046864B1 (ja) 2つの異なるバッテリセルの2つのセル電流の差分を測定する装置を備えた、複数の電気化学的なバッテリセル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パック
CN107706325B (zh) 电源模块及车辆
CN20736804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06471393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104167933B (zh) 叠层喷涂排与复合母排混合使用的新型功率变换单元
WO2013080136A1 (en) A battery module
CN207852766U (zh) 一种储能电池的电池包
CN109490590A (zh) 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
CN209656752U (zh) 一种能够散热的分流器
CN205900673U (zh) 一种无电线锂电芯组件
CN106935781A (zh) 一种电池组的连接方法
CN203812584U (zh) 大电流汇流排
CN209647839U (zh) 一种分流器
CN207651625U (zh) 电动商用车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
CN105489821A (zh) 电池模组
CN105552383B (zh) 电池组内的导电连接组件
CN205543027U (zh) 一种带有自保险结构的电池
CN206742361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07183436U (zh) 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模组
CN106384678B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动力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