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3133U - 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3133U
CN209653133U CN201920222738.0U CN201920222738U CN209653133U CN 209653133 U CN209653133 U CN 209653133U CN 201920222738 U CN201920222738 U CN 201920222738U CN 209653133 U CN209653133 U CN 209653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piece
reinforcing bar
post
cast strip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27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丙国
张廷森
覃凯
陈鑫
李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227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3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3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3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设于相对设置的底筋层和面筋层之间,所述止水带结构包括:竖向固定于底筋层上表面的下挡件,所述下挡件对应于待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的靠近后浇带的端面;竖向固定于面筋层下表面的上挡件,所述上挡件和所述下挡件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之间留设有间距;横向夹持固定于所述下挡件和所述上挡件之间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部分位于所述后浇带内。通过将下挡件固定于底筋层,从而固定止水带的底面,通过上挡件连接止水带的顶面和面筋层,从而利用上挡件和下挡件夹持固定止水带的相对两面,防止止水带位移。

Description

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板止水带,施工时需要用模板另外支模进行固定,支模难度大,不能有效阻止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内,流入后浇带内的混凝土不易清除。钢板止水带固定不牢固,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中容易位移从而无法保证钢板止水带一半埋入混凝土内,一半外露,影响钢板止水带的止水效果,容易造成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解决现有技术通过支模固定止水带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设于相对设置的底筋层和面筋层之间,所述止水带结构包括:
竖向固定于底筋层上表面的下挡件,所述下挡件对应于待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的靠近后浇带的端面;
竖向固定于面筋层下表面的上挡件,所述上挡件和所述下挡件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之间留设有间距;以及
横向夹持固定于所述下挡件和所述上挡件之间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部分位于所述后浇带内。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底筋层和面筋层,后续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结构时,底筋层和面筋层作为钢筋骨架,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通过将下挡件固定于底筋层,从而固定止水带的底面,通过上挡件连接止水带的顶面和面筋层,从而利用上挡件和下挡件夹持固定止水带的相对两面,从而解决用模板另外支模进行固定,支模难度大,不能有效阻止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内,流入后浇带内的混凝土不易清除。钢板止水带固定不牢固,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中容易位移从而无法保证钢板止水带一半埋入混凝土内,一半外露,影响钢板止水带的止水效果,容易造成渗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挡件包括:
固接于所述底筋层和所述止水带之间的下支架,所述下支架顺着所述止水带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及
铺设于所述下支架的下钢丝网。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支架包括:
固定于所述底筋层,且顺着所述止水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钢筋;
固定于所述止水带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一钢筋对应的第二钢筋;以及
间隔固接于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多个下撑筋。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撑筋斜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钢丝网和所述第一钢筋,所述第二钢筋对应绑扎固定。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挡件包括:
固接于所述面筋层和所述止水带之间,且对应于所述下支架的上支架;以及
铺设于所述上支架的上钢丝网。
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支架包括:
固定于所述止水带的顶面,且顺着所述止水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钢筋;
固定于所述面筋层,且与所述第三钢筋对应的第四钢筋;以及
间隔固接于所述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的多个上撑筋。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撑筋斜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钢丝网和所述第三钢筋,所述第四钢筋对应绑扎固定。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面筋层上部固定有加固木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横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施工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横向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纵向剖视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设于相对设置的底筋层20和面筋层50之间,所述止水带结构包括:
竖向固定于底筋层20上表面的下挡件30,所述下挡件30对应于待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的靠近后浇带的端面;
竖向固定于面筋层50下表面的上挡件60,所述上挡件60和所述下挡件30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之间留设有间距;以及
横向夹持固定于所述下挡件30和所述上挡件60之间的止水带40,所述止水带40部分位于所述后浇带内。
在本实施例中,底筋层20铺设于模板10上。面筋层50和底筋层20相对设置,且之间留设有间距。所述上挡件60和所述下挡件30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上挡件60和所述下挡件30用于夹持固定止水带40,从而通过上挡件60和所述下挡件30将止水带40最终依附固定于底筋层20和面筋层50之间,固定止水带40以加强止水带40的位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底筋层20和面筋层50均采用多个横向钢筋和多个纵向钢筋相互垂直绑扎而成,形成一层网状结构,从而后续在模板10上浇筑混凝土结构时,底筋层20和面筋层50作为钢筋骨架,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通过设置下挡件30,并将下挡件30和底筋层20固定,从而固定止水带40的底面,通过设置上挡件60,并将下挡件30和面筋层50固定,从而固定止水带40的顶面。利用上挡件60和下挡件30夹持固定止水带40的相对两面,从而解决用模板另外支模进行固定,支模难度大,不能有效阻止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内,流入后浇带内的混凝土不易清除。钢板止水带固定不牢固,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中容易位移从而无法保证钢板止水带一半埋入混凝土内,一半外露,影响钢板止水带的止水效果,容易造成渗漏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下挡件30包括:
固接于所述底筋层20和所述止水带40之间的下支架,所述下支架顺着所述止水带40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及
铺设于所述下支架的下钢丝网31。
具体地,下支架起到支撑固定止水带40的作用,从而不需要支模,简化步骤。下钢丝网31对应于后浇带的端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用于阻隔混凝土流进后浇带,以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在最终浇筑形成混凝土结构后,下钢丝网31贴设于混凝土结构的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下支架包括:
固定于所述底筋层20,且顺着所述止水带4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钢筋32;
固定于所述止水带40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一钢筋32对应的第二钢筋33;以及
间隔固接于所述第一钢筋32和第二钢筋33的多个下撑筋34。
具体地,下支架通过第一钢筋32,第二钢筋33和多个下撑筋34焊接而成,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下支架的结构并不以此为限。第一钢筋32和底筋层20焊接固定。第二钢筋33和止水带40的底面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下撑筋34斜向设置,加强下支架的支撑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下钢丝网31和所述第一钢筋32,所述第二钢筋33对应绑扎固定,方便安装和拆卸。下钢丝网31的端部和所述第一钢筋32,所述第二钢筋33对应绑扎固定,多余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一钢筋32,所述第二钢筋33,以张拉平整,且固定牢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挡件60包括:
固接于所述面筋层50和所述止水带40之间,且对应于所述下支架的上支架;以及
铺设于所述上支架的上钢丝网61。
上支架起到支撑固定止水带40的作用,从而不需要支模,简化步骤。上钢丝网61对应于后浇带的端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用于阻隔混凝土流进后浇带,以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在最终浇筑形成混凝土结构后,上钢丝网61贴设于混凝土结构的端面。上挡件60的结构和下挡件的结构类似。
作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支架包括:
固定于所述止水带40的顶面,且顺着所述止水带4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钢筋62;
固定于所述面筋层50,且与所述第三钢筋62对应的第四钢筋63;以及
间隔固接于所述第三钢筋62和第四钢筋63的多个上撑筋64。
具体地,上支架通过第三钢筋62,第四钢筋63和多个上撑筋64焊接而成,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上支架的结构并不以此为限。第四钢筋63和面筋层50焊接固定。第三钢筋62和止水带40的顶面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撑筋64斜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钢丝网61和所述第三钢筋62,所述第四钢筋64对应绑扎固定。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高度的要求,将多余的上钢丝网61继续卷进第四钢筋63里面,从而将上钢丝网61张拉平整且固定牢固,符合高度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面筋层50上部固定有加固木方。通过加固木方加强面筋层50的强度,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把加固木方拆除。
施工工序为:先绑扎底筋层20,在进行底筋层20安装于模板10上之后,将第一钢筋32和底筋层点焊固定,并将第二钢筋33和止水带40点焊,然后将下撑筋34斜向焊接于第一钢筋32和第二钢筋33之间。把下钢丝网31的端部和第一钢筋32和第二钢筋33绑扎连接,进行固定。
将止水带水平放置于后浇带的端面的中间,将面筋层绑扎安装于底筋层,在绑扎完面筋层之后,由于施工现场可能有误差,根据面筋层的实际高度将上钢丝网61和第四钢筋63卷好,并将上钢丝网61和第四钢筋63扎牢,实现微调上钢丝网61的高度,使之符合要求。最后将第四钢筋63和面筋层焊接固定。后浇带处面筋层的上部用加固木方与之绑扎,加强结构的强度,待浇筑完毕后,把加固木方拆除。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底筋层和面筋层,后续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结构时,底筋层和面筋层作为钢筋骨架,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通过将下挡件固定于底筋层,从而固定止水带的底面,通过上挡件连接止水带的顶面和面筋层,从而利用上挡件和下挡件夹持固定止水带的相对两面,防止止水带位移,从而解决用模板另外支模进行固定,支模难度大,不能有效阻止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内,流入后浇带内的混凝土不易清除。钢板止水带固定不牢固,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中容易位移从而无法保证钢板止水带一半埋入混凝土内,一半外露,影响钢板止水带的止水效果,容易造成渗漏的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设于相对设置的底筋层和面筋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结构包括:
竖向固定于底筋层上表面的下挡件,所述下挡件对应于待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的靠近后浇带的端面;
竖向固定于面筋层下表面的上挡件,所述上挡件和所述下挡件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之间留设有间距;以及
横向夹持固定于所述下挡件和所述上挡件之间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部分位于所述后浇带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件包括:
固接于所述底筋层和所述止水带之间的下支架,所述下支架顺着所述止水带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及
铺设于所述下支架的下钢丝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包括:
固定于所述底筋层,且顺着所述止水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钢筋;
固定于所述止水带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一钢筋对应的第二钢筋;以及
间隔固接于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多个下撑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撑筋斜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钢丝网和所述第一钢筋,所述第二钢筋对应绑扎固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件包括:
固接于所述面筋层和所述止水带之间,且对应于所述下支架的上支架;以及
铺设于所述上支架的上钢丝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包括:
固定于所述止水带的顶面,且顺着所述止水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钢筋;
固定于所述面筋层,且与所述第三钢筋对应的第四钢筋;以及
间隔固接于所述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的多个上撑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筋斜向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丝网和所述第三钢筋,所述第四钢筋对应绑扎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筋层上部固定有加固木方。
CN201920222738.0U 2019-02-22 2019-02-22 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 Active CN209653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2738.0U CN209653133U (zh) 2019-02-22 2019-02-22 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2738.0U CN209653133U (zh) 2019-02-22 2019-02-22 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3133U true CN209653133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4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2738.0U Active CN209653133U (zh) 2019-02-22 2019-02-22 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31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7179A (zh) * 2020-10-03 2021-01-05 中交四公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型整体式地下空间结构收缩裂缝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605546A (zh) * 2021-09-03 2021-11-05 耀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防水构筑物变形缝处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系统及其施工工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7179A (zh) * 2020-10-03 2021-01-05 中交四公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型整体式地下空间结构收缩裂缝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605546A (zh) * 2021-09-03 2021-11-05 耀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防水构筑物变形缝处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系统及其施工工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53133U (zh) 后浇带用的止水带结构
CN206233437U (zh) 利用芯模抗浮结构形成的空心楼板
CN207919748U (zh) 一种装配式高延性混凝土梁柱节点
CN106906841B (zh) 一种用于单侧墙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法
CN108265824A (zh) 一种装配式高延性混凝土梁柱节点及连接方法
CN108331181A (zh) 预制混凝土梁湿接缝连接结构
CN209145283U (zh) 一种混凝土浇筑模板加固装置及混凝土浇筑辅助工具
CN209482709U (zh) 一种现浇混凝土墙体沉降缝定型模板
CN207812307U (zh) 斜拉桥主塔及钢锚梁的施工系统
CN109469242A (zh) 一种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12154127U (zh) 一种顶板后浇带快拆支撑结构
CN208918266U (zh) 一种免撑式钢板后浇带模板结构体系
CN212000585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桥梁墩柱与盖梁连接结构
CN108316150A (zh) 斜拉桥主塔及钢锚梁的施工系统和施工方法
CN208502236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中混凝土楼板边缘的封边装置
CN107012986A (zh) 多层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梁
CN209384527U (zh) 一种应用于墙梁节点环形纵筋定位的定位卡
CN207348235U (zh) 一种全预制空调板的连接结构
CN206233564U (zh) 降板模板支设结构
CN109881899A (zh) 一种预制墙板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4941160U (zh) 一种建筑反坎结构
CN106049258B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梁桥的铰缝钢筋连接件结构及布置方法
CN208267195U (zh) 一种空心楼板中模壳水平位移控制装置
CN209261003U (zh) 一种预制叠合板
CN209723051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缝优化处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